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574|回复: 5

转帖:一个成为完整的人的时代到来了(孙瑞雪老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5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怎么看待我自己和儿童

  我大概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对认识人的生命特别感兴趣,特别爱探索人的生命,而且会持续地探索。我的很多念头来源于对自己的探索,基于这样的探讨,我发现生命的许多秘密,当我一层一层地走进去时,我就会发现,我根本不是外面的,我最根本的核心部门是我身体最深处的那个我。
  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如果我们能发现这一点的话,我们就会发现,通常我们对待孩子是就像对待傻瓜一样。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
  一天前,我陪教委检查我们学校的工作(不是上海的幼儿园),在检查工作的过程中,我通常会回避对话,因为对方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多的震惊。比如见到教室里我们预备给孩子切东西的刀子,对方就会说:“难道你不懂得儿童吗?刀子放在那,儿童随时都会有一种想法,这个想法就是,他会想到突然把刀子放到嘴里。”过了一会,我又会听到:“你难道不知道儿童是要被训练的吗?你看,他们连双脚跳都不会,他们必须被训练!”
  一天下来,我有个深切的体会,这个体会就是:儿童不是人,他们的内在什么也没有,他们的想法都是古怪的,他们会突然把刀放到嘴里。儿童什么都不会,他们必须被训练。儿童没有自己的主见,也不可能有自己的想法。儿童会有什么情绪呢?他们能吃,能喝,吃饱喝好就好了。
  我坐在那里,想像这样一个观念的人,有谁能把他改变?有谁能告诉他,孩子什么都有,只不过孩子在成长当中?怎样能让这个人发生改变,然后换一个模式来对待孩子?
  我想我做不到,我没有能力做到。谁能做到?只有一个人可以做到——孩子的父母。因为基于对自己孩子的爱,父母要求别人像对待人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我是不是想要改变什么

  可能大家在想,孙瑞雪是不是想要改变什么?我可以告诉大家,其实不是这样的。我想说的是,我真的发现儿童是一个最具有生命潜力的人,这样的新生命长大以后会自然替代旧的生命,所以没有谁能改变谁。固有的东西会让人觉得世界就是这样子,许多人会抱着这个观念,直到死去。新一代的人出现,新的概念,新的意识代替旧的,这就是自然界的进化。没有谁能改变这个事实。
 
 我们都出了问题

  《完整的成长》是我最新想与大家分享的书。在这本书里,我全面地讲述了一个完整的人是由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精神这六大部分组成的。但我发现,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都出了问题。我举个例子,前两天,我们机构招聘舞蹈老师,来应聘的人很多,但实话说,都选不中。她们伸手的时候,动作是断开的,扎腿的动作也是断开的,总之都是断开的,各自不搭茬。我问其中一个孩子,几岁学的舞蹈。那个孩子告诉我,4岁。4岁学的舞蹈,考的是舞蹈学院。再问其他的孩子,都是5、6岁的时候学的,一直熬到舞蹈学院毕业,啥也不会。
  我就想是教育出了问题,还是舞蹈老师出了问题。她们对音乐没有感觉,没有生命的感受,没有美感。我们怎么找老师呢?我就问,这个能不能教?不能教;那个能不能教?不能教。那怎么办?好,先不教。对生命、音乐有感觉的人难以找到,专业团体也找不到。我们中国人基本上六部分成长中,只有认知成长了。认知成长了吗?没有。就出问题了。
  我对一个孩子说:“我跟你说实话,我可以聘你当老师,但不能当舞蹈老师。”“为什么?”“因为,你不懂得如何跳舞。如果你愿意做老师,可以先从老师做起。用2年的时间,你逐渐知道生命是什么,你的舞蹈就会流淌起来。”
  记者注:孙瑞雪讲座现场,穿插大量视频和录像,由于文字无法表达,只能有些部分省略。第一部分,孙瑞雪播放的视频给大家看婴儿的出生和身体成长的过程。
  
    认识我们的情绪:请允许孩子哭

  记者注:现场播放视频《我们的宝贝》。
  我们看看这个婴儿。这个婴儿被抛高的时候有没有恐惧?有的。她是怎样调整她的恐惧呢?情绪。所以她会发出恐惧或快乐的声音,这种声音一发出,她的恐惧就被平衡了。当这个孩子想获得饼干的愿望没有获得满足时,会用情绪表达,会哭。这是孩子最正常的部分。
  有没有发现我们中国人不愿意让孩子哭。“不要哭!不要哭!哭能解决问题吗?”不能哭。所以我们建立了一个概念,男人不能哭,会丢脸;女人大概还有条件哭,但要有点凄楚和委婉(你必须给它灌输一个好听的名字);儿童是不能哭的。实际上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要让孩子哭,因为哭是调整儿童情绪的最重要的部分。
  我们知道儿童有意愿要了解自己的内心,我们要学会给她的情绪配对。比如说,我们在《完整的成长》中写到:一个小孩子在钢琴下面玩,出来的时候,“嘭”的一声,脑袋撞上钢琴,哇的一声大哭,她妈妈就冲上去给他揉头。她就恼怒地把妈妈往外推开。她越推开,妈妈就觉得她越痛。我就在旁边笑,我说她不是这个意思。她妈妈就问那是什么意思。我就对那个孩子说:“你是不是很恼怒?”那孩子一下子就呆立在那。我等他这个反应完全过去后,我又说了第二句话,我说:“下一次就知道怎样不碰头了。”孩子什么话也没说,看看我,就走了。然后这个妈妈就问了我一大堆不沾边的话。
  昨天我看到一个小朋友从门里走出来,哇哇地大哭,我说“你怎么了?”“我想妈妈了。”早晨我看到他很快乐,但现在中午的时候他想妈妈了,我就拉着他的手,问他“是不是一到睡觉的时间就想妈妈了。”他点点头,就哭了。然后我就告诉他:“所有的孩子一到睡觉的时候就会想妈妈,如果你伤心,你就哭一会儿了。”孩子边点头边哭。一会儿老师过来了,我说:“让老师抱一会儿可能会好一点。”他就同意了,让老师抱了起来。我们说,如果我们让孩子知道他的里面怎么了,并且帮助他为他的情绪命名,一命名,如果命名对了,情绪的一半就走了,并且这个过程中准许孩子哭。
  
   为你和你的爱人情绪命名

  这个方法同样可以用到大人身上,试一下,这是我们学校的一个模式。如果你老公回来,第一句,你对他说:你看上去很愤怒。第二句,你对他说:你想发火就发吧。第三句是:我陪着你。我问你,他的火还有多大,如果是个燃烧的森林,这会儿差不多已经熄灭了。实际上不那么复杂,第一句比较复杂,就是你必须判断他内在到底怎么了,你不能张冠李戴。人家本来很愤怒,你说人家很害怕。如果孩子听到那样的说法就会很恼怒,“不是这样子的,不是。”就会出麻烦。这个工作要求你至少要知道你生命里面怎么了,你要清楚你内在怎么了。比如说,一个妈妈过来说:“孙老师,我今天太高兴了。”我说:“你先别说话,你坐下,我怎么感觉你内在有一股悲伤。你说说那个悲伤怎么了。”我们看到,她说的和她自己的内在不一样,她不知道自己内在怎么了。这就是很多妈妈对我说的“孙老师,我真的不知道人的情绪有很多种,我经常趴到床上哭一鼻子,要么把我老公骂一顿,但我不知道我怎么了。”她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我说,那你现在知道你怎么了吗?她说:“我知道了。”
  我经常给我的情绪先命名,然后我看我的情绪的背后有什么。我们一会儿来看我们到底出什么问题了,我们真的不如一个几岁的孩子。我们成人的情绪还处在一个原始的状态,就是小时候的那个原始的状态。人的情绪有4种,悲伤、恐惧、愤怒和喜悦。基本上我们大人就是这四种,儿童也是这四种。现实情况是,我们的情绪状态生下来是什么样,成人后还是什么样,没成长。摘自:上海新闻晨报


    你知道小孩有多么敏感吗?


  一位妈妈说,她现在感到工作特别累,不被领导理解。妈妈说完后,你听她女儿怎么说的:“妈妈,你不够真实。你做工作不是表现给别人看的,是为自己做的。你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少工作。”厉害不厉害?太厉害了!这样的孩子只有一个吗,不是,幼儿园里的孩子全都能做到。我们的小学规定,书包挂在桌子的旁边。一个孩子把书包放在地上。老师进去说:“书包要挂起来”。孩子说:“我就不挂。”老师说:“你为什么不挂?”孩子说:“我不挂,你昨天看见了为什么不说?”老师说:“我没看见。”孩子说:“你看见了,但是你不说。”老师吱吱唔唔:“我现在不跟你争,我现在要上课,你先去办公室,一会儿上完课我来找你。”孩子说:“好吧”。进了办公室,校长看到:“你怎么出来了呢?”孩子说:“王老师今天情绪不好,一进教室就把情绪宣泄在了我的身上。”校长问王老师:“你是这样吗?”王老师想了想,“就是……”
  你知道小孩有多么敏感?经常有妈妈说,“我真不知道我有什么情绪,我情绪发作时,我自己都不知道,但我女儿说,妈妈你好像生气了。我才意识到,我确实是生气了。经常是孩子在调整我的情绪。我女儿现在特别好,只有三岁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我们园里,当我们知道孩子的情绪时,我们就能为孩子的情绪命名,让孩子觉知自己,孩子情绪世界的大门就为我们敞开了。
  
    我们真的越老越丑吗?

  我们看一下,《幼儿园》。(记者注:张以庆的纪录片,片中一个孩子哭,而旁边一个小女孩在笑。)知道小女孩为什么笑吗,因为她特别恐惧,所以就用笑来解决自己的恐惧。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知道疼痛是要用情绪来缓解的,对吗?但是我们知道,一个小朋友在别人哭的时候在笑,这不是她的不对,这也没有啥意义,唯一的意义就是这个孩子不知道怎么面对自己的恐惧,遇到尴尬、恐惧的时候用笑来代替,是不是这样?有没有发现我们很多大人也不能面对自己的情绪?一说到情绪,掉头就走,将它压下去,压的时候久了,身体就会出问题。
  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说,为什么人越老越丑?我说,没有啊。他们说,你不相信到大街上看,人越老越丑。我们真的越老越丑吗?不是,而是我们把问题不断地往身体里压,压。身体就像个仓库一样,我们压得太多了,就从我们的脸上长出来了。我们的身体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背就会驼,身体就会下垂,臀部就会下坠,脸和肌肉就会乱长。这就是我们付出的代价,所以必须让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学会去面对。
  我们再看一下《音乐之声》,看一下,人家是怎么样让孩子面对恐惧的。
  (记者注:现场放《音乐之声》中孩子害怕打雷的那场戏。女家庭教师与孩子一起谈论打雷,讨论害怕。)我们看到这一段就是这个老师教给孩子怎么面对闪电时候的恐惧。有了这一次之后,孩子永远都不会害怕。怎样让孩子去面对?我们知道,情绪不是真正的内容,情绪背后的东西才是我们要了解和调整的。人情绪背后一定是有东西的,所以要看到情绪背后的东西是什么。我们来看一下其他的内容,大家就能知道。
  我们看一下,《一帘幽梦》。(记者注:现场放《一帘幽梦》女主人公为了离开并惩罚所爱上的姐夫,决定立刻嫁给另外一个人。两个人的对话中,没有一个人说感受,而是在外围绕,彼此说些气话和伤害对方的话。)
  我们看一下情绪发展在原始状态的时候,怎么样纠葛在一起。大家有没有觉得不舒服?为什么这样的电视很多呢?因为有大把的人在情绪这儿被挡住了,然后他们也喜欢用这种东西跟内在配对,配上对就舒服了。不管它有多么糟糕,十年前骂的内容,十年后还是同样的东西,同样的情绪不改变。

  我们的情绪教育并不高级

  我在梳理自己的情感世界时,就在回忆,我童年是接收什么东西过来的。我记得很清楚,我看的第一部情感剧是《一剪梅》。我就搞不懂,一个女人怎么哭哭啼啼的,但似乎在电影中被说成一种美。我很迷惑,为什么所有的女人都变成柔弱的时候,男人就去爱她呢?但是,我们接收的教育就是这样的。似乎一个女人弱的时候,这个女人变成傻瓜,男人就爱了。这个是为什么呢?大量的片子这样放,孩子会认为我们的世界就是这样的。
  我们再看后面的片子,他说的所有的话都是情绪掌控下说的,他说的时候,没有跟头脑连接,一个人在不同的状况下完全是不同的人,一会儿是被头脑掌控,一会儿是被情绪掌控。在这种不同的掌控中,人展示的情绪是什么?
  我们看一下,《金婚》。(记者注:现场放《金婚》中男女主人公吵架的片断。 )
  有没有发现这情绪变化很严重?是不是跟我们生活很像,经常在这种情绪纠葛和变化中,我们没办法超越这个层面,这是一种成长,我们的意识形态,情绪没有成熟。基本上你到少管所和犯罪率很高的地方去看,大部分人犯罪是因为情绪导致的。当他的情绪出来的时候,他就做了,做了就后悔了,他们是被情绪掌控的。所以,我们说我们需要情绪成熟,情绪成熟的时候,我们才能接近更高级的东西。
  我们看一下,在《克莱莫夫妇》电影里人的情绪的表达。你看到这个就知道,他们的意识要比我们超前很多,他们对生命内部的了解要远远高于我们,包括一个小孩。(记者注:现场放《克莱莫夫妇》,妻子因厌倦家庭无味的生活而选择离开后,丈夫心情很难过。在与4岁的儿子一起吃晚餐时,孩子提出要吃冰激淋,而父亲不同意,孩子坚持要吃,引发父亲对孩子发脾气,孩子伤心地跑回自己的房间。影片中,事后孩子与父亲有一段对话,无意中爸爸听到,孩子很担心妈妈离开是因为他的原因,同时也担心爸爸也会离开他。)
  我们看到这个小孩为什么不吃他爸爸做的食物,要跟他爸爸对着干?因为他担心他爸爸也会走,他在试探他爸爸是否会走。我们看到当孩子跑回自己的房间后,爸爸——那个成人是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的?(记者注:爸爸没有再做任何事,而是喝了些酒,一个人呆着。)等到爸爸再回来的时候,孩子说:“是不是我不乖,妈妈才走的”。爸爸说:“原来你是这样想的,不是,妈妈很爱你。”然后认认真真地跟孩子说:“我让你妈妈成为我想要的样子,她也很努力地那样做,但她很不开心。她想跟我谈,但是我很忙,一直没有谈,她才走了。她是对爸爸失望了。”(记者注:爸爸说完这翻话后,孩子的情绪好了很多。)
  这些话是不是很复杂,很深刻?但是他给孩子讲了,很多人不知道,当一个人说到真理的时候,说到精神的时候,就天然的跟我们生命内在的一样东西碰撞上了,小孩脑子听不懂,但是小孩的身体懂了,他马上知道,这是对的,所以这个情绪就被解决掉了。
  但是有没有发现,我们大部分情绪来了但我们不知道,我们常常不明白自己怎么了,我们必须要宣泄,才知道自己怎么了,这就是我们情绪累积太多导致的结果,我们不善于知道情绪背后有一个真正的东西存在。摘自:上海新闻晨报
发表于 2013-7-25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去把里面提到的电影找来看看
发表于 2013-7-26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总能看到喜欢的文章。谢谢禅音。
想摘录去QQ空间,可以的吧?
 楼主| 发表于 2013-7-26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也是我转摘的。
发表于 2013-7-26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看一下,《一帘幽梦》。(记者注:现场放《一帘幽梦》女主人公为了离开并惩罚所爱上的姐夫,决定立刻嫁给另外一个人。两个人的对话中,没有一个人说感受,而是在外围绕,彼此说些气话和伤害对方的话。
  我们看一下情绪发展在原始状态的时候,怎么样纠葛在一起。大家有没有觉得不舒服?为什么这样的电视很多呢?因为有大把的人在情绪这儿被挡住了,然后他们也喜欢用这种东西跟内在配对,配上对就舒服了。不管它有多么糟糕,十年前骂的内容,十年后还是同样的东西,同样的情绪不改变。


打开电视看电视剧,真的都是这个套路。
也许打开电视都可以免了,去生活中看,也都是这个路数。(包括我自己,虽然在磕磕绊绊地改变中……)
发表于 2013-7-26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看一下,《金婚》。(记者注:现场放《金婚》中男女主人公吵架的片断。 )
  有没有发现这情绪变化很严重?是不是跟我们生活很像,经常在这种情绪纠葛和变化中,我们没办法超越这个层面,这是一种成长,我们的意识形态,情绪没有成熟。基本上你到少管所和犯罪率很高的地方去看,大部分人犯罪是因为情绪导致的。当他的情绪出来的时候,他就做了,做了就后悔了,他们是被情绪掌控的。所以,我们说我们需要情绪成熟,情绪成熟的时候,我们才能接近更高级的东西。


以前中央法制频道有个节目叫《忏悔录》(不知现在还有没有),里面的采访内容,基本就是孙老师说的这样,情绪来了,他就做了,做了就后悔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2 18:13 , Processed in 0.02647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