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2657|回复: 0

转:不破本参不住山,不破重关不闭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2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开示系摘录


  所谓:「不破本參不住山」,就是说你要住山、去专修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呢?就是开悟(破本参、破初关),你开悟之后才有资格住山,因为你这时候住山就不会胡思乱想了,整天就往山下跑这样子,说今天要买米就下山了,明天买菜就下山了。有住过山的同修都知道,那个说他在山上闭关的,整天往外跑,我们看了很多,不能说全部都是这样,很多啦,不然在专修的就会说我在批评他,不是这个意思。就是说大部分因为他心不安定,因为他沒有教理的基础,也没有实证的功夫,所以他即使在关房,也没有办法安住,他整天在里面也是很忙的,先要把那个佛堂弄得很庄严,就想尽了办法弄了半天,先弄一個坛城,再想请什么佛像,供什么护法,弄个蒲团,需要这个、又需要那个,等他的佛堂弄好,已经三个月半年过去了,在里面忙得不亦乐乎。然后还要注重生活的享受嘛,对不对?每天泡个好茶、点个好香,再煮个好吃的来吃,想吃什么就买什麼,在里面跟渡假差不多,我就在山上渡假了很久,所以看到了很多在渡假的闭关修行人,因为我也在渡假。冬天怕太冷、夏天怕太热,如果山上又没有水、没有电的話,你要想办法啊,像我以前住的那个地方,就要想办法去接果安农的电,还有灌溉蔬菜跟水果的水,这样子才有水、有电。房子也是隨便钉一钉,冬天很冷嘛,屋顶跟墙壁中间有很大的缝隙,那个风是从外面就直接灌进來,这样也好,夏天不用裝冷气,里面就很涼快。外面下大雨、里面就下小雨这样子,因为是法师自己钉的屋子,也不可能钉得很牢靠,屋顶就随便这样遮一遮,所以下雨的时候,里面也下雨,就是这样子住,很难讲求什么生活的享受。可是如果你要讲究的话,你就很辛苦,因为你要想尽办法把山下的那些东西,搬到山上来,那个下车之后要走很长一段路,交通不是很方便。每天打坐的时候都会想,今天中午吃什么?是红烧豆腐呢?还是麻辣豆腐?还是……哎啊!太麻煩了,就白水煮豆腐,弄点醬青就好了,你要是一天吃三餐的话,你就要想三餐煮什么,然后明天下山要买什么、买什么,全部都计划好,不要忘记了,不然还要再多跑一趟,所以在坐中也是很忙的。如果是自己闭关,沒有人护关,都帮你弄好的话,那你在裡面,真的是沒有什麼时间做功课,对不对?家庭主妇就懂了嘛,你每天忙三餐,是不是就已经很忙了?还要打点家里所有的事,洗衣、抹地、还要打扫什么的?如果你爱清洁的话,就更沒有时间了,明天要修窗戶,后天要修屋頂,忙不完的事情。所以禅宗为什么要这么严格的规定说,你住山的条件就是开悟,因为开悟就沒有我了嘛,你不会为自己忙,每天吃什么无所谓的,只要能够活下来修行,这样就O.K.了,他不会像凡夫,一定要讲求生活的水平,不会的,因为他已经看破这个色身不是我,所以他就不会为它忙碌,一定要吃什么、还是要穿什么,要住什么样的房子才可以,都沒有,可以隨緣。南传的那些法师不是行脚吗?走到那里、就住到那里,大部分时间住在森林里面,也沒有屋子啊,对不对?他就是一个有点像斗篷那样子的,随身携带的,有点像大雨伞的样子,也不是完全是雨伞,到了晚上就打开,然后吊在树上,就在树下过了一宿啊,然后第二天再走,走到那里就睡在那里,一個地方睡也不超过三天,因为怕开始对它产生感情了,[这个就是修解脱道它所走的路,绝对不可以注重物质的享受。所以只有开悟、破初參的人,他可以不讲求生活的物质条件,再恶劣的环境之下,他都仍然可以不退道心,精进修行,因此才有住山的资格。


  若尚未破除烦恼,不能随便闭关;若尚未开悟识道,不能独住深山,以免在关房中盲修瞎练而走火入魔。闭关是独住关房,精进专修,闭行诸恶业,关息众邪缘,以隔绝尘世杂念,随时保持內心清净;闭关是先独善其身,充实自己,等待时节因缘的成熟,以便将来出关后,再兼善天下,利益群生。明代憨山德清法师在《費闲歌》中指出:「闭关容易守关难,不肯修行总是闲,身在关中心在外,千年不出也徒然。」

  唐代永嘉玄觉禅师在《龙藏‧1544‧130冊;永嘉集‧劝友人书第九》中提到︰「先須识道后乃居山。若未识道而先居山者,但见其山,必忘其道;若未居山而先识道者,但见其道,必忘其山。忘山则道性怡神,忘道则山形眩目。是以见道忘山者,人间亦寂也;见山忘道者,山中乃喧也。」

  亦作「不破參不住山,不开悟不闭关」、「不破本參不入山,不到重关不闭关」。

  真正的闭关要能做到:

  一、关闭六根贼。
  二、禁足妄想心。
  三、正观三毒军。
  四、清净身口意。



  住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实,根据住在寺院的经历来看,也可以想象出来。吃饭怎么办?冷热怎么办?有野兽怎么办?等等。

  当然对于多数人来说,简直就无法想象住山是要干什么,住在哪里,即使能够住下来,可能会痴呆吧。

  古德说破本参,这里如果从能够安住此山的角度来说,应该是有功夫在里面。即使见地真正,仍然要达到伏惑的水平,才能够住山。伏惑虽然有浅深,但从最低来说,恐怕要伏住见惑,入七贤位,才能够确定是安住了。在伏惑位中,能够如楞严所明,伏住色受二阴带来的干扰。这个时候,对于冷热、喜忧都能够有功夫压得住。

  由此,安然的进一步或伏或断,进取无生。

  又“山”者,乃是我们心性之所变现,即是真如本心。如果没有到伏惑的程度,大多会随着妄念走,不能时时观照真如,不能守住真如本性之山。内山外山,其实是一山。是否住得下,要看心是否能守住了。当然,如果没有悟透本参,就不说破的事了。 



  可见,菩萨因地修行,要先成熟福慧二严,心中已有个消息,才谈闭关住山,不是用此诳惑他人,轻心慢人,欺瞒自己。闭关不是逃避生活的藉口,更不能沦为沽名钓誉的台阶。佛陀时代,有住阿兰若比丘,也有人间游化,热心热力的菩萨比丘。

  吾人修行,要能不轻一法,不谤一法,不慢一人,不著一边,内心至诚恭谨八万四千法门,及刹尘一切含识众生。因为任何一法都是入解脱门,任何一人都是未来佛种。如《法华经》中的常不轻菩萨,肯定人人是未来佛,皆以侍佛的恭敬心待之。唯有灭除凡夫我见的妄想,我们才能平等正观,视一切众生都是未来的如来佛种。   



  闭关的种类:


  闭关分为正式闭关和方便闭关。正式闭关是真正的闭关,或广义的闭关;方便闭关是非真正的闭关,或狭义的闭关。
  从闭关时间来看,正式闭关是为真正的出家人而设,它不但要出家人不受生死涅盘一切戏论放逸的染污,而且要按次第修持以完成修证体系。也就是说,正式闭关解决出家人如何达到究竟,证得最高成就,解决生死大事,突破生死关的问题。所以,其闭关时间必须是长期的,从数年至数十年甚至终生不等。但是,方便闭关就不同,它是为在家居士或初学者,或忙于上班和日常工作的人而设,闭关的时间可以短到几个月、几天,例如寒暑假期或其他假期都可用于闭关。
  至于闭关中的生活情况,按传统规定,正式闭关中的饭食,是荤是素,要按所修法而定;不能看一般的书籍,只能看与所定目标有关的经书;不能与外界通讯、通话;而且关中不许有侍者。方便闭关则自由得多,随各人自主,也可读书,也可有侍从,也可请医师诊病等。但至少要做到禁语、禁足和立功课表。对并未出家的现代人来说,当然以实行方便闭关为宜,但开始闭关时,仍须考察自己的动机是否正大纯洁,不能含有私人欲望,要以救护一切众生为目的,这样才能避免魔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4 16:44 , Processed in 0.01621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