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806|回复: 1

读《南怀瑾与彼得对话》笔记(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4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帖请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67bf040100hcku.html

读《南怀瑾与彼得对话》笔记(1)

作者:赫拉姆



 1、安那般那法门:依天台宗。最初随佛法传到中国,后道家也学用。安那——出气,般那——进气。严格而言不是指呼吸,而是关于膨胀收缩。
 2、呼吸与息的关系:天台宗认为有四种,呼吸急促,只到肺部(如跑步)为“喘”;往来呼吸不急促(如常态)为“风”;较深长、宁静的呼吸,只鼻尖上有感觉(如打坐、睡着)为“气”;不呼不吸,完全宁静为“息”。
 3、人体五大:地、水、火、风、空。脏腑骨骼为地,其余七成为水,气包含着地、水,动则生风,张臂环抱为虚空,空中有光。
 4、禅定:思想能与“息”配合即进入禅定。
 5、普通人呼吸在肺部,男女破身后呼吸只有一半。有禅定功夫的人呼吸在丹田(用肚脐的自然呼吸),但此仍为“气”,不是“息”。
 6、要明白自己“呼吸”的长短。佛经:“息长知长,息短知短。”息非呼吸,而是不呼不吸。知息长短,即知呼吸暂停期间的长短。习久,念定,心气合一,气便充满全身。
 7、打坐:抛开一切念头,自然呼吸,逐渐深长为丹田呼吸,不用意守丹田。然后用“六字口诀”来调整清理身体内部。

    8、六字口诀及对应器官:
    呵(“猴”音)——心
  呼——胃
  嘘(“河威”合音)——肝
  吹——肾
  嘻(河宜合音)——三焦(荷尔蒙系统,甲状腺、胸腺、肾上腺)
  泗(应为口字旁,“斯”音)——肺
  上述的六字本身无意义。要求每一口气拉长读一个子,只是借助发音的口型而不出声,以不听见字音及呼气声为准。每一口气吐出一个字时,观想将相应部位的业气、病气同时吐出。气吐尽后不要有意识地吸气,身体会自然吸气进来。
运用六字口诀使气路畅通后,便自然进入安那般那呼吸。
9、练完六字诀后,应知性地看着呼吸。记住知性不在脑中。佛经说,呼吸有长中长,长中短,有短中短,短中长。习练时,看着呼吸长短进出,不要管念头,待呼吸逐渐深长,及至不呼不吸,即是止息。
10、止息后,全身充满了气。如有不通处,可用意识观将病气、业气送出。性器官较难通畅,如遇阻要抛开一切念头。全身通畅后,气逐渐稳定,可常在止息状态中。遇气进来,放出去,身体便空灵。此时身中会生起光明,或头部或背部,最好是自下半身生起。同时口水分泌旺盛,此即甘露,不用吞咽,会自然下去。当逐渐连身体的感觉也没有时,就进入了光明定中。
11、习练中,腰部以下尤其是两足较难打通。一旦通畅,感觉舒服之后会有乐感产生,由腿上升到头,胜于性快感。至此,身体已不是障碍,继续下去便是修菩提。
(六字口诀至少习练一年。)
12、白骨观:佛陀教的修持法门之一。观想将头骨切掉,倒转放进腹腔的空间中。气冲顶最难放。真正的问题在上不在下。
13、止、观:止、观是奢摩他和毗钵舍那,也是一种手段。所有宗教、法门在修行中都能用。禅定是止的一种表现。止和观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过程。
14、知时知量:修行的重要原则之一。修行做功夫,每个阶段人体都会有不同的反应,如身体的酸、胀、麻、痒,出现的各种显色等,要了解,要正确对待,否则易偏.



(2004年11月8日-10日)
 1、风、喘、气、息:风是气流,是人的基本呼吸,是基本原则,最重要的。佛学里也称“长养气”。胎儿通过脐带“呼吸”,称为“报气”“报身气”“元气”。要先了解风、喘、气、息,乃至不呼不吸,完全到止息,几乎恢复到胎儿时的状态,才有可能对生命真正需要的元气有所认识。认识了元气,才能开始真正修禅定做功夫,才能控制生命、转变生命。
 2、修行第一。无论用何种法门修行,达到止息后身体的变化秩序为:(1)没有痛苦;(2)舒服;(3)身体没有了;(4)自身发光明。身体感觉没有了,但知觉仍在,知觉清净,没有妄想,是空灵境界。连舒服也没有了,只有乐,最后化成光明的空。空明之中,越定久越好。在这里定久了,身体会起变化。此为第一步。
 3、安那般那法门是利用风大呼吸开始修行。想要达到止息,问题还在于念头,念头绝对清净了才能达到。所有关键是止心,不是呼吸的问题。修行时,将思想念头完全放空灵,听其自然,只有呼吸往来,让呼吸渐渐充满,最后自然停止,便是止息。也称修道、做功夫。要注意呼出,要放,要舍得……



(2005年11月12日-14日)
 1、无论是禅宗还是密宗,真正秘密的修持都在安那般那,这是基本的修持方法。修安那般那要认识生命的气。生命气分为:长养气、报身气、根本气。
长养气:使人活着、生长的呼吸。包括风(自然呼吸)、喘(外风与内风矛盾所致)、气(呼吸深长,轻微往来)、息(极细微的进出往来,没有呼吸,完全宁静,感觉全身与虚空相通)。
报身气:也称报气、业报气。长养气属外层,业报气属内层,是精卵结合后产生的,逢七一变(细胞、骨头、神经……)。胎儿靠脐带生长、体内生命每时每刻的变化均属于业报气。
根本气:也称种子气。精卵结合只能有“生”但无“命”,使精卵结合的“念力”,即使得灵魂(中阴身)加入“三缘和合”的动力便是根本气。性高潮、性快感的瞬间空灵、止息的感觉就是“行阴”的力量,是根本气。思想念头尚无之时的第一念动,如知道自己睡醒了,那一念是带气的,带的也是根本气。
 任何一种物质的元素,只要动,那功能也是“气”的作用。
 2、报身气要开始打通的时候,会有反气,犹如婴儿回奶。有反气就说明不通,不同的部位反气不同,有修持的人可依此判断疾病。外气安那般那没有调整好,随着年龄的增长,业报气越来越少,疾病渐多,终致不治。
 3、关于修持时间,道家认为:“百日筑基”(停止性关系,包括遗精、手淫,配合呼吸);“十月怀胎”(历经十个月,由息认知业报之气);“三年哺乳”(历经三年,增大自身的定力、功夫、修养;“九年面壁”(学达摩祖师,九年定中)。
 4、胎儿出生,剪断脐带,由报身气转为长养气,开口出气前必须将口中胎毒挖尽,否则容易致病。婴儿周岁之前,报身气和长养气同时作用,报身气随后天感受的加深而逐步减少、终止。
 5、关于心物。心物本一元,思想越多,生命本来的功能损失越多,需禅定方可修回。要修“息”,念头完全清净了,恢复原来的报身气,才有进入禅定的可能。思想情绪越多,气越乱。


 6、佛学包括禅宗、密宗,是生命科学的一种。人的思想、念头、感觉、反应,都是“识”的作用。
 7、“知性”。对事物分辨、认识、结论前的一刹那,即没有加上思想的瞬间,便是“知性”。
 8、佛学将意念大致分为三种:心、意、识。心是知性的本能;意是知性起的意念作用;识是意念的结果,也称第六意识、分别意识。
 9、胎儿从第三四个月开始有第六意识,能记住如何入胎、住胎情景的便是活佛转生,真正的活佛是入胎不迷、住胎不迷、出胎不迷。中国自古就重视胎教。
 10、触受。触,接触,由触生受。受分五类: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烦恼忧愁、欢喜与否。
 11、地水火风空,以自然现象代表不同的物理作用。地——坚固;水——湿润;火——温暖;风——流动;空——无障碍。
 12、心理本体不生不灭,物理也是不生不灭,都是安那般那生灭法,永恒的波动。
 13、十一切入。地、水、火、风、青、黄、赤、白、空、识,为十种功能,青黄赤白是地火水风的变化,空无障碍,识为知性,它们随时穿插来往,相互作用。

14、人身自身的物理部分,与物理世界相同,称为“色法”。明显的现象称“显色”,有十二类:青黄赤白,云雾烟尘,明暗光影。“尘”为颗粒,已成物质;“影”为显色的反影,光、影像。
 15、形状称为“形色”,有八类:长短方圆,高低正不正。
 16、表现动作、行为,称为“表色”,有八类:行、住、坐、卧、取、舍、屈、伸。修禅定时,上述显色、形色、表色的现象都会出现。
 17、此外还有三十四类变化现象。“地火水风”是四种“能触”,即使感受发起的功能,感受发生的来源;其余三十种为“所触”,即感觉的状态,它们是:轻、重、滑、涩、软、硬、缓、急、冷、暖、渴、闷、力、劣、饥、饱、痛、痒、胀、麻、粗、细、酸、黏、老、病、死、疲、息、动静、
 18、轻:打坐感觉轻灵;
 重:或因饮食、或因气候感觉身体重,拖不动,有病等;
 滑:皮肤润滑,呼吸灵通;
 涩:有轻微的障碍,呼吸走不动;
 软:身体便软;
 硬:打坐感觉强硬、不动、下不了座;
 缓:动作很缓慢,很轻的东西也拿不住,常事也做不了;
 急:变得性急;
 冷、暖、渴;
 闷:人发闷,思想动不了;
 力:感觉力气非常大;
 劣:没有力量了,与缓有区别;
 饥:用功,随时觉得肚子饿;
 饱:好像吃饱了,不想吃了;
 痛:身体疼痛;
 痒:浑身发痒,甚至四肢百骸都痒;
 胀:发胀,感觉被气充满了;
 麻:身体某部位发麻;
 粗:感觉身体膨起来,发粗了;
 细:一下瘦了,快要死了一样;
 酸、黏、老、病、死;
 疲:疲劳;
 息:休息;
 动静。
 19、正式修行,上述现象都会出现,持续时间各人不同。要有清醒的认识,否则会被现象拉走而功亏一篑。
 20.光,不生不灭,是色的能源。色的变化只有青、黄、赤、白,黑属于深色。
 21、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即皈仪;阿弥陀即寿命、时间、光明无量;佛是觉性,心性方面的。就是将生命投入到无量的时间无量的光中去。修安那般那,定久了,以禅定身心的变化,将水地火风四大的功能以及光力、光能都能把握到了,一念起,身体就变空,变成无量寿光,化成虹光了。
 22、十三亿个意。一昼夜,意有十三亿个变化;一刹那,意有九百六十转;一个意感应一个身。(男女之间的爱情怎么靠得住呢?)



(2006年10月31日-11月3日)
 1、《易经》包含的意义只有五个字:理、象、数、通、变。理——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法则、原理;象——宇宙各种万有的现象,一切人类物质、精神生活的发展;数——数字,零、一;通——能够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发展;变——变化,有规律可循。
 2、以“六”为一标准,逢六(六的倍数)有变。
 3、所谓思想由六部分组成。根本心:一念起,最初的动机(如饿了想吃);随行心:因根本心而起(想东西能否吃);伺察心:由之产生的差别观念(怎么吃);确定心:决定行动(决定吃);总摄心:付诸行动(吃);希求心:行动后的想法(下次来否等)。
 4、人生不生不灭,无始无终。生、老、病、死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佛教谓之“分段生死”;生命分分秒秒都在变化,也称“变易生死”。
 5、要想健康长寿,必须学静。老子曰“万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打坐是学习静态的根本方法,不加任何判断地反省观照自己。
 6、人身与物理世界一样,没有绝对的静态,只是将动态拉长放慢,是相对的。真的静态是宁静,没有思想,不是睡眠,身体绝对健康才有可能达到。一般老人的静,不是真静,是脑子不健康,经常想过去的,对现在的反而不关注。
 7、音声瑜伽。嗡、啊、hong(口牛),三种音声是所有声音的根本音,后成为瑜伽,是佛教密宗的咒语。“嗡”震动脑部;“啊”震动胸肺部;“hong(口牛)”丹田发音。可针对病灶发声。静寂时唱诵音声瑜伽,会感受到宁静、身心自然……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天涯博客】本文地址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 ... &PostID=933595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修行之路——禅密双修——有关观慧方面的指示》

呼吸是生灭法,你听过我讲过没有?

  智怡师:听过。

  师示:它一来一往,你数它干吗?!那么,为什么古德及祖师们教人以数息法?那是因为你内心不静稍稍把你的心收回来在数字上跟呼吸配合一体,然后心觉得静了下来,便不要再数了,就跟着随。但是,随息不是随呼吸。现在问你们,一呼一吸叫做什么?

  (部分同学答:一念)

  师示:对!一呼一吸名一念,也叫做一息。呼出去,鼻子出气,毛孔也出气;吸进来叫做“吸”。一呼一吸之间的那个叫做念,也叫做息。

  什么叫做息呢?在休止的状态中。譬如你们观看一个人的睡眠,尤其婴儿,当真正睡着了的一刹那间是没有呼吸的,那才是睡着,等到睡了一下,忽然猛吸一口气,又起了一呼一吸的作用了,那是脑子里微细的妄念又动了。有妄念的时候,呼吸就动,真没有妄念的时候,那一阵子叫做“息”。听懂了没有!叫你随息,不是叫你随气呀!一般人的随息,都跟着呼吸生灭心跑,这怎么修得好,当然这不只是你一个人,你们全体都是如此。

随息即随那呼吸生灭之后的那个不呼不吸的静念,跟随着它,就得“心息合一”了。后来道家融合了这个法门,名词一变就叫做心息相依,心息两个配合为一,休止在那里,这个时候把念头硬是强制停住了,呼吸也强制停住了,这个叫做随息。你现在公然讲一边念咒一边随息,既然随息就不会念咒子,念了咒子就不会随息,念动气就动,念不动气也不动,你懂了吗?你自己矛盾也不知道,不用般若观照,没有智慧,怎么能修得上路呢?!一天到晚给业病所扰,你身体本来蛮好,一念之间给业病着,妄想特别多,东一下,西一下,说是聪明伶俐,其实聪明伶俐不好就是业,这个知道吧!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2 06:05 , Processed in 0.01889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