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529|回复: 2

佛到底要教我们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8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略.....................
      
       教你能夠不借他力,親證自己,確是輿天地同根、萬物同生,此即是禪、即是道。釋尊把人類最難解決的問題,也就是人類用盡所有方法都無法解救自己的一大事,終於發現了答案,解脫了自己。這個自在解脫的事實,傳到今日,勿論是誰,只要如實依法照做,必定能自覺聖智而究竟圓滿。這就是所謂的佛道,這也就是釋尊所說的「一大事因緣」。所以說,佛教絕不是為了迎合人類的嗜好,隨意造設出來的宗教產品。
       它只要每位真正明白了自己的本來面目。先不說別的,請問各位,你們有哪位知道宇宙的生起嗎?全世界自有人類以來,有誰知道嗎?這話說大了,我把話說小一點,你們各位有誰知道關於自己的出生嗎?大概不會有吧!當然不會有人知道。每位都不知不覺來到連自己都不知的世界,而個個卻能確確實實地活著,這是一個不可置疑的事實。
       這個事實,全世界,不,從有人類以來,除了釋尊以外,曾無有一人發現它,的確是一個宇宙人生問題的真正所在,勿論如何,各位要瞭解,這是一個偉大的啟示。在不知如何生起的世界裡,一個毫無自知的存在,來到了不知的世界,卻能自自在在地活著,這樣的事實,釋尊到底怎麼開始注意到的呢?釋尊起初也跟我們同樣,對於我們這個身心,起了很大的疑惑,想要徹底明白它,才出家求道,經過了六年難行苦行,慘澹修行,直到身心憔悴,仍不得要領。說也奇怪,經過了圓滿苦修一切法門,其中包括當時印度的大師,啊拉拉迦闌及烏達克兩位所傳授的秘法之後,釋尊終於發現這些都是外道邪法,逐將之全都捨棄,不再浪費在這些修法上了。
        回憶一下釋尊的求道過程,我們可以發現,釋尊原先是為了要明白這個身心的真相才發了心,不過這個目的,雖然經歷了難以言喻的難行苦行,依然無法達到。難行苦行只是難行苦行,對於修道,絲毫無益,這就是釋尊最後所獲得的結論,也可以說釋尊這樣恍然大悟,原來「觸目不會道,運足焉知路。」現在,諸位也是當下如如,你們看,我把手舉一下,你們不必想什麼,也不必做什麼,你們這一副工具(指身人)卻能如實地跟我這一舉手合一,不管你們願意不願意,或者另有其它的用意,雖然這種用意實際上一點用處都沒有,只要我這樣拍一下手,你們各位沒有一位例外,必定同時一下下都輿此(指拍手聲)合一。釋尊最初注意到這個事實,而對於我們平常說外境如何如何這一事,開始懷疑:是否所有的一切一切,其實卻在在輿此(指身心)一齊活動?
        審思再三,釋尊終於發現這個顯而易見,平常不過的當下種種從來的修法者,卻不屑一顧。釋尊之所以徹於法源,指的是(六祖所問)「什麽物恁麽來」的什麽物,絕無一人能夠知道它的起源。這是個大前提。「什麽物」,它雖然沒有能造輿所造,卻歷歷在前。這個事實,就是所謂的當下即是。明明並非思考之後才有物生起,人人卻對此視而無睹。此一大事因緣恰恰給釋尊最先發現到,然後才有了往後求道的一番寒徹骨。寒徹骨的求道,有如為了要看我們天生的身相,而把所有的衣服脫光,全裸裸出來一樣,連最裡面貼身的一條內褲(註一)都解下。這可要一定做到才行,意即把所有的人見,不管如何殊勝莊嚴,都得拋向九霄雲外。如此就會必然地掉到最初不知而生、不解而生的本地風光裡頭去,因為再也無別處可去。這是千真萬確、無庸置疑的。(註一)此即是虛空粉碎,大地平沈,一定要有這個實證親驗才算釋尊掉落到這個世界,才大徹大悟人的本性,萬物的起源,或許各位都不相信,這卻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佛教就是希望把這「一大事因緣」,告訴大家。所以說,當釋尊整個兒浸沉於虛明自照,非思量處的時候,不期然地見到一顆晨星而徹悟,這個情形如同我叫了一聲,「喂!」在大家的心裡對此毫無一點防備及有任何的念頭,只是一味在萬法歸如,心識未生以前的世界裡,正當這個時候,剎那間閃了一下星光,直射釋尊的眼睛,激起了從前習慣的一念心。心生萬法生,這一念當起,發覺了自己原來從舊習的人我見,圓淨解脫隨處幽棲,悠游地安樂生活著。釋尊驚奇於這一個發現,才明白了人類的顛倒妄想,只是由於這一念心的作用。在這一見明星之後,釋尊對於法開始有了徹底的把握。
        解脫的關鍵就在此,不僅釋尊做到、迦葉尊者也老實依法修行,最後也得到了正覺。這也就是祖師們嫡傳到今日的正法。此法明確告訴我們,不管是誰,只要自己依法精進,誰都必定會圓滿佛果無疑。我要每位知道,正傳的佛法,原來如此重要。
        ........................后略........................

                                                     ---摘自《迷舆悟》井上義衍禪師著
 楼主| 发表于 2008-3-28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來空

問:記得老師講過「無物在除草」,而我在前些日子讀過一本書,作者在書裡說,好多事讓他很煩惱,有一天忽然靈悟到「這個世界其實没有什麽」,便辭掉工作回到鄉下開始從事新潮農業。我覺得這好像跟「色卽是空」有些相通,可是老實說,對於「無物」還是不了解。

答:所謂「無物」的意思是說,當下只有除草這一件事,若說這是「空」或者「有」,難道不是事後的置喙?這是把這一件事放在見解上的說法、然後又要在這個看法上去討論,當然會愈辯愈胡塗,所以對於有實感的人(絕學無為閒道人)來講,會覺得「為什麽要說那麽多理由」。就像現在我在說話,忽然聽到狗叫聲,為什麽一定要同時間聽到?如果以狗吠聲做對象來思考這個疑問,就無法得到解答。現在我正喝着茶,這時那裡還有什麽觀察這口茶的問題,喝茶就是喝茶,就這麽單純。這裡就有「色卽是空」的樣子,雖然有這麽一回事,我們卻不知有或無(實際上根本不在乎是有是無,因為有與無只是個概念),雖然如是,這個作用的的確確存在。假如這裡錯了,便會把「空」用觀念抓住,以為「没有」才是真,有便是假。那就是思想,用這樣的見解去看就不應該了。「色就是空」不是把東西毀掉变成「空」,所謂東西元來就是「空」,從來没有固定的東西,所有一切的實相就是如此。就拿這個眼睛來說,請問看什麽才是真,或者看什麽便是假,有這樣的規定?没有規定就是所謂的本來「空」,這麽自由而不受約束。眼睛本來没有約束,可是它必然照約束而生起作用。它雖然不受任何約束,可是當它面對茶杯時就是茶杯,面對酒杯時就是酒杯,一時一地眼睛的生活(本身的活動世界)便每次不同。同一個眼睛,如果拘泥於茶杯,它就不會一下變成酒杯,幸而(老師順次指着他眼前的東西)它也變成這個,也變成這個,一直都在過着它的生活(大自然的活動,活潑潑、赤裸裸,佛向上事)。

問:眼睛可以這麽說,思想就很難這麼説吧?

答:思想也是一樣,不是思想本身有什麽不好(以為是萬惡禍首),其實它根本不是人能想出,要如何想才能想的,因為人具有思想的能力,所以才會有了思想的活動。問題就出在這兒,一旦在思想本身的活動上,妄認有個「自我」能驅使思想,這個自我心就會把攀緣的分別意識(其实這也是尽十方界真實的一時的表情,所以尽十方界真實是超越迷悟,不屬於見聞覺知)迷為自己,就這樣給自己本有的能思的功能騙去,而誤以為自己能思能想,佛只說這個不對。如果徹底明白這個顛倒處,就會清楚不是思想的心有什麽不好,而是自己用錯了它(猶如流浪漢不知自己本來是富家子),把所想的對象,確實認為在此在彼,確定各個位置。思想就是這樣,自己給自己騙,被思想的作用本身迷惑而生起錯覺,把無當做有,以此做中心起用(生活),自然免不了到處屎尿狼藉。

                文章引用自: 《迷與悟》井上義衍禪師著 洪文亮老師翻譯
发表于 2008-3-29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我们要感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 15:14 , Processed in 0.02521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