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5265|回复: 3

三申道人(上)(油麻菜)http://450496181.qzone.qq.com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8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骨仙堂 于 2012-4-29 14:25 编辑

老徐一定是喝了点小酒,那晚一连好几个电话。他在电话后头喂喂了两嗓子,以为信号不好,掐了。哪里是信号不好,是我那几天重感冒后声音嘶哑如破锣。电话再来,他很奇怪地问我:“你什么手机,声音这么差?”我终于声嘶力竭让他明白是我的嗓子出问题啦!


    “那你不要说话,听我说!我就是想告诉你,我今天太高兴了,真想抱住你亲一下!”啊?!喝得这么高啊?我彻底失声了。老徐还在电话那头激动着,我甚至都听见他的心跳了:“这次道医会收获太大了,我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贝散落在民间,没想到通过道医会我找到了梦寐以求道门秘传《黄帝内经》的线索!我终于知道自己下半辈子要做什么了!”
    哦,多年之后厚朴堂主退隐山林吟风啸月?我的第一个念头是开始构思:如果关于他的纪录片由他和梁某人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说《黄帝内经》开始,到皓首穷经研究道门秘传《黄帝内经》结束,很完整有故事性嘛!


     通过参加第二届道医会的年轻医生刘德会,徐文兵兄得知北京白云观有一位三申道人目前手上有一部道门秘传《黄帝内经》,而且已经印制成册了!一向痴迷《黄帝内经》,坚信中医一旦脱离道家思想必然没落的徐文兵听到这个消息欢欣鼓舞,所以赶紧电话我,一起分享快乐。

   
   自我拜访中医道家之后,至少有十来位朋友跟我提及道医三申道人,大家说他是“民间异人,道医大师......太素脉法独步江湖,手上道门秘传《黄帝内经》是稀世之物......文革期间遭受迫害,导致对人冷漠不信任......性格乖张喜怒无常,好烟酒......千万不要跟他说你是记者,他很反感的......”云云


    半年前经过北京时,我还专程到白云观寻访过三申道人,可惜无缘。听说刘德会兄和他相识,赶紧请他引见,都约好了在某日下午白云观喝茶聊天,可因道长临时出诊再次错过。后来道长的一位张姓弟子在网络上毛遂自荐愿牵线搭桥,再加上一位中医朋友的道协道友,我现在至少有三条线索在向三申道人靠拢......


    4月10日晚近十点,老徐又来电话,“明天见三申道长去啦!”听上去像是他第一次和情人约会,按奈不住内心的喜悦。
    “预约好啦?”
    “没有,我挂了号,先当作病人看病去。”哈哈,把我笑翻笑歪笑破肚子了,你也有今天?名满江湖的徐文兵,骄傲的老徐,病人挂号排到三年之外的徐大夫,为了求学求道求见三申道人,在电话预约时间带领两位助手,同时打电话预约挂号,哎呀呀,风水轮流转啊。
    “不许笑话!我挂到三申道长的第一号,明天等我好消息!”

    4月23日,因为大雨交通拥堵,当我急急忙忙赶到建国门,推开某座录音棚的时候,里面正爆出满屋子的笑声,中间夹杂某中年男子无比兴奋地高呼“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半夜三点要起来拉屎啦!”

    屋里那位前额开阔,斑白两鬓灰白头发花白胡子纠结在一起像是一捆被搅乱的毛线球的正是三申道人,他手指夹着一根烟屁股,眼睛眯眯地微笑着,像是一位刚刚抖完包袱的魔术师,愉快地享受着观众的掌声。围坐在三申道人身边的正是满脸飞扬的徐文兵兄和梁某人,还有来自江西的龙医生。
    其实老徐梁某人和我三个月前都曾经和三申道人有过一面之缘,那次张至顺道长来京,我们俩陪张爷去白云观时就在道医馆见到的正在问诊的三申道人。老徐一看三申道人相貌不凡啊,激动不已,把头探进三申道人的诊室举手问到:“道长,加一个号可以吗?”三申道人抬头冷眼看了看这位不速之客,轻轻摇摇头。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三申道人看上去真是很严肃、专注甚至冰冷。


    问候道人!三申道人抱拳回礼。
    三顾茅庐始见真人啊,一定是受了梁某人和老徐情绪的影响,我搬椅子坐下来的时候还有几分激动。听从三申道人弟子的建议,初次见面,不带摄像机,不过我还是毫不迟疑地掏出了相机。没办法,明知三申道人无法忍受记者,可是我更无法忍受自己变成一个手边没有相机的记者。


    好在我的举动三申道人看在眼里,表情并没有象传说中的那样严肃起来,依旧笑容可掬。




附:三申道人小传
                                                
  刘来信者,甘肃天水人也。少时曾疾胃痛,吐血不止。医院拒收,母贫无以给医。共和国二十六年,信恐死葬累家及母,遂出。时信年十一。已而,疾自差。

  初,信陟佛门,之峨眉山皈依,然恶和尚之戾气,还出庙门。后遇一道人,随其游方, 更名至贤。道人善针术,以此解人厄积功德。贤谨奉师,习方技。师行医讳避妇人,遇妇人求医,则令贤针之,是故贤犹善女科。越数年,师度百岁乃去。贤长大。

  会“文革”发动,国政昏溃,白黑淆乱,山野清修之地莫能外,僧道教团坐“封建迷信” 失所。庙观寺院文物制度皆毁,教内之人皆被逐下山,令还俗。独贤不应其令,逆众,固求 道,不与俗同。有隐士嘉其志,见爱,授贤黄老术,贤谨受之。

  鹤鸣山有道人将死,哀其衣钵无以传,闻贤有异秉,使人诣贤来受。贤不从,诱之,贤果来。道人闭其户,贤不能出。贤怨望,骂詈。道人无给食,贤饿,遂听之。道人口授上古 太乙门医经,令贤记诵,凡二十余万字。贤能记则食之,否,则不予。贤记诵毕,出,遂立为太乙门第七十代传人。师徒之谊存焉。居无何,道人死,贤负善术行天下。

  贤尝游西南边夷之地,适一老妪独居,病笃,不能自护,贤煎汤问药,不废昼夜,亲如已妣。妪将卒,献书,曰“家传之物”,得之能济生起死。贤视之,为疗疮痒方。初,妪父 家因方贵,邻诬其父妄罪,父死,下女狱中。女服刑三十余年,然,密其书,无为人知。刑期竟,女出,鬓发华而颜色去矣,独书完好。妪自得贤,察其行,观其德,贵贤之节高,乃以书授之。

  贤遂通阴阳、律历、医、道家之说,终以医为业,施用万庶。不数年,资累百万,尽捐故里,造庙兴教。时人怪其能聚财,犹神其活人之术。

   ......

  贤以医名显京城,南北夷夏求医者日众,然贤常哀,谓曰:“古之大医,仁心仁术,功绥百姓,德佑苍生,是以古人病多活,道德存焉。今之医者,谋财图利,妄施佞术,是以医近利而民益远生也。故今人病多死,道德堕焉。呜呼!人死,非病之毒烈,其咎在医也。”

  

                                                  ——潜龙在渊(三申道人弟子)油麻菜5

一壶茶 一竿身 世上如侬有几人http://450496181.qzone.qq.com
发表于 2012-4-28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兆头。
发表于 2012-4-29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29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道长,作为晚辈我能给你把一下脉吗?”龙帅江医生是个直人,抑制不住自己对道长的好奇。

    “哈哈哈哈!”三申道人歪头看着龙医生,一阵大笑。不会吧龙兄,你想在太素脉法传人面前露一手?我还没谈正事呢,你要把道长弄成“喜怒无常”我可跟你拼了。

    “道长不知道这样是不是不恭敬?我只是想要体会一下,学习一下,看看你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三申道人二话不说,摘下手表,挽起袖口,然后用一种标准的“暖暖的眼神”似笑非笑地伸出了胳膊,“这些年还从来没有人给我把过脉呢,哈哈哈哈......”

    “这简直是历史性时刻!”气氛相当和谐,亲爱的梁某人立刻跟进一步,替我发出申请:“道长,机缘难得,我们能拍张照吗?”

     “道长的这个肺多好!关脉,关脉稍微有点紧,问题不大。尺脉也相当好,这么好的尺脉真的不错,很少见很少见,平滑的跟二三十岁的人一样。心脉也好,符合春季的弦,这是正确的。怎么有这么好的体质?”天真浪漫的龙医生一脸不舍放下的表情,大有“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的纯情。接着这位老兄又往人群里扔了一颗笑弹:“道长舌苔我看一下?”   


        

     实际上三申道人比起老徐和我们,年龄也就是大了几岁,只是两鬓斑白胡子拉杂显得苍老,“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其实从物质的角度来看,你们在座的每一个人身体都比我好。”说这话的时候三申道人的语速慢了下来,小时候他得过大病,吐血不止,医院拒收,几乎丧命。后来学医,三申道人开始尝药,一尝五年,做了两百多万字的笔记,不过代价是“把所有的牙都尝掉了!”我脑中第一反应时想起前不久刚拜访过两位骨科医生“吊医生”,据我的朋友崔药师说他们用来治骨折的一味药玉簪花就会让人掉牙齿。可是一个人的牙齿全都“尝”掉了,那要吃多少稀奇古怪的药啊?做一个地道的中医怎么就这么难呢?




    尝药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不过比起当年三申道人被师父关在山洞里七年背诵道家经典来说,算不上什么。“每年八月到次年三月,师父把我关在一个小山洞里,只有一张四尺长的小床,洞小得身子只能蜷着,洞口被大石头顶住,吃的饭食和解手秽物都是从一个小口子进出......”反抗、愤怒、逃避都不是办法,因为不背书就没有饭吃。二十万字的书稿就这样背下来了!“我们这门道家法脉在我之前已经口手相传了九十代!!!”   

    老徐沉默了,梁某人沉默了,龙医生终于定在椅子上,我也放下手中的相机。

    大家都沉默了。

    我感觉自己正在从那小小的洞口悠悠飘出,升到了空中,数千年的道家文化薪火相传的画面正依次在眼前慢慢铺开......我想起这两年多来寻访纪录到的南山隐修人张至顺道长,想起终南山边火龙真人秘传的火龙一脉,想起华佗旧宅的看门的老太教陈山民熬制华佗膏,想起在背诵汤头和《黄帝内经》的少年徐文兵......道家文化用它独特的方式隐秘在民间,寂寞顽强,生生不息......




   三申道人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从十一岁出门,都住在寺院、道观,我离了宗教哪去?我几乎没有和外人打过交道,和现代人更是格格不入。所以我只有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到死为止。我也不去争取活得更长,只是让我现有的时间充实点就行。”

    “老祖宗的这些宝贝放在脑袋份量很重啊,”原来那个拒人千里之外冷若冰霜的三申道人是真的,这些年他一直在期待能像自己师辈们那样,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人,可以接过他手中绵延千年的圣火。可惜多年以来找不到可靠的弟子,三申道人就决定把师父留给自己的东西写出来,留下来。也许有一天,他期待也许有一天会有一个人读懂它们。“没写出来的时候成天都拉着脸,再怎么笑都是勉强的。这本书我写了十五年,换来一头白发......"




    “道长,有书还得有注啊!”老徐按耐不住,第一次遇见三申道人之后,他就一再跟我强调道人是个国宝级的人物, 可惜为世人所不识。

    “一粒种子种下去,先长的是根系,即便是大树也是如此。可是这粒种子要想发芽,就必须有土壤、温度、湿度。如果你把一粒种子放在磁盘里,它永远不能成长。我其实也一直想把自己的道家中医传承的种子播出去,但是太难了。你随便把道家秘传《内经》读上一段看看,在现代人眼里都是《天方夜谭》啊!现在时机不对。”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啊?”

    “两百年后吧!”   

    “好,我等!”老徐大有“爱你一万年”的气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5 04:05 , Processed in 0.01924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