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10516|回复: 16

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八


观心品第十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曲躬合掌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告妙德等五百长者。我为汝等敷演心地微妙法门。而此道场无量无边人天大众皆生渴仰。我今为是启问如来。云何为心。云何为地。唯愿世尊。无缘大慈无碍大悲。为诸众生分别演说。未离苦者令得离苦。未安乐者令得安乐。未发心者令得发心。未证果者令得证果。同于一道而得涅槃。

尔时薄伽梵。以无量劫中修诸福智所获清净决定胜法大妙智印。印文殊师利言。善哉善哉。汝今真是三世佛母。一切如来在修行地。皆曾引导。初发信心。以是因缘十方国土成正觉者。皆以文殊而为其母。然今汝身以本愿力现菩萨相。请问如来不思议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普为分别解说。唯然世尊。我等乐闻。

尔时薄伽梵。妙善成就一切如来最胜住持平等性智种种希有微妙功德。已能善获一切诸佛决定胜法大乘智印。已善圆证一切如来金刚秘密殊胜妙智。已能安住无碍大悲。自然救摄十方有情。已善圆满妙观察智。不观而观。不说而说。是薄伽梵。告诸佛母无垢大圣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言。大善此法名为十方如来最胜秘密心地法门。此法名为一切凡夫入如来地顿悟法门。此法名为一切菩萨趣大菩提真实正路。此法名为三世诸佛自受法乐微妙宝宫。此法名为一切饶益有情无尽宝藏。此法能引诸菩萨众到色究竟自在智处。此法能引诣菩提树后身菩萨真实导师。此法能雨世出世财。如摩尼宝满众生愿。此法能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功德本源。此法能销一切众生诸恶业果。此法能与一切众生所求愿印。此法能度一切众生生死险难。此法能息一切众生苦海波浪。此法能救苦恼众生而作急难。此法能竭一切众生老病死海。此法善能出生诸佛因缘种子。此法能与生死长夜为大智炬。此法能破四魔兵众而作甲胄。此法即是正勇猛军战胜旌旗。此法即是一切诸佛无上法轮。此法即是最胜法幢。此法即是击大法鼓。此法即是吹大法螺。此法即是大师子王。此法即是大师子吼。此法犹如国大圣王善能正治。若顺王化获大安乐。若违王化寻被诛灭。善男子。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是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一切凡夫。亲近善友闻心地法。如理观察。如说修行。自作教他赞励庆慰。如是之人能断三障速圆众行。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大圣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唯将心法为三界主。心法本无不染尘秽。云何心法染贪嗔痴。于三世法谁说为心。过去心已灭。未来心未至。现在心不住。诸法之内性不可得。诸法之外相不可得。诸法中间都不可得。心法本来无有形相。心法本来无有住处。一切如来尚不见心。何况余人得见心法。一切诸法从妄想生。以是因缘。今者世尊。为大众说三界唯心。愿佛哀愍如实解说。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问。心心所法本性空寂。我说众喻以明其义。善男子。心如幻法由遍计生种种心想。受苦乐故。心如流水念念生灭。于前后世不暂住故。心如大风。一刹那间历方所故。心如灯焰。众缘和合而得生故。心如电光。须臾之顷不久住故。心如虚空。客尘烦恼所覆障故。心如猿猴。游五欲树不暂住故。心如画师。能画世间种种色故。心如僮仆。为诸烦恼所策役故。心如独行。无第二故。心如国王。起种种事得自在故。心如怨家。能令自身受大苦故。心如埃尘。坌污自身生杂秽故。心如影像。于无常法执为常故。心如幻梦于无我法执为我故。心如夜叉。能啖种种功德法故。心如青蝇好秽恶故。心如杀者能害身故。心如敌对常伺过故。心如盗贼窃功德故。心如大鼓起斗战故。心如飞蛾爱灯色故。心如野鹿逐假声故。心如群猪乐杂秽故。心如众蜂集蜜味故。心如醉象耽牝触故。善男子。如是所说心心所法。无内无外亦无中间。于诸法中求不可得。去来现在亦不可得。超越三世非有非无。常怀染著从妄缘现。缘无自性心性空故。如是空性。不生不灭。无来无去。不一不异。非断非常。本无生处。亦无灭处。亦非远离非不远离。如是心等不异无为。无为之体不异心等。心法之体本不可说。非心法者亦不可说。何以故。若无为是心即名断见。若离心法即名常见。永离二相不著二边。如是悟者名见真谛。悟真谛者名为贤圣。一切贤圣性本空寂。无为法中戒无持犯。亦无大小。无有心王及心所法。无苦无乐。如是法界自性无垢。无上中下差别之相。何以故。是无为法性平等故。如众河水流入海中。尽同一味无别相故。此无垢性。是无等等。远离于我及离我所。此无垢性非实非虚。此无垢性是第一义。无尽灭相体本不生。此无垢性常住不变最胜涅槃。我乐净故。此无垢性远离一切平不平等。体无异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一心修习如是心地观法。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三世觉母妙吉祥, 请问如来心地法,
   我今于此大会众, 开演成佛观行门,
   此法难遇过优昙, 一切世间应渴仰,
   十方诸佛证大觉, 无不从此法修成,
   我是无上调御师, 转正法轮周世界,
   化度无量诸众生, 当知由悟心地观,
   一切有情闻此法, 欣趣菩提得授记,
   一切有缘得记人, 修此观门当作佛,
   诸佛自受大法乐, 住心地观妙宝宫,
   受职菩萨悟无生, 观心地门遍法界,
   后身菩萨坐觉树, 入此观行证菩提,
   此法能雨七圣财, 满众生愿摩尼宝,
   此法名为佛本母, 出生三世三佛身,
   此法名为金刚甲, 能敌四众诸魔军,
   此法能作大舟航, 令渡中流至宝所,
   此法最胜大法鼓, 此法高显大法幢,
   此法金刚大法螺, 此法照世大法炬,
   此法犹如大圣主, 赏功罚过顺人心,
   此法犹如沃润田, 生成长养依时候,
   我以众喻明空义, 是知三界唯一心,
   心有大力世界生, 自在能为变化主,
   恶想善心更造集, 过现未来生死因,
   依止妄业有世间, 爱非爱果恒相续,
   心如流水不暂住, 心如飘风过国土,
   亦如猿猴依树戏, 亦如幻事依幻成,
   如空飞鸟无所碍, 如空聚落人奔走,
   如是心法本非有, 凡夫执迷谓非无,
   若能观心体性空, 惑障不生便解脱

尔时如来。于诸众生起大悲心。犹如父母爱念一子。为灭世间大力邪见。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宣说观心陀罗尼曰。

唵(一)室他(二)波罗(二合)底(丁以反)(三)吠惮(四)迦卢弭(五)

尔时如来说真言已。告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如是神咒具大威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持此咒时举清净手。左右十指更互相叉。以右押左。更相坚握。如缚著形。名金刚缚印。成此印已习前真言。盈满一遍。胜于读习十二部经。所获功德无有限量。乃至菩提不复退转。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地藏菩萨的观心法門

节录自《占察善恶业报经》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云何开示求向大乘者进趣方便?”

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修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无净,真如相故。所以者何?

“一切有心起分别者,犹如幻化,无有真实,所谓识、受、想、行、忆念、缘虑、觉知等法,种种心数,非青非黄,非赤非白,亦非杂色;无有长短、方圆、大小,乃至尽于十方虚空一切世界,求心形状,无一区分而可得者。但以众生无明痴暗熏习因缘,现妄境界,令生念著,所谓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谓有,起觉知想,计我、我所,而实无有觉知之相,以此妄心毕竟无体,不可见故。若无觉知能分别者,则无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别之相。以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别故有,所谓一切境界各各不自念为有,知此为自,知彼为他。是故一切法不能自有,则无别异,唯依妄心,不知不了内自无故,谓有前外所知境界,妄生种种法想,谓有谓无,谓彼谓此,谓是谓非,谓好谓恶,乃至妄生无量无边法想。当如是知,一切诸法皆从妄想生,依妄心为本。然此妄心无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所谓缘念觉知前境界故,说名为心。

“又此妄心,与前境界虽俱相依,起无先后;而此妄心,能为一切境界源主。所以者何?谓依妄心不了法界一相故,说心有无明;依无明力因故,现妄境界;亦依无明灭故,一切境界灭。非依一切境界自不了故,说境界有无明;亦非依境界故,生于无明。以一切诸佛,于一切境界不生无明故,又复不依境界灭故,无明心灭,以一切境界从本已来,体性自灭,未曾有故。因如此义,是故但说一切诸法依心为本。

“当知一切诸法,悉名为心,以义、体不异,为心所摄故。又一切诸法,从心所起,与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灭,同无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随心所缘,念念相续故,而得住持,暂时为有。如是所说心义者,有二种相。何等为二?一者、心内相,二者、心外相。心内相者,复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真,二者、妄。所言真者,谓心体本相,如如不异,清净圆满,无障无碍,微密难见,以遍一切处常恒不坏,建立生长一切法故。所言妄者,谓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等事,虽复相续能生一切种种境界,而内虚伪,无有真实,不可见故。所言心外相者,谓一切诸法种种境界等,随有所念,境界现前,故知有内心及内心差别。如是当知,内妄相者,为因为体;外妄相者,为果为用。依如此等义,是故我说一切诸法悉名为心。

“又复当知,心外相者,如梦所见种种境界,唯心想作,无实外事。一切境界悉亦如是,以皆依无明识梦所见,妄想作故。复次,应知内心念念不住故,所见所缘一切境界亦随心念念不住,所谓: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是生灭相,但有名字,实不可得。以心不往至于境界,境界亦不来至于心,如镜中像,无来无去。是故一切法,求生灭定相,了不可得。所谓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常空,实不生灭故。

“如是一切法实不生灭者,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寂静一味,名为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彼自性清净心,湛然圆满,以无分别相故。无分别相者,于一切处无所不在。无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

“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业。以诸佛法身,从无始本际来,无障无碍,自在不灭,一切现化,种种功业,恒常炽然,未曾休息。所谓遍一切世界,皆示作业,种种化益故。以一佛身,即是一切诸佛身;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所有作业,亦皆共一,所谓无分别相,不念彼此,平等无二,以依一法性而有作业,同自然化,体无别异故。如是诸佛法身,遍一切处,圆满不动故,随诸众生死此生彼,恒为作依。

“譬如虚空,悉能容受一切色像种种形类,以一切色像种种形类,皆依虚空而有,建立生长,住虚空中,为虚空处所摄,以虚空为体,无有能出虚空界分者。当知色像之中,虚空之界不可毁灭,色像坏时,还归虚空,而虚空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诸佛法身亦复如是,悉能容受一切众生种种果报,以一切众生种种果报,皆依诸佛法身而有建立生长,住法身中,为法身处所摄,以法身为体,无有能出法身界分者。

“当知一切众生身中,诸佛法身亦不可毁灭。若烦恼断坏时,还归法身,而法身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但从无始世来,与无明心俱,痴暗因缘熏习力故,现妄境界。以依妄境界熏习因缘故,起妄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说彼法身名为众生。

“若如是众生中,法身熏习而有力者,烦恼渐薄,能厌世间,求涅槃道,信归一实,修六波罗蜜等一切菩提分法,名为菩萨。若如是菩萨中,修行一切善法满足,究竟得离无明睡者,转名为佛。当知如是众生、菩萨、佛等,但依世间假名言说故,而有差别;而法身之体,毕竟平等,无有异相。

“善男子,是名略说一实境界义。若欲依一实境界修信解者,应当学习二种观道。何等为二?一者、唯心识观,二者、真如实观。

“学唯心识观者,所谓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有所作业,悉当观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当察知,勿令使心无记攀缘、不自觉知。于念念间,悉应观察,随心有所缘念,还当使心随逐彼念令心自知,知己内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别也。所谓内心自生长短、好恶、是非、得失、衰利、有无等见、无量诸想,而一切境界未曾有想起于分别。当知一切境界自无分别想故,即自非长非短、非好非恶,乃至非有非无,离一切相。如是观察,一切法唯心想生。若使离心,则无一法一相而能自见有差别也。常应如是守记内心,知唯妄念,无实境界,勿令休废,是名修学唯心识观。若心无记,不知自心念者,即谓有前境界,不名唯心识观。

“又守记内心者,则知贪想、瞋想及愚痴邪见想,知善、知不善、知无记,知心劳虑种种诸苦。若于坐时,随心所缘,念念观知唯心生灭,譬如水流、灯焰无暂时住,从是当得色寂三昧;得此三昧已,次应学习信奢摩他观心,及信毗婆舍那观心。习信奢摩他观心者,思惟内心不可见相,圆满不动,无来无去,本性不生不灭,离分别故。习信毗婆舍那观心者,想见内外色,随心生,随心灭;乃至习想见佛色身,亦复如是,随心生,随心灭,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非心不离心,非来非不来,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

“善男子,若能习信此二观心者,速得趣会一乘之道,当知如是唯心识观,名为最上智慧之门,所谓能令其心猛利,长信解力,疾入空义,得发无上大菩提心故。

“若学习真如实观者,思惟心性无生无灭,不住见闻觉知,永离一切分别之想,渐渐能过空处、识处、无少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定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得相似空三昧时,识、想、受、行粗分别相不现在前。

“从此修学,为善知识大慈悲者守护长养,是故离诸障碍,勤修不废,展转能入心寂三昧;得是三昧已,即复能入一行三昧;入是一行三昧已,见佛无数,发深广行心,住坚信位,所谓:于奢摩他、毗婆舍那二种观道决定信解,能决定向;随所修学世间诸禅三昧之业,无所乐著;乃至遍修一切善根菩提分法,于生死中无所怯畏,不乐二乘。以依能习向二观心最妙巧便,众智所依,行根本故。

发表于 2013-2-1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了义,依此得度。
发表于 2013-2-3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试问不能观者怎么办?

何苦落井下石呢
发表于 2013-2-3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要叫世人念阿弥陀佛呢?

南怀瑾先生也说阿弥陀佛的佛号就是佛教最大的教义呢?

药是对病而言的,大药师们
发表于 2013-2-3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心谈何容易,那个是禅宗

禅宗,那个是把人往死里整的,有没有准备好呢?

为什么祖师大德都劝念阿弥陀佛呢?

总有原因的吧
发表于 2013-2-3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哎,人某种角度而言都是自己搞死自己的

怎么办呢
发表于 2013-2-3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3-2-3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心谈何容易,那个是禅宗

禅宗,那个是把人往死里整的,有没有准备好呢?

为什么祖师大德都劝念阿弥陀佛 ...
peaceshi 发表于 2013-2-3 14:54


1. 连释迦文佛的话你都不信,我也没办法
2. 你既然不懂观心的原理,你就好好念你的佛,念佛也是释迦佛说的话,你真的好好念进入了,自然也就在观心了。本来念佛就是为了让你有一个东西好抓,临死的时候有一个地方可以依靠,你真心想阿弥陀佛,我也赞叹无尽。
3. 现在你可以不用为难自己了吧。
发表于 2013-2-3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2-4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心谈何容易,那个是禅宗

禅宗,那个是把人往死里整的,有没有准备好呢?

为什么祖师大德都劝念阿弥陀佛 ...
peaceshi 发表于 2013-2-3 14:54


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切莫小视这一句佛号,所谓: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若非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

前有慧远、善导,后有莲池、藕益,如此祖师大德开示引导,还有什么可疑惑的呢?
发表于 2013-2-4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三七生


    多谢先生理解,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发表于 2013-2-4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eaceshi 于 2013-2-4 14:05 编辑

回复 9# 寻找中医


    南老师说谈禅宗,门前草深八丈,呵呵

   想不想玩,自己决定吧
发表于 2013-2-4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专一,便成觉照,此非二事。真心念佛者,念入净土,与禅无异,此在持名深浅有别。
然往生净土,只要真信切愿,最次等往生,结果也与大祖师无别,这真是便宜透的事情。关键在于平日看得穿放得下,往生就有把握。果真有把握的人,平日用心不恋俗尘,与禅门也无甚差别。
发表于 2013-2-5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eaceshi 于 2013-2-5 09:59 编辑

南师《圆觉经略说》

文字转自网上,可能有误,请看原书

接下来,佛讲用功的方法,而且是成佛最好,最快的方法。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  

这一段是大乘道平时修持的法门。在修持这个法门之前,先要认定“心即是佛”。一般人学佛修道都在希求一个东西,都向心的外面去找,因此,犯了一个最大毛病--不敢承认“此心就是佛”,这是众生的大病所在。人总是把佛、菩萨的境界幻想成非常高不可及,深不可测,所谓“高推圣境”。人都受幻想或回忆的宰制,就是不愿面对眼前的现实。如果能够很平实地认清平等的心就是佛,那又何必汲汲外求呢?  

若能认清这个道理,那么便能“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在任何时间,不起虚妄的幻想,此心就是那么平静就好了。假如真能做到了,这就是菩萨道,不须再念什么咒,或是观想、拜佛。这时就如苍雪大师所说的:“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什么是佛呢?心即是佛。什么是道?平常心即是道。如何平常呢?平常就是不加任何的方法。“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非常平实,这是真正的观心法门,正修行之路,这也就是禅,如来禅所标榜的法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 16:35 , Processed in 0.02969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