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457|回复: 4

在路上,开始学习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从点滴开始,把平时看到的都记录下来。虽然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毕竟开始了,就永远不迟。。。
《一问一答9》问24:面瘫医案
精气两虚表症方:睡前给自己(或兼给孩子)轻声细语柔缓念念《宽恕的祈祷文》和《释放的祈祷文》。现在用下方:炙甘草5克,炮姜2 .5 克,生白术4.5克,半夏2克,熟地3克,黑附子0.5克,生黄芪4克,防风 1.5 克,当归 3.5 克 ,五味子 1 克 (杵),四至六剂。冷水煎开后改用小火煎三五分钟,加盖焖五六分钟。一剂煎二三次,一煎作两三次喝,日一剂。能喝多少算多少,不要勉强或以之代水,不要勉强。渴而饮水多,白术易麦冬;无痰无咽堵无恶心呕吐,半夏易党参。药后怕冷怕风或身痛明显缓解停药反馈。
与精虚表症方的不同就在于多了一位药:生黄芪,防风用量有减。

反馈怕冷怕风好转80%,换方:炙甘草5克,炮姜2.5克,生白术4.5克,党参2克,熟地3克,黑附子0.5克,防风4克,桃仁(杵)1.5克,当归3.5克,五味子1克(杵),三五剂。
我叫这个方为“防风桃仁方”,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3-2-17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37ct.com/thread-56284-1-2.html
月事量少愆期论
气为阳,血为阴。血虚自然偏阴不足,然阴中再分阴阳,此为四象。

阴中之阴(太阴)不足则经少;
阴中之阳(少阳)不足则后期。

脏腑之太阴为脾,即己土;
脏腑之少阳为胆,即甲木。

甲己化土,脾统血,甲己所化脾所统的即“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的血。
己(太阴)不足则血少;
甲(少阳)不足则后期。
己多甲少则后期;
甲多己少则先期。
甲己皆不足则血少同时后期。

太阴(己)方有桂枝加芍药乃至小建中汤之类。
少阳(甲)方有小柴胡汤乃至柴胡桂枝汤之类。
 楼主| 发表于 2013-2-17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37ct.com/thread-15183-1-2.html
近视成因及调整方向
近视的原因除用眼过度外,还与错误治疗有关。

1、目内眦外侧为足太阳膀胱经起点睛明穴,太阳经外感寒邪,经气上郁,可令眼球鼓胀变形,及焦距变短,形成近视,此与用寒凉消炎药误治感冒,闭塞太阳经降路有关。邪不去则眼球形终难复原。

2、肝开窍在目,外感寒邪由足太阳深入手太阴肺,造成咳嗽,再用寒凉消炎止咳,令寒邪深入下焦足厥阴肝,造成肝气下郁,不能上达,清气难升,目受血减少,亦能令视力减弱。

3、如曾发皮表湿疹黄疸之类,用寒凉消炎药物将病邪由少阳胆引入厥阴肝,亦能造成视力减弱。

4、用药或按摩均可围绕降太阳与升厥阴进行,至于具体方法,不妨自己揣摩。

提示:如果身体正常功能不恢复,视力是很难单独恢复正常的,要想恢复正常功能,首先就要停止对身体的破坏,这里包括饮食起居、情志调节及用药多方面的内容。同时要了解,即使正确的用药,也不过只是一个助缘而已,不可忽视自身及自心的原因。可阅读化性斋与明心室的相关帖子,了解一下自心感受对境遇(孩子的问题也为境遇之一)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
 楼主| 发表于 2013-3-13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反观自己的言行,学会与自己对话,说服自己,学会多看到自己和他人好的一面,学会三思而后言。
因为精气虚之体。学会坦然面对和接纳.现在精气虚者多,首眼于中气是根本,还有厥阴病的方证演变路线进行辨识,或者就是按图索骥,不必想太多。要么就糊涂点。当然拙作二的方证演变路线还不完善,我空间的《几则医案的反思和解读》作了点补充。
要化性哪。。。。化性哪
 楼主| 发表于 2013-3-15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脏六腑及血气状况的自我判断(脾胃篇)0
1.“三浊”与脾胃
《黄帝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意思是说多数浮肿和胃胀,腹胀之类的肿满病,与脾密切相关。体内湿浊引起的不适和病变,也大多源自于脾虚。
      这里重点说说“湿”。常常听到人们提起“寒湿”,“湿气”,“湿浊”,“痰湿”等概念,这些提法基本相当于中里老师所言的“三浊(浊气,浊水,宿便)”,中里的提法通俗易懂,更能方便大众。
      脾胃不好,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很多半成品会渗入血液,流向全身各处,成为三浊的重要来源;还有一种是脾胃不好,运化能力差,食物残渣蕴积在肠胃,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一部分废物渗入血液,成为三浊。
      这些三浊危害巨大,可能淤塞经脉血管,可能堆在肝脏促成脂肪肝,可能随血液上头影响睡眠(胃不和则寝不安),可能堆积成脓瘤肿块,可能滋生病菌病毒等等,完全称得上是万病之源。
    而“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正好指明了方向,调治各种“湿浊”之病,健脾胃绝对是上上之选的方便法门。
    2.肌肉状况――脾主肉
    脾主肉--《内经》。肌肉松懈,没有弹性,或者肌肉少而肥肉,囊肉多,说明脾胃不好。
      一种情况是脾胃不能将食物转化成气血来濡养肌肉,未充分消化的半成品转变为肥肉,囊肉,堆在身体各处;
      另一种更差,如果脾胃很弱,甚至不能化生出足够的血气来维持身体的基本运行,身体就会透支肌肉里储存的糖来救急(肌肉是个巨大的糖库,是身体的能量仓库),出现肌肉消烁的现象。一些大伤元气的人,比如经历化疗,放疗,大型手术的病人等等,也会因为血气严重不足,出现类似现象,他们的肉都是松垮夸的,肌肉透支殆尽。
    3.观察婴儿看脾胃
    婴儿的脾胃功能是比较弱的。粥汤类最容易消化,所以刚出生时只能喝奶,渐渐的才能喝粥,吃些细碎而软的食物,到一定程度才能吃干饭。到了儿童阶段依然爱吃甜食(脾之味为甘,甜味是脾对应的味道)。由此可见,对于脾胃虚的人,吃粥饧类和细碎而软的食物是很好的对治方法。――反过来讲,如果你只有吃这类食物才觉得舒服,或嗜好甜食,就说明脾胃比较虚。
    4.嘴唇――脾开窍于唇。
    “脾开窍于唇”,“脾之荣在唇”(内经),脾胃很好的人,吃下食物没一会儿,嘴唇就会变得红润不少;反之,如果嘴唇发白,没血色,很干,爱爆皮,裂口子,明显外翻(脾不束肌)等等,就说明脾胃不好。
    5. 鼻头和鼻翼。
    鼻头和鼻翼是脾胃在面部的反射区。酒为大热之物,所以长期过量饮酒的人就会鼻头鼻翼发红,俗称“酒渣鼻”。
      胃经夹鼻而下,鼻翼发红的人常常是胃中有热。胃热的人通常还会容易饥饿,口臭,牙床红肿疼痛等症状――这些现象的直接原因是胃经湿浊盛,气血上逆,发于头面口腔。深层原因还是脾虚。脾的运化能力不行,使食物蕴积滞留在胃,再加上肠道不是很通畅,食物残渣下行缓慢,积久化热化腐所导致;如果鼻头没有血色,特别白,是脾虚无力化生血气之象,有贫血的可能;如果鼻窝总是很脏,发黑,油乎乎的总象没洗干净似的,或是长疙瘩,说明胃经血气浑浊,湿浊盛,浊物沉淀在鼻翼鼻头。从美容得角度来说,真的想根除“黑头”,调理脾胃才是治本之法。
    6.腹泻和便秘。
    前面讲过,胃热的深层原因还是脾虚。有很大一部分便秘也和胃热有关,食物残渣下行缓慢,水分流失,到大肠时,已变得很干,所以出现便秘。有的朋友做了推腹法以后,发现排便顺畅了很多,这是因为推腹法促进了胃肠蠕动,加速了食物残渣的下行。如果配合每天敲打足三里,按摩小腿脾经,在中脘拔罐,效果应该会更好。
      大便常常不成形,很稀,溏泄,这是脾胃虚寒的原因,而且很可能是脾肾双虚的情况(肾气不足就会引发各种虚寒症)。对治的方法包括温灸中脘,足三里,关元等穴,每天饮用一杯生姜大枣红糖水,温胃通经,散寒补血,利用推腹法除三浊,运脾胃等。
      7.眼袋。
      人在正常时间睡眠时,血液归肝解毒。熬夜的人反其道而行之,使血液归肝解毒减少,因此血液变得浑浊;
      另一方面,熬夜时思维活跃,大脑会调用血气维持精力,血气上行的结果是脾胃供血必然减少,消化受到抑制,因此会有更多的消化半成品渗入血液,这也会导致血气浑浊。胃经是血气很充沛的一条经络,而眼袋的地方正是胃经的起始点,比较容易沉淀浊物,所以熬夜的人常会有黑眼圈,这正是血气浑浊的体现。从熬夜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肝胆和脾胃的相关性。下眼袋的大小,颜色深浅,暗沉还是光泽都能反映脾胃的状况。如果眼带大,浮肿,或者颜色暗沉,发黑都表明脾胃不好,湿浊盛。
      8.痘痘。
      观察经络图,脸上两颊容易长痘痘的地方正是胃经经过的地方。痘痘多,通常是胃经气血上逆,湿浊渗出面部皮肤的结果。靠在脸上涂抹药膏来消除痘痘,可解一时之急。就像在沸腾的饺子锅里浇点凉水,水可以暂时不扑出来,但要想根除,就必须把下面的火关掉。怎样把火关掉呢?除三浊,敲打胃经,健脾胃既可。
      9.肝旺脾虚和脾肾双虚
        脾虚很少单独出现,总是和其他脏腑的失衡联系在一起。最常见的就是“肝旺脾虚”和“脾肾双虚”。总的来说,容易烦热,爱发脾气,易怒(不发出来,憋在心里也算),便秘,容易出现咽喉肿痛干痒,舌头起泡,口舌生疮,牙龈红肿溃烂等上火现象的,多属“肝旺脾虚”型,需要疏肝健脾同步进行;而腹泻,大便稀软,溏泄,怕冷,精神不佳,健忘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工作没热情,生活没激情,食欲不振的,多属脾肾双虚型。需要健脾胃与补肾固肾同步进行。当然了,也有肝火旺,脾虚,肾虚同时出现的,比如既怕冷又怕热,既爱发脾气又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这就需要疏肝,健脾,补肾三管齐下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19:53 , Processed in 0.01895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