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裘万吉 于 2015-7-3 02:02 编辑
中医六节之学,尚矣。 内经曰“天以六为节”,故不知六节者,断其不知人体之天何在,昧医道远矣。
反省中医源泉,素灵二书,对人体生理病理探讨之深入、运用之广泛,三阴三阳理论首屈一指。继之,医圣张机“垂方法,立津梁”,在伤寒杂病论中更承立为唯一的指导理论,贵为这部临症第一书的提纲。学者读医史,应该都清楚三阴三阳理论才是中医学无可替代的正宗理论,绝非今天所谓的“五脏五行为中心”。
季汉的战乱不幸,使张机的伤寒杂病论几乎失传。幸亏晋太医令王叔和继为编次,今天我们才能看到张机著作。然而,王叔和立了大功之后却犯了大错:还没有弄清三阴三阳(六节)这一大道理时,却写了《脉经》。 历代的名医大家都跟随着王叔和的脚步,绕过六节,写下了汗牛充栋的医书,在形成众多流派的同时,也逐渐偏离了医学正道。 今天中医的困境是怎么来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坤之初六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功臣便是元凶,能不令人三叹?
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一阴(厥阴)二阴(少阴)三阴(太阴)这六节运用于人体,早在内经便出现了手足之分。今天,修正有心与诸位同道弄清一个问题: 手少阴与足少阴,孰为少阴之正?为什么? 手太阴与足太阴,孰为太阴之正?为什么? 手厥阴与足厥阴,孰为厥阴之正?为什么? 手少阳与足少阳,孰为少阳之正?为什么? 手太阳与足太阳,孰为太阳之正?为什么? 手阳明与足阳明,孰为阳明之正?为什么?
这是一个正经而严肃的学术问题,决不允许绕过:绕过还须绕回来,真心希望中医人从此也讲认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