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6793|回复: 13

南师书中谈念佛和念诵方法摘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5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上南禅七日里截取的南师教念佛的视频,读经也可以用一口气一口气方法念: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oBTQh5MjQ/

南师-定慧初修
以下文字取于网上,可能有误,请看原书

再说“持名念佛”的三种法门:
一“出声念佛”。念“南(na1)无(m62)阿(a1)弥(mi1)陀(tuo2)佛(fo2)字字要发音清楚,
可以大声念出,

但不要只在喉咙嘶叫
心里却在打妄想。
要由喉咙以下的胸腔发音
由丹田的气,连接上来发声,一口气念下去,念到气接不上来时,闭上嘴巴,不要用任何特别呼吸的方法,只任其自然,听任鼻子自然呼吸。此时心中没有杂想,片刻之间,非常清净,既不造妄想业,也不动祈求心。这样
一口气,一口气的念去,心气合一,心念合一,便得大利。

如果念到声光合一,也不必志得意满,此中道理已如前面所说,不必多讲了。
-------------
如果在净念中,了了常知,既不昏沉,也不散乱,
顿然定住似的,你就让他多定一会,更好,试看五百罗汉的造相,各个不同,有的正在掏耳垢,有的正在捏脚,他就如此地人定不动了。

佛国禅师偈云:“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闭观一片心。”诸位若能念到如此境界,当然无不成就念佛三昧。
-------------
南师《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以下文字取于网上,可能有误,请看原书

现在准提法会已快近尾声,“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希望诸位还是保持刚开始的至诚专一,分秒不可丝毫懈怠,念诵方法方面,这里再次强调要点有三--
心气合一、声气合一、身心合一

这三项如果做到,音声自然不同,尤其身体内部的气脉、海底轮、脐轮、喉轮、心轮、顶轮等等都会震开。“唵、阿、吽”三部音,自己要用心体会。还有准提咒“怛侄他”三字要念“dá、zha、tuo”,念音与华严字母及身心的气脉都有关系,能如此念一口气顺着下来,有助气机畅顺,贯通中脉。如果不这样念,气就外散乃至断了,不易震开气脉。
依我多次提示的念诵行之
上下七轮的气脉都能振动到,抑扬顿挫有致,高低平仄分明,节拍则宜平顺,
而重点在于声音随着气机自然在体内任运转动,该高则高,该低则低,
三部音轮回周流,声音保持一样,但是音调可以不同,随气自然而转。唵字音转到头部发出来,阿字音在喉部,气下降到脐轮则是吽字音。吽字音震动脐轮,此音属低,然后气再接着自然上冲至顶轮。顶轮有时会发胀,此时要把觉受空掉,定在光明中念,
这些都要靠智慧,知时知量,善加调整。
。。。

讲到这些,表面上与行愿品无啥牵连,其实很有关系。
尤其我一再强调的念诵法更与行愿品息息相关
我再婆婆妈妈的讲一次,
早上容易昏沉的时候,法器的敲打应快些、密集些,念声也要大些,如此精神振作,妄想减少。
念时要回转来听自己的音声,不是听别人的

一觉昏沉赶紧张眼,密集大声的念,
念到相当快时,便自然由开口念诵转为金刚念诵,心气慢慢就自然合一了。
金刚念诵是唇齿之动轻微,而以舌根弹动当很平静时,慢慢的念,但不能太慢,太慢就成唱诵了。又开口念诵眼宜睁开,与外界自然之光融成一片光明,化为无相光,身心俱忘。现在佛前供了七盏照世明灯,光辉柔和安祥,张开眼念是很好的。


。。。
金剛念誦就是一口氣一口氣唇齒不動的念,一身百千萬個細胞都在動,都在念,身心全投進去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师《定慧初修》

以下文字取于网上,可能有误,请看原书

心头只挂着这一念

又如年青人恋爱,追求异性。虽然坐在此地听课,心里头还想着他(她),现在不知到了哪里?干些什么?在西门町电影院门口?或者公车上?还是跟别人去玩了?如此坐在这里,心中七上八下,整个思想都被对方的影子盘踞住了,痴痴地想,挥也挥不掉。这是思念,我们念佛也要这样,天天想着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惦记着他,乃至不需这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名字,心里头只这么挂着这个念——佛,成为一种习惯,那就对了。有时我问同学:“你有没有念佛?”“有啊,老师。我一天念两次哪,一次五串念珠,一串一百零八个,一天总共一千零八十次。”好像在算钱数利息一样,这不大对。我念佛不大计数,一念一念就顺下去了,管它是多是少,一念一口气就有一心不乱到底嘛!所以,念佛可以用念珠帮助,但是不要太过着相,斤斤计较数目,反而用错心思,多可惜。

。。。

自欺、欺人、被人欺

什么是念?
念有时也可以代表心。我们的生命,可分成两部分,
身体上的感觉和思想上的知觉。二者合拢来,就是心,
就是念

我们晓得,佛经上经常说“一念之间”,一念之间是什么?我们人坐在这里,不要做功夫,自自然燃地呼吸,不呼吸就死了。气一呼出,不再进来,或者吸进来,不呼出去,生命便要死亡,呼吸一来一往,一进一出,这生命才活着。生命就是一口气。一口气一来一往,一呼一吸之间,依佛学讲,叫一念,而这一念还是粗略而言。这粗的一念,一呼一吸之间,究竟包含有多少感觉思想呢?佛经上说,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这就要靠大家去体会了。佛绝不会说谎,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譬如我们的脉搏跳动,一分钟七十几下,每跳一次,究竟有多少思想念头生灭呢?很多很多,只是一般凡夫自己察觉不出而已。 以写信、写文章为例,刚划了一划,下面几笔还没添上,这之间已经有许多的念头过去了。思想的速度快过手中之笔,太多太多了。所以有人写文章,往往对着白纸写不出来,那是因为思想念头过于杂乱之故,手上无法整理出一个头绪来。像我现在讲话,大家在听。我一句话还没讲完,脑子里已不是原来这一句话,早想到下一句,许多接下来的话,接二连三闪现。诸位听讲也是一样,话一入耳,心里早已引生了许多念头,他这样讲对不对?他还真有两下子,蛮会吹会盖的!短短的一句话之间,就有这么多细微难察的念头生灭。那么,我请问诸位,你们光是口中靠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想了断生死,往生西方,而实际上心中却掺杂那么多生生灭灭的妄想杂念,并非真正念佛,这样成吗?所以,念佛决不会白念,但是糊里糊涂混日子的人却不易得力。明朝有位学者说,任何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人一出生就反反复复做这三件事,直到死亡。一辈子自我欺骗蒙盖自己;再不然哄骗人家,哎唷!我念佛念得好好啊!你赶快跟我去念,念佛真的很有意思,实际上自己满腹牢骚,天天烦恼。这不是自欺欺人吗?而那个莫名其妙跟着赶来凑热闹的,便是被人欺。此人生之三大事也。我们念佛,却不明何谓念佛,这是自欺,自己辜负自己。那么,什么才是念佛的那一念呢?现在我做个比方,你欠了人家的帐,明天三点半前不将足够的钞票存入银行,人家那张支票轧进去,就要退票,你自然成了票据犯,隔不了多久法院要请你到看守所去坐坐。可是明天实在凑不出这笔钱来。此时你坐在这里念佛,心里直挂着明天那张支票,三点半一到,怎么办?那真是牵肠挂肚,忧心忡忡,念念不忘,整个心都悬在这件事情上面,无法忘怀。像这样子的念,才是我们念佛所需要的。
。。。

西方极乐世界二大菩萨,一位观世音菩萨,一位大势至菩萨,都是辅助阿弥陀佛用耳根念佛圆通的法门。观世音梵云:阿那婆娄吉低输,从能所境智以立名;万象流动,个别不同;异言殊唱,俱蒙离苦。其宏慈威神,不可思忆。于过去无量劫中,已成佛竟,因大悲愿力,为安乐众生,故现作菩萨。“大势至”菩萨中译的意义是: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号名大势至。大势至念佛圆通法门与观音法门相像,有一个重点;必需注意“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回转听自己内心所发出念佛的声音,反观内听念佛的声音,一字一念南无大势至菩萨,或南无观世音菩萨,念念相继,眼睛不外视,耳听念佛的声音,如此一心不乱的念去,也许有人念几十年,念几辈子,都不能得到净念;也许有人很短的时间念到净念相继,马上三际托空,前念已过,后念不来,当体一念,如如不动。
不思善不思恶,不思亦不思,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如此定下去,这就是
净念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一念万年,万年一念,才是
真正的唯心佛土
假定中间偶然还有妄念起来,就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念到没有杂念妄想,截断众流,三际托空,正念现前。
如此定下去,慢慢转化自己的身心气质,每一根神经细胞都转细润了,修持到受报圆净,自然无烦无恼,坦然解脱,达到四禅八定定境。一道圣光要往生而去,极乐世界就到了;甚至念头转了,十方世界,任意可以居留。

如此净修,那是
禅净双修
非常稳当的法门。

永明寿禅师四料简说:“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此所谓
禅净双修
的道理,就是要系心一缘,尽在一句佛号上,昼夜蓦直修去,就到达自心净土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净土。不要动一个妄念去求,光光相接自然而来;

假定不能,在自己内心或出声念,一口气一口气念,念佛时不用嘴吸气,
而吸气时用鼻子吸入丹田而到全身毛孔,内心持续净念下去,念念清净,自然会有消息。


假定大家正在妄念纷飞的时候,听到我香板突然“啪”的一声,这一“啪”的时候,自然有一种万缘切断的感受,好像一下楞住了,与平常知觉感受二样,有无比肃静的感觉

这就是逐渐进入
系心一缘
的道理。

这个境界其实每一个人本来都有,因为自己慧力不够,认识不到,

现在帮助大家体会认识这一点,

如灵猫捕鼠、目睛不瞬,静静看住,不可放开,一直静下去,应该都可以做到净念相继。


。。。


念佛如像年青人谈恋爱一样的忆念,那就成功了。可是很少人做得到。念几声佛,好像已对得起祖宗八代。所以说“染缘易就,道业难成”。坏事学会很快,学会好事非常困难,这就是众生的业力,由一念无明爱欲来。许多父母兄弟姊妹六亲之间,是多生的因缘忆念来的。此中因果很妙,有时候手里抱的孙女,正好是前生的父母;也有许多人太亲爱变成双胞胎,也有前生是冤家今生成夫妻,天天在一起,别扭一辈子,因果报应比电脑计算还快,都是由忆念而来。忆念力量很大,等于影子永远跟着身体一样,换句话说,我们思想的忆念永远跟到生命不会分离的
...

所以念佛法门,必需要随时随地念念不忘,犹如做染香工作业的人,日积月累,自然就身有香气。比如抽香烟的人,天天抽自然身上有烟味。你天天念佛不断,身上自然有佛味了!不是装得怪模怪样,而是心境开朗,与人和敬无争,诚敬在心,念念如佛心,如染香人,久而久之,自身亦发香光味道,何必一定要外形合掌装作样子,因此,这个法门叫香光庄严。

因为心地诚敬,念佛念到脉解心开,本身身上味道转变成清虚之香。

人体本来都有体臭,每个人味道不同;外国人闻中国人是猪味,我们闻他们是牛味,有时衣服搞错了,大家闻味道就辨别得出来。有修持的人,身体味道又不同。业力重且将死亡的人,身上味道就转变成畜生味,一闻便知。所以中医诊断四法“望、闻、问、切。”用观色、闻声、问症、切脉。也就知道五脏六腑中是那儿出的毛病。其实西医用听筒测量心脏跳动的声音,也是“闻”的道理;有些高明医师问问你大便的味道是腥臭或是干燥的?来断定你身上有湿气,还是发炎种种病况。所以,甚至有些修持人,连口水的味道也与一般人不同。大势至菩萨的报告说:我开始修习的方法,便是从一心念佛,得入无生法忍的境界,现在转生来在这个世界,教化普摄一般念佛的人,归到清净光明的净土,佛现在问我修什么方法,才能圆满通达佛的果地。我对于六根门头的修法,并无法选择其利钝的分别心,只要对六根作用,都归摄在念佛的一念,
不妄想散乱,也不昏沉迷昧,就是
自性的净念

这样念念相继无间,自然就可得到念佛的三昧,才是第一妙法。

所以,这一次我要诸位好好修念佛三昧法门,配合静定功夫,一定会有出格成就,愿大家好自为之。
。。。


禅、唯识、净土

这就牵涉到禅净双修以及唯识的问题了
在佛法修持中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将来再作专题讨论。

目前只针对要点作概要性的介绍,以为修习净土的人们作个参考,并有所警觉。 既然我们想从这娑婆世界往生极乐净土,又想瞻仰阿弥陀佛的丰采,我们就必须知道什么是净土,什么是阿弥陀佛。有了正确的认识,修行起来才不致演出认贼作父的笑话,也才不会走错了路而人于魔道。就好比我们要寻找一位自幼失散的亲人,虽然难免记忆模糊,但是至少要有个大概的轮廓,否则茫茫人诲中,何处觅得?这一步和禅有密切的关联,和掸宗里“念佛的是谁?”“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主人公何在?”等认识可以说是息息相关。

所谓
不见本性,修行无益。”
不但是禅门的圭桌,同样也是净土的准则。


对这一层有所体认后,对修行的要领才能有所契入。功夫下了,也才不致像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没个消息。

其次,同样重要的,是必须对我们“曰用而不知”的心有个进一步的了解
穿衣吃饭是这颗心,成佛作祖也是这颗心,它能下地狱,它能升天堂,它能出凡人圣,它能化腐朽为神奇。这一步除了禅理外,还必须深通唯识。虽说唯·识是后期·佛学,但它却是作工夫的绝妙指标,没有了它而想证果有成,真可说是难之又难了。

因此,以无相为宗、无门为门的禅宗也要以楞伽经印心,当然净土宗同样也少不了唯识的助阵。

为什么唯识如此重要?简单说,佛法是要人成佛,至于人所以能够修成佛就在于人“心”即是佛“心”,而人所以不同于佛,也就在于“人心”有别于‘‘佛心”。同样的心,为什么会有凡(人)圣(佛)的不同,怎么样才能超凡入圣,转人心为佛心? 唯识就针对这颗神秘的心作了种种现象、功用、实质、转化等多方面的精细探讨。唯识把我们凡夫千变万化的心称为“识”,把‘‘识’’又分成八大类——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八识。至于如来那颗变而不变的心王则别称为般若,为菩提,为涅架,又名“大圆镜智”。

譬如参禅的有时参到了无何有之乡,念佛的有时念到了一念不生,甚至佛号都提不起,观想的有时把佛像观得清清楚楚,乃至于观到佛即是我,我即是佛,尽管以上这种定境持续上好几天,甚至于吃饭、睡觉,都仍然处在这种定境中,但必须要知道工夫到了这一步,也还是没有脱离意识的圈子

我们如何从这种意识的境界超越到本体的天地,如何再进而发挥它的功用,以致于旋乾转坤(学禅的与主人翁合而为一,修净土的立地证净)。有趣而耐人寻味的是这关键仍在于意识,“转其名而不转其实”(参考下节《观想和念佛》以及后面对“正受”的注解),就是六祖对转识成智这步神功所作的简单而又明了的注解。多少有志于此道的学者对着《六祖坛经》,都只注意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些花边小语,至于工夫上的座右铭却往往一扫而过,真使人不禁有“曲高和寡”之叹了。

如果不通唯识的学理,不在意识上下番踏踏实实的静定工夫,
则不仅大乘门中没有我们立足之地,就连小乘的成果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
说到这里.我们可归结出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所以要我们念佛号,或观佛像,

无非是借此使我们心猿意马的
第六意识(凡犬曰常的心境)先做到制心一处,转成无分别的“妙观察智”。

而后再把第六意识的根根——
第七识(我执)转成“平等性智”。做到了这一步,才能谈得到入定;

至于人我双亡,真净土的呈现则必须把第八识再转成“大圆镜智”了。

(概言之,
戒是对前五识和第六意识而言,
定则对第七识而言,
慧则对第八识而言。)

至于如何观想,如何转识成智,讲解经文时会再加叙述。

。。。
韦提希一一观览之后对佛说:“世尊,这些佛国虽然处处都清静光明,我却最钟意于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希望世尊能教我如何思维修持,如何得到正受,以便往生净土。
“思惟”在禅宗而言就是“参”,参究无明烦恼、妄想杂念自何方来?往何处去?除去这些绵绵密密的杂思乱想,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动念”和“无念”之间那恒常不变的“佛性”“真心”在哪里?在我们身上,还是在我们心里?如何悟入?如何保持?这一点在前面“禅、唯识、净土”里也曾约略提到,至于详情以后将另作专题讨论。
总之,般若智慧即由思惟修持而来。
“思惟”在净土宗而言就是“念佛”。

表面看来,念佛和禅宗的思惟似乎是两回事,因此数不清的净土行者都以为一心一意的念着佛,把佛念来了,往生净土就算了事。殊不知把佛念到了眼前,佛还是佛,我还是我。殊不知往生极乐固是“往生”,往生娑篓小一样是“往生”?殊不知往生琉璃宫殿后还有一段大事因缘。这一段和掸宗乃至其他各宗的最终极旨叫说毫无二致,究竟是什么?讲到第十四观“上品上生”时,经文中会有明白的揭示。

和“思惟”(慧)同样重要的是“正受”(定)。梵文:译音为三昧,也就是禅定的意思。观经玄义分曰:“言正受者,想心都息,缘虑并亡,三昧相应,名为正受。”
一般人依文解意,提到人定,就想到不吃不喝,一闭眼再一睁跟就已物换星移,春去多时了。再加上佛法中常有“去妄想”、“四大皆空”等说法,于是许多学佛打坐的上了座就有意无意地想求一个“空”,在心境上又加(求空)又减(息念)地乱忙一通,忙了半天结果是“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
让我们看看大乘义章十三对禅定(正受)如何解释:“离于邪乱故说为正,纳法称受。”这可以说是对禅定的一个很好的说明。所谓“离于邪乱”,说通俗点,就是清明、纯净;“纳法”的“法”则包括了世间、出世间的一切理、一切事。由此我们可知“禅定”(正受),不一定是“耽空住寂”,也不一定是空空洞洞的什么都不知道。只要“离于邪乱”,“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则不论上座用功,或曰常处事,都算是处在定中
。。。

关于这点,我们还可以参考唯识上特别提出的“五遍行”——作意、触、受、想、思。这五种心的作用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永远存在。或许有人会说瞎子对光线没有感“受”,但是他眼前黑洞洞的就“受”;至于神经麻痹的人,他那麻痹的部分也多少点麻木的“受”。人了定则有所谓百千三昧,也就有成千成百各种不同的定境(正受)。除了“受”,其他四种心的作用都存在各种凡圣的境界。但是一般学佛的通常都以为作意、触、受、想、思这五种心的作用只是凡夫的妄想境界,殊不知成了佛的般若境界仍不离这“作、意、触、受、想、思”。至于从凡夫修炼成佛陀的凭借也不外就是“作意、触、受、想、思”这五遍行。那么历尽于辛万苦成了佛,和芸芸众生之间有什么不同?曰常修行用功,和任意浮沉又有什么不同?

这是修行用功非常重要的一个观念问题。

认清楚了,“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悉是法身。”行、住、坐、卧都是修行;认不清的话,虽然念佛、打坐,也只是妄想。 我的禅宗心法老师袁先生曾说了一句名言:“知妄想为空,妄想即是般若。执般若为有,般若即是妄想。”换言之,如果能作得了身、心的主;遇到事情该提起时就提得起(用),该放下时就放得下(空),这就是境界般若(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
上面所讲的三件事就叫做“净业”,它们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成就的主要原因。 如果我们说得广泛些,一切修行的法门都包括在净业当中,而净业也可以说是学佛的目的。虽说在佛门是片智慧的园地;但修行福德也是不何缺省少的—环。修福所以重要,除了“普度众生”这个原因外,“福”“智”二者相辅相成也是个重要因素。多一分智慧自然会多行一分善事,多增一分福德;多行一分善事多增一份福德,也自然会多增一分智慧。道家对此有相同观点,于是有修满若干功德才能成某种的说法。 因此.如果我们见地;功夫尚未纯熟,则不仅代表我们智慧资粮的欠缺,同时也代表我们福德资粮的不足。有鉴于此,我们应当力求忏悔,在“正心、诚意、修身、助人”上多多努力。
。。。
要想“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登上如来宝座,那么就照经上所说“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就行了吗?

绝对不行.

“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只是修“定”的要门。而佛法讲求的是“定慧等持”,这“慧”力要如何修持呢?

除了参研佛理外;还要靠善心、福德来培养。

如果善心、功德不够,就好比提炼的火候不够,业力、习气就无法彻底转化。如此不仅慧力不够精深,定力也无法稳固。

这也就是释迦何以诃责小乘为焦芽败种的道理。因此,修成小乘极果——大阿罗汉后,经历了八万四千大劫还得再回心向大,发起大乘人世之心,“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其心志”而后才能进入“不生不灭”的如来之门。

所以,第十四观里说到“上品上生”必须发三种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也就是要“慈心不杀,具诸戒行;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行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回向发愚(利世救人),愿生彼国。” “具此功德,一曰乃至七曰,即得往生。”往生成就后,就了事了吗?往生成就还只刚刚人门,入门之后还有一段大事因缘。且看经文:

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是名上品上生者。
这才是佛法的中心所在,净土到此大致相当’禅宗所谓“一悟千悟”的大彻大悟。
。。。


六、十念法

大小乘经典里所论及各种修持法门,均不离十念法。

所谓十念法,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阿那般那(出入息)、念身、念休息、念死”。
兹简述于下:

1.念佛 念佛并非是拿着念珠,口里念念“阿弥陀佛”就是。如此说等于是毁谤佛法。要了解净土念佛的的实义,必须先明白三经,即《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与《无量寿经》。如果加上《楞严经》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心经》(260字)与《大乘起信论》合称为五经一论。是为净土宗念佛法门的理论基础。

所谓念佛,简言之,即
念念在佛的理、相、境界(即体、相、用)。

凡夫念佛妄想杂多,真能做到净心念佛,则一念之间即可证到圣位。
。。。


再说“持名念佛”的三种法门:
一“出声念佛”。念“南(na1)无(m62)阿(a1)弥(mi1)陀(tuo2)佛(fo2)字字要发音清楚,可以大声念出,但不要只在喉咙嘶叫,心里却在打妄想。要由喉咙以下的胸腔发音。由丹田的气,连接上来发声,一口气念下去,念到气接不上来时,闭上嘴巴,不要用任何特别呼吸的方法,只任其自然,听任鼻子自然呼吸。此时心中没有杂想,片刻之间,非常清净,既不造妄想业,也不动祈求心。这样一口气,一口气的念去,心气合一,心念合一,便得大利。如果念到声光合一,也不必志得意满,此中道理已如前面所说,不必多讲了。

二、微声念佛。虽然还是一口气,一口气的念,但旁人听不太清楚,只是自己耳根反闻内听,一字一句的清晰念去。

大声念或微声念,都要一字一句,清清楚楚。最好耳根不要分昕外界的听音。在念佛中间,
纵有一个杂念,要立即自净其意,要以
念佛之念来遮断一切杂念
专心注意在返闻内听上,杂念自然中止不生。


念到六根不受外界影响,念念是佛,这样也就是合于观世音菩萨“返闻闻白性”的法门,同时也可进人大势至菩萨“净念相继”的念佛境界

如此念去,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直念下去,当然没有不成就的。如是修去,在活着的时候,身体键康,百病消除。一旦临命终时,可以不麻烦自己,也不拖累别人,那便恭喜自在了。

三、瑜伽念佛。持名念佛是出声念佛,要声气台一。瑜伽念佛,是意念台一,达到如《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讲:“净念相继”的境界。这也就是心心念佛的法门。如活在世间,能修到“净念相继”,将来临命终时,往生净土,必然成就。
所谓
净念相继”,
就是由持名念佛或观想念佛,而到达随时随地,念念在佛念之中。

这种瑜伽念佛,最初正如白居易的诗倡所说:
“坐也阿弥陀,行也阿弥陀,纵使忙似箭,还是阿弥陀。”

随时都念念在阿弥陀佛。平常一般人说,现在是超音速的时代,一切都讲究快,讲究速度。所以许多人都说,我太忙了,工作太紧张了,没有办法念佛。昕来好像蛮有道理,但是忙到极点,也不会像射出去的箭,发出去的子弹那么急速吧。纵然忙到这个地步,身忙心不忙,能够做到还是一念在“阿弥陀佛”上,必定成就无疑。

如此随时随地念下去,渐渐的念也念不起来了。只是一片清明,了无杂念的闲心。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业重障深,念佛念不起来了,其实并不一定。有的正是到了

净念境界

清净现前。这样身心清净,突然断念,既无过去心,也无未来心,现前一念清明,佛也没有,念也不生,清净现前,正是净念。

此时保持身心一片,了了常知,任运自在,这样就是
净念相继
了。

然后一旦身心解脱,当然净土现前,绝对不会不成就的。

如果在净念中,了了常知,既不昏沉,也不散乱,顿然定住似的,你就让他多定一会,更好,
试看五百罗汉的造相,各个不同,有的正在掏耳垢,有的正在捏脚,他就如此地人定不动了。

佛国禅师偈云:“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闭观一片心。”
诸位若能念到如此境界,当然无不成就念佛三昧。
我当随喜,我当归向,暂且讲到这里为止,讲太久了,谢谢诸位,同声念佛,回向净土。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师《習禪錄影》第二一九頁

文字转自网上,可能有误,请看原书

不過,南師教我的,有一點是切記在心中的,他說:「
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光明、無量壽命。
念的得法,自然一片光明
氣息也自然綿長,

氣要調柔歸一。
念的是阿彌陀佛,空的是那段自性彌陀
。。。

禅净双修,永明寿禅师大悟以后念佛,是个榜样。
打坐时念南无阿弥陀佛,
慢慢念,
下句南无阿弥陀佛未念以前,

空一段时间,
有妄念起来再念佛,能空多久便空多久,
这就是禅净双修,也就是空有双修

这个修法极高明,而道中庸,不要看不起它。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南师
以下文字取于网上,可能有误,请看原书

第四堂自力和他力(大众唱念佛号)
这个念佛法门,就是修净土的念佛,出声开口念,是修持方法的一种。
身体坐在这里,
嘴巴发声念“南无阿弥陀佛”,
思想意念都专一在“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上面。
下午已经解释过名号的意义,这六个字,六个声音,“南无”是皈依,“阿弥陀佛”是佛的名号,念佛的意义包含了佛与我自他不二。世界成一切宗教,只有自力他力两条路,自力是自己的力量;有自己就有我,有我就有他,所以有他力。世间法做人做事也一样,靠自己努力的是自力,靠长官提拔朋友帮忙是他力。一切宗教的信仰所谓信,靠上帝啊、神啊,有个主宰,就是他力。所以密宗观想佛,本尊、菩萨、念咒子,都是靠他力保佑。但是,真正的佛法他力也就是自力,自力也就是他力,这就是自他不二的道理。真正的佛法自他不二,心物一元,一体的,禅宗祖师有两句话,包含宗教、科学、哲学都在内:“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讲时间,究竟有没有时间?没有时间,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永远只有“一时”,这是大科学了。时间是人为的,相对的。“无边刹境”,宇宙是无量无边,除了地球以外,还有月亮、太阳、火星、木星等其他的星球。宇宙是无量无边的星球,三千大千世界是无量无边的宇宙。刹,代表实际的星球国土。“自他不隔于毫端”,无边国土是一体的,就在前面。所以净土宗跟禅宗最后变成合流了,既是自力又是他力。当一个人烦恼妄想太多痛苦太大时,佛啊!求你老人家加持我吧!
一声佛号提起,身口意三业专一,一念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光明,无量的力量,集中到一点,这是个精神科学,像一个磁场一样,那个大的磁电一下来,像地心吸力一样,所有东西都吸过来了。因此有环境因素,你在家里也好,或在禅堂上座大声念佛,你就进入一片清净光明的净土。

当你开口念佛的时候
身口意合一——
    眼睛不看外面,回转来意念观自己内在;
  耳朵不听外面的声音,只听自己念佛的发音,每个字从内在发出来;
  鼻子安那般那不管了,念佛就是一呼一吸,气归一了嘛;
  舌头在弹动念佛,身体端坐,寂然不动,“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阿弥陀佛旁边有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两位“大教授”。我刚才讲的这个念佛方法,是
大势至菩萨教的“念佛圆通法门”,

可以成佛,自他不二。大家听清楚了吧。
当念佛时身口意三业合一,眼睛一闭,心念反观内照,心光照耀,当前只有一片光明,
黑也就是黑光
白色就是白光,黄色黄光,青色青光,红色红光,光也一概不管。

这样念佛下去,你自己会进入一片光明清净中,有无比的感应。

这是音声瑜珈,配上身瑜珈,再配上意的瑜珈

怎么念
(师领众念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刚才讲过,
你念到一半没有气了,你就停一下,心里还在继续念,一口气一口气地念,南无阿弥陀佛……

(师煞板止静)
这一刹那你就进入净土,唯心净土,没有动摇的,
你身体摇动干吗?又管身体去了,所以知识分子学佛没有用啊。张某某不要动了!不行,再来。开口念,南无阿弥陀佛……整个的身心投进去。
(师煞板止静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当下即是净土。
刚才我正好上来,听到一位同学在讲念佛法门,很高兴。沙弥跟在我后面,我说不要出声,我们悄悄地进去。这位感觉到我进来,起了分别心,讲一半就停了,这是不行的。所以禅宗告诉你,“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真讲法的时候“临机不让师”。因此告诉大家念佛法门,念时要整个身心投进去,所有的烦恼痛苦,所有的思想一概切断,阿弥陀佛一路念下去,自然会到达身心不动。如果家里的环境不能出声念,怕妨碍家里的人,那你自己默念。

默念怎么念再告诉你们,一上座,一闭眼睛,

内观自己声音,就是回转来听心里自己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声音。
鼻子当然不管呼吸了,
舌头也不动了,
身体也不动,
听内在心声发出的南无阿弥陀佛……每个字听得清清楚楚,外面的人听不到。

念到最后佛号没有了,万缘放不,一念不生,一切烦恼痛苦没有,感觉也没有,一念清净定下去,这就是念佛三昧,很快得定。

可是知识分子,或一般老油条学佛学的,
知道而不肯做,把很重要又简单的方法轻视了
如果身体不好,事情不顺利,心中有烦恼,你每天早晚两堂念佛下去更好。如果出家有好的环境,可以配上引磬念。让几位出家同学用引磬念一下,听一听,这是靠他力帮忙了。如果没有这个他力外力呢?就靠自力来。学佛嘛!为什么一定仗他力?(大众如法唱诵)(师煞板止静)所以在中国的净土宗,这样的方法修持是唯心净土,当下一念清净,现成的,不花在毛钱就做到了。可是大家不肯放下,都太聪明,愿意求人,不想求己。你看碰上这个机缘,偶然念一下佛号,自己身心调整到专一,万缘放下,一念不生,当下清净了。你们有人进入这个念佛三昧的不要动,其他的人休息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南师

以下文字取于网上,可能有误,请看原书

如何念佛

往生法,密宗叫颇瓦法。颇瓦法要开顶,打起坐来念咒子,念到头顶开了。这个气从这里一直到西方,叫颇瓦法,也就是往生法。但是法门很多哦!我假使七无专门给你讲这个,又是另外一套了,现在简单给你们介绍。可是西藏密宗修往生法的人,如果修成功了,头顶上自己就有消息,知道要走的时候一定会到那里。这时马上要修长寿法,不然你现在就走了。所以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修法,同东方延寿药师佛是连在一起的,因为宇宙是个圆圈,所以一定要修药师佛法。有二位走另一个路线,不修往生法,他们学药师佛十二大愿,救一切世界众生脱离贫穷、痛苦、疾病。有人说,“老师啊,我在西藏学密宗”,好像很了不起。我就笑,我看你们这些懂个什么啊,还来跟我谈密宗!我什么都摸完了。

所以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很了不起。
我中午进来又听到念佛,很高兴。慢慢念得有了心得,很多的念法,
也可以配合上我们这几天讲的修安那般那的念法
你一个人在家也可以修的。
如果念阿弥陀佛,配合安那般那这个修法,得阿弥陀佛的加持,你身体可以祛病延年,也可以健康长寿,也可以修成就的。念法有好几种,刚才的念法是一般的,心心专一,就像前天我跟你们讲过的,眼睛耳朵都回转来向内,听自己念佛。如果单独在家里也不敲引磬,
一口气一口气念,把这一口气念完为止。假设念到“南无”两个字气没有了,嘴巴就不出声停下来,鼻子自然呼吸进来。道家修神仙长寿的方法,那叫做“服气”。
注意哦,我们中国人讲:你这个家伙服气不服气?这个服是衣服的服,就是吃气。其实你只要好好念佛,道家的“服气”也有了,这个十六特胜修气脉也有了,

轻轻一口气一口气念。
我现在大概念一下给你们听。我给你们讲话牺牲太大了,像某人的爸爸讲的,“叫老师不要拼命啊”!我是拼命给你们讲。以道家的人来讲,“开口神气散”,寿命减少了。我们佛家的观念又不同了,我连生命都布施出来给你们了。其实两个是一个道理。那么我现在大概给你讲一下,就是这样念。(师示范念南无阿弥陀佛佛号)

你们光听没有用心吧!你怎么没有注意老师这一口气念多少声啊?你看我开始念三声,气就接不上了,念到后面,一口气越来越长,念得也越多。
最后鼻子自然呼吸没有停哦,心念没有散哦,只有一句佛号

可是你们光听,所以今天中午我跟永会师讲,我说这些同学们,脑神经都缺好几条,有什么好讲呢!(师再示范念南无阿弥陀佛)
而且你一边念,一边可以调整气。
譬如我今天胸闷、头痛,你念南无阿弥陀佛……把这里病气散出去了。或者胃不舒服,用中气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腰这里不舒服,用丹田气念南无阿弥陀佛,沉下来念。你把眼镜拿掉,眼睛微微张无,不看外面,
耳朵回转来一心不乱,只听自己的声
念到后来,你整个的房间,四面一片光明。

你们可以试验啊!也可以跟着学啊!不是叫老师吗?学嘛!我说我念给你听,你就听,你可以轻轻地学啊,这就叫善于学习啊。譬如你这样念,一口气一口气念,就不讲敲引磬,不照规律了;个人自我做主,自我一个天地了。(大众跟着老师念南无阿弥陀佛)
气不够的时候嘴巴一闭,鼻子吸气。
有时候念顺了,嘴巴不闭,鼻子还可以吸气。所以嘴巴是嘴巴的气,鼻子是鼻子的气,两个路线。这样念身体都会健康,你们可以试试看,自己一口气念,不要管别人,隔壁的也不管。自己听这个声音,你身体马上改变了。(同学依法念佛号)

有病或身体不好的人赶快多念,使你健康长寿,念阿弥陀佛带着药师佛的法门

如果你眼睛微微张开,心境不动念下去,等一下你左右前后一片光明包围了。所以学佛法八万四千方便法门,这是一个法门,你自己念一下可以体会。
一口气一口气,配合安那般那念,
身体精神就变了。这叫做“和尚不吃荤,心里有素(数)”,自己知道。好好努力去用功,一切罪业,一切烦恼、痛苦的事,一声佛号专心念下去。乃至个人在家里七天一个周期闭关,单独地决心念下去,一切会改变。也不一定七天哦,如果能心境专一,七个钟头都可以转变身心,

不要被生老病死困住了,
要自己跳出来。
刚才听到你们念佛,引起我跟你们讲这些法门,各种各样的修法很多,但是原则上是一条路。
-------------


但持正念、莫问黑烟

摘自南师-定慧初修

以下文字取于网上,可能有误,请看原书

我常引用佛国禅师描写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其中两句偈子,作为同学们的参考:
“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
上句代表初步一心不乱的念佛法门,
下句则是成就真正一心不乱的念佛法门。
有时且念十方佛”,说明全心全意念佛,将佛深深印在心上。
“无事闲观一片心”,念佛念到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杂想空,佛号也空。
此时真正进入念佛境地,“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同于维摩经云,“心净则国土净”,净土自然现前。

那么,念佛如何一心不乱呢?我们大家念佛时,几乎都是边念边打妄想,妄想多了就自怨自艾,以为罪过。不念还好,越念越想,越想越气,越气越念。最后胡思乱想克服不了,干脆放弃,自己讨厌自己,念也白念。
一般念佛的情况,大致不离此等现象,
落在贪、嗔、痴、慢、疑、悔诸种恶习中。

其实,念佛别怕妄想,不要后悔,不要怀疑。首先应相信自己念佛一定成功,绝对往生西方,什么妄想不妄想的,何足挂虑?!

现在我们点根蜡烛,大家看看,这根蜡烛在亮,同时冒这黑烟,亮光愈大,黑烟也愈大。我们心念的状况正是如此。一边念南无阿弥陀佛,一边习惯性地乱想,乱想等于黑烟,南无阿弥陀佛则是光明。光明不畏黑烟的存在,乱想无碍正念的延续;黑烟尽管冒,光明一直没有熄过,这不也是一种一心不乱吗?为什么要大惊小怪,疑悔交加呢?如此一讲,可以安心念佛了吧!

例如,我们上街走路时,道路两边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川流不息,这对你有无妨碍呢?没有。所以,你念佛只须一路念去,其他妄想杂念,哎呀,今天股票不晓得跌价没有?阿弥陀佛;明天房子卖不卖得出去?阿弥陀佛;李大婶那边的利息下次应该收回来,阿弥陀佛。这样,又想专心,又打妄想,一边惭愧,一边盘算,反正只要你中间这条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路前去,向着目的地,不管街上人多人少,规规矩矩直往前走,终会到达。念佛之理就是这么简单,毫无难处。

所以念佛,任何人都可做到一心不乱,本来已是一心不乱,何必另外苦苦追求?!至于全然炉火纯青的一心不乱,有如火光到达最强烈的高温,变成青色青光,没有馀烟。
功夫深时,一下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念就突然定住不动了,再也不需要第二句佛号。“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忘记身体感觉,或者知有身体,但动不了。

此时,有些人竟然害怕,咦,身体怎么没有了?怎么不能动了?又自我故障,自寻烦恼起来。何苦嘛!既然念佛,还管身体如何如何,要死便死,一念往生西方正好。其实这是念佛得力气正常现象,非关死亡,何足怪哉!
----------------
。。。

与《药师经》合并参究这番道理我们了解了,现在再回转来谈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念佛法门,几千年来在中国各阶层的民间社会,流传非常普遍,所谓三根普被,指上等、中等、下等三中不同根器的人,皆适合修习。这是以聪明才智的高下所作的一种权宜分类。我们中国佛教的净土行者,不论三根之别,皆着重持名念佛的修行方式。持名念佛所依据的经典,我们大家都晓得是净土三经中的小本阿弥陀经,
行者要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阿,最好别念成uo音。a是开口音,和uo的发音差别很大
念时阿——弥——陀——佛,各字音节若稍微拉长一点更佳。这一个要点,我曾经再三讲过,希望大家不要忽略。

。。。

全心全意的想念

再进一步说,凡是我们的思想念头,以及开口讲话、动作行为等等,在佛学上皆属生灭法。有生就有灭,生生灭灭。当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念头一下已经过去了,消逝得无影无踪。或者嘴巴一字一字将阿弥陀佛念出声来,一个声音一个念头,南——无——阿——弥——陀——佛,由南字开始,字字随起随灭,念头和声音此起彼落,乍生乍灭,了不可得。
这等于静坐数息观、练气功一样,一呼一吸,一来一往,全是生灭法的现象,
有人竟以为这就是道,认错门路,在那里玩弄自己,糟糕透了。

佛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行”不只指外在的动作行为,内在的思想念头也是行。思想是没有表达出来的行为,行为是表达了的思想,思想就是行为。“诸行无常”,一切行为语言动作,一切内在思想情绪起伏,所有宇宙有情无情的存在现象,皆是变动不居,难以长久的。因此,“是生灭法”,有生便有死,有来便有去,同样有死也会有生,有去也会有来。所以佛又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寂灭为乐”便是极乐世界的境界。
不生不灭,念佛念到念头不生起;
念头不生起,当然也就没有所谓的消灭,彻底的清净,什么牵挂都没有,
清明自在,坦然无住。
这种境界最乐,故名极乐世界。

。。。

韩愈说过两句话很有道理:“穷极则呼天,痛极则呼父母。”一个人穷困无立锥之地,没钱穿衣吃饭,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喊我的天啊!有时候不小心受了伤,或是给人打伤,痛极了,哎呀我的妈,自然呼叫出来。人一到紧急危难的关头,这一念强烈的寻求依靠之心,正是我们念佛求生西方的根本。要以这样的心境来念,才是真正的念佛。此时,念佛不一定有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直到严重危急时,阿弥陀佛一字一句没有了,只剩挂着阿弥陀佛这一念,一个佛的观念深深印在心里,作为依靠。若是临命终时,就以这么一念,决定往生西方,莲花化生。
我们念佛,如果不懂这个道理,全然想以凶猛地念阿弥陀佛佛号,求得一心不乱,那永远也没办法达到。

因为你是用散乱心在念佛,一字一声,一句一句,皆是生灭法。

生灭法便是散乱

再说,我们以十声念佛法为例,你手中拿着念珠,念呀念,是否能在十声之内,中间插不进来别的妄想?不可能。即使你察觉不出有别的妄想,心里还在数,还是散乱,若说只以手中念佛珠的滑动来帮忙计算,一颗一颗数至十颗,这中间五句也好,四句也好,一句一句,一字一字之间,没有其他念头冒出来,这才算有点苗头。然后,又由第十声开始,倒推念珠,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如此,一来一往,类似数息观的修法,久而久之,练到其他杂念不生,只有清清楚楚的佛号。那么,你说这就是一心不乱了吗?不是。因为你尽管只用佛珠,不注意数字,但是一圈念完又一圈,你全晓得,还是有数的观念。况且,手在动,身体在动,也是念。
身体的感觉还是念,念包括了身心两方面的活动。真正念到一心不乱,那完全只剩一句佛号,其他什么身体感觉都没有,忘掉了。“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
再说,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并没有肯定说过,非消业不可能往生,或带业绝对可以往生的话。可是,学佛的人,大多都念过(阿弥陀经),这本经典上,记载佛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理在其前。是人终时,必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一个普通的人们,在最短的七日七夜,就真的能把业力消得干净吗?你不妨试试看。
其实,只要人们一念回机,在真诚悔悟的灵明一念之中,专诚皈命念佛,不起杂染意念,则“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岂非当下即与佛的净土心心相印?
如此七日,昼夜一贯,当然可以得生极乐净土。这是佛说的话,其中含义,岂非是说带业也可以往生吗?所以大家不要怀疑。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师《圆觉经略说》

以下文字取于网上,可能有误,请看原书


“若诸菩萨先取至静”,如何先取至静呢?如何能达到静呢?大家学打坐,有谁真达到静呢?恐怕没有,越坐越闹倒是真的。唉口育!脚痛,头涨,妄念又来了。为什么不能达到静?因为没有方法,修行的法门没有专一,真专一,这一切都没有了。例如念佛也一样,心心念念在佛号上,阿弥陀佛,念到阿就定住了,两个小时以后才念出弥字,中间没有杂念,也没有身体的感觉,那才算是念佛专一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南师

文字转自网上,可能有误,请看原书

另外我好几次告诉大家,不只你们,包括那位法师,好好带领大家念佛,禅净双修,对不对?你们没有听我的。我也告诉你们准提法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深的。我还告诉那位法师,你们到处弘扬准提法,我还没有真正给你们进过准提法仪轨怎么来源,多么深奥。以准提法做一个学佛的入门,想成佛只有两条路,福德圆满,智慧圆满,普通叫做福慧双修。学佛先修功德,等于要盖房子,先要找一块地,先把这个地平好。就像我们庙港原来是个荒地,叫谢老总来一块一块泥巴把水填起来,修地基,搞土建。他在这里这样做,比方这是福德,必须靠准提法来打基础。但是念准提咒要发愿求智慧,加持是福慧双修的基础,早晚功课坚持下来,起码要一百万遍的基础,这是要紧的
同时也讲过准提法跟净土法门,禅净双修是一体的
以这个去求福德智慧的基础正修之路不是修禅就是禅净双修
我平常都讲过,进完了以后你们都不听,没有照做就是不听,我也不理,因为我心到了。
。。。

佛号与咒语

所以净土法门念一声佛号,叫做“三根普被”,这句话是
最大的教义,也是佛教最重要的
大家却很轻视。哪三个根呢?第一等聪明的人是上根,就是昨天我引用孔子讲的“生而知之”的人;第二等“学而知之”的中是等人;下根中最笨的人。上中下三等,三根普被。不管你高智慧或最笨的人,念一声佛号,心一静,什么魔啊鬼啊,当下都宁静了。不然你们可以去做个试验,养一只猫,或一条狗,这些动物在动得很凶猛的时候,你静静站在前面,看着它的眼神,你的心进入它的心里头,念南无阿弥陀佛,它就安静下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师《定慧初修》-禅净双修调和论

文字转自网上,可能有误,请看原文

禅净双修,自宋时永明寿禅师提持以来,由来久矣。及禅门衰落后,用“念佛是谁”话头,天下丛林,入此话中,终至滞壳迷封者,如麻如粟,于是使参话头者,如念佛号,持名念佛者,亦有如参话头。虽使二者合流,别创一格,参究不通,可以往生,免至流落娑婆,永沉苦海。然禅门参究之旨与方法,势将永沦丧失矣(参看《参话头》篇)。今专言调和之修法。先当明夫《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节云:

(一)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二)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三)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本章此节,试分作三段:
第一段,说念佛入门之方法。
第二段,说念佛之成果。
第三段,说念佛最高方法,净念与净土之关系。

必先解决此三前提,而后禅净双修之事与理,于以完备。

第一,方法,分念与忆之二途,皆为定止之学。
念又分为持名与默念二门。
先说念法:

(一)十方如来之与众生,皆具“无缘慈”、“同体悲”之忆念。非独阿弥陀为如此。今简极乐净土一尊而言,以符净土宗之旨。修习修土行者,此心执持阿弥陀佛名号,出声念之,耳返闻闻其声,眼返观观此念,得使念念不间断,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切言语动作,皆了不相关,如死如痴,专此一念。
(二)念得专一,用功既久,此心念佛之一念,默然在心,虽不著意起念,而自然在念。
到得此时,修学行人,往往心虽在念,六根缘外之境,仍可作为。如此佛亦在念,其他散心,亦可为用。自以为至于胜境,实则已成
“老婆念”,
不足论也。
何以故?

因此时在念佛之念,为独头意识发起作用。第六意识,仍然波动,有何用处!
必须要将六根收摄,归此一念,

意识不行
念方专一而得真纯,此为念佛法门之
要髓
也。


如何称为忆佛?
忆者,与念有别。念犹是粗,忆则为细。念是第六意识在用。忆则此之种子,已种于八识(阿赖耶)田中,根深柢固。

故大势至菩萨,以母之忆子为喻。
世人母之忆子,虽无口号心思,而此心耿耿,坐卧不安,片刻难忘。如儒家所谓:“必有事焉!”诚敬之极也。
忆之为象,菩萨已用善法言之矣。今复不惜眉毛,以众所习知之恶法为喻。

此事必要如求名求利,念念孜孜,片刻不忘;乃至如男女恋爱,永绾相思之结,心心相印,灵感互通。

如第六代达赖喇嘛之情歌云:“入定修观法眼开,启求三宝降灵台;观中诸圣何曾见,不请情人却自来!”又云:“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眼前;若把此心移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
若能如此如此,依法深入,则由念而入忆,即由粗而入细。如此久久,念忆工深,不必着力,自如有事拳拳服膺,若有物在心,团团不化。或在现在,或在未来,忽尔此忆之一念,顿时开发,如洞开无物。此心此身,脱焉如忘,所谓花开见佛,自然不假方便,常光互接,入于净土佛之心中。此中微妙,非言可诠,惟到时自知耳。
若以散心念佛一声,或唯具一信愿深心,临终亦必可往生,惟品位有别耳。

第二,念佛成果,以净土为极则。净土亦分为二门:
(一)唯心净土门。(二)实有净土门,皆为观慧之学。

先释净土:
土之与地,在理为表持种之义,在事为实质土地。

净者,为对染说。粗则一切恶法,如贪嗔痴,人我是非之念(具如《百法明门论》所云),皆为染污之法;细则善见法执,亦为染法。

如得至上节所述心开念寂,心身两忘,忘亦不立,空亦不见。
无物无心,离诸二边对待之见。
对待不立,绝待之体现前。了了分明,常寂圆明。
到得此时,自己此心,合于如来藏体。

唯心净土,不待他求。
反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即此秽土世界,亦立转成净,无一而不自在也。
到得此时,此心净土现前,与十方如采接法性流矣。

方能切实正知正见,西方极乐净土,亦同此性。
且复知确有实在国土之存在。
欲愿往生,即不移一步到西天,如壮士伸臂顷,即生彼土,与诸佛菩萨,同游寂止之门。
不但往生可必,净土西方,亦可应念就我,因法本无来去也。


心体离念,为无生法忍。念佛入于佛心,相接合流,专一精诚,是谓因地。心开意解,一念不生,入无生忍。大势至菩萨,以此行门成就,复来此土,传兹胜法,摄一切众生,归于净土者,具如上述。

第三,最高净土方法。

修习行人,到得此境,犹未为圆。必须不稍放逸,莫自得少为足。于一切时、一切处, 收摄六根,不使外驰。保养前之净念,心心无间,长住净土之境。“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即为入净念之三摩地(大定)。故菩萨之于圆通法门,无有选择,而亦不必选择矣。
如净念现前,不加精进,如击石火,如闪电光,稍纵即逝,故曰不放逸心所。精进无间,此之谓也。到得行满功圆,不修亦修,修亦不修,佛佛心同,了了无可说矣。

此义既明,参禅与念佛,何以能调和耶?

若念佛人,持现前一念,往生净土,则念佛参禅,于此分途。

若念佛与参禅,无论提一句话头,或持一句佛号,但于一念过去,后念未起,此之中间,一觑觑定,即二者同途,了无差别。所谓前念已灭,灭不追往,后念未生,未生不引,当前一念,既前不著边,后不落际,当下即空。
此之境界
(此无一空之境界,姑以境界名之),
在净土为唯心净念之开端;
在参禅为三际断空,明见此心之初曙。
到此无论参禅或念佛,即心即佛之事理,于是可明。

然尚未尽其妙,以佛具如来藏全体之大用,若止于此境,犹为小果所诠。参禅者,若以此为至,更无余事,无怪其不知如来藏中,妙有愿力之全体功能也。念佛者,止守此净心一念,不知如来藏中之大机大用,无怪其不识法界无边,头头是道。

虽然,一落言诠,法身亦堕,唠叨多嘴,不若珍惜尾毛。“尽回大地花千万,供养弥陀净土身!”我愿如斯,复何言已。
(摘自《禅海蠡测》)

。。。

南师《定慧初修》观音法门略讲

文字转自网上,可能有误,请看原书

刚才说阿弥陀佛无量光中,它光的能源没有生灭,而世间光有生灭。

第二个意义,指宇宙间万象就有万光,而百千万亿不同的相就有百千万亿不同的光。

因此,我们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净念相继的时候,自己的心光就现净土,与阿弥陀佛无量光,光光相涵,等于我们点一支蜡烛与无尽的蜡烛光同时相接,一切众生放射净念的心光,与诸佛菩萨无量寿光合而为一,此中蕴藏宇宙无限奥秘,是

最大的密宗,
也是最大的科学。

可是一般学佛的人,实证到的人并不多。何以不发现呢?因此烦恼妄想心念不正,不能得定发慧,因此自性心光不能呈现。

若此性光与诸佛如来光光相接,真正达到
净念相继
的境界,心念自然定在一片光中。那不是太阳光,也不是月亮光;更不是电灯光,且不是北极光,
而是自性显现的光明,能超日月光。此光不是太阳月亮光所能比,叫做性光,

自性光每一个人都有,现在大势至菩萨引用超日月光佛的方法,教导我们念佛三昧,以达到自性光的秘诀,请大家注意看下段经文:(同上段)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师《定慧初修》观音法门略讲

文字转自网上,可能有误,请看原书


从人类文化思想上看,观音菩萨,在释迦牟尼佛之前早就存在,尤其在东方普遍的被流传崇拜。他比释迦牟尼发早先成佛,叫正法明如来,本身也是男性。因为同情女性的痛苦比男性大,所以在东方经常以女性来示现,辅助释迦牟尼的教化。尤其是中国,白衣观音非常流行,与天主教圣母玛利亚有时几乎不可分,像佛教中咒语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 ,早在婆罗门教(印度教)已有流传,而且佛教密宗的修法,修法时多半是画十字的,如护身手印,先印额,再印左肩,印右肩,印胸,印喉,如同画十字一样。且学密宗的人,必须先经过灌顶,就大似西方所讲的洗礼。现在更可以证明,在南非共和国,以及印地安人,早就发现流着六字大明咒,可是很难考证到究竟起于何时。

因此我们可以得一结论:不问形而上道,就形而下讲,上一个冰河时期,人类文化已经统一,可是当精神文明达到最高处时,这个世界就毁灭了,又形成第二个世界,与我们人生一样的悲哀。我们生命的最高成就,多半中年就完成了,老年不过是停滞在中少年的理想,使之变成事实。世间出世间的事业都是如此,每一代每一代累计经验加上去,始终停止在中少年阶段。人智慧最成熟的时候,是五六十岁到七十岁之间,可是智慧成熟了,就像苹果掉下地来一样,一代一代永远掉下去。所以,我说人类的历史文化,永远只有二三十岁。我们认为东西方文化长达几千年,颇有自抬身价之嫌,这是人类文化一大讽刺,非常可悲。

佛教地区中,西藏号称佛国。当年在西藏,有的区域,到了晚上只听到金刚念诵的声音,夜阑人静,家家烤着火,都在念诵此咒。
念诵的方法,
唇齿不动,舌头微弹,
念:唵是头部音,阿是胸部音,吽 是丹田音,
音声拉长,
一口气称念。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達摩書院張尚德老师《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的成就在哪裡?》

文字转自网上,可能有误,请至达摩书院网站查看原文


...在二十五位圓通中,第二十三位是彌勒菩薩的「唯心識定」。南老師對「唯心識定」引了一註解: 「蒙鈔引云,唯心識定者,唯遮境有,識簡心空,唯有自心,心外無法也。」 然後第二十四位便是大勢至菩薩的念佛圓通章,成就「念佛三昧」。南老師也作了一註解: 「念佛三昧,有事有理,事念則專注一佛,念念相續,念久成定,名曰三昧。理念則正念佛時,反觀自心,觀久心開,名曰三昧。」 在此要特別指出的「唯心識定」和「念佛圓通」,是透顯出觀音法門的先行條件,是必要條件,而非充足條件。到了成就觀音法門,就完成了大菩薩必要且充足的條件了。
。。。
《楞嚴經》的重點很多,最重要的重點之一,是助人如何解脫自己,所以有二十五位圓通解脫的方法,
對此南老師在《楞嚴大義今釋》「指要」裡,有一段

極重要的開示,

末尾並繫以詩,開示如下: 「此圓通,首由聲色二塵開始,終以觀音耳根圓通為結,千言萬語,祇是教人在聲色上了,方得究竟。而色塵之結,尤較聲塵為難解,
如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陰中,
仍須從解脫色塵入手,方透觀音入道之要門。

此乃頂門心上一隻眼,畫龍點睛之筆。本是平常,奈何修之不易,茍有不能,可以一一實驗將來,千生萬劫磨礪去也。

「 誰教苦自結同心,魂夢清宵帶影臨, 悟到息機唯一念,何須解縛度金鍼。

   妙高峰頂路難尋,萬轉千廻枉用心, 偶傍清溪閒處立,一聲啼鳥落花深。
   秋風落葉亂為堆,掃盡還來千百回, 一笑罷休閒處坐,任他著地自成灰。」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尚德老师无相念佛——节录自2010年7月温州演讲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33yWyD3-4G0/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尚德老師談彌勒菩薩   

文字转自网上,可能有误,请至达摩书院网站参阅原文


當釋迦牟尼佛在人世作佛的時候,彌勒菩薩和釋迦牟尼佛在一起,祂們兩者之間,不僅是亦師亦友亦伴,而且過去祂們本來就是同學,是古佛底沙佛的同修弟子。由於這一因緣,釋迦牟尼佛不但授記彌勒菩薩當來作佛,而且說了許多與彌勒菩薩直接相關的經典: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

佛說彌勒下生經,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佛說彌勒來時經。

由此可見釋迦牟尼佛對彌勒菩薩的重視。

佛法有多門,歸元無二路,話雖這樣說,但若從重要的佛經中,能窺探出從什麼法門著手,也許會事半功倍,這就不能不談到彌勒菩薩了。

佛法中有兩部最重要的經典:

一是經中之王:

《華嚴經》;

另一是經中之寶:

《楞嚴經》。

在這兩部經典中,雖非像前列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與彌勒菩薩有關的經典一樣,直接談及彌勒菩薩,但當在《華嚴經》和《楞嚴經》出現彌勒菩薩時,彌勒菩薩即在這兩部經典中,佔著極重要的地位。以華嚴為例:

釋迦牟尼佛首先向諸神打了招呼以後,便以毘盧遮那佛(法身佛)即本體佛作總樞紐,接著是代表智慧的文殊菩薩出面,然後是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的問道歷程,最後由代表行願的普賢菩薩作總結。

這裡有一關鍵,就是在《華嚴經》快結束前,彌勒菩薩向善財童子所展示的兩點:

第一、彌勒菩薩向善財童子顯示出華嚴性海、不可思議的彌勒內閣,是那樣的莊嚴、華美、高貴、豐富……,這說明人是可以攀上精神宇宙之最高峰的。

第二、彌勒菩薩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囑咐善財童子,作一位發心菩薩和成佛,「菩提心」的重要性,若沒有菩提心,則文殊菩薩的智慧和普賢菩薩的行願,兩者之間是連接不起來的,這也就是說,彌勒菩薩在《華嚴經》所展示的,絕對是連結文殊菩薩的智慧和普賢菩薩的行願兩者之間的一座宇宙人文精神理想世界的天橋。

彌勒菩薩在悟道的《楞嚴經》中所展示的,也是如此:


《楞嚴經》的悟道有二十五位「圓通」,第一位「圓通」是憍陳如體悟四聖諦│苦、集、滅、道。二十五位的證道,不論是哪一位,都是經由體悟和證驗色心五蘊。最後一位是觀世音菩薩從聞思修三慧證空、契空而捨空,由之上與諸佛菩薩同一慈力,下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起用則展示出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度之的「觀音法門」。

第二十四位就是大勢至菩薩的「念佛圓通」。念佛圓通的關鍵在一個字:「淨」。這裡有一個大問題:

如果沒有大勢至菩薩所成就的「淨」,就不可能有觀世音菩薩的「觀音法門」,因為觀音法門非具備「淨」不可,這當然不是說觀音菩薩的「淨」,是由大勢至菩薩那邊來的,而是說明若沒有「淨」,即沒有「觀音法門」。

那「淨」又是那裡產生的呢?

若從《楞嚴經》二十五位圓通來看,那彌勒菩薩就是在理上助人產生「淨」的關鍵了,這個關鍵就是:


「唯心識定」。


「唯心識定」簡單的說,就是把我們生生世世的那個不定、痛苦和煩惱給定下來,知一切乃「識」所變現,最後應入「圓成實」。


原文是這樣的:

「彌勒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經微塵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明。我從彼佛而得出家。心重世名。好遊族姓。爾時世尊。教我修習唯心識定。入三摩地。歷劫已來。以此三昧事恆沙佛。求世名心歇滅無有。至然燈佛出現於世。我乃得成無上妙圓識心三昧。乃至盡空如來國土淨穢有無。皆是我心變化所現。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識故。識性流出無量如來。今得授記次補佛處。佛問圓通。我以諦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遍計執。得無生忍。斯為第一。」

如上所述,彌勒菩薩在佛法中所展示的,不是至為重要所能形容的。學佛是瞭解自己,若不首先成就「唯心識定」,就無從瞭解自己,

而其所述的《瑜伽師地論》,便是唯識的主論。這本論典把佛法見地、工夫、行願從羅漢、菩薩、佛,一步一步的說得至為清楚和細緻,而且洞見了人類歷史的末世景象。那麼久遠以前,祂即看出了當今世界的墮落,這不是「神通」所能形容的,而是乃其所以要成佛的道理所在,吾人豈可不嚮往乎?

謹虔敬膜拜頂禮。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張尚德老师《禪門語錄》-《念佛精要》

文字转自网上,可能有误,请至达摩书院网站查看原文或看原书


一、念佛即是信佛、依佛、歸到佛。
二、念佛必須堅信佛。釋迦牟尼佛說:小草、微塵中都有億萬佛,所以念的雖然是阿彌陀佛,實際上是與一切佛合而為一的,這稱作感應道交。
三、淨土法門的念阿彌陀佛,是在助我們往生淨土,上品往生要有誠敬心、深心、迴向心;下品往生,在臨終時,一念清清明明,貼住阿彌陀佛,即可往生淨土,這也就是一念迴機,便成本得。
四、雖說淨土,實際上淨土是超時間與空間的,也就是說心淨即淨土。
五、念佛即入念、淨念(阿彌陀佛)不斷,即心法之正法。
六、念的是阿彌陀佛,空的是自性彌陀。
七、因為空的是自性彌陀,所以淨念也空。
八、既然本來淨土,本來淨念也空,進入淨念,貼住一切空,又超越淨念,超越空,這就是禪,達到念而不念,不念而念,一念超空,超空一念。
九、密是由生起次第入有,從而入光明定,最後又契空,且盡虛空、遍法界。念佛也是盡虛空、遍法界,所以《淨土五經》,無一不為密。
十、在《淨土五經》中,有<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祂是悟道的《楞嚴經》中之二十五圓通第二十四位,入禪先要悟道,真念佛者就是悟,真悟者必念佛,所以禪必契佛,念佛必能入禪也。
十一、因此,禪、淨、密是一而三,三而一的。
十二、音是質,聲是量,淨音與淨聲是由無相之常寂光起用,這是由實悟與真修兩者達成的。

  -------------------------------------------------------------------------                        

张尚德老师《修楞嚴咒的道理》


文字转自网上,可能有误,请看原书或于达摩书院网站查阅


。。。
音聲無數、無量、無限,這是從它的量上來講;它的產生呢?來也無影,去也無蹤,不知道那裡來的,也不知道那裡去了。這音聲的本身,無所從來也無所從去,正說明了金剛經的道理,金剛經講「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謂之如來。」這個音聲,根本不知道來源,你說我這個聲音是從喉嚨來的,但沒有我肉體的存在就沒有音聲;而有我肉體的存在,如果沒有這個教室、地球的存在,也不會有我這個音聲。音聲無所從來、無所從去,因為它是無限的,因此它所表現的力量也就無限。所以佛法講「佛法不可思議,眾生的業力也不可思議。」音聲的業力,音聲所造成的正面與反面的力量,兩者的不可思議是同樣的。

。。。

楞嚴咒是怎樣透過音聲的結構來做表現呢?它可以說是無限音聲變化的總合。如果概括的講,一切的存在,它有三方面:我們假定中間是零(空),往右走是正,往左走是負的。零或空的本身是生命的歸元,我們生命本來清淨、自足和具有無限力量的「那個」,一直是本來歸元的。比擬的說,我們本來一直是在立體生命十字架的中央,這個「中央」是「零」是「空」,如果我們起用時歸到善法,他便一直與零相應,若是陷在惡法上,它便與煩惱相應了。空或零的延伸,便是盡 虛空、法界,楞嚴咒的音聲,它往右走時給了我們一個限定,會走到最後三百六十度,也就是陽的極致。

。。。

右邊「+」代表陽電,左邊「-」代表陰電;右邊陽性,左邊陰性,宇宙的一切都是以這種方式存在的。我們人的本身(空—零)非陰非陽,我們這個生命本身的解脫,我們這個生命本身的自在,我們這個生命本身的無事,它原不在陰陽中,也就是說不在陰中,也不在陽中。往右走、往上走屬於陽性(生命的本身是立體的,這是一個平面圖,實際上它是立體的)。音聲的表現,不僅是平面的,而且是立體的;不僅是立體的,而且是圓的;因為圓才能三百六十度轉,因為三百六十度轉,所以盡虛空、法界。楞嚴咒它的質的表現,在陽的這方面來講,有三百六十度,陰的這方面,也有三百六十度;一轉呢,「碰」的一下,整個三百六十度,從陽轉到陰,從陰轉到陽。甚至在極微的時隙中,陰與陽互轉的三百六十度會因時隙的消失,而達到非陰非陽,這時便氣住脈停,便一念萬年,萬年一念。

三、擁有一切
楞嚴咒整個就是這樣表現的,所以在你還不懂,或念不出來的時候,它會怎麼樣呢?它會產生熱,它會產生陰與陽的三百六十度,不斷的互相相挫,這陰電與陽電會熱得不得了。但是到了最後,你念得很熟,陰也把它轉化了,陽也把它轉化了,你自己歸到那個非陰非陽裡,絕對的和楞嚴咒的本身合而為一,就跟諸佛菩薩,跟你自己合而為一了------徹底的自在,徹底的解脫------這效果出來了。楞嚴咒是這麼樣一種至真、至善、至美的表現,它是透過音質的轉變,所以把這個技巧抓住了,很快就可以進入楞嚴咒,那你生生世世就夠了;也就是說,你會很快就如釋迦牟尼佛對觀世音菩薩所說的,有楞嚴咒就擁有一切。
。。。
音聲和我們這個存在,是地、水、火、風構成的,地就是骨頭,水是種種液體,火就是動能,風就是呼吸。我們在念楞嚴咒的時候,實際上是地、水、火、風在念。這個道理你要自己去參、去證。是我們這個骨頭、血液、呼吸,還有動能、生命的熱能,另外加上空、識在念楞嚴咒。這咒子,有的人念得好,有的人念得不好,有的人比較念得好,有的人比較念得不好,有的人絕對念得好。那絕對念得好的,就是跟諸佛菩薩合在一起,是地、水、火、風、識在念啊!

怎樣才叫做念得好呢?當然是平衡,把地、水、火、風平衡起來。那最大的平衡是什麼呢?無論地也好,水也好,火也好,風也好,不管那一種,你只要在陰、在陽中就不平衡。這是楞嚴咒也是一切佛法的大秘密。你只要在陰中、在陽中就不平衡。所以楞嚴咒它是絕對的陰,絕對的陽,不斷的轉換;它透過音質,透過三百六十度的陽,透過三百六十度的陰,就像以前的紡織機,左來右去,不斷的轉換,陽--陰,陰--陽。它轉換的最後,化掉陰,化掉陽,讓你歸到非陰非陽,楞嚴咒就是這麼大的秘密。最後地、水、火、風讓位了,完全歸到非陰非陽,所以觀音法門一開頭就講「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就是陰與陽完全讓位,陰與陽讓位後再歸元。楞嚴咒就是這樣修的。
  釋迦牟尼佛說:
  有楞嚴咒就擁有一切!
  因為楞嚴咒是超越分析與綜合的!
 
  原載《人文精華》第二期 一九九三年八月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eaceshi 于 2012-3-5 09:12 编辑

六字大明咒與密宗的關係 黃高正2009.3.31

文字转自网上,可能有误,请至达摩书院网站查阅原文



前言


太老師 南公懷瑾先生三十年前親傳吾師 張尚德教授密法:「六字大明咒」。
。。。
二、口密
六字大明咒是由普賢王如來根本咒「唵、阿、吽」演變而來,中間的「阿」字衍化為嘛、呢、叭、咪四字,從而成為六字大明咒,唵為頭部音,可通頂輪:嘛通喉輪:呢通心輪:叭通臍輪:咪通生殖輪:吽通海底輪。念咒時,真氣自然流轉,由眉間輪,然後到喉輪、心輪、臍輪、生殖輪、海底輪,自行震動依中脈而存的各個脈輪,因此出聲念六字大明咒可打通中脈。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金剛念誦。
金剛念誦是藏密重要法門之一,以金剛念誦法誦持六字大明咒,就有六道光芒能把六道輪迴的黑暗化為大光明。  
南太老師懷瑾先生開示:

金剛念誦就是一口氣一口氣唇齒不動的念,一身百千萬個細胞都在動,都在念,身心全投進去。」
(見《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老古出版社)

張公 尚德教授另有「無相念咒」大法開示:
「念咒時,不在有、不在空、不在也不在,歸到自己本來自性清淨,一無所想,一無所願,身心皆亡。真的信佛,一念六字大明咒,馬上就和所有佛菩薩在一起了。一旦臨命終時,四大分離,痛苦不堪,更要抓住六字大明咒,超越痛苦和煩惱,這就是涅槃。」
《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中說「持誦之時,有九十九殑伽河沙數如來集會。復有如微塵數菩薩集會。復有三十二天天子眾亦皆集會。復有四大天王而於四方為其衛護。」實際上,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切微塵都在六字大明咒中,由是法界全體皆融入六字大明咒的光明。因此,念咒時能做到聲雖斷而音不斷,音雖斷而氣不斷,氣雖斷而意不斷,意雖斷而光不斷(此光為不生不滅之智光)。關於「氣與光」的關係,可參考拙作〈氣功、氣學、氣道 與禪的關係----淺談無火(炁)之氣〉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發出的聲音都不同,不只人的聲音彼此不同,青蛙之間、麻雀之間發出的聲音彼此都有差異,實際上一切生物發出的聲音都不相同。若仔細觀察,同一個人發出的聲音也隨著心境與身體狀況不同而每分每秒都在改變,其實當聲音一發出來的瞬間就已經變去了,當下出生,當下轉變、當下消失。《達摩禪經》最末段提到一晝夜有六百四十八萬個剎那,相當於每秒有七十五剎那,又《仁王護國般若經》卷上載:「一剎那中有九百生滅。」因此,每秒有六萬七千五百生滅。聲音的生滅是如此,宇宙其他存在與存在的本質(地、水、火、風、空、見、識,合稱七大)也是如此,當下出生,當下轉變、當下消失。以念咒之氣淨化宇宙七大。最後無念咒之人,無可念之咒,也無淨化之七大,一切圓滿,法爾如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2 08:36 , Processed in 0.0375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