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4870|回复: 2

(艺林掌故)荀慧生与吴昌硕的诗画之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6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昌硕爱好京戏,并与京剧大师梅兰芳之间有诗画之交,此已有人着文谈起过,但他与另一位京剧大师荀慧生也有着不少交往,却从无专文谈起,此处略作补述。

荀慧生是京戏中“荀派”艺术的创始人,与梅兰芳创“梅派”、程砚秋创“程派”、尙小云创“尙派”,合称京戏“四大名旦”。昔时唱戏名角多通诗赋,喜好书画,如梅兰芳、程砚秋、兪振飞等均擅此道。

荀慧生在一九二一年秋到沪献艺,因仰慕吴昌硕的书画艺术,拿着自己所绘的书画册页,在书法家刘山农的介绍引荐下,向吴昌硕请敎。吴昌硕本来就喜欢京戏,见廿一岁的荀慧生不仅擅长京戏,而且有意于书画艺术,十分重视,欣然阅毕册页,并满心欢喜地予以指导点拨,使荀慧生得到许多启发。从此他便对吴昌硕行弟子之礼,甚为恭谨。

过了两年,一九二三年农历八月初一,是吴昌硕八十岁寿诞,许多朋友和及门弟子借上海山西北路海宁路口的华商别墅祝嘏,一时嘉宾云集,气氛热烈,亲友纷纷以诗画相赠。当晩进行京剧演出,荀慧生、梅兰芳等均到场,荀慧生除演唱《麻姑献寿》外,还与袁寒云合演梅派唱腔《审头刺汤》,而梅兰芳则反串演唱荀慧生的拿手戏《拾玉镯》。此外,戎伯铭演唱《贵妃醉酒》,画家熊松泉演唱《华容道》,给吴昌硕的八十岁大寿带来了许多快乐与笑声。

一九二七年春三月,荀慧生从北京赴沪献艺,在一品香向吴昌硕补行拜师礼,当时也有不少名家在场。吴昌硕见荀慧生年纪轻轻而有意于书画,满心欢喜,于同年十月诗赠一额,文曰——仙乐风飘。至此,荀慧生就正式被列为吴门弟子。

不料,荀慧生入门仅一个多月,同年十一月廿九日,吴昌硕便溘然长世,终年八十四岁。荀慧生闻知噩耗,特从北平赴沪,扑在吴昌硕身上大哭不止。吴昌硕虽去世,但荀慧生与吴师后人却往来不断,友情延绵。

大约在一九六○至一九六二年间,荀慧生赴沪又到吴家,与吴昌硕三子吴东迈寒暄交谈时,忽而进来两个小女孩,大的十岁刚出头,小的也只十岁左右,皮肤白晰而眼目清秀,长得很是活泼可爱,原来是吴东迈的两个孙女,大的叫吴冬梅,小的叫吴有雯。荀慧生非常喜欢她们,当即便与吴冬梅说:“戏曲也应从小孩时学演唱。走,跟我到北京去。” 两个女孩不知所措。吴东迈望望两个天眞可爱的小孙女,终究舍不得放她们去。

不过,她们的父亲吴长邺却时常赴京。每次到京,也必到荀慧生家拜访,并住他家。许多年过去了,吴长邺谈起荀慧生,仍仿如昨日,他说:“荀慧生的太太姓张,是北京大学的学生。文化大革命中,荀被批斗,她雪夜逃生,结果因年老体迈,被雪盖住。等被挖出来,人已死了,很惨的。”
                                                                                                                                                                       (孙琴安)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剧艺术大师荀慧生简介



   1900年1月5日出生于河北省东光县(现为阜成县)一个捻售线香的手工业之家。幼年家贫无以生计。(又说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1907年随父母到天津谋生,父亲将他与兄荀慧荣卖予小桃红梆子戏班学戏。不久其兄不堪忍受打骂私自逃走,只剩慧生,后被卖给河北梆子花旦庞启发为私房徒弟,自此,荀慧生沦为家奴,吃尽苦头,但他仍以巨大的耐力与毅力坚持每天练功。

    夏天穿棉袄,冬天穿单衣,头顶大碗,足履冰水,点香火头练转眼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苦功练出了硬本领,唱、念、做、打无一不精。8岁在天津首次登台表演《双官诰》。又随侯俊山学梆子花旦。1909年,荀慧生以“白牡丹”艺名随师常在冀中、冀东一带农村市镇唱庙会和野台子戏。

    1910年荀慧生随师进京,得到侯俊山(十三旦)亲传的《辛安驿》、《花田错》等戏。先后搭庆寿和、义顺和、鸿顺和、天庆和等梆子班。辛亥革命前期他去天津曾同革命戏剧家王钟声,同台演出《革命家庭》、《黑奴恨》等戏,在《革命家庭》中扮演一个乡下姑娘。后向陈桐云、李寿山、程继先学习京昆艺术,直到十七岁才独立成班。

    1911年入三乐班(后易名正乐)从路三宝、薛兰芬学京剧青衣、花旦,白牡丹与尚小云、赵桐珊有“正乐三杰”之称。曾拜吴菱仙、陈德霖、王瑶卿为师,并受孙怡云、程继先、田桂凤、曹心泉、乔蕙兰、李寿山等名家教益。

    1918年加入喜群社,与梅兰芳、程继先合演《虹霓关》,与刘鸿升、侯喜瑞等合作了《胭脂虎》等戏,从此专演京剧。又同余叔岩、王凤卿、高庆奎、朱桂芳等合作,并拜王瑶卿门下学习正工青衣。后自组“留香社”。1919年加入永胜社,同年杨小楼应上海天蟾舞台之邀和谭小培、尚小云赴沪,请荀慧生担任刀马旦,公演引起轰动,人称杨小楼、尚小云、谭小培和白牡丹为“三小一白”。

    荀慧生的表演生动活泼,扮相俊俏,使上海观众耳目一新,被赞为“誉满春申”,后又与周信芳、冯子和、盖叫天、小达子等人合作,演出《赵五娘》、《劈山救母》、《九曲桥》、《杨乃武与小白菜》等戏,名震沪上。上海国画大师吴昌硕同知名人士严独鹤、舒舍予也为宣传和扩大荀慧生的艺术影响到处奔走。

    荀慧生喜欢作画,1924年正式拜吴昌硕为师,他又向齐白石、陈半丁、傅抱石、李苦禅、王雪涛等名师求教,丰富了他的艺术生活,提高了他的艺术素养。1927年北京报界举办京剧旦行评选,他与梅、尚、程一起被誉为“四大名旦”,这也标志着他艺术走向成熟,得到社会肯定,赢得了观众的赞赏。1931年再次入选“四大名旦”。

    建国后,荀慧生遵照周总理签署的戏曲改革指示,为京剧艺术改革做出了大量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备受屈辱,抑郁而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4 18:15 , Processed in 0.03584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