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owoyeah 于 2017-3-13 11:45 编辑
最深沉的爱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关于中国家庭教育的问题(系列开示) 普明 ▪ 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信任
中国家庭教育的病态,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父母都担心孩子不懂得照顾自己——这个是最大的问题,这种病态已经变成了一种社会效应了。这种环境下,九十岁的父母会担心七十岁的儿子还没长大,还需要他的帮助: “你看嘛,他为什么没长大,我给你说,一、二、三。。。。“ ——人家可七十岁了。
这种中式的父母让西方人也感觉很温馨,哇,怎么会有这么浓的亲情!……但是从人性的角度上看却塑造了悲哀。
亲人之间最大的连接和最大的善意,是让我们的亲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为了让他成为他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作为他的亲人最好的给予是看着他独立、鼓励他独立——这是最深沉的爱、最完美的爱。
在这个连接上,我们中式家庭教育和中式父母就非常为难了。我经常讲到这里的时候,孩子们就开始抱怨父母。然而,他们的父母又抱怨谁呢?他们不知道,其实父母也是受着这样的教育长大的,他们也做不了主——问题在这里。
家长的挑剔、紧张、不放心、给孩子的压力,让他们感觉到非常不自信。中国式的孩子不管在外面多么自信,内心都有一个自卑的阴影。无论在外面装点得多自信,在父母的面前,他永远也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这个很麻烦。
问题在这里,是因为我们不太清楚独立和孤立的观点。独立的面向有两点,一是你必须对自己独立的人生态度负责。另外一个是你终于关照到了身边的人——这叫做真正的独立——你终于懂得了去关照身边的人,就是你照顾好自己的同时你也能照顾好身边的人。孤立指的是你只做自己不管别人。这就有了很大的差异。
我想这些基本的观点非常非常重要,甚至对一生都会有深远的影响。我经常对一些家长说,一个孩子,他学习成绩很差,这没有关系,人际关系很差也没有关系,但你必须接受让他自己成为真实的自己。
独立
有这样一个案例,也许这个案例不一定代表普遍性,但是确实有这种情况:
孩子很喜欢看动画片,天天看动画片,天天迷乱,到了课堂上不听课,不听课的主要原因是他有一个好母亲、好父亲,能辅导他的功课,他回去后他的父母总是会把他的课程重新教一遍,他不懂的东西总是能得到重新的解答。而剩下的问题就来了:他可以继续看动画片,继续不听课,但他的心里有很大的压力,会觉得这样的生活不是他自己的,他总是要依赖父亲母亲才能达成原本他自己要做的事情——他不自信了。
当然这个案例不具有广泛性,我的意思是当出现这种现象而父母没觉察的时候,父母其实成了培养孩子散乱的始作俑者,也就是说,你让他依赖,就是害他自己——问题就在这里。但是你跟这样的父母讲的时候他们听不懂,他们会说:难道父母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关心他的作业有错吗?没错呀,这不就是正常的父母吗?
但他忘记了,为什么孩子不用心,为什么孩子脆弱,为什么孩子承受不了压力的原因,正是因为你在那里慰藉他。他一直不能知道原来独立地听课,独立地听老师讲课是他必须要做到的,把老师讲课的内容在学堂上完成是他的责任,是他的使命。这样他回家后才能专注于学习而不会有更多时间去看动画片,他自然就能静下心来。要不然的话怎么办?不然就养成了依赖的个性——依赖是很让人自卑的,依赖的特点就是让人自卑——而父母的爱到头来却让父母感到揪心。
file:///C:/Users/汪汪/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8DA2.tmp.png 所以说,真实的孩子,哪怕我在不帮助他的情况下,他考了10分,我也会很高兴。为什么呢?因为那是他自己的成绩,那是他自己努力的成果,他就要去承受这种状态给他带来的负面信息和压力,那是他自己要去承受的。只有在这种状态里,他才能酝酿他自己独立的人生、完整的人生。
这只是举一个例子。
父母的关心要在细处,在孩子靠自己的努力实在突破不了的地方,我们可以用精神的慰藉、鼓励的法则,让他们去独立——换句话说,所有人对所有人的爱,独立是最深的礼物——不能让对方独立思考的爱,其实是在变相地伤害自己和伤害对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