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9899|回复: 19

哇!一车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1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快乐的人与忧郁的人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对逆境的反应和处理方式。

设想你刚刚和朋友在海滩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下午,回到家时,却发现门前有一大堆粪便,关于这粪便有三个不容置辩的事实:


1、你并没订购这堆粪便,这不是你的错。
2、你无所适从。因为没人看见粪便是谁堆在那里的,所以无法“退货”。
3、这粪便使房子又脏又臭,令人难以忍受。

门前的那堆粪便可比喻为生活中的逆境,它有三个不容置辩的事实:

1、我们没有订购它,只能问老天爷“为什么是我?”

2、我们无所适从。因为没有人,就连我们最好的朋友,也无法把它移走(他们可能尝试过)。
3、它太可怕了,不但毁掉了我们生活中的快乐,也使痛苦笼罩着我们,实在令人难以忍受。


处理这堆粪便,有两种不同的方式。第一种是带着粪便到处走,人走到哪里,粪便带到哪里。在口袋里装点粪便,在包包里放点粪便,在衣服上蹭点粪便,在裤子上沾点粪便。我们发现当自己带着粪便四处游走时,失去了很多朋友,就连最好的朋友也避开了。

“带着粪便四处游走”比喻沉溺于忧郁、消极和愤怒而不能自拔。这是人们对于不幸的自然反应,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谁也不愿意跟这么消极的人在一起,朋友们渐渐离去,也是自然的、可以理解的。更糟糕的是,那堆粪便非但一点也没减少,反而在发酵后味道更加难闻了。


幸好,还有第二个方法。对着那堆门前的粪便,我们叹口气,然后开始工作:推出手推车,找出叉和铲,把粪便铲进车里,推到后院,埋在花园里。这活儿很吃力,很不容易,可是没有别的办法。虽然有时,我们一天只能推半车粪,可是我们是在积极地处理问题,而不是坐在那里抱怨不停,让自己越发消沉。日复一日,我们铲着门前的粪便;日复一日,粪便越来越少。有时我们可能需要花上好几年的时间来清理那些粪便,不过,总有一个清晨,我们会欣慰地发现,门前的粪便已全部清理干净。更令人喜出望外的是,奇迹发生在我们的后院,花园里到处盛开着色彩缤纷的花朵,花儿的芬芳飘溢到大街小巷,邻人、路人都在这馨香中深深地陶醉了;院子的角落果树结实累累,树枝都被压弯了;果实那么香、那么甜,你在任何超市都找不到;果实那么大、那么多,可拿来邻人分享,就连路人也有机会品尝这美味神奇的果实。

“把粪移走”比喻把逆境和不幸转化为生活的养料,这是我们必须独立完成的工作,因为没人可以替我们完成。不过,日复一日,我们把它移入心灵的花园,痛苦会越来越轻。也许我们要花上好几年的时间,不过,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生命中的痛苦已经不见了,而奇迹却在心中发生。慈爱的花儿到处怒放,芬芳飘溢到大街小巷,我们的邻人、朋友、甚至路人都深深地陶醉了;而角落的树上累累结满了智慧的果实,充满着对生活本质的甜美洞察;我们可随时随地与人分享这美味的果实,就连路人也尝到它的甜美。

如果我们能走过不幸,从痛苦悲惨的经历中学习成长,把痛苦转化为心灵花园的养料,那么,我们就能拥抱另一个陷入巨大痛苦的人,温柔地说,“我了解。”而他也能意识到我们真的明了他的感受,慈悲就此展开。我们给他手推车、叉、铲,以及不屈不挠的勇气。如果我们还没有种过自己的花园,就不知如何去帮助有同样痛苦的人。

我认识很多善于禅修的比丘,他们即使在逆境中也能平静、沉着、镇定。但是其中却只有少数人成为了伟大的老师,我经常思索这是为什么。

在我看来,那些比较一帆风顺的比丘,那些没有很多粪便需要移走的比丘,一般不会成为伟大的老师;而那些历经种种磨练、静静地把痛苦有一点一点移开、并灌溉出美丽花园的比丘,都能成为伟大的老师。两者都具备智慧、平静和慈悲,但是那些有很多粪便要移的比丘,有更多的心得与世人分享。我的老师阿姜查,对我来说是无与伦比的老师,我相信,在他早年的时候,他的门前一定长长地排满了粪车。


也许这则故事的另一层含义是,如果你有服务世人的雄心,如果你想开展慈悲,那么,下一次当不幸降临到你的生活中时,你会说:“哇!我花园的养料又来了!”

        ————澳大利亚菩提雅那寺住持  阿姜布拉姆
发表于 2012-6-22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这个帖子满符合我昨天的精神状况, 昨天午时, 我也遇到一堆粪!

于是, 我把粪直接扔出去!
发表于 2012-6-22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归航似乎知道昨天我家门前有一堆粪, 所以赶紧给我送来"哇!一车粪"文章来安慰和快乐我?

多谢了!

我变粪为养料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姜与炙甘草

曾经还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位法师开解一位女众的,
女众见法师后,不断的哭诉自己有多苦,有多苦,有多难,有多难,说是三天三夜也诉不完,自己太苦了......太苦了.........

法师问,人们解完的大便,会不会用纸包起来,随时见人就撒点儿 这里撒点,那里撒点儿?

女众愕然

法师说,曾经受过的苦难,如同解完的大便,过去就过去了,不要留着臭别人,更臭自己了.....

原文非常有趣精彩,只可惜真的找不到原文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降伏烦恼,不容易啊
凡夫肉眼盯着它看,十之八九还是原模原样,甚至可能还将其放大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姐,看了一部分,你的“我的中医爱好之路”,没看完,佩服
发表于 2012-6-22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归航

人体都有自我修复的功能, 无论肉体面还是精神面.
发表于 2012-6-23 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夏至
  关于2012年夏至是哪天?有人说是6月21日,也有人说6月22日。到底哪个准确呢?天文专家表示,根据新近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今年夏至准确时间为6月21日7时09分,为116年来最早。夏至的早来临,一定是发生在闰年。夏至的较早来临,上一次出现在1896年,时间是6月21日6时28分,下一次将发生在2016年,时间是6月21日6时34分。

  三候
  
  鹿角解: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蜩始鸣:雄性的蝉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介绍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由来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


  《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
  
  习俗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烟台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烟台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称伏日。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广东地区,人们喜好在夏天滋补凉食避暑,因此居民在夏季普遍煲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比较传统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而且夏天食物多调醋,少盐、少姜、少蒜、味清淡,以粉面、瘦肉、青菜、瓜类等为主。
  
  养生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俗话说“夏至—阴生”,也就是说,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


  在此时节,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一般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年老体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夏至时节,大多数人会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头痛头晕的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这一时节气温高,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使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进而造成头痛头晕。造成头痛头晕的另一种原因是,人体出汗时体表血管会扩张,更多的血液会流向体表,这种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压偏低的人血压更低,从而发生头痛头晕。
发表于 2012-6-23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归航说的那个关于法师与女众的故事我看过。
发表于 2012-6-23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遇到不好事,说——哇,花园养料来了,让我改造的机会来了,考验我的机会来了。
哦,太棒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冠成妈妈
嗯,我觉得特有意思!
是济群法师,还是寂静法师, 忘了
发表于 2012-11-6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姜与炙甘草

曾经还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位法师开解一位女众的,
女众见法师后,不断的哭诉自己有多苦 ...
归航 发表于 2012-6-22 14:41


   感谢归航!!!
发表于 2012-11-6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归航


   说的太经典了,这个比喻通俗易懂,看到之后心情豁然开朗,谢谢归航把如此经典的文章分享给我们
发表于 2012-11-6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喻的真好,我以前就像是“带着粪便四处游走”,现在释然了,感谢三七这个平台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镜中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5 09:57 , Processed in 0.02968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