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874|回复: 4

(转载)由佛陀的一段故事来谈谈亲子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0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穷人问佛陀:“我为什么这么穷?”

佛曰:“因为你没有学会对他人付出。”

穷人曰:“我什么都没有,如何付出,如何给予?”

佛曰:“一个人即使没有钱,也可以给他人五样珍贵的东西:一、颜施,即微笑处事;二、言施,即多说鼓励、赞美和安慰的话;三、心施,即敞开心扉待人;四、眼施,即给予他人善意的眼光;五、身施,即以行动帮助别人。”

  
佛陀讲的五样最珍贵的东西,每个人都生来具备,只是过去的成长和现在忙碌的生活,让我们常常把他们给忘记了。把这五样珍贵的宝贝送给自己,送给家人,送给孩子吧。

   
一、颜施。我们有常常对孩子微笑吗?可能心情好的时候,平常无事的时候我们都能做到,也愿意做到。可当孩子开始有情绪的时候,当自己开始有情绪的时候,尤其是孩子的需求妨碍到我们的需求,孩子的行为在我们的头脑中不符合标准的时候,我们是否还能给予一个稳定的微笑呢?于是,在集体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以自我标准为唯一标准,稍一不如意就脸色大变。无奈,孩子从何去学习微笑对待万事万物呢?

  
建议大家,从今天开始练习,一旦觉察到自己的脸正处于虎着的状态时,看看孩子的眼神,看看事情有没有好的变化,鼓励自己做几个深呼吸,把内在的难受吐出去,试着用一个微笑来面对眼前的事件。

   
二、言施。这是一个大学问。原来的中国父母,崇尚含蓄的爱,爱从不说出口,“爱孩子要藏在心里,不能露在脸上”,更别提赞美了,那是会让孩子骄傲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西方的教育猛然冲击着这样的理念,于是乎,满大街的妈妈们都开始说“你真棒!”,大有西风压倒东风之势。一切教育,过了头就会带来负面效应,赞美也是一样。常常被冠以“好孩子”“你真棒”的孩子,越来越会失去自我判断的标准,要不成为靠他人肯定自己的人,要不成为对任何称赞都无动于衷的人。

   
佛陀说,言施包括鼓励、赞美和安慰。言施不是简单的语言上的表达,而是内心真正对对方的感情流露。有时候,我听到一些成人对孩子说话,我简直不知道这是孩子的亲人还是仇人,为何句句话都带有诅咒的力量呢?“你再跑要摔跤了”“你不穿衣服会感冒的,感冒还会得肺炎,得了肺炎要吃药打吊针”“你不坐好,那个叔叔就要生气了,他生气会来打你的哦”,天呢,一个小小的小人,每天面对如此多的诅咒,如何发展出美好的气质呢?我想,如果我们做不到言施,暂时还没有学会如何赞美的话,就先学习闭嘴不说话吧。

   
建议大家,从今天开始,说话前先慢半秒,想想自己即将说出口的话是为何要说,目的是什么,是带了诅咒的力量还是祝福的力量?

   
三、心施。敞开心扉待人,这条非常非常的难,不是说我们不会敞开心扉,而是长久的头脑训练,让我们都忘了心的感受。孩子哭哭啼啼地跑来找你“妈妈陪我玩,妈妈我的积木倒了,妈妈我要抱”,“妈妈正忙呢”妈妈一边干自己的活一边头也不回的说话,孩子开始大哭起来,妈妈的心立刻烦躁起来,头脑理智里有很多个声音开始说话,学过的教育理论开始说服自己,要爱孩子哦,要关注他哦……妈妈无奈,只得抱起小孩,可心门却已关闭,妈妈用脑袋在爱孩子,情感是无法流到孩子的内心去滋养他的。于是,你会听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呈现缺爱的状态,而妈妈们却无奈地说“我所有的时间都用来陪伴他了,我已经抱得手都酸了,还要怎么样?”。

   
儿童在6岁前是感觉的机器,他们的大脑发育得很不完整,他们靠感觉靠心靠模仿来学习来成长,他们如何能理解你脑袋里的判断和想法,他们只能接受你的心施给了他们多少。

   
建议大家,从今天开始,每天不需要贴身紧逼的陪伴孩子,即使你在单位工作,也可以留个五分钟给自己,在心中默默地感受你的孩子,感受他小小的身躯和眼神的流露。在他身边陪伴的时候,试着问问自己的心,是否人在心不在了?如果感觉到心已走开,就问问自己,此刻当下,能否让心回来?用心陪伴,不需要很久的时间,你的孩子会感受到的,然后就可以留一些时间给他自己去独处了。

   
四、眼施。我们这个教育常常说“看见你的孩子”,但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什么?我们也常说,养育孩子就是养孩子的眼神,看一个孩子内在是否有力量,是否状态平稳,就看他的眼睛。眼睛和心是连在一起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外在可以看到心的一个门户。当孩子伤心哭闹时,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充满理解和尊重的眼神比任何语言都有用。有时候,我处理孩子们之间的冲突,不用说一句话,倾听,眼神,拥抱,孩子们立刻安静下来,自己开始解决问题,然后笑容爬上脸颊。

   
在公交车上,我看到一个妈妈,起先耐心备至,她的孩子要站在公交车的椅子上,这是很危险也是影响他人的事件,可是妈妈似乎不知道该对孩子怎么办,耐心地说服孩子,赔笑脸,引开注意力,可孩子依然执着,妈妈突然就脸色大变,对孩子说“你看看妈妈的眼睛,是不是要生气了”,孩子立刻警觉起来,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惊恐地看着妈妈的眼睛,受不了这样的突变和压力,孩子大哭起来,妈妈则更加手忙脚乱。

   
妈妈的眼睛是滋养孩子的一池清泉,怎能用来如此恐吓孩子,让孩子学习看人脸色?妈妈起先为了防范孩子哭闹,失去了制止孩子的行动力和勇气,结果却使得孩子更为害怕和更大的哭闹,我想,那位妈妈也很无奈吧,因为,她从小,受得可能也是这样的教育。

   
建议大家,从今天开始,每天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眼神,里面充满了怎么样的情感?觉察自己,常常用怎么样的眼神看别人,这样的眼神代表你此刻怎么样的内心呢?

   
五、身施。在我们的成长课程里,我常常讲,在成长的漫漫路上,改变与否不是靠自己说的,而是看行动,“行动是王道”。而身施最大的难度不是在于行动本身,而是在于何时行动以及如何行动。我有听到孩子会说“妈妈,你嘴巴上说爱我,可我感觉不到”,这样的孩子要不是被溺爱坏的孩子,要不就是缺爱的孩子。我自己身为母亲,极其了解为人父母的不易,天下的父母都为其子女尽心尽力,做到其能做的最好,而孩子却用这样的一句话来为难我们。我们要问问自己,我是如何行动的呢?是用无微不至的服务?是用从不拒绝的态度?是用长变常新的物质享受?是用自己以为的好来行动的吗?

   
身施同言施一样,如何施是其重点。行动绝对不仅仅是指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有时候的不行动也是最好的行动。这需要为人父母的内心对教育有足够的了解,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足够的了解,对孩子的成长状态和每个阶段的成长任务有足够的了解,这样才能在恰当的时机提供恰当的帮助。比如,在美术课上,常常会有孩子说“我不会画”,这样的孩子的家中,几乎都有一个在画画上行动的过头的成人,他们用自己以为的方式画出“很像”的画,而恰恰是这样的行动,压制了孩子自己的创造力和画画的本能。那当孩子说出,我不会画时,如果你没有更好的方法,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孩子,不行动本身要好过很多其他的行动。

   
建议大家,从今天开始,当你在服务孩子,为孩子买东西等等的行动过程中,对自己说一声慢,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孩子的需要还是自己的需要。当孩子拉着你,露出难受的神情时,问问自己,此时此刻,孩子需要你做些什么,你该如何去做呢?

   
如果我们能常常给予孩子这珍贵的五样礼物,孩子就能获得足够的能量去面对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我们能学习,常常施与身边的人这五样礼物,对家人,对朋友,对邻居,对伙伴,那孩子会得到更大的福报,他会通过模仿和吸收,学习到最为重要的人格特质,而这些人格特质,将在孩子6岁前奠定为他性格的基础,使得他受用终生。

发表于 2014-6-20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发表于 2014-6-21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出自什么经典?
 楼主| 发表于 2014-6-21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小熊的一家”的博客。
发表于 2014-7-1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入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5 00:28 , Processed in 0.0284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