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991|回复: 5

志在圣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4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生在世,过去儒家读书人讲求的是立志,人要没有志向,就像船在海里没有方向,不知道漂到哪里去。佛法讲发愿,志愿是一个意思,人生在世有一个愿望、有一个目标、有一个方向,永远向着这个目标、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精进,自然就有成就。今天要问自己,我们的方向在哪里?目标在哪里?每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向这个方向?都是向这个目标?古时候读书人跟往后读书人不一样,古时候读书人的目标是圣贤,读书志在圣贤,后世大多数读书人志在功名,跟古人不一样!方向、目标不相同,他一生的成就自然不一样。
孔孟为什么成为圣贤?他志在圣贤。祖师大德何以能够修成佛菩萨?他志在佛菩萨。我们今天志在什么地方?我们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与我们的志,就是与我们的目标、与我们的方向相应不相应?不说别的,现在大家都学净土,要问你方向目标,你肯定说我的方向在极乐世界,我的目标在见阿弥陀佛。没错,说得很好!是不是真的?自己想想从早到晚有多少时间,你这个方向是对着你的西方极乐世界?是想着阿弥陀佛?有多少时间你是在搞名闻利养、在搞是非人我?自己好好去算算这个帐。一天二十四小时,如果搞是非人我、搞名闻利养、搞贪瞋痴慢,这个时间占一大半,这一生理想的方向目标就成了泡影,你决定达不到。怎样才能够真正满足我们的愿望?我讲《无量寿经》的时候跟诸位说过,《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理论、方法、教诲,至少要能够落实两成,也就是说最低限度要能做到百分之二十,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这下辈往生有把握。你要不能够理解、不能够落实,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生只能说结一个缘而已,这一生去不成。
这种情形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我们都错过了,我们今天修这个法门,绝对不是这一生才开始的。这一生要是才开始,你没有这个信心,这个地方讲净土经典能够每天在这里听两个小时,不可能的。你能够每天听两个小时,每天还能够念个几百声、几千声佛号,都是过去生中有善根,为什么不能往生?就是因为你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像读书一样,书是念了,考试不及格,不够这个分数,所以还要搞六道轮回。这一生当中又遇到了,如果这一生当中考试不及格,来生还要继续搞轮回。不想再搞轮回了,你就要发愤努力认真去干,不能搞假的。
「我很想做,我做不到」,我听这种话听多了,我也点头、我也能体会得到,你为什么做不到?你没有受过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什么?《弟子规》。在佛法里,《沙弥律仪》十戒二十四门威仪,你为什么做不到?没有根,根是《弟子规》。如果你能够把《弟子规》字字句句都落实、都做到,五戒十善对你来讲不难,轻而易举,再往上提升,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肯定能做到。不但能做到,你很欢喜做到,为什么?乐于解脱。
所以我们今天修行,愿望很高,没有基础。怎么消业障?布施、持戒、忍辱就消业障。这个有没有做到?布施是放下,持戒是守规矩,忍辱更重要,佛在《金刚经》上说的「一切法得成于忍」,忍辱消业障最快速。尤其是在逆境,不怨天、不尤人,心平气和!别人对我有误会,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没有一丝毫瞋恚心,愿意接受,决定没有报复,消业障!这个消业障消得最快,也消得最多。如果这里还有一念怨恨、还有一念不平,不但你的业障消不了,业障又增加了;如果有报复心,麻烦大了,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双方都痛苦!这是菩提道上最严重的障碍。
所以真修行的人要在这个地方痛下功夫,就是能够禁得起别人的侮辱,禁得起别人的伤害,禁得起别人的毁谤,没有一丝毫怨恨心。不但没有怨恨心,反而有感恩的心。他对我什么恩?他替我消业障就是恩德,要不然我这个业障、这个恶业要到三涂恶道里头去消。三涂恶道是消恶业的;三善道的是消善业的,都是业障。三善道,你享福的时候又造业,那就麻烦大了,你生悭贪、贡高我慢、嫉妒,那就麻烦大了。三恶道里你怨天尤人,你有瞋恚心、你有报复心,那是罪上加罪。所以我们的修学,我是不厌其烦地提醒同学们,顺境决定不能有贪恋。这个世间人最容易生起的,顺境起贪恋,逆境生瞋恚,怨天尤人,他心就是不平,天天在造业,哪里会有好日子过。
好日子是从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而来的,你现在的恶不断、善不修,功不积、德不修,你怎么会有好日子过?诸佛菩萨、古圣先贤讲的这些大道理,你不接触;这么多的典籍摆在你面前,你不看;现在科技发达,我们利用网路、利用卫星电视二十四小时不中断地播讲,你不听,那有什么法子。这就叫与佛无缘。有缘人最方便的是收看播讲,更殊胜一层的是读经。我们这个小团体,包括佛陀教育基金会、各地净宗学会,我们每年印送的这些经书、光碟、录音带、录影带,每年用在这方面的钱不会少于美金三百万,最保守的估计;一年有的时候用得多的时候超过一千万。善心同修出钱出力,流通正法,功德无量。
我们不重视建道场,所以我们这么多年来没有道场,在澳洲图文巴那是不得已。韩馆长往生之后,二十多位同学没地方去,我们这才买一个教堂,让大家有安身立命修行的场所。你们要爱好佛法,要会用功,这个场所供养你们,你们一定有成就。如果你们将来不幸堕三涂,这个责任是你们自己的。因为这个道场每天讲经、每天念佛,讲经、念佛不中断,那你为什么还不能往生?就是你的心术不正,你没有放下自私自利、没有放下名闻利养,没有放下贪瞋痴慢,还贪图五欲的享受,这种心行肯定堕落。
你能在这个地方可以享受个几年、十几年,不要以为你现在很年轻,四十、五十走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你们现在的年龄差不多也三十、四十,也差不多了。要记住古人讲的话,「人生七十古来稀」,你细心去观察你的亲戚朋友、观察你周边的这些人,活过七十岁的少数,大多数四十、五十都走了。你有没有想到你自己什么时候走?你还有多少时间?你平常不想,糊里糊涂过日子,愈想愈可怕!你能想到这一层,你才醒过来了,才知道要发愤、要用功、要真干。
我每天给你讲的都是帮助你,我不只是教你做,我先做到了,我得到好处。你们仔细观察,常常在我身边你都看到,为什么不好好学?为什么不改自己的毛病习气?别人说你不好就生气,错了。古人闻过则喜,人家说我的过失,我感谢他,为什么?自己没有发现。听到别人说了,好好想想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好学的人、会学的人。听到别人赞叹我,得意忘形;听到别人毁谤我的,恨透了他,这错了,这是不会学。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你自己想想是不是?
【此寂灭人方便力】,这一句总结,都是讲到如来究竟果地,真正证得清净寂灭,就是第二句所说的究竟涅槃的境界。寂灭是究竟涅槃,「寂灭人」就是究竟佛果,他给一切众生示现的方便力。方便力就是最合适的、最妥当的学习方法。不要说是在如来果地,法身菩萨位子最低的初住菩萨,已经永远离开分别执著,也断了一品妄想。你就仔细去思惟、去观察,这个境界里头还有言论吗?还有现相吗?你不想不知道,你想就晓得了。离妄想分别执著,你能说得出一句出来吗?这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就是真心圆满显现的样子,不但言语没有了,念头都没有了;分别执著是念头,念头都没有,这才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跟十法界、跟六道三涂不二,这叫善巧;不可思议跟思议是一不是二,这才是真正的正念。有体、有相、有用,不是有体、无相、无用。有体、无相、无用不可贵,有体、有相、有用,相用不违背性体,这是真正解脱,这是真正的涅槃、真正的善巧。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75卷)【善巧通达一切法 正念勤修涅槃道 乐于解脱离不平 此寂灭人方便力】
发表于 2007-9-14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看看索达吉堪布与慧律法师的讲法。

好象同样都是法师讲法,其相差却不可以里计。乃至又不仅是程度的不同,而有是非之别。

最好是视频,其次是音频,最末是文字版。不过看听过视频、音频后再看文字版则不碍事。当然了,能在其真人面前亲闻是最上的选择。
 楼主| 发表于 2007-9-15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不成熟的看法

先生,净空法师,可能是由儒入佛。
与通常学佛的入门不一样。
儒佛融通,应当是好事。
 楼主| 发表于 2007-9-15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代800年天下,非大德不能!全人类婆娑世界找不出第二个!
文王,实真儒家也!
孔子说:郁郁文王,吾从周。

[ 本帖最后由 龙隐云水 于 2007-9-15 15:4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9-15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宪章文武,经传于今,反淡忘文王、儒道之源矣。
”礼仪三千、威仪三百“,以为本非皇家威风,原为儒家修道之教。
”正心诚意“于日用,真是佛家”净心“、”敬意“,内求圣贤”菩提“之道。
惜现代中国儒家礼仪不在、仁心不厚矣。
惟余佛家“戒律”“净心”护住众生,亦是日益式微!

[ 本帖最后由 龙隐云水 于 2007-9-15 14:5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9-15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斯微斯微,其谁与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4 08:44 , Processed in 0.02988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