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5750|回复: 4

转:养生指要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8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养生指要论
历代养生之书,汗牛充栋。本篇辑简舍繁,参博为要,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养生之道,大抵最上者养性,其次养心,其下养体。以下分述之。


一、 养 性
养性者,所谓积功德、修善行、明心见性、修真合道也。佛、道诸经,言之甚详,此不详论。兹录司马光《禅门六偈》与大家分享:
    忿怒如烈火,利欲如铦锋,终朝长戚戚,是名“阿鼻狱”。

    颜回甘陋巷,孟轲安自然,富贵如浮云,是名“极乐国”。

    孝弟通神明,忠恕行蛮貊,积善来百祥,是名“作因果”。

    仁人之安宅,义人之正路,行之诚且久,是名“不坏身”。

    道德修一身,功名被万物,为贤为大圣,是名“菩萨佛”。

    言为百世师,行为天下法,久久不可掩,是名“光明藏”。


二、 养 心
养心者,养此虚明洞达之心,而非养此血肉之心也。百家养生,首重养心。《黄帝内经》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以其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老子曰∶人生以百年为限,节护乃至千岁,如膏之小炷与大炷耳。人大言我小语,人多烦我少记,人悸怖我不怒。淡然无为,神气自满。此长生之药。 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内经开篇即详言于此,实乃养心养生之总纲,奈何今之学医者,多以为无用,而弃之如敝屣,良可浩叹。孟子云:“养心莫过于寡欲”,亦同于此。 在当今的社会里,信息太多,诱惑太多,工作的压力很大,处于其中,往往身心俱疲,内外交困,苦不堪言。 能够看得轻,放得下,淡泊自乐,不为外物所累,实乃养生之首务。五脏之中,心为君主之官,主藏神、在卦为离;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在卦为坎。阴阳互根,则水火既济。若心摇于上,精泄于下,则心肾不交,阴阳失偶,诸病于是乎作矣。


三、 养 体
养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此其大端。
所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可以简单的归结为顺应天地、四时、人体阴阳消长变化之律,内经对此言之甚详。《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此为四季养生之总纲。盖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培根固本之法。谚曰:“夏有真寒,冬有真火”,亦此也。很多朋友夏天喜食寒凉之物,如冰淇淋等,正所谓“逆其根,伐其本,坏其真”,久之必然受病。同样的,夏天贪凉,过吹空调,也容易引发诸多的疾病,大家可以举一反三。
所谓饮食有节,有几个层面的含义: 1、节制,饮食要不要过量,吃个七八成饱比较好; 2、节律,饮食要有规律; 3、节欲,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可纵欲快心,胡吃海喝。老子云:五味令人口爽。《朱子治家格言》以“勿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为戒。甘脂厚味,常易引发各种疾病,故历代养生家,多提倡饮食清淡。谚曰: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可谓深得养生之理。
所谓起居有常,简言之,就是作息的时间要规律,并按照四季的状况来适当调整。熟读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自知。
其它尚有众多的养生保健之法,如食疗、药酒、温灸、按摩、气功导引、太极拳、八段锦等等,亦有奇效。兹不详论。
附:《寿世青编》之尤乘五养说
养心说

夫心者,万法之宗,一身之主,生死之本,善恶之源,与天地而可通,为神明之主宰,而病否之所由系也。盖一念萌动于中,六识流转于外,不趋乎善,则五内颠倒,大疾缠身。若夫达士则不然,一真澄湛,万祸消除。老子曰∶夫人神好清而人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盂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所以妄想一病,神仙莫医。正心之人,鬼神亦惮,养与不养故也。目无妄视,耳无妄听,口无妄言,心无妄动。贪嗔痴爱,是非人我,一切放下。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宜过扰,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来,应以自然,信其自去,忿怒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此养心之法也。
养肝说

夫肝者,魂之处也,其窍在目,其位在震,通于春气,主春升发动之令也。然木能动风,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又曰∶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设气方升,而烦劳太过,则气张于外,精绝于内。春而邪辟之气积久不散,至夏未痊,则火旺而真阴如煎,火炎而虚气逆上,故曰煎厥。按《脉解论》曰∶肝气失治,善怒者名曰煎厥。戒怒养阳,使生生之气相生于无穷。又曰∶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菀,结也。怒气伤肝,肝为血海,怒则气上,气厥则绝,所以血菀上焦,相迫曰薄,气逆曰厥,气血俱乱,故曰薄厥。积于上者,势必厥而吐也。薄厥者,气血之多而盛者也。所以肝藏血,血和则体泽,血衰则枯槁,故养肝之要在乎戒怒,是摄生之第一法也。

养脾说

脾者后天之本,人身之仓廪也。脾应中宫之土,土为万物之母。如婴儿初生,一日不再食则饥,七日不食则肠胃涸绝而死。《经》曰∶安谷则昌,绝谷则亡。盖谷气入胃,洒陈六腑而气至,和调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以为生者也。然土恶湿而喜燥,饮不可过,过则湿而不健;食不可过,过则壅滞而难化,病由是
生矣。故饮食所以养生,而贪嚼无厌,亦能害生。《物理论》曰∶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养性之术,常令谷气少则病不生。谷气且然,矧五味餍饫为为五内害乎!甚而广搜珍错,争尚新奇,恐其性味良毒,与人脏腑宜忌,尤未可晓。故西方圣人使我戒杀茹素,本无异道。人能戒杀则性慈而善念举,茹素则心清而肠胃厚。无嗔无贪,罔不由此。外考禽兽肉食,谷者宜人,不可不慎。

养肺说

肺者脏之长也,心之华盖也,其藏魄,其主气,统领一身之气者也。《经》曰∶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充之则耐寒暑,伤之则百邪易侵,随事痿矣。故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七情之害,皆气主之也。直养无害,而后得其所以浩然者。天地可塞,人之气与天地之气可一也;道义可配,人之气与天地之气可通也。先王以至日闭关,养其微也。慎言语,节饮食,防其耗也。

养肾说

肾者先天之本,藏精与志之宅也。《仙经》曰∶借问如何是玄牝,婴儿初生先两肾。又曰∶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是故人未有此身,先生两肾,盖婴儿未成,先结胞胎,其象中空,一茎透起,形加莲蕊。一茎即脐带,连蕊即两肾也,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主,三焦之原。人资以为始,岂非天地之根乎,而命寓焉者。故又曰∶命门天一生水,故曰坎水。夫人欲念一起,炽若炎火,水火相克,则水热火寒,而灵台之焰,藉此以灭矣。使水先枯涸,而木无所养,则肝病。火炎则土燥而脾败,脾败则肺金无资,咳嗽之症成矣。所谓五行受伤,大本已去,欲求长生,岂可得乎!《庄子》曰∶人之大可畏者,衽席之间不知戒者故也,养生之要,首先寡欲。嗟乎!元气有限,情欲无穷。《内经》曰∶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竭其精,此当戒也,然人之有欲,如树之有蠹,蠹甚则木折,欲炽则身亡。《仙经》曰∶无劳尔形,无摇尔精,无使尔思虑营营,可以长生,智者鉴之。

转自:高山云海的 无住居
发表于 2008-5-8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非常有帮助!
发表于 2008-7-15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保存学习,非常有益。谢谢
发表于 2009-2-3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7 17:31 , Processed in 0.02755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