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226|回复: 2

研究蜜蜂的博士--生命中的"SPARK"(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9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http://www.bullock.cn/blogs/educare/archives/110835.aspx

在参加美国儿童博物馆年会之前我先到纽约见了几位朋友,其中有一个好友嫁给了一个美国人John,还生了一个很漂亮的孩子。我还在纽约读书时,她就已经在和John约会,我那时就知道John是研究蜜蜂的博士,从小就对蜜蜂感兴趣。每次和John聊天时他的话题总离不开蜜蜂,我对蜜蜂没有感觉,对生物也没有什么概念,以前听到他兴高采烈地谈论蜜蜂也只能礼貌地笑笑,几乎搭不上话。这次到纽约时,他邀请我们去他工作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见面,当他给我们展示馆内所收藏的蜜蜂标本时,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每一个收藏盒内都有上百只蜜蜂标本,每一只蜜蜂都用一个昆虫针固定在盒子上,针的底部有一个很小的纸,纸上写着蜜蜂的种类、标本采集的时间、地点以及采集人。这样的收藏盒不计其数。他如数家珍一样拿出每个收藏盒来告诉我们这些蜜蜂是属于哪一种类,是在哪里采集的,有什么特点。原先我只知道“蜜蜂”,现在我知道“蜜蜂”有太多不同的种类,从小的几乎看不见的蜜蜂到大的吓人的蜜蜂,从黑色的蜜蜂到绿色的蜜蜂,从南美洲的蜜蜂到中国的蜜蜂……短短十几分钟的参观超越了我从小到大所接受的全部生物课教育,我的大脑被清洗了一次。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我开始对John 本人感兴趣,他为什么会对蜜蜂如此痴迷?他为什么会对这个别人看起来枯燥无比的工作如此疯狂?好友有时会抱怨,研究蜜蜂不是一个很挣钱的工作,她自己必须要继续工作才能维持一家人在纽约的生活,为此她只能把3个月大的孩子送到托儿所才可以。我在John谈论蜜蜂时的眼神中看到了他生活的激情,这种激情不是豪宅、名车所能给予,不是百万年薪所能赋予,这种激情在他内心深处,是一笔难能可贵的财富,而他这种充满激情的工作状态留给人类社会的财富更是无法计量。John从2006年就开始了一项建立蜜蜂数据库的工作,他和同事们经过几年的整理发现世界上的蜜蜂种类超过19,200多种,比八年前研究人员所统计的种类还要多2,000多种,其种类超过了鸟的种类及哺乳动物种类的总和。他跟我聊天时提到来中国时与中科院最权威的蜜蜂研究专家以及他的学生交流的经历,中科院也有大量的蜜蜂标本,但是他发现中科院收藏的有些蜜蜂标本分类不对,因此给这位专家做了指导及更改,学生们感到很高兴,因为他们也曾经认为分类有问题但谁也不敢挑战专家的分类……

我们后来到旧金山时还拜访了John的父母,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他的父母告诉我们他从小就喜欢蜜蜂,父母一直很鼓励支持他的这种爱好,他从小到大在世界各地采集的蜜蜂标本至今还在家里存放着,看到一盒一盒与自然历史博物馆内以相同方式陈列的蜜蜂标本,我才找到这种激情的根源。

美国儿童博物馆年会闭幕仪式的讲座,是人类发展研究领域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人物,Peter Benson博士所讲述的关于“Spark”的内容。“Spark”是一种品质、一种技能、一种天赋或一种责任让我们的生命充满快乐、激情以及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Spark”,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寻找到。有时我们迷失在父母的期待中;有时我们彷徨于社会的浮躁中;有时我们陷入自己给自己的压力下;有时我们宁愿什么也不想,只管随波逐流……百万年薪也不快乐,开着奔驰宝马也没有生活的激情,拼命地工作也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因为我们没有机会停下来思考究竟自己的“Spark”是什么?或者我们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里从没有让我们去跟随自己内心的“Spark”。John的“Spark”就是蜜蜂,而他能够将这个“Spark”变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且最终作为自己的职业、事业是因为他有十分伟大的父母,从小到大呵护着、鼓励着、支持着他的追求。我们是否能够找到自己的“Spark”是一个问题,作为父母,我们是否能够发现孩子的“Spark”并且尽一切可能呵护、鼓励和支持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快去写作业,看那些蚂蚁有什么用!”

“要考试了,还看什么小说,看小说能当饭吃?”

“每天到外面瞎转什么,不好好学习!”

……

很多类似训诫孩子的话语耳熟能详,我们自己是在这样的声音中长大的,当只有“分数”这一种评判标准来定义孩子的好坏,当只有“金钱”这一种评判标准来定义一个人的成功时,父母如何能发现并鼓励孩子内心的“Spark”?父母如何能让孩子学会热爱生活?



后记:

回国后,在考虑馆内是否可以有一些昆虫类展项以供小朋友们观察学习时,我上网GOOGLE了一下在哪里可以找到昆虫标本,意外的发现了中国昆虫网等一系列与昆虫相关的网站,满心欢喜地以为在中国民间原来也有这么专业的网站提供教育资源。

打开中国昆虫网首页先看到今日要闻是:“她叫赵小娟,来自豫东农村,前年大学毕业后来到省会郑州,四处求职碰壁后种芽菜,卖宠物,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发现精品草蛉,集鸣叫观赏与一身,市场很有前景,就从南方购进一批黄蛉投放花鸟市场,一炮打响,获利5000元。接着她又引进蝈蝈、蟋蟀、蝗虫、蝴蝶、七星瓢虫等昆虫,设计出精美的虫具投放市场,再获成功……”其他大部分主题都是与“昆虫产业”“昆虫养殖”相关;

打开中华蜜蜂网主导航是蜂产品、蜂产品加工、蜂产品营销、蜂疗与保健……

打开中国蜜蜂网主导航是蜜蜂日常管理技术、蜜蜂繁殖育种、蜂王浆生产技术……

打开中国蜜蜂博物馆的网站,看到如下介绍:展出内容包括蜜蜂的起源和化石,养蜂业发展史,蜜蜂与人类文化的渊源,中国的养蜂资源,蜜蜂生物学,养蜂技术,蜜蜂授粉,蜂产品和蜂疗,中国现代养蜂业发展成就和科技成果,国际交往等。共有图片和图表475幅,标本和实物600余件,景观模型1个以及录相播放等。整体内容生动有趣,富有知识性,令人兴味盎然,并提供蜂产品保健咨询,以及蜂产品、养蜂书籍和纪念品展卖……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全民致富的渴望无可厚非,但是在这种大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去哪里为我们的孩子寻找教育的资源?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和引导我们的孩子?

与John一起聊天时他异常兴奋地谈起他和几位同事的最新发现:用花瓣做巢的蜜蜂,他们在土耳其考察蜜蜂发现这一奇特现象时居然有几位同行同时在伊朗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他描述这一发现时那种骄傲和激动的眼神至今我还记得……想起了中国多年前的一个口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知道这一让他兴奋不已但似乎不能立刻转化为生产力的科学研究在中国人眼中是不是有价值?
发表于 2012-3-21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爱好而学习,为了兴趣而研究,才能寻找到工作和生活的乐趣,而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
发表于 2012-11-5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看到过我们生活的周围有人将兴趣当做一生的事业来奋斗吗?没有的,我们的一生都在比,比这个比那个,连未出生的孩子都在比是男是女,做一个孩子的妈妈,我的孩子才1周岁,我喜欢他自己玩,自己找喜欢的东西,我不知道将来的他会怎么样,至少我不想阻拦我儿子对美对善的向往,就算他喜欢的很平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09:52 , Processed in 0.02393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