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4247|回复: 11

近期诊病病案一则(义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6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间:2014年5月3号下午。先言整个过程经过。黎智勇旁

一老奶奶,80多岁(没问),因右手腕疼痛就诊。余先脉其右手,弦,大,硬,有力,尤以关部明显,寸部对关部言而沉陷,断其心下满、高血压、三阴经气滞血瘀,寒热夹杂,实像明显,治以泻厥阴经,补少阳。再脉其左手,知其脉弦细有枯感(此枯感只是自己那时突然这么感觉而已,并不一定对,但弦细已经是血虚脉象了)。且右脉大明显大于左脉。遂断其血虚不能濡养肝经,血虚致气滞,气滞致血瘀,肝经犯脾经脉,导致右手脉变。察其舌暗,中间苔稍有剥落,舌下紫络明显。

取穴:右太冲泻法,左阳陵泉补法,右鱼际补法,左后溪补法。

解:泻太冲,补阳陵最为重要,鱼际、后溪补法纯粹是安慰剂。后面会解释,其实选穴错误。且扎针为黎智勇扎,不是我扎的,我只讲选穴,其手法很一般(请见谅这么说,其也是初学阶段)。我自己扎针还得不了气,不敢扎。

正当唤其腿裤向上,知其右脚静脉曲张明显,有40年史。以太阴经脉为主,验证了舌苔、脉象推断,大为惊喜。留针约20多分钟,脉其右脉,缓和三分之一,知其已效,然此病至少扎三次才能取得明显效果,为何?以下待一一讲明。

扎针期间,有人问我,处方如何?我不加思索,处以当归15g,川芎15g,生白芍30g,熟地10g,柴胡15g,木通15g,生白术20g.

 楼主| 发表于 2014-5-6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颠勒

   分析:一老奶奶,80多岁(没问),因右手腕疼痛就诊。
   手腕疼痛:疼痛要知部位,知其皮肉筋骨脉,对应脏腑,皮痛者在表,有针扎样,蚂蚁咬等,属邪实,发之,麻黄可去实。肉痛者常常酸痛为主,湿,热,风等,运动过度酸痛也是血不养,耗了太多。脉痛还不知所以然。经曰:伸而不屈者在骨,屈而不伸者在筋,在筋守筋,在骨守骨。此老太是关节痛,右腕关节上屈下屈均痛,伸直不痛,知在骨也。也就是说,这是骨头的问题的导致的痛,所以选了一个后溪通督脉也是当时想的。但这样一次是不可能马上就见效的,补不了多少精髓。又思,若是此老太太在左腕关节骨折,当有心脏病。为何?本身阴经血脉已少,气滞血瘀又明显,且腕关节是心气(神门)所过之处,种种病因聚集在心脉所过之处,不难推断以后的发展是心脏病。经云(邪客篇):肺心有邪者,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者,其气留于两腘。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其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诸家对此八虚理解不是太统一,但知道肘腋髀腘四大凹凹处是邪气容易存留的地方。但其在腕,缘何在心?此是我推断的,腕关节邪气在心,跟(踝)关节邪气在肾。上对上,下对下。肘对肺,腋对肝(狐臭你就知道对应阴部,狐惑病?),膝前侧对肝(膝为筋府),腘对肾,股关节外侧对脾。一孔之见,不足以登大雅。
 楼主| 发表于 2014-5-6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余先脉其右手:我想以后养成好习惯,女从右脉尺部开始,男从左脉开始,让自己有一个气机周流感。
   弦:肝本脉,现于阴部,若寸部,肺虚也,补肺泻肝;若关部,土被克也,大补土,若尺部,少腹痛,腰痛之类,弦为痛脉。此在关部尤显,断其不能食,心下满。若是治法,大补脾土,又得泻气滞血瘀,方中用白术20g,也是此因。
   大,硬,有力,尤以关部明显:此些脉一块讲,脉者无非气血、阴阳之变。大者气多者冲弹性血管,故大;血少者不足以敛气,也大。大多为实、热性的,夏脉洪大因其阳浮气血现于外。脉大为劳者,收藏不及,责之于肺、脾、肾。生脉散、补中益气、六味丸之类。硬者对软者,属邪实,常寒热夹杂,血瘀气滞,虚实不一,总之以柔药、祛实药为主,此患者大而硬以寒象多些,阳象少些,因此不是泻实热,而是泻实寒。之于脉时感觉寒还是热,我只能说我感觉到一点点寒,但我一般不说也不理。关部明显已说,不再重复。
 楼主| 发表于 2014-5-6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寸部对关部言而沉陷:此条最为重要,是此次脉中诊断定位重中之重。也是我要说的人迎寸口脉。为什么寸部沉陷主厥阴,那么不沉陷呢?寸口人迎脉法,相当古老,前年看王伟(王庸医)博客而有所思。其最近《拨开中医迷雾》医书最近很火,可惜我没看过。其寸口人迎脉法思维缘于其人。但对其原理我思考很多,有时用经脉气血多少来解释,有时用开合枢之机来解释,但多属牵强附会。但无所谓,现在我只能用阴阳升降解释较为合理。
   首先明人迎寸口脉的部位。寸口脉又叫气口脉。左阳右阴,左脉定三阳,右脉定三阴。左寸部主人迎,右寸部主气口(之于人迎气口单独指寸部或者寸上一点还是其他,我也不知。《千金方、脉经、三指禅》等书籍均稍微点了一下部位,没说什么原理)
   原理推测:凡脉,皆由尺部根部气血而来,尺阴寸阳,关主阴阳之枢纽。全身经脉都可以至上至下。故三阳上至寸部者不言而知,三阴上于寸部者亦有其源。厥阴之脉,上于头顶,少阴之脉,上于脑髓,太阴之脉也是全身输布。是故三阳者,少阳,阳明、太阳也。少阳者,升也,升之不上,则其下陷,故左寸脉陷者,少阳不通也。阳明者,降也,降之不及则冲上,故左寸脉凸者,阳明不通也。太阳者,敷布全身水液,可上可下,故左寸不陷不凸者,则之太阳也。
   厥阴者,与少阳之表里,阴之极而升也,不升者陷也,故右寸陷者,责之于厥阴;太阴者,纳藏也,收纳阴气,取象收降,故纳之不及者,反右寸凸大也;少阴者,敷布精血也,可上可下。故右寸不陷不凸者,责之少阴也。
   故陷者,少阳、厥阴;凸者,阳明、太阴;不陷不凸者,少阴、太阳。
 楼主| 发表于 2014-5-6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定手足:凡脉静者,定在足经;脉躁(急)者,定在手经[/color]。此躁不能单指一个数脉,而是脉气血不稳定,病要传也。故《伤寒论》第四条云,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脉要精微论篇》诸浮不躁者,皆在阳,则为热;其有躁者在手。诸细而沉者,皆在阴,则为骨痛,其有静者在足。是知经有明言也。此老太陷者在厥阴,又是右手,脉静,知在足厥阴也。
 楼主| 发表于 2014-5-6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断其心下满、高血压、三阴经气滞血瘀,寒热夹杂:此断病不一定非要说,但也只是推测,把多了就知道。我也不解释为什么就是气滞血瘀、寒热错杂。
   治以泻厥阴经,补少阳:病在肝经,脉有力者为实,故泻厥阴经之阴气,补少阳经之阳气。经云(灵枢终始篇),脉口一盛,泻足厥阴而补足少阳,二补一泻,日一取之。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
   再脉其左手,知其脉弦细有枯感(此枯感只是自己那时突然这么感觉而已,并不一定对,但弦细已经是血虚脉象了):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右脉大于左脉,可知气血俱聚于阴经,阳经气血不足。又左脉全是弦细象,可知左尺肾水足,水不涵木,肝血不足,肝血升化于心血,心血也不足。补血当求其源,补其精。熟地当归也是此理。
   且右脉大明显大于左脉:略。
   遂断其血虚不能濡养肝经,血虚致气滞,气滞致血瘀,肝经犯脾经脉,导致右手脉变:完全是当时的思路这么想的,也许也可以理解为阴经太实,故藏纳阳气,中焦化源太弱导致的病变。取于当时的思路,若要看源头,得追寻体质从先天和后天阴阳,命理之类来考虑。
   察其舌暗,中间苔稍有剥落:舌暗者气血不通,老年人多有苍老的象。中间苔胃气也不行,当应该加党参之类的药较好。
   舌下紫络明显:血瘀的明象,且是寒凝所致的血瘀。
 楼主| 发表于 2014-5-6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取穴:右太冲泻法,左阳陵泉补法,右鱼际补法,左后溪补法。
   解:(泻太冲,补阳陵最为重要,鱼际、后溪补法纯粹是安慰剂。后面会解释,其实选穴错误。)鱼际是肺经脉穴,补其经脉,鱼际是鱼肉部位,也补中气,但选穴还是不太精细。后溪是想通过督脉来补点骨髓,效果实在不大。临床取穴还得精细,医者当尽心竭力为要。
   又选太冲,阳陵泉。选太冲一心只想到高血压,泻其冲劲之势。阳陵泉是合穴,用补法,通其少阳之脉。然当时选穴背诵错误,以五行腧穴井荥输经合所取,又依实者泻其子,虚者补其母。[color=Red]泻肝经者当泻其火,行间是也。补少阳经者,补其水,侠溪是也。此是过后回宿舍才反应过来。且按经所示,当双补阳陵泉才对,当时老太有点不愿意把两裤腿拉上,只选了一侧。
   正当唤其腿裤拉上,见其右脚静脉曲张明显,有40年史。以太阴经脉为主,验证了舌苔、脉象推断,大为惊喜。此是症脉相符,知其静脉曲张者,是因气滞血瘀也。气滞血瘀者,当先责之于肝。经脉曲张者,心主血脉,知是肝邪传心也,下者血脉不通,聚于太阴经脉。反逆于上,是足部阴邪逆于上也。此次腕关节摔倒当不是偶然,若有命理可以八卦出哪个运气所致。
 楼主| 发表于 2014-5-6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留针约20多分钟,总的时间是20多分钟,中间一次运针时,把脉渐渐和缓。最后出针前再大泻其孔穴,虽不按住穴,但也可能因选穴错误,所以放血还挤不出一滴,挤出的竟然是淡淡的血和水,中间夹的水似乎还多些。
   脉其右脉,缓和三分之一,知其已效,然此病至少扎三次六天才能取得明显效果,为何?脉象在泻太冲之时,边脉边泻,就有和缓之象。现在讲三次、六天的问题。《灵枢终始篇》云:凡刺之属,三刺至谷气至,邪僻妄合,阴阳易居,逆顺相反,沉浮异处,四时不得,稽留淫泆,须针而去。故一刺则阳邪出,再刺则阴邪出,三刺则谷气至,谷气至而止。所谓谷气至者,已补而实,已泻而虚,故以知谷气至也。又曰:邪气来也紧而急,谷气来也徐而缓。故知效矣。
   六天是记忆错误,应该是三天。经云,泻补少阳、厥阴,每日取一次。太阳、少阴,两日取一次。阳明、太阴,每日取两次。也就是说,此病当连续扎针三日,方可大泻其邪气,而达阴阳之平和。
   扎针期间,有人问我,处方如何?我不加思索,处以当归15g,川芎15g,生白芍30g,熟地10g,柴胡15g,木通15g,生白术20g.
此方只是当时想法,并没有多想。但柴胡取其通滞,本经有明言。木通者,通其木郁,合柴胡升其下陷之气。
 楼主| 发表于 2014-5-6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1:取穴不精或者错误,何以能取效?答曰:此是用思不精,临床陷于一时之兴奋,五行穴记忆错误。之于取太冲变对症之穴,不如行间之有效;取阳陵泉纯是记忆错误,不如取侠溪补水升胆气有效。之于能取效者,缘于所选经脉无有错误,补泻方法也不差。故能取效也。
窦材言宁失其穴,勿失其经,诚乃明言也。是则陷于一时之兴奋,而思维混乱,此次侥幸而已,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问2:临床辨证有如此之复杂,何能立马思辨,选其穴,用其药,而索其效?答曰:辨证者,当辨其虚实寒热之杂,证者证据,症者,依表象而推其本质,搜其症状,而辨其真伪。脉者脉辨,舌者舌辨,望者察辨,不思不精,何以能辨。最是似是而非处,能考验医者之术。津津乐道于辨证何好何坏,是失其本已。辨证体系的形成,决然不是一朝一夕之辨,阴阳之理,孰能穷之。穴位之辨,药物之辨,如网鱼之工具,网鱼之多少,还在于医者何能运用之方法与技能。台上一朝夕,台下十年功。
发表于 2014-5-6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4-5-6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博学多才,丝丝入扣,非一朝之事。
发表于 2014-5-6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贴真好. 这两天给自己开药, 深刻明白中医如理科和工科的结合. 看明白书本身就不容易, 即使看明白了, 治疗又是另一回事情, 就如学了空气力学不一定会造飞机一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15:13 , Processed in 0.01853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