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377|回复: 0

鸣蝉观(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5 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观清净心

离于诸相,是名诸佛。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嗟呼!用心念的力量,理事和一,转伪成真,转妄成实,转凡入圣,转识成智,物转星移,那是怎样一个美丽光华的世界啊!
心净国土净心净林净。
五“蝉”悦为食
凡夫蝉,以昆虫,蒌叶为食。外道蝉,以餐风饮露为食。蝉师以忆为食,以触为食,以思为食,以受为食。而佛以“禅悦”为食。佛,不是指一个人,是指觉悟圆满无碍的生命状态。
佛陀吃饭是完成每天生活程序,蝉吃饭是为了每天的肚子饿。佛陀“一如”, 蝉吃饭要打妄想,胃不饿心还要饿,心饿了胃肯定饿。
蝉心清净湛然明亮,就象虚空纳万物,而万物不纳虚空。把握住自觉自证的功德,就会体解佛法的力量是生命真实的力量。
所谓顺者亡,逆者昌。随顺自己的意识观念和感觉,随顺自己的三毒,对应的是人生煎熬活现地狱,流浪生死无穷;对于逆者,亡于娑婆。用空性的力量去激活心体核动能机制。解脱的智慧早已超过餐风饮露,胎息为食,龟息为食,辟谷为食,故,最高境界“蝉”悦为食。依报随着正报转,可谓报身受用无穷,法喜充满。
六“打鸣”念佛
“打鸣”就是念佛。“念” 上今字为当下这一刻,下面的心字当下用心去想,去忆,去观。因此,“打鸣”不是用嘴巴念。打鸣的目的就是与毗卢遮那如来共积善根,积累福德三资粮。
用心去鸣,不生一念,不鸣自鸣,无相鸣,真如鸣。进入三摩地与法界相通,法身世界自性显发出来。善恶俱谴,都摄六根,致心一处,无事不办。
若以音声求我,不能见如来。不能用有为法打鸣念佛,因地不真,果地迂曲。不要用有漏之智去揣测如来大法。用口曰诵,祖师说:若诵持空名,如砂石蒸饭万劫难成。故,念念观照,念念受用,心体消融如虚空。离开有为法,离开相对境,进入绝对的法身世界。
用悦声供佛,供祖师,供天,供大众,用“打鸣”赞佛,“那怕一歌呗,皆已成佛道”。
蝉偈:蝉声十万旬,
一蝉一金叶。
林海载不动,
早已出三界。

金蝉脱窍

金蝉脱“窍”而不是金蝉脱“壳。”脱壳生命过程是蝉换了一个又一个的“常转轮回”的过程, 脱窍才是真实意义上生命圆满解脱,他们有本质上的区别。
以闻而思,思而修入三摩地。闻——从接受佛法真理的开始,依照这个真理去熏染,听经闻法开启智慧之门;思——思维怎样把现象界的执着打开,开解六根对六尘的缠缚;修——用行为去增上,去解脱一切相的约束,契入空性法身世界,达到最圆满最究竟的境界。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从蛹到蝉的嬗变过程,以躯壳为船,到了岸边,还把船扛上岸行走吗?无法可得。金蝉脱壳乃是一计,世间求福报为有为法,有漏不究竟。如是如是,莫作是念。
把自身生命状态有机统一和谐发展起来,用正信观念加上坚固信愿力积极增上,入三摩地契入法身世界。
以一念心解脱见不断去熏染,去熏修,解开六根对六尘的无始以来的无明纠缠,内在的理想状态和外在的现象差异同一,主动去把握自己的生命运行轨迹,善用其“鸣”,到恍然证悟的那一刻,你就金蝉脱窍了,美名曰无生境界之圆满解脱。
蝉林王国,春华秋实。离相寂灭,善哉善哉!空觉即圆,空所即空,生灭即灭,十方圆明,寂灭为乐。
蝉偈:皓 月 空 林 深,
枫 叶 溪 上 流。
蝉“明”寂灭谷,
一 鸣 山 更 幽。


二〇〇七年八月三十一日师生日于京城药师寺寮房
圆印闻佛光师讲金刚经有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5 16:26 , Processed in 0.02360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