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7907|回复: 15

什么是真正地修持佛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17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前,有一位伟大的上师,在古印度四处云游。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个正在绕塔的人。他就问那个人正在做什么。那个男子说自己正在通过绕塔修行佛法。这位伟大的上师回应道:“如果你能够去修法就更好了。”这句话使那个男子停了下来,他想:“如果我现在做的不是修法,那什么才是呢?也许我应该去学习仪轨,那应该就是修法了吧?”于是,他开始去学习仪轨。


    那位伟大的上师又出现在那个男子的面前,问他正在做什么。男子回答他正在学习经文。上师再次说:“这很好,但是如果你能够修法就更好了。”这个回答把那个男子搞糊涂了,他问自己:“到底什么才是法呢?”他猜想,也许是指禅修吧,禅修一定就是修法了,于是那个男子开始了禅修,并开始思维大师们教授中的深意……


    那位伟大的上师又一次见到了那个男子并问他在干什么?男子回答他正在禅修,但大师再一次对他说:“嗯,很好,但是如果你能修法就更加好了。


    那个男子变得为难又糊涂,于是他请求那位大师告诉他,到底什么是修法?
   
    这位上师回答道:
   
   “修法就是放开对此生幻相的执着,并对此生的幻相生起完全的出离心。一旦你体验到真正的厌离,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修法,在此之前,你做的都仅是外在的修持(准备)。


发表于 2007-8-18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出离心并非悲观。
事实本来如此。
按照事实行事,法尔如是。
就像真正中医在现代难以被人接受一样,妄想执着的人们,是难以理解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的。
但是,不管你想怎么样,事实就是这样,违反他,就只有自己让自己六道轮回,万劫难复。
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07-8-20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兄早遇明师,早获佛法正见。
发表于 2007-8-26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永远利益众生
发表于 2007-8-26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我离佛法还有多远?我依然觉得人间有太多美好的东西。是不是对所有的东西都厌离呢?可不可以一边喜欢着音乐,书籍,时装,财产,一边产生厌离心呢?

要怎样才算产生了厌离心呢?
发表于 2007-8-27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不可以一边喜欢着音乐,书籍,时装,财产,一边产生厌离心呢?


呵呵,你自己认为呢?
发表于 2007-8-27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总觉得“厌离心”是那么地消极,好像只有悲观到了极点才会有,就像遇到重创的人会看破红尘一样,所以总是放不下,更无法做到为了众生而放下目前需要自己照顾的亲人,是否注定此生无缘开悟?看了一些经书,也持一些咒,但还是在门外徘徊?
发表于 2007-8-27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放下是心放下,不再追逐名利食色,这些早该看透的东西,回归本元,心地的清净明亮,出离心,就好比是要从垃圾堆到净土,大大的好事呀。
发表于 2007-8-27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利食色是放下了,但对亲人的关爱,该如何去想,也放下吗?
发表于 2007-8-27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放下不管,而应该是看透何为真爱,放下错爱
发表于 2007-8-27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梦里明明有六趣
觉后空空无大千
发表于 2007-8-28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真爱?
 楼主| 发表于 2007-8-28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本非等闲,有所不懂属正常,一说都解倒奇怪。

"那我离佛法还有多远?"佛法的实质是觉悟解脱,离此有多远即表明离佛法有多远。

"我依然觉得人间有太多美好的东西……"估且尽情享用自己的感受吧。一切东西都是为感到需要的人准备的。

"总觉得"厌离心"是那么地消极……"人们对尚未了解的事通常难以正确理解,这再正常不过,何况是一切智者所尊之佛法的观点。

"更无法做到……"人都可能知道佛法不简单,但只要一个人还没有归依在一位真正懂得实修佛法的老师座下如教力修一段时日,就下这种结论我以为过早。

"是否注定此生无缘开悟?"谁注定的?可使自己开悟的缘都利用了吗?去做开悟的事了吗?

"看了一些经书,也持一些咒,但还是在门外徘徊?"进门则在门内,不进就在门外,在己。

"厌离心、放下",不管接受与否,皆非平常事,都不是第一、二级的科目,都是有前提、有步骤、有具体操作方法的。对它们正确的认识与操作都离不开准确而深入的学习。

佛法终结在离苦得乐|、常乐我净、大自在大圆满等等好的境地上,彻底实现它的代表人物们也无一例外地以快乐逍遥面目呈现人们面前,所以对真实佛法涉及的概念而引发恐惧等悲观情绪,只应该是我们的错会。

[ 本帖最后由 苦空 于 2007-8-28 11:3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8-28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言凡夫使用的一般都是妄心。把真心翻出来,“真心”发出的爱,应该是真爱吧。

苏轼曰:“妄心如膜褪重重……”
钱钟书亦云:“如膜妄心应褪尽……
发表于 2007-8-30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掌中解脱>一书,答案自在其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4 07:22 , Processed in 0.03336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