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2892|回复: 0

转贴:张其成《中医文化的命运》(一)---很好的文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2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演讲人:张其成 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    演讲人小传:张其成,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易国学院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易学与中医》、《全解周易》、《黄帝内经养生大道》、《老子大道之门》、《修心养生》和《中医哲学基础》(主编)。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强调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这是有重大意义的。中医和民族医药事业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遭遇到什么经历,它具有什么新的意义,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中医及中医的未来发展?今天,我们请著名的张其成教授以“中医文化的命运”为题,谈谈自己的研究和认识。
    挑战与失语:百年中医的坎坷历程
    中医的危机从根本上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中医的命运是中华传统文化命运的一个缩影……是否废止中医已经不仅仅是中医界本身的事,而是整个思想界、文化界的事,是“中西文化之争”社会思潮的重要环节。
    一百多年以来,中医所走过的道路真是坎坷多艰,几次险遇取缔。当然中医的危机从根本上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中医的命运是中华传统文化命运的一个缩影。
    经学大师俞樾,是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废除中医的人
    明末清初,公元16世纪,西医开始传入中国。西医是随着基督教的传入而传入的,来华的传教士带来了西医,但早期影响不大。直到19世纪初,随着西医牛痘接种法以及外科、眼科治疗技术的传入,这种影响才日益扩大,对中医造成的冲击也日益增强。1822年,道光二年,清政府在太医院废除了针灸科。1835年,美国传教士伯驾(PeterParker,1804-1888)在广州创办第一所教会医院。鸦片战争以后,教会医院由沿海进入内地,几十年间在各地迅速兴建。随着西医的传入,国人开始对中医的合理性产生了质疑甚至否定。
    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废除中医的人是俞樾。俞樾是一代经学大师,他在1879年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废医论”;之后又发表《医药说》,提出“医可废,药不可尽废”的观点。第一次政府部门公然排斥中医的行为发生在1912年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这就是著名的“教育部漏列中医案”事件。当时教育部第一届临时教育会议通过了《中华民国教育新法令》。这个《法令》前后两次颁布(1912 年11 月和1913 年1 月),都没有把“中医药”列为教育学科,而是只列了西医。这在当时引起中医界强烈抗议,纷纷要求将中医列入教育计划,但被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汪大燮明确拒绝。后来为了安抚中医界的情绪,又辩称“非有废弃中医之意也”。
    政府部门第一次明确提出废除中医是1929年2月国民党政府卫生部第一次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的“废止中医案”,这个提案是余云岫提出来的,全称是《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议案一公布,立即遭到中医界的强烈反抗,这一次引起的震动远远超过了1912年。大批中医药人士纷纷抗议游说,抗议高潮是3月17日,全国281名代表在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组成请愿团,派5名代表到南京请愿,要求立即取消议案。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撤销这一法令。后来中医界把“3·17”定为“国医节”。
    伴随着新文化运动“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提出,传统文化遭到猛烈的抨击,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中医药学也不可避免地遭到前所未有的批判。是否废止中医已经不仅仅是中医界本身的事,而是整个思想界、文化界的事,是“中西文化之争”社会思潮的重要环节。中医药学作为“旧传统、旧文化”的一部分,也遭到了批判或否定。
    新中国建立初期,余云岫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继续提出“改造旧医实施步骤”的草案。50年代初,卫生部副部长王斌提出,中医是封建医,应随封建社会的消灭而消灭。因为毛泽东主席大力扶持中医,最终卫生部两位副部长王斌和贺诚被撤职。
    改革开放以来,中医在政策层面上获得支持。1982年,新修改的《宪法》中提出“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然而,对中医药学是不是科学的争论一刻也没有停止。有人提出中医不能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检验,所以“中医是当今最大的伪科学”。
    百余年来,中医的命运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捆绑在一起,风雨飘摇,一路走来。
    萧龙友、施今墨、孔伯华和汪逢春是民国时期京城四大名医。
    国外“中医热”与国内“养生热”
    现代科学发达的西方国家,经过了从排斥中医到信中医、看中医的过程,并渐渐开始出现“中医热”。
    难道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中医药学真的不堪一击吗?不!恰恰相反。面对西方科学文化的挑战,中医药学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现代科学发达的西方国家经过了从排斥中医到信中医、看中医的过程,并渐渐开始出现“中医热”。
    1973年4月,中医针灸在国际上首次取得合法地位,美国第一个中医法在内华达州诞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10年,中医药文化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越来越多的民众选择中医药、使用中医药、学习中医药。中医药文化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同,中医药作为合法的医疗保健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医疗保健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医和针灸在全球160多个国家有着不同程度的应用,并在一些国家具有合法医学地位。国外中医和针灸从业人员约有30万—50万人之众,中医医疗机构至少已达10万多家。美国开始将中医从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分离出来,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医学体系对待。英国有近五分之一的人口经常使用中医药,每年在中医等传统医疗方面的消费开支达1.3亿英镑。一些国家还将中医针灸纳入医疗保险范畴。
    国外的中医教育、科研势头很好,目前已有7所正规大学开设有中医系或中医专业,一些国家还批准了民办中医大学为正规教育机构,美国知名学府60%的医学院开设“替代医学”课程,其内容也涉及中医。全美已有超过80所的中医高等教育机构。国外一些权威科研机构开展了中医药、针灸研究项目,一些国家的政府也开始大规模资助中医、针灸研究。中医药科技国际合作项目越来越多。中药材及中药产品国际销量稳步增长,2006年出口中药产品销售额达到了8.3亿美元。
    去年北京奥运会上,奥运村里开设中医门诊,提供中草药治疗,外国运动员排队尝试古老中医疗法,中医、针灸、推拿等疗法受到极大欢迎。
    再看国内,民众对于中医的热情持续高涨,电视媒体的中医养生讲座受到民众欢迎,养生图书持续热销。民间学中医呈现热潮,一些名人也拜师学医。
    中医养生热背后的原因
    第一,中医有明显、确切的疗效;第二,中医药的简便、低廉;第三,中医符合健康总体需求,符合大生态的医学模式;第四,中医吸取了中华文化的精华,符合国人的文化传统,贴近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为什么在现代科学高度进步、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物质生活高度富裕的西方国家掀起中医热?为什么中医养生在我国反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我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中医有明显、确切的疗效。疗效才是硬道理。我参加过一个“关于中医药学特色与优势的调查和研究”项目,调查表明,中医药治疗具有安全、有效、低毒等优势,通过辨证论治原则组成的复方,具有比单味药更优越的整体调节功能,从而更有力地纠正机体的各种不平衡状态,为有效地治疗复杂疾病奠定了基础。中医非药物治疗使用器械或手法,发挥着整体功能综合调节和协助人体自然康复的作用,强调因人施用、辨证施用,注重医患双方的互动性和方法的实用性、有效性。通过临床调查,结合文献研究,发现中医擅长诊治多系统、多器官、多组织的综合病变,擅长治疗经西医化验、透视、拍片却无法诊断的疾病,如头晕目眩、疲倦无力、四肢倦怠,或心悸、失眠、健忘、无名发热等;心因性疾病、心身疾病;男性病如阳痿、精少,妇科病如痛经、闭经、不孕症、月经少、经期延长等;对病后调理、体质虚弱、气血两亏的人、服西药有过敏反应及副作用者采用中医治疗往往能有满意的疗效,对长期服西药不见疗效的人,改服中药往往速见疗效。针灸治疗偏头痛、腰腿痛比西医具有更好的疗效。许多疾病西医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这是西方国家发展中医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中医药的简便、低廉。这是经济的原因。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要发展中医呢?除了中医的疗效以外,其主要原因就是医疗费用低廉。WHO西太平洋区传统医学官员曾说过:“使用中医比西医在某些程度上性价比更高。”海外中医发展迅速就是考虑到降低医疗保健成本。因为政府在公民医疗保健方面的财政负担过重,为了省钱,为了用较低的投入获得较好的医疗保健效益,所以选择中医药、针灸。
    第三,中医符合健康总体需求,符合大生态的医学模式,符合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当代社会疾病谱发生变化,人们健康观念有所改变,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模式转变,现代医学理念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调整,全球崇尚天然、回归自然、绿色环保的潮流进一步发展。中医药恰恰符合这种社会需求,因为中药大都是以植物、动物等为原料,污染少,副作用小。而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更符合这一潮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百姓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人们害怕生病,也生不起病,所以开始越来越重视养生,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和方法符合普通百姓这一基本愿望。
    第四,中医吸取了中华文化的精华,符合国人的文化传统,贴近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医养生是建立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当老百姓从“春捂秋冻”、“冬吃萝卜夏吃姜”等谚语中感受到这里面含有中医养生的道理时,就不仅对中医是亲切的,而且是感情深厚的,对它就有了高度的认同感。
    养生其实很简单,它不是要你特意去做一件与日常生活无关的事,养生恰恰就是日常生活,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WHO——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有一项数据:由生活方式引发的健康问题占60%,环境和社会因素占17%,遗传因素占15%,医疗干预仅占到8%。养生说到底就是要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并且把它变成一种生活习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9 20:46 , Processed in 0.0197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