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14522|回复: 26

近视新解——晒太阳,防近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7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月5日的参考消息刊登了一篇“晒太阳,防近视”的文章,根据当天的一项研究报告,造成近视的根本原因不是基因问题,也不是看书写字导致的用眼过度,而是阳光不足。据信接触阳光能刺激化学物质多巴胺的生成,而多巴胺能防止眼球变长和进入眼睛的光线的焦点受到扭曲。《柳叶刀》的研究报告说:相当清楚的一点就是,能防止近视的是刺激多巴胺产生的明亮阳光。注:《柳叶刀》,(The Lancet)为世界上最悠久及最受重视的同行评审性质之医学期刊,影响因子28.409,排名14位(很可惜,我多么喜欢的一个名字被绿毛子占有了)。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也就是说,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的神经递质,中医来讲,属于阳性的东西,而太阳是我们这个大宇宙的坎中一阳,也就是人体小宇宙的阳性的神经递质要在大宇宙的坎阳(太阳)的刺激下生成,微观的科学又一次证明了中医系统科学的天人相应的道理。
新加坡普通小学生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仅有约30分钟,而澳大利亚的小学生每天的户外活动达三小时,在新加坡,约90%的青少年近视,而澳大利亚的欧裔儿童近视率为10%,非洲儿童的近视率几乎为零。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日本,新加坡和韩国城市的中学生毕业近视率最高,达80%-90%。不难看出,772先生的文章中阴寒体质的出现也与今人暗无天日的生活饮食习惯有关。
所以,平时尽量在饮食上不要损害孩子的后天的脾胃,护持好先天的老本,而节假日,周末,让我们放下身心,带着他们离开钢筋水泥的堡垒,避开形形色色的学习班,去公园、乡村、野外,到大自然中间去,到头顶有明亮阳光的地方去,不只是为了近视,更多的是未来。
写的有些仓促,不足之处请指正。
发表于 2012-5-7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果 于 2012-5-7 23:57 编辑

专家又有新见解了. 要照专家的说法, 岂不是贵州那种等平均日照时间少的地方大部分人都要是近视眼了.

现在的孩子忙碌的事情太多, 烦恼太多, 这些都是要耗气血的. 生育他们的大人天天忙碌, 烦恼无穷, 先天的气血资源就少. 气血耗多了当然会伤害视力. 东亚的孩子被压榨得最多, 烦恼最多. 欧美的好一点. 非洲的孩子无忧无虑, 内心单纯, 消耗最少.
发表于 2012-5-8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燕果的答复真是霹雳, 是正解!
发表于 2012-5-8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COCHEN 于 2012-5-8 11:08 编辑

呵呵,我读小学五六年级时, 迷上金庸武打小说, 里面有一个练功法, 就是
每天早上六七点,对着太阳看十分钟.  以后练成了,就可以在黑夜里看清东西.  


我还真做了,坚持有一年. 每次看完太阳后,眼睛就发晕.
看别的东西就看不见了. 有光晕.不过闭上眼睛过一会就好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样晒出雀班来了.  反正我眼睛还真没近视. 是不是这个原因我也不知道.,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二字真是害人不浅,平均日照时间和户外活动时间有关系吗?还有,在阳光下我们需要做什么?不需要做什么?
发表于 2012-5-8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COCOCHEN


    我在哪儿也看到过这个方法的!一开始先看早晨六七点前的太阳,慢慢可以看正午的太阳呢。近视可以这样治疗好。俺没开始做的原因是,早晨六七点我还在呼呼睡觉……
发表于 2012-5-8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菩提的微笑

别误会. 专家说的不是你, 是'柳叶刀'那种杂志. 经常晒太阳能升发阳气, 增强气血, 肯定对眼睛有好处. 庄则栋有篇博文讲看太阳对眼睛的好处, 我还在这里贴过. 但把这个当作现在近视这么多的原因, 就是本末倒置了. 性格开朗, 思想单纯, 烦恼少的人近视少, 你在生活里观察一下就知道了.

我奶奶是个裁缝, 原来她早年住的房子又小又暗, 天天在那里裁衣服养家糊口, 背都驼了, 哪有时间去晒太阳, 除了后来有老花, 一点也不近视. 倒是我爸, 没那么操劳, 近视得一塌糊涂. 他上面三个哥哥姐姐眼睛都很好. 他就是因为是最小的, 父母生他的时候气血资源已经不足了, 所以他视力最不好, 牙也掉得最早.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服了,可怜的柳叶刀
发表于 2012-5-9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7楼:
这个有点以偏概全了吧,不能说某人长期抽烟活到90多就证明香烟无害,对于大的人群还是讲个概率比较有说服力,能经常在户外阳光下活动的自然性格开朗,思想单纯,烦恼少的概率比较大,近视的机会也小,个人观点,非专家
发表于 2012-5-9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祖宗几千年的大腿是要紧紧抱住,但我们还要睁眼注意到现在气候环境物种的变化,西医研究的进展正一点点还原老祖宗系统理论的事实。我们不要总闭眼对西医说不,附子能回阳救逆,多巴胺也能起死回生,会用附子的医家历历可数,会用多巴胺的医生千千万万,在目前这样的就医环境下去否定多巴胺,那抢救室改太平间好了。我想,西医和中医最终是能结合起来的,但不是现在一切向钱看这样的环境,中医人自己不在这方面追求,也不要轻易轻视西医的研究成果。论坛里面有种仇视西医的倾向,这个也是跟国内的大环境分不开的,最近无论医生被打被杀都引来一片叫好,要看看我们自己有没有做阿Q。我是西医,我爱中医!!!
发表于 2012-5-9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果 于 2012-5-9 10:28 编辑

回复 10# 秋天的菠菜

'西医研究的进展正一点点还原老祖宗系统理论的事实', 说实话, 我没有看出来. 说近视眼的根原是不晒太阳, 和说人肚子饿的原因是不吃匹萨饼一样的逻辑. 吃匹萨饼是能让肚子不饿, 但人肚子饿的原因却不是没有吃匹萨饼.

西医不否定它在一定的条件, 一定的环境下是有用的. 但作为西医基础的哲学思想是错误的. 就象说麦当劳有存在的合理性, 但麦当劳卖的是垃圾食品一样不冲突. 柳叶刀对某些人来说也许是如雷贯耳的期刊, 但我因为养家糊口的工作和过去混文凭的专业, 每年至少在类似的期刊上要署名一到两篇文章, 读过的文章不计其数. ;不否认其中有过硬的研究, 但很多文章也是可以扔到垃圾桶的,比如我的.
发表于 2012-5-9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燕果
崇拜您,每年能在类似柳叶刀这样的杂志上署名1-2篇
发表于 2012-5-9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看到过这样的说法,我以前上学的时候没事儿看落日。红彤彤的。近视还有,不过不戴眼镜了。我看的那本书里面还提到不要过分依赖眼镜。我以前一两百度的眼睛,成天戴眼镜的。现在不戴也挺好。个体差异肯定有,人的眼睛也不一定要保持在0.8到1.5之间吧。除非觉得视力影响到生活了。
发表于 2012-5-9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果 于 2012-5-9 21:01 编辑

回复 12# 秋天的菠菜

在这样的杂志上的文章里署名并不难啊.一篇文章有时候有十几个作者,出钱的金主署名最后, 主要承包商署名第一, 分包商和他们的小喽罗也能带个名字.你要是金主或者主要承包商的学生或者关系户, 其中的某几个段落有你的分析, 你也能署名啊.我的单位就是分包商之一, 经常接到这样的项目啊. 有时候我一个字也没有写, 也能加个名字, 当然属不重要的作者.主要作者也做过, 混文凭的时候, 因为老板是比较有名的金主, 毕业论文拆成三篇文章发表.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史铁生先生的一篇遗作"昼信基督夜信佛"中有一段关于中西医的文字,虽说是久病成医,但不无见解,摘录如下:便又想到医学。我曾相信中医重实践、轻理论的说法,但那不过是因为中医理论过于艰深,不如西医的解剖学来得具体和简明。中医理论与佛家信念一脉相承,也是连接起天深地远,连接起万事万物,把人——而非仅仅人体——看作自然整体之局部与全息。倒是白天的某些束缚(比如礼仪习俗),使之在人体解剖方面有失仔细。而西医一直都在白天的清晰中,招招落在实处,对于人体的机械属性方面尤其理解得透彻,手段高超。比如器官移植,比如史铁生正在享用着的“血液透析”。
要我说,所谓“中西医结合”,万不可弄成相互的顶替与消耗,而当各司其职,各显其能;正如昼夜交替,阴阳互补,热情与清静的美妙结合。
不过,说老实话,随着科学逐步深入到纳米与基因层面,西医正在弥补起自身的不足,或使中医理念渐渐得其证实也说不定。不过,这一定是福音吗?据说纳米尘埃一旦随风飞扬,还不知人体会演出怎样的“魔术”;而基因改造一经泛滥,人人都是明星,太阳可咋办!中医就不会有类似风险——清心寡欲为医,五谷百草为药,人伦不改,生死随缘,早就符合了“低碳”要求。不过这就好了吗?至少我就担心,设若时至1998年春“透析”技术仍未发明,史铁生便只好享年四十七岁了,哪还容得我六十岁上昼信基督夜信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7 16:09 , Processed in 0.02929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