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2874|回复: 8

《病》——选自《养真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9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病何由而生也?

皆因妄想而生烦恼,烦恼既生,则内伤其心,心伤则不能养脾,故不嗜食。(心属火,脾属土,火不能生土

脾虚则肺气必亏,故至发咳,咳作则水气竭绝,故木气不充,发焦筋痿,五脏传遍而死矣。(肺属金,土不能生金,金不能生水,水不能涵木,故木气不得升

人当妄想萌动之时,即疾病发生之时也。

今人不察,必待疼痛著身,才为有病,而不知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人之一身,外有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是也。
            内有七情,喜、怒、哀、乐、忧、恐、惊是也。

因七情而病者,为内伤而成不足之症。因六淫而病者,为外感而成有余之病。

不足宜补,有余宜泻。

后天有形之血气受伤而病者,药石针灸可以治之。

先天无形之精神内伤而病者,非反观静养不能愈也。

十大名医,治人身病;

三教圣人,治人心病。

亲朋有病皆知去看,自已有病却不知看。

若知自看,内看无心,外看无身,心身既无,受病者是谁?不病者是谁?

见得分明,自然无事。

常想病时,则尘情渐减;

常防死日,则道心自生。

昔子元有心病,遇一高僧,谓之曰:“贵恙起于烦恼,烦恼生于妄想。”

夫妄想有三,或追忆数十年荣枯恩冤,即种种闲情,此是过去妄想也。

            或事到眼前可以顺应,却强生意见,犹豫不决,此是现在妄想也。

            或期日后富贵如愿,或望子孙及时登荣与夫不可必成、不可必得之事,此是未来妄想也。

三者妄想,忽生忽灭,禅家谓之幻心。

能照见是妄,遂即消灭,禅家谓之觉心。

故曰:“不患念起,惟恐觉迟。念起是病,不续是药。”

又曰:“贵恙亦是水火不交,凡溺爱佳冶而作色荒,此是外感之欲。

       或夜思佳冶而成梦遗,此是内生之欲。

       二者染着,耗散元精,若能断之,则肾水自然滋生,可以上交于心。

至于思索文字,忘其寝食,谓之理障。

    经营职业,不惮劬(qu)劳,谓之事障。

二者虽非人欲,亦损性灵。

若能缓之,则心火不至上炎,可以下交于肾。

尘不相缘,根无所偶,反流归一,六用不行

子元如其言,独处一室,扫空万缘,坐至月余,心疾如失。


自家有病自家知,即知须要早时医,倘若忌医终讳病,无常临到悔追迟。


白鬓老人曰:谚云[心病难医]。
              非难医也,不得其法,不行其法耳。

           三教圣人,善治心病,一语可为患心病者指南。

           谁其信之?谁其行之?

昔余为抱关吏时,患脾虚下泄之症五年,奄奄一息,百药不效,万无生理。

因谢绝人事,反观静坐,闲校心经一卷。百日后,经完病愈。

此余即验之奇方。

故敢告之有痼疾者。

发表于 2013-1-9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鬓老人告诫好好保养我们的精气神。
这书放书架好久了,只是粗略看了一遍,繁体竖排看着还是不习惯,有些困难。
发表于 2013-1-9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正巧今天身体不好,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发表于 2013-1-9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不知道能否转载?
发表于 2013-1-9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的。嗯。
发表于 2013-1-9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夫妄想有三,或追忆数十年荣枯恩冤,即种种闲情,此是过去妄想也。
或事到眼前可以顺应,却强生意见,犹豫不决,此是现在妄想也。
或期日后富贵如愿,或望子孙及时登荣与夫不可必成、不可必得之事,此是未来妄想也。
---------
是啊是啊,我们就是这样身 心分离。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篇——选自《养真集》

本帖最后由 happy12wxy 于 2013-1-29 11:22 编辑

人只一个心,向外是情,向内是性,顺去是识,逆来是智。
今要将顺去向外者转而逆来向内,必也反观乎?盖反有能回能复之义,而观有能照能了之功。
人之神在心,而心之机在目,故目用在内而心亦随之在内。不但在也,而且定矣。
此心一定,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口饵甘津,足蹑火鼎,其妙有不可尽言者。

    人只一个真心,因何而妄?迷则似有,觉则还无。我故曰:知妄无妄,要放即放。
诚,是去个伪;敬,是去慢。
当妄想纷起之时,不用止绝,直反看其心,看他想的是甚么,但回光一照,当处即寂。
学道无别法,时常返照便是学,无了妄想便是道。
朱子曰:有一分心向里,得一分力;有两分心向里,得两分力。若紧紧收拾,不要逐物去了,安有不得其正者?虽半月间可验也。
又曰:求放心者,非别求一个心来存着,只才觉放心,便想此心是我的心,须要由我使,不得信从他往外去了。虽锢蔽之久,猛可醒来,大喝一声,百邪皆退。继之以观心,心无;继之以依息,息住,而神随之俱往焉。此之谓真人之息以踵。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惟此心耳。佛言作恶之人,来生变为禽兽;予谓丧心之人,当时变为禽兽。何也?形中是人,心已不是人了。见境心不动,则名不生,不生即不灭,则此心不为尘缘所缚,无缚即解脱矣。

    白鬓老人曰:《大学•正心章》前言四样“有所”,是有心之病,则心不得其正;后言:“心不在焉”四句,是无心之病,心亦不得其正;究竟并未指出正心功夫,教学者无从下手。
此篇即指出正心之功,又指出心正之效,条分缕析,字字金针。
吾人诚能遵而行之,不但不可以希圣希贤,并可以成佛作祖。
有志斯道者,胡不勉旃!


发表于 2013-1-29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子乃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欲修其身,必正其心。欲正其心,必诚其意。

意不诚则不能感通,伪不能去,则言行皆假。口头向道,心头背道;言语说道,行动逆道;自欺欺人,有损无益,良可悲也。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ppy12wxy 于 2013-1-30 09:47 编辑

先生寥寥数言,却字字珠玑,须有实修之证,方能对此“躬行之谏”有所警觉与体悟。虽然还没能修到“意诚”之境,但实能体会先生寥寥数语间的拳拳之心意。感恩!

由此想到先生的“格物解”——致知在格物。知致而后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所谓极乐世界庄严国土者,物随心转也。
                      格物--->致知--->方“意诚”!觉得“格物”“致知”都为修行之真功夫,若功夫未到火候,“意诚”怕也属“幻楼”。

又言“诚者,不自歁”——这也绝不是脑袋里想想思维思辩而能成之事,而是真实修行自然而成。须清明躬行!能做到“不自欺”,或才真正接近“意诚”。而后世受教育所形成的行为习惯或行动指南,因为多年习惯如此,就算明明是“自欺”怕也是太难自觉。若知是“自欺”怕已接近“不自欺”了。

因为结缘于三七网,学会经常审察自已曾经所受的教育以及种种习惯,验证方法是放到自身去求证。虽然这是很浅层的反省,但已让人受益匪浅。感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06:39 , Processed in 0.02518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