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5510|回复: 10

孤寂森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8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nurtureland.blogbus.com/logs/39254901.html



自从沃土工坊的碳中和计划推出以来,得到大家热烈的响应和支持,也得到一些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以下是财富生活杂志的报道,转贴如下:

这些年来,苏德标的乡亲们正在工业化带来的利益之途上卖命奔袭。只有他,像个不合群的偏执狂一样逆流前行,倒贴着钱去四处“收养”、栽种他那些不值钱的榕树。他的理由简单出奇,只为“多几口健康新鲜的空气”。他就像一株老树般不合时宜地杵在营养流失的土壤里,四周噪音纷飞,他却静无声息。我们还能否期待,有一天他可以茁壮成林?

孤寂森林

文 本刊记者  吴飒  图 冯平深

天上还飘着雨,打着赤脚的苏德标一个倒立,在他榕树林的烂泥道上做起了瑜伽。摄影师的快门一通狂闪,苏德标不断变换腿形,好几分钟了,他的脸憋得通红。

“标哥真是卖身救树了。”苏德标的同事、倚在一旁树干上的郝冠辉开了句玩笑。在他和另一位同事谭径舟看来,生性腼腆的“标哥”对着摄影镜头做出如此豪放的高难度动作,简直是“出卖色相”。换作一两年前,苏德标打死都不愿在媒体上露个脸,更别说半截肚皮。

苏德标实在是迫于无奈,他就快养不起这些只有生态价值却不值钱的榕树了。这片位于广东江门的70亩榕树林还只是九牛一毛,在台山和江门的另一个地方,苏德标还有300亩树林,清一色是榕树。当年跟农民租地时,苏德标就已跟他们定好每年的价钱,前后投了160多万元了,只进不出,现在他弹尽粮绝了。

苏德标所在的中山古镇,已成为中国灯具之乡。这些年,他的乡亲们正在工业化带来的利益之途上卖命奔跑。只有他,像个不合群的偏执狂一样逆流前行,倒贴着钱去四处“收养”、栽种他那些不值钱的榕树。他的理由简单出奇,只为“多几口健康新鲜的空气”。如今,榕树长成森林,苏德标却喘不过气了。在林里,他对着相机,被折腾了很久也没笑出来。他总是很担心露出自己那几颗早年受损的牙。“做种树这些事本来很快乐的,但你把自己搞得这么不开心。你不觉得你就像个悖论吗?”在场的一家杂志的摄影师说得很不客气。苏德标顿了顿,也没说什么。他又习惯性地仰起头,他喜欢望天。



一个人的森林

苏德标也不是没想过办法。

去年,他坐地铁到广州陈家祠站,想去附近中山三路上的广东绿化委员会和省林业局交流一下。门卫拦住他,问他找谁。“我不认识局长,也不知道该找哪个名字”,门卫就把他赶走了。最后,他只好回家写了两封信寄过去交流,还留了姓名、地址和手机号码,结果当然石沉大海。

一直以来,苏德标确实也试着跟不同部门沟通。“我不是想怎么样,只是想让大家真的对我们现在整个环境、生态以及植树现状有一些认识。当然,我不太幼稚,我知道他们有他们的游戏规则,但是我觉得即使没可能,也要试一下。”这位“一介小民”,只是迫切地想表达忧虑。他还写过信给北京、广东省委、江门市委甚至华南农业大学,“想看看有没有一些公共的地方需要种树的”,他可以把自己林子里的树送出去。饶是如此,亦杳无音讯。

实际上,从哪怕是门卫都通晓的“游戏规则”上看,苏德标理应被体制拦在门外。这位初中都未读完的老实人,衣着简陋,不善言辞,没有半点时下的变通和“圆润”。在讲究效益、回报率和成功学的今天,别人都向前猛冲,只有他一人顽固“后退”,他就像个孤绝的怪物。

苏德标今年41岁,广东中山古镇镇人。1984年,他中学没毕业就退了学,开过杂货铺,盖过一年瓦房,种过桑树,看过鱼塘,养过蚕,喂过鸡;1986年,他去一家灯具厂跑了几个月业务,就进了古镇造船厂,船厂不久倒闭,他开始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收废品,鹅毛、鸭毛、废旧金属、塑料都收;1989年,他进了本地的一家建材公司做起采购和销售,做到1995年,他结婚了,公司又要进行集体企业转制,他就进了朋友的家族灯具厂负责策划和管理,直至2005年春节后,他决定彻底离开污染横生的“工商业”。

那些年里,苏德标一直在“农”与“工”之间来回游移。实际上,在工厂工作的他有了点经济能力后,就于1993年和他姨妈一起在农村开了个农场。从那时开始,他就种树了。2000年,他在江门租了农民30亩地,专栽各种榕树。树越长越大,越来越密,而他从其他地方收养的树也越来越多,地不够用了,他就又花钱扩了40亩;雪球越滚越大,他在江门另一个地方又租下30多亩地。“看着树之间日益互相挤压,这样早晚会死的,感觉挺伤心的,但是又找不到真正公益去种树的,所以只好逼着自己再去租一块。”2003年,苏德标又是一发狠,在台山拿下了一块250亩的农地。这简直就是一条不归路,他在工厂的收入已无法再维系林地的维护。去年,他抵押上了自己的房子,才交上了地租。

可这个寡言的男人异常“顽固”。他不喜欢求人,更不愿跟商业搭上关系。只要有人向他求树作公共用途,他一定拱手相送,前几年他就曾送出一批榕树给麻风村。可他就是不愿拿出去卖,尽管也值不了几个钱。他最关心的是怎么让这些树活下去。眼见着今年再也无力交出十几万元的地租,他才开始在同事郝冠辉的启发下,搞了一个“沃土工坊碳中和计划”,为的是招募一些同仁来认养树木。一棵树,每年50元;一亩林,每年1000元。直至3月9日,他们收到了来自8个人的认养金,共计5950元。


消逝的故乡


苏德标内敛,只有身处他的榕树林里时,他看起来才会比较惬意松弛。正如,只有讲到树,他才显得有些有些“话痨”,有些滔滔不绝。他指着树沟边的野生蕨类说:“你看它们现在这些绿叶子,一两个月后,雨水多起,又长出新的了。站在这儿,带着耳朵和眼睛,感受一下树跟土地、人与自然的那种气场……天晴时,傍晚鸟儿回来了,有风,有落日,好美哟。”苏德标又习惯性地站在树底下,仰头闭眼,简直像在自言自语。

从树林所在地回中山,乡村小路很窄。每每我们的车与当地农民运农物的自行车“会车”,苏德标就会强迫症般地高度紧张,不厌其烦地叮嘱司机“让他先过,让他先过” 。苏德标说,他儿时常来这个地方玩,奶奶娘家在这儿,所以有很多表亲。他自己则是古镇镇古一村人氏,自幼与土地亲近。据他回忆,儿时家里后院有多棵乡土树,其中最大的是一株百年老榕树。院子旁有条自然小河,他儿时常到那里戏水捉鱼。人们习惯走水道,生产时节,各家各户都摇着小木船到田地里去,有时也会摇船去镇上买点副食品,苏德标“很怀念那时的生活环境”。现在,那些水道还在,全变成了下水道,“城市化了”。

改革开放后,珠三角成为中国第一波发展起来的区域。慢慢地,苏德标身边的各个村都有了工业区。苏德标说,那些工厂都以粗放型为主,加工废旧塑料、洋垃圾等等。最近这十几年,古镇镇全力发展灯具业,塑料、五金、电镀、喷漆,样样少不了,“农业生态改变,空气污染严重”。而苏德标自己家的村子,因为有了一个广东省开得最早、规模最大的电镀厂,废水把地下水污染得很厉害。

1993年,苏德标受不了了,他“想营造一个个人的小小的自然空间”。他重回田间,在他姨妈的村里找了块7亩大的还算干净的地,跟姨妈一起种起了蔬菜和榕树。当时他还不太了解乡土树的生态价值,只是凭着儿时记忆和经验,认为榕树是好东西,适合当地气候,可以生长几百年,还可以乘凉。小时候,苏德标就有“收养”小树的习惯。小鸟吃了榕树种,拉出粪便后,小树会在不同角落里长出,碰上学校或别家拆屋,苏德标就统统把小树“抢救”回家。15年前,当地政府征地扩建大路和市场,“更多的农地被征收,更多的乡土树没人要”,地里值钱的景观树都被拿去卖掉了,苏德标就开始大规模收养不值钱的乡土树,“不忍心看着它们被铲掉或死去” 。

如今,中山古镇镇已鲜有成群树木,现代化的工业厂房如蚂蚁方阵般爬满眼前。我们经过一座大桥时,苏德标指了指桥下说:“这是西江,中国第二大水流量的江河,现在广东很多水都是从西江引的。江两边原来都是农地,现在都成了工业区,晚上到处都在冒烟,而水厂就在不远处,工厂污水直排进西江,喝水已成大问题。”据说,《南方日报》曾就此问题报道过,但无济于事,“工业化和商业化太浓了”。

苏德标已无故乡。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儿子的礼物

那是怎样的一个家庭,才能出苏德标这么个“迂人”。我们去了他的家。

事实上,这个家不是真正属于苏德标的。自从他抵押掉自己的房子后,就带着老婆孩子住进了弟弟家。母亲在家劳作,弟弟、弟媳则守着一间药店。这是一座三层小楼,一楼地板上沿墙根儿摆着一排塑料储水桶。据说,古镇的自来水“有味”,苏家人在苏德标的带领下,都去郊外的五桂山取山泉水。孙德标和母亲带着我们登上楼顶天台,百来平方米的地方,竟是葱绿一片,苏德标数了不亚于10种蔬菜名:蒜苗、石菜、百花菜、香麦菜、油麦菜、青瓜苗、萝卜、芫菜,青葱、菠菜、韭菜、西红柿……清一色“有机”,甚至还有两处鸡圈,一排发酵苹果醋的瓦缸。苏德标一家搬到这里后,他就一点一点从外面弄回干净的土。由于他平时呆在广州时间较多,这块小天地也就由母亲在侍弄,“一家人吃菜足够了!”他颇为自得。

苏德标给我们拿他母亲做的炒米饼和番薯干做点心,据说也都是有机的。一家三口住的这层,是大两室两厅的格局。屋子很素净,摆设质朴讲究,有很多苏德标过去在村寨里捡来或淘来的瓷瓶瓦罐、斗笠农具。

正说着,一个小男孩闪进屋来,苏德标的儿子苏伟聪放学回来了。苏伟聪很大方地跟我们和他爸爸打了个招呼,而后径直走进卧室,打开书包取出几团废纸,再从地上拖出一个纸箱,将纸团放了进去。听他说,这些都是他在学校书法课上练完字后的废纸,“存起来拿去卖”。男孩又转身,走到楼梯口,蹲下,抚摸抚摸瓷盆里正在孵蛋的老母鸡,这是他和爸爸一起从山里抱回来的;而后,男孩奔到阳台里,父子俩一起拨了拨瓷缸里的一只乌龟,没动静,“它死了”。男孩小心地捏起乌龟走到厨房,将其放进了垃圾桶。这只龟,据说是苏伟聪从市场的小贩手里抢救回来的。

苏伟聪六年级,据他说,成绩“不是太好”。他跟苏德标很亲,他的理想和很多同龄的孩子不太一样,但几乎延续了其父亲的老路——“开一个农场,养许多小动物,给一个山让它们自己走,自己玩。”苏家的案台上摆放着一个大拇指形状的黄色纸雕,这是苏伟聪手工做好送给苏德标的,“它的意思是,爸爸很棒!因为爸爸之前是做灯的,但他发现灯对身体有害,他还说这里的空气很污浊,要去森林里住。”苏伟聪有些迥于同龄孩子,他成熟淡定,对父亲,他充满崇拜。

实际上,家人对苏德标这些年来的“痴行”,早已“习惯了”。1993年,他在离家只有5分钟路程的地方跟阿姨开农场,家人并无异议。可当他将种树范围扩大到江门时,家人就开始反对了,他一度瞒着老婆。到2003年,他在台山砸下的那250亩,家人更不知晓,“怕他们更加担心我的精力分配和财力负担”,直到2007年,《南方都市报》的一个记者采访他后写出了报道,古镇人都知道了,有人讲给苏家人听,苏德标这才跟家里坦白。“他们只是感觉不大可思议,希望我不要再去承担没有收入的事情了。”苏德标哪里听得进,去年为了交地租,他跟同学和叔叔借了20多万元。为了以示信誉,他在借到款后即刻偷偷抵押了房子,一家人都搬出来交给借贷人放租。

苏德标笑说,妻子得知后没有“崩溃”,“她知道我们不可能没地方住,而且也清楚我不会做坏事” 。据苏德标说,妻子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政府在当年征用他家的农地后每年都会给他们按人头分红,再加上妻子闲来也会在娘家的小作坊做些手艺活——为灯具厂封塑料袋,每个也有几百块收入,养家不成问题。尽管2005年辞工之后,苏德标就再没收入,但是作为苏家长子,老实巴交的他深得家人尊重。“母亲说,你只要不在外面吃喝嫖赌就好;老婆也是说,你不要在外面乱搞就好。”家人深信苏德标的品行,不会做出什么出格事。“他们影响我这么多年,而我也在不知不觉影响他们,我有我的人生观,也为他们带来了好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现在,苏家人的五谷杂粮油盐酱醋,都在苏德标的引导下,“有机”起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是一个何等寻常又何等超现实的中国小镇。

傍晚6点,街道被各式汽车围堵得水泄不通,汽车尾气和不远处工厂烟囱里冒出的黑烟一道升腾;街两边新移植来的老榕树打着吊针(营养液),架着钢铁拐杖,奄奄一息得好似刚动完一场生死未卜的大型手术;璀璨刺眼的地产广告词适时地在高空中逼向人们的眼球:“富足阶层的传世之藏”;而政府着力打造的南方绿博园里,景观树颜色新鲜得像是假的一般,那些从乡下收来的老榕树也正在被“打鸡血”,只等卖个好价钱……这个南中国的“灯具之都”,正在以其整齐划一的面貌向世人做着“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典型报告。

这是苏德标不再熟悉和喜爱的家乡。他坐在车里,注视着窗外那些移植来的老榕树,似乎在注视着一种我们共同的命运。“它并不是正常自然地活着,因此更加失去了生态本来的意义和价值。人们只是在说它是多少钱买回来的,然后再加多少钱卖出去。到最后,其实我们都只是在谈钱以及它里面的数字。”所以,苏德标很反感那些“外来的所谓的很好卖、很值钱的树种” 。而苏德标这样的人,正在与他的家乡背道而驰,渐行渐远。

他生活在一个“晚上也要关窗”的地方。他养鱼的亲朋已不再吃自家养的鱼,鱼塘里是激素和抗生素的江湖;他养猪的朋友们也已不再吃自己养的猪,猪的血液里流淌着的是盐酸克伦特罗。可他们停不下来:“他们都活在一个情境里,希望经济效益更好一点,他们别无选择。”苏德标也理解他们,可他却固执地走在自认为正确的归途中。

2005年,在告别了“虚假”和“对人充满着伤害”的灯具厂后,苏德标只身投奔广州。他加入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做一名NGO志愿者,参加中山大学公民社会中心的各种沙龙,接受NGO能力培训,寄宿朋友篱下,广阅各种书籍,最后与几位同道好友成立沃土工坊。2008年下半年,随着同仁郝冠辉、谭径舟的加盟,他们开始着力做“社区支持农业”。他们经常远赴粤北、粤西和广西的田间地头,调研市集、走访农户,搜罗土生良品(有机食物),他们将老乡的五谷土货带到广州,销售给对有机食品有需求和认同的人。广州华德福教育机构的师生家长都是他们的“老客户”。往往,沃土工坊的售价要比大型超市的同类有机食品价格低一半。“我们不是NGO,我们也要生活,也要盈利,但我们不是为了盈利,能做好小农和城市人之间的桥梁,支持健康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让更多的人健康、受益,这就是我们想要的。”苏德标的同事郝冠辉说。“路不会越走越窄,恰恰相反,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苏德标坚信自己再次走对了路。

如今,苏德标和他们的沃土工坊“潜伏”在一个番禺郊区的村中民房里。他们还在后山租了一亩地,种了些蔬菜瓜果,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过去。前些天,他们还组织了一趟“未来森林自然体验活动”,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去了苏德标位于江门的榕树林。他们在那里野餐,唱歌,认识树木、蕨类和昆虫。孩子们很快乐。

没有人知晓那370亩榕树林的明天。

“人体不会说这一块空气是我的,这一片氧气是我的。我们大家都是生命体,我们都同呼吸。所以,即使我的那些树离我很远很远,我依然可以从身心深处闻到它的气息。”苏德标说得诚挚深沉。

“人除了物质的成长以外,还需要内心的成长,我把这些当成一个历程。因为,财富到了自己的手里就如水流到你的脚下,你喝够了,就要把它倒流到另外一个地方。但至于你是倒流到这个方向还是那个方向,是你自己的选择。你或许会盖很多的大楼,开很多的车,而我只不过是将它倒向了另一个方向,不一定很多人认同的方向。”而现在,苏德标最大的心愿就是那些树可以继续活下去。

假若世俗将趋于利益的奔袭视作正途,今天的苏德标则定是在义无反顾地向后退去,陪伴他的,是那三片树林,几万棵榕树。而他,就像一株老树般不合时宜杵在营养流失的土壤里,四周噪音纷飞,他却静无声息。我们还能否期待,有一天他可以茁壮成林?

TIPS:

如果您想注视一棵树的成长,如果你想留住一方森林,请登录沃土工坊:http://nurtureland.blogbus.com/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森林自然体验活动剪影

发表于 2009-5-30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发表于 2009-5-31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叹!
发表于 2009-5-31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09-5-31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认养树的流程

http://nurtureland.blogbus.com/logs/35996728.html
1.确认自己需要认养的树的数量和面积。您可以根据您的个人需求以及财力状况来确认认养的数量。如果想要实现自己家庭严格的碳中和,请到下面网页使用碳中和计算器计算您的碳排放。http://www.bp.com/extendedsectiongenericarticle.do?categoryId=9011331&contentId=7023167
每亩树林每年大约可以中和四吨的碳。您可以根据这两个数据计算您的认养树的数量

2.请发邮件到沃土工坊邮箱确认您的认养数量或面积,并汇款至沃土工坊的帐户。每亩树林每年的认养费用为:1000元,每颗树每年的认养费用为50元。

3.收到汇款后沃土工坊会提供一份认养证书给你,你也可以参加我们的未来森林自然体验活动,亲自到树林里面选定您认样的树,并为之命名。根据认养的人数,沃土工坊可能每月会选出一个周末来组织一次活动。

备注:
1.沃土工坊会在认养费用里面抽取10%作为管理费用,其余90%的费用将用于支付现有森林的地租以及扩大森林的面积。

2
.阿标的树林有三块,江门郊区的礼乐镇威东村75亩和威西村43亩,台山海宴镇三沙村两百五十亩,大部分为华南地区的乡土树种——榕树。

3
关于全球气候暖化的更多信息,请参见维基百科全书: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A8%E7%90%83%E5%8F%98%E6%9A%96

4
.请确认认养树后把认养的资金汇入沃土工坊的帐户:

卡号:6222023602025331877

开户行:广州工商银行华南支行

户名:郝冠辉

[ 本帖最后由 宝妈妈 于 2009-5-31 11:56 编辑 ]
发表于 2009-7-18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有机会想去看,也不是很远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2-4 16:40 , Processed in 0.0221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