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燕果 于 2012-4-18 12:05 编辑
回复 9# 麦兜唱歌
是诊断的标准变松了. 比如一个孩子的认知或者情商发育比平均水平晚几年, 他和同龄的孩子就玩不起来, 玩不起来孩子就会有行为问题, 这样的孩子大多被诊断为PDD(感官发育障碍, 大概是这么翻译), 这也属于自闭的'谱系'. 这在过去, 这样的孩子都算正常孩子.
在美国, 很多家长是愿意自己的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的, 我知道有家长因为孩子发育有点落后, 想方设法找多个大夫, 就是为了给孩子贴个自闭的标签. 贴了以后的好处是, 能免费享受学区的特殊教育, 学区会专门为这个孩子成立一个专家组和家长合作, 给孩子制订一份详细的iEP(个人发展计划), 这种计划订得非常详细, 对孩子的细小的地方的发展都有量化指标, 定期评估效果, 修正计划. 而且会免费给孩子提供语言, 行为, 身体等各方面的训练. 程度好的孩子可以在正常的班级上课, 但会专门为他配备课堂助理坐在他边上提醒和帮助他. 程度差的孩子能免费送他们去专门的特殊学校, 等程度提高了再转回学区上学. 这个IEP, 可以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 或者这以前孩子被评估为不需要特殊帮助了.
我以前一个同事的孩子是自闭, 学区就安排他上午去特殊幼儿园训练, 下午去普通幼儿园, 在普通幼儿园专门为他配备一个助理跟着他, 教他怎么和别的孩子交往. 后来我听别的同事说, 这孩子进步非常大, 能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了.
我还听说有外国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英语, 非要医生给孩子诊断个语言迟缓, 就为了孩子享受免费语言训练.
但是在中国, 扩大诊断范围其实给家长不能带来任何好处, 反而引起恐慌. 如果学校和社会能给贴了标签的孩子提供各种便利和好处, 倒也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