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45845|回复: 68

来自山沟的大智慧 —— 大觉者王凤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4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总序

  王凤仪先生是二十世纪世界大变革前夕的朴素的思想家。原为偏僻山沟里的一位农夫,家贫,不曾读书。因笃尽伦常,义赴友难,乃见性明道。预知时代的大变革:自私自利、贪得无厌的“创业”世界,将要结束;人是公人、产是公产的大同世界,即将到来。于是乃四处奔走,大声疾呼:从此要换世界了!大同开幕啦!当时人多不解。父殁芦墓,更豁然贯通,彻悟了人生的真义,明白了人生什么是真正的苦,什么是真正的乐,苦怎样能得来,从而立下“翻转世界,重立人根”的宏伟大志。

  先生既不曾读过佛经道典,又未学过圣经贤传。生平讲道,完全是由躬行实践中生出来的。例如,由于悔过,顿愈疮痨,才发明性理疗病。因此,欲钻研其学说,必须对其生平事迹有所了解。三界、五行、四大界,是其学说的主体,指明了人生的正路与人生的归宿;伦理家道,死心化性,是其学说的重点。阐明了尽人合天,了凡入圣的至德要道。

  先生长时期生活在荒僻落后的山村,饱尝乡下人们的饥苦寒酸,尤其对家庭中的苦恼,更为深刻。经过数十年的体验了解,认识到家庭是人类繁衍的源泉,是社会最基层的组织单位。古今中外的英雄豪杰,伟人哲士,以致平民百姓,无不生长在家庭里,欲生出好的子女,必须从家庭彻底转变;欲家庭转变,就必须从夫妇作起,振兴母教,提倡妇女道德,建立新家庭。这样,才能彻底解决家庭的问题。因此,先生一出山,就创办义务女学,打倒旧三从,力倡女子独立,讲究妇女道,这可说是他改建社会的开端。继而创办崇俭结婚(原称先天结婚)与储金立业,用以调和天地间的气血(人是天地间的气,钱财是天地间的血),作为改建社会,缔造大同的两大关键。夫妇为人伦之始,造化之基,故崇俭结婚是重立人根的基础;公产是新世界的经济命脉和生活资源,故“立业”的本质,乃是通向大同世界的桥梁。二者实为“翻转世界”的有力措施。

  先生风尘跋涉,劝世化人,四十余年,足迹遍东北及华北,信仰者千千万万,毁家兴学弃产淑世者,层出不穷。经常开办几千人的盛大讲演会,听众莫不欣然悦服;年久觉疴,闻道而顿愈者,不胜枚举。自先生明道,从事社会活动起,逝世后,直到其事业解体止(一九四八年),历半个世纪。所创办之事业,除女义学、会体和新农村之外,还设有性理疗病社、讲演社、安老所、怀少园、学田农场和工读学校等,总计不下千余外。先生体力衰弱的晚年,尤以身作则,极力倡导下达农村,集体过家,学会过穷苦生活。特别着重人们要认真实行,以防沾染城市浮薄之习,使性命伦理普及到广大乡村,树立净底家庭的典范,实现“立业世界自立人”,从而培育了大同社会的雏形,时代的世变,会有力的证明,这正是往大同世界“播民”呢。

  先生从不认师傅,也不收门徒,更不排斥任何宗教。其讲道,往往因时、因地、因人而有所不同。有的话,是因人施教,所以不能都视之为普遍法则。例如:嫡庶道,便因时代的进展而失去意义了。但其学说的精髓与主体,是永远行之有效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我们平常人,讲到这为止,不讲治国;但家齐国自治,身修家自齐,修身之要素,在诚意正心上。”这是先生曾明确指出的。因此,全部语录以尽性立命伦理家道为主要内容。教人从立身做起,而后立命,而后立德。对人世要看假了,便对道却要行真了,故亲自培育了各方面的榜样,如丈夫、媳妇、姑娘、老太太、娶女婿、新家庭、认母奉养以及不挣钱,不立业的志界人等榜样,其用意是多么深远啊!

  先生办女学,创事业,从不凭藉任何权势,因此恳切的告诫后学说:“我们事业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治已而不治人,托底就下,不假半毫的势力啊!”这句话乃是我们劝世化人极其重要的一条纪律。

  三界、五行、四大界,三者不是平行的,而是相互渗透的有机统一体。三者与伦理之间,也同样是相互为用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正确的运用三界、五行、四大界,才能尽好伦常,达到死心化性;只有死贪心,化禀性,把伦常尽圆满了,方能真正达到三界合一,五行攒簇、四大界达通的地步。三界性心身,是人的生成来踪,要清除心身的阴面,充实其阳面。某儒者问“孟子言性善,荀子言性恶,告子言性无善无不善,究竟谁说得对?先生说:“都对啊,性善,指天性说的;性恶,指禀性说的;性无善无不善,指习性说的。”这简短的解答,却道破了几千年来未有解决的疑案。先生经常教导后学要“去习性、化禀性、复天性”。世间纷纭、复杂的事物,人们形形色色的思想,到底怎样辨别其是非真假,衡量其阴阳消长呢?三界里的天命、宿命、阴命,乃是最好的识别和衡量的标准,所以先生教导人们“要止宿命、消阴命长天命。”

  四大界,志、意、心、身是四种不同的境界,扩充起来,宇宙万有,无所不包。先生说:“五毒(恨怨恼怒烦)了尽,就是因果了(是出身界);贪心了尽,就是人间了(出心界);意念了尽,才能超出天堂需登佛国了(超出意界而达志界)。”这段话,是简明地指出了如何了脱尘寰,直达圣域的基本纲领。

  五行,是先生沿用了古代金木水火土五个代词,但在内容和用法上,却与古代所讲的五行,有所不同。而是重在化除五行性中气禀之偏,转逆为顺,化克为生,拨阴反阳。至于家道伦理,以至社会,也无不贯穿着五行,故不可与古代五行之说混为一谈。又如禀性、天命、宿命、立业、立命、立身、性命,先天等词的含义,均与前人讲的有所不同。

  先生讲道,多用乡言俚语,但却从这些浅近而朴素的语言中,讲出了继往开来的大道理。例如:不争、不贪、不怨人、找好外、认不是,这对于后学来说,是多么熟悉的话呀!这每一个字,都有千斤分量,它代表了最浅而又最深的道理。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需要下很深的功夫啊!它不仅是尽性立命的要道,更是性理疗病的主要途径。在家庭来说,它是解决纠纷与苦恼的关键。例如,婆媳之间的磨擦,是家庭中最突出的问题,也恐怕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不太好解决的问题吧(是有根据的)。那么丢开了找好处,认不是,再用什么办法,能突破这个难关呢?

  人类在物质上满足之后,是否都生活得真正幸福、没有苦恼了呢?如果仍然有苦恼,怎么解决呢?尤其是家庭中的苦恼,更为显著,这就不得不在人们的自心上找原因了。况且,人们的贪欲和物质要求,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由财物上所造成的苦恼之外,还往往是因气火用事,彼此相怨,或性情不投,相互疑忌,而造成反感与纠纷,甚至酿成一家人同室操戈。例如:夫妻反目,父子相争,婆媳不和,等等,这就不能不在人们的自性中,找根源了。因此说,人们的环境与遭遇,多是个人心性的反照。总之,人们的痛苦与烦恼,一般的来说,不外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贪心,一是禀性。人的贪心是无止境的,禀性各有所偏,而禀性的根住在心里,二者相互作乱,便给人们带来了无边的罪苦,轻者烦恼度日,病苦缠身;重者无恶不作,身败名裂。因此,先生谆谆教导后学,要去私心,化禀性,最后达到圆满的天性,唯有性天之乐,方是真正的乐。况且带着私心的人,又怎能进去大同世界呢?这并不单纯是为了解除人们生活中一时的痛苦,而更重要的,是欲作完人达于至善的根本途径。

  先生的话,都是些通俗的语言,读起来似乎好懂,但欲彻底领会其精神,必须通过躬行实践,尤其关于性理方面的论述,更是如此。

  以一不曾读书的农夫,目睹世态之恶浊,竟有救人救世的胸怀,毕生致力于大同事业。其学说之影响,若是之深远;笃信力行之后学,若是之众多;所创事业,遍及广大城乡;所讲性命之学,化及妇孺寒微;发前人之所未发,明后人之所欲明;独来独往,兴航普渡,实为人类史上所罕见者也!

                                朱允恭
                               于一九六七年冬昌图县亮中桥
                                 转自:http://lvlinle.blog.sohu.com/
  注意:请不要跟贴。

[ 本帖最后由 常乐居士 于 2007-11-25 09:3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三七养生加入

x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5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序

《来自山沟的大智慧 —— 大觉者王凤仪》 自序

  历史上古今中外,凡立说创业有伟大成就者,多为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大学问家,从未有如我东北偏僻山沟里出生的一位目不识丁的农夫王凤仪先生者。他幼年家贫,不曾读书,少时为人牧牛,长则为人佣工,贫病饥苦,潦倒坎坷,备尝人间的无数艰辛。然而他即知即行,竟以超人的毅力、博大的胸怀和坚苦卓绝的实践精神,终于为人们踏出了一条通向光明的人生之路,创造人类史上罕见之奇迹。

  凤仪先生发明了“性理疗病法”,使许许多多的沉疴痼疾,通过心性剖析,拨阴取阳的功夫,自然而愈;创建了数百处女子义学,使千千万万个负重压、不得自由的女子得以读书明理,人格独立;为了移易世风,革故鼎新,提倡“崇俭结婚”和“储金立业”,并喊出了“翻转世界,重立人根”的豪言壮语。

  他曾北上乞讨访道,各处劝世化人,足迹踏遍东北大地、白山黑水之间;所创女义学,遍及热、奉、吉、黑四省,开始于清末,推展于民初,历时半个多世纪,受教益者千千万万。其业绩随着时代的推移,虽已成为历史陈述,然而,不能不使人们要提出新的问号,更留下不少新的课题。

  凤仪先生阐发了“三界”、“五行”、“四大界”等性命伦理学说,为道德哲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其内容既有独创之气息,又具革新之意义。他既未读过佛经道典,又未学过圣经贤传;从不认师父,又不收门徒,他不是宗教信徒,不走宗教路线,但从不排斥任何宗教。那么他的学说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需要认真研究其生平事迹了。其全部学说都是从他的生平实践这一源泉流出来的。故本收第一部又称为《实践生慧》。

  青年时期他曾患疮痨,后由于听讲善书,顿开茅塞,觉悟到愤世嫉俗、怨天尤人之非,致使十余年疮症霍然而愈,从此,发明了“性理疗病法”;不久,又为厌世绝食,死而复活,乃决心走出家门,劝世化人了;继则为救杨柏,义赴友难,豁然开朗,得明天道。从此,其身、心、性都得到洗涤净化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这便是凤仪先生发明性、心、身“三界”学说的来源。其余如“五行性”,“四大界”及家道伦理等一系列学说的形成,都可从其笃尽伦常父殁守墓,创办女子义学以及数十年周游劝世的事迹中寻出源流与脉络。

  先生长期生活在偏僻的山沟里,对家庭复杂而微妙的伦理关系,体会得非常深刻。人们由于家庭问题解决得不好,便可带来许许多多的苦恼,尤其是女人更是压力重重。然而,这些复杂而阴暗的现象却为大人权威者们所忽视。即使古圣先贤,其教化所及,仅施于男人,而对女子的苦楚竟无人问津。为此,凤仪先生便大声疾呼地倡办义务女学,使女子学习文化,研究妇德女道,专救女子出苦。从清代末期开始,到一九三O年,东北及华北义学竟发展到四百余处。后来,他认识到仅凭兴办女义学,还不能彻底解决社会上的根本问题。于是便提倡崇俭结婚,注重胎教,从青年男女的心身教育入手,也就是从准备作未来父母的青年男女身上下功夫。因为他深知欲有好的国民,必须首先有良好的母亲,贤母必出自受过伦理道德教育的少女,所以他创办女子义学。从姑娘的教育入手。这者正本清源、彻底解决问题的途径。因而提出了“重立人根”的豪迈口号。原来他并不满足于当世的移风易俗,而是着眼于千秋万代人类素质的改变,至于其理想何时能实现,姑且不问,但只凭一位目不识丁的农夫竟能有如此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三界”、“五行”、“四大界”,是其学说的主体,伦理家道是其学说的重点,二者构成一个有完整体系的学说。用它能够正心、修身、齐家,用它可以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为人可以止于至善。他发现人们的苦恼不单纯是由于物质生活的贫困而造成的,而精神上的因素尤为重要;因为物质的再丰足也弥补不了心灵上的空虚,家庭的不和睦,不一定都是因为贫穷。因而发明了性理学说。讲求性、心、身“三界”的修养;调整金木水火土“五行性理”之偏,以求拨阴取阳;更有“四大界”志、意、心、身四种不同精神境界的阐明,以明确人生的正路与归宿,它不仅为了解除人们一时的烦恼与痛苦,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指出了了脱尘寰超凡入圣的光明途径。所以四大界学说的提出,可称在人类史上对人生解脱之道的又一次大阐明。他“言近而旨远”,用极浅近的语言却道出极为深刻的人生哲理,是对我国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传统的儒释道文化,在客观上起到了由博反约、化繁为简的伟大作用。

  先生闻道即行及劝世化人的实践,有力地批驳了千百年来读圣人之书,不行圣人之道的偏颇之风,以恢复圣人的“学道是为了行道”的崇高目的。

  储金立业办法是凤仪先生为了止息争贪,一心为公益服务而解决生活的一种办法。其实质是从他守墓出山之后,就一贯倡导的“人是公人、产是公产”这一观点的实践。也即是教人们从自私自利的罪恶泥潭里把根子拔出来,重新栽到人是公人、产是公产的大同社会的土壤里。所以他常说将来要造成一个“立业世界”。他认为崇俭结婚和储金立业是改造社会重要的两大关键。

  先生晚年,目睹女义学里,多有染上城市浮薄之习者,与昔日创建女义学之宗旨,相去日远,因而谆谆教导后学要“下达”社会底层,深入乡村,建立纯以凤仪学说为指导思想的“道德新村”,使崇俭结婚与储金立业者得以安家落户,则“重立人根”之宏图大计便有了脚踏实地的开端。直至凤仪先生逝世前(一九三七年),他所创办的女义学、会体、性理疗病社、安老所、怀少园及孤儿学校近八百所。

  凤仪先生出身极为平凡,但做出了极不平凡的业绩,并发明了承先启后的性命伦理学说。他生平所走过的路,不禁使人们发出由衷地赞叹,且引起人们的深思。他离开人间已六十多年了,然而他是一颗深埋地下已久的明珠,今天发掘出来,真假是非,可由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鉴赏,使这位相互的思想家的本来面目如实在呈现在读者面前。发挥其在人类发展史上应有的作用,这便是笔者最大的心愿.

  本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是《王凤仪传》,第二部是为《王凤仪性命哲学概要》。全书包括凤仪先生的生平事迹与全部学说。展现了先生闻道即行的精神与救世化人之宏愿,终成为由诚而明的大智慧之觉者。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5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树桐字凤仪,一八六四年(清同治三年)十月初三日,出生于朝阳县南一百五十里云蒙山前树林子村,这里是偏僻的山沟,地瘠民贫,文化落后。

  凤仪先生祖籍河北省密云县石匣镇,十世祖王富有于顺治八年徒居热河省朝阳县,入蒙古籍。世代业农。曾祖英,祖父德泽,父清和,母李氏,兄弟四人,先生行二。家贫,不曾读书。(凤仪先生以下多简称先生)

  第一篇 青少年时期的探索

  1.纯真的童心

  凤仪先生素性淳厚,幼年,母亲给他们兄弟四人做了两个兜兜(肚兜)。三弟四弟看见了,非要不可,惹得吵吵闹闹,母亲很难心。先生便对母亲说:“我不爱戴兜兜,给弟弟们好了。”便暗暗立志道:我永远不戴兜兜。知道妈妈为此难过心,流过泪。

  一年秋天,家中用小工(女工)掐谷穗,按捆记算工钱,母亲说某小工掐二十捆。工人说掐三十捆,争论不休。那工人说,我们不必争论,等你那公道儿子回来(指先生),一问便知道了。等先生回来,母亲一问,真是三十捆。因此,人都称先生为公道人。

  2.牧牛

  因家贫,未读书。十四岁为族人王树德家牧牛,连做三年,上工时,东家吩咐上山放牛,要把牛放饱了,饮好水。注意不要让牛吃了人家的庄稼。东家奶奶叫他晚上烧好几铺火炕,喂几头猪,挡好鸡架门和猪圈门。

  先生就按东家吩咐的话尽力去做,绝不使东家操心。放牛时,不和别的放牛的在一起放,因为他们把牛圈在一个地方,就只顾自己玩耍,有时牛跑远了,就狠狠地打。也有因牛顶架,把牛顶伤了的。先生看着实不忍心,便找青草多的地方去放。尤其对孕牛和病弱的另外放牧,务必使其吃饱。

  生牛犊时,若遇冬天,夜间就把牛犊抱入伙房里,怕它冻死。所以先生放的牛都吃得肥胖。他常说:“因为有牛,东家才雇我放牛,我才有饭吃。若是不爱护牛,就太没有良心了。”

  小人觉多,恐怕睡着了误事,便给年长的伙伴们磕头,求人招呼他,好早点起来,事事认真。

  3.不使母亲惦念

  先生为人牧牛,有时回家,母亲给他饽饽,他不吃。母亲问他为啥不吃,他说,已经吃得太饱了。他的意思,若是吃了,母亲必要疑惑,东家的饭食不好,儿子吃不饱,更加不放心,总要天天的惦念,所以一口也不吃,好叫母亲放心。

  先生家贫,兄弟又多,知道母亲做鞋困难,所以天天光着脚放牛。有一天,东家有事命他去亲戚家,他想回家穿鞋,又怕妈妈为难,就光着脚去了。次日回家和妈妈一说,妈妈数责他:你不穿鞋,人家不笑话我吗?先生默然。

  先生后来讲孝道的时候,常讲孝身、孝心、孝性,不使父母惦念。  

  4.对喜和忧的思考

  少年时候,一天,祖母在田间干活(割大烟),叔伯姐姐和祖母吵骂,伯父在旁边听着,并不管他的女儿。当时先生看见这种情景,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人们当生儿孙时,亲友都要来贺喜。可是像我祖母得我伯父和叔伯姐姐这样的儿孙,又有何喜可贺的呢?

  这件事引起先生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反复的思考,从而懂得了世上喜中有忧,忧中有喜的事情是常有的。这样的事例太多了,譬如一家娶来媳妇,大家以为是大喜的事情,纷纷来道喜。然而,婚后不久,夫妻反目,或不孝敬父母,闹得全家苦恼的,不是大有人在吗?又譬如有的从小家贫生活困难的孩子,当时看来是很苦的,是可忧的。然而,在穷苦的环境中,却锻炼出克服困难,独立性很强的品格,后来成才而成就大业者,古往今来,并不乏其人,这不是忧中有喜吗?

  从此,先生好像明白了好多道理对人们认为可喜的,他不一定以为喜,对人们认为可忧的,他不一定以为忧。  

  5.过家还有个头没有?

  先生随父亲在田间做活时,问父亲:“人们都辛辛苦苦地过家,还有个头没有?”父亲说:“过日子还有个头吗?”先生不以为然,心中暗起,过日子哪能没头呢?想了好久,才明白了,一个人有五亩地就够用了(根据当时朝阳的情况),有余力就可以助人为世。后来先生有两天(垧)地就不再置产业了。

  先生的大哥大嫂不和,天天口角,听常了,心里万分厌恶,便自己立志道,将来结婚后,一辈子也不打架。当时觉得这个家太苦恼了,便暗下决心,要离开这个家,非逃跑不可!这样自言自语地说过多次。过了两个多月,母亲又听他说要逃跑的话,就大哭起来。先生知道伤了母亲的心,便立时给母亲磕头,安慰说:“妈妈放心吧,我决不逃跑了!但是我要出外边去扛活(佣工),只要听不着他们的吵骂就行了。”这年先生十九岁。

  先生觉察到,不仅仅自己家是这样苦恼,村中经常吵骂,不和睦的家庭,比比皆是,所以人生苦恼,很大部分是来自家庭,家道伦理不改善,人们是不会幸福的。后来先生决定改变世风,才从家庭开始,尤其夫妇间的关系更为关键。

                                     转自:http://lvlinle.blog.sohu.com/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8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6.从反面找好处

  一八八二年光绪八年先生十九岁开始为人扛活(佣工)。夏日在田间锄草,因为连雨天,杂草太旺,不好铲。过路的说:“嘿!这才是卖工夫的养老儿啊!”(草荒,卖工夫的人活多,可多赚钱。)大家闻言哈哈一笑。先生觉得这话很有意思,这不正是从反面找到好处吗!从此,先生每逢有缠手事,便从反面去找好外,可免除许多苦恼。

  “找好处”三字,后来所以成为其性命伦理学说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确渊源于此。不论在家庭中或社会上,能恰当的运用它,人际关系,没有处理不好的。更重要的是,找好处是拨阴取阳的重要方法,对自己的修养以致精神境界的提高,都是极为有利的良方。尤其处在挫折或逆境中,用找好处可以解除许多苦恼,能寻找到精神“出路”,“化烦恼为菩提。”所以在团山子极肮脏的高石匠家,也同样完成了半年的工期。

  7.“做活的”是谁给起的名呢?

  先生在锦县十里台孙家扛活(一八八四年二十一岁),连做四年。初到时是托张表兄给找做活的地处。表兄问:“你打算多少钱做?”先生说:“这话说的,我托你给找活,你看我值多少钱,就给我找多少的活吧。”表兄道:“我看你多说值三十吊。”先生说:“你就照那些钱给我吧。”表兄道:“三十吊你就做吗?”先生道:“那可不是怎的,你看我值那些钱吗!”表兄以为便宜,就把先生留在他家做工了。

  上工不久,就接班赶车,一连赶了四年。初到时,张家当客人招待,小孩都呼表叔,上工后便视同佣人。到吃饭时,孩子们招呼道:“做活的吃饭啦!”先生乍听到“做活的”三个字不怎么顺耳,有轻视人的口吻,便引起了深入的思考:是谁给起的名叫上“做活的”呢?天天想,天天问,一边耕地一边问。一气悟索了三个月。到在最后的半个月,虽有对面人说话,可以看见他嘴唇动,也知道他发出声音来,但好象距离很远似的,声音很小,所以不能接言。

  这样悟了很久,才明白了,是天给起的名,众人是天。“名者命也”,既是天命,必有天理,既是天理,必有天道,把天道尽了,就是天德,得着天德,准享天福。天道是什么呢?又悟了好久,才知道:是要做得活了,不但自己活了,还得把人家活了才是。既能活己,又能活人。要想真正“做活”了,得叫人家佩服了就是道。如果只顾多挣工钱,少做活计,还挑剔吃喝,走一处弃一处,这就是“做死了”。悟得此道后,天天乐,贪黑也乐,起早也乐,饭菜好歹,或早或晚,绝不挑剔。众人佩服了就合天道,众人是天啊!东家奶奶看先生种地也行,赶车也会,样样都行,夸奖说:“王老二真可以啊,是满台转啊!”

  “名者命也”,“命者名也”。这一命题,是先生从躬行实践中悟得的,是其全部学说的起点。不论干什么都要把它干好。在家庭里,当儿子要把儿子当好,当丈夫要把丈夫当好,当媳妇要把媳妇当好……;在社会上,要干一行爱一行,尽职尽责,让众人佩服了,这就叫作“立命”。这乃是先生对“立命”说的全新解释。

  8.“他们为谁争呢?”

  先生在十里台孙家找活时,有一天,村中有兄弟分家,为了争家产,吵起架来,拿刀动枪的,险些闹出人命。先生暗暗想道,他们为什么争呢?争来的财物交给谁呢?想了一天,忽然明白了,啊!这是争分家产的世界,分了家产就不要老人,致使老人孤苦无依;但是女人他可忘不了,准得带着,他争得来的财物都是为了妻子儿女啊。当时先生正在拾粪,就大声喊到:“我非当个格子样(特别人)不可!”伙伴们瞅瞅他,不知他说的是哪里话。

  这种同室操戈的现象,使先生的内心震动极大,许久平复不下来,但为后来他决心移易世风,改善社会的壮举埋下种子。

  9.从老东家那里懂得不少传统伦理

  东家张某是先生的表兄,较先生长四十余岁。在少年时,因为避难,曾久住先生家。他知先生曾祖的故事甚详,得暇便讲给先生听。

  常听表兄讲先生的曾祖、祖父、父亲都是读过书,而曾祖父尤有能文善书之名。乡镇商家,每当年末,都请他去给写春联。先生想到自己,一天学也未上过,可以说目不识丁,将来何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呢?想到这里,非常惭愧,因而立志,无论怎么贫苦,有儿子非令他入学读书不可!

  给张家做活,数年未曾误一日,活计又好,工资又低,应做的活计不用吩咐,所以东家(表兄)特别钦佩。张表兄是个读书人,每逢先生在院内工作时,他便在旁边给讲故事。如《庄子扇坟》、《吴保安弃家赎友》、《羊角哀舍命全交》等等,先生听得极感兴趣。后来先生明白“三纲”之道及劝世化人,舍命救杨柏等事,都是从这时听故事种下的因。

  张东家又常对先生说:“会赶车就会过家;会当人就能聚万灵。”这几句话对先生后来为人处世的影响极大,成为先生的座右铭。

  由于张表兄常讲一些历史故事,所以使先生对孝悌忠信仁义道德等伦理观念就更为加强了。有一次先生赶车去锦州给东家卖粮,卖烧饼的瞅看先生说,卖点烟钱酒钱吧。他的意思是背着东家,可以用马料换钱打酒买烟。别的车夫争着买卖,先生说,不会抽烟,也不会喝酒。心想,我出来时,东家信着我,我若干那种事,不但对不起东家,连马也对不起,不仁不义不信的事绝不做。

  先生对周边的人和事都细心地观察,深入地思考。他曾说过:“我在年轻时,就知道清朝的气运要不久了,从哪里看呢?那时旗人(清代隶属八旗的人,特指满人)当兵的,吃了早饭出营就要到烟馆、酒馆茶馆妓馆去,午间到农家去找饭吃。我从他们腐败堕落的行为中,就看的很明白了。”

  先生二十三岁与白守坤女士结婚。家境十分贫寒,结婚时,母亲只给他做一双套裤。表弟李全奎说:“姑母呀,你给我二哥结婚就这么办行吗?”姑母说:“我的儿子我信得着啊!”先生回家真没有一点说。

  先生夫妇锐意兴家,所以力行勤俭。这时先生做一年工挣七十吊钱,但他有时拿七十二吊钱回家,怎么呢?他上工时带两双鞋,穿一双卖一双,就可以多得两吊钱,他们当时真是勤俭极了。

  先生不仅孝敬父母,同时也深知妻子在家中的苦楚,所以能理解和体贴。尤其兄弟们在一起同居,妯娌之间难免发生一些矛盾,对这种现象如何处理呢?先生曾自述道:我在外做工,回家时,不用出声,妻子必定要告状,说这个不好,道那个不对,这时候无论怎样不乐意听,千万别阻拦她,一定让她把话都说出来,好要不说出来,把火拘在里边,准要有病。她要是五天说完,等八天后再问她:“家人既然都对不过你,你又怎样对家人了呢?你还有没有不对的地方呢?”问一句就别问啦,再过两天再问,像用水浸润东西似的,渐渐地渗入,叫她自己悟,悟明白了算。凡是她说对方有多少对不过她的地处,正是她有多少对不过对方的地处,那是丝毫不错的。这是古人说的“夫妇有别”,就是各行其道啊。

  二十三岁这年腊月初,母李太夫人逝世。母亲一生勤俭持家,教子有方,对于宗族乡里非常优厚,临终之前,先生归来。母亲对他讲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村中哪个人心好,哪个人心坏,好的坏的又都得到什么样的后果。每家上三代的行为什么样,子孙结果什么样,都丝毫不差。这样讲述三天才逝去,终年五十一岁。先生从母亲的遗教中深深地领会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大道理。

                                 转自:http://lvlinle.blog.sohu.com/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9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10.夺周姑父的“志”

  先生二十五岁(一八八八年光绪十四年)在朝阳县白枣树沟周家佣工,周姑父是白枣树沟一带很有威望的人物。前年先生家为了生活急需,借周姑母的衣物典当了,已为赎回很多,仅剩下十八吊钱的一个当票了,姑母屡次催索。冬月先生下工回家,母亲说这事。先生说:“剩那么一点了,和老姑说说,也可以缓到来年。”母亲说:“不行啊,若不给赎回,你老姑要打发人来咱家住着要!”先生说:“我去看看。”

  先生便同大哥去老姑家,一到屋,周姑丈用手指着先生说:“你们兄弟四人,没一个好人,一筐木头砍不出一个楔子来,听你老姑说,数着你不错,你也不行啊!”先生一声不出,心里想或许是因为亲戚关系,出于热心好意,恨铁不成钢,才说了这些话。但是亲戚须有一点亲戚的表示,你家已经杀年猪了,厨房挂着肉,看你给做吃不?然而晚饭时,把先生哥俩打发到伙房同伙计(佣工)们一样吃去了。第二天鸡叫时,先生把哥哥唤醒,同去锦州十里台张家借钱,把“当”赎回交还了。

  第二年腊月,从十里台张家下工时,先生特意到周姑丈家,姑丈问:“明年还做活不?”先生说:“做”。姑丈说:“你今年挣多少钱?”先生说“挣七十吊。”姑丈说:“我也给你七十吊。”先生说:“行。”心里话,你不给我钱,我也来给你做,我到底看你怎样成的“字号”(俗谓性情豪爽,人所共畏的人叫字号)。

  姑丈虽然脾气不好,但对他妈是很孝顺的,“晨昏定省,冬温夏凉”,断做得无微不至。不论大事小事,只要他妈一开口,他都服从。有一次,地邻把他家的地,窃占去一条垄,他去交涉,地邻又横不讲理,他想进城打官司(进行诉讼)。向他妈一说,他妈便批驳道:“祖上的家法是吃亏常在。俗语说:穷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你明天请厨师做几桌酒席,请老亲少友来见证,由他指定地界,另立界石。免得日后子孙再起纷争。”姑父立即遵照办了。第二天,众亲友到齐,他当众向侵占地的人赔罪说:“家母说地是先人所置,我弄不清楚地界,今天在众亲友面前,向你道歉。麻烦你和众亲友,同到地里去,指定地界所在,另立界石,免得再伤和气。”

  由这可桩事,先生深知周姑丈是从孝字上兴家立业,成的名。

  但是他的孝道还有很不圆满的地方。他有个姐姐,穷无所归,住在他家里。姑丈夫妇在上屋吃小锅,叫他姐姐到伙房(工人的饭房)去吃饭。先生从这宗事上就知他对孝字上做的还不够。便把这事记在心里,准备将来乘机劝告他。有一天,先生正在门外倒粪,姑丈在那边,对一些人夸他当年怎么尽孝,正讲得洋洋得意的时候,先生便大声说:“我不佩服啊!”姑丈立即转过身来,面带怒容,连连问道:“你怎么不佩服?你怎么不佩服?”先生说:“你只能孝身,不能孝心,所以我不佩服。”姑丈更大声说:“你得给我讲明白。”先生说:“你姐姐是不是你父母的心尖,她来了,你叫他在伙房吃饭,孩子们还骂骂吵吵的,你父母若在世,心里能不难过吗?让父母心难过,能算孝吗?”姑丈听了,好一阵子说不出话来,然后竖起大拇指说:“我摊着你这样亲戚有德!我摊着你这样亲戚有德!”从此,他便十分敬佩先生了。立刻把姐姐请到上房,痛哭流涕地悔过,以后就让他姐姐在上房吃住。先生觉得这是一次十分得力的“夺志”。

  11.“庄稼人的责任小吗?”

  周姑丈的长子国元以教书为业,文名重一方,就学得很多,每年的薪金收入也不少,态度很傲慢。

  五月份国元同先生去镇上赶集,他给孩子买了五吊钱的饼,他父亲吃素,他给买一吊钱的白菜。他父亲当着先生的面夸儿子能尽孝。先生心里话,真罢了,那还算尽孝啊!为你孙子花五吊钱,为你花一吊钱,你就受不了啦。从心里不佩服他们。

  一天早晨,表兄国元看马槽里没有草了,他拖着长声,用很高的声喊到:“给马添点草。”先生没有好样的回答道:“你以后别教书去了,你就在家里马槽吧,难道你没在家,那马尽饿着啦!”他没作声。

  第二天早饭时,国元自豪地说:“我们教书的责任大呀!忠臣孝子哪一个不是教书人教出来的呢!”先生听着也不作声,吃完饭,先生对他说:“你只知道文人的责任大,你不知道世上各行各业每个人的责任都是同样的大啊!我虽是农人,我可知道我的责任不小于你的,像我在你家做工,尽心竭力种地,若多打一粒粮食,天地间就多了一粒粮食,少收一粒,也是天地间少了。我在你家扛活,我若不好好种地,百亩地可以少收十石,若算你家少打粮了,你全家得全年不吃饭才能补上,若算我个人少打粮了,我得十年不吃饭才能补上,但你家和我都不曾少吃顿,到底少谁的了呢,是不是天下少了粮食了呢?这样说,我的责任也不是很重吗?你自以为责任大,若没有庄稼人种地,有钱你却买不到粮,活活得把你饿死!你要知道,世上各行有各行的天命,缺哪一行也不中,所以职业虽然不同,而为人类造福是一样的啊!”说到这里,他也就无言可答了。

  12.“谁赔谁挣?”

  在周姑丈家佣工时,伙友王老四是打头的,挣一百四十吊钱,先生挣七十吊钱,还有个老头挣三十吊钱。三个人一同铲地,王老四已经铲一根垄了,那个老头还没起来呢,因他挣钱少,所以才这样。而先生虽然工资少,但铲地特别认真,留苗锄草,毫不马虎。王老四对先生说:“若按你做的活计,所用的心计,使用的力气,都比我强的多。可是你只挣七十吊,只有我的一半,你太吃亏了!我想你铲地何必那么认真,不大离行就行了。”先生说:“你赔得多,你知道吗?你虽比我挣一倍钱,也没有比我多铲了,这就是“我有余,你不足。”正是我挣了,你赔了。再说东家也不容易,要有土地、粮食、种子、粪肥,还要雇人工,专为的种地,还要老天刮风、下雨、日晒,由春天盼到秋天,才能收割到家。若是只因为我们工夫不到少打了粮,我们能对得起谁呢?对自己是亏良心,对东家是不忠实,对老天是亏了天理,我才不干那事呢!“

  先生曾深在感慨地说:“这个赔挣知道的人很少啊!”

  “再说咱们三个人一块干活,那个力气差点的老头,你还不能好好的领导他,帮助他,你铲的地,你要替他铲半根垄,领着他,他不也就赶上了吗?假使一个家庭若有咱们这样三个媳妇,家不就糟了吗?”

  说这话时他绝不相信。哪知四十年后,先生在东三省已倡办了许多义务女学,后来在朝阳由张雅轩、徐瑞林创办女子师范学校,王国华任校长,请先生去参加开学典礼。先生一下火车 ,戴县长同许多人在车站欢迎路上王老四也在人群里看热闹,先生一眼看见王老四,弯了很大的罗锅(驼背),便向前行个礼。王老四惊愕地说:“我听说你好了吗!”先生道:“我不是现在才好的,当年咱们俩扛活一起铲地时,我就知道我好了!你也很好吧?”王老四说:“记得,不过现在已老了,后悔已晚了,那么我现在还有什么出路啊?”

  先生道:“你今后可以天天捡粪,随便倒在别人地里,拿为自己的心为别人服务就好了。”于是王老四很认真的,依照先生的话做去。不久,有一家财主发现自己地里有一大堆粪,便收留王老四住在家中,供他食宿,每天随便捡点粪就行,王老四从此真有了安身之处。

                                            转自:http://lvlinle.blog.sohu.com/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0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篇 尽伦立命

  1.迎养祖父

  先生的祖父原先由先生的父亲奉养,先生的父辈兄弟四人,先生的母亲看自己的四个儿子都能挣钱了,将来必定发财,祖父还有点养老产在先生家,如果发财了,若叔父伯们借口分家,那不是要吃亏了吗?因此,先生的母亲就叫先生的祖父到他别的儿子家去生活。先生当时才十九岁,虽极力反对母亲那样做,但也奈何不得,只是痛哭终日罢了。

  先生二十五岁时,二月十九日祖母去世,当月二十五日就把祖父接过来了。

  先生祖母去世后,先生的二伯母是寡妇,祖父觉得住在一起不方便,才搬出去单过,独自生活,年老体衰,困难重重。先生心想,祖父有四个儿子,十四个孙子,还自立门户,没有服侍,便下决心迎送祖父。二月二十四日先生向周姑丈请假回家。在屯子外边的小庙旁边见到爷爷,问道:“爷爷,你老认识我不?”爷爷说:“这话说的,你是我孙子,我怎不认识呢?”先生说:“我怕你老不真认识我呀,我是你的真孙子呀!你老太苦了,明天上我家去吧。”先生回家不曾说这事。第二天,祖父提了几件祖先遗下的破锡供器,夹一条破毡到先生家来了。孙媳妇(先生妻)问道:“爷爷做什么来了?”爷爷说:“我来找我儿子来,我四个儿子已经死了三个,现在只剩下你公公了,所以我来找他。”先生的父亲说:“那可不行,树桐养我一个人就很为难的了,你老若再来,他哪能奉养得起呢?”先生在旁边赶紧的接过说:“爸爸,你老千万别这么说,他老是我的爷爷,你老是我的爸爸,我能养活起你老,也就能够养得起他老,我就是讨饭吃,也要养活你们老二位啊!”因此,祖父就在先生家了。

  第二天,伯母婶娘们知道了这事,就都说道:“树桐既然把爷爷接过去,他爷爷的养老地和饥荒(外债)也都给他吧。”说着就把三百多吊钱的饥荒都推过来了。起初这饥荒是由先生的父亲兄弟四人分担,把祖父的养老地也分开了。但那每股的地仅值二十吊钱,每股摊饥荒八十吊,这回大家就都推到先生身上来了。老婶把饥荒交过来,那点地可不给先生。后来二伯母的地也不给先生了,只有大伯母的地真给了。先生一想,反正这饥荒自己都担过来了,还要她的一点地做什么,不如给她吧。因此,先生只落得还债,而没有接爷爷的养老地。

  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曾自述道:我祖父被我母亲辞出去的时候,因为他不乐意去,故意向我家要三百吊钱走的。我母亲死后,我迎送祖父,祖父带来三百吊外债。我认可还债,也要接我爷爷,这不正是和我母亲的心相反吗?但是母亲向外撵我爷爷是亏孝,我父亲不能制止这事,是失了夫纲。我这样一做,把父母的罪过都给赎了,如果隐父母的罪不能代赎,又怎算孝呢?

  2.迎养祖父被告

  先生迎养祖父的第二年冬月,正在朝阳县团山子李家佣工,还没下工呢,婶母在家自己把头打破,捏词去官府控告说是先生给打的。她的目的为的讨债,她认为先生既接爷爷,就该替爷爷还欠她的债。说爷爷欠她一千吊钱,就得由先生还这笔债。

  先生的父亲听说了,便很着急的说:“这可怎么办?”先生对父亲说:“我迎养祖父是为了尽孝,若因被告就说出这话来,祖父听着心里能安吗?祖父心里不安,你老能算孝吗?你老千万别说那话。”后来祖父得到被告的消息,自己说道:“好是告你吗?那是想要吹倒我的高梁树呢!”(朝阳一带以高梁米为主要食粮,意谓因她一告,日后就没有敢养他了。)先生立时对祖父说:“爷爷你老不要愁,我是你老的真孙子,我虽穷为乞丐,也必要背着你老去讨饭,我绝不能把你老扔了,爷爷你不要愁。”先生这时一面谏诤父亲,使父亲不致隐于不义,一面还要安慰祖父,使祖父安居无忧。

  后经中人说和,婶母给先生三亩地(山坡地终值二十吊),先生给她一百四十吊钱,才算了结。

  3.长疮痨

  先生素性寡言笑,好沉思,愤世嫉俗,尤其对赌博更是极端反对。人们春种、夏耘、秋收、冬藏,辛辛苦苦的忙了一年,好不容易把粮食收到家里,一到过年,不论男女、家家户户,都耍起钱来(赌博),废寝忘食,劳神误事,甚至倾家荡产。先生对这种恶习,深恶痛绝,时间久了,便气出病来了。早在二十四岁时,在腹部生了一个黄豆粒大的疙瘩,初生时并未介意,用指一推可以移动,每天从午后就冷,到半夜后渐渐温暖,那时先生就觉得这疮不轻。以后发展到时常流脓,头几年,用宽带子把患处紧上,压住疮口,还能照常做活。也没请医生调治,到二十九岁这年秋天,修理犁杖,翻地,震着了,腹部的疙瘩肿得像水瓢一般大,疼痛难忍。别人都劝先生抽大烟(鸦片)止痛,烟已打好了,一想到祖父那么大的年纪,都不曾有过这种享受,自己还要抽大烟,良心何在?把个人好个数责,绝不使大烟进嘴。

  听说有一位谭喇嘛,会治这种疮,便把他请到家来。他说,得这种疮的人,能好的百无一二,他自己也曾生过这种疮,他自己会治,还花了三千多吊,仅把疮的位置挪到大腿上去(股部),还须按着二十四节气出脓。他看先生的家,三间小破房,又这么穷,满盘子也不值八百吊钱,治不起,所以他那样说。然后他又说,要在初起时,用半斤紫皮蒜,熬成膏子,每天用水冲些服下,长了就可以好。因为蒜是通经活络的。

  先生说:“若照你这么说,我的疮是绝不能好吧?但我深信我是绝死不了!我可不是说我的命大,也不是说我的病轻,只因我和祖父父亲心互相连着,两辈老人没喜爱够我,我还没有侍奉够他们,我们的心是一个,所以我知道我死不了。”谭喇嘛听着这话,就连着地称赞说:“喂呀!你还是孝子啊!这么说有你的命在啊!有你的命在啊!”

  谭喇嘛走,先生命守坤给拿六吊钱,手巾两方。未给留药。谭喇嘛因马鞭子忘下,后回来取,守坤跪恳喇嘛给留点药,喇嘛给留三包吃的药,一包上的药。喇嘛到外边对守坤说:“吃药后,若撒尿有尿花,还可以好,出白脓不好,出黄脓还可以有命。”

  先生的父亲把谭喇嘛送到家,喇嘛说:“你快回去吧!回去晚了,怕是看不见你儿子!”父趁夜急归,到家已经鸡叫了。先生果遗尿少许,尿中有花。父亲和守坤都好象看到了希望。

  先生把药吃下去,药在身体里行动,他有感觉,先往下走到脚心,再回来到疮口,只觉药力在里边像蚂蚁乱爬似的,药劲很大,吃后像要失去了知觉似的,觉得没有气力,也不会说话了,可还能听见别人说话。半夜就觉轻。过了几天,出有三盆脓。谭喇嘛看见疮里现红色,他说还可以治啊,但可永远是按着二十四节气出脓。

  他的药是用三种药石合成的药面,涂上立即就觉得冒火,热力可以射出一尺多远。先生的疮症是八月大发作的,腊月见好些了。

  先生患疮痨达十二年之久,前六年还能坚持做活,后六年就不能做活了。

  先生愤世的心特甚,所以得了这么重的疮痨。他眼里能看好的人也太少。他祖父曾说:“你走出去两千里,也不一定有你对心的人。”这也可以说明他当时的心境了。

                                     转自:http://lvlinle.blog.sohu.com/

[ 本帖最后由 常乐居士 于 2007-11-30 16:1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4.为蒙古女人解困

  先生二十七岁在团山子李凤田家佣工,东家四十多岁了,还没有儿子,娶了个蒙古女人做妾,才生了一个儿子。因为附近有煤炉,那一带很多人家用煤火煮饭。蒙古女人初来,不会使用煤炉,煮的饭非生即糊,大女人因为出于妒嫉心,从旁看笑话。东家常常为此生气,惟恐工人吃不饱,不好好做活,蒙古女人时常挨打。

  东家和先生共餐,饭做糊或夹生时,东家见先生这饭更多吃,怪而问他,先生说:“喜欢吃这样饭。”这样可免得东家生气,其妾可以少挨打骂。先生劝东家说:“她背井离乡来到这个地方,举目无亲,语言又不通,风俗习惯也不一样,只有你和少东家(妾所生)是她的近人,你得同情她、照顾她。”

  每逢阴天下雨,不能在外面做活时,先生便借这机会,告诉蒙古女人用煤火的方法。她逐渐学会了,消除了许多苦恼。

  先生到满工时,老东家说:“你这个人心眼太好了,现在我也不生气了,她们母子也得好了,这全得感谢你。你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只要我能办得到的,一定会帮你忙。”后来李东家竟自动借给先生钱买地。

  5.尽孝道

  先生母亲去世第二年冬,兄弟四人分家。四弟树永不怎么会过日子,贫困时便要求与二哥(先生)同居,一年或二年,再平分粮食牲畜而去,像这样分了又合,合了又分数次。有时见他无颜自投,先生便托人转告他归来。

  四弟所分的地,自己种着,他还在外边做活,到秋天收割庄稼的时候,他回来把庄稼割了,打了,量了,他才回去。他穿的衣服买来棉花,将给二嫂,他就等着穿衣服。他二嫂把棉花纺成线,织成布,染了,然后做成衣服。

  有一次,四弟因赌负债,心中有火,入水捉鱼,又受寒了,浑身生得许多水泡,先生去看他,二人大哭,因他病势好些,生计窘迫,先生和三弟树森商量,三人乃又合伙。

  亲友们对四弟如此分家合伙,合伙又分家,都看着不平,向先生说:“你太傻了,像老四这样人,早就不该管他。你这样对待他,将来把你也累坏了。”先生说:“他不是我妈的儿子吗?我是他的哥哥,既不能劝他改变性子,又不能维持他的生活,那还叫他哥哥吗?”

  先生二十八岁在朝阳县魏家营子魏家佣工。这个佣工本来是四弟讲要的,他先将这笔工钱支出来了,后来他赌博,把钱输光,就走了。到上工时,先生就替他去魏家做活。老太太看先生的疮痨没好,便替他很担心地说:“这活是你弟弟讲的,虽预支了七十吊钱,就是不给补工,我也不向他要钱,因你有两辈老人,须你奉养,你是个很操心的人呀!”先生说:“我是当家的,我弟弟欠你的债,应当我偿还。”后来先生一想,因为我做活,叫老太太操心是不对的,因为她家有不顺的事情,都不让她知道,怕她操心,所以先生就决意不做了。回家凑足了七十吊,还了这债。东家魏老恩为此很宾服先生。

  先生家穷,四弟娶不起媳妇,这是他母亲临死的时候最不放心的事。先生对母亲说:“你老放心吧,只要我在,我必想办法给四弟娶媳妇。”母亲乐了,才安然地逝去。

  这年有人给四弟提媒,先生便给他张罗结婚。不料婚后三天,他们便搬出去自己过家去了。弟妹说照着一个人来的,所以不要老人。先生对别人说:“弟妹绝享不过去一百天的福。”果然不到三个月,四弟便大赌而特赌起来了,直到老年也没有改掉。

  6.教妻尽孝

  先生的叔伯兄弟们十四人,无人奉养祖父,先生自己奉养着,亲兄弟四人,没有人奉养父亲,先生自己奉养着。白守坤以为四弟结婚,可以得到个帮手了,不料婚后三天就搬出去了。心里实在是大失所望,自思同样的妯娌,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侍奉两辈老人呢?这个问题,一时是不易想通的,要经过一场曲折而痛苦的过程,思想才能转变过来。

  先生夫妇间从来没有打过仗。这次守坤不侍奉老人了,但也没有因此打仗。四弟妹过门后三天就搬出去了。他说:“一样的儿媳妇,人家过门后,说不侍奉老人就不侍奉了。”先生劝她两次,她不听,往下就不劝告了。守坤说:“好歹过个年吧。”先生心里话,你能过个年就行啊。

  第二年正月初五包饺子,她包得很大。先生说:“就凭那样的好面,那样的好馅子,你怎么包得那么大呢?”她说:“这么大,我还不乐意给包呢。”说着就扔下,假意去梳头,梳也梳不完了。先生就自己去包,包好煮熟先生和祖父父亲儿子一同吃。先生慢慢地吃,他们吃完了,先生仅吃个半饱,也放下了。她这时也不吃饭,就躺下去了,先生心里想道,世人都信从女人,相沿成风,我算不干啊!但女人生气不吃饭,男人要吃得太饱,也算是没有义气,若不吃一半还对不起父母,因为这身子是受之父母的。先生地她说:“咱们俩学一辈古人吧,王三姐住十八年寒窖,后来她享了十八天娘娘的福;你给侍奉了五年老人,你在我家里也享五天福,有什么你吃什么,有什么你穿什么,我也不能另外给你买去,你要吃,你自己做,我包的饺子可不能给你吃。”她一气躺了四天,也没吃饭。先生每顿吃饭,还必要这么说一遍,但还不能多说。

  第四天,先生的二伯母知道了,从外边骂骂吵吵地就来了,一面走一面说:“啊,进了山门就是和尚呀!怎么说不给侍奉老人就不给侍奉了呢?我看看她!”先生知道她是想要打,听她进了房门,先生就赶紧下地,到了中门口,把二伯母拦住说:“你老快请回吧,你侄绝丢不了人,你老要打她,不是把二大娘婆婆丢了吗?”好歹的把她送走了,先生回到屋里自言自语说:“侍奉老人五年的还要打,那么一天不侍奉的还不得杀了吗?”

  守坤躺下的第二天,爷爷见她真不吃饭了,就着急啦,把先生招呼到外边,说道:“因为我们你俩打架,若把她饿个好歹的怎好?她实在不乐意侍奉,我还不好到别的股去吗?准 得在这吗?”先生说:“爷爷你老真傻,若没有孙子能娶到孙媳妇吗?我管不好一个女人,一时也不活着,你们养活我的时候,不是没求过人吗?我侍奉老人怎么能求人呢?你们老二位,每天饭后,乐意在屋里呆着就呆着,不乐意呆着就到外边走走,就是女人走了,我也要孝养你们,好好安心静着吧。”

  第五天,先生对族弟树昌说:“你到老白家去一趟,找她母亲和弟弟来,问问她家的儿媳妇,行不行侍奉老人,若不行,就把她家的姑娘领回去。”这时树昌的女人也来了,他二人把她劝明白了,起来给老人磕头说:“是有病了。”先生说:“有病只管有病,咱们有什么说什么,不是为侍奉老人吗?还要说这一节。”她说:“还侍奉。”先生说:“我的老人你说侍奉就侍奉,说不侍奉就不侍奉,我还信不着了呢,你知道我的老人哪一天殡天。”她跪在地下发誓:“一气把老人侍奉到“黄金入柜”也不再闹脾气了,从这算了事。”从此先生的家就齐了,因为心齐啦。祖父和父亲都信着先生了,一心无挂,安养晚年。

  先生从这件事中得出个结论:“无论男女,凡是有脾气的,都是假人,他早就预防了。因为你要拿脾气侍奉老人,老人不乐意,拿脾气教子女,子女也不乐意,脾气不是好东西。”所以先生天天叫人去脾气。

                                     转自:http://lvlinle.blog.sohu.com/
 楼主| 发表于 2007-12-4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7.再穷也要供儿子念书

  先生在锦县十里台张家佣工时,老东家因和先生有亲戚关系,对先生曾祖、祖父、父亲的情况都知道得很详细,所以常对先生讲:先生的曾祖精通诗文,名重一方,能写一手好字,每到年终腊月,快过年的时候,附近的商家和大户,都请他去写春联。他讲得津津有味。先生心中便暗自叹息,曾祖、祖父、父亲都念过书,而自己一天学也未上过,可以说目不识丁,将来有何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呢?想到这里,非常惭愧,因而立志,将来有儿子,无论怎样贫苦,也非供他念书不可!

  先生三十二岁这年,儿子七岁,到了上学年龄,便张罗成立私塾一处,请邻村郭士宗为塾师,招收村中学龄儿童入学。其中有四、五名不能如数缴纳学费者,先生为了巩固私塾的继续成立,便从中垫补。然而老师和学生家长都不知道。连立五年,后因胡匪四起,才解散了。

  当时,先生发现他们王家一个念书人也没有,用他的话说,都成“二混子”了,所以他决心非叫儿子念书不可!他说,家穷,不是因为念书念穷的,即便有债累,也绝不辍学。

  国华八岁时,不愿意念书了,对父亲说:“你怎不念呢?”先生说:“我三十多岁,再念书,我不铲地吗?你能替我铲地,我替你念书。”他还不去,先生说:“你不念书,我也不铲地,咱俩饿死吧!”国华听了没法,也就上学了。

  国华念书很聪明,从读《三字经》开始,以后读到《四书》、《五经》,以及史书、古文等,成绩优异。后来由于受匪害,才不念了。他很不安心,常常包屈,十三岁时,才又去宣讲堂帮着宣书,在大家的帮助下又念了一段时间书。
  先生在锦县十里台办义学时,国华在此地义学教过书(其母白守坤教女义学)。

  一九一O年国华考入奉天省两级师范学校,在二千多考生中考得第二名。由他母亲在朝阳县教官学时的薪金供他念书。

  先生在东北各地创办女子义学时,国华正在奉天读书。师范毕业后,便在朝阳一带办学,“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事变时在朝阳县办“朝阳凤仪女子师范学校”,任校长,为辽西一带培养出许多女子师资。成为朝阳地方有名的教育家。后来为宣扬“王凤仪学说”奔走各地,至一九四三年,终于以身殉道,逝于大连。

  8.家境艰苦极了

  先生从十九岁开始为人佣工,直至二十八岁,扛活十年。不仅活计干得认真,并能处处为别人着想,尤其是二十四岁之后,身患疮症,带病坚持做活,家庭生活非常贫困。

  迎送祖父之后,被告、受谤、负债,以及疮症的折磨,内外交困,其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了。但先生任劳任怨,克服种种难关,他曾回忆当年的窘境道:“我接我爷爷之后,家里饥荒很多,旁人又屡次欺侮我,控告我,弄得很困难。我每天常吃个半饱,在地里做活,饿昏了总有几十次。我内人在田间拔草,从早到晚,不肯休息,她不吃午饭,早晚只吃些野菜,但还必须想办法,让老人吃饱饭,我二人真是苦极了。那时我心里只存个孝字,存真了,天就真助我。”

  先生因患疮症不能工作。以后数年,田间事,由内弟白勤俭代为耕种。

  先生三十一岁秋日,族弟树昌的父亲死了,没有棺材,先生想办法给他买了一具,树昌也无力还这项垫款。出殡时,他预备不起回灵饭,先生把自家的米全数给拿去。守坤说:“我不吃尚可,还有两辈老人呢,那可怎么好?”先生去“罗锅子”地割些粉红米的高梁交与守坤,磨面为食,黄昏又去割些谷子搓下来,用锅炒炒,次日舂一舂米。就这样的度过了一个初秋,真是艰难得很啊。

  中秋节,先生自述经济困难情况时说:“那时祖父父亲在堂,没钱办节,我对内人说:你那银镯子不好卖一只吗?她说:那可不行!我一听心里搅个劲,把饭碗放下,不吃啦。到团山子李家借了八吊钱办节,真把我憋病了,请二伯母给我刮拔,我放声大哭道:我妈在世,怕我难看,要啥给啥,别人就不能那样了!我内人听这话受不了啦,就给我磕头道过,我病就好了。”

  孟子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其斯之谓欤!

  9.助人为乐

  早年先生在十里台张家扛活时,秋天割地,和人家换工,来了一个打头的,两个伙计,当然由张家打头的领工。外来的打头的对伙计们说:“咱们加点劲干,把这个家伙压过去!”先生把这话暗地里告诉张家打头的,他一听很着急,先生说:“不要紧,等一会儿下地,分高梁垄时,当然是你领头,你挨着我,外来的人再往下排,他们若是快超过你时,你就丢下两垄给我割,他们追不上时,你再拾起来,到了垄头,还一点也看不出来。”结果,打头的到底没被他们压过去。

  先生的母亲在世时,常把粮食借给人家用。母亲死后,家道衰落,没有再继续母亲那种行为好事的能力了。先生暗想,若不接着做下去,就对不起母亲了,所以有时宁肯拿利息借粮,也要挪给亲友们。这正是接续母亲的德行。

  先生长了十二年疮痨,前六年还能做活,后六年不能做活,他自己说,竟当说和人了。谁家有事来找他,他就去参加,没有气力说话,就在一边躺着,听听事情的原委与关键,到在最后,先生告诉双方人,这事应当怎么完结,人们都很信先生,自然就完了。

  先生为父亲守墓时,见到堂嫂(国珍母)守寡,一子二女,生活十分困难,为人佣工。她是祖父的大孙媳妇。先生为了解决堂嫂的窘状,决定把她接来,与她合伙。她讲的做五个月工作,挣十五吊钱,已支九吊了,先生借钱给代还了。国珍母对先生说:“你既这么办,请记个帐,将来好还你。”她的意思是恐怕守坤不能收容她,所以这样说。先生回家,守坤问:“大嫂怎么没回来呢?”先生说:“你不乐意吗?”次日,守坤过去对大嫂说:“你过去吧,有咱俩人在,不许分家。”因此就合伙。先生奉嫂如母,视侄如子,二年后为侄儿完婚,两女出嫁。数年,国珍把典出之地赎回,得以成家立业。这是一九O二年的事。直一九O九年,先生接办善德当失败后,赔了两万吊,这外债全落在先生身上,破产也不足以还债。国珍看这债后半辈子也还不完,她就分出去了。

  先生疮痨愈后,族叔王清湖生活十分困难,子双目失明,想要向外典地,典不出去,先生便设法典过来。后来族叔想要往回赎地的时候,没有钱,又不好意思张口,先生知道情况后,便主动把典契送给他说:“明年你自己种这块地吧,至于地价延期交还,或许永远不还,我绝无异说,请放心。”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10.祖父逝世

  先生的祖父没来以前,生活没有着落,有时吃不饱,心里苦闷,背都弯了。自从迎请到先生家后,孙媳侍奉得很周到,有时她自己吃树叶,也必给老人做饭吃。祖父吃得饱,又舒心,腰板也直起来了,一气到死也不弯腰了。

  一八九六年(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十日晚,祖父德泽公逝世,寿享八十四岁。原拟十四日出殡,一切都安排好了。想不到,要起灵时,老婶来拦灵,说祖父当年还欠她钱,要先还了钱,才准出灵。众人都替先生不平,有人主张把帮忙的人分成两伙,一伙拦阻她,一伙往外抬灵,更要人想要打她。先生说:“不行,我爷爷在世时我都能侍奉了,我爷爷做古啦,也不吃不喝啦,我还侍奉不起吗?我老婶是爷爷的儿媳妇,我是孙子辈,还是我远,婶母近,婶母拦灵,必是别有孝道。现在秋收大忙,大家酒席后都先请回,等老婶叫我出灵时,我再邀请大家。”众人都散了。

  天傍晚,老婶的女儿,坐在炕上,就喊头痛,痛得满炕打滚。老婶害怕,心疼女儿,当时就跪下哀求说:“爹,你老快叫你孙女好了吧,我马上去求人出殡。”她女儿真就好了。

  老婶来找先生说:“你爷爷显灵,非把他抬出去不可,找人赶快往外抬吧。”人们都回家忙着秋收去了。老婶无奈,只好挨家磕头,请人帮忙。

  十六日,众亲友又来帮忙,先生才把爷爷安葬了。

  治丧时,周姑丈亲临吊祭,在地下打着滚哭,先生心里话,你是哭我爷爷吗?是哭你自己呢。因他的儿子们不孝,有时把他所得发昏,他见先生迎养祖父直至发丧,既感佩岳丈之有贤孙,又悲叹自己多逆子!

  11.舍己救人 ——为张家完结官司

  张世俊是锦县十里台北后张家人,是个讼棍,能言善辩。他儿子为了争产业把他堂兄打死,他儿子逃亡在外,堂兄之母控告世俊纵子行凶。官府把世俊逮捕下狱,已三年了。他的长子成五求先生给办理这事(先生曾在被害者家中扛活数年,素有信用)。先生去到狱里看世俊,他说:“兄弟呀,把我救出去吧,花钱多少不碍事,我东荒还有一顷好地呢。”先生说:“你蹲着吧,你的贪心还没有了(消),就是你的罪还没有满。”先生心里话,你出来不一定坑谁呢,你罪满了再说吧。这是一九O五(清光绪三十一年)七月间的事情。

  到了冬天又找先生,先生去了,他说:“兄弟呀,我老了,把我办出去,有碗粥喝就行了。”先生说:“行了,二十天就可出来了。”

  为了化解此事,先生在原告家(即张世俊大嫂)门前走了十次。原告人心里道,咱是手足兄弟,人家是外人,还这样用心,我们何不完结呢?因此,被害人之妻也要求完结这事。先生到城里衙门的班房(值班地方)问道:“张世俊的案子在你们这里押着呢。”他们看先生衣着褴褛,便不理睬。

  有一天,州官坐在堂上问案,先生叫张成五写一纸条,上面写着:张世俊案,张周氏(被害者母)身得重病,不日到案。张恩和(死者亲人)具。成五跪在甬道上持着这纸条,差役把纸条拿上去,先生和张成五就走了,州官道:“明天过他的堂。”先生知他是个火性,明天必能过堂。州官退堂,先生和张成五回来了,差役道:“你们哪里去了?”先生说我们找张恩和去了。

  先生在头天晚上回去,雇车把张周氏拉来,到衙门时,张世俊的案已经过完了。傍晌午,州官又过堂,先生叫张成五又写一纸条,写着:“张周氏到案。”仍然跪在院内,拿着那纸条,州官立时叫上前去,拿上纸条一看,立时提张周氏,张周氏上去,州官以为今天早晨过的张世俊的案子,他没说出来什么,怎么这么快,原告就来了,必定是他现雇的老太太来。不问别的,先问你管他叫什么,来回地问,问得无错了,才问道:“张周氏你为什么愿意完结呢?”张周氏说:“我侄把我儿子打死了,固然是一种逆事,但我侄既然跑了,我小叔年已六十多岁,替儿蹲监,将来若监毙了,这不是我于悌道有亏吗?而且果然若那样,将来我又何颜面见我翁姑和丈夫于地下呢?因此,特地恳请大人发慈悲施再造之恩,把我小叔放出,将来我侄儿回来,再拿送到案,听大人罚办。”州官说:“你甘心吗?”张周氏说:“甘心。”州官说:“你们画押去吧。”这事就完结了。

  衙门里当差的见着先生说道:“就是他呀!”二句话也没说,先生和同去的人站了一会儿就出来了。先生大笑说:“幸而我有隐身草(指破衣服),不然,这么大一场人命官司,凭空就完了。他们见着我,要打一壶水来,端上一盘点心,我们还不得花几十两银子吗?

  当张家的官司办理得略有转机的紧要时刻,先生家中派人来信,儿媳病重,朝不保夕,请先生速归。恐不相信,次日又来人,星夜赶到,相距一百四十里,望先生火速回家。先生说:“我回家,能叫好不死吗?无论如何,非将张家官司办完,才能回去。”来者败兴而返,谓先生不尽人情。但张家诉讼两方非常感动,说:“为我家事,家人生死且不顾,真是异人。”因此而完结之心愈切。直到张世俊释放到家,先生始返还。儿媳之病,由于先生为其找到患病的心理根源,解开了疙瘩,很快就痊愈了。(详见《性理疗病》)

                                                 转自:http://lvlinle.blog.sohu.com/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篇 大智慧

  先生的大智慧可从其生平事迹中多处体现出来,现仅就其彰明较著者收录于本篇。

  1.悔过疮痨顿愈

  一八九八(光绪二十四年)年,先生内弟白勤家的牛在先生家养着,除夕忽然不见了。正月初二日,先生骑驴去二道沟白家寻牛,正值白勤、白俭、杨柏等讲善书《宣讲拾遗》,因此在白家住了七天。先生的疮痨就是在听讲善书《三娘教子》而悔过顿愈的。

  先生患疮痨十二年,很重,人们认为是已经不能治的了。他总好包屈,有时哭,他嫂嫂笑着问他,好模样的哭啥?先生说:“天也没有神佛,我就知道爱人,就知道做活,怎能叫我有病呢?我哪样不对,可以指出来。”他的疮痨确实很严重,很危险了。

  此次,在白家听讲善书,他们只是一味地紧念,听着很好,但因太快,不得寻思,不能明白。先生说:“这是善书,你们为什么不善念呢?”他们说:“怎么的?”先生说:“你们一味急拉拉地念,叫人也不懂得,那不是恶念吗?”,因此,他们就慢慢地念,先生也帮他们讲。讲了一天,心里很乐。

  第二天,杨柏讲《双受诰封》一篇,讲到三娘教子夜读,她儿子贪眠,三娘要打他,他儿子说:“且慢打,我有话说,若有我亲娘在,我哪能受你这样冤枉气呢?”三娘闻言立即气得昏倒,祖母和院工急用姜汤灌醒。祖母叫她孙子磕头认罪,祖母自怨老命不好,三娘见儿子跪在面前,述说自己的罪过,三娘说:“儿快起来,是我不会做娘,不该动肝火。”

  先生听到这里,觉得很奇怪,他们娘俩不是在吵嘴么?怎么又都各自认不是呢?想着想着,忽然明白了:啊!古代贤人争罪,今世愚人争理,怪不得我成愚人了!只觉得刷拉一声开朗了。他便跪到院里,提着自己的名字,大声呵呼道:“王树桐,就算人家不对,你生气算对怎的?兄弟耍钱不是有个耍钱的累吗?你不耍钱,你发财了怎的?”数着数着,就大笑起来,笑的是自己得着啦,有时哭,哭的是大家还糊涂着呢!

  第二天早晨疮就完全好了。先生从此知道病源了:不怨人(不生气),伦常不受伤,绝没有病。悔过愈病的关键就是拔阴取阳,阴气盛了就转化成疾病,阳气足了身心自然健康。这便是先生发明的“性理疗病”的缘起。

  2.愤世要饿死

  先生疮好之后,把善书看成是无上至宝,便日日讲求。书中有一篇《训女良词》,先生便按书中要求,考查村中的妇女,从村东头到西头,没有一个能真正孝敬公婆,助夫教子,具备妇德的;再仔细考查男人,都争贪下顾,抛弃父母,没有一个能尽孝悌的。因此,觉得这个世界坏到极点了。什么时候是个头呢?活在这个污浊的世上,实在没有意思!先生想到这里,便不愿意和他们在一起活下去,就立志要死。

  那时正是农历四月末,正在锄田。先生自想:怎么死呢?悬梁、投井、自刎,都不好。想了好久,才自己决定:禁食!从田间回来,躺在炕上就不起来了。家人知道他有不如意的事,便要这样,谁也劝不好,因此也就不理他了。过了两天,家人托塾师郭士宗温言劝解。先生说:“你说世界什么时候能好?什么时候有头?”郭先生说:“这个世界没有头。”先生说:“没有头我还是得死啊!”仍是一头躺下,不出一言了。家人也无可奈何。

  一连饿了五天,先生的灵魂就不知不觉地出体了。他自己回忆当时的情景道:“我的灵魂飘飘摇摇地走着,离地一丈多高,随地起伏,走有二百多里,轻快极了,那日正是五月初四日,家人准备杀猪过节,把猪已绑上,放在窗外,小孩们不住地捉弄那猪,使猪叫唤。这时灵魂听着猪叫声(声音很小)就回来了,到在身体旁边,还自笑道:“你还是这样啊!你倒是动弹啊!你倒是生气啊!你浑身的能力哪里去啦!说着,灵魂就入体了。”

  这时,先生自思道:“死是真好,那么你的老人依靠谁呢?你为世风太坏而饿死,世人们能因你一死,他们就好了吗?不是还得你劝他们,他们才能好吗?想到这里,知道世上还有两宗可做的事:一个是孝亲,一个是劝人。因此,就决意做这两宗事了。

  先生后来劝世人的壮举,数百处女义学的创兴以及性命伦理学说的形成,无不是从这次心灵巨大的震动,生死激荡的感受中萌发的。

  3.因救杨柏得明天道

  杨柏是朝阳一带善士中的领袖,家住二道沟,施衣放粮等事,力行不倦,贫人都感他的恩。

  他家雇的伙计(长工),某人有心去当胡匪,他就尽力的劝告,言语之间,大概是过于激烈一点,那人趁着过节放工的日子,就真得为匪去了。到匪群里,对胡子头目说,杨柏家有个姑娘,行为不正,应当把她抢来。胡匪信他话真就去了,走到村外,胡匪头一想,杨柏是个善人,家里怎能有这种事呢?就叫胡匪们暂停,他一人先到杨家门口问这事,杨柏说:“我家只有一个十三岁女孩,这村的人都知道,请你查查。”胡子头知道是那胡匪造谣,把他骂了一顿就走了。

  那胡匪恨气未消,就把杨柏家的粮食驮了几斗去,经过王家营子,他对大家说:“杨柏有很多的粮食,谁去驮都行。”先生的族人,王洪刚、王洪文、王玉衡听着了,就乘机去驮粮食。他对杨柏说:“胡匪屡次要绑你的票,我们替说情,所以没来绑,今天你非得给我们多少米不可。”杨柏想叫他们尽量的驮去,但杨柏的族人,本都指望着杨柏的粮食,好解救来年春天的困难。如果匪人随便来抢,不免要抢光了。他们就聚起很多人,把洪刚等捉住,用刑一拷,认了三案,就以匪人的名义,送到朝阳官府去了。

  当时胡匪才起,听说杨柏这样对待胡匪,他们都想要杀杨柏满门家眷,代为报仇。洪文的表兄们,真都是带着百人的匪首,照那时的情形说,也真能做到。洪文若死,他们必给报仇,杨柏势必不甘休,准要再勾结些人来杀王家,这场大祸像荒火一般,终必祸殃扩大,殃及乡里,后果不堪设想。

  先生想,杨柏是一方的善头,他要死了,善事也就完了。而且自己好病,还是听杨柏讲善书好的,要不想法救他,也真觉对不过。

  先生悟索了三天,主意拿定。晚饭后,向父亲告辞说:“我走了。”父亲问他上哪里去,他说:“救杨柏去。”父亲说:“你能救得了吗?”先生说:“我救不了,我还不好死吗?”说着同表弟李全奎就趁夜去二道沟了(杨柏家乡)。表弟为向杨柏讨膏药。先生一面走一面喊道:“杨柏死我也不活着,非学羊角哀舍命全交不可!”喊了多时,走到通都岭上,那时正是十月底(阴历),黑洞洞的夜里,忽然就通亮的了,这时先生不出声了。过了一顿饭工夫又黑了,先生哼了一声,表弟问:“你哼什么?”先生说:“刚才通亮的了,怎么黑了呢?”他说:“没有亮啊!”先生说:“好吗,刚才通亮的了。”说到这时,刷拉一下子就明白啦!五脏六腑像用水洗过一般,立即就三界贯通。先生乐了三天三夜,没睡着觉,不但知道杨柏的事情六个月可以完结,因什么得这个果,将来怎样完结法,也知道了。就连世界的将来,也都知道了。这事发生在一八九八年古历十月末。

  先生明白了杨柏的官司,是由他少年时亏孝上来的。他是庶母生的,小时候就不孝。十五岁时,曾被胡匪绑去,以后他好赌博,招了许多人作他的护法(保护他)。十八岁时,有姓王的恶棍,兄弟四人,想要杀他,杨柏为避祸到衙门当差去了。二十五岁时,有个术士,说他寿仅三十岁,若能尽孝,历行善事,寿可增,祸也可免。后来真有病,知道术士的话不错,他真做善尽孝,寿数果然增,祸也真平安的消了。

  先生当日晚上住白勤家里,次日去见杨柏,把这事的远因说明,并预言非六个月不能完结,须去朝阳城几次,哪次有什么结果,哪次有什么样的现象。

  先生给出了这样一个办法:首先想法替杨柏写一张呈子,说王洪刚等屡次来借米,只因言语不周,村会上把他们送到官府去了。然后又替王洪刚等写一张呈子,说杨柏是个善人,怎样舍善。两方面一个善一个穷,又哪能有死罪呢?

  杨柏对先生的主张半信半疑。他有个朋友乔先生,曾在官厅里充差,所以他又去访乔做个参考。先生也和他同往。他俩走到蓁子沟山梁上坐着,先生和杨柏讲明他那事的道,他真明白了。到乔先生那里,乔先生总是说这事不好办,杨柏就把先生的办法告诉他了,乔先生极力称赞王先生的道高,赞不绝口。先生知道这事要败露出去,就不容易办了。于是就假装胡说乱讲,又给别人相面。乔先生见他这样张狂,就信不着他了。

  第二天,先生和白勤先走,乔先生送杨柏三里地,对杨柏说:“王先生不是个做事的人,你要加小心。”杨柏到来,先生说:“你连个求朋友的道都不会,既是求朋友给出道,无论朋友有道无道,自己绝不能先说出你自己的想法,你既然有道,还求朋友作什么?今天的事,要不叫我掩盖的快,就败坏了。乔先生送你,是不是叫你不信我的话?”杨柏说:“是。”几个人就大笑起来。先生说这事正是“藏德。”

  杨柏把这事托先生给办理。先生认为自己真把羊角哀舍命全交的精神拿出来,同着白勤一次一次地去朝阳。在小旅店里住着,吃极贱的饭,睡冰凉的炕,冻得战战不已,中夜同白勤起坐,用手摩擦四肢发热取暖。

  有一次,先生中途头痛,在路中小庙前,先生想,你不是为救杨柏吗?救人如救火,你怎么半途就中止了呢?你头痛,你不是没死吗?想到这里,头痛也去,并不回家,仍赴朝阳。可也怪,走不远,头痛若失。先生对此事曾自评道:“就因我一念精诚,善于立身的缘故。”

  还有一次,赴朝阳走在途中,觉着有阴气来侵。先生说大风不怕,只怕窗户眼的邪风,这回去朝阳必要有邪风。住到旅店里,果然遇着降兵来送周老疙瘩(匪首)的说:“杨柏是个善人,怎还遭这事?我们将来非替杨柏杀那送人的人不可!”杨柏听着害怕了。先生说:“没有事,我们心气平住就好了。”后来果然没事。

  先生多次去朝阳,克服了种种困难,就是一心救杨柏,若事情办不了然,真就学羊角哀决心一死。先生说:“我那正是继羊角哀的志,述羊角哀的事。读《中庸》的能这样才算实践。羊角哀的灵真来助我,我能给羊角哀放光,也正是助他,与他同等的神也乐来助我,希望我给他们放光。”

  先生又说:“上天给我们的性,是无所不知的,我救杨柏时,忽然知道一切,就是天告知我的。我知道世界准大同,所以我先和世界同了。我知道天时转换了,人若能以‘志意’行事就是神佛了。”

  胡匪们后来了解到送王洪刚等下狱,并非杨柏的本意,所以未加害于杨柏家。

  先生依着原定的计划,步步进行,于翌年三月十五日,终于把王洪文等救出。王洪刚因久系狱中,日仅食少许稀粥,有亲友赠之饼肉,食多了乃病,离出狱前一日死。

  先生因此失掉了自信力,曾自述说:“我在救杨柏明道时,见得了‘二阳一阴’,我以为杨柏是善人,这是一阳,我尽朋友的忠道是一阳,三个匪人是一阴。等官司完了,他们出狱时,洪刚死了。原先我以为他们都不能死,因此我失掉了自信力,所以迷了好久。后来悟明白,一个死者为阴,两个生者为阳,迷才破了。”

  当二人出狱时,皆不能行路,先生背王玉衡,白勤背王洪文,送往店里。玉衡说:“二哥呀,你这种再造之恩,不但我感激,就是我的儿孙也就不能忘啊!”

  自此,一场即将暴发的大祸,烟消云散了。

                          转自:http://lvlinle.blog.sohu.com/

[ 本帖最后由 常乐居士 于 2007-12-11 11:0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3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4.“不受三个老爷子管”

  先生三十五岁这一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年,为人止于至善,哲学达乎高峰,事业得以成就,皆基于是年之收获。先生不曾学过佛经道典,又未读过圣经贤传,而其劝世化人,讲道晰理,阐明了有完整体系的性命伦理学说,是完全由他个人的躬行实践中生出来的,正是实践生慧。故欲探讨其学说,必须对其生平事绩有所了解。

  是年的第一件大事,是悔过疮痨顿愈。先生青少年时期即对社会上的不良习俗、丑恶现象,嫉恶如仇,愤世之心,无日无之,因而患了十多年疮痨。这使他在走上人生征途的第一步时,便进入了无限苦恼的牢笼,为自己带上沉重的精神枷锁。十余年精神上的痛苦,造成了十余年的病魔缠身,病魔缠身又引起精神上更大痛苦,这种恶性循环,不知何时可了!

  人生的苦恼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穷困潦倒,忍饥挨饿;有的因为贪得无厌,欲壑难填;有的是忍受凌辱欺压,不得解脱;有的是丧失亲人,悲痛哀伤;有的悲观失望,前景黯淡等等。这许许多多的痛苦,其原因都是比较明显的。惟有病苦的原因是最为复杂。查出其原因,便容易找到解决的办法。事实上,有很多疾病,其病因是很难查明的。找不到原因,便不可能有妙手回春的疗效。

  无数的事实说明,很多疾病长在肉体上,而其病根却在人的心里,所以有些病,医药治疗能够痊愈,但往往容易复发,因为心里的病根没能拔除。中国古代医学家把它叫作病的内因,现代医学称为疾病的精神因素。有的病人,这个病治愈了,那个病又发作了,按下葫芦,瓢又起来,其关键就是心里的病根没有拔掉,所以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先生患了十余年疮痨,几乎成了不治之症了,然而能够霍然而愈,这不仅仅是医疗方面的奇迹,而阐明一个真理,也就是“拨阴取阳”的真理。不仅仅是找到疾病的根源,而更重要的是找到拔除病根的途径和方法。发前人之所未发,明后人之所欲明,是人类精神文化宝藏中的巨大发掘,也是人类心理疗法中的伟大发现,在人类医学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人身的阴气聚集多了,便转化为疾病。那么阴气是怎么形成的呢?由于长时间看他人的不对、生气、怨人,积存了许许多多的不愉快,或事不遂心,因而烦恼丛生,抑郁寡欢,这些是产生阴气的根源,也正是用他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用不顺的境遇来摧残身心。不断地生气,便是不断的给疾病输送“肥料”,使疾病愈来愈重。没有病的人,也可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

  什么是阳气呢?即是欢喜的心境,愉快的情绪,公正无私的存心,爱人爱物之情怀,感恩知足,阳气充盈,自然身心健康。所以健康的身体,是来自健康的精神。

  这里所说的“阴阳”,非中医所指生理上的阴阳,而是性理学中的阴阳。所以称为“性理疗病”。阳气足,自可照化气,正如阳光照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则自会身心泰然,健康长寿。

  悔过愈病,便是把习惯于由看他人不对而生气的心理转化为看自己不对而内省自责的精神,是心灵深层里天翻地覆的大变革,从而挖出病患的根子,切断向疾病输送养料的心理通路。但这必须是真心实意出于至诚的。有的顿愈,有的渐愈,根据其病理,生理和心理变化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性理疗病包涵“伦理疗病”,因为人体阴气的产生离不开恨怨恼怒烦,然而恨怨恼怒烦,都是在人与人的关系矛盾中产生的,人与人的关系,便是伦理关系,所以性理疗病也正是解决和改善了伦理关系。

  性理疗病经验说明除了外伤外感和传染病之外,所有的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其实,外感和心理因素也有一定关系。如流行感冒,同样的健康条件,却有的人感冒,有的未感冒,这就取决于精神因素了,精神上有压力的便容易感冒。所以心身俱健才是全面的健康。适应力强,则生命力必强,适应力和生命力是同步的。

  性理疗病的关键是拨阴取阳。其方法是悔过,道过(当众道出自己的过错,有时竟至痛哭流涕),大哭,大笑,转移注意力。但不论哪种方法,都必须从挖掘病的心理根源入手。

  疮痨痊愈,使先生的身清了,身界得到了解脱,解除身界之苦。

  五月的愤世要饿死,是先生三十五岁这一年的第二件大事,是一次“大死大活”的人生大转机。

  先生一边铲地一边考查:村中的女人,没有一个能按善书上所讲的孝敬公婆,和睦家庭,教子有方的;男人也没有一个尽孝尽悌,力行善事的。感到这个世界恶浊到极点了,实在不愿意和他们一边活下去了。这种愤世的心理,使他在精神上一点出路也没有了,所以想要饿死。

  然而,当他想到自己死后,老人生活怎么办呢?依靠谁呢?世风不好,能因为自己一死,世风就能好了吗?这两个问题,便使他绝处逢生了。复苏之后,就决心从事这两宗事情:一是孝养老人,一是劝化世人。世人怎么坏的呢?先生经过多年的社会实践,考查与探索,发现其根源,是私欲和贪心的驱使,弄得人人为己,只知个人利益为重,甚至抛弃父母,干些伤天害理的事情。在为人处世上,也是损人利己,惟利是图。因而世风败坏,愈趋愈下,到在私心膨胀的时候,便肆无忌惮地干坏事了。古人说的“人心惟危”,就是这个意思。这个“人心”即指私心、贪心说的。所以先生说“死人心”,就是要控制或去掉这种私心和贪心。

  私心和贪心便是世道阴暗污浊的根源,所谓挽救世风就是把私心和贪心转化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道心”。道心是要从隐微之处下功夫,所以古人说“道心惟微”。

  先生发愿劝化世人,其关键就是“死人心,存道心”。人们只有存道心,才能指引自己走正确道路,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否则只一味地追求物质财富,财富越多,而无道心作主,必然使自己堕落,道德败坏,甚至身败名裂。这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很简单:物质财富再丰足,弥补不了精神上的空虚。只有存道心,才能将财富正确地支配,合理地利用。

  人在生活贫困的时候,感到苦恼,这是不难理解的;然而有些人财产充足,生活富裕,仍然苦恼,是什么道理呢?这个苦恼和忍饥挨饿的苦恼不同,纯属精神方面的苦恼,不是用金钱能解决得了的。只有心存道理,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物(财富)的关系,将是己非人,贪得无厌,损公肥私的人心,转化为内省自责、感恩知足、热心公益的道心,问题方可得到解决。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伦理关系。包括家庭中的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夫妻关系以及社会上的朋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等。其中哪一种关系处理不好,都会带来一系列的苦恼;恐怕财富越多,其关系越复杂。所以不以道心做统帅,单纯追求物质财富,即使有一时的幸福快乐,惟恐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苦恼。

  私心太重的人,必须影响他人的利益。凡事能多为他人着想,则人我关系自会和谐;个人的物质财富贪得过多,则精神必须受累,心里的压力就越大。综观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世上不外乎这两大关系。这两大关系处理得好,处理得适度,方可望有快乐幸福的生活。

  先生致力于改变世风,挽救人心,凡四十年,无非为解决这两大关系对人们的困扰;把这两大关系理顺了,用道来主宰一切,则快乐的家庭,祥和的社会,始可有基本保障。

  这便是先生饿死复苏之后,所开辟出新的光明之路。

  饿死复苏这一件事,使先生的心界清了,心灵上得到了解脱。解除了心界之苦。

  十月救杨柏得明天道,是这一年的第三件大事。

  杨柏是地方的大善士,扶困济贫,力行善事,远近驰名。不意突遭大祸,有家破人亡之虞。先生考虑到,这样的大慈善家,真得遭遇如此凶事,今后谁还敢做善事?这岂不是把善门给堵死了吗?所以先生决心学羊角哀舍命救杨柏(羊角哀是春秋时代的人物,事详《今古奇观》)。先生夜行通都岭,忽见光明(先生把它叫“黑夜见白天”)。从此大彻大悟。

  先生由于一念精诚,顿开灵明,豁然开朗,顿悟天人一贯之理,洞悉阴阳变化之机,预知大同之世即将开幕。寒冷的冬季眼看过去,和暖的春天快要到来,使人们从黑暗中见到了阳光。后来千千万万个受益的群众,对此都有切身的体验。

  清末民初之际,女子义学的大兴与性命伦理之道的大昌明,汇成一股巨流,荡漾于长城内外、白山黑水之间,盖无不渊源于此。

  各大宗教的教主与古今中外的圣哲,都是对道德笃诚实践,对宇宙人生真理不懈地探寻,终于大彻大悟。并把他们所发现的真理,传布于世,有的形成宗教,有的形成一种不不朽的学说。他们所阐明的都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不过对真理认识的深浅层次或角度不同,所以为人类所开辟的路径也不同,正如印度泰戈尔所说:“真理唯一,但其道路非一。”凤仪先生夜见光明之后,所倡导的“入世、应世、出世”的超凡入圣,了脱生死的大道,也正是宇宙人生真理的又一次大阐明。只不过他所提出的是“不破不位,当体成真”简捷明确,通俗易懂的道路而已。

  人的天性又称元性,是光明澄澈、纯善无恶的,只因被气禀所拘,物欲所蔽,才失去了本来面目。欲恢复其原貌,一般来说,不外两种途径,一是“自诚明”,一是“自明诚”。先生纯属自诚明,他是由于救杨柏,精诚所至,豁然开朗,彻悟了宇宙人生真理。当然,他的开悟也是来自多年的伦理实践与生活中的千锤百炼,绝非一蹴而就的。所谓自明诚,是指先学懂一些有关的道理,认清目标方法与途径,而后逐步达到去私存诚。所以古人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智慧与功能是人的自性中所固有的,不是向身外求的,是要化除气禀性,去掉不良习性,经过不断的磨炼,正如老子所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与求学问不一样,求学问是向外求,越多越好;而学道是要去掉后天的习染与利欲。所以修行的过程,即是净化灵魂的过程。不论宗教或哲学,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性是一切的本源,先生夜见光明,洞悉一切,都是来自于天性。性是无比尊贵的,所以先生说:“天地有坏,我性无坏。”

  先生饿死复苏,立下了挽救人心改变世风的伟大誓愿;救杨柏得明天道,具备了大智慧,照亮前进的道路,使他在思想体系和事业上,才有了宏伟的成就。

  救杨柏得明天道,先生的性界清了,性界得到了解脱,圆明了天性。

  先生三十五岁这一年的三件大事,使他的性、心、身“三界”(此三界与佛家的三界有所不同)都得到了净化与升华。这正是他讲三界学说的缘起。先生长了十多年疮痨,悔过顿愈,他无任何嗜好,是身界清了;饿死复活,死了为自家奔波的人心,而一心孝亲,劝化世人,是融会贯通了人心存道心,这是心界清了;救杨柏得明天道,无所不知,天性来朝,是性界清了。三界都清了,得知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并明白了怎样可以成佛的道理。

  “天赋以性,地赋以命(心),人间的父母生身”才构成一个完整的人,这是先生指出三界的来源。又说:“人如能修出去三个‘老爷子’,不受他们的管,便算成道了。性不动(不动气禀性,以天性用事)天老爷管不着,心无私欲(心地光明)闫王爷管不着,身不犯法,国主爷管不着。”“宇宙间生成万物的,是阴阳气,管阴气的名叫‘鬼’,管阳气的名叫‘神’(江希张语)。”那么统揽阳气的,俗称“天老爷”,统揽阴气的俗谓“闫王爷”,统揽人间的,便称“国主爷”了。人能不受这三个老爷子的管辖,自可超出气数,就离圣佛不远了。(超三界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5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5.大屈大忍

  先生三十六岁秋天,表弟李儒为匪,佟营官领着兵搜拿很严,李儒闻风逃跑了。官兵没捉住李儒,把他的内弟凌某捉去了,押到营部严刑拷问李儒的下落。他内弟受刑不过,就说把李儒送到先生家来了。于是佟营官领了官兵,在鸡叫的时候,把先生家团团围住,来捉拿李儒,因为没捉到李儒,便把先生捉去痛打,向他要人。先生说不知道,佟营官便把凌某带上来,重问他,他一口咬定,说把李儒送到先生家。这时先生才知道是被他胡说受了连累。先生便说:“你这屁小子,本没送来,打你几下,你就胡说吗?你瞧我的!”说完这话,把佟营官气得跳了三个高,只是招呼,打!牛圈穿杆,都打折了三截。他们一面打,先生一面喊:“没孽不挨打,没罪不挨骂!”佟营官越发生气,便亲自打。有的兵们劝着先生说:“你就应许,找找去吧!”先生说:“我根本不知道,我往哪里去找?”兵们说:“这样打,不是打死拉倒吗?”先生说:“到烟馆去找找吧。”到那一看,他们已经搜查过了。

  然后官兵带着先生走,走了二十多里路,到缸窖岭。一路上,小孩们都说,怎么把王善人绑来了?官兵们也知道打错了,半路把绳解开了。晚间,先生还给他们讲善书,他们这晚很恭敬先生,把营官的行李供给先生盖。先生的身体没红没肿,并没有伤痕。

  先生曾自述当时的情形说:“我挨官兵打的时候,谁也不怨,官兵和我无仇,他们愿意打我吗?是因为有人告诉他们打,才打啊。凌某愿意胡说吗?他也是受刑不过啊!他的母亲听说我挨打,就在他家的院子里,焚香祷告说:‘王树桐是好人,我儿诬赖他,上天保佑着,千万不要打伤了他!我甘愿吃三年素。’我那时要稍稍的怨恨,就对不起他母亲了。杨柏给请了二十多位大念书的人来保我,我也没招待他们。后来我守坟时,自思我三界分清了,怎还挨打呢?以后才知道我赶车时,打牲畜太狠,所以得这样报应。”

  佛家讲“六度”,其中“忍辱”是难修,先生受屈打,不仅忍受了,还能毫无怨气,这是极为难能可贵的。但令人不解的,为什么被打得那么厉害,身上没有红肿,没有伤痕?是什么道理呢?打人属于凶气、杀气,纯是阴气,但先生心里毫无怨恨,并能理解别人的心,是为阳气,阳气充盈,因而未能与外界的阴气相接,所以身体未有受伤。先生常说:“不怨人三个字真是妙极了。”

  6.父殁守墓

  一九O一年(光绪二十九年)先生三十八岁,夏日,父亲清和公因受匪患之后,得痢疾症,儿媳守坤侍奉两个月,时先生在外讲善书,遣人找回来,又服侍一个月,知道父亲的病不能好了,先生就给父亲讲性。先生说:“你老可是老实人,人家有不对的事,你老就不愿意,这就是性中之病。”讲了两天,把父亲的性讲化了,肚子立时不疼了,脱去疾病之苦,于古历十月初一故去,享年六十六岁。

  父亲殡葬后,先生便在墓侧搭草棚,开始为父守坟,实行守孝三年之古礼。地处南山阴坡,开始了寂静独居的生活。先生远离尘嚣,万缘放下,日日寂然悟道。饭时必祭,祭而后食,每外去或归来,必到坟前叩头,实行出必告,返必面之礼。

  南山阴坡,冬天极冷,先生在那里住着,人都替他愁,先生却是很坦然的。曾自述他当时悟道的情景说:“我守墓时人们都谤我,我安然不动,只是静静地悟道,不过百天真就灵了,我的小屋里,每天夜间光明得很,天上星斗历历可数,诸神诸佛都来相会,所以我知存养之力最大。人得空出来,才能归先天,满天的神佛才能助你,你若心里有个‘物’,神佛又怎能助你!第二年正月初六日,我同白勤(当时也正在为母亲守墓)赴六家子演讲堂,晚间回来时,有个像月亮似的,在前边引着我走,到草芦时忽然不见了。我的族弟宝元怕我冷,去给我烧炕,因为没有火就没烧,他就在我的屋里睡去,我没回来时,他觉得很冷,我回来他就觉得暖和了。他出去对旁人说:‘我二哥的小屋是神仙洞啊!’第二天我的小屋里光明了一夜,诸神诸佛都来了。次日回家,我就大吵吵着说:‘姜太公的封神榜到我手里了!’人们都说我疯了,要给我找医生调治,我就笑世人太迷了。有个族弟,他说我疯了。我说:‘你也说我疯了,你父子不和算对怎的?’他说:‘他不着调嘛。(不正经)’我说:‘你爹不着调,该你说的吗?他不好,是当儿子的没当真,真儿子不管老人好不好,先自己好了,老人自然就好啦。’他说:‘我得怎的?’我说:‘你今后永远不许说你爹不对,不许怨你爹。’还有一个人说:‘你封我一个神吧。’我说:‘你不遵道行事,我封你一个什么神!’其实,封神只是指示你本分应行的道,你照着道去行,不就是神吗?”

  先生曾自述当时的家庭生活情况说:“我家的生活,全赖我工作来维持。我父亲死,我立志守墓,就不能工作了。几亩薄田每年只分三四石粮,我明知是不够的,但我一心守墓,不管他难不难,不料想,那点粮吃了三年也没能吃了。人真信天,天必加佑,可惜人都不肯信呢。”

  王凤仪学说的主体:三界、五行、四大界及其学说的重点:家道伦理,都是他在守墓三年的实践中彻悟并逐步完善的。形成了后来完整而有系统的性命学说。

  7.守墓时期为人讲病

  先生自从疮痨愈后,明白了人的疾病虽然长在肉体上,但多数人疾病的根子却在心里。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是颇有道理的。不过什么是“心药”,心药怎样使用,缺少明确的说法。先生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性理疗病法”,发掘疾病的心理根源,通过悔过、道过而愈病,更进一步运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性理,变气质,转逆为顺,化克为生,拨阴取阳,从而使疾病痊愈。这种方法是通过外界劝导,在主观上发生深刻地变化,把通常的被动治疗变为主动的自我疗法。

  先生救杨柏明道之后,便开始试着为人讲病,到守坟时已有了初步性理疗病的体验,守墓百日豁然贯通之后,来求讲病者日渐增多,使性理疗病法逐渐臻于成熟。

  当时听讲的人很多,好病的也不少,人们都万分感激,有给钱的,有给银首饰的,先生都令人追着送还,绝不收受。因此,人们就都送些香纸,香烟缭绕,香味充满山谷,人都以为奇事。讲病之风越传越远,因而每天来的病人以及陪护者,有时不下一二百人,白守坤和儿媳白士贞也都帮着讲病。远道来者,当日回不去,便在村中各家借宿。(详见《性理疗病》章)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7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8.为儿媳讲病

  先生为人讲病的方法,是起源于自身,施行于家庭,逐步推广起来的。儿媳患咳嗽很重,先生把她的病因悟透,给说明白,立时就好了。

  儿媳白士贞患咳嗽,数月不愈,很危险了。婆母说:“没见过这样的,好像八十岁的老太太似的。”先生说:“那么你咳嗽一个,我看看。”她说:“我不能。”先生说:“你不能,你可能叫人家咳嗽呢。”她说:“要这么说,她死还得我给偿命吗?”先生说:“你不得道,死了也不能完,你知道她在什么时候得的病?”她说:“我不知道。”

  先生说:“你听我给你说说,我爸爸没死之前,在九月间,媳妇从娘家回来,她不知道爷爷乐意吃什么,他又口讷,不肯问你,你又不肯告诉她,她做了饭菜端来,爷爷一口也未吃,她觉得没有脸面了,就躲到自己屋里去。这时你下地又另做饭菜,我爸爸吃了,从这时她心里就窝住火了,这种火咳嗽是很危险的,真若死了,不是你叫她死的吗?你是不满四十岁的婆婆,你知道爸爸好吃什么,你就应该下地去做才对,谁知你不但不去做,连说也不说,这是第一场的错。当她把饭菜送给爷爷,爷爷不吃的时候,你应该去劝劝说,爸爸你老不肯吃,小人的面子上就觉得下不去,请你老少吃一点,一会儿我再给你老重做。若这样,她也安心,你没能这样做,就是你第二场错。你看爸爸不吃,你自己去做的时候,你也应该招呼媳妇和你同做。并且要对她说,你是个小人,对于事事要问问才合本分,今天也怨我,没告诉你做什么,做的不对你爷爷的口味,所以没吃,你日后要注意才是。这样做,她也就不能病了,你没能这样办,这是你第三场错。三场都错了,你还当婆婆呢!”

  先生说这话时,儿媳妇正在外听着呢,说完话,媳妇的咳嗽立时就好了。

  这本来是家庭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因为一时想不开,过不去,便结下疙瘩,轻则致病,重则可以丧命。只要是找到心理根源,即可妙手回春,这说明“心病”该是多么重要啊!

  9.为邢九先生讲病齐家

  邢九先生是朝阳广富营子人,充六家子宣讲堂督讲,患病甚危,他儿子到墓地来,请先生去为讲病。走在半道,他儿子问先生说:“我父亲是个秀才,你是个庄稼人,你去可给讲个甚么呢?”先生说:“宣讲堂叫我来,我也不知道说什么。”

  先生到邢家想起圣人说的“四不正”来了,先生也不管倒正,一面念一面给他讲。(四不正是《大学》上的话:身有所忿嚏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先生说:“你觉得别人说的理都不如你说的对,你好抢嘴,夺硬词,看家人不对就要发脾气,这不是有所忿嚏吗?你怕死,怕神不保佑你,这是有所恐惧了,你好祈神保佑,不是有所好乐吗?你被逐出宣讲堂,就忧患起来(原先他在宣讲堂里好管人,被逐出。),以为是得罪神了。你到外边把太阳骂一顿,你再洗衣服,它仍然还给你晒干了,神也是这样,他不会怪罪人。一不正就能生病,何况你四不正都犯了!”邢九先生闻言汗流夹背说:“我这些年诗书白念了,那么我的病怎么能好呢?”先生说:“你家有祖先堂,那就是虔诚悔过之所,弥天大罪,一悔便消。”他挣扎着,叫家人扶起来,焚香叩头悔过,立时好了。

  邢九先生病好了,心中非常佩服先生,第二天求先生给他“齐家”,先生应允了。

  邢九先生有一个女人,三个儿子,三个媳妇,五个孙子,五个孙子媳妇。他招全家人来听道,家人都不来,是怕他骂。他的内人七十多岁了,在屋里整理器物,忙得不得了。先生说:“老太太,你来吧,你有过,我给你说说吧。”老太太就坐下,先生只是声称老太太有过,可不说是什么过。不多时,家人都听老太太的“过”来了。他们都来齐了,先生说:“我先不说老太太的过,先说说你们吧。你们的家庭,是用不着你们到地里去做工,惟有侍老人算是功德。你们人多,职责得要分清。五孙媳妇是管着给老人拿便盆,整理被褥,捉虱子的,四孙媳妇是管着扫地,擦柜台桌椅等事的,二三孙媳妇,一个管做饭,一个管做菜,大孙媳妇为率领孙媳妇的首领,孙媳妇要有回娘家或外出的,大孙媳妇就去补充,三儿媳妇主管着侍候老人吃饭的,若没有咸菜酱,自己花钱去买也必要预备,老人觉得哪种事不如意,不能向孙媳妇直接去说,吩咐三儿媳妇转告孙媳妇们,长次两儿媳妇,一个晨起问安的,一个晚间昏定的。这么做,儿媳妇、孙媳妇都有责任了,又何劳老人做活呢。老人要早睡,要晚起,睡不着半夜起来坐着!也未尝不可,这样做去,自然能聚神,家又哪不齐呢。”说完邢九先生极佩服。

  先生去邢家,在外住了三宿,白守坤在坟上替先生住了三宿。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9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10.匪人索米

  先生守坟,来求讲病的人越来越多,远道来的人当天回不去,就安排在村里讨宿。每个人由先生家分给一碗米,求人代饭(请借宿人家代为煮饭)。有时一二百人,七斗米吃七个月,也没吃了。一面吃,先生一面对大家说:“这是上天赏善的,只管吃,绝不能了。”

  求讲病的人,到处宣扬,说先生不但讲病不要钱,还白供吃的。他们以为是颂扬先生,哪里知道反而给先生招来麻烦。当时有匪首刘旺,率匪百余,盘踞蓁子沟,扰害乡民。大吃二喝,按户摊派吃粮花销,以前因为知道先生是善人,所以没到坟上来要过粮。由于人们这一宣扬,有一天傍晚的时候,胡匪打发人来要米说:“我们营里没有米了,别人家都派过多次了,只有你家还没有要过一次,所以特来向你家借粮。”先生说:“你们的胆子真不小,敢吃我的米,不是我不给你们吃,因那米是上天赏善的米,你们敢吃吗?若敢吃都拿去我也不管。”匪人说:“明天来取吧。”谁知没到天明官兵就把蓁子沟包围住了,匪首九人被官兵打死,余众打死打伤打散。

  事先曾有人到坟上问过:“胡匪多暂能没有?”先生说:“再等三个月。”那人说:“怎知道?”先生说:“匪人该有四十年的数,他们已过很多了。”过些日子又问,先生说:“再十天他们就要死了。”先生说这话,旁人都不敢说,因为他们没有善德当着,若说这话,怕匪人绑去。(先生原话)。

  朱允恭问:“怎么知道他们快要死了呢?”先生说:“他们当胡匪是官胡子,霸占了一方,按地收捐。平时给国家拿赋税,十亩地每年仅拿一吊钱,他们收捐呢,十亩地每月就要六吊钱,他们这样要了七个月,正可以抵给国家拿四十二年的赋税。当胡匪的总得在二十岁以外,二十加四十二就是六十二了,六十年循环,数已满了,所以知他们必死。”

  11.教化儿媳妻子明道

  白士贞与国华结婚后,与婆母不太合性,婆母嫌她愚,又口讷,先生偏说她贵人语话迟。先生对子女是注意教养兼备,只知教而不知养则离,只知养而不知教则愚,先生对于士贞涵养数年,下到现在才教。

  先生给儿媳讲好过病,所以她非常佩服先生,回到娘家常常地称赞翁父。有一次,先生到白家去,白俭(内弟)的内人说:“三姐夫,你当老公公当得不错呀,你儿媳妇没少称赞你。”先生一听知道养足了,香味都回到娘家来了。先生到她娘家去,她母亲说:“你这里那里劝人,她们婆媳俩不和,你怎不劝劝呢?”先生说:“你不用惦着,我那儿媳妇是贤人,你不信,过年正月来,你再看。”

  正月间,她老叔骑着驴来了(白俭),媳妇念叨说:“我要就着这个方便回家可不错。”先生也假装没听见。她是因为和婆婆不和,不肯向婆婆问,所以她念叨。第二天早饭后,她老叔走了,先生把她叫过来问道:“你昨天念叨什么来的?”她把想要回娘家的话说了一遍。先生说:“那倒很好,但是你妈和你老婶打架了,你是姑娘,应该提满家,你回去怎么说呢?”她不出声,只是笑。(她要不宾服先生就不会笑)先生说:“你怎么说,我都知道,你上来劲必要说,我妈害她什么事了,她欺侮我们。上来鲁劲,必要说,咱们不用搭讪她,这叫作帮横。”说到这,她更笑了,心里话,也就是说这个吧。

  先生说:“我教给你吧,见人要先见性,你妈是个急烈火性的,把你父亲烧得十四年不上家,他不跑,早烧死了。你娘家穷,你妈还有个心口疼的病,都是急烈火烧的。”说到这,她的脸立刻就白了,先生知道她动心了,若再往下说,就要哭了,哭了就伤心,伤心就伤命,伤命就糟了。(先生当时的原话)先生便急忙把话头转过来说道:“她虽是急烈火性,可有志气,我听你大叔(白勤)说,你妈一升高梁,四口人吃过八天,不求人,不是志吗?你妈要好了,你爹今年还能回来,但是可得听我的话,你到家先这样说,妈呀,我听说你和老婶生气,我怕你着急,所以来看看你,你老是急烈火性,所以把我爹烧得不回家,你老还有个心口疼的病,都是性子的关系。听这话,她心里难过,准要落泪,你就把话转过来说,一个妯娌间,吵几句嘴那还算个甚么,我们姊妹三个若好了,不就不受罪了吗?你这么一说,她保管爱听。你当天还得上你老婶那屋去拜年,要这样说,我妈是个急烈火性,把我父亲烧走了,家道还很穷,你们这屋过得很好,你老还能恨她吗?说完就回家,过三天拿点活计早点去,一边做活一边讲道,天过午了,还要早点回家,不要在那屋吃饭,这是免去你母亲的疑心。因为要从咱家论,你老婶不是舅母婆婆吗,必得她请你吃饭你再去,才合道。这话你要记住啊,过两天我还要问你。”说完话先生上坟上去了。这是正月初七的话。

  初九先生回家叫她背诵那天的话,她说忘了,先生叫她想想,她也想不起来。先生说:“得好好地想啊!”十一日先生又从坟上回来问她,她还没想起来。先生说:“怪不得世界乱了,善人记善不记恶,恶人记恶不记善,那天我若是骂你一顿,你保管记住了。”说到这里她脸红了,先生就不往下说了。

  十四日,先生又从坟上回来,一看媳妇没在家,先生问守坤:“媳妇哪里去了?”她说:“东院王树德家接去过节去了。”先生说:“可怪了,你不会教媳妇,人家替你教,你还让她走。”她说:“一个东西院,那怕什么的。”先生说:“她出去不说话吗?她和旁人一说话,不是讲究穿,就是讲究戴,再不然,就看纸牌,这不都是罪孽吗?你快去把她找回来。”她在外屋里打转转,不肯去,先生哇的一声就哭了,说道:“谁知道我的心啊!”守坤看先生这样,就赶快去了,先生听着她们婆媳俩回来进院了,便哇哇的大哭了两声,为的是使儿媳妇听着,媳妇进屋来,先生一声也不哭了,眼睛也擦干了。儿媳站在一旁,一声也不出。先生问她:“前天讲的道,想起来没有?”儿媳说:“没想起来。”先生说:“你是想起来了,说不周到就是了,你听我再给你讲一遍。”讲完了,先生说:“你还回东院去吧。”她一声没出,先生可知准明白。对守坤说:“这回媳妇可把你拉下(落在后边)了。”她不信。

  十六日,儿媳和几个姑娘连说带笑地从东院回来了,守坤站在堂屋里一看,果然媳妇变了,因为过门多年,从来没有这样说笑过。她转身进屋里哭着说:“我赶不上媳妇,我也不吃饭了。”先生说:“你也多余吃,有那饭给猪吃,还能多吃一口肉,给狗吃,还能看家,一个婆婆,都赶不上媳妇,真也多余吃饭。”接着又说道:“我连个女人都教不好,我还有什么脸吃饭,我也不吃了。”对媳妇说:“当真媳妇的婆婆饿死,媳妇也得跟着才算真。”

  先生知道守坤那水性的黑气,非三天不出去。到三天的晚上,她住的屋里,忽然通亮的了,佛经、人伦、道理都明白了。第二天到坟上去给先生磕头,说是感恩。先生说:“不是打架吗?”守坤说:“这么打可不错,都打到佛国去了。”

  守坤自述她哭了三天之后,夜里看见一个草帽,穿着布衫的老人,站在祖先堂前,对她道:“你还不快信呢,有两个恩人救你呢。”守坤问:“谁是我的恩人?”老人道:“你男人和你弟弟。”语毕那老人不见了。她知道是祖先显圣,她立时心下光明,觉得满室都是亮光了。因此,她就看她的木性像一棵灯笼杆似的,上头的小枝挂着几个小叶,还滴嗒嗒地落着黑水滴;她看见自己的火性象火盆里的火,上面盖着许多灰,扒开里边还冒生烟;看着自己的土性很厚,可都是很死板的阴土;要看自己的金性一点也没看着,自己知道是压得太深了;看自己的水性是死水泡子的水,都有臭味了,那里还有些小虫。一一看过之后,阴性都变成阳的了。因此,第二天才去感恩。

  当她们婆媳没到墓地之前,先生有族弟在那里坐着,先生道:“你二嫂哭了三天,今天准乐了。守坤来叩头感恩,族弟很佩服先生的先知。守坤为了却自性中的苦,更感先生的恩,向全族磕头二十天。

  按:乍看起来,这是一段很平凡的家庭故事,但深入地分析一下,从中可反映出教者本身的高度修养境界,并且在每一个情节中都蕴涵着恰当的火候,否则是不会收到预期效果的。初步分析如下:

  1.受教者必须在十分敬佩教者的情况下,才能虚心接受教导;
  2.公公开始说媳妇时,她不出声,只是哭,说明了什么;
  3.一会儿媳妇脸白了,然后应该怎么说;
  4.回娘家时,说得母亲落泪了,话头又该怎样转;
  5.媳妇去老婶家,怎样使母亲不疑心;
  6.十一日把媳妇说得脸红了,应该怎样;
  7.十四日,为什么媳妇一进院,公公立时哇哇大哭了两声;
  8.十六日媳妇连说带笑的回来,说明她真得变了;
  9.先生用话激守坤几句(多余吃饭),知她非三天,阴水的黑气哭不出去;
  10. 先生知守坤哭三天之后必明道。(见性)

  综合上述情节里边,既包涵着心理学的内容,又涵藏着性理学的原理。先生说:“教人是有火候的,掐住火候,自然可以教到至善之地。”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0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12.知生知死

  大东沟村曲老太太听说先生劝病很灵验,就抱着幼孙来求先生给看看,是否好养活。先生说:“这孩子莫如不叫我看,他像假贴票(凭贴乃商号所发出来与本票功用相同)到了本铺加了批了,不然,还可活二年,这回活不过十天了。”曲老太太问:“为什么呢?”先生说:“因为你们的伦常颠倒了,我虽然没到你家,可知道你们家,婆婆做了媳妇,媳妇做了婆婆。”

  曲老太太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先生说:“你在家里,是不是每天早起,扫地、点火、烧水、做饭,你儿媳妇,倒起得很晚,你看她起来了,就给打洗脸水去,她才洗脸吃饭呢,你的性快,有活计不等媳妇去做,你先做去了。虽然觉得是自家人,没有说,然而不合天理了。那小孩子不融会贯通,就该得稀屎痨了。那孩子正是来讨债的。”曲老太太承认伦常颠倒了。

  先生告诉她说:“媳妇要守媳妇本分,把孝道行真了,以后再生小孩,不但没病,还能出贵。你也不要再偏疼你儿媳妇,不叫她做活了。你得守住老太太的本分,家道自然会好。”

  曲老太太抱着孙子回家了,把先生的话告诉她儿媳妇。她儿媳妇生气地说:“不要听他胡说。”嘴里虽硬,心里可是不安,她自己想还是出去躲躲好。三天以后,她便抱着孩子回娘家。过了五天,这孩子果然病了。她便对她妈说:“这孩子怕是不好,王孝子(先生)说他活不过十天,可别死在你家里!”她就抱着孩子骑驴回婆家,走到半路上孩子就死了。

  邻近各村的人,听见这桩事以后,凡是年轻的媳妇,就都注意尽孝了。

  曲家由此对先生非常信仰。正值“毛三”聚匪数千,搅乱地方,曲家为免除匪害,也来坟上,请先生设法。先生说:“你把家产和饥荒说出来,我给算算。”来人说:“家有七口人,六十五亩地,十一间房子,有五百吊饥荒。”先生说:“孟子说过,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每人五亩地就可以足用,你家有七口人,有三十五亩地就可以了。但是你家有五百吊饥荒,还得多留出十亩,好还饥荒。可是你的房子多,也可以多出钱,这还得于十亩之中减去五亩,共种四十亩就正好。天地是养众人的,贪多的就是欺天。你剩余的二十五亩,以十亩交天,天就是众人,你找个与你不相干的穷人,给他种,他给租子就收下,不给也不要,这算是交天。以十五亩地交给神,神在五伦中,把这十五亩地给你的亲友或家庭中的穷人种着,他给你租粮就收下,不给也不要。这两项地若都交租,每年可得四石粮,你这算给天经营,你留两石算报酬你,其余的两石,以一石做德,一石存着,永久作为做德的钱,你这样做去,就可以不受匪害了。”他回家在祖先堂前焚香许愿,真这样做,真就不受匪害了。

  先生说:“我当时对于这事,只是拿过一看就了然啦,不是详详细细地算的。”

  13.为五树峰家合伙

  树峰是先生婶母的儿子,他的妻子和婆母口角,被婆母用烟袋将头打破。她回娘家时说,必得分家才能回来,树峰就那样做去。先生以为不合道,守墓时寻思好久,才设法纠正他。

  婶母有子五人,而长子树峰娶了妻生了子,便抛了老母,离开四个同母弟弟,自己单过。东西屋住着,天天还打架,老婶得了个浑身疼的病。先生想,非叫他们合伙不可。有一天先生和老婶说:“咱们唱一出戏啊。”婶母说:“这小子唱什么戏?”先生说:“唱‘四郎探母’啊!”大嫂在那屋,听先生这样说,气得鼓鼓的,先生也不去见她。先生以后天天来就这样说,大嫂越听越生气,气得心口疼了,她叫树峰给她请医生调治。树峰说:“能治你病的人,只有南山守墓的孝子啊,我去给你请来。”

  先生到她家,一见面就问道:“你有什么病啊?”她说:“心口疼呢。”先生心里想,若不是我唱戏,哪有病呢,然后说:“大嫂子是好人,对人总是乐乐哈哈;能说会道的,见人不论大小,都有礼节,‘德、容、言、工’四个字,就是德字你没占着,因为你没侍奉老人。这也不怪你,因小叔太多闹的。你父亲谢老明是有名的人,谁不知道,你是没遇着好人才没尽孝。”说她好处,她病好点了。然后先生说:“你先养养吧,但无论如何,他们要和你合伙,你可千万别干。”说完先生就又到婶母房中去,四弟都在家中,先生便对他们说:“你们谁愿意当孝子?”老二老五都说愿当。先生说:“我老婶,你们谁也侍候不好,非你嫂子不可,你们能把嫂子请过来,就是孝子。”他们说:“人家不干啊。”先生说:“你们干就行,能听我说就能办得到。”

  先生回坟上,他俩也去,又唠一会。先生领他们去大嫂家,一进屋,大嫂把脸向里一扭,就生气了,两个小叔就发直咧。先生说:“嫂子可不得生气怎的,这些年的孝道,都叫你们给误了。”她越发生气,先生说:“可不生气怎的,你们得还人家十年的孝道啊!还不下跪呢。”两个小叔子就跪下了,把她气得话都说不出来了。先生说:“生气生得对,早先竟打骂嫂子来的,应该下跪,可有一宗,那时不是小,不知道好歹嘛!现在他们怎来跪着请嫂子呢!嫂子若不答应,我也是小叔子,我也得去下跪啦,嫂子不答应不能起来。”她一听先生要下跪,她下地一手拉一个小叔起来,他俩因先生没发言,他就不起来。先生说:“大嫂子好了,你们快起来吧。大嫂子,你父亲是有名的人,谁不知道,你不尽孝不对呀!原先是因为小叔们气的,这回他们好了,你可得尽孝啊!再不尽孝,是你不对了。”

  大嫂把已往的事,哪回怎的,都说完了,先生就把她领到那屋去,给老婶磕头认罪,婶母也痛哭,从此合伙,病也都好了,遂为母子如初。常言说,弥天大罪一忏便消,是不错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04:48 , Processed in 0.03046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