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1992|回复: 0

气机--识难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9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贶晟 于 2014-12-29 11:09 编辑

气机指功能活动,用以概括各脏器官的生理性或病理性活动,气的运动,称作“气机”.气的运动形式虽是多种多样,但在理论上可将它们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运动形式。气动时表现的形式是人体的作用,如:语言,看东西,听声音,思维,大小便的排出,走,跑等等。静时表现为液体,转化为载体,如:精液,痰液,血液,胆汁,脑汁等等,现代科学认为人体的呼吸是吸气时膈肌带动膈往下运动,肋间肌带动肋骨往外运动使胸腔的体积扩大,同等质量的气体,体积增大则压力变小所以肺中的气压变小,则人体周围环境中的空气因为压力差的作用而进入肺中呼气时则相反,胸腔体积变小,气压大,空气从肺往外走。如果说的是呼吸作用则是人体利用氧气氧化体内的有机物质,产生能量,供给生命活动。这就是人体的聪明呼吸靠的是调整体内气压,人体内在还有液化和汽化两套系统。汽化: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汽化过程需要吸热,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蒸发:只在液体表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液体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蒸发,蒸发有制冷效果)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1.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2.液体的表面积越大,增发越快。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沸腾:在同一温度下(沸点)液体表面和液体内部同时进行剧烈的汽化过程。(沸腾需要吸热)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值。(沸点与压强有一定关系,压高沸高,压低沸低。标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持续吸热。液化: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需要放热)液化的方式1.减低温度,一切气体降低温度都一定程度的能液化。如:露水,雾气等2.压缩体积,某些气体只通过压缩体积就能液化。如:液化气,液体打火机等。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这就是人体的元气上升汽化吸热(补中益气可以治疗一部分气虚发热),在上为用。用在眼睛上看,用在鼻子上为闻,耳上听,头思维。气下降液化放热,相火下降为君火,温暖全身(引火汤敛气下降故护肾阳,可以治疗自汗怕冷)。古人运用气机的不同表现形式(升降出入)概括人体的科学性与今天的科学不言而喻,更证明中国伟大文明和传统文化的智慧。



  气化: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指阴阳之气化生万物。"指出万物皆气的变化。古代的气化学说,经历了精气说与元气说两个发展阶段。以<管子>的<心术>、<内业>等篇为代表的精气说,把细微而能变化的气称为精气,作为世界的本原。精气说提出"化不易气"的观点,但没有摆脱老子的影响,认为"凡道,无根无茎,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但对道与气的关系没有说明。元气说始于汉代。<庄子·知北遊>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腐臭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腐臭,故曰通天下一气耳。难经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对气化和气机更是有深刻的讲解,开篇论独取寸口,为什么呢? 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营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故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这就是气机的循环,然后论三焦气机,八难曰:寸口脉平而死者,何谓也,然: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这是《难经》首次揭示肾间动气确立了生命之源,这也是《内经》中所没有的,所有的十二经脉,气机运化都是秉生气之源,生气之原在哪呢?就在两肾之间,这是五脏的根本,十二经脉的根本,呼吸的根本,三焦循行运化的根本,又叫守邪之神,但不知道是有错误还是另有所指,受正守真之神都可以不能讲守邪之神,怎么讲也讲不通。《难经》后面有论左为命门右为肾,这里又说肾间动气,如果叫真来说是有矛盾的。关于生命之根,越是源头越是根越是无象的,不可体察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没有位置的。有人(民国时候)说肾间动气指肾间的油膜,这都是到了形体的层次上了。有形的东西都是粗的浅的,不能说有形的东西摆在那说是生命之门,这样就是滑天下之大稽过于执着了。所有的生命之根都是无形无象的,只不过借肾间动气来表示一下生命之根这个形象而已,左为命门右为肾是对形体的执着,可以权宜理解为左边阳气多一点右边阴气多一点。生气之源从里面发出,肾的确是一个根本,肾间有东西但不能说是绝对的根本。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是气机所化,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根就是气机之根,气指之根是无形无象的,暂寄寓肾间动气。三焦者,气之所游行出入也,“焦”是平原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成道路的意思,上中下三焦嘛!“故气者,人之根本也”,这里的气就是我们讲的气机的气,所以说经典都是在论述气的概念。“根绝则茎叶枯矣。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就是说一个人外面好却死了,一定是里面先绝于内了,祸起萧墙,皇帝先驾崩了或者大臣内争了,一下子突然绝灭。这一难要理解两个问题:一,气的根本不是那么容易琢磨的;生命之本决定所有气机的变化,所有气机的变化化成了十二经脉,五脏六腑。三十一难曰;三焦者,何禀何生?何始何终?其治常在何许?可晓以不?然: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者是。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傍。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传导也。其治在脐下一寸。故名曰三焦,其府在气街。这一难对三焦元气所在之处进行论述。六十六难曰:经言,肺之原,出于太渊;心之原,出于太陵;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大白;肾之原,出于太溪;少阴之原,出于兑骨;胆之原,出于丘墟;胃之原,出于冲阳;三焦之原,出于阳池;膀胱之原,出于京骨;大肠之原,出于合谷;小肠之原,出于腕骨。十二经皆以俞为原者,何也?然:五脏俞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三焦所行之俞为原者,何也?然: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这一难又论述了在经络中元气所在原穴之处,与三焦所运行的为一气。
    在里的三焦之气成上下运动形成人体的升降系统,在表的出入之气营卫有保护着人体的恒温, 三十难曰:营气之行,常与卫气相随不?然:经言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乃传于五脏六腑,五脏六腑皆受于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荣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息,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之无端,故知营卫相随也。胃气供应者营卫保护人体,病邪之出路就是跟随营卫巡行排出体外,而往往好多病排一部分走不动了,一是胃气供应不足,二是营卫巡行不周,如银屑病,好多是春季借助自然之势加重排出,另一种就是能吃时加重,如果我们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帮助透,或补其脾胃都能彻底治愈。十四难曰:脉有损、至,何谓也?然: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之脉也。何谓损?一呼一至曰离经,再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至脉从下上,损脉从上下也。损脉之为病奈何?然: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反此者,至脉之病也。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治损之法奈何?然: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脉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一呼六至,一吸六至;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有呼吸再至。脉来如此,何以别知其病也?然:脉来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一吸三至,为适得其病。前大后小,即头痛、目眩,前小后大,即胸满、短气。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脉洪大者,苦烦满,沉细者,腹中痛,滑者,伤热,涩者,中雾露。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当困,沉细夜加,浮大昼加,不大不小,虽困可治,其有大小者,为难治。一呼六至,一吸六至,为死脉也,沉细夜死,浮大昼死。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损,人虽能行,犹当着床,所以然者,血气皆不足故也。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呼吸再至)名曰无魂,无魂者当死也,人虽能行,名曰行尸。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所以然者,人之有尺,譬如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十四难论损、至之病症、治法。这一难争议较大,有些学者认为有些错简的地方,对某些条文就不多作解释,所谓“意尽则可”,把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了。第一段说“损、至”,没有说太清楚,大家不用每句话都刨根问底问个明白,因为这书流传几千年肯定有错讹的地方。如果一个人把一部经包括《内经》、《伤寒》完好的解释下来,那么肯定不是有自己错误的地方就是有牵强附会的地方,因为如果错误的地方也解释的很完美的话肯定就是有问题了。但是经中的意思大部分还是保存下来了,只要知道意思,就可以完全脱离文字去理解背后的东西。李白说的“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对每一个章句都不断的抠认真的考证结果真正的意思不知道,而陷于了文字游戏当中就没有意思了。这一段有问题,“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之脉也。”首先“至”与“不至”就不好解释,脉有损、至,暂掠过。“损脉之为病奈何?”什么是“损脉”呢?就是精血、气血伤了之后表现的不足之脉。“然: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反此者,至脉之病也。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这里一损、二损、三损、四损、五损,损的是程度的问题:刚开始怎么样,然后怎么样,再怎么样,越来越严重会怎么样。人是一团气组成的,气也是由层次组成的,从浅入深,由上到下,从里到外。中医学得比较好或者有一定的体验的知道,最表层的气不是皮毛之气,而是皮毛以外的气,也就是脱离肉体而浮在人身的表面,是卫气外面的卫气,不是周身游行之气。这个气一般人是感觉不到的,但连过功的人一般都知道,护卫之表气嘛!人身体健壮,游离在身体之外的护卫之气就强而且厚,身体衰弱的人就薄。做个形象的比喻,就像地球一样,地球也有大气,地球就是肉体,大地就是我们的皮毛,皮毛之上有大气,大气从月球上瞅就是薄薄的一层,可以理解成是地球的卫气外的卫气。人身也有这么一层气,可以说是人身的大气层,但这个大气层需要很精微的感觉才能体会到。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把手贴到胸前或接触皮肤的时候就会有热感,就相当于周身的温度的辐射。其实气的表现层次很多,比如温度、光、磁场都是它的表现,这些都是有形界的,还有无形界的。我们统归所有的东西的综合态叫做气场,薄薄的包围人的一身。《难经》没有讲,上来就是“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其实一损损的是外层的气,然后再损损皮毛,拿地球作比喻就是损了山林草木了。就像扁鹊见蔡桓公这个典故一样,首先损皮毛,邪气聚于皮毛的时候很微,可汗而解之。汗出当风了在外面,一出汗凉风一吹,邪气赶在皮毛上了,打个喷嚏就可以把邪气震出去。人为什么要打喷嚏呀?就是寒邪客于肺经的表面或者客于体表,使人肺气不宣,用喷嚏的方式发宣肺气,使微在于表的寒邪得以解除,嚏而邪去了。如果嚏而不去又不注意将养那么邪气就慢慢的由表及里,一层层的深入,首先就干于血脉,慢慢的就往里博了,先博络脉,络脉满了就往里面汇,汇到经脉。首先是克在脉外,比如腰脊、肩膀为寒邪所吹,觉得麻痹就是沿脉经往里走:客于脉外,客于脉中,先是络脉,再往里走经脉,然后大经脉,一直进去就进脏腑了,这是一条路线。“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损脉和损肌肉差不了多少,只是皮毛主肺,肺在表嘛!然后是心,然后是肉,然后是脾,这样来走,所以是先损皮毛,再损血脉,再损肌肉。肌肉也是这样,先说外邪,邪气没有客在脉外而是客在肌肉上使肌肉麻木,像很多真中风,中了风寒湿邪了,肌肉麻木很不舒服,导致“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这里是从邪气损、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个层次,这里的肌肉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肌肉,就是能伸展的,和下面的筋是相对应的。“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古人所说的筋和肌肉和今人所说的筋和肌肉是不一样的。负责屈伸和运动的叫做筋,现代人叫肌肉,古人把能够充身,充实身体的叫做肌肉。不是纤维弹性很好的这种肌肉。从“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骨当然更深入了,人能够站立确定为人形都是靠骨骼的,骨就是最深层次的。下面看一下整个气团,就是由表而及里慢慢的用损脉来一层层的展开,疾病是如何一层层来侵蚀人的身体的,先是表皮之气侵入了皮毛,再是中间的血脉和肌肉之气,然后邪气再向里侵蚀损了筋了,最终损了骨了,筋和骨都是深层次的气的代表。损了骨了,“骨痿不能起于床”,“痿”是痿弱不举,功能丧失了,人下不了地了。“反此者,至脉之病也。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邪气从外搏里一层层深入到骨髓的,已经深入到里面了,人已经不行了要死了。“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病邪从外面攻,最后表皮的东西也被侵蚀了就死了,不可能说上来攻表皮人就死了。经文上的东西大家不要过于死板的来解释,只要能够一气贯通就可以,读一篇文章,看经典著作都要一气贯之,从始至终,不能说这一段以这种方法来解释,那一段用那种方法来解释,随文演绎讲来讲去都是割裂的,串不到一起去,这就不是一个整体,也就不符合气的道理。不管是解释《难经》、《本草》、《伤寒》、《金匮要略》以及其他经典都以一个道理从上到下来解释,解释不通的就是两方面,第一,反思理论有没有问题;第二,如果理论站得住脚那就考虑是不是文字有问题,双方面来着眼,不可能完全附着于文字上的东西。我们不能说文字不高明,但古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同时几千年的传承也可能出现问题,有可能抄来抄去就抄错了,所以一气以贯之嘛!文字是形,里面的意是气,只要知道了意就得了气,不要着于文字而只是守形,这是读经的方式方法。下一段“脉有一呼再至……”到文章结束就不多作解释了。这里说一下,学中医尤其学气中医不仅是在临床读书或者思考的时候布一个气场,就相当于做一个化学实验室一样,场布了之后就去里面静意思维去,是怎么动怎么来怎么去的,这样对大家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气机的变化是无穷的,邪气与正气交汇,人体为了适应保护自己做出不同的样子,如痒我们去抓,遇热则速躲,这些变化就是人体的自我保护,当气顾不到表皮就损皮,顾不到血就损脉等等,这就是自我保护,或者叫做适应环境,这也是人类能生存下来的优势,只有认清气的表现形式我们就可以辨证了。顺应气的走势去调理,不在辩对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07:16 , Processed in 0.0233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