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620|回复: 0

汤池——祥和的福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4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元恺

一个拥有4.8万人的古镇,日益呈现祥和之气……这得力于一批有识之士的社会实验,得益于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落实与唤醒。

社会实验 和谐示范

汤池位于安徽省庐江县西部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公元前164年汉朝时期便因温泉而得名。伴随着诸多传奇与风雨,这一历经两千多年、已拥有48000人的古镇,如今又进入到全国「文明村镇」与「和谐社会示范镇」之列。在这里,「和谐社会」已不再是理想,而是每一天的生活常态;「从我心做起」也不再是空谈,而是人们纷纷力行的本分事。

究其原因,却很简单:正是得益于传统道德教育的重新落实与扎根。自古承传至今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伦理道德教育的部分则是其根本与核心,积累了近五千年的智慧、经验和方法,被反复验证具有达成身心、世界、自然完美和谐,化解冲突、实现安定的功效。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样的教育传统在中国已经脱序三、四代人左右(至少70年到100年)。汤池自然也没有例外。

「仅仅在几年前,不少汤池人会为了蝇头小利而争执不休;走路不小心碰一下,双方就可能打起来,甚至有时候看一眼都要引发口角……年轻人只顾出外打工,而不管家里的父母。」土生土长的汤池人张大树说。谁也难以想象,这位憨厚而始终面带平和微笑的中年人,曾经可是个远近闻名的动不动就开打的「高手」。现在,他早已是一位「儒雅之士」,并因「大孝子」而再次远近闻名。「本该如此,不值一提。」他显得很不好意思。

张大树与父母都把自己和家庭的变化,归功于传统道德教育和落实教育的老师们。像许多汤池人那样,在交谈时,他们嘴边不时蹦出「中心」两个字,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中心」是指以汤池所在县命名的「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它创办于2005年底,是作为社会和谐实验与示范的项目而面世的——它是一所民办非盈利性的社会学校,致力于落实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和培养师资与人才。其首要的目标是让所有镇民接受儒家等经典教育,同时向海内外敞开大门,欢迎和接待全国乃至世界各处的人们前来学习。凡是到这里听课的学员,其学费、教材费、食宿费,一律全免。新校区去年年底正式启用,和中心大部分资金来源相同,它也来自支持教育的爱心人士的捐赠。

从一开始,中心便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除了教学之外,它也与镇政府共同举办「敬老尊贤」等一系列活动。例如,为全镇70岁以上的老人(2400多人)发放敬老金,这在当地立刻引起强烈反响。一位老人说,他把敬老金敬奉在家里最显要的位置,「家里所有的钱财都花光了,我也不会用这个敬老金,要把它当传家宝传下去,能够为子孙后代做个榜样,让他们都知道应该尊敬老人,孝敬父母,尊老爱幼。」

中心还协助镇政府每年选出「好爸爸」、「好母亲」、「好婆婆」、「好媳妇」、「好儿童」、「好青年」等奖项,意在树立起身边的榜样,建造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和当代荣辱观。由多才多艺的老师们和当地居民同台演出的以「和谐与爱」为主题的文艺联欢会,成为镇里最受瞩目和欢迎的大事之一。去年的重阳节(中国传统的敬老节),也是汤池最重要的一个日子。这一天,老人们成为真正的主角,接受晚辈们的礼拜,收到礼物,看演出,听中心老师「答记者问」……全镇人一起度过了充满温馨与感恩的难忘一天。

近一、两年,不断有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人们到中心参访和参学,背景、年龄、性别各不相同。其中不少人已通过互联网、光盘或报刊接触过中心老师的课,他们有为自己和家人而来,或为企业或团体而来,还不乏想参加「种子教师」招聘考试的,大都怀着一个通过学习而改善现况的目的。不过,就算早有准备,但置身实地还是会感觉到超出想象。

只要来访者一到中心门口,便有老师马上迎上前来,标准地行鞠躬礼向大家问好,礼貌热情地接过他们手中的行李,递上清香的温茶……这里所有教师职员,对人对事无不体现着恭敬谦和与悉心关怀。无论中心内外,认不认识,沿路相向而行的人们,都会面带微笑深深鞠躬行礼问好。其实,在老师们的无言示范下,越来越多当地镇民也会向邂逅的陌生人鞠躬致意,呈上微笑。这会使置身其中的人们被亲情般的温暖和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友善所感染,不用多久,「外人」的感觉一扫而光,自己也会从回礼,变成主动行礼问好。

中心的饭厅为来访者提供丰富可口的素食自助餐,几乎所有蔬菜都出自于老师们自己耕种的约20余亩多的绿色有机农田——那里绝对不使用化肥和农药,虽然从荒地到农田的转换尚不足一年,但这里品种多样的蔬菜长势竟然都非常可观、诱人。当不断有人来「取经」的时候,老师们就会笑着说:这是用爱心培育的结果。

现在,镇里的离婚率和刑事犯罪率均大大降低,而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却比比增加,社会治安、环境卫生、人际关系都明显好转……

诸多久久难治的社会问题,却在短短的一年内得到明显改善的事实,自然引发全国乃至国际对于「汤池现象」的注目。在去年10月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项重要活动中,特别邀请汤池镇政府官员、「中心」管理者和教师代表到巴黎总部,就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及其当代现实价值等问题,进行了为时两天的交流、汇报演讲与实践主题展览,讲述传统价值观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显着成效,引起了各国与会代表的共同关注、高度重视和一致好评。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方面正进一步与汤池方面接洽带团前来参观考察等事宜。

事实上,「庐江文化教育中心」成立的缘起还与化解国际冲突、促进世界和平的大愿有关。其发起人是一位祖籍安徽庐江的老人,这便是旅居海外的释净空老教授。

释净空老教授现年81岁,常年致力于世界和平、宗教团结和社会教育等工作,精通佛教各派经论,以及儒、道、基督、伊斯兰等多家教派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研习、体悟颇深,讲经、教学已49余载,足迹遍布世界多个地区,还是中国人民大学、郑州大学等国内院校及国际上多所大学的客座或荣誉教授。近些年,老人家曾十几次出席国际和平会议,并且多次应邀发表主题讲演,阐述「以伦理道德教育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谐」的理念。「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族群,能够维系几千年,未被世界所淘汰,方法不是开会、探讨、镇压、报复,而是办班教学,取得共识,依循传统文化教育产生的巨大力量所实现的。」

「每次讲演结束后大家往往都会说:『您的建议很好,但这只是理想,很难实现,另外,传统是否真的能适用于当代?』于是,我们选择汤池小镇做实验,成立文化教育中心,办班教学,研究和落实,以中国祖先的智慧方法化解种种的冲突。」释净空老教授亲任中心主任。他坦言,原先以为需要用三年的时间见效,事实却是不到半年就已经达到唤醒百姓良知、显着改善民风的效果,「这说明古老传统的教育,对现代人的教化,仍然非常的有效。」

幸福人生 爱的教育

文化教育中心的所有教师和员工均为志愿者,来自五湖四海,大都很年轻,却不少原本是其行业的精英骨干。

「在此接受圣贤的教诲,使自己真正受益;又能为弘扬传统文化而尽一份力,可以让这么好的『宝贝』让更多人获益。」来自台湾的年轻的周老师,他原本是生物学硕士,却毅然辞去年薪几十万的职位,携夫人、孩子一起落户汤池镇。与大多数老师一样,他是先通过「种子老师」的严格培训才获得中心教师资格的。

在中心,有着与周老师同样行动的人为数不少。他们并不认为放下某些人羡慕不已的东西有什么遗憾,反而觉得来此学习付出,才是真正的幸福。「我们在汤池过得很充实,很愉快,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大家真诚地彼此爱护、支持、照顾和帮忙,温暖极了。」来自山东的王老师说。

中心训导长蔡礼旭老师也来自台湾,今年不过三十几岁,却早已是名声大振,无论在内地的大学讲堂或是在喜爱传统文化的人群当中,还是在海外有华人聚集的地方,他的演讲总是深受欢迎。

据蔡老师自己介绍,他在大学毕业后也曾像许多年轻人那样,在一年之内换过多个工作,一直都没能「理得心安」。「可在接触了儒家文化等传统经典之后,便豁然开朗,也坚定了自己人生的目标与方向,进而全心投入,越学越喜欢,越体会越付出就越有信心。」

他讲到,人生的动力其实就是一个「爱」字,「爱」与「被爱」都是力量。「我们懂得『爱』人,心量就拓宽了,就拥有源源不绝的动力;『被爱』就是感恩,不断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国家和感恩所有辛勤付出的人,乃至感恩天地万物,这种力量非常之强。」在他眼里,每个人的生命,跟前辈师长,跟祖宗圣贤人,是分不开的,「而拥有一颗智慧承传与报恩的心,我们才能够懂得人生的意义,明白如何经营自己幸福美满的人生。」

很多老师也认为,「爱」是所有幸福和善心的泉源,是用心感受对方的需要,成就对方善心与善行。爱是不讲条件的,就像母亲凝视着孩子的目光般,没有片刻离开,但却又从不觉得自己在付出什么,而爱的付出与被爱的感恩就构成了圆满的幸福人生。

中心的讲座正是以「幸福美满的人生」为题,许多听众将其称之为「触动灵魂的最好的人生启迪」。老师们没有刻板的说教,没有哗众取宠的言语,有的只是一片真诚的心,字字句句无不是感同身受的善意,令人不能不为之动容。

面对当前「富而不乐」的现实,我们更能体会:幸福与物质财富的多少没什么关系,「幸福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一位老师曾这样说。

据了解,起初汤池人想不出中心要做什么?教「经典」有何用处?更有人干脆提出「不如就教我们怎么赚钱吧!」老师们没再多说,只是做出样子,启发引导,代替一些年轻人孝敬和陪伴老人,为他们做其子女都不愿做的事。中心常务副主任杨老师是著名的书法家与金石专家,她本人就花费大量时间,义务教授当地的孩子们书法与篆刻,给他们讲圣贤的德育故事……见到自家的老人和孩子,一天天快乐和安稳的样子,人们终于体会到老师们的用心,并且被深深打动,开始学着孝顺父母,教育子女,友爱乡里,全心全意接受起「爱的教育」。

现在,许许多多镇民把这些带给他们生活巨大改观的老师们,当作自己家人一样的爱护,最好的水果,最好的粮食,家里还没吃,都先运到中心,而且并不声张。不少汤池人说:「这些老师来到我们这里住,他们离乡背井的,若是让他们受苦,就是我们照顾得不好啊。」一时间,尊师重道之风吹遍小镇,吹向远方。人们确实感受到老师们所讲的:人跟人都是一体的,相互信任,彼此付出,事事感恩,就是最幸福美满的人生。

教学为先 办班教学

「教学太重要了!圣贤人是教出来的,好人也是教出来的,恐怖分子同样是教出来的……就看教他什么和怎么教。」 释净空教授非常赞赏中国古人几千年前所说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思想,「一个国家首先是要把教育办好,而教育的根本,在中国一定就是家庭教育。」久远以来,传统中国人的教育往往从孩子还未出生时就开始了,此间父母大都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合乎于「道」……

整个汤池就是一座大学校,课堂甚至可以「移」到每户家里。中心的老师们定期下乡,哪怕有一位听众也会开讲。

在中心的对面,是一所「镇民学校」,每天义务为全体镇民和参访者提供各种有益的讲座,从传统文化与当代荣辱观,伦理道德与企业管理,到技能培训和新世纪健康饮食。

有镇民嫌教室太拘束,于是中心便在附近河边的绿树林间开办「绿色课堂」,老师或亲自讲演,或架起「电视墙」放录像,大家或休闲,或上课,气氛与效果同好。

「圣贤人的教诲,如果没有人教和落实,那是很难领悟的。」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兼职导师李律师表示。

传统经典浩如烟海,可中心当作最主要教材的却是一本名为《弟子规》,只有1080个汉字的儿童启蒙读物,请别小看这短短的千余字,可知它的内容是取自四书五经的精华,是人生立身处世宝典。美国教育家隆·克拉克(Ron Clark)所著的畅销书《教育的55个细节》(The Essential 55),似乎与《弟子规》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自古留传下来的家教、家规一类著述很多,高知名度的就有几十种。而约300年前夫子李毓秀(1662—1722年)编辑的《弟子规》是集中国家教的大成之作,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特别讲求家庭与生活教育,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出外恭敬长辈、尊老爱幼以及尊师重道、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从表面上看,其用字简单,但处处含有深意,都是以奠定德行基础为出发点的。例如:「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命,行勿懒);「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晨必盥,兼漱口);「岁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老易至,惜此时);「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言语忍,忿自泯);「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我这么多年的社会摸索所累积的经验,居然只是《弟子规》里面的一、两句话而已。」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在听了「中心」《弟子规》的课程后感慨道。

汤池曾有夫妻俩对骂骂到镇政府,可「评理」的调节员一句「你们都学过《弟子规》了,还好意思吵架。」就让他们二话未说,红着脸走了——很快和好如初。

「《弟子规》首先不是教婴孩念的,而是教大人的,为人父母的,他们务必要把每一条都做到,做给孩子看。」释净空教授指出,我们的要求是「学一句做一句」——圣贤人的教诲不是拿来背诵和说的、解读或讨论、研究的,也不是为了丰富知识与文学历史修养,而是要落实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变成自己的行为规范,内化成自己的德行。」很显然,这与许多地方热兴「国学」的表面做法不同。

为人父的李老师坦言,过去,他总以为自己孩子的缺点是源于社会、学校和同学的影响,开始学习古贤教诲后才逐步意识到,孩子的「毛病」实际上正是源于父母。「一个有智慧的人,每天要反省自己,总是从自身找原因,从扩展自己的心胸和提升自己的境界来影响和改变这个世界。」他说,「当我们家长从自身开始改变,孩子很快就会改变——教儿教女,先教自己。其实,对社会大众也是如此,身教胜于言教,施教者首先应该身体力行,做到才能说到,才说得有效果,通过榜样的力量,达到教育的目的。」

汤池的街头曾经垃圾成堆,可在很短时间内就有了很大改观。「其关键原因是我们的老师们亲自去捡垃圾,而没有靠政府的强制命令与罚款,也不是靠人监督。」李老师说,当地居民看到老师们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也一起来捡垃圾。今天,顺手把地上的零星废弃物捡起丢到垃圾箱里已成为许多汤池人的习惯动作。

本性本善 厚德载物

目前汤池最普遍流行一句经典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一位小学生自省说,有一天数学老师上课要用到学具,那个学具只有她一个人有,「我准备拿出来,又不想拿出来,直到放学时我才想到人不能自私,我很想对全班同学说声『对不起』」。

按照中国先祖们的看法:人能自省,便会开悟,也会变得厚道,而人能具有悟性与厚道,便会有福;一个家庭的和睦,一定会带来这一家的兴旺,如果每个家庭都很和睦,那么国家社会就太平无疑了。

「所有世间的问题与冲突,只要人跟人处好了,大半都会化解掉。」 由此,蔡礼旭老师说,胎教和幼教格外重要,「如果不从小教育,就会随着种种不同环境的熏习,养成不好的习性,进而影响孩子的一生」。

至于世间人所表现出的种种不善,他认为,「这不过只是习性、习惯而已。古训有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也就是人皆『本性本善』。」他说,「看人要看其本质,教育就是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启发指导学生改正不好的习性,恢复本性本善,保持本性本善,确立积极与理智的人生观,如此人人皆能成就有意义、有价值,幸福美满的人生,世界的安定和平,自然也就指日可待。」

在采访中,无论是当地的官员与普通居民,还是中心的师生与管理者,以及大量的来访者与受教者,他们都无不欢喜地表示:他们都相信人确实是可以教得好的;和谐社会确实是可以实现的。

由于汤池因民风好转和传统学风的盛名远播,从四面八方来参访和游览的人数日益增加,更有一些热爱青山绿水,也爱传统文化教育的「新移民」入住。这一切自然也带动了这里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镇里正在规划建立传统文化街,无论是宾馆饭店、还是特色商品的经营都面临很好的前景。

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乡工作和生活,一为陪伴父母,二求自身安稳,三想熏习传统文化,利益子孙后代。

「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这句中国古代谚语正昭示着汤池这一人杰地灵、学风正盛的「温泉之乡」、「茶叶之乡」、「文化之乡」的美好未来。

本文敬摘自《北京周报》2007年第26期,略有删改。

感谢网友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11:16 , Processed in 0.02176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