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226|回复: 1

寻找优秀的教育方法 记太湖国际实验学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8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寻找优秀的教育方法

——记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创办者、国学大师南怀瑾

李英楠


南怀瑾简介
     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幼承庭训,少习诸子百家,儿时受过严格的私塾教育。毕业于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肄业。曾任教于云南大学、四川大学。后在台湾执教台湾文化大学、辅仁大学。1985年离台赴美,在美国期间,成立“东西学院”,旨在推进东西方文化交流。1988年于香港定居。2006年在江苏庙港太湖之滨创建太湖大学堂,2008年,协助其弟子在此成立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南怀瑾精通儒、释、道经典,著有《论语别裁》《老子他说》《易经杂说》《金刚经说什么》等多部著作。


    教育同人性有关系,一个年轻人犯了错误,是原谅他,让他自我反省改正,还是动不动就处罚呢?这是人性的问题。至于处不处罚,或让他自我坦白不坦白,这很难下定论,要临机变通的。教育是启发引导人性向好的路上走的一条漫长道路,这条道路上自始至终要充满爱心。如果只是强行给予处罚,但孩子内心深处尚未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种处罚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至于教育用什么样的方法,只要能达到改进人性的目的,就是优秀的教育方法。这就是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创办者、国学大师南怀瑾的观点。

              
教师应尽量帮学生,培养学生
    南怀瑾说,教师应尽量帮学生,培养学生,使学生依靠自己的禀赋站起来,这是教育的目的。他在给学校教师讲话中提到,“学者,效也!”关于“学”与“效”,中国《礼记》中讲过这个“效”字,他说,我们做为老师,办教育的,任务太重了,孩子们随时在效法老师、父母。教育不光是嘴巴里教,也不只是读书,父母、老师的行为,一个思想,一个情绪动作,无形中孩子们都学进去了。这就是教育,这个教育就是“耳濡目染”。孩子天生有耳朵、有眼睛,他能听到、看到,老师偶尔讲几句不该讲的话,你以为孩子们没有注意听,实际上他已经听到了,叫耳濡目染。父母也好,师长也好,社会上人也好,大家随便一个动作,他一眼看到,已经进去了,这就是教育。所以教育,不只是老师上课教点什么,整个的天地,自然的环境,统统是教育。
  
      
        两年前,笔者曾在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工作过。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平时多住在学校,除了白天在课堂上读书学习外,课下时间,学生与老师亦师亦友,谈笑风生,关系很融洽。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学生都非常了解。譬如在餐厅里,老师和学生同桌共餐,老师用餐的每一个细节,学生都会尽收眼里,因此,老师要求学生在用餐过程中需要做到的事项,自己也必须做到。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老师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及个人习惯。另外,太湖国际实验学校的环境优美,而且离市区较远,少有娱乐氛围,师生闲暇时间,多用来读书学习,用南怀瑾的话说,就是做到了清心寡欲。这样的学校气氛,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个孩子。
    南怀瑾说,中国几千年来讲教育,《礼记》上有两句话,“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所谓“人师”就是用自己的行为、品性、言语影响学生。有道德有品性,一辈子给孩子效法,这才是“人师”。也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不断努力的方向。


教育,首先应了解孩子的性情方向
    南怀瑾说,教育首先要知道孩子的性向,先了解一个孩子的性情方向。我们看《大学》《中庸》,“性”在学理上叫秉性。秉,就是生下带来的,父母遗传的是其中一部分,分成两方面,生理、身体上的,还有思想情绪上的。作为一名教师,了解每个孩子的性向十分重要,如此才能找到针对这个孩子的教育着力点。对此,南怀瑾列举了自己年轻时从军的一个例子,他说,自己21岁开始带兵,那时,兵跟他就是兄弟。他对兵讲话,从不用文辞,都是很简单的话。因为当时那些兵多数是文盲,没读过书,所以对他们讲话,要是像我们今天这样,文邹邹的,很有礼貌的,那对他们是种煎熬,他们才懒得听。听众的对象不一样,讲话自然就得迎合他们的口吻和接受程度。所谓“对牛弹琴”,讽刺的其实不是那头牛,而是弹琴的人,因为他没有真正了解受教育的对象。从这个角度来讲,作为教师,了解学生的性向和程度便十分必要,这样不仅会使教育更加得心应手,也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其实,课堂上知识的学习,只是教育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教育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上行下效的习惯等等。南怀瑾又说起带兵的故事,当时上场校阅,满校场几千人,喊立正,一呼百诺,这个威风很大。眼睛只要看看茶杯,好几杯茶就来了。那个时候服侍他的勤务兵,吃饭时要帮他添饭。但南怀瑾从来都是吃完了自己添,勤务兵看到都傻了,说:兵营里都是这样,你怎么不让我添饭,是不是不要我了?南怀瑾说:没有啊,我是人你也是人,我有两只手可以做,我现在做官,你给我添饭,我老了谁给我添饭?我能动时,我不能浪费我的手啊!南怀瑾说,其实,这也就是教育,一种上行下效的教育;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就不要依赖别人。


孩子将来应有自我谋生的技能
     在太湖教育探索中,南怀瑾的这一教育观念也有所体现。太湖的学生家境都比较富有,家中多有保姆阿姨照顾,但来这里上学以后,平常多住宿学校,很多生活内务也都需要自己整理,这对学生来讲其实是一种锻炼,比如自己刷鞋、洗衣物、自己整理床铺等等,学校也会定期进行寝室内务的评比,鼓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对于那些内务整理不太好的学生,还会专门抽出时间,一对一的帮教他们。这种教育,要求学生从小培养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养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南怀瑾说,古人说得好,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孩子将来应有自我谋生的技能,比如做木匠、泥水匠,跟学问、身份、地位没有关系,这是最起码的。学问归学问,吃饭归吃饭。南先生还举例,朱熹的祖师爷程颐、程颢在成都悟道,他们的学问从哪里来的呢?一个箍桶匠,是一个在街上做箍桶生意的人。二程遇到他,跪下来拜师,箍桶匠传他们《易经》,箍桶匠的名字叫什么,没有留下。中国的十大商帮中,徽商列在首位,当地有句俗语,“前生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向外一丢”,孩子长到十二三岁就出门谋生去了。


         在太湖教育探索中,学生们除了学习课堂上的书本知识以外,还有非常多的实践课程,而且这里的学生不进行考试,不把知识学习的结果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这里开设有丰富的户外课程,野外求生、田地劳作、野炊煮饭等等,另外还有中医、陶艺、武术、建筑、戏剧、科学、书法等众多课程,很多孩子可能课堂学习不是十分优秀,但是擅长厨艺,或者劳作,或者建筑,或者科学实验,或者武术。这里的学生不是非要走应试教育一条路,太湖的教育探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各种丰富的课程,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从此种下一颗种子,慢慢的发芽成长。因此,对于那些不擅长应试的学生来说,他们也许厨艺方面展现出天赋,或者武术领域展现出特长,这都可以成为他以后在社会谋生的能力。


教育的基本原则就是改正人性
         南怀瑾说,教育是什么?基本的教育原则是改正人性,使人性向善良的方面走,所以教育的目的是改良人性。事实上,现在的家长还是学校老师,普遍存在着观念性问题,以为只要孩子擅于应试,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在现实社会上生存,跟应试的好坏其实并无多大关系,培养人性,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人性才是根本。
在太湖国际实验学校,教师不用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这里的学生不进行考试,除了丰富多彩的课程以外,把身心修养作为教育的重点。南怀瑾说,身心修养是做一个人的根本,不论你是什么职业,什么地位,都应以此为基本。


         现如今,南怀瑾先生,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每天晚餐期间,他会出现在餐厅,接待来访的各路客人(太湖国际实验学校每天有来往上海的班车),在丰盛的晚餐桌前,他总是热情的招呼大家吃菜,而自己喝碗小米粥,吃点花生米,就算是晚餐了。很多时候,在用餐时他与大家闲聊,就是难得的沟通机会,大家都非常珍惜与他在一起的每一分钟。南怀瑾用餐的餐厅与太湖小学生的餐厅是隔壁,所以笔者在太湖工作期间,常能见到他那边的餐厅高朋满座,偶尔时间空余,这边的老师们,也都凑过去听听先生的讲课或者聊天,在当时不失为一种享受。
  
     
   南怀瑾传奇的人生阅历及丰富的学识,使他对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所进行的教育探索,就是在他教育理念基础上,融合西方自然教育及体验式教学方法,而创办的一所从预备班到小学六年级的国际实验学校。现今先生九十几岁的高龄,身体依旧健朗,他会在学校举行大型活动的时候,出来露面,鼓励鼓励孩子们!有时,也会不辞辛劳,亲自过目或批注一下孩子们的书法作品,偶尔还会亲自给孩子们上一节课!一个九十几岁的老人,对中国下一代教育的关注和热情,实在令人感动!


本文发表于《教育》(旬刊)2012年7月上旬  第19期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669432937_0_1.html
发表于 2012-8-8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13:24 , Processed in 0.01890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