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9044|回复: 10

如何教导儿童读诵佛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8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外甥女今年13岁(1994.7.10出生),从2005年3月开始读经,2006年春季休学并寄养在我家和我儿子、女儿一起专门读经,到现在熟背了儒家经典《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论语》、《孟子》(上1-2章,下全章)、《大学》、《中庸》、《道德经》,佛家经典《心经》、《大悲咒》,英文经典《莎士比亚十四行诗》(3首)
        现在将《庄子》和英文经典《恰哈德.哈罗德游记》快背完了。由于我和我姐姐、姐夫认知的不一致,我建议在我家和我儿子、女儿再读3年时间经典,养正教育要真正养正,尽量少沾染尘情,向圣贤人的方向和目标迈进。但他们顾虑很多,主张要和学校接轨和社会接轨,明年秋季要送入学校直接插到初二就读。所以,我打算将剩余的这10个月时间,用3个月时间补习小学至初一的数学、英文(字母、音标),7个月时间背诵《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陟文》及一部佛经。但是对于儿童来说背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呢?还是《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呢?还是《金刚经》呢?再说儿童背诵佛经有什么具体要求。是从如是我闻到结尾一直念将下去呢?还是每天背诵100字利用一段时间背完呢?我是佛弟子恐怕不如法读诵佛陀经典遭罪孽。请那位大德不吝指教,予以详细垂示。
发表于 2007-11-28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大德,略谈愚见:

《小活佛》片首英诺诚扮演的老喇嘛给小喇嘛们讲佛教故事的态度、气氛、情境……值得教育者、家长观摩体会。小喇嘛们的活泼、松弛、健康、快乐的心境亦可体会。

http://www.37ct.com/viewthread.php?tid=5858&extra=page%3D3

愚虑一般情况下孩子读(不是略看而是熟读乃至背)《地藏经》怕不太合适,你想那样内容对孩子心理将造成何等影响?《无量寿经》之内容似更相宜。

无论释尊或孔圣,乃至任一好的教育工作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都是大原则。读经教育同样不得过于漠视儿童心理之好恶及其它关要而为之。

教育不是死东西,不是往箱子里储藏东西——放一件是一件那么简单。

兄对养正二字的理解似过简单。

担心“不如法读诵佛陀经典”而致过患的心情可以理解,五明佛学院的网上讲堂可去问询,彼诸师于教理皆较纯正通达,或可解疑。
发表于 2007-11-29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chinese-classics.com.tw/cid/classics2/chatKey/,这是华山书院“联谊中心”的网站,王教授在那解答各种问题,您还是上那问吧。
发表于 2007-11-29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中……
 楼主| 发表于 2007-12-7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财贵教授对儿童读佛经问题回应。

日期:  2007/12/03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如何教导儿童读诵佛经   
內文:
恭喜您們的孩子全天讀經,他們能夠有您們這樣的父母親,真是有福氣的孩子。
有關佛經的背誦,因為佛經大都是翻釋而來,印度人之思考繁複,文章亦不簡約,而中國高僧之著作,亦多仿其文體,文字特長。如從提升中文程度的立場來說,背誦翻譯的佛經,其用處並不很大。如從哲理來說,佛法廣大,典籍浩瀚,要讀也讀不完,尤其凡是大部頭的佛經,其意義都是一再重複的,實沒有全文背誦的必要,每部只選幾段重點要文,或者選些精簡的小經來背誦,就很多,就很好了。(我有一本「佛經選」,即是依此意思編的,可供參考。此書只在台灣出版,現在紹南公司有進口台灣版的讀經本,可與詢問。)
當然,如把讀佛經當「修行」,像古人有誦法華經數千數萬遍者,另當別論。且如當修行,則任一本經都一樣有效。
不過,不論如何,建議最好先選光明而令人喜悅之經文。我聽說福德尚不足,或無明師在旁護念者,最好不要隨便誦地藏王經,恐諸方眾生齊來求助,恐既不能度之,又不能自解也。
至於讀之之法,以我之見,視之如一般經典讀之即可,既是一般經典,則怎麼讀,都無罪孽可言。此外,順便問一下:你聽誰說讀佛書不如法會有罪孽的?如讀佛經會獲罪,則諸佛菩薩是為大惡人矣,何以值得吾人馨香膜拜?難怪有人說:「和尚者,釋迦之罪人」,大概是指這類人說的。豈不知功德本空,罪孽亦空乎?甚矣哉!天天講佛法者,講不執著者,其執著如此也!
想更勸說一句:孩子尚小,志向未定,為人父師者,切不可以自己太強烈的宗教心來教他一定要成為你所信的教中之弟子。豈不知眾生各有因緣,勿亂了其宿世之因緣也。西方人一向凡信某教者,都教其子弟亦信其教,吾人既知此此乃非理性之決定,故吾人不必仿效之也。



[ 本帖最后由 赤壁幽谷 于 2007-12-7 09:42 编辑 ]
发表于 2007-12-7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赤壁幽谷 于 2007-12-7 09:38 发表
想更勸說一句:孩子尚小,志向未定,為人父師者,切不可以自己太強烈的宗教心來教他一定要成為你所信的教中之弟子。豈不知眾生各有因緣,勿亂了其宿世之因緣也。西方人一向凡信某教者,都教其子弟亦信其教,吾人既知此此乃非理性之決定,故吾人不必仿效之也。

赞叹王老师。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07-12-7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各有志
发表于 2007-12-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王教授此篇言论问题不小。
起码表明其不通佛法。所言,不足以为真重视佛法者考量此事之据。
就是说,对于真正知道佛法的重要性的家长,在打算安排孩子关于如何读佛经的问题上,这篇文不是很有参考价值。

[ 本帖最后由 苦空 于 2007-12-8 18:39 编辑 ]
发表于 2007-12-8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苦空 于 2007-12-8 17:19 发表
其实,王教授此篇言论问题不小。
起码表明其不通佛法。所言,不足以为真重视佛法者考量此事之据。
就是说,对于真正知道佛法的重要性的家长,在打算安排孩子关于如何读佛经的问题上,这篇文不是很有参考价值。


然。

接一师兄建议:

儿童不在急于背诵深奥佛经,而在熏陶打下因果信仰基础,一定要背可背普门品。

[ 本帖最后由 怀西行者 于 2007-12-8 21:31 编辑 ]
发表于 2007-12-8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怀西行者 于 2007-12-8 21:09 发表


然。

接一师兄建议:

儿童不在急于背诵深奥佛经,而在熏陶打下因果信仰基础,一定要背可背普门品。

师兄所言极是。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07-12-9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怀西行者 的帖子

《普贤行愿品》《阿弥陀经》也很适合。行愿品只读或背偈颂部分也可。
其实关键还是在大人的认识。有良好认识了,道就宽。无就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3 16:22 , Processed in 0.03031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