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8438|回复: 15

转载:《拥舞生命潜能》 许宜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0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一篇我还没来得及看的美文,但其中有一段话深深打动了我:

“是的,今天你所有的一切,无论是有意识的、无意识的,都是生命最高的智慧所为你做的选 择,此时你所呈现的一切面貌,都是生命的潜能为了生存下来所做的抉择,让你成为今天的 样子,这不是你不好,而是在这环境、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已经做了你所能做到的最佳选 择。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个退缩、没有自信的人,那么回想一下在生命的某一段过程中,退缩曾经 是你最好的选择;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很难与别人接近的人,那么也可以回头看看自己的 成长过程,或许不与别人接近,是你曾经所能做到的最佳选择;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容 易放弃、很难去坚持的人,你也可以回头看看,在生命的过程中,你曾经有过因为坚持而换 得更痛苦的结果,为了不让自己受到更深的挫败感,你学会了待在安全的地方,你选择了放 弃。

但是,更重要的是,现在你的身体已经是以前的几十倍、你的力量已经是以前的几百、几千 倍了,你可以在自己的生命里重新再做不同的选择。而这本书,或是真善美生命潜能研修中 心的存在,就是为了要协助更多的人能够在生命里开创他自己更大的选择,在自己仅仅只有 一次的人生里,活出一个有最大可能性的自己。”

希望和大家一起学习哦

不过,这篇文章看起来比较费脑子


[ 本帖最后由 chrise 于 2007-9-10 18:0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拥舞生命潜能》作者:许宜铭


出版缘起
胡因梦序
刘秋凤序

前言

第一章 生命潜能
第二章 我是一切的根源
第三章 察觉
第四章 智慧的殿堂
第五章 烦恼即燕提
第六章 原罪(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第七章 真爱
第八章 成长与转变
第九章 拥舞自然
第十章 如来
后序

见证与分享

真善美生命潜能研修中心发展史

出版缘起

回溯六十年代的美国,在自由思潮、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工商业进步到某一个阶段 以后,开始兴起一种省思,许多人开始往自己的内在探索,科学界、心理学界、人类行为学界、社会学界……无不加足马力,对人类的生命过程做一次大反刍;之后,加上对东方哲理 的接触与体认(如:中国的老庄思想、印度的瑜珈哲理……),东西文化结合下,使得这样一个 ‘注重内在省思’的运动,益加蓬勃。这股风潮后来被称为‘人类潜能发展运动’(The Hum an Potential Movement),由加州迅速地扩展到美国本土、东岸、欧洲而到日本。日本是亚洲经济最繁荣的国家,大约七十年代也兴起了这股风潮。

国内在最近这几年,有许多机构引进许多自我探寻、开发潜能的课程,我们可以预见这股潜 能运动的风潮,即将在国内兴起。在西方甚至有预言家表示:二十一世纪将是新人类诞生的 世纪,所谓的新人类并不是人类的品种改变了,而是人类有更多的潜在能力被发掘出来。

在东方古老的学说里面,哲学也好,思想也好,有许多对人潜在能力的学说,在西方心理学 的领域上,透过科学实验的方式,发展出让人得到更多的自由、更宽广的思想空间,更不受 束缚、更有能力去面对生命里的种种状况,在思想、心灵、情感、肢体方面,也更统合成为 一个更完整的人。换句话说,人类能力未知的部分,逐渐地被发掘出来了。身、心、灵统合 为一的新人类,将在二十一世纪诞生。

我个人在多年前头入开发人类潜能这个运动,并且在一九八六年创办了真善美生命潜能研修 中心,在一九八八年创办了中华民国潜能开发协会,四年多来,我曾经跟一万多个人一起相 处和他们共同研究自己的潜能开发与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发现我们需要一套完整的资 讯来跟社会大众接触,让社会大众能够透过这样的管道,跟自己的潜能有初步接触的机会, 在自己潜能发展的领域里去扩张自己生命的可能性。我想,这是我发行这套书籍最主要的用 意,而我更希望透过这系列的书籍,协助更多的人有机会认识自己的各个层面,与自己做最深、最直接的接触。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台湾在这四十年来,缔造了经济的奇迹,在物资文明上的发展,可说是 淋淋尽致,可是在精神生活的层面上,如果我们来省思一下,到底我们目前的社会状况、人的心灵,是成长了呢?还是退化了?对许多人来说,外在的价值标准和别人的评价,早已经远 远超过了自己对自己本身的肯定。我们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也没有教导我们注意自己的内在 与无限的潜能接触。所以,金钱游戏盛行——大家乐、六合彩、股票市场狂飙、房地产炒作 ,甚至有许多人为了成名不惜冒险,为了财富不惜以身试法,造成了目前混乱的社会状况。 真善美生命潜能研修中心成立以来,不停的提供现代人另一个思考空间、生活方式。当然, 我们并不反对物质生活的丰足、追寻成功与享受,但是我们非常盼望能跟更多的人分享生命 里更宝贵的层面,那就是自己生命的深度、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也让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 能够有更真实、更和谐及更深入的关系。

在我们身旁,我们很清楚的看到一些朋友愿意用他们赚取的财货,去换取自己心中不曾注意 、失落的部分。他们在过程中的挣扎及用心,令我们深深感动。盼望这系列书籍的发行,能 做一个抛砖引玉的动作,让我们一起投入‘中华民国人类潜能发展运动’!



胡因梦

潜能开发是意识演化金字塔的中层,它是自卑恐惧的个人领悟 圆满空性的必经过程。把潜能 开发归纳于中层,是因为它属于积极思考的范畴;积极的意识形态中仍存在着强烈的自我感 ,只要还有自我感,内心的恐惧和不足就必然存在。要想攀升到金字塔的顶端,必须认识消 极无为之道;亦即老庄思想和佛法的精髓,并且将其实践于个人修为中。对大部分人而言, 潜能开发的积极之道确实能建立自尊、自重和自信,小我必须转化成大我,才有能量承担无 我的境界。

做为一名治疗者和精神导师,他必须有充沛的热情、精力、同理心和敏锐度;他不但对自己 要有深入的认识,还要给自己和别人犯错的自由;他要有能力扩展学生的自我意象,把权威 还给学生,让自己也有机会教学相长,同时还要能觉察内心最微细的想要操纵别人的权力欲 。

许宜铭先生是一位具有潜力的治疗者、热情的老师,他以个人丰富的人生历炼、坦诚的勇气 和聪慧,与一万多名有心成长的学员互相扶持,笔者虽未参与他的研习会,仍可想见生命交 会时的悸动和火花。

欣见潜能开发与新时代运动在台湾萌芽,这样不否定世俗、不否定欲望、不否定烦恼的认识 自我之道,是目前充斥着迷信、臣服、倚赖外力和欠缺创造自由的台湾所正需要的。



刘秋凤

在得知要为许宜铭老师即将出版的书写序时,不禁莞尔的摇头,心想:他一定不知道我平日 里文字的作风较流于辛辣批议之专栏性质,歌功颂德全然不会,但每次落笔时的心情总以 打破粉饰太平的假象为期许。而对于许老师多年来推动心理探究和潜能开发的工作热诚,确 感受这中间路程的用心和维艰,现又觉察出身、心、灵,平衡和谐的必然必要,而步入灵修 的领域,我们也都怀抱着极严肃的关心和注意。

就心理学和哲学的探索层面而言,从中是可以了解到很多被暗藏在心灵角落的真相,及某些 意识投射下所展现的行为,从纯性的思考确可衍成出许多的理论派术,但终无法为生命寻 企出一个结实的答案和光正的意义,再者人类最难转化调服的是感情(情绪)那一面,尤其在 传统的集体意识和教育包袱下,又往往更偏向着负面惯性的思考和行径活动,以致于很多的 情况是发生于理论上绝对是清楚了然,在情感上却跟不上脚步,成为知行分裂,内心的冲突 矛盾和人格的落差日益严重,有多少人是在里外不一的对立中却不自觉或自觉而无法可度的 呢?这也就是佛家所谓的‘无明习气’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有太多的领导人物分布于各个阶层、各种的界域内,将其所熟谙的心理学技 巧运用为操纵摆布他人的利具。这不啻是其门徒追随者的悲哀,也是一项公众的危机。因而 ,凡是发愿利助他人者,必然要进入灵修以求反观自性,方能用一股和谐无我及不求功利的 能量去和有缘的朋友们一起去探究这未知又广阔的精神领域。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进入了 更深层的灵修功课时,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那揭除层层面具以便面对生命真相的那个过程, 它的进行和身份背景、口号技巧、时间长短皆无关乎,纯然的是藉由对每一刹那情绪纷飞的 微细观照,及对世间万象的互相引动模式都有着清晰的觉查洞见,不被其转,不被己骗,换 言之,是建立在解构重组不断的交替和朝圣叛教轮回的颠覆中而凝集的体验,这等宝贵的学 习过程是必须由自己千山独行的去领会,绝无法假他人之口来证得的。

然而,有了地图索引会走得较安全,不致误入歧途。那许老师愿意以他的热诚来服务有心的 朋友们,且希望结合有识之士一同来为这新时代成就些引领的冲激力量,开发真、善、美的 生命潜能,确是值得鼓励支持和共同参与的。让我们用爱来互相疗伤和抚慰那曾受创的心灵 ,并有足够的勇气打破旧有的价值观,重新建立一个爱生惜福的净士。

前言

其实这本书的形成已经蕴酿好几年了。许多学员上完课,在感动之余,不停地问我为什么不 将这些资料整理成文字?

这几年来,一直觉得生命的经验是属于个人的,而我无法用语言文字将之传达出来的原因是 ,一方面总觉得语言文字没办法真切的表达出智慧的领域及对生命的经验与体会;一方面也 担心如果大家只藉着认识文字而让自己对这方面的理解停留在头脑、知识层面,反而会形成 自我成长、开发潜能的障碍,这会使得许多人自以为已经懂了、明白了,但事实上却无法真 正进入自己的生命,反而耽误了与自己更真实的接触。三方面也担心自己在走过这条路时所 碰到的经验;有些过程与现今传统文化、宗教人士、卫道人士所抱持的态度有很大的冲突与 对立,使得曾经在这条路上学习过的人,受到冲击、压力甚至责备。再者因过去常见自己不 是专业出身,因此总不敢提笔。但这八年来我为自己的成长投入难以言喻的专注;我曾与一 万多位学员共同修习生命的课程,几乎每周都参与二~四天的工作坊,所带的工作坊也已超 过三百场,更带领过数千场三小时的迷你工作坊。再加上自己每个月都赴日本参加三年完形 治疗师的培训,每年亦至美国进修,所以渐渐摆脱自己‘非专业’的桎梏。这八年来自身渐 进的成长,使我看到了‘本质’,而不是表相的‘专业’,因而确信自己已可超越许多‘专 业’人士所看重的‘知识’与‘学术’。再加上直到最近,我重新对人性、对人本质的智慧 有了更深的信任,自己也能愈来愈随缘,生命的领域更加宽广,才逐渐消除了这种担心。这 六年来,真善美生命潜能研修中心渐渐成熟,接触过课程的学员人数也愈来愈多,大家逐渐凝固成一股足以接受冲击的力量;也因著研修中心的课程段落分明,对人的协助与中心思想逐渐 确立,所以现在才有足够的勇气出版这本书。

另外国内的潜能发展运动正在萌芽,我们即将可看到它的蓬勃发展。但许多人对‘潜能开发 ’存有误解,单方面的去发展自我催眠、自我暗示,认为这些就是开发潜能,因而对人造成 莫大的伤害。近几年来,也有许多传销公司、企业组织里负责教育训练的主管来到中心学习 ,但他们的目的只是要学会这些技巧,将它们用在组织的发展上,而不是抱着真正敬重人心 、热爱生命的心理。我非常担心这种被带出去的‘模仿’会对人造成伤害,因此更觉得有责 任要把‘生命潜能’清楚地介绍给大家,让更多人了解在发展潜能的路上,该如何保护自己 。同时这本书也是为中心早期的学员们提供一套更完整的支持系统,并且藉此再一次确定什 么是自己要走的路,让我们重新一起再往前迈进。

也盼望此书的问世,能协助更多人在潜能开发的道路上、在成就自己生命、发展自己人生的 过程中,能得到更多的自在,真正得到自由、快乐与智慧。

这本书并不是我个人的创作,而是在描写生命中本来就存在的真相;我只是透过生命的体验 ,把这八年来自己习得的与教学过程中一些经历如实写出,它是宇宙之间本来就存在的,只 不过是透过我的生命,将其呈现在读者眼前罢了!

然而事实上,它也是属于你生命的一部分!

如果你曾经对自己的生命投注许多心血,但却仍有些关卡无法穿越,或许本书能帮你有所顿 悟,生命因此而豁然开朗、突破障碍;也或许有人在无意间翻到这本书,因而引发他想探索 智慧殿堂及更真实认识自己的契机。纵然对某些人而言,这本书或许只会停留在头脑层面, 变成他们的知识,但如因他们的散播而使更多人下定决心要往学习、成长的路子走去,这也 很好。也或许有人看了本书会不以为然,心里有抗拒,但我相信:凡走过的必留下足迹,这 些抗拒与重冲对他们未来的生命与智慧必然也会留下影响。

盼望这本书能协助你一窥生命潜能的奥秘。不过我只能在头脑知识的层面上给你文字的介绍 ,如果你想真正与自己生命中无限的潜能接触,只停留在知识的层面是不够的,盼望你不只 是了解它,而是向更深、更内在去探索,让生命为你成就大智慧。

祝福你,开始迈向生命的旅程。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生命潜能

小时候,我生长在台湾的东北角。每当在一片宽广的空地上,搭起一座帆布做的彩色房子时 ,就是所有小孩最兴奋的时刻。当许许多多在天上飞的、地上跑的生命聚集到我们这个小地 方时,全家大大小小都会赶到这个彩色、巨大的帆布房子里,看它们表演。

这个表演团里,一定有一种身体巨大的动物,它有两片大大的耳朵、粗壮的身体及双腿、长 长的鼻子,还有一对极长的牙齿。它们有巨大的力量,可以做许多不同的表演。然而在它们 没有表演的时间里,我们可以看到它被一根麻绳帮在木椿上,很温驯、很乖巧地在被限制的 有限范围内活动。

回头想想:这只动物原本应该在它生长的地方——非洲——一片大草原里自由地活动着。可 是在它大概只有一岁的时候,人类为了捕捉它、为了将它卖给马戏团,因此设下了重重陷阱 追捕它。终于,它掉进了陷阱。虽然那时候它的身体比现在还要小几十倍,力量也比现在要 小几百倍,可是现在在它脚上的那根麻绳,在当时无论如何是绑不住它的;即使在它如此幼 小时,人们也必须要用粗大的钱链、藉着深埋在地下的木椿才能困住它。即使如此,只有一 岁的它,因为拥有木质上的自由动力,所以纵然知道脚上的铁链无法挣脱,它会一次又一次 不停地往前冲,怒吼着、哀号着、挣扎着,一天、两天、三天,它腿上最粗韧的皮肤迸出了 鲜血,但是向往自由的天性使它依然要挣脱那巨大的铁链。一天又一天,鲜血不停地流,声 音也喑哑了,它放弃了挣扎,用它整个身体及头脑记住了脚上的疼痛及挣扎的无奈,然后它 放弃了!从此在每一个日子里,为了要得到食物、得到赞赏、得到人类的一些抚慰,它学会 了许多表演动作,最后它加入这个表演团,做出许多让我们开心、欣赏的动作。现在只要一 根细细的绳子就能绑住它,让它在麻绳所限制的有限范围内活动。它忘了自己的身体已经是 从前的几十倍大,力量也比以前强了好几百倍,它也毫不察觉那根麻绳根本就绑不住它。

此时,绑住它的究意是脚上那条有形的绳子?还是它小时候用身体、头脑、整个生命所记住 的那条无奈、无助与痛苦的无形绳索呢?

心理学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让一只老鼠饿了将近一个礼拜之后,再让它跑迷宫。在迷 宫的出口处放一块它最喜欢吃的饵。因为饥饿的趋使,它会循着迷宫的道路找到出口,当它 看到那块饵时,会迅速往前冲。实验者在出口处布置了一个电击区,因为电是无形、看不到 的,这只老鼠往前冲时,受到电击,这样的痛苦使得老鼠痛得大叫,迅速地往后退。可是因 为电是无形的,它看不到任何使它痛苦的东西,再加上饥饿的趋使,这只老鼠再一次往前冲 ,它又受到电击,再次吱吱大叫地往后退。然后它开始犹豫,可是饥饿使它依旧往前冲。如 此经过数次电击后,这只老鼠终于放弃了,它张着嘴巴,呆呆地望着那块饵,它不敢再往前 冲,因为痛苦的感觉已经超过了饥饿的需求;生命的本能、存在的本能、害怕死亡、害怕不存在的本 能,已经迫使它放弃自己的饥饿。

几个月后,再一次让这只老鼠饿一个礼拜,然后再让它跑同样的迷宫,在相同的出口处,放 着同样的饵。这只老鼠受到饥饿的驱使,它仍会继续寻找出路,找到那块饵。跑在相同的道 路上,它心里渐渐升起一种熟悉的感觉,当它走到出口的地方时,这一次在电击区里并没有 通电,也没有任何障碍,可是聪明的读者,你知道老鼠能吃到那块饵吗?

这个实验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老鼠到达门口时,即使电击区里并没有任何东西,然而过去 的经验、痛苦与恐惧在它到达门口时,从它生命最深处升起,和上次一样,它停下来,只呆 呆地望着那块饵,什么东西都吃不到。这是心理学上一个很有名的‘制约’实验。

人类有一种叫做‘敏感递减法’用来保护我们自己免于接受太多痛苦,而能生存下来的保护 系统。所谓‘敏感递减法’是指同样的经验,当我们经历过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时候 ,我们的敏感会逐渐降低。在生理上,我们可以用五杯同样份量的水来做实验:第一杯水里 加入一杓糖,第二杯内加入二杓糖,第三杯内加入三杓,第四杯内加入四杓,第五杯内加入 五杓。将它们搅拌均匀之后,从第一杯开始喝,在嘴内含两分钟左右将它吞下,再喝第二杯 ,同样也含两分钟后再吞下,……如此喝完这五杯糖水,你会发现第一杯虽然只加了一杓糖 ,但是喝起来却是最甜的。

同样的,在生命里,如果有多次失恋经验,我相信第一次与第五次、第十次的经验会有绝大 的不同;你对第一次的失恋感到非常痛苦,慢慢地,随着每一次的失恋,你不再感到那么难 过,甚至到了第十次,你可能不需几分钟就能避开那些痛苦,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 了逃开痛苦的方法。

佛家谈到佛陀能在第一次看到一朵鲜花和在第五百次看到时有同样的惊喜,我们称这个能力 为能够‘活在当下’、能够抛开过去经验的一种能力。可是大多数人仍然活在‘敏感递减法 ’里,因为它是与生俱来保护我们的一种本能。所以我们六岁以前的记忆,大部分都已经忘 了;可是如果读者有兴趣,不妨做个实验:去买一块纸尿布,今天晚上就包着那块纸尿布睡 觉。临睡前,先在纸尿裤里小解,如果你能睡着,我会很佩服你。能支持十分钟,我都觉得 满了不起的!长大成人、在经过无数次的‘敏感递减法’之后,对这种情况仍然感觉如此的 难受痛苦,更何况我们可曾想到,在成长经验里,我们已经经历过多少次这样的经验!

生命中第一次的痛苦感觉,通常都非常巨大,所以我们选择不要记着它,将它深深地埋在潜 意识的深处,但是那种不舒服的感觉却会在我们的生命里一再重现。譬如小时候当你有所需 求,或是你觉得孤单、害怕、难过,或需要有人陪伴的时候,你试着去找父亲或母亲,可是 那时候他们正在谈话,当你试着去要求他们,却受到了责备或是惩罚,或者他们曾经大声地 向你吼着。这样的一个经验,可能就成为你生命的一个制约——虽然我们已经忘了当时自己 是如何的害怕、如何的恐惧。但是这样的一个制约却跟着自己的生命,所以当你长大成人后 ,虽然有事情急着要找朋友,正巧他在跟别人谈话,你就会不知该如何介入才比较妥当,也 不知该如何去处理自己当时的焦虑及烦燥,然后总觉得有一股莫名、坐立不安的感觉卡在你 的里面,使你无法介入别人的谈话中。

在心理学,也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一个幼儿去接近一只小白兔。刚开始他接近小白兔时 ,是很愉快的,可是当他刚要碰那只小白兔时,实验者在旁边很用力地敲了一声锣,幼儿被 吓得大哭了起来。一、两个礼拜后,再让他接近那只小白兔,这次他没像上次那么迅速地过 去,他有一些犹豫,可是还是鼓起勇气去接近那只小白兔,当他快接近时,一声锣声巨响,双把他吓得哭了起来.再过几个礼拜,再让这个幼儿和小白兔在一起 ,这次他不敢接近,当小白兔接近他时,他会吓得哭起来。再过几个礼拜,让白胡子的老公 公来接近他,或者有一些白绒绒的东西靠近他的时候,他都会先开始害怕。

生命中的制约,可能是因着一些很单纯的事件而起,而在当时,我们却因着那个事件受到伤 害、痛苦。这样的制约还会移转到生命里面更多类似的地方。

大多数人都忘了自己十岁以前的事情,尤其我们几乎都不记得六岁以前所发生的事。在生命 潜能的领域里,我们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是经过拣选,都具备成就生命所有的可能性而来到这 个世界;数千年来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宗教家,都早就提出了这样的看法。

佛教有一个非常美丽的说法:佛陀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右手指天,左手指地,一生下来就 能够走路,走了七步以后,脚下浮起一朵莲花,然后说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告诉 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如同佛陀般的,当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时,是带着佛的 本质来到这个世界。圣经的创世记也告诉我们,人是照着神的形象所成的,换句话说,在我 们的生命里早已有了神性。

一个正常的男人在一次性行为射出的精液里,蕴含着三亿到七亿五千个精子,请你试着去想 像:三亿个精子,这是什么样的场面,而我们是在这三亿以上精子里,最有毅力、最迅速、 最强壮的,我们都曾经是冠军、第一名,才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今天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 的每一个人,都是经过精选的,都是最棒的;我们都曾经带着无限的可能性、无限的潜能, 带着神性,我们都是一个佛。但是如同马戏团的大象、如同那个实验室里的老鼠,在我们的 成长过程中,在我们所忘掉的十岁以前,甚至六岁以前的许多成长经验里,我们的生命受到 许多制约。为了生存下来,我们在许多痛苦、无助、挣扎的状态里,在心灵最深处的地方, 记住了许许多多的制约。

许多人总觉得生命中有一种无力感,觉得自己被环境、被现实限制住。事实上,环境与现实 就如同大象脚上那条外在、有形的绳索,绑住我们的并不是那些外在、有形的现实与环境, 而是烙印于内心深处,在成长过程中许多无形的制约。

美国华盛顿总统小时候,有一天在园子里砍倒了一棵父亲辛辛苦苦种了数十年的樱桃树。父 亲回来时,看到大树倒在地上,非常生气地大叫:‘是谁砍倒了我的樱桃树?’华盛顿告诉 父亲:‘爸爸,是我砍倒的!’结果华盛顿没有受到惩罚,他的父亲反而赞美他是一个勇敢 又诚实的孩子。我依稀记得小学念到这课课文时,老师说:‘华盛顿总统就是因为这么诚实 、这么勇敢,所以后来才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那时候真的好羡慕他能具备这种诚实又勇 敢的本质。然而随着年事渐长,我终于发现,并非华盛顿是一个伟人,而是他很幸运地有一位愿意欣赏他的诚实、正直与勇敢的父亲。我想各位读者可能和我一样,在我们小时候,不要说砍 断了爸爸心爱的樱桃树,或许不小心打破父亲心爱的茶杯,或折断了母亲栽培已久的花草、 一棵盆景,都有可能受到惩罚,而不是得到赞美。

当一个幼小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时,必须要依靠他人才能生存下来。对我们来说,父母、大 人们就好像是神一般,他们赐给我们一切所有的需要。当我们与他们有了冲突,大人的情绪 、愤怒,甚至他们的责打、惩罚、责备,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恐惧;为了让自己快 乐生存下来,我们学会了说谎,我们学会了不再那么勇敢、不再那么诚实。

在生命潜能的领域里,经过这么多年的成长,我渐渐懂得感谢在过往生命中所曾经自认的所 有缺点。我也渐渐地能够了解那些缺点是我为了要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为了要生存下来而学 会的。慢慢地,我也懂得去感谢这些过去让我深深自责、我所讨厌的这些特质,谢谢它们曾 经陪伴我走过了数十年的岁月,同时也渐渐发现自己不再像小时候那么无助,知道身体已经 是以前的数十倍大,由各方面学习所得来的一些成就,所综合起来的力量,也超过了小时候 的数百倍;也慢慢懂得,当我在外界的环境与现实中碰到限制与捆绑时,要往自己的内在去 看,到底绑住我的是外界的现实环境?还是我自己内在的一些成长经验?如果可能的话,试着 在当时拿出一些勇气、冒一些险,去突破自己生命的制约。如果那个内在的恐惧太过于巨大 ,也会懂得暂时允许自己目前还没有这个能力去突破生命里的制约。

是的,今天你所有的一切,无论是有意识的、无意识的,都是生命最高的智慧所为你做的选 择,此时你所呈现的一切面貌,都是生命的潜能为了生存下来所做的抉择,让你成为今天的 样子,这不是你不好,而是在这环境、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已经做了你所能做到的最佳选 择。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个退缩、没有自信的人,那么回想一下在生命的某一段过程中,退缩曾经 是你最好的选择;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很难与别人接近的人,那么也可以回头看看自己的 成长过程,或许不与别人接近,是你曾经所能做到的最佳选择;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容 易放弃、很难去坚持的人,你也可以回头看看,在生命的过程中,你曾经有过因为坚持而换 得更痛苦的结果,为了不让自己受到更深的挫败感,你学会了待在安全的地方,你选择了放 弃。

但是,更重要的是,现在你的身体已经是以前的几十倍、你的力量已经是以前的几百、几千 倍了,你可以在自己的生命里重新再做不同的选择。而这本书,或是真善美生命潜能研修中 心的存在,就是为了要协助更多的人能够在生命里开创他自己更大的选择,在自己仅仅只有 一次的人生里,活出一个有最大可能性的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我是一切的根源

了解生命过去的经验对我们的影响及制约对我们的捆绑与限制后,接着要继续看一看这个章 节——我是一切的根源。

在喧闹的街头,我们经常看到:两部车子擦撞时,或许从车内出来的驾驶人一下车就破口大 骂对方:‘你是怎么搞的,会不会开车!有没有长眼睛!怎么开车开成这样子!’他不会去想 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对他来说,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先发制人、破口大骂;当然也有某些驾驶 人一下车就先检查自己的车子有什么损伤,然后心里盘算着大概又要花多少修理费,这个月 的薪水大概又要去掉多少,或者该怎么样向保险公司报这笔帐;我们也可以看到某些人一下 车,二话不说先找附近有没有交通警察,或去报案请警察来处理;也有些人一下车,会先打 量一下对方,以对方身材的大小、长像来决定要用什么态度与对方应对;同样的,也会有一 些人下车后,会先问对方有没有受伤?同样的一个车祸、同样一个小小擦撞,会有无数个人 ,在那一刹那的外界刺激下,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反应。

曾经听过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有一位老鞋匠,在进入城镇所必经的道路上修补鞋子已经四 十年。有一天一位年轻人经过,正要进入这城,看到老鞋匠低着头修补鞋子,他问老鞋匠: ‘老先生,请问你是不是住在这个城里?’老鞋匠缓缓抬起头,看年轻人一眼,回答说:‘ 是的,我在这里已经住了快四十年了。’年轻人又问:‘那么你对这个村落一定很了解。因 为工作的关系,我要搬到这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城镇?’老鞋匠看着这个年轻人,反问他: ‘你从哪里来,你们那儿的民情风俗又怎么样?’年轻人回答:‘我从某地来,我们那里的 人哪!别提了!那些人都只会做表面工夫,表面上好像对你很好,私底下却无所不用其极、勾 心斗角,没有一个人会真正的对你好,在我们那里,你必须很小心才能活得很好,所以我才 不想住在那里,想搬到你们这儿来。’老鞋匠默默地看着这个年轻人,然后回答他说:‘我 们这里的人比你们那里更坏!’这个年轻人哑然离开。

过了一阵子,又有另一个年轻人来到老鞋匠面前,也问他:‘老先生,请问你是不是住在这 个城镇?’老鞋匠缓缓抬起头,望了这个年轻人一眼,回答他:‘是的,我在这里已经住了 快四十年了。’这个年轻人又问:‘请问这里的人都怎么样呢?’老鞋匠默默地望着他,反 问:‘你从哪里来,你们那儿的民情风俗又怎么样?’年轻人回答:‘我是从某地来,那里 的人真的都很好,每个人都彼此关心,每个人都急公好义,不管你有什么困难,只要邻居、 周遭的人晓得,他们都会很热心的来帮助你,我实在舍不得离开,可是因为工作的关系,不 得不搬到这里。’老鞋匠注视着这个年轻人,绽开温暖的笑容,告诉他:‘你放心,我们这 里每一个人都像你那个城镇的人一样,他们心里都充满了温暖与温馨,也都很热心的想要帮 助别人。’

同样的一个城镇、同样的一群人,这位老鞋匠却对两位年轻人做了不同的形容与描 述。聪明的读者一定已经知道:第一位年轻人无论到世界的那一个角落,都可能碰到虚伪、 冰冷的面孔;而第二位年轻人,无论到天涯海角,我想到处都会有温暖的手、温馨的笑容在 等待他。

真善美生命潜能里,第一个哲学就是:我是一切的根源。两千多年前,佛陀就说过:‘万法 唯心造’,整个世界是我们自己所创造出来的。 佛家很喜欢谈因果关系,现在我们也藉著因 果来看一看‘我是一切的根源’,看看我们生命里过去的经验、我们的潜能、我们许许多多 的制约为我们创造出什么样的世界,在潜能开发的领域上,我们又该如何协助自己创造生命 里更大的可能性。

在因果定律里,有‘因’、有‘缘’,还有‘果’。在生命潜能里同样也有‘因’、‘缘’ 、‘果’。当一个外界的刺激进入我们时,我这个人、我这个生命接收到刺激之后所做的一 些反应,都记录在潜意识里;它并没有经过意识层面的思索,就直接做了一些反应,这些反 应有一些依循的模式,它们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为了适应外界而产生的。这些模式有许多种 类:有属于行为的模式,有属于头脑的思考模式,有情感的感觉模式、情绪模式,还有左右 着我们价值观的一些体系。换句话说这些记录在我们生命里的就是所谓‘因’。而‘缘’就 是在我们皮肤以外的世界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情,我们称之为‘外缘’。当这个‘因’与‘缘 ’结合之后,就产生了‘果’,就像那些撞车的主角们,就像那位老鞋匠的故事。

由于生命中的许多经验——那些‘因’——是在我们的皮肤之内,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 对事件的反应模式会造就成我们今天生命里总总的‘果’,所以有些人会觉得在自己生命里 到处都碰到一些和自己对立或者到处碰到利用他的人;也有一些人无论到那里,都能结交到 一些知心朋友;而有一些人总觉得自己可怜;有些人总觉得自己不被人所爱;有些人总觉得 自己的命苦。这一切的外在结果,包括人际关系、事业成败、亲子关系、夫妇情感、情侣恋 爱,所有我们肉眼所见、自己生命里所看到的结果,根本原因都在自己身上,这就是‘我是 一切的根源’。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察觉

了解‘我是一切的根源’以后,接着就要踏入生命潜能之旅最重要的课题——察觉。

察觉有两种型态:一是Insight,我译为‘洞察’;另一种是Awareness,我译为‘觉醒’。

洞察是一种顿悟、一种很客观的察觉,是一种‘啊哈!’的经验。人类本质存在一种想要从 所有资讯里,理解并整理出一个自己能够了解、也能积极参与的世界,然后再去说明、解释 这个世界所有的现象。这样的本能、这种了解与洞彻,我们称为洞察,它是属于理性的、头 脑的、思想的。

另一种是‘觉醒’,是一种复苏。换句话说,它是我们内在、皮肤以内的世界,也是情感的 、感官的、情绪的世界。例如当身体感觉有一点疲倦,你就停下来开始‘洞察’,寻找可能 的原因,也许是三天前感冒还没有复原,也许是这几天的工作太累了,也许是昨夜没睡好, 所以现在感觉有点累。这是属于头脑层面的理解,我们就称为‘洞察’。而‘觉醒’则是: 当你觉得累的时候,在那一刹那,就全然去感觉那个‘累’,与自己的‘累’在一起,然后 让这个‘累’布满全身的每块肌肉、每个细胞,整个人或许会垮下来,甚至连一声‘我好累 ’都懒得说,整个人都被疲倦所袭卷。这个时候你的‘累’是苏醒了,这就是‘觉醒’,换 句话说,它是伴随着情感及感觉的一种察觉。

为了让读者更明白这两者的差别,我们列举两位在自我成长及修行这条道路上知名的人物为 例,就会更清楚知道它们有什么不同。我认为释迦牟尼与济公是这两个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释迦牟尼是一个全然的洞察,他很客观的观照这个世界。洞察本身就是一个观照,让自己 从事件中完全跳开,自己就是一个全然的观照,客观的看这个世界发生的所有事件,甚至包 括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它是一种成熟的智慧,不带任何判断、分别是非、‘如其所是’ 的看这个世界,看所有发生的一切。

自己本身不存在,跳开来看是洞察最明显的一个特征。而觉醒则刚好相反,它就像济公一样 ,活在自己身上的每一个发生里,和自己的情感、感觉全然在一起;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大喜大悲、大起大落,无论自己内在有什么发生,都让自己成为那样的状态。所以在一般世 俗的眼光来看,济公就是‘疯癫’的代名词。他紧随着自己身上的每一个变化,他能全然的 与变化在一起。他是属于孩子的世界,是属于自然的、情感的、情绪的世界,他充满着生命 力、活力及能量。

如果将‘佛’的梵文意译成中文,就是‘觉醒’或‘觉察’。换句话说,当一个人觉醒之后 就是佛。无论是‘洞察’或‘觉醒’,这两条道路都可以让我们走向生命里最高的智慧。不 管我们选择任何一条道路,重要的是要做到‘全然’——全然的洞察或是全然的觉醒。

以我个人的经验,如果在这两个领域里无法做到全然,那么无论走哪一个方向,都会很危险 ,因此在开发生命潜能这个领域里,我们将洞察与觉醒都视为觉察的主要途径,同样的重视 它。一个人如果只有觉醒,不停的复苏于自己内在的世界、不停的与自己的情绪在一起,而 且将它不停的呈现出来,必然会干扰到许多人,因为只要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会有许多 关系——与父母、伴侣、子女、同事、朋友种种的人际关系。如果我们只重视觉醒而忽略了 洞察,就有可能成为一个非常情绪化、歇斯底里的人,而这也可能使自己陷入一个更不利的 成长环境,招来更多的阻碍,在自我成长的路上碰到更多的伤害、更大的挫败。

同样的,如 果只重视洞察,很可能就像某些人学禅,到最后却成为‘枯禅’。因为最终他只剩下理性及 头脑,变成一个只会与人辩论而忽略人类许多本能、否定生命里所有情感与情绪的部分,变 成枯木一般,没有生机、没有感情。事实上,禅是充满生机、活活泼泼、能随时和每一刹那 的变化、发生及每一个当下在一起。可是有些人,只重视洞察,而忽略了自己内在的情感世 界、自己的生命力与情绪,很可能他就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生命力及对生命的热情。他不再怨恨 ,不再愤怒,可是也同时失去了爱与温暖的能力,这也是危险的。

我们并不是要离开这个世界去独自修行生命潜能这条路,而是要一面享受当一个人,活在自 己的生命里,另外也在所谓的‘关系’里,不停的觉察自己,用‘我是一切的根源’这个观 念,对所有的结果、所有外缘的刺激,去探索在我这个生命里,我自己的反应模式到底是什 么。所以觉醒与洞察在生命潜能的旅途中,是同等的重要。

觉察并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个平面,它是存在于三度空间之内的。第一度空间是它的宽广 度,第二度空间是它的深度,第三度空间则是它的时间。

学习觉察首先要看我们是不是觉察到所有的宽广面?有没有将自己的觉察扩散到生活每一个 领域?我们在这个单元里谈到的每一个觉察,都包括洞察与觉醒。觉察像是一个探照灯,你 照到那里,它就会在那个地方觉察到更多的东西。譬如:你现在正在看这本书,你很可能会 忽略身边许多声音,所以现在请你合上书,用一分钟时间仔细去听听周遭的声音,当你再次 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我相信在刚才那一分钟里,你已经听到当你在看书时未曾察觉到的许多声音 ,它们或许是外面的车声,或许是小乌的叫声,或许是一些人声,或者是嘈杂的声音,甚至 于天花板上老鼠在走动的声音。同样的,现在再请你合上这本书一分钟,去觉察你的双手, 当你再一次打开书本时,我相信在那一分钟你开始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两只手里有许多力量 ,也有许多感觉,它一直都在那里,只是未曾觉察到它,就如同我们现在要你在四周找六样 黄色的东西,我相信当你离开这本书三分钟,就可找到六样黄色的东西。它们一直都在那里 ,只是我们没有觉察到而已。同样的,在我们生命里也有许多东西是一直都在那里、一直都 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里,我们是不是将自己觉察的焦点移到每一个地方了呢?尤其 觉察是有选择的,我们经常选择去觉察自己想要觉察的东西,这样的方式也在我们的生命里 ,我们称之为‘强化’。

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有一个女人怀疑先生有外遇,于是每天都在先生的衣服里找证据,有 时候找到一根长头发,就开始哭,认为先生已有了外遇;有时候找到一根短头发,也开始哭 ,她也认为是其他女人的头发。有一天,他找遍了先生每一件衣服,一根头发也没找到,这 时候,她又放声大哭,丈夫问她:‘你到底怎么了,连一根头发都没有,你也在哭。’太太 抽搐着回答:‘我没想到你连秃头的女人都会喜欢。’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它却很明显的 告诉我们:觉察是有选择的,当你的内在执着于某一件事情时,你会拼命去钻那个牛角尖, 你会搜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讯息,然后从这些讯息中挑出某些东西来证明自己内在的那个根 源,那个想法是正确的。

因此觉察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觉察那些我们平常避开、逃避的、不愿意看的。当然在那 种觉察的过程中可能会有许多痛苦,但是没有一朵美丽的花不是开在痛苦的深渊里,觉察需 要极大的勇气,尤其是我们要去觉察平常所避开、不愿意承认的及面对的。

春秋战国时,一个郑国的人掉了一把斧头,他怀疑是邻居偷的,可是并不把怀疑说出来。然 后他开始仔细观察邻居的行动,他看到邻居鬼鬼崇崇,看人的时候眼睛眨来眨去,无论怎么 看,那像个小偷。就这样观察一个月,每天都觉得他的邻居就是一个小偷。直到有一天,他 无意中在自己的柴房里发现遗失的那把斧头,从第二天开始,再看到邻居时,怎么看他都不 像是个小偷。我们生命里,常常会有如此选择性的觉察,当我们自觉是个温和的人时,就可 能避开自己的不满、委屈与愤怒;当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时,就可能会避开自私、我 的需要及欲望。也许在生命里,我们觉察的宽广度一直都被自己锁定在自己想的地方,所以 觉察的第一度空间就是觉察自己平常所避开的,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课。

觉察的第二度空间是深度。潜意识就像一座冰山,是无限宽广而且无限的深。冰山所露出来 的一角,仅仅是表面上我们看得到的一个行为——当然也有很多人连自己的行为模式都没有 觉察到。所以觉察要往深处去探索:首先你有没有觉察到自己的行为,然后再看看自己的行 为之下还有些什么样的思想模式,造成你的行为;在思想的下面还有所谓的感觉,比感觉更 深的地方有情绪,比情绪更深的地方有所谓的伤害,比伤害更深的地方有害怕、恐惧。而在 比恐惧更深的地方有渴望、欲求的失落与满足,而在其下又还有我们的价值体系。举例来说 ,每当有人误会你的时候,你就离开那个人,你觉察到自己这种行为模式,就可以往更深的 地方去看,当你离开那一刹那,你的头脑浮现什么念头?或许在那一刹那间,你头脑里浮现 的是:‘唉,再讲下去也没有用,算了吧!’这句话在你生命里是否也是一个思想模式?它是 否经常在操纵着你的许多行为,总是浮现在许多重要的关头?然后影响着你的行为、你的抉 择呢?

当你觉察到这样的思想模式时,或许可以更深入的去看看:伴随这个声音出现的是什么感觉 ?也许当你身体离开这个人,头脑浮现‘算了,再讲下去也没有用!’的时候,可以觉察到自 己有无奈、不满、委屈、无可奈何、挫败等等的感觉揉合在一起,同样你也可以再去捡查自 己的生活里是不是常出现这些感觉?你对它们是不是很熟悉?它们是不是在你成长过程中,一 直紧紧伴随着你?当然你也可以到更深的地方,可能会发现其实你有愤怒、有一些生气、有 一些难过、有一些悲伤,你也可以更进一步去感觉一下这些是不是在你平常生活里都很难表 达出来,你总是让它们留在生命里,甚至扩散到许多其他的领域及人际关系中,这时候,你 已经进入了情绪的深度,也许不只是觉察到你会离开误会自己的人,你也听到自己内在的声 音:‘算了,有什么好说的,说了也没用!’同时也感觉到自己的无奈、无力、无助,想要 放弃的感觉,你也感觉到自己悲伤、难过、愤怒的情绪。其实这也是一种伤害,一种不被了 解、不被接纳、不被认同的伤害。如果是别人误解你,也许你不会有这么深的痛,但是如果 你曾经对这个人付出许多,你这么关心他,这么在乎他,所以当他误解你时,你的伤害就特 别深。或许你可以进入更深的地方去看看自己的害怕,你害怕:‘他会以为我是这样的一个 人。’你害怕被误解、害怕当他误解你时,可能会失去这个朋友,自己可能会变得孤单,也 可能你害怕的是孤单。

当你再更深去觉察时,或许当看到自己的渴望落空时,会使你担心将要失去别人对你的关心 ,会失去很多很多你生命里深深渴望的需求。当然你也可以更进一步去觉察,自己生命里是 不是一直在用各种方法去找寻这些被认同、被需要、被赞赏、被尊重的需求。当然你也可以 往更深的地方去觉察,你的价值观告诉自己:必须要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好人,你才是一个 好人,才有存在的价值。然而你生命中的这些价值体系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因此,我们便可看出觉察的第二度空间是何其的深。有些人只有觉察到某一范围的深度,譬如当 他觉察到愤怒时,就把自己的怒气表达出来:‘哼,我现在很生气,我就是不想和你说话! ’这种深度不够的觉察,很可能会破坏一些人际关系,所以训练自己觉察的深度非常重要。 在刚才的例子里,如果你能向对方说:‘刚才你误会了我,我很难过、很生气,也觉得满委 曲的,那是因为我很在乎你。对我而言,你是一个重要的人,我很珍惜我们的关系,所以我 觉得受到伤害。我也害怕你真的就以为我是这样的人,我害怕会失去你这个朋友、失去你对 我的认同,我也害怕变得孤单。我想在我的生命里,被别人认为是好人,对我的存在来讲很 重要。以前我不了解自己,脑子里总是想“算了,再讲下去也没有用!”然后就让自己离开 ,可是现在我想试着向你表达这些感受。’如果你的觉察能够做到这样,而且也试着去做完 整的表达,我想你整个生命会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所谓觉察的第二度空间——觉察的深度 。

觉察第三度空间是时间,也就是说当你和外缘接触时,是否留一只眼睛看自己生命里的发生 ?我们称这种觉察为无间的觉察。

看到一个让你不舒服的人,你是否是当下就能停下来看一看‘我这个不舒服到底是什么感觉 ?他的哪一部分、什么特质让我不舒服?那个不舒服的感觉想要我做些什么?我对这种感觉是 不是一直都很熟悉?’就像这样,在平常的生活里,碰到每一个发生、每一个外缘的刺激时 ,都能保留一份能力及一只眼睛来看看自己,而不是就武断地认定对方是一个讨厌的人,以 为自己看到的是一个事实。真正的事实是:它只是自己生命里的一个投射,它可能与你生命 里的某一段经历有所关系。

不论在吃饭、走路、躺下、吵架时,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时间,能随时与自己的内在发生 在一起,就是无间的觉察。所以觉察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觉察有宽广度、深度及无间 性。如果你开始往生命潜能觉察的领域里走,请试着不停开拓自己的宽广度,勇敢的去接触 过去所避开、所没有觉察到的部分,经历更深的地方,去觉察更深层、更深处的内在,从行 为进入自己的思想、感觉、情绪、伤害、害怕与渴望需求的失落,直到更深的价值体系,把 握住生命的每一时刻、每一个机会,去做无间的觉察。

觉察是无法速成的,唯有下愈多功夫,才能觉察得更广、更深、更加的无间。觉察的目的就 是要深入自己的潜意识,去看清楚自己更多的模式。当你了解自己的模式以后,你也可以更 进一步去看看到目前为止,它们在自己的人生里,在哪些时候、哪些场面,为自己带来创造 性的、好的、是你所要的结果;或者哪些模式,在哪些时候为你带来破坏性、让你不满意、 不舒服、限制你生命的结果,然后重新看一看,这些只是你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的生存方式其 中的一种反应模式,然而现在你可以开始做不同的选择了。

觉察之后,可以做出更多不同的选择,我们不会再像过去般,被自动化的反应所控制着;换句 话说,我们将逐渐成为自己的主人。

没有觉察的人,生命就仿佛像个机器人一样,这个机器人里面的程式,就是他的潜意识,从 小到大所累积的经验,就是他的软体设计师。他身上有许多按钮,如果碰到了解这个程式的 人或是所谓的‘专家’,只要按一下红色钮,这个机器人就开始生气;按下黑钮,就开始悲 伤难过;按下灰色钮,就开始沮丧。有太多没有觉察的人,他们的生命就像这个机器人,被 过去的经验控制着,当外界的某一个时间,触碰到他的某一个点,就起了自动化的某一种反 应。

生命潜能之旅从觉察开始,将逐渐深入自己的潜意识,重新做选择——带着意识、带着觉察 来做选择,我们将逐渐感觉到身为一个人的尊严,而不是像个机器人,总觉得生命里有许多 无奈,不得不如何,因此当你走上觉察之路、走上生命潜能之旅,开始锻炼觉察能力后,你 会发现自己的生命有愈来愈多的选择、愈来愈多的可能性,而更多的选择将为你带来更多的 自由与自在。而一个拥有真正自由的人,了解自己生命里的每一个结果都是经过他自由意识 的选择,这样的人,将不再怨天尤人、不再将责任推给环境和别人,他会为自己的思想、情 绪、人际关系、生命里的每一个结果负起责任,这样一个负责的人,也不会让身边的人感到 压力,如此不但他自由了,身边的人也自由了,与这样的人在一起是轻松的,所以‘觉察’ 是生命潜能这条道路的一个起点。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智慧的殿堂

你是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今天上算术课时,老师告诉你一加一等于二、一加二等于三、 二加二等于四。你学会了。放学回家时,你在校门口碰到校长,他问你‘小朋友,今天上学 开不开心啊?’你说:‘很开心!’校长又问你:‘今天有没有学到些什么啊?’你会说:‘ 有啊,今天老师教我们算术。’校长说:‘那我问你,一加一等于多少?’你很高兴地回答 :‘一加一等于二’。突然,校长沈下脸说:‘胡说,一加一怎么会等于二?一加一应该等 于三!你是哪一个老师教的?’在这一刹那,你会有什么反应?——请用你是第一天上学的那 个小孩的心情,而不是用现在的你去想像这个画面。我猜想,刹那间你很可能会陷入一片愕 然、混乱,不知所措。‘奇怪,今天老师明明教我们一加一等于二,怎么校长告诉我是等于 三呢?到底哪 一个才是对的?我到底要听谁的才好?我该怎么办?’甚至头脑一片空白,不知 该如何是好。可是如果今天让你回到现在的你,有人告诉你一加一不等于二,而是等于三时 ,你会很肯定的告诉他:一加一不是三,而是二。你不会有那种无所适从傍徨、疑惑的冲突 及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

我经常在研修课程中告诉学员们:生命潜能不是理论、不是技巧、不是知识,而是一种智慧 、一种经验——一种你要重新回到自己本身存在的经验。这是一门向自己本身的存在、向自 己的经验去学习、去觉察的研修课程。我也经常告诉学员们:如果你要学习的是理论、是知 识与技巧,那么花这么多天的时间,花这样高的代价到这儿来太可惜了;如果你想成功,只 要到书店买一本‘成功之道’;如果想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想要改善人际关系,随时可以到 书店,花二百元以内的代价,买到一本‘如何成为快乐的人’、买到一本‘如何建立人际关 系’,那里面会告诉你所有的方法、技巧和理论,而不需要花这么多的钱和时间来参加生命 潜能的研修课程。

任何时候,去问一个小孩:‘小朋友,你知道一个人要怎么样才会成功?’他一定会说:‘ 一个人要有恒心、有毅力、有自信、不怕失败、勇往直前才会成功。’连十几岁的孩子随时 都可以回答的问题,但是为什么世界上成功的人、在生命里有成就的人、快乐的人,却是如 此少呢?这使我想起一句话‘三岁小孩都知道,八十老翁做不到。’我们可以回头看看在现 代的教育制度下,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我们现在的教育偏向于知识的收集、资讯的累积与 技巧的学习,教孩子学会怎样在外面的世界去寻找,怎样去看外面的世界,而很少做到往内 自省,和自己的存在在一起。这整个时代、价值观、文化,都教我们如何修饰外在的自己, 偏向外在的价值,在外在的世界寻找我们所要的,而没有一个教育系统告诉我们,其实我们 的内在才是最丰富的宝藏,我们存在的每一个刹那才是真实的。

记得小时候和邻居小孩一起玩,碰到意见不同或有冲突的时候,我就已经学会告诉对方‘我 爸爸说怎样,我妈妈说怎样。’用大人所说的来证明自己说的是对的。再年长一点,上学了 ,回到家里,和家人意见不同时,就开始会说‘老师说怎样’,再长大一点,我们从更多的 人,更多的地方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会开始说‘孔子说、孟子说、某某人说怎样。’甚至 我曾经看过两个小孩在游戏之后,有一个小朋友不认帐,另外一个小朋友告诉他:‘孔子说 不可以耍赖。’我不记得孔子说过这句话。或许这是一个笑话,但是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 们就一直活在‘别人怎么说’的世界里,却很少回头看看自己的感觉是什么?自己的需要是 什么?自己的想法是什么?我们总是要藉著外面的世界,许许多多他人的经验来证明自己的存 在价值,我们学会了堆积、累积许多知识与技巧;总是要用‘别人觉得那是对的’来证明自 己是对的,而这就是知识与经验最大的不同。

在真实的人生里,我们经常像个刚上学的一年级的孩子,脑子里装的都是一些知识、都是一 些别人告诉我们所谓‘对的’情况。可是有一天,突然另一个人告诉我们‘不,这是错的, 应该那样才是对的。’时,刹那之间我们会陷入困惑、迷惘、挣扎而无所适从。因为在我们 的内在没有自己生命的经验做为智慧的根本,在我们生命里没有觉醒、没有洞察;我们不知 道自己的存在才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我们一直依附在这个社会及历史的一些人物上,当 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和现实环境产生冲突时,就开始有了挣扎和冲突;当我们所学的‘好坏对 错’与他人所学会的‘好坏对错’发生对立、冲突时,就会开始产生人和人之间的冲突与对 立。像这些只在脑子里的学习,未经过生命的经验,未经过自我的洞察、觉醒,都只是属于 知识层面的。

如果那个刚念小学一年级的你,当天没有碰到校长,回到家里妈妈给你一个苹果,爸爸下班 回来又给你一个苹果,加起来刚好是两个,你开始用自己的经验去证实了一加一等于二。在 此后无数次的人生里,你用自己生命的经验一次又一次学会了一加一等于二,所以直到现在 ,当有人告诉你一加一不等于二的时候,你不会再感到迷惘、困惑,反而会认为这个人不正 常。

如果我们的生命里有了洞察、觉醒的智慧,那么我们将不止存在于知识的领域中,更能开始 拥有生命的智慧。

智慧是伴随着经验、觉察所产生的,如果你此时觉察到自己内心有悲伤、难过或生气,而你 又开始敬重自己生命里的智慧,那么无论多少人告诉你这些悲伤、愤怒、难过是应该或不应 该、是对或是错,它都存在于那里,那是一个事实。在这一刹那开始,你便跨入了智慧的殿 堂,开始了解生命的如其所是,所谓的菩提、所谓的智慧、真知、真相就开始产生。所以智 慧是跟着觉察而来,而知识只是接受他人告诉你什么是对、错、好、坏;知识是属于眉毛以上 三寸的东西,而智慧则是你用自己的生命、灵魂去学习,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 在生命潜能研修中我们特别着重于内在的一些觉察以及和自己接触,了解自己这一刹那在想 什么?我有些什么样的行为?什么样的感觉?什么样的情结在我内心深处、在我灵魂深处正在 发生?当下的我在生命里发生了什么?我正在经历些什么?

然而有许多人活在知识的技巧和方法的领域里,他们不但未曾用自己的生命经验去理解、去 充实自己生命的智慧,反而用他们所学会的一些方法和理论去教导别人。我记得几乎每年联 考时,电视台或一些传播媒体,为了鼓励考生,总会找些知名人士给考生一些勉励。我最常 听到的就是他们告诉考生:‘最重要的是要有平常心。如果能以平常心去应考,就可以发挥 实力,得到好成绩。’我常想:要做到把持‘平常心’是何等困难,当然在知识的领域来讲 ,这三个字说起来非常容易,但是在智慧的领域里,我想花上三、四十年都很难做到‘平常 心’这三个字。我听过对‘平常心’最好的解释就是:假如有一块长二十公尺、宽三十公分 的木板摆在地上,你当然能很轻松的从上面走过,但是如果同样的木板是架在悬崖上,下面 是万丈深渊、嶙嶙巨石,这时,如果你也能从这块木板上走过去,就如同在平地上一样的安稳、同样的从容,这个时候你便可以说你做到了‘平常心’。像林海峰这样的围棋高手,也 在这个领域里浸淫了三、四十年,才能在重要争一子胜负的关键时刻,保持了平常心来下那 一盘棋。

我也经常看到一些人碰到困难及挫败,在求助于别人时,有许多宗教的法师、许多所谓的‘ 老师’会告诉他们:‘看开一点嘛,想开一点就好了,只要你把心里面现在的感觉放下了, 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吗?’佛陀也告诉我们必须要放下;像这样知识性的教导何其多,但是 他们真懂得‘放下’吗?他们真的用自己的生命经验了解了‘放下’吗?他们真的具备‘放下 ’的智慧吗?什么是‘放下’?连释加牟尼这样有智慧的人,也花了六年的时间不停地求道、 不停地追寻,用尽努力,但是最仍然绝望了——什么都没有。他灰心至极,拖着疲备的身体 渡过恒河,在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刹那间,他抬头看到天上的星晨,他得道了,这时候 他真的懂得什么叫‘放下’。这个‘放下’是释迦牟尼花了六年的努力,终于决定放弃的那 一刹那,在他生命最深的地方了解什么叫‘放下’。我想生命的智慧是要用自己的每一个过 程,每一个经验,带着觉察,而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所以未曾经历追寻的人,不懂得什么叫 ‘放下’;未曾经历过生命里大悲伤的人,不懂得什么叫慈悲未曾经历过害怕、软弱的人, 不知道什么叫勇敢。我们将在下一章——烦恼及菩提——这个生命潜能基本的哲学观中更详 细的讨论它!

有勇气去经验自己生命里的每一个发生、去看每一个存在的事实,才能在生命里开始拥有智 慧。跨入智慧的殿堂之后,你将会发现整个世界和以往我们活在知识领域里所看到的表象是 不同的。你将看到许多事物存在的本质,你看到的是一个跳脱分别差异心‘如其所是’的世 界,这时你对生命的本质有洞见的智慧而不只看到它存在的表象。就如同刚才我们所说的, 当你感觉悲伤、生气的时候,无论有多少人告诉你那是不应该的、不对的,可是他们都不能 改变这样的事实,因为你了解那个悲伤的存在,不是任何人可以否定的。这时候你便渐成为一个 有智慧、有大勇气的人,会去承认、去看整个世界的真相;你看到的不是孩子偷钱这个表象 行为,你开始可以看到他更深层的存在,而你之所以可以看到这个孩子内心深处的存在,是 因为你曾经勇敢的经历过充满欲望的自己,所以你才能看到世界这些存在的真相,而不迷惑 于表面行为的好坏对错;因为存在的事实是没有好坏对错的,它就是如此。

这让我想起社会大学的创刊号杂志在探讨生与死时,曾经问我对生死的看法,我想当你跨入 生命智慧殿堂的时候,你已经不会以一个人是否还在呼吸、还在行动来确定他是活的还是死 的,我们将会更有智慧看到一个人当他能活出自己、能存在于自己存在的当下,那时候他就 是活着;当一个人随波逐流,别人都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时,即使他仍然在呼吸、走动,也如 同是死了般。
我们很小的时候,就丧失了和自己内在每一个发生、和世界每一个发生接触的能力,然而我 们却在用同样的方法爱我们的孩子,也同时在否定我们的孩子。小时候,我们生气时,很难 碰到一个父母会认同我们的愤怒、悲伤、怨恨,因为他们也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活在别 人觉得好坏对错的世界里,他们以为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东西,所以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对我 们;他们会用尽各种方法安慰我们、鼓励我们,其目的就是让我们不要生气、不要难过、不 要怨恨,因为在他们内心深处觉得那是不好的、不对的,自然而然,我们也学会了用同样的 方式来对待身边的人及孩子们。当身边的人难过时,我们也会告诉他们:‘想开一点就好了 ,你只要放下,就什么事都没有了。’我们也会试着告诉他们:‘也许对方并不是这个样子 ,你只要试着去了解他就好了。’我们真的很关心身边的朋友、我们的孩子,希望他们开心 、不要难过、不要生气,因为在我们内心深处学会了难过生气是不好的。我们无法敬重朋友 和孩子们真正的感觉,无法告诉他们:‘我了解你现在真的很难过、很生气。’因为我们自 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不被敬重,不被接纳,所以我们学会了否定这个世界上许多存在的事实 ,当然也会将它们运用到我们的人际关系、生活里,而让我们离存在的事实及智慧的殿堂愈 来愈远。每当我们要接近它的时候,内在深处就会升起很大的恐惧和害怕;每次试着要去接 触、接纳存在的真相时,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那可能要与生命里所有的制约、伤害对 抗,而那种对抗是如此的痛苦,唯有下定决心,愿意用无比大的勇气去觉察生命里过去一直 避开、否定的自己,及一直未曾觉察到的真相和事实,开始带着觉察的能力去看内在的每一 个发生、去看外面世界某些丑陋、残酷的真相;也唯有如此,我才会说智慧是要有无比勇气 的人才配拥有和享有的。今天如果你选择的是一个安全的领域、顺着别人所说的去度过生命 的话,那么你是安全的,可是你的生命也是平凡、平淡的。但我相信你绝对不会单只满意什 么也没有的自己;有痛苦、悲伤,有欢笑、有眼泪及爱的生命才有深度,才是有力量、有智 慧的生命。

我经常在上课时告诉学员:如果你要的只是一个表象的快乐,如果你觉得只有快乐才有价值 ,那么你一定会痛苦。生命潜能是一个跨入智慧殿堂的旅程,在那里面,首先你要学会用极 大的勇气去面对所有生命里存在的真相。刚开始时会有极端的痛苦,这是因为在过去的生命 里你所学会的安全、随波逐流及生存于他人所谓的‘正确’观念里,彼此间有很大的冲突, 所以你会害怕、混乱和恐惧,这个时候或许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阶段。但是也 就从这一刻起,你已跨入智慧的殿堂,开始寻找真理——生命的真相。慢慢的,你将度过这 个时期,当你开始逐渐不但能看到,甚至能接纳每一个生命的真相,并和它在一起时,才能 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快乐。只有智慧的人,才能有真正的喜乐。

快乐要走的时候,想要强留它的人会有痛苦;痛苦来时,想要赶走它的人,却会经历更深的 痛苦;痛苦来时,能够和它在一起的人,才是一个自由自在的生命。一个开始跨入智慧殿堂 ,不存在知识领域的人,便开始懂得接纳生命里的每一个发生。

智慧是和洞察、觉醒紧密相连的,唯有开始觉察,才能开始具备生命的智慧。在这里,我试 着鼓励读者跳开外面世界,进入智慧的殿堂,去勇敢面对生命里的每一个发生,即使在过程 中会有痛苦、混乱和挣扎,但那才是生命的价值。自己的存在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浮现出来 ,最后你一定可以真正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人’,活着真好。

你开始认同了世界的每一个‘存在’不是好坏对错,而它就是存在,就是有它的价值,然后 进一步不但对自己能这样,对身边的人、对整个世界也能做到这一点,我想那就叫做‘慈悲 ’。没有批判、没有论断,只是能够允许整个事件如其所是,那个时候就叫做‘菩提’,而 那是一种深层的智慧。

写了这么多,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提醒读者们:经历智慧的殿堂需要下多少功夫!智慧不是轻 易可得的,更不是别人说一说就可以变成你的东西,它是要花很长的时间,用自己的生命勇 敢的走过来。在整个过程中,生命的品质每日都会更新,这是一条充满惊喜的道路.例如: 一个活在知识领域的人,他可能从来没有真正的看过海,即使他曾经去过海边数十次、数百 次,但是每次到海边的时候,他的头脑就会告诉他:这是一个海,所看到的就只是一个海; 可是一个跨入智慧殿堂,与‘存在’在一起的人,到达海边时,他是开放自己整个存在的经 验,他会看到海的波涛起伏,他会闻到海水特有的味道,他会看到那些泡沫的起落,他会看到 海浪拍打海岸时每一个波浪的变化,他会感觉到海的威力和海浪之间的关系,他会看到、听 到浪涛的声音,从远而近,从近而远,海浪涨上岸边又退下,也许几个小时都不会厌倦,因 为他是与整个大海在一起,而不是和他头脑里所学到的海在一起。所以我常说有些人一辈子 没看过海、没看过花、没看过这个世界,因为他一直活在文字和知识的领域里;他看到花的 时候,就只觉得那是一朵花,没有什么值得再看下去的,他没有办法经验到这朵花的存在、 与这朵花在一起。你去闻花朵的香和它的香味自然飘进来是不同的;这朵花每一个花瓣弯曲 的弧度和纹路是不同的,外层的花瓣和里层的花瓣触摸起来的触感也是不同的。所以活在知 识或智慧的领域中,它们带给你的生活品质是如此极端的不同,聪明的你,自然明白自己需 要、渴望的是哪一种生活形态!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烦恼即菩提

记得去年在高雄一个为期一年的完形成长团体中,有一位学员在和自己接触、自我探索的过 程里,触动到多年来在大家族中所经历到的一些不愉快的经验,这个过程中有婆婆和她的冲 突、先生对她的不谅解、不支持,还有妯娌姑嫂间相处上的困难。所以在整个触动的过程中 ,她所感受到的,是深藏许久且无法表达的挫败感、愤怒,以及委曲。她知道自己有太多的 需求不被满足,然而,现实的情形却又不是她所能改变的,在无力解决它的情况下,多年来 ,她积压了大量的情绪。

待触动过程结束后,我不禁问她:‘你通常如何处理这些感觉?’她毫不思索地回答:‘时 间自然会解决一切。’当下的我,即刻有很深的难过。我忆起了自己在踏上生命潜能之旅之 前的数十年生活,那时候我不总也是认为事情过去就算了?碰到无力解决的事,总是以‘事 情终会淡化’来安慰自己;遇到伤害,则告诉自己‘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良药’。然而多数人 都未能觉察到,在自己做这种选择的同时,同样的那一刹那,伤害并不会因此而自然不见, 相反地,它会跑到生命中更深层的地方,或者扩散到生活中每一个生活层面,甚至还会将对 象转移到他人身上。

曾经听说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家贸易公司的总经理年少有成,住在阳明山上,拥有两部轿 车。遇上他心情好时,他会选择自己开比较喜欢的那部积架跑车,平常的时候,则是请司机 开着宾士轿车送他上班。有一次,因为在前一天恰好过完愉快的生日,得到妻子与孩子的诚 挚祝福,所以早上醒来心情特别愉快,再加上起床的时间也较以往提早许多,于是就打电话 告诉司机今天不必来接他,他打算自个儿驾着跑车上班。然而,当他一路自仰德大道飞驰而 下时,在半山腰突然遇上了讨厌的塞车,让他在山道上白白耗费了将近一个小时。塞车的焦 虑渐渐地磨消了他愉快的心情。看着手表,想起今天早上和一位外国客户的约会也即将迟到 ,心头更是愈加着急起来。好不容易前面的事故已被排除,终于跑到山下,他的跑车停在红 灯信号的最前方。因为焦虑,使他这时十分着急,心想待信号一变,他一定要飞奔直闯、呼 啸而过。果然,信号一闪,他踩足油门,飞也似地冲了出去。未料就在这一刹那,左边有辆 汽车居然闯红灯,朝他冲了过来,他迅速踩下刹车,轮胎和地面摩擦,发出尖锐的声音。所幸车子还是及时刹住,那辆汽车从他眼前安全地奔了过去,两车间仅仅差距不到几寸距离。

即使平时修养极好的他,碰到刚才塞车的焦虑、烦躁,及紧急刹车的惊恐,再也按耐不下情 绪,忿忿地摇下车窗,对着那人大骂:‘王八蛋,你到底会不会开车?开什么车?’然而,这 样的破口大骂并没有稍减他的愤怒。随着时间的过去,他的焦虑愈来愈烈,致使他不禁更加 快车速,赶到公司。

一到公司门口,就看到他的女秘书早已焦争地等在门口。这位女秘书跟着他已经十几年了, 她的心里打从从前就很爱慕这位老板,同时也一直没有结婚。她非常关心总经理的事业,所 以当她看见总经理来了,便十分着急地趋前询问:‘总经理,你难道忘了今天和客户的约会 吗?’这个总经理平时总是很和颜悦色地对待她,然而在历经刚才的焦虑后,他就用力地将 皮包丢到女秘书身上,说:‘我知道了!罗嗦什么?老处女!’

‘老处女’这句话深深地伤害了这位女秘书。她回到办公室后,伤害仍不停地在心里打转。 这时,公司里的业务经理走来,以极为习惯性的方式将公文丢到女秘书的桌上,并对她说: ‘这份公文有空拿给总经理看一下。’女秘书正好一肚子火,于是便大声地对经理吼:‘你 不会好好的放?只会用丢的?你以为你是总经理的亲戚,有他做靠山,就可以这样?’

这句话也恰好深深伤了业务经理的心。因为他一直认为大家似乎并不肯定他的工作能力,总 以为他只是凭着总经理是他的姊夫,而爬到今天这个位子,所以他经常怀疑别人一定都在背 后批评他。

这位女秘书在愤怒的状况下,将这份情感转移到业务经理身上。业务经理回到座位后,一颗 心难过得无法宁静下来,那句话一直在他脑中浮现,就连同事们打电话谈笑间,偶尔眼睛瞟 向他时,他也会紧张得不知所措。‘怎么办?他们一定又在取笑我,说我是靠着裙带关系吃 饭。’这些声音、这些画面不停地在他眼前打转,他再也无法待在公司里,所以请了病假, 回到家中。

一回到家,打开家门,正巧看到今年联考落榜的儿子正躺在沙发上,悠闲地看电视、吃零食 。平常他也是位好爸爸,看到儿子这模样,最多只会问一句:‘怎么了?功课做完了没?’可 是今天因为他自己的心绪不宁,看到儿子这样不禁火冒三丈,大声地对儿子吼:‘老子在外 面受了多少屈辱,辛辛苦苦地养育你们,你大学没有给我考上,还好意思在这儿看电视,你 这样做对得起我吗?’儿子莫名基妙地被骂了一顿,也不敢顶嘴,只好摸着鼻子回到自己的 房间。那些转移后的伤害,现在全部停留在这个孩子的身上。

儿子有只心爱的小猫。小猫看见自己的小主人走进房间,不禁兴奋地跑了过来,撒娇似地依 偎在小主人的脚边。如果是平时,这位小主人一定会抱起小猫好好疼它,抚慰一番,然而今 天,这位小主人却忍不住地提起了脚,往小猫的身上一踹。猫咪‘喵!’地一声,撞上了墙 壁,被送到兽医院后发现骨折,必须住院一个月。

藉著这个故事,我们不防看一看这只猫和总经理,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是亲戚吗?还是兄弟 ?
在我们的生活里,经常有一些情绪、有些伤害,但在受伤时,由于我们无法将这些不满、委 屈直接散发到事情关系人身上,导致形成了类似上述例子中的转移状况。如果,我们另有一 些生活的管道,譬如:艺术、文学、诗歌、戏曲等等,帮助我们得以纾解,那倒也会创造出 不少的伟大作品。因为有许多伟大艺术的创作,就是由于艺术者本身在内心深埋着无数的创 伤,无法得到纾解,所以才会透过创作的管道,将内在的伤痛表现出来,引以为慰藉。

可是,大多数的我们,毕竟无法拥有如他们这般的升华管道,故也只能将所受的伤害,转移 到对自己生命的自责、否定,或者将之呈现出来,伤害到身边更多无辜的人。

那位同学在经历这样的一个自我探索过程,感受到自己那些积压多年的情绪,长久以来并未 消失,也未能升华的情况后,乍时猛然觉醒。‘原来以往我总认为已被时间带走的阴影,它 至今依然滞留在我心中。不但如此,还有一部分甚至早已爬到我的脸上,让我很难去展露开 朗、欢欣的笑容。’她发现自己很不公平地让先生每天和一张自脸一起生活;让自己的儿子 碰到一位情绪化的母亲。而她本身,更因此而逐渐丧失原有的热情、欢笑,而误以为生命其 实是一种负担。

从前的不满与委屈,有些早已驻进了她的脑子,让她变得多疑、恍惚,且精神不易集中;有 些早已渗透了她的身体,造成她的背痛、脖子僵硬,以及全身无力感。然而现在,当她清楚 地厘清这些症状的来拢去脉后,她决定要以全新的心情,勇敢地面对以往的委屈,表达心中 所需要的支持与谅解。

现在,她的生命正逐步迈向另一个崭新的层面。随着她勇敢地面对这些烦恼,渐渐地在烦恼 里得到了许多智慧及成长。她的生命愈渐富有生命力、愈渐自由,也愈渐开朗。

当然,在我们生命里面的伤害有无数种,而它在每个不同的生命体内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转移至无数个不同的层面甚或他人身上。有些人会选择用合理化或淡化的方式来避开生命 里的烦恼与伤害,他会告诉自己:‘事情没有想像中那么严重,也许对方这么做有他的理由 。’等等,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如此做,伤害会进入他生命里更深层的地方,并且还会变换 成各种不同的面貌出现。这其中包括:生病、酗酒、吸烟、吸毒、说谎、赌博、纵欲、对宗 教的狂热、工作狂、紧张、焦虑、烦躁、郁闷、肥胖、精神过敏、恍惚、注意力无法集中、 拒绝性、追求性、追求亲密的关系、逃避亲密的关系等等。

有人认为必须断烦恼才能修菩提心。但是,在生命潜能里,我却认为烦恼是无法被断的,唯 有觉醒,勇敢地面对这些烦恼和伤害,穿越这些伤害之后,才能达到我们生命潜能的深处, 无限自在的地方。所以我倒认为,烦恼本身就是菩提,烦恼之外别无菩提可寻。

去年一趟新西兰之旅,在由南岛前往汉莫特温泉的途中,我意外地发现在峡谷的桥上,一群 人正围着做高空弹跳活动。一时兴起,于是便前往尝试。刚开始尚未有任何感觉,但当在填 写自愿书时,看到上头明文约定:‘过程若有问题或意外,一切自行负责。’这让我想起了 医院开刀手术前所填写的自愿书,顿时心情变得有点紧张。轮到我时,我慢慢走到桥上,待 双脚系上绳索后,站在起跳处往桥下一看,‘天哪!这么高。’我暗叫着。突然之间头脑一 阵晕眩,看着两边的岩石、湍急的河流,几乎让我有种即将窒息的感觉,好像整个人即将要 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中似的。一阵巨大的恐惧刹那间拢罩了全身,脸部发麻、苍白、双腿发 软、颤抖,几乎已无法站立,只得两手紧抓着栏杆。这时,心里突然升起一种声音说:‘ 算了!不要跳了!’而在身边的指导教练却一直不断地鼓励着我,告诉我:‘你可以的,你会 做得很好,你要跳!’

可惜教练们所说的话对我一点影响也没有,因为我本身精通心理,知道这是一种催眠,而我 的潜意识也正抗拒着它,所以在我面前,这一套根本发挥不了效用。我知道此时唯一能帮助 我的只有我自己,只有我才能决定究竟是要跳或者放弃。当我正在做这项抉择时,旁边却又 又传来两个女儿和妻子的呼唤声:‘爸(老公!)算了,不要跳了,太危险了。’听到他们的 声音里满是着急,更带有些呜咽,让我有更多的理由可以放弃。然而,此时在我心底突然浮 现从前带领成长团体时的情景。还记得每回带着学员们做完一场自我探索后,我会邀请一些 学员们上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觉,但有些人偏偏不管周遭同学和我怎样鼓励,他就是不敢 上台。当时我很难理解他们究竟在害怕些什么,所以我往往会鼓励他们:‘上去试试看!请 相信我,无论你冒多少险,当你讲完以后,你一定还活着。’回想自己在鼓励着同学时,是 如此的轻松。但是现在,我也明白跳下后自己还会活着,可是无论如何就是跳不下去。这一 刹那,我总算能同理这些同学们的感觉了。

想到这里,我决定放弃刚才妻子和女儿给我的最佳理由,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如果今天我没 有办法跳出去,将来当我在工作坊里带领团体时,我将再也没有能力去鼓舞别人要拿出勇气 去面对恐惧。所以,这一刹那,我下了一个抉择,那就是——去做它!

虽然已经决定要去做它了,但当松开双手准备往下跳时,又是一阵巨大的恐惧袭向我,让我 又重新抓住栏杆,双腿发软,还是无法跳出,一次又一次,愈来愈害怕。这样的恐惧大约经 历了五分钟,最后,终于做了死亡的抉择。

纵身一跃,那之间脑筋一片空白,直到降到底部,绳索回拉的那一刻,脊椎的拉扯所带来的 疼痛让我恢复了知觉。当发现自己还存在时,不禁尖声呼叫,周遭也传来阵阵的欢呼和掌声 。事后,两个女儿告诉我,她们真的很高兴有这么一个勇敢的爸爸。回来之后和朋友分享这 段经验,朋友问我:‘在过程中最宝贵的经验是什么?是否是决定跳下时,那一刹那所带给你的勇气?’我细细的思索,觉得那股勇气和抉择,真的非常可贵。而那个抉择的勇气,真到现在仍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愈来愈勇敢地去面对许多生命中原来逃避的问题与困难。

但再细加思量,我却觉得,在这经验里最珍贵的,该是那五分钟里,我所经历到的无助,恐 惧与退缩的自己。

一直到现在,我还是无法理解当时的那股恐惧,到底在害怕着些什么?害怕死亡?害怕消失? 我无法回答。我只能感觉到它是来自生命中最本能、最深处的地方,是如此的单纯、如此的 巨大,以致完全无法用理智去说明。

回顾自己过去数十年的生命里,大概从三、四岁起就学会了保护自己,不再和害怕、恐惧接触,因为它是如此的巨大,唯有不去理会它,我才能适当地生存下来。我总跟自己在安全 的范围内冒险,这数十年的人生里,无论在事业上、感情上,总是能避开让自己无助和恐惧 的事件与感觉,但如此却也错过了许多生命深处更珍贵的经历。没有想到在这次毫无防备的 状况、偶然的机会之下,埋藏在生命里数十年的恐惧情感却复苏了,再一次看到自己的内在 有那么一个害怕、无助、需要照顾、需要支持、需要更多人来爱它的自己。

从这个事件后,我变得更能够经常地触动到,敏感地感受到自己的无助感、孤单、害怕及恐 惧,而当接触的时候,也更能够在周遭的环境里录求保护和支持。

烦恼即是菩提,如果我未能经历过自己内在的恐惧,就无法发现生命的智慧,无法看到自己 过去一直避开的那个孤单、无助、需要被支持和谅解的自己。我可能永远不知道我需要照顾 自己心灵深处的那个自我,为它寻找更多的爱、更多的支持与谅解;我也可能永远无法同理 和了解身边的人害怕和担心时候的心情。如此,我便无法给予他们真正的支持、帮助和谅解 ,我只能用头脑告诉他们:‘只要你去做就好了,不用害怕,拿出勇气来。’

在这次的经验里,我很高兴自己因烦恼而学习到许多智慧,得到许多菩提,同时也想到佛陀 所谓的‘慈悲’二字。‘慈悲’两字中有一个‘悲’字,也就是‘悲伤’。换句话说,我真正的领悟到一个未曾经历过生命大悲伤的人,他是无法具有慈悲 的心,因为他无法了解别人的悲伤。

在生命潜能的旅途上,不是要你去断烦恼、修菩提;不是要你无视于自己的软弱、害怕、伤 害、苦恼,而只是往积极、正向的方向去走。因为每天对着镜子告诉自己:‘我很好!’、 ‘我很帅’,不断地告诉自己:‘我会成功!’而忽略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些无奈、无助、孤 单的自己,将只有造成自我的疏离,以及自我的分裂,让自己离开真实的自我愈来愈远。

在生命潜能的旅途中,当你踏上觉察与智慧的殿堂之后,你需要极大的勇气去面对自己的烦 恼,因为菩提就在烦恼中。比如说,有一天你早上醒来,不想上班,也许在某些训练课程里 它会告诉你,这时侯要对自己说:‘我很好,我可以打起精神工作。’以自我催眠的方式来 鼓舞自己去上班,并要求自己忘记那些负向的、不想上班的感觉。但是相反的,在生命潜能 里,我们却要你正视那个烦恼。当你不想上班时候,不妨停下来,和你那个不想上班的烦躁 、无力感在一起,仔细地听听它想告诉你些什么,或许你会因此发现那个不满情绪的来源。 透过这道觉察,你将可以体认到生命里更深一层的智慧,当你看到这些后,你也可以采取和 过去不同的行动、不同的抉择,让自己处在最舒服的状态。

烦恼和菩提其实是一体两面的,或许有许多理论、训练课程要你往积极、正面的方向去走, 但是在生命潜能中,我却要告诉你,如果造成更多的自我疏离,造成在精神与心灵上更大的 紧绷,而无法获得自由与自在,如此当然也无法得到生命里更多的智慧。因为在这个世界上 ,所有的事情无论善恶、是非,永远是一体两面,相对却又同时存在的。就拿勇气和害怕来 说,如果你不知道害怕,那又何来的勇气?生与死也是一样,没有生命,又何来的死亡?相聚 和分离更是如此,当相聚的一刹那,分离就已存在。

佛陀如不曾经历过努力的追寻、六年的苦修,他就不知道什么叫放下;不曾穿越生命里烦恼 的人,就无法了解真正生命本质的良善与美丽。当孤独时无法面对自己的孤独,反用其他方 式不断逃避,则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也没有办法满足内在真正的需求。

生命里面所有的伤害和烦恼就如同是黑夜,我们生命潜能里的真善美、菩提、智慧,就有如 天上的星辰。天上的星辰在白天时仍旧存在于天空,只是白天时我们看不到它罢了。要看到 它就得等到黑夜来临。夜愈深、愈黑,天上的星星就愈加闪亮。

我在生命潜能的旅途中走了八年。这八年来,我渐渐地懂得感谢在生命中曾经伤害过我的人 。生命里所有的创伤,尤其是现在,每当在伤害浮现时,我总很清楚地了解,那是我生命里 原有的东西。外面伤害我的人只是个外缘,藉著他们的伤害才让我本质内的东西浮现出来, 让我去觉察、让我知道它的存在,让我懂得为自己疗伤,发现自己的需求,并更进一步地善 待自己。

当你开始踏上生命潜能之旅时,你也即将展开与伤害的接触。在第一次接触时,或许你会感 受到百分之九十九的害怕,但有百分之一的你,却又不停鼓舞着自己面对它去克服恐惧;及 至第二次,原先百分之九十九的害怕,或许会降为百分之九十七。换句话说,随着次数的增 加,你将会发现,你愈来愈有勇气去面对过去的伤害,而不再如以往般,只会用逃避或其他 消极的方式去处理。如此慢慢的累积经验,及至有一天,你原先的恐惧已降为百分之五十时 ,你将已能开始感受从前孔子所言‘闻过则喜’的境界了。届时的‘闻过则喜’,不再只是 意识上的‘闻过则喜’,而是打从心里知道,自己将又向成长迈出一大步。

然而,这个过程是渐进而缓慢的,从你看了本章‘烦恼即菩提’,建立这个观念之后,到它 进入你生命的深处,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这其间还需要一段时间,需要去实践、需要有勇 气去面对。而在这过程里,或许你会有无数次想离开、放弃的念头,这时候也别忘了在真善 美生命潜能研修中心里还有一群人,我们在这条道路上已经走了好几年,我们愿意随时和你 分享成长的经验。

生命潜能研修中心创办六年多以来,有一万多人在我们研修中心里走向生命之旅,而这之中 ,更有数百人已达到了‘烦恼即菩提’的境界,他们正在勇敢地面对着生命里每一项实相, 用生命去理解‘闻过则喜’。‘烦恼即菩提’早已成为他们生命里的一部分、成为他们的智慧。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章        原罪(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很久以前,整个世界尚处于混沌初始的阶段。那时地球的名字叫‘伊甸园’,只有一男一女 ——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生活得非常快乐,没有烦恼,整个世界就像天堂般的自由、充满 欢笑。

直到有一天,夏娃遇见蛇,它诱惑夏娃,告诉她在伊甸园里有一棵‘善恶树’,吃了树上果 子的人会变得非常聪明。于是夏娃便摘下了那个果子,与亚当一同分享。当他们吃下果子的 那一刹那,他们的智慧开了,开始有了羞耻之心、开始懂得分辨是非善恶,于是他们再也无法住在天堂般的伊甸园,只能出来受苦。

有许多人认为他们因违背神的旨意,所以会吃了那颗禁果,带着原罪继续繁衍生命。可是我 在圣经的创世纪里却看到另一层更深的寓意,那就是人类之所以会受苦,是因为那个果子带 来了所谓的聪明才智,而人类受苦烦恼的根源,则来自于我们的好坏对错、是非善恶的观念 。

在中国也有一个很古老的传说:有一个名叫李耳的人,一出生便很老很老,后来有人称他为 ‘老子’。人一辈子生活在自然当中,是个平凡又不起眼的人,据说他活了一百六十岁。有 天当他出关,正要走出关口时,被守卫认出他就是那位最有智慧的老子,于是希望他能留下一些话。

老子向来执着‘道可道,非常道’,他一直认为道是不可说的,世界的真象只要一说出来, 便失去了它真实的面貌。可是最后这位守卫者的诚心却打动了他,所以他便留下了五千个字 ,这也就是后来有名的‘道德经’的来源。

在道德经里有一句非常美的话,那就是‘大道废,而有仁、义、礼、智。’从心理学的角度 来看,人的一生都在追寻回到子宫里的感觉,因为在那个地方,我们不需要呼吸、不需要做 任何努力,就能自母亲处索得生命的资源而存在,且获得满足。

当我们存在于母亲子宫内时,丝毫没有‘我’的感觉及意识。我们和整个宇宙融合在一起, 和外界也没有分界线,是那么地自然、简单地存在着。然而当离开母体的那一刹那,我们却 立刻有了‘存在’的意识,五官开始发挥功能,与外面的世界接触。每一个接触、每一个讯息使我们开始有了感觉,感觉到自己和这世界是分开的而认为:‘我是个单独的个体’。这 时,‘我’及‘存在’两个名词便进入了意识层面,分别心、差异心、我执也在这一刹那在 这个意识里开始萌芽。就此,我们离开了天堂,来到人间受苦。

不论是基督教里所谓的‘原罪’,或是老庄所说的‘大道废,而有仁义礼智’,甚至佛陀所 提到的‘我执’、‘分别心’、‘差异心’,以及心理学上的‘意识’、‘存在’、和‘我 ’等等,都是相同的东西。

意识是如此的宽广,它和宇宙一样的无垠。当透过五感,我们的意识也不停地滋长、扩散着 。大量的意识逐渐累积,有些在日后甚至进入了我们的潜意识,或者无意识之中。

每一个人在这世上都经历到他独特不同的经验,就如同在这世上没有两朵完全相同的花、没 有两个相同纹路的贝壳、没有两个人的指纹是相同的一般,我们每个人学会了不同的仁义礼 智、不同的是非善恶,于是烦恼和痛苦的根源开始了,就像是创世纪中所言,我们开始了受苦的一生。

当我们和身边的人相处时,如果对方所习得的仁义礼智和我们相同,我们和他就能相处愉快 ,成为朋友,相知相惜;然而换言之,当我们所学的观念和对方完全不同时,由于我们无法 抛开对‘我’的执着,于是我们会试着想去改变环境或改变他人,让心中的‘我’感到舒服些。可是,有时候他人是无法改变的,所以我们只得开始受苦,和环境、他人间也开始有了 许多冲突与对立。

在自己的内在深处,我们另外又为自己建立了一个是非对错的选择。‘我’应该怎样做才是 对的、好的;我必须是什么样的人才是好的、是对的;除非不去觉察,浑浑噩噩过日子,否 则当我们意识发挥功能,看到自己所为所行,和生命深处的‘我执’不同时,便开始自责地 鞭打自己。

至此,或许有人会感到疑惑:难道,仁义礼智都是不好的吗?难道一个人懂得是非善恶、好 坏对错是不对的吗?我也曾经一直依存在好坏对错、是非善恶里;我也曾经非常害怕脱离自 己认为是好的、对的‘自己’;我担忧如果人类的生活没有一个准绳,那么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曾经非常不相信人性是善良的;也曾以为人性是需要被许多教条规范,生命才能活得相安 无事,否则天下岂不是要大乱?因为当我们真的静下心来,好好地看这世界的真象时,我们 将会发现,和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那些生命相比,自认为文明的人类竟是最残忍的。人称万兽 之王的狮子,看来兽性极强、极为残暴,但它除非不到饥饿至极,否则绝不会残害同类。但 是人呢?天下大概只有人类不是为了自己需要,有时甚至只为想法理念的不同、道德规范的 约束,或是享乐而去杀害其他生物或同类。可是,就因为如此就认定人性是丑陋的吗?不!相反 的,我坚决地相信人类的本质是神性的、是佛性的,是充满着慈悲与善良的。

然而,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那就是所谓的‘原罪’。我们每一个人在不同的背景下成长,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观念,而人类最悲惨的一点就是,我们总是害怕离 开自己的‘我执’,因为我们将自己的存在,依附在这个‘我执’之上。所以当面临要抛弃 ‘我执’时,心中自然会产生某种恐惧,且更进一步希望能巩固那个‘我执’,给予自己肯 定的感觉。就因为这样,在人与人接触时,我们很难抛开自己的价值观,即使抛开了,也仅 限于很浅的层面。大多数的时候,要我们抛开‘我执’,我们宁可去改变别人,试 图去扭转他人的‘我执’,来符合自己的观念。于是,生命的痛苦也就这样展开了。

相信许多已婚的妇女都曾有这样的经验:在踏上地毯的那一端之后,渐渐地才发现丈夫竟有 许多行为实在很难符合自己的观念,于是便想尽一切办法想改变对方。在古代,有‘一哭、 二闹、三上吊’;在现代,更有利用温柔或其他各种技巧,总之,无非就是希望对方做到自 己的期望。同样地,在丈夫的心中也有一个完美妻子的模型,而他时时刻刻也莫不期待妻子 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对父母而言,有个模范孩子的标准;对上司而言,有个模范员工的标准 。这一切一切的标准,我们总是等待着对方来符合,当对方做到时,我们眉开眼笑;倘若对 方做不到,则所有的愤怒、埋怨、指责就此聚集,使我们痛苦不堪。

这样的对立与冲突,不断地在人类的历史中上演着。就拿美国与伊拉克的战争为例:不少人以为布希发动战争,目的是为维护正义,所以他是对的,反观萨达姆,则似为万恶不赦的罪人 。然而,当你也有这样的观念时,何妨站在第三者的立场想想,萨达姆在伊拉克人民的眼中,为什么又会如旷世英雄般的伟大?这之间的差距,原因就是出在彼此的想法不同。所以,孰善孰恶,孰是孰非,事实上并无定论。我们再抛开善恶是非不谈,正义和公理确是这世上不 可缺之物,然而却也因它而杀死了许多人。这就如同父母常对孩子说:‘我是爱你的。’以它为借口,许多父母可以不顾及孩子的感觉、伤害孩子而自认无罪。

又如时下更有许多人,不断歌颂自以为是的观念,要人奋勇向前,告诉人们胆怯和哭泣是不 好的,要运用何种技巧来克服它,将人类心底所有最自然、真实的一面完全抹杀,致使不明 就里的人往往就因此而把自己原本的面貌藏起,与人接触时,换上一副死板虚伪的面容,就 此和外界的关系渐渐地愈呈现冷漠、淡然的态度。

在真善美生命潜能研修课程中,我们就常鼓励学员,勇敢地去接触那与世间一般价值观冲突 的自己,慢慢试着去接纳它,勇敢地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庄子说:‘圣人不死, 大盗不止。’这正说明了社会上存在太多的分别心、差异心,以及‘我执’,以致造成人类 这么多的痛苦。有无数的圣人不断地教导世人该如何做、怎么做才是对的,使得我们一旦不 能符合这些教条时,在良心上便不停地鞭打自己,误以为自己就是不好的。不只这样,我们 还会再花费更多的能量企图改变自己,使自己符合标准。试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剩 下多少生命力?从现在起,不妨放下那些无谓的教条,抛开分别心、差异心及我执吧! 只要充分展露内在真实的自我,相信你的生命将更趋融合、有力,且更富弹性。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        真爱

民国八十一年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一件惨绝人寰的车祸。台北市健康幼稚园的孩童于出外郊 游时,在高速公路上忽地整辆车燃烧而起,当场夺去二十几位幼童的生命。一位幼稚园教师 林靖娟为了抢救小朋友,却因而烧死于车内,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当这件惨剧发生时,举国震惊,在电视报导的画面中看见那些幼童的父母因幼儿的殒落而发 出一片哀嚎。每一位为人父母者皆深爱自己的孩子,在痛失自己的子女之后,那种悲恸、那 种眼见自己深爱的人于眼前消失的哀痛,令我心有凄凄而无法卒睹。同时林靖娟老师的牺牲 壮举也成了媒体竞相报导的注目焦点,每个人的确因她的大我行为而感动,事后教育部也举 行对林老师的颂扬和颁奖仪式,甚至决定为她塑立铜像,并将她的事迹收录于教科书中,作为学习的对象。

可是在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有一则画面也许被众人忽略,然而却深深击中我的心,远远 超过那些父母的悲恸和社会上对林靖娟老师的歌功颂德。这则画面是林靖娟的母亲和她三位 姊姊悲伤欲绝的情景,尤其是她母亲所说的话,到现在仍在我心中久久无法抹减,她说:‘ 女儿,你只有想到那些孩子,你有没有想到这些深爱你的亲人?为什么你只有想到他们,没有想到我呢?’这句话深深刺痛我的心。的确,以林靖娟的母亲和姊姊的立场而言,这又情何以堪,自己扶养十几年的女儿,十月怀胎、三年哺乳,含辛茹苦的看着她长大;当她第一次会叫‘妈妈’、第一次会走路那种兴奋的情形;当她还在襁褓中,母亲却必须因孩子的哭 声,要在寒冷的夜晚离开温暖被窝,起来喂食哭泣中的女儿。十几年的点点滴滴,这个女儿的存在已经在母亲的生命中种下了无法抹去的深浓爱意。曾经用无数的爱灌注长大的女儿, 为了别人家的子女,刹那之间却消失无形,这叫母亲如何承受!

我真的可以了解林靖娟的母亲和她姊姊心中的悲伤及难过,甚至对她的愤怒,因为她们是真 的爱她!然而我的心中却有一股巨大的声音在告诉我:为什么有这么多由社会所建立的无形价值,紧紧捆绑着我们,远远超过一个人对自己存在的重视?不仅超越那些爱她的人所付出的爱,甚至超越了这个人对自己存在价值的认同。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生命,被强迫选择、催眠、灌输、抉择依附在那些并不存在的价值观上?而那些价值观对他们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 过他们自己本身的存在。这个问题令我不解,因为我知道如果我真正地爱一个人,那么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样东西会比他的存在、他的悲伤、他的欢笑、他的愤怒、他的眼泪、他的一点一滴来得更重要。

在我的研修课程中,我也经常告诉学员:有许多训练课程是以这个社会上的价值建立一些成功的模式,然后训练你成为如此成功的模样,来迎合这个社会上所赋予的好坏价值观。然而 在那些深爱你的人眼中,即使一百个卡内基、一百个王永庆、一百个社会上那些成功的人士 ,都摆在他们眼前,也都不如你来得重要。为什么你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别人,而不让自己成为自己?当你努力地成为自己、以自己的存在为荣,你才会得到真正爱你的人。 如果你努力想成为别人的样子,纵然有人来爱你,那种爱对你来说也是表面的、肤浅的。因为在你的内心深处知道,他们所爱的只是你的某个部份,而不是全部的你。

我们一生中都在追寻真爱,尤其是在热恋中的情侣。如果你曾经真正爱过,你会发现在恋爱时最动人的一句话是:‘我爱你,因为你就是你,不管你将来是什么样子,变老了、变丑了 、变穷了,甚至少了一只手、一只眼,我都一样的爱你。’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生命中能拥有 这样的真爱、一份能完完全全接纳我们的人的爱。我很喜欢基督教仪式的婚礼,牧师宣布二人结为夫妻的那个时刻,牧师会问双方:‘你愿意爱这个人,无论他将来是富裕或贫穷,是健康或生病吗?’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誓约,而我在生命里一直都在寻找像如此的真爱。是的,在真爱中没有牺性与负担,真爱中也没有‘应该’。所有的‘应该’、‘负担’、‘牺牲’都会在生命中的某一天,某一时刻、某一层面要求代价与补偿。我喜欢:‘我爱你,是因为你值得,所以我选择要去爱你。’我也喜欢爱你时候的我,那个我充 满了爱和温柔。这种觉知的爱不是为了别人而牺牲、委屈自己的需要而去爱,我是为了自己所爱而去爱,这样的爱才不会给对方带来负担,彼此之间也不会因对方的爱而感到压力与负担。真正的爱是没有条件的,他所爱的就是你本身,我们称这样的爱为‘无条件的爱’。

当我们是婴儿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接收到父母亲给我们无条件的爱,但是这样的爱对我们而言,接受的时间及份量都太少了!很快地,我们就开始接受有条件的爱。我们的父母亲 在内心深处受到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他们也认为我们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会是有用的、有价值的,才会被喜欢、被尊敬、被爱。于是父母为了爱我们,开始用他们的爱来控制我 们、塑造我们。为了适应这个环境、避开惩罚和痛苦、得到认同和爱,必须开始做些不是出自内心的行为。逐渐地,我们依附外界标准的性格开始形成。在这段六岁以前的成长过程中,能得到愈多真爱、愈多‘无论你是什么样子,父母都是爱你的。’这种无条件的爱愈多的人,他的存在意识就愈强。但是父母亲都深爱自己的孩子,因此非常着急想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努力以社会规范来教导他们。许多为人父母者无法看见自己在生命里面所压抑对过去生 命的浪费及不喜欢自己所造成的后果。他们总是希望孩子比自己更强,在孩子还没有充分得 到无条件的爱之时,就给他们有条件的爱,去塑造、教导他们,换句话说,孩子们对自己内 在的存在,并不能拥有很充分的满足,当年事日长,就开始在外在的世界追寻认同、肯定,于是会用两样东西来弥补自我存在价值的缺乏,第一种是做些什么(doing)?第二种是拥有什么(having)?来替代自己的存在价值。像林靖娟教师的事件,对她而言,在她的生命中,身为一个老师,这样高尚伟大的情操是她的天职,然而这真的是天职吗?还是后天的文化教育 、社会价值观所赋予她的职务?对她来说,做这件事竟比她的存在还重要、比她身边的人对她的爱更重要。

对某些人来讲,做一个好人比他的存在更重要;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对社会国家有贡献的人、做一个对别人有益的人、做一个温和的人,远远超过他自己存在的价值。为了要做好这样的一个人,他可以抹杀、牺牲许多的自我以及真实的感情、思想, 最后形成他的存在只能依附在做些什么(doing)之上。如果有一天当他自己无法符合社会所 赋予的价值观时,他就会不喜欢自己,会觉得自己实在很糟,自己的存在一点价值都没有, 自己是一个没有用的人,甚至无法再继续生存下去。而另外一种将自己的存在依附于拥有什 么(having)之上的人——尤其在这个歌颂物质的时代里,我们更可以看到更多这一类型的人 。许多男人将自己的存在定位于拥有车子、房子、事业、劳力士之上;许多女性也把自己的 存在价值依附于拥有幸福家庭、听话的孩子、爱她又温柔且事业有成的老公之上。同样地, 我们也看到在这些用‘拥有’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背后,有多少危险和心酸。很多传统妇 女当有一天她们的老公爱上别的女人、当她听话又功课好的孩子突然变得叛逆、当她温暖的 家庭突然破碎时,她们在刹那间丧失了自己的存在价值,觉得一切都毁了,生命里什么都没有了,自己再活下去有什么意义,甚至因此自杀的也大有人在。也看到有些男人生意失败、 破产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消失了,然后一蹶不振,从此生命颓废,这些都是我们将自己的存在价值依附于外界,而用doing和having代替的一种普遍现象。其主要原因乃是因为幼年时候我们所接触的无条件的爱太少。

我们长大成人后,也毫不知觉地用同样方法爱我们的孩子,我们无法告诉孩子:‘你是最棒 的。我是爱你的。我晓得你充满知觉,你知道自己的生命,也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无论 你做什么决定,也许我们不能了解,但是爸爸妈妈一定支持你。’

相对的,那些在充分接受无条件的爱之下长大的孩子又会是如何?西方国家从十九世纪存在 主义开始,对人权、民主及对孩子的重视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再加上六十年代初期的潜 能运动发展的兴起,在那个时候有很多父母接受人类潜能的一些新观念,开始试着去给孩子一些无条件的爱,现在这些孩子都已经长大;在许多观光区你会经常碰到这样的西方年青人: 他们大学毕业但不急着找工作,或逼自己马上要做些什么。他们没有汽车、没有洋房、没有 钱,也不曾拥有什么,就只是背着布包,有时骑脚踏车,有时步行,到世界各国走一走。没 钱时就到餐厅打工,或者当英文家教,等存了一点钱,再往下一站迈进继续旅行。他们在大 学毕业以后,可能会花三、四年的时间,到世界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对他们而言,他们并 没有做什么伟大、有用的事情,或者拥有一些物质金钱的享受,可是,这些受到丰富无条件 爱的青年,心中有一个自我价值存在的中心,对认为自己存在有价值的人而言,他们今天眼 睛能看,耳朵能听,能够闻到许多味道,能够活着,能够存在于这个世界当中,能够感觉到自己和外面世界的存在,就是生命里最喜悦的事情。
他们不需要将自己的存在,依附于外面的世界,他们的内在是坚定的,外在是柔和的,当他 们内在感觉到自己在生气的时候,无论有一千个、一万个人告诉他生气是不对的,他仍确知 愤怒依旧存在,他还是生气的。这样的人能够敬重自己的存在及每一个当下存在的事实,遇 上他自己没有觉察到的事实时,只要你能指出来,他也能坦诚而迅速的接受,身心很快地充满着柔软与变化,对这样的人来说,刚强与温柔是并存的,信念与变化的柔软度也是同时存在的,这是因为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接受到无条的真爱,所以他们知道自己每一个存在都曾 经被接受、被认同,他们一直都能够与自己的存在重新接触,不需要将自己的存在依附在外 面的世界,无论外面的环境如何变化,无论社会的潮流产生多巨大的不同,他们的心中永远 能够柔软地去适应这个社会,因此他们的生命力也是坚韧的。

在从事生命潜能这份工作六年多以来,自己在潜能的发展途上及协助学员发展潜能的路上, 对整个中国文化形成的束缚感到深深的无奈,尤其是这个最根本的问题。从林靖娟老师这个事件,我开始深深地思索,到底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社会出了什么问题?让几乎所有的人都藐视自己的存在,而必须要去迎合一些所谓的价值观。相反地,那些重视自己存在的人却被认为是自私、叛逆的,他们用那么微小的力量和文化挑战,大多数的人都无疾而终,被打败了,或者只能退隐山林,无力改变整个固有的思想,这股力量到底有多深,有多么巨大,这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在思索的过程中,第一个浮现脑海的是存活于中国四千年来的封建制度 。虽然孟子曾说:‘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可是在整个历史里,似乎看不到如此的皇帝,即使在表面上是爱民的皇帝,可是在内心深处潜意识中,孟子的这句话只是一个观念 、一个理想,而不是他们智慧及生命的一部分。在中国的历史里,只有皇帝才是人,甚至于他们不只是人,还是神、真命天子,而普天之下的老百姓,其他的人相对于天子而言只是‘ 东西’,只是他的财产,直到现在仍有很多父母承袭着‘孩子是我的,我要如何对待他,别 人无权过问’这样的思想。这些皇帝们为了能让自己的家族企业继续传承下去,就必须创造 许多无形的东西来超过人存在的价值,他们必须这样才能去控制人的存在及人的自由,才有办法纵操老百姓们,让他们不要当一个人而是成为工具,为他们所用,为他们所牺牲。

那些所有创造出来的价值观,都是为了控制和操纵别人而产生的;是表面上为了维持社会的 安定,然而实际上却是为了防止叛逆,因为他们害怕将会失去天下,所以用很多教条来控制每一个人。就好像在中国传统的社会中,男人为了能够拥有三妻四妾,又害怕自己的妻妾会红杏出墙,所以在男人掌权的社会里,创造出女人的贞操,让女人的贞操价值远远超过本身的一切存在价值及人性本来的存在。所以有多少女人为了保持自己的贞操而失去性命,像赛珍珠在《大地》里写的:一个寡妇为了保有自己的贞操,十九年来在每个半夜性冲动出现时 ,就把一罐黄豆洒在地上,在昏暗的灯光里,又一粒一粒的把黄豆捡回回来,放入罐中,待将满罐的黄豆拾妥后,天色已亮,她也带着疲倦的身体躺回床上,黯然的睡着。熬了十九年这样的日子,最后她终于得到一块贞节牌坊。为了那块贞节牌坊,在中国的社会里有多少女人牺牲了一生的快乐,而这个观念到目前的社会虽已逐渐被改变、被推翻,可是在其他方面 仍存在着多少五千年历史所建立的价值观,又有多少人为了这些传统的价值而无法当自己、 无法活出自己,没有自己的生命。他们受到捆绑、约束及许多制约,一辈子无法得到从容而自由自在的生命,如果想要得到这些生命,他必须要具备多少的勇气、经历多少的抗争与痛苦。

就像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天皇缔造的大和魂,导致许多年轻人愿意驾着飞机,口中高喊:‘ 日本天皇万岁’,去冲撞美国的军舰。这对当时的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可是对那些日本人而言却是理所当然的,这些神风特攻队队员,以及赛珍珠所写的寡妇,在我们这个时代中 已经是非常谎谬不可思议,但在当时对他们而言,是很自然地接受了这样的价值观,甚至于超过自己的存在价值。相同地,我们又有多少人是活在这种理所当然的价值观里而无法自觉 。

我要说的是,真正的爱是没有操纵的,在一个真正爱你的人心中,这些世界上没有 任何一样东西的价值超过你的存在。而那些不是真正爱你,想要利用、操纵你的人, 想要让你符合他们期望的人,他们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你,他们常常会告诉你,有哪些东西是比你的存在更重要的,但为什么你、我要那么傻,为那些不真正爱自己的人去牺牲呢? 为什么我们要活在这么痛苦的,有条件的爱及社会文化的制约中,如果你不自觉那也就罢了,而当我们自觉以后,为什么还要用同样的方法去对待下一代,对待我们身边的人呢?

印度有一个寓言:一个国王用大量的黄金,还有搜集全国最名贵的珠宝,打造了一张黄金的 床,床上镶满了名贵珠宝,因为这张床是如此名贵,所以他要做出一个合乎全国人民尺度的 标准长度来,于是他量了全国所有成年人的身高,除上全国人口的总数,得到了全国身高的平均值。照着这个平均值,打造了这张床。每天晚上他一定要请一位大臣或百姓,夜宿寝宫 ,让他睡这张名贵的床,如果他太高,躺不下这张庆,国王就会叫一个力斧手量量这个人的身高,然后用斧头砍下双脚多余的长度,好让他能刚好躺在床上。假如躺下的人,身高不够 ,国王也会叫出二位大力士,一个人拉住他的肩膀,一个人拉住他的双脚,用力的往外拉, 将这个人刚好拉到这张床的长度,当然有时候会拉断他的双脚,有时候会一命呜呼,但是, 国王一定要让躺在床上的人符合床的长度,这是国王第天一定要做的事。看到这里,你对这个国王有什么看法?他是个神经病?他很残忍?不可理喻?你觉得他实在太残酷?但是让我告诉你,所有你对这国王的感觉和形容词,都可以加诸在你自己身上,因为你也在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甚至不自觉。

在你心中,也有一张如此名贵而又标准的床,有时候你会为了自己太高,而把你自己砍下一 节,有时候你又会因自己太矮而抬起脚尖,挺起胸膛,让自己感觉高一点,这是大多数人在 生命中呈现的状态,我们为了要符合社会订定名贵而又有价值的标准,有时候膨胀自己,有 时候委屈自己,我们每天都在心中对自己做着这个国王对他的臣子、老百姓所做的事情却毫 不自觉,我想我们会将这种思想归咎于孔孟思想,但是我却觉得,孔子并不是这样的人,儒 家思想的真髓也并非如此,孔子曾提到:‘独善其身,而后推己及人,然后兼善天下’,他 同样地也告诉我们:要先照顾好自己的存在,然后才能去照顾别人,他并不鼓励我们牺牲自 己。我想这也是孔子为何这么辛苦周游列国却始终没有成就的原因,那是因为那些君主要的 并不是这些,他们要的是能用一些无形的价值、观念、道德来控制百姓,让那些人民都能为 他们牺牲,而使他们能长久保有天下的一些学说、思想及教条。但是,后代的儒学家们为了 本身的功名利录,甘愿为皇帝建立这些教条,以致于数千年来深深的根植在我们的文化之中 ,整个文化充满了对自然及人性的蹂躏,以不接纳、不敬重来取而代之。我想大部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都是因有人觉醒自己为一个人,而当这股不可抹减的力量凝聚时,就有所谓的平民革命,当这股力量被一些政客所领悟而利用时,就会产生政变,可是这股力量的根本仍是 人想要当一个人,想要过一个更像人的生活。

我想再说一遍,真爱中没有牺牲,没有控制;真爱中没有操纵。对一个真正爱你的人而言,没有一样价值观,或其他的人、事、物的价值,会超过你的存在。 在真爱中只有敬重及真正的接纳,去接受你就是本来的样子。不是符合社会的价值观 ,而是回到你的中心,回到你的存在。你不需要成为王永庆或卡内基,才有人会爱你,你本 来就是最棒的,你只要成为自己。当然这个过程,充满困难与恐惧。我自己这八年来自我成 长的路途走得非常辛苦,但是我相信,当有一天能真正回到自我的中心,呈现自己的存在, 跟自己每一个刹那存在的自己在一起的时候,我就会像一颗珍珠一样放射出光芒,会有人看 到你,会有人来爱你,而这个爱你的人,是因为爱你的人而来爱你。在你的内心深处,你已 经知道自己的存在是最有价值的,同时你也会真正的去爱别人,爱他们如他所是,而不是爱 他们如你所想。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章 成长与转变

在许多佛教经典中,最具代表性的般若心经有一句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数千年前,佛陀已用他无限的智慧看到世界的一些真象,因此他告诉我们‘色即是空,空即 是色’。色是指色身、物质;空则是能量及宇宙中存在的根本,这二者原为一体,有就是无 ,无就是有。数千年后的今天,科学界不断的寻找物质的根本是什么?结果发现所有的物质 都是由元素架构而成。然而仅仅因基本粒子的不同,即可形成不同的元素。因此古代所谓的炼金术、在希腊故事中,如果你回头注视蛇魔女,就会从 肉身变成石头这些古老神话中,早已隐涵现今科学无法做到的揣测。这些想像并非没有道理 ,只是现代的科学无法证明而已。不过,改变分子结构,在理论上是可以成立的,所以科学 继续研究的结果发现,分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组合而成;接着再将质子、中子、电子加 以分析,最后发现居然什么都没有,它只是一种波动,一种能量的状态和一种因振动而存在 的电波。换句话说,所有的物质,所有的色原来都是空的,所有有形的物质,居然是由无形 的物质,肉眼看不到的能量,空的东西所组成的空的世界。

在科学界,从物质不灭定律、能量不灭定律,到质能互变定律,再再证明二千多年前佛陀的‘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言不差!一个少量的铀二三五元素,经过核子分裂的反应后,能够 产巨大能量和威力,在广岛、长崎杀死数十万人,造成毁灭性的力量,而如此巨大的力量, 居然是由少数的铀二三五从物质变成能量之后释放而出。这就是质量变成能量,色即是空的 道理。

当我们色身由物质转成能量时,如果和铀二三五的能量相比,一个人的能量真的犹如宇宙般 的大。相对地,空也可能转变成色。现在的科学逐渐证明,肉身的疾病有百分之八十和心理 的情绪有关,我想另外的百分之二十也应该与心理情绪有关,只是尚未被证实。由于情绪和 心理感觉会慢慢以一种能量的状态存在,所以当那些感觉及情绪 无法得到适当纾解时,将 逐渐转化成物质,甚至于变成恶性的肿瘤。癌症之所以被称为好人病,是因为得到癌症的人 大部分都比较善良,比较迎合别人,没有主见,经常会压抑自己的悲伤和愤怒。

从生物能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气和能量会在身体各个部分流通,如果在某一个部分被卡住 ,使气无法贯通,气便会不断冲击此处而产生热,这些热又会使这些细胞变质,变质的细胞 没有死亡,却继续繁殖漫延,就造成所谓的癌细胞。我们的思想、情绪都是以能量的状态存 在,如果这些能量没有得到适当的纾解和保持流畅,它会转化成为肉体的一些障碍、疾病。 在生命潜能这条路上,我们所谓的成长和转变。不只是表象的行为,还有我们的思想(mind) 、感觉(feeling)、情绪(emotion)、意识(consciousness)、肢体(body)、心灵(spirit)、 及能量(energy)。这些都是人生命中的一部分。

在过去的西方哲学中,较偏向于身心二元论,也就是将心灵与身体视为分别的个体;而在东 方的思想领域中,一直认为身心是合一的,印度瑜珈有所谓的七个能量中心,也就是指人拥 有七个生命层面,这意味着东方思想中,成长及转变都是朝向统合的方向,而不是将身体与 心灵分开看待。事实上,无论是思想也好,行为也好,感觉也好,情绪、肢体、心灵、能量 都是属于生命中的一部分,会彼此相通且密不可分。只是每一个人对生命觉醒的重点不同, 有的人比较着重于肢体的触感,也就是较执着于感官上的享受,喜欢看美丽的东西、缤纷的 世界,听好听的音乐,吃好吃的东西,闻好闻的香味等。有的人则比较着重于情感,重视爱 、恨、舒服与不舒服、难过与悲伤的感觉。而有的人就较注重于思考、观念,执著于好坏及 是非善恶。有些人比较注重心灵的层面,有些人的觉察较偏重于身体层面。事实上这些层面 都是互通的,也都属于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在开拓生命潜能的旅途上,我们对生命中的这些层面,都同样重视并且也认为唯有 经历过每一个层面,才能朝统合的方向走去。无论从哪一个方向的成长开始,只要走 上成长与转变的道路,你到处都会发现,事实上这些领域都是相通的,而且也相互影响。在 生命潜能的效能训练课程中,它就比较注重人际关系、外在的环境,换句话说,就是较着重 于行为的一些变革。而在理论上则是在思想这方面的澄清与成长、心理学和心理的复建,治 疗则是较偏向于心灵及能量方面。例如按摩工作坊、感官复苏、中国的气功、针灸、太极拳 等等,都是比较偏重于肢体方面的觉醒、成长。我们发现所有的层面都是由能量所组成,而 思想本身所聚集的能量较少;感觉则比思想需要更多的能量,情绪又比感觉需要更多的能量 ;而身体却又凝聚更多的能量,但是最根本的能量却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 们的脑子明明知道有很多事情必须要做,却无法去实行,那是因为思想的能量是最少的,这 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生命中遭遇较巨大的转变,经过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生死关头的时 候,内在情绪及情感有巨大冲击以后,他整个行为思想就会发生巨大改变,因为情绪汇集了 巨大的能量,在此能量的深处变化以后,一个人的行为思想很自然的就会跟着改变。而当一 个人内在的世界改变了,他的情感情绪转变了,他的思想也就随着改变,此时一个人的相貌 与身体,也会随着改变,所以林肯总统曾说‘一个人到了四十岁以后,要为自己的 长相负责。’这句话自有其道理。这也就是为什么生命潜能的课程着重于由内在深处 的情感做直接的切入与接触,以这样的管道开拓人的成长与转变。

生命潜能的研修课程根据王阳明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而设 计了四大阶段,并将理论实际化,以期变成生命中的智慧。第一个阶段,我们称之为基础班 也就是格物致知。所谓‘格’就是接触,透过与外人的接触,来觉察自己内在变化及其因。 在这课程中,我们先从‘我是一切的根源’这个观念,来破除过去自己本身的人生结果,以 别人的时间和经历,转过头来了解我是一切的根源。在匆忙的人生中,用二天的时间,停下 脚步,好好的认识你自己及自己的行为、思想、感觉、情感的模式,这些之中有哪些是自动 化的反应,而这些自动化的反应,哪些为生命带来创造性及好的结果?哪些又为生命带来限 制及制约?

在开拓生命潜能的道路上,没有一个老师可以告诉你,怎么样是对的,怎么样是错的,好坏对错仍得由自己选择,你必须向自己内心深处的潜能学习。在基础班中,你 将开始体会进入自己内在的经验,除了洞察之外,还有一些生命里的觉醒。从基础班开始, 我们不只是活在知识的领域中,更开始要为跨入生命智慧殿堂做准备。基础班是一个启蒙, 从‘我是一切的根源’到觉察的训练与学习,从知识进入生命知慧的殿堂。当你在基础班已 经准备好要提出更大的勇气向生命更深的地方,做更深探索的时候,我们为您准备了进阶班 。

进阶班最重要的是——烦恼即菩提,也就是从诚意到正心。在内心的意识很自然地因着更多的 觉察,让内心的世界开始起变化,走入正心。届时内心对外在世界的看法将会不同,你的心 将会找到自己的中心点,接着便会到达修身阶段。在此课程中,我们将协助你面对生命深处 的创伤、痛苦及烦恼,让生命的智慧在自己潜能的领域中逐渐开花。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 会觉得有些混乱,也可能会经历一些过去生命里一直不愿承认,或者一直避开的痛苦,因此 在进阶班里,都是一些准备好或者有无比勇气的人,勇敢地与生命接触,开始向烦恼中寻求 菩提。经历过三天的进阶班之后,多数人很自然地成为一个更有勇气、更有智慧,也更成熟 的人,当然他们必定也更快乐,因为他们已经决心离开表相的和谐,勇敢地向真实世界探索 ,准备去接触、正视、接纳生命的一些真相。进阶班有三天的时间,你和一群同样有勇气, 渴望在生命中有所转变的人,在一起共同进修。

生命潜能第三阶段,我们称为高级班,也称它为‘自我父母重塑’。也就是王阳明提出的修 身齐家治国进而平天下。你的行为、性格、肢体、言谈举止外在的行为很自然地起了变化, 接着便进入齐家的阶段,也就是指你的人际关系、家庭自然会因而起变化,你开始影响身边 的人,而治国平天下就是很自然的延展。我们知道今天所有的思想、人格、所有潜意识自动 化的模式,都是自幼在与父母、长辈及环境互动之下所形成的,就如同前面提到如果我们有 像华盛顿那样的父亲,我想我们就会跟他一样具有勇敢及诚实的特性。高级班所指的‘父母 重塑’并非回家重塑我们的父母,而是深入我们的潜意识去清楚地看到过去父母对我们的影 响,进而重新在我们内心塑造能付出无条件爱的‘父母’。因为你在进阶班的时候已经开始 能够和自己的烦恼接触,当那些烦恼呈现时,在现实生活里你会有痛苦,会更敏感地感觉到 有些混乱,所以在高级班里我们很需要重塑能够给自己无条件爱、关怀和支持的‘父母’。 当生活中有烦恼时,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内在得到支持,因此高级班也称为‘自我支持’(Sel f support)。在四天中你除了会经验重塑自己内在完美的‘父母’去支持自己的一些伤痛, 从烦恼中寻求菩提之外,更可以学习它的技巧。完成高级班之后,就开始准备要在自己的人 生中实际去实践和运用。最后我们更设计了一年的支持成长团体,它是在一年四十五周,每 周一个晚上、三个小时的时间里,和一群同样能够经历自己烦恼,及正在学习如何做自我支 持的人一同成长。当然有些人在完成高级班以后,已经能将那些技巧运用得很好,可是因为 每个人的起步不同,也有一些人很可能在时间上有些困难,所以我们特地设计长期课程,协 助你在开拓生命潜能的路上,能够透过团体的支持,逐渐让自我支持成为一种新的习惯,成 为自己生命中的一种智慧。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已有数千人在生命中起了巨大的变化,他们 内在世界变了,因此在事业、家庭、自己的行为、思想、观念,甚至于连身体也都跟着起了变化。

去年,我自己的身体也起了极巨大的转变,因此在短短一个月中就减轻了十二公斤。本来十 几年的背僵直性的脊髓炎,也在短短不到半年当中,减轻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疼痛。这六年来 在开拓生命潜能的路上,有无数的人在生命里起了巨大的变化,当然他们的心灵、灵魂也逐 渐澄静下来。
一个人的成长与转变有三种主要的动力:第一种是痛苦,第二是无聊,第三是启示。一个人 即使不想成长、转变,当他遭遇无数的痛苦,往东走碰壁,往西走撞了一个大疱,往北走跌 倒,往南走遇挫败,当他积压许多痛苦而又没有勇气选择死亡时,就会开始思索:‘我到底 有什么不对?我到底需不需要一些改变?’这时候所谓的‘痛定思痛’,会使我们开始走上成 长的道路。而无聊同样也是一种动力,当一个人每天过着重复的生活,日复一日觉得自己生 不如死,活着不晓得干什么的时候,他也会开始去想:‘我到底该不该做些改变?我到底是 不是要过些不同的生活?做一些不同的选择?’所以无聊也是转变和成长的重要契机之一。另 外一种则是启示——所谓的崭新经验。一个不曾爱过的人,突然之间他被爱,或者他去爱人 了,这才经验到另外一个有爱的世界是如此的美,是他生命里从未经验过的,由此他会开始 渴望想要追求,开始想要朝那个方向前进。这三种动力也是生命潜能使用于研修课程中的三 种动力。我们会在这个过程中协助你和过去曾经刻意淡化、逃避的潜意识中的痛苦 接触,因为它们将会成为你转变与成长的主要力量。另外,我们也会在研修的过程中协助你看到每天所追求的生活,到底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或者只是在随波逐流。你认 为自己和父母亲的关系很好,你认为和子女、配偶的关系很好,家庭幸福,但是我会问你, 你真的很幸福吗?你们之间的品质从一到一百之间,到底定位在哪里呢?每个月你只是固定的 给父母亲零用钱,或者固定每个月回去看他们几次,这就表示你们关系很好吗?你所谓关系 好的定义在哪里?你有多久未能真正注视着双亲?有多久没有和他们畅谈内心种种的感觉?有 多久没有握着他们的双手,告诉他们:谢谢你养育我这么多年,我真的好爱你们?

当然在研修课程中,会有许多启示,在我们的每一项活动里,都有可能经历到过去生命未曾 经验到的领域,未曾经验过的一些感觉。我们在课程中设计这三种动力互相冲击,使一个人 能踏上成长的道路,最重要的,当这旅程到达某一个阶段,当烦恼即菩提成为生命 的智慧时,你会突然发现真正的转变开始产生,这并不来自于拚命的想转变,而是来自于你 开始接纳自己。过去我们总是想要改变,却也总是无法改变,我们常将自己认为需要 被改变的地方看成是一个缺点,把生命中的这个部分当成一个敌人,请你想想当你面对敌人 时,你会采取什么方式?我想第一个就是想要击败它、摧毁它。然后当你觉得敌不过它时, 你会避开它。这是大部人会对敌人采取的态度,然而如同刚才所说:能量是不灭的,生命中 属于自己情绪的部分也是一种能量,它无法被消减、摧毁,你只能做到把它压抑下来。而压 抑时,它会跑到生命的其他层面,但却仍然在影响、控制着我们,如果采取第二个方式—— 退缩,避开我们的敌人时,我们就会将它合理化、淡化,以为它已经过去了。但是同样地, 它并没有过去,它一直在我们的生命、在各个层面影响、控制着我们,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 想改变,却改变不了,所以真正的转变并不是我们想要排开它,真正的转变是来自于接纳, 换句话说,当在生命潜能之旅,走到某个阶段的时候,当烦恼即是菩提,而你可以和烦恼痛 苦接触时,那个期待和害怕的比例超过百分之五十时,也就到了闻过则喜的地步,你会开始 知道并非用头脑知识的层面就能了解生命,而是在深层智慧的地方才能了解。当你 发现生命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曾经帮助你生存下来,你会开始带着感谢的心去面对过去你认为 是敌人、缺点的那些部分,开始将它们当作朋友,这时候,我们的态度自然就不会像是面对 敌人般想摧毁它、打败它,或是逃开它。当我们把它当作朋友时,就会想去接近、了解它, 而当我们开始接近、了解它的时候,这些部分就在我们生命中溶解,成为我们生命能量的一 部分,进入我们的统合,它的能量开始被我们吸收,这时真正的转变才开始产生,而且是自 然、快速的,一日千里,想停都无法停下来,这时候开始的转变会在生命中充满喜悦、平安、 宁静,是一种在内心深处开花的感觉。

另外,我们也必须明白一些关于成长与转变的特质或真象,否则在成长过程中也很容易因一 时困惑而放弃,很难贯彻下去,在生活中也更容易被击败,也有可能会多出许多不必要的痛 苦与折磨。关于这些观念和法则,第一是:成长与转变是缓慢、渐近,而不是快速、呈跳跃 式的。你必须每天下功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丝毫不能勉强,就好像你有许多自动化的习 惯,例如乱丢东西,灰尘、脏乱随时都会侵入你的房中。这个房间就像你的潜意识,过去你 的界线、领域随时可能被侵犯而不自知,但却习惯于如此环境,就好像一只被绳子绑住的大 象,以为是被那根绳子绑住,却不知是被自己的内心所限制。生命潜能研修课程会陪你一起 清扫你的房子,扫完之后你会有窗明几净的感觉;生命潜能也会像火,当马戏团失火,那只 大象会不加思索就扯断绳子,突然间它会发现恢复自由的快乐。但是在享受窗明几净之后, 你愿不愿意每天去打扫?每天去注意是否有灰尘飘入层内?自己是否又用过去的习惯去乱摆东 西?这些都必须你一步一个脚印慢慢下功夫,就如那头大象在恢复自由后,也许不知该怎么 办,因为它已经很久没有靠自己的力量生活,也许它还会想回马戏团靠人来养它,只要它表 演,顺着别人的意就可以活下来。有许多人在恢复自由后,就像那头大象,不知该如何活下 去。生命潜能是你的支持系统,当你在外界无法生存时,它支持你回到自己的世界,慢慢学 习、滋养,然后再去面对现况。

第二:成长与转变的轨迹是螺旋状,像爬山一样是绕着山路而上,不是直线而上。有时候当 你爬到某一点会看到与前面相同的风景,但高度却已经不同了。所以在成长道路上有时你会 觉得退回到原点,但是即使你外表是相同的,内心、能量却已不同。回到原点,并不表示你 退回去,而是内心正在统合更大的能量,等下一次再出发时,步伐会跨得更大、更远。‘学 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观念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是错误的。我们生命中最奥妙的DNA是 以螺旋状存在,台风、地球的运行都是螺旋状,相同的,成长的轨迹也是螺旋式的。例如你 以前曾责打孩子,但觉得那是应该的,虽然不妥的念头偶尔出现,你也会避开它。也许在经 过自我成长转变之后,你仍会责打孩子,此时行为虽然相同,可是内在的感受却不一样,你 可能会比以前更痛苦、更自责,因为你已经知道不该如此对待孩子。但是这样一来,你很可 能可以和孩子建立更好的关系,也更试着去了解子女。过了一段时间,过去的那个自我又忍 不住跳出来,你还是会责打孩子,可是这次也许事后你会懂得去向孩子道歉,也许下一次当 你一面责打孩子时,你会一面告诉他你的爱、你的愤怒、你的难过,还有你对他的重视。所 以成长是呈螺旋状的往前走,也许我们会再回到原点,但不要害怕,那不表示你退步。 成长道路上没有所谓的退步,你走的每一个脚印,每一分耕耘,都会有收获。

我也要告诉你:成长与转变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这并不像电视电影剧本中 描写一个坏人,因为某件事很快就变成一个很好的人,在真实的世界及生命成长的道路上, 这是不可能的。但大多数人都被教导是活在结果里而不是活在过程中,譬如有些人早上一睡 醒,就去洗脸刷牙,其目的是为了吃早饭;吃早饭的目的是为了赶公车;搭公车的目的则为 了去上班;每天上班是为了领薪水;领薪水是为了能存钱买车、买房子……,一辈子都活在 目的中,而错过了整个过程。他可能错过刷牙时牙膏与水带来的清爽洁净感觉;他可能错过 了饭的甜味、牛奶的香味;他也可能错过了公车上各个不同面貌呈现出的表情。错 过了世界上许多美丽的风景,这样的生命是何等匮乏可惜。

如果你对成长与转变的观念只是想让自己成为某一个人,那你将会十分痛苦,因为 它的真相不是如此,而那也太不值得。在整个过程中,每一个不同的自己,每一个不同的刹 那,都值得你去享受。生命的品质一天天的提升,每天你会因转变而看到不同的世界 和自己。所以整个成长与转变是觉察它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目标、目的。

如果你能了解到成长与转变的三个特质:痛苦、无聊与启示正是成长力量的根源,那么在开 拓生命潜能的这条道路上,你将会走得更平稳、更自在。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章 拥舞自然

有一则老子的传奇故事中描述,老子倒骑着骡进城。我非常被这个画面所感动,这是一个很 简单的事情,但我却试着去体会老子当时的心情。我发现老子当时的心境,很可能就是我在 生命潜能这个领域上,努力想要成就自己的心境。生命里有许多的控制与操纵总是让我们看 自己想看的、做自己想做的、走自己想走的路,可是我想老子倒骑着骡进城时,他一定不去 猜测也不去看前面到底有什么,而是让一些风景自然的倒着在眼前出现,也因骡子是慢慢走 着,所以风景也是慢慢的、自然的、倒着浮现在他眼前。出现什么,就接受什么、就看什么 、欣赏什么。我想这就是自然,也正是生命潜能终极的真义——能够接纳、欣赏,能够跟这 个世界每一个真实的发生、每一个存在在一起,不排斥 、不批判,如其所是的去看、去欣赏。

自然是最美的,无论我们怎么努力去做,永远无法做得比自然更好。在过去 几千年的历史里,人类拚命想要征服自然,想要控制、操纵自然,然而慢慢地,我们发现: 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是一种破坏,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有破坏——南极的臭氧层有一个破洞 、热带的雨林更逐渐在减少中。人类渐渐发现自然本身是一个生命体,他是有生命的,人类 在这个世纪底才学会如何与地球协调、相处。我们的思想开始改变,从试着操纵自然、征服 自然、控制自然的‘雄心’里,开始学习、试着去了解大自然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形,我们又 该如何与它和平共存,这也是最近数十年来环保意识兴起的原因。

中国有句古语‘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物质文明发展到登峰造极的时候,人类将回归到心 灵与精神的层面;人类的思想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时候,也开始会回归到情感、内在的世界 ;人类的操纵与控制,达到了某一个极致时,也会开始向大自然学习;人类的社会规则、礼 教达到了某个极点,这条路走不通的时候,人性的省思,对人性的尊重,也才会在这个时候 逐渐复活、兴起,所以目前在欧美有许多从事人类潜能运动、从事人性与心灵工作的人,也 认为从星象与黄道上来看,整个宇宙将从双鱼座时代进入宝瓶座时代。目前这股潮流,被称 为新时代运动(New Age Movement),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已极其兴盛。亚洲的日本和台湾,也是物质文明发展到极点的社会,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台湾,已经到处都埋下了这样的思想种子 ,中国的潜能运动,正渐渐崭露头角,蓄势待发。

依目前的社会型态,不妨好好的省思一下,国民所得从数字来看,确实是三十年前的几十倍 或几百倍,在金钱、物质上而言,我们仿佛比以前更富足,可是,在三、四十年前,每一户 人家几乎都有自己的房子,现在却有那么多的无壳蜗牛;在过去,一个五六口之家,只要有 一个人认真工作,全家就可温饱,生活得非常满足。但是现在呢?有很多夫妻两人拚命工作,却无法满足生活所需,一辈子买不起一幢房子的人也大有人在,难道我们真的更富裕了吗 ?

三十年前也许我们要花上两天的时间才能从台北到高雄,现在只要搭上飞机,四十分钟就可 到达,从表象上看,我们赚到了四十七个小时又二十分钟,赚得了这么多的时间,应该就更 有时间才对,可是,与三十年前相比,生活的脚步却是更加匆忙,我们真的赚到了时间吗?

对于人性的省思,老子庄子与佛陀都有同等的智慧,庄子里曾经描述一只海鸟,被海风吹到 鲁国境内,鲁侯看到它,非常喜欢,就把它供奉在太庙里,用最好的乐团奏乐,烹宰羔羊供 奉它,但是三天后,这只海鸟却闷闷不乐地过世了。庄子听到这件事情后,感叹地说:‘唉 !鸟应该是被当做海鸟来看待的,而不是被当成一个人来看待。’我相信鲁侯是真心喜爱这 只海鸟,希望它快乐,他用所能给的最好的来给它,可是却因此而杀死了它。很多人就像那 只海鸟一样,因为有深爱我们的人,用他们的爱来爱我们,因而杀死了我们,同样的,我们 很爱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们也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杀死了我们的孩子。

记得有一次在一场为幼稚园老师与家长的演讲里,我留下三十分钟的双向沟通时间。那个幼 稚园的园长提了一个问题:‘依许老师所说,我们应该去爱那些孩子,要去接纳他们,但是 孩子犯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那时候,我做了一个至今仍让我后悔不已的答覆。我说: ‘先从问这个问题的现在的你改起,从现在这个看到孩子犯错的自己改起,因为在我眼中没有犯错的孩子。’

那原本是一场非常精采的演讲,但在回答问题的当下,我忘了自己是花了八年的时间去自我 探索,经历了自我成长与痛苦、挫败,经历过一波又一波的风涛,才能在自己生命的深处了解这个道理。可是我却对一个只听了一个半小时演讲的人做这样的回答,我忘了整个社会、文化、传统价值观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如此的根深蒂固,绝非我个人在一个半小时的演讲中就能改变的。

多年来自我成长之后,在工作坊里、在研修课程中、在接触更多人的成长经验中,每当陪同 学员共同面对五千年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观念时,我总有极大的无力感,整个文化中,对人性、对自然、对孩子的贬损及不敬重,根植在我们生命里如此深的地方。正如鲁侯以他认 为的‘爱’杀死了那只海鸟一般,我自己已为人父,所以深信每一个父母都深爱着他们的孩 子,然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囡仔人,有耳无口’、‘鞭门出孝子’ 、‘孩子是不懂事的,孩子是需要教导的’等等这些在我们观念深处对孩子的贬损,总认为孩子不如大人。

在成人掌权的社会里,我们认为大人一切都是对的、好的,我们自认晓得什么才是对的, 也因为我们深深爱着我们的孩子,所以将孩子塑造成我们认为是对的、是好的样子。也所以 ,有许多人听不到基督曾经告诉我们:‘假如我们不能成为孩子的样式,就不能进入神的国 。’也听不到佛陀语重心长的说:‘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就是一个佛,每一个人都具 有佛性。’我们忘了海鸟应该被当作海鸟来对待,孩子是应该被当成孩子来对待,而不是当 作大人来对待的。在我自已的成长道路上,对我而言,净化心灵有三样最纯净的能量:第一是 大自然,第二是音乐,当然这个音乐是符合我生命韵律、优美的音乐,或是天籁,或是类似 天籁的音乐。第三就是孩子。我一直感觉孩子有最纯清的能量——尤其是婴儿。孩子是最接 近自然、最美的。当一个小朋友想要另一个小朋友手上的玩具时,他就直接过去抢,玩具被 抢的孩子开始哭喊,他不知道哭是不好的,他只是全然的活在当下,他用自已全部的能量和自 己的悲伤、难过在一起。如果这时候我们拿另外一个也是这个正在哭的孩子喜欢的玩具或物 品给他,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脸上依然挂着泪水,可是,却开心的笑得如此灿烂,那个泪水与 笑容是如此的美,他笑得如此自然,忘了自己刚才的伤心与难过。当他开心的时候,他就全然的和自己的开心、欢喜在一起,他不会像大人一样觉得不好意思、尴尬。一个自然正常的 孩子,是如此的接近自然,是如此的活在当下。他没有所谓的分别心、差异心,没有所谓的 我执,他和每一个变化在一起,他不会执着、没有僵化,当他们内在的世界有什么样的发生 ,他就随着那个发生让自己存在当时的状况,完全的接纳,没有排斥,没有好坏对错、是非 善恶的观念。然而,大人们却忽略了老子告诉我们自然是最美的。整个人类的历史都在努力 的创造、操纵、抗拒、挣脱自然,试着去创造比自然更好的东西,建立许多的价值观,所以 当孩子哭时、生气时,父母会有各种不同的应对方式,或教导、指责、批判,或安慰、疼惜 ,可是因为他们总是用自己的分别心、差异心,用自己所认为的好坏对错、是非善恶观念, 试着让孩子更好,当他们在这样对待孩子的同时,孩子已经接受到‘我当下真实存在的悲伤 或愤怒,是不好的’这样的讯息。渐渐地孩子开始自我疏离、离开自己活在当下的能力,当 他们逐渐成人,当他们遇到挫败、悲伤、愤怒、怨恨、无力无助时,他们心中有一根鞭子在 抽打自己,他们认为自己处于那种状态是不好的。其实我们生命里真正的伤害,是小时候被 否定的感觉,那种感觉使我们无法与自己的悲伤、愤怒、恐惧同在,无法去了解、相信它们 的价值,更无法去敬重它们存在的事实。

事实上,人性的每一个部份,都是我们存在所必须的,恐惧有什么不好呢?人如果不知道害 怕,人类早已经灭亡,恐惧让我们避开危险。愤怒有什么不好呢?如果一个人无法愤怒,在他的生命里,他将无法保护自己的界限,无法表达自己的意见。事实上有许多无法表示愤怒 的人,在他们的生命里,也经常会感觉自己被逼到人生的脚落,好像完全没有生存的空间。 愤怒是保护我们的尊严与生存不被侵犯的主要能力。悲伤有什么不好呢?悲伤是如此的有深 度、如此的能够与内心深处起共鸣、振动心弦,悲伤里蕴含了多么深的慈悲!在我们基本社 会与价值观里,认为喜悦、悲伤、恐惧与愤怒,人类的四种基本情绪中只有喜悦才是好的, 大部份的人只想追求快乐与喜悦,却不知这是遭致痛苦的原因。事实上我们情绪的 变化,就如同四季迁移般自然,想想看,如果一个人只想留在春天里,当春天要走时 ,他拚命想要留住它,夏天来了、秋天来了、冬天来了,他都不愿意去面对,这样的生命是 何等痛苦!如果你懂得欣赏春天的莺飞草长,万物滋长,懂得领受夏天的茂盛、繁华,懂得 面对秋天的萧飒寂寞,更懂得深思蕴藏在严冬背后那无限的生机正蕴育着,这将会是一个多 丰盛的生命!

同样的,如果你在生命里能够拥舞自然,对自己的喜悦、愤怒、悲伤、恐惧,甚至 于它们所延伸的许多感觉,都能够跳开自己的价值观,开始拥舞它们,深入自己各种不同的 情绪,你自然便得到真正的生命。

曾经有一位国王为了让自己不要得意忘形,也不要因失意而沮丧,找来全国最总明的七位智 者,看谁能送他一句话,使他达到这种境界。这七位智者花了七天七夜的时间,终于找到‘ 这也将过去’五个字送给国王。每当他开心得意时,这五个字会提醒他别得意忘形,当他挫 折失败时,也会提醒他不要让自己绝望。是的,生命中的变迁及宇宙间的变化唯一 不变的,就是它随时都在变。如果我们想要的是不存在的,或不想要一些存在的真相,那都 是违背真实、违背存在、违背真理的痛苦。

在生命潜能之旅中,你将渐渐开放自己的感觉,你会渐渐觉察自己内在的生命、外在的世界 ,是多么的丰富与多采多姿,你能够接纳、允许,也能存在于每一个当下,或许有一天,我 们也能像老子一样倒骑着骡,不去控制、操纵这个世界,而是去允许它就是那个样子,能够 去接受每一个当下的经过,在那一刹那,我们也将自由。那时,所有与你接触的人,也都会 从你这里得到敬重、自由及最深的、无条件的真爱。那个时候,你的存在就是给自己最美的 礼物;那个时候,你就是道、就是自然。

再一次提醒你,这条道路是一个过程,是缓慢、渐进的,不是一个目标或目的,更不能速成。 只要你走上这条道路,你会每天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渐渐地你就愈来愈能拥舞自然。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章 如来

森林里有一只美丽的雉鸡,它有非常漂亮、色彩鲜艳的羽毛。每天在森林里自由的来来去去 ,靠着自己的力量找寻喜欢的食物。有时可能辛苦了一天,却找不到喜欢的食物,有时也可 能会挨饿,但它总是尽自己的努力维持生命。它活得又快乐、又自由、又有尊严。

有一天,这只雉鸡在森林里舒畅悠游的时候,看到一个农夫走过来。农夫手上提着一个篓子 ,里面好像有一些东西。

雉鸡问农夫:‘请问你篓子里装了什么啊?’

农夫说:‘里面都是蚯蚓。’

啊,这正是它喜欢的食物。于是雉鸡鼓起勇气对农夫说:‘农夫,农夫,你可不可以给我一 条蚯蚓?’

‘可以啊,不过你要拿什么东西和我交换呢?’

‘你希望我拿什么和你交换呢?’雉鸡说。

‘我很喜欢你身上的羽毛,这样吧,你用身上的一根羽毛,来跟我换一条蚯蚓,怎么样?’

雉鸡心里想:我有这么多羽毛,给他一根有什么关系,况且我又不要辛苦觅食,就可以有一 顿美味,这很划得来。于是雉鸡就在身上用力啄下一根羽毛。那一刹那,掉羽毛的地方有一 阵巨痛,但是慢慢的就不痛了。雉鸡用那根羽毛换了一条又肥又大的蚯蚓,饱餐一顿。它心 里觉得这真划得来,只用一根羽毛就换来一餐美味。

第二天,雉鸡又在同样的地方等着,看到那个农夫走过来,它又对农夫说:

‘农夫,农夫,我能不能再向你换一条蚯蚓?’

‘当然可以啊!’

于是雉鸡又用力啄下一根羽毛,身上仍然传来一阵巨痛,可是已经没有昨天那么痛了。雉鸡 觉得自己又不需辛苦而成功的换来一顿餐点。第三天、第四天,同样的事情不断的进行着。

一天天过去,雉鸡在拔身上羽毛的时候,渐渐不再感到疼痛。它觉得这样的生活真好,不需 要再辛苦觅食,就能每天过着安逸舒适的日子。

时间一天天过去,有一天农夫又从老地方经过,雉鸡仍如以往对他说:

‘农夫,农夫,我再换一条蚯蚓好吗?’

农夫摇摇头。雉鸡很惊讶的问:‘为什么呢?’

农夫沉默的看着它的身体,缓缓的说:

‘你身上已经没有任何羽毛可以给我了。’

雉鸡低头一看,身上的羽毛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全部拔光。

农夫离开以后,这只美丽的雉鸡扑打着光秃秃的翅膀——事实上,这已经不算是翅膀,它无 力也无法再飞翔。失去了美丽又能御寒的羽毛,最后美丽的雉鸡冻死在森林里。

有一次,我和两个女儿在亲西兰基督城一家中国餐厅进食,看到一个母亲正在为大约两、三 个月大的婴儿喂奶,喝着、喝着,小婴儿大概觉得吃饱了,就将奶嘴顶出口外,嘴角溢出一 些奶汁,母亲用手帕轻轻擦试婴儿的嘴角,再将奶瓶放入婴儿口中。婴儿又再一次顶出奶嘴 ,母亲有点焦急了,再次用力将奶瓶塞入婴儿口中,这个婴孩子摇着头,避开奶嘴,然后大 声哭起来。

我听不清楚母亲在对婴儿说什么,可是从她的声调可以感受到母亲的焦虑与烦燥正急速上升 。一次又一次母亲试图将奶嘴塞入婴儿口中,而那个婴儿也一次又一次摇着头。经过数次挣 扎后,婴儿终于放弃了,他乖乖的吸着奶嘴,妈妈脸上浮现满意的笑容,仿佛她完成一件想 要完成的事情,或许母亲觉得这是爱它的孩子应该有的坚持。是的,这个母亲真的是在爱她的孩子,但是肚子饿、肚子饱,是由母亲来决定?还是应该由孩子自己来宣布?我看到这个婴儿正努力表达他自己的状况,然而他的痛苦,就像那只雉鸡在刚开始拔掉羽毛时,会有一阵 巨痛一样,我不知道这个婴孩已经被拔了几次羽毛,但是我知道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都曾经 如此般的被强迫离开自己的存在。
为了生存,我们离开自己的需求、离开自己的感觉,我们的中心和自己逐渐疏离,渐渐丧失 和自己接触、洞察与觉醒的能力,同时也丧失了自我,虽然我们想要过自由的生活,可是却 没有能力独立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因此我们的界限一次又一次的被侵犯,到最后终于丧失了 界限,而随着敏感递减法,我们的痛苦会一次一次的减轻,最后变成毫无知觉,就像那只雉 鸡一样,一点也不知自己要拔掉身上最后的一根羽毛了,反而觉得自己很聪明,可以换取一 些‘好东西’。这时,第二天性,也就是所谓的性格就逐渐成形。

我经常在研修课程中的问学员们:‘你们当中谁自认天生就是内向、不能勇敢表达自己的需 要,也很难表达自己情感的人,请举手。’几十个人当中,一定会有几个人举起手。然后, 我会以半开玩笑的方式对那几个人说:‘你们天生就很内向、很难表达自己的需要与感觉, 所以你们小时候肚子饿了,一定不好意思哭。’这也总会带来一阵笑声。我绝不是要潮笑他 们,我的目的是想借着这个当头棒喝,让他们了解天性与性格是不同的。每个人的 性格有别,但是天性却一样都是又自然、又美丽、又真实的。

性格的形成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自己的界限被侵犯所累积的一些伤害,逐渐使我们朝不同 的方向发展,有的变成没有界限的人,有的人则发展成界限森严的人,更有大多数人,在没 有界限与界限森严之间摆荡徘徊,并且带着更多的无助、旁徨与痛苦。

一个发展成放弃自我界限的人,没有主见,即使偶尔有一些想法与看法,也不敢提出,总是 跟着别人的意见、总是没有自信、总觉得依附别人的意见比较安全,如果太突出的表达自己 的意见,一定得不到赞同,或者害怕被嘲笑,总认为自己的想法与看法没什么了不起,还是 多听听别人的比较好。在感觉没有界限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他必须要在别人开 心快乐时,才会觉得安全;当身边的人有情绪、愤怒、悲伤时,他就没有办法轻松、自然; 只要有人生气,他就会感到不安、害怕。经常把别人的问题,变成自己的问题。这样的人会 将自己存在的价值依附于别人的情绪之上。去迎合、讨好别人,是他们努力的重点,其实这 样的生命是很累的。

界限森严的人,仿佛是大海中的一个孤岛,他们表现出来的非常极端——你就是你,我就是 我——这是我的看法,同不同意是你的事。为了保护自己的界限,常让别人觉得无法沟通、 顽固、没有弹性,并且感觉上极富攻击性,浑身像个长满针刺的刺一样,使人觉得无法接近 。他们总是坚持己见,试图去控制、影响别人。不论走到哪里,总是企图让别人来接受他们 ,很难打开自己的心去倾听、了解、接纳他人的想法与看法。界限森严的人认为应该是自己 主动积极去控制或操纵这个世界,所以他害怕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然而,在这两极中摆荡的人,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必需去迎合外面的世界,让别人知道自己是 好的。他们会试着温和、谦卑地听别人的意见,试着和外面的世界、和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试着和自己的配偶、双亲、子女建立亲密关系。可是当他努力到一个阶段,碰到障碍时, 自我受到侵犯,觉得忍无可忍,他可以马上变成壁垒森严,不再与人们接触,或者宁可放弃 沟通,说声‘算了’。他有时会变得比较自我、比较自私,可是当他想要达到某一个阶段时 ,又会无法忍受这样的孤独,开始试着和身边的人沟通,调整建立一份新的人际关系。但是 同样的,当生命中某些原始的伤害再度浮现时,他又会再度放弃,如此在两极之间摆荡。在 这个过程中,有极端的痛苦、困惑、挣扎与混乱,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才好、如何才是对的。

在生命潜能的研修过程里,有许多学员原来是第一类型没有界限的人,在上完生命潜能课程 后,会马上转变成第二种类型界限森严的人,碰到自己不想做的事,就坚持不做,自己想说 什么就说什么,只注重自己的感觉,全然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当他开始改变时,会觉得很 愉快、很有自我,他终于能够当自己,去感觉自己的感觉,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看法,他觉得 自己并不是那么无助,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但慢慢的,他发现在身边的那些人,渐渐离开 他,他开始陷入孤独、恐惧、寂寞与空虚里。这时候他必须要重新选择,是再回到那个没有 界限的我呢?还是要另寻新界限?这是个充满振荡与痛苦的过程。

当然也有原是第二类型壁垒森严的人,在经历过生命潜能的研修过程以后,开始开放心灵, 开始去爱人,开始去感觉、去接受、去倾听,可是同样慢慢的,因为对别人的好,没有得到 应有的回报,觉得受到伤害,更深的痛苦在他原始的伤害里,会再次浮现,他也可能再面临 一个何去何从的选择。

如果你目前正处于不知该往何处走的阶段,我要恭禧你,因为你正处在生命里‘见山不是山 ,见水不是水’的混乱状态。在摆荡的过程中,就仿佛像一个钟摆,左右两边不停的摆动, 但最终会停在中心点,这也就是所谓的‘中庸’。中庸之道不是理论或知识,而是 要经历过‘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混乱阶段;唯有穿越这个过程,你才可以‘见山是 山,见水是水’。

一个真正的好老师,不会教你该怎么做,他只会带领你进入更深的觉思与觉察,他只会协助 你更勇敢的面对生命的真相,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在生命阶段的领域里,没有一个人是你 的老师,真正的老师是你自己,最有智慧、最棒的人是你自己,我们只能协助你向自 己学习,我们不能教你什么,只能静静的陪伴你,当你在摆荡痛苦的时候,我们尽可能提供 所能给的支持,尽我们所能的与你分享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震荡及当时的感觉,告诉你我们是 如何渡过的,让你知道在这条路上,你并不孤单。经历过这些震荡之后,你逐渐开始具备成 熟的智慧与赤子般的天真以及和自己感觉在一起的能力。这时候,你能够在刹那间抛开自我 ,完全融入外面的世界,与周遭的环境结合在一起,这个时候你达到了‘境存我灭’的境界 。而当你需要存在于自己的中心时,即使周遭的人、环境如何巨变,你仍能坚持自己的信念 ,不受外界的任何影响与干扰,而做到了‘我存境灭’。

成熟的智慧是能够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象及在‘自我’当中取得健康的调适 。

一位禅师说:‘我之所以健康,是因为累了我睡,渴了我喝,饿了我吃。’生命的本质其实 就是如此简单,可是大多数人在生命里却已经丧失了这样单纯的智慧,失去了与自然、与环 境调适的能力。如果我们能随着环境与对象的不同,随时能抛开自我,与外界、他人融合, 也随时能具有坚定的意志,不受潮流与环境而有变化,当能够在这两个领域来去自如的时候 ,就是‘如来’。在达到‘如来’的境界时,你就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体的两面。在你具备坚 定的自我与坚定的信念时,你的心脑同时是柔软、开放的,只要看到的是真相与真理,就可 以随时柔软的顺应改变。当你能勇敢、充份去经历生命的每一份发生、悲伤时,一 个新的喜悦与宁静会在内心深处升起、开花。

我们都是带着‘如来’的本质来到世界。虽然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的本质注定要消夫,但 是我们失去纯真本质,而再次寻回它的时候,它才会永恒的留在生命里。

黑夜之后的清晨会特别明亮,感谢生命里所有的伤害、所有的烦恼;盼望你勇敢的觉醒、勇 敢地走上自我成长的道路、如来的道路。

我们会在路上等着你,因为我们要共同携手向前。


第十章 如来

森林里有一只美丽的雉鸡,它有非常漂亮、色彩鲜艳的羽毛。每天在森林里自由的来来去去 ,靠着自己的力量找寻喜欢的食物。有时可能辛苦了一天,却找不到喜欢的食物,有时也可 能会挨饿,但它总是尽自己的努力维持生命。它活得又快乐、又自由、又有尊严。

有一天,这只雉鸡在森林里舒畅悠游的时候,看到一个农夫走过来。农夫手上提着一个篓子 ,里面好像有一些东西。

雉鸡问农夫:‘请问你篓子里装了什么啊?’

农夫说:‘里面都是蚯蚓。’

啊,这正是它喜欢的食物。于是雉鸡鼓起勇气对农夫说:‘农夫,农夫,你可不可以给我一 条蚯蚓?’

‘可以啊,不过你要拿什么东西和我交换呢?’

‘你希望我拿什么和你交换呢?’雉鸡说。

‘我很喜欢你身上的羽毛,这样吧,你用身上的一根羽毛,来跟我换一条蚯蚓,怎么样?’

雉鸡心里想:我有这么多羽毛,给他一根有什么关系,况且我又不要辛苦觅食,就可以有一 顿美味,这很划得来。于是雉鸡就在身上用力啄下一根羽毛。那一刹那,掉羽毛的地方有一 阵巨痛,但是慢慢的就不痛了。雉鸡用那根羽毛换了一条又肥又大的蚯蚓,饱餐一顿。它心 里觉得这真划得来,只用一根羽毛就换来一餐美味。

第二天,雉鸡又在同样的地方等着,看到那个农夫走过来,它又对农夫说:

‘农夫,农夫,我能不能再向你换一条蚯蚓?’

‘当然可以啊!’

于是雉鸡又用力啄下一根羽毛,身上仍然传来一阵巨痛,可是已经没有昨天那么痛了。雉鸡 觉得自己又不需辛苦而成功的换来一顿餐点。第三天、第四天,同样的事情不断的进行着。

一天天过去,雉鸡在拔身上羽毛的时候,渐渐不再感到疼痛。它觉得这样的生活真好,不需 要再辛苦觅食,就能每天过着安逸舒适的日子。

时间一天天过去,有一天农夫又从老地方经过,雉鸡仍如以往对他说:

‘农夫,农夫,我再换一条蚯蚓好吗?’

农夫摇摇头。雉鸡很惊讶的问:‘为什么呢?’

农夫沉默的看着它的身体,缓缓的说:

‘你身上已经没有任何羽毛可以给我了。’

雉鸡低头一看,身上的羽毛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全部拔光。

农夫离开以后,这只美丽的雉鸡扑打着光秃秃的翅膀——事实上,这已经不算是翅膀,它无 力也无法再飞翔。失去了美丽又能御寒的羽毛,最后美丽的雉鸡冻死在森林里。

有一次,我和两个女儿在亲西兰基督城一家中国餐厅进食,看到一个母亲正在为大约两、三 个月大的婴儿喂奶,喝着、喝着,小婴儿大概觉得吃饱了,就将奶嘴顶出口外,嘴角溢出一 些奶汁,母亲用手帕轻轻擦试婴儿的嘴角,再将奶瓶放入婴儿口中。婴儿又再一次顶出奶嘴 ,母亲有点焦急了,再次用力将奶瓶塞入婴儿口中,这个婴孩子摇着头,避开奶嘴,然后大 声哭起来。

我听不清楚母亲在对婴儿说什么,可是从她的声调可以感受到母亲的焦虑与烦燥正急速上升 。一次又一次母亲试图将奶嘴塞入婴儿口中,而那个婴儿也一次又一次摇着头。经过数次挣 扎后,婴儿终于放弃了,他乖乖的吸着奶嘴,妈妈脸上浮现满意的笑容,仿佛她完成一件想 要完成的事情,或许母亲觉得这是爱它的孩子应该有的坚持。是的,这个母亲真的是在爱她的孩子,但是肚子饿、肚子饱,是由母亲来决定?还是应该由孩子自己来宣布?我看到这个婴儿正努力表达他自己的状况,然而他的痛苦,就像那只雉鸡在刚开始拔掉羽毛时,会有一阵 巨痛一样,我不知道这个婴孩已经被拔了几次羽毛,但是我知道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都曾经 如此般的被强迫离开自己的存在。
为了生存,我们离开自己的需求、离开自己的感觉,我们的中心和自己逐渐疏离,渐渐丧失 和自己接触、洞察与觉醒的能力,同时也丧失了自我,虽然我们想要过自由的生活,可是却 没有能力独立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因此我们的界限一次又一次的被侵犯,到最后终于丧失了 界限,而随着敏感递减法,我们的痛苦会一次一次的减轻,最后变成毫无知觉,就像那只雉 鸡一样,一点也不知自己要拔掉身上最后的一根羽毛了,反而觉得自己很聪明,可以换取一 些‘好东西’。这时,第二天性,也就是所谓的性格就逐渐成形。

我经常在研修课程中的问学员们:‘你们当中谁自认天生就是内向、不能勇敢表达自己的需 要,也很难表达自己情感的人,请举手。’几十个人当中,一定会有几个人举起手。然后, 我会以半开玩笑的方式对那几个人说:‘你们天生就很内向、很难表达自己的需要与感觉, 所以你们小时候肚子饿了,一定不好意思哭。’这也总会带来一阵笑声。我绝不是要潮笑他 们,我的目的是想借着这个当头棒喝,让他们了解天性与性格是不同的。每个人的 性格有别,但是天性却一样都是又自然、又美丽、又真实的。

性格的形成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自己的界限被侵犯所累积的一些伤害,逐渐使我们朝不同 的方向发展,有的变成没有界限的人,有的人则发展成界限森严的人,更有大多数人,在没 有界限与界限森严之间摆荡徘徊,并且带着更多的无助、旁徨与痛苦。

一个发展成放弃自我界限的人,没有主见,即使偶尔有一些想法与看法,也不敢提出,总是 跟着别人的意见、总是没有自信、总觉得依附别人的意见比较安全,如果太突出的表达自己 的意见,一定得不到赞同,或者害怕被嘲笑,总认为自己的想法与看法没什么了不起,还是 多听听别人的比较好。在感觉没有界限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他必须要在别人开 心快乐时,才会觉得安全;当身边的人有情绪、愤怒、悲伤时,他就没有办法轻松、自然; 只要有人生气,他就会感到不安、害怕。经常把别人的问题,变成自己的问题。这样的人会 将自己存在的价值依附于别人的情绪之上。去迎合、讨好别人,是他们努力的重点,其实这 样的生命是很累的。

界限森严的人,仿佛是大海中的一个孤岛,他们表现出来的非常极端——你就是你,我就是 我——这是我的看法,同不同意是你的事。为了保护自己的界限,常让别人觉得无法沟通、 顽固、没有弹性,并且感觉上极富攻击性,浑身像个长满针刺的刺一样,使人觉得无法接近 。他们总是坚持己见,试图去控制、影响别人。不论走到哪里,总是企图让别人来接受他们 ,很难打开自己的心去倾听、了解、接纳他人的想法与看法。界限森严的人认为应该是自己 主动积极去控制或操纵这个世界,所以他害怕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然而,在这两极中摆荡的人,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必需去迎合外面的世界,让别人知道自己是 好的。他们会试着温和、谦卑地听别人的意见,试着和外面的世界、和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试着和自己的配偶、双亲、子女建立亲密关系。可是当他努力到一个阶段,碰到障碍时, 自我受到侵犯,觉得忍无可忍,他可以马上变成壁垒森严,不再与人们接触,或者宁可放弃 沟通,说声‘算了’。他有时会变得比较自我、比较自私,可是当他想要达到某一个阶段时 ,又会无法忍受这样的孤独,开始试着和身边的人沟通,调整建立一份新的人际关系。但是 同样的,当生命中某些原始的伤害再度浮现时,他又会再度放弃,如此在两极之间摆荡。在 这个过程中,有极端的痛苦、困惑、挣扎与混乱,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才好、如何才是对的。

在生命潜能的研修过程里,有许多学员原来是第一类型没有界限的人,在上完生命潜能课程 后,会马上转变成第二种类型界限森严的人,碰到自己不想做的事,就坚持不做,自己想说 什么就说什么,只注重自己的感觉,全然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当他开始改变时,会觉得很 愉快、很有自我,他终于能够当自己,去感觉自己的感觉,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看法,他觉得 自己并不是那么无助,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但慢慢的,他发现在身边的那些人,渐渐离开 他,他开始陷入孤独、恐惧、寂寞与空虚里。这时候他必须要重新选择,是再回到那个没有 界限的我呢?还是要另寻新界限?这是个充满振荡与痛苦的过程。

当然也有原是第二类型壁垒森严的人,在经历过生命潜能的研修过程以后,开始开放心灵, 开始去爱人,开始去感觉、去接受、去倾听,可是同样慢慢的,因为对别人的好,没有得到 应有的回报,觉得受到伤害,更深的痛苦在他原始的伤害里,会再次浮现,他也可能再面临 一个何去何从的选择。

如果你目前正处于不知该往何处走的阶段,我要恭禧你,因为你正处在生命里‘见山不是山 ,见水不是水’的混乱状态。在摆荡的过程中,就仿佛像一个钟摆,左右两边不停的摆动, 但最终会停在中心点,这也就是所谓的‘中庸’。中庸之道不是理论或知识,而是 要经历过‘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混乱阶段;唯有穿越这个过程,你才可以‘见山是 山,见水是水’。

一个真正的好老师,不会教你该怎么做,他只会带领你进入更深的觉思与觉察,他只会协助 你更勇敢的面对生命的真相,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在生命阶段的领域里,没有一个人是你 的老师,真正的老师是你自己,最有智慧、最棒的人是你自己,我们只能协助你向自 己学习,我们不能教你什么,只能静静的陪伴你,当你在摆荡痛苦的时候,我们尽可能提供 所能给的支持,尽我们所能的与你分享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震荡及当时的感觉,告诉你我们是 如何渡过的,让你知道在这条路上,你并不孤单。经历过这些震荡之后,你逐渐开始具备成 熟的智慧与赤子般的天真以及和自己感觉在一起的能力。这时候,你能够在刹那间抛开自我 ,完全融入外面的世界,与周遭的环境结合在一起,这个时候你达到了‘境存我灭’的境界 。而当你需要存在于自己的中心时,即使周遭的人、环境如何巨变,你仍能坚持自己的信念 ,不受外界的任何影响与干扰,而做到了‘我存境灭’。

成熟的智慧是能够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象及在‘自我’当中取得健康的调适 。

一位禅师说:‘我之所以健康,是因为累了我睡,渴了我喝,饿了我吃。’生命的本质其实 就是如此简单,可是大多数人在生命里却已经丧失了这样单纯的智慧,失去了与自然、与环 境调适的能力。如果我们能随着环境与对象的不同,随时能抛开自我,与外界、他人融合, 也随时能具有坚定的意志,不受潮流与环境而有变化,当能够在这两个领域来去自如的时候 ,就是‘如来’。在达到‘如来’的境界时,你就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体的两面。在你具备坚 定的自我与坚定的信念时,你的心脑同时是柔软、开放的,只要看到的是真相与真理,就可 以随时柔软的顺应改变。当你能勇敢、充份去经历生命的每一份发生、悲伤时,一 个新的喜悦与宁静会在内心深处升起、开花。

我们都是带着‘如来’的本质来到世界。虽然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的本质注定要消夫,但 是我们失去纯真本质,而再次寻回它的时候,它才会永恒的留在生命里。

黑夜之后的清晨会特别明亮,感谢生命里所有的伤害、所有的烦恼;盼望你勇敢的觉醒、勇 敢地走上自我成长的道路、如来的道路。

我们会在路上等着你,因为我们要共同携手向前。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后序

写完这本书,心中充满了感谢!

有太多人曾经与我的生命有关联,而造就了今天的我,这本书中到处都有他们的影响,我要 带着感恩的心,感谢他们。

首先感谢与我共同生活了十七年的妻子素秋。你是我到目前为止,爱得最深却也伤害得最深 的伴侣;由于我们的爱与伤害,让我的生命有了更多的学习与成长。

感谢母亲。她是一个生命中充满负担的女人。为了养育五个子女,她承受许多痛苦,这些痛 苦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曾经深深地伤害了我,可是妈妈也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假如有 一天我的生命发生了危险,她一定会毫不犹豫答应以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我的,她也是成就我 的生命、智慧最重要的一项财富。

谢谢我的三个孩子——纯一、华〓、华〓,你们是我最大、 最清晰的一面镜子,在你们身上,我看到许多过往我曾经刻意避开的自己;在你们身上,我 学到要勇敢的面对自己,及如孩子般的纯真与自然。

感谢大姊,她为了能让我完成大学学业,自己只念完了小学。大姊帮助我打下了为今日努力 的基础。感谢三妹在经济上给我支援,使得真善美生命潜能研修中心能持续下去,也使我的 理想能逐步往前移动。

感谢中心所有与我有共同理想的工作伙伴们。我们共同走过数年的日子,你们的理想、热情 、给我的支持,使我能坚定的走到今天。感谢曾经为真善美尽过力而离开的伙伴们,你们曾 经为真善美付出的,此时同样地在支持着我。

感谢六年来,参与过的一万多位学员们,你们才是我真正的老师。在你们身上,我看到你们 敞开自己、和自己接触的勇气。每一次的感动,都滋养了我的生命。

感谢在自己成长后,能回过头来帮助别人成长的若纳生成员们,谢谢你们愿意将自己的成长 与更多人分享。

感谢曾经介绍身边友人来参与课程的人,由于你们的支持,使得真善美能持续到今日。

感谢因信任我们而愿意与我们合作的代理人,因为你们的信任与合作,使我们可以融合更多 的力量,来实践生命潜能的理想。

感谢所有在我成长路上,指导过我的老师。虽然目前我已与你们走在不同的道路上,但是因 着你们,才有现在的我。在我学习后期的指导老师们也帮助我一次又一次的成长,勇敢的面 对自己。
也谢谢周围认识我的人,虽然有些人曾经带给我伤害,但因此让我更看清那些伤害其实是存 在我的本质之内。谢谢欣赏我、支持我的人,你们给我的滋润与支持,让我更肯定地朝这条 路走下去。

最后有个非得感谢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遗漏,那就是——我自己——谢谢你这么多年来的 努力,你真的勇敢又坚定的走在这条路上。感谢神、感谢上天、宇宙,感谢所有存在的万物 。

感谢你正在看这本书。

见证与分享

罗领凤〓(家庭主妇)

上完课,我知道自己不再是孤独的在生活中奋斗,我有老师,有许多同学可以彼此分担心中 的问题,因此得到更多的鼓励与支持。

而且也了解了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命。更重要的是我能够为自己定出未来的远景图,然后 全力以赴。

庄星宇〓(高雄医学院〓精神科住院大夫)

原本我是被强迫来上初级班的,但是完成初级班之后,我便自动要求进入中级班。在中级班 里,我的感觉就是——震撼,太震撼了!

上完中级班后,我浑浑噩噩过了一阵子,心里极乱,幸好未婚妻及周围的朋友,不停的鼓励 我,给我打气,我才继续上完高级班的课程。在这最后阶段中,我确实学到许多在面对挣扎 、痛苦时,重新站起来的方法。

真善美生命潜能的研修能真诚的让人享受课程,而不是只呈现出一些表面的浮光掠影。

徐基炉〓(中小企业负责人)

上完课后,我有了很多改变。并且在工作上,与人接触等方面,这套课程都给我极大的帮助 。

我以前认为‘做事不要怕失败’说起来是一回事,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但是生命潜能研修 课程就真的帮助我能勇敢面对失败,找出它的原因。现在‘只要努力,一定会成功’不再只 是耳朵听到的一句话,而是进入我的生命里面,帮助我走向成功。

柯大华〓(中医师)

上完课后,我只觉得这些是我生命中曾经确确实实经历过的,它们是属于我的!

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很快乐、很健康,而且也有能力为别人带来欢乐及力量。经过生命潜能 的课程,才发现以前我忽略去看更深层的自己,而当你往深层去探索时,是需要更大的勇气 。生命潜能研修中心帮助我做到了。

徐千秋〓(美容师)

这套课程使我的人生有很大的改变,我感觉它重新创造了我这个人。以前我害羞、保守,不 敢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是我现在知道,如果你不说出来,别人就无从了解。

每一个人在世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特别的。上完课后,我过得很好,所以我极愿意和家 人、朋友们一同分享,因为我也希望他们都过得好。

昌台铨•简丽秋〓(情侣)

昌:上完课后,我找到了新的自己,也找到了新的女朋友。重新找回自己的感觉是——高兴 极了!
简:初始时,向我推荐课程的人告诉我:‘丽秋,当了裤子你也要去!’来了之后,经过课 程的帮助及自己的努力,我重新找到了自己,学会更疼惜自己。要记得哟——先能爱自己, 才能爱别人!

林毓文〓(禅修老师)

在生活当中,很多人都看不清真相,这个真相包括了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的个性及周围的 环境和遭遇,如果我们看不清楚,生活中就一定会有阻碍、烦恼。

以前台湾在这方面没有很完整的课程,即或有,与国外的相比也略逊一筹,真善美生命潜能 的国外工作坊将国外课程的菁华内容引进来,能帮助我们更看清真相。

如果你能同时将生命潜能的技巧及信仰融于生活中,你的生命将会更圆融、内心更和谐。

修慧兰〓(政大心理系教授)

这套课程及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刻且快速地看到真正的自己。当然这课程与心理学的内容是 有连贯性的,它也包含了心理学的理论,另外还有宗教及一些灵修的方法。

上完课回来后,听到别人对我说:‘修老师,你好像变得更有活力。’先生也说:‘老婆, 你好像愈来愈贤慧了。’我也的确觉得自己愈来愈快乐,有一些活力从体内源源出来,整个人 好像重新得力般。在课程里,每个人获得的都会不一样,令我惊讶的是,有的人甚至可以因 此而控制自己的食欲。无论如何,你一定会有收获的,你可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更重要 的是,你可以做你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07-9-14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对我来说真是很难消化,今天囫囵吞枣读了一半。
发表于 2007-9-19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本好书!

的却很难消化,我买了这本书,读时一定要悟得好才行,不然就会曲解成另外的意图。我们国家的教育不是一般的落后,我们以及前后几代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本书直接炮击教育问题,让我们这些在现行教育体制上生根发芽的人们多少有些无所适从,能做到的就是克服心理障碍,接近真理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30 12:36 , Processed in 0.04178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