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4156|回复: 13

老罗,咱们就是信中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5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罗,咱们就是信中医


文/谦明生



上星期二早上8:07,我还在床上没起来,打开微信就收到刘总给我分享了一篇微信公众号的文章,这是一篇罗辑思维发表的名为《你怎么还信中医》的文章,打开来看,往下拉,哟,还真是长,目测一下,约摸有两万字,差点没把我给吓着了。不能不佩服老罗的驾驭文字的功力,真不是吹的。

这么长的文章,让我发表点看法,估计都会把我累死,我就回复刘总说:别去看一个从来没有进行医疗实践的人讲中医,他再怎么讲,都是外行。

刘总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好吧。

然后我就耐着性子看完它,说实话,对于一般的读者,医学的外行人来说,这篇文章足于洗脑。我相信这篇文章能洗掉很多人的大脑,这篇宏文无论是文章布局,还有用词,选材,都是精心策划出来的。但是老罗终究是外行人,里面有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内行人可能根本不屑于辩解,外行的读者,也根本看不出来。

我今晚倒有些空,就想写出来辩解一下。

不过在写之前,我又要啰嗦几句。

我发现,在我们中国有一个好奇怪的现象,就是我们的老百姓很喜欢围观看热闹,于是就会一直在供养着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就是靠嘴皮子吃饭的,他们干的是耍嘴皮子的营生,专门对别人指手划脚,但是,他们却从未实践过,只是靠读了很多书,看了很多资料,然后自己意淫出一番理论来,然后,他们就在公众场合对一群同样是外行人讲大道理。反正你掌握的信息没我多,你说不过我,我吹死你。


这真是中国一大特色。

我就想,这可能是中国人吃饱了撑的,喜欢围观,爱看热闹啊,这是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所以有这个需求,就肯定会有市场啊,肯定会培养出耍嘴皮子的高手啊,一个在台上唱,下面的人就在台下吆喝了。就象唱大戏的一样。


这是不是很奇怪的事吗?一个外行人给一群外行人在评论一个专业的对错。想想,可能只有我朝才会有这种现象吧?


这不仅是老罗这样做,还有方先生,何先生,张先生,司马先生,他们哪一个人有医疗实践经验啊?但是,他们却有很多粉丝,好奇怪。


当然,我们不能不让别人说话,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我只是想说,读者朋友,你在看文章的时候,会不会了解一下作者是什么人呢?他的话具有参考价值吗?

他的话具有参考价值吗?

有参考价值吗?

有吗?


读者朋友,您先休息一下。

广告时间过后,我们回头来谈一下老罗这篇文章,我来现场给你讲解一下,这篇文章里面有哪些东西是忽悠人的。


首先,老罗文章一开始就以:正确的知识的获取方法 作为开文的。

然后就写了一大堆故事,一个接一个,讲出一个科学结论是需要经过实证,经过严谨的科学实验才能得出来的。

这个思路对吗?

对,肯定是对的。

但是老罗也太啰嗦了,我来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把他的几千字总结了。

老罗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就是说,人们对于科学真理的认知,是用盲人摸象的方法进行的。一个盲人,看不见东西,在一头大象面前,也不知道大象是长得什么样的,那么要获知这头大象是长怎么样的,他要怎么做?他必需要用手摸啊,摸鼻子,又长,又粗,还有很多褶皱,再摸一下象腿,好粗,好大,再摸一下大耳朵,象一张大蒲扇,再摸一下象牙,很硬,又是弯曲的,牙尾是尖尖的,又光滑的。对于大象的某些局部结构,摸得不准,那就进行比较啊,与其他的动物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更形象的表达,如此等等,于是,他就能通过想象,推理,得出一头大象是怎么样的,于是就得出了大象的形体结构。

这就是认识真理的方法。

老罗写了几千字,无非就是表达这个意思而已。


人类对于未知的事物,认知探索方法无非如此。

老罗的这些话,看起来很有道理,于是,读者就会被洗脑了。

但是,我们来看看这些内容写漏了什么?误导了什么?

老罗可能忘记了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盲人摸象,永远都只是想象推理构建起来的,这个盲人得出大象的形象,不可能百分百准确的。

盲人摸象这种科研方法(我们暂时也称这个叫科研方法吧),是向外未知事物的探测,这是外证法。


而中医,却是另一种盲人摸象的方法,叫内证法。什么叫内证法,我在后面讲,读者朋友先在这里做个记号A,我回头再来讲这个A


我们继续……

西医认识人体生理的方法,是对研究者之外的个体来进行研究的,对许许多多的病人,进行症状的描述,记录,统计,然后总结得出疾病的病理结论。

西医的这种科研方法,有一个缺陷,就是进行研究的样本的有限性,是不足于概括全部。

我这句话,对于学理工科的人,一听就能明白,对于学文科的人来说,理解起来就会费力了。


凡是学过统计学的人都知道一个道理,样本研究,会存在以偏概全的可能性,因为样本是从无数的全体中抽样出来的,所以样本研究得出来的结论,只能当参考,而不能当成真理的绝对标准。


这一点,是绝对不能忽略的。

换一句话说:西医的任何科学结论,从本质上讲都是以偏概全,都是一种假设性的结论。

如果你不认同这句话的话,你就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


显然,老罗,他缺乏这点科学素养,因为他根本不懂,西医的科学研究是怎么得现结论的,是怎么进行科学假设的。

所以,所以,面对任何一个最新的科研结论,作为一个真正具有科学素养的人,都是不会完全的相信这个结论的,只是作为参考而已。

什么叫作为参考?

就是说,你可以完全不信它。这就是作为参考。


但是,绝大多数人,是会把参考作为标准答案,这些人估计是写论文写习惯了,这里抄一下,那里抄一下,就拼凑起一篇论文了,所以他们把参考书当成了标准答案。

这种人就叫做书呆子,没把科研精神领会。


我这样讲,老罗就不服了。

不服也不行。就拿医学界的现象来说,不断会有新的理论推翻以前的科学结论,这种现象,就解释了一个道理:以前的认识都只是一种假设而已。

平时爱看新闻的朋友,稍为多点留心,也会发现,经常有新闻出来,说最新的医学发现什么的,不断的推翻前人的结论,这就是明证,因为所有的科学结论,都只是一种假设性结论。


没办法,老罗,是一个文科生,是一个爱抛书包的书呆子,我们需要原谅他。他不懂科学的本质,他拿出什么双盲实验来,只不过是吓唬一下同样是外行的读者而已。老罗很精明的,他拿出一大堆素材出来,就算是错的,也可以把读者吓晕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5-25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吓不了我,我从来就把最新科学发现,只是当成是参考而已,当成参考的意思,换句话是说可以不用相信它。这才叫科学精神。


回过头来讲那个A啦。

什么叫内证法?

中医就是内证法来研究人体生理的。

所谓内证法,用简单的话来比喻,就是研究者研究他自己,观察他自己,然后体会身体的各种变化,把生理规律描述出来。

中医者是怎么样观察自己的?我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应该在黄帝时代就开始进行这种科研了,无数的上古医者,盘腿打坐,通过冥想,感受身体的气,然后记录下来,无数的医者,前仆后继,不断总结,传承给后人,于是,中医对人体的生理规律就搞清楚了。


读者朋友看到这里可能会问,你怎么知道上古医者是这样研究的?那我给说一个事吧,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经络图,对人体经络的描述,就是跟我们现在的手足十二经不完全一样。这就说明当时的医界的理论还没有完全统一,还没有完全的融合。

另外,因为你是外行人,所以,你自然无法知道内行人是怎么研究的。

我学医这么久,就经常拿自己做试验。更别说无数的道士先贤,他们专事打坐静坐的了。


而西医,是不会拿自己做试验的,他们只会拿别人做试验,这就是区别。拿外体做试验,怎么比得上拿自己做试验更准确的?

这就是中医与西医的科研方法的区别。


还有,我想问一下读者朋友,你知道上古医者对人体生理的探索进行了多少年这样的科研吗?

从黄帝时代开始,到汉代,最少三千年。

三千年的科研,无数的医者,用同一种方法,难道不能把人体重理搞明白?

所以,到了汉代,中医理论框架就基本成型了。


说了那么多,应该明白中医是怎么来的吧?

至于老罗文章里的更多的错误,我都懒得一条条去驳了,但是我不驳一下他,读者又好象容易被他忽悠,那我就勉为其难的略说一下吧。

1,老罗对五行的理解是完全错的,他连五行是什么意思都没有搞明白,居然把五行理论等同于印度的元素论,忽悠了读者,却被内行人笑掉大牙了。

五行,在中医里,可以理解为五种互相制衡的力量,而不是五种组成人体的元素。我简单的用解构主义来解释一下五行。其实世间万物,皆可以用五行来表达初萌,生长,成熟,衰败或者收藏的过程。这只是古人的一种思维而已,没有必要太过执着于文字。

比如一个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也可以用五行来表达。婴幼儿童期,可以用木气来表达,少年青年,可以用火气来表达,壮年到中年,可以用金气来表达,老年到死亡可以用水气来表达。

股市走出熊市时,可以理解为木气,牛市暴涨可以理解为火气,下跌可以理解为金气,暴跌又进入熊市,可以理解为水性收藏。

任何事物,都可以解构分割出来描述,并且给每一阶段或者每一部分,描述成五行的一行。

中医也是一样。人体需要有舒展的力量,也会有扩散的力量,也有收敛的力量,也有收藏的力量,还有运化的力量。五种力量就用五行来表达,这五种力量需要平衡,人才不会病,如果其中一方偏胜偏衰了,就会显出病态来。

比如,人会小便,这是一种舒展的木气,但是必需要有一种收敛的力,来制衡它才行,我们叫它是金气,否则,就会尿失禁。

小孩子发育不完全,会尿床,就是因为泌尿系统的肌肉的收涩的力量太弱了,所以尿失禁了。

怎么办?很好办。金婴子,桑螵蛸煮水给孩子补一下,收敛一下,提高收敛的能力,就不会遗溺了。


2,老罗对中医内部的事,是非常缺乏了解。很多反中医的人,都在提一本书,叫做《本草纲目》,他们老是提里面的药物的记载奇怪万千。但是,实际上,咱们学中医的人都不看这本书。可能现在的中医院校在用这本书,但是我自己学中医八年来,从来没有摸过这本书,我的老师们,在给我传授药理知识的时候,也从来没有提过这本书,咱们用的药典叫《神农本草经》。


老罗,外行了。


为什么外行人只知道《本草纲目》,而不知道《神农本草经》呢?

那是因为外行人,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有问题。

他们知道《本草纲目》这本书,是从历史书上知道的,而不是从医书上知道的。而历史书不是由中医业内人写的,历史书是为政治服务的。

历史学家,为了宣扬中华文化有多么的了不起,所以拿《本草纲目》来作为中华文化伟大的证明,因为明朝是一个开放的国家,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时这本书因为够厚,够全,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全的药物专著,所以当它流传到西方去之后,不懂中医的西方人觉得中华明朝好牛B的,然后又被同样是不懂中医的历史学家当成是吹牛的资本了,于是就写进了历史教材,于是被老罗看到了,被所有上过中学的中国人看到了,于是,他们以为这本书是中医的药典,拿出来讲。

其实咱们根本不用它,起码我从来没有看过它。


象老罗这种读书人,其实蛮可怜的,他们看了一点历史书就以为自己很了解内情,只可惜,他缺乏智慧去分别这个事情的背后的原因了,更缺乏智慧去理解,什么叫历史,什么叫历史学,什么叫历史书。

(画外音:是什么毁了你的童年???是那些无用的书)


对于这本书,我不仅不用它,而且发现历来中医名家,都很少点评这本书。

所以,外行看热闹。


3,好多反中医的人在提中药提纯的事。这又是书呆子看世界,永远也看不懂。

中药提纯得出来的药,那不叫中药,只能叫植物药。

一种植物,只有当中医生用中药的理论来使用它的时候,它才叫中药。如果医生不是用中医理论来使用它,不是用它的药气,那它只能叫植物药,西方也有很多草本提纯的药物,这些药物,都不能称为中药。

民国的时候有一位名医叫张锡纯,他也会用阿斯匹林,这味药是西医学研究出来的,但是张锡纯却利用它的药性,而不是化学成份,来治病,这个时候,它也叫中药。

无论是青蒿还是丹参,还是麻黄素。


4,老罗说中医治好病是安慰剂的作用。对于这个问题,你说要不要辩解一下呢?我感觉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是拉低了自己的智商了。

老罗,去找几本中医医案的书来看看吧。

估计你从来没有翻过医案类的中医书,然后就意淫出一堆的道理出来。


意淫伤身,老罗,保重!


发表于 2015-5-26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有人说,西医叫未治病,中医叫病未治。从本人五年的求医历程来看还真对。
发表于 2015-5-26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逻辑(LOGOS)的成立本身还有前提,不懂得这一点,存在-逻辑还没入门。
发表于 2015-5-26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罗居然说中药是安慰剂.我只知道西医的感冒药、退烧药、镇咳药都是分别作用于呼吸中枢、心脑血管中枢的,吃了它们非担不能驱降外邪,还会阻止人体免疫系统发起的驱逐反邪的活动.从完全客覌的角度来看,这些东西是百分百的安慰剂啊.
发表于 2015-5-26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华夏子孙

我在想,安慰剂都能治愈病人,现在大家相信西医的也还是很多呀,比中药更能安慰人啊,为什么却越治越坏?
发表于 2015-5-26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5-5-26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5-5-26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可以去问问这位“老罗”,就严格意义上的形式逻辑而言,譬如排中律,其成立是否还有前提,一般而言,只读过些介绍逻辑学的著作和认识论著作的基本上回答不了,但若要真正来理解并判析中西之间思维的同异,对LOGOS仅了解到这种浅薄的层次是不行的。--------------------回复 1# 谦明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3阿哥 高见
发表于 2015-5-27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洗脑的好文章,选为今日微信平台文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三七生
比起刘仁和先生的《中医国策论》,我这篇显得太单薄了。谢谢三七生老师点评。
发表于 2015-5-27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三七生
比起刘仁和先生的《中医国策论》,我这篇显得太单薄了。谢谢三七生老师点评。 ...
谦明生 发表于 2015-5-27 08:48


只是文字略少而已,见解中正,擢为学术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三七生
哗,太激动了,谢谢三七生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01:43 , Processed in 0.02852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