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4080|回复: 2

劝养亲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6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儿辈赡养亲人,办法各有不同。下养为小孝,次养为中孝,上养为大孝,最上养为大孝之大孝。为什么呢?下养只知道满足吃喝,各种吃喝补品,不致于有所缺乏,这已经是世间难以做到了,叫作小孝。次养就能体谅亲人的心愿,父母所爱我也爱,父母所敬我也敬,使亲人心里安乐,这就叫作中孝。上养就能劝告亲人明了大道之理,善就赞成,过就规劝,使父母用高尚的道德滋润身心,这就是大孝。至於最上养就更上一层楼,常常想念父母的恩情,同于天地,父母的寿命,与日随减,应当用什么办法,可以报答亲恩,什么办法可以延长亲寿,什么办法可以使父母出离生死,什么办法可以使父母罪障消除,什么办法可以使父母进入圣人之流,最终成佛。譬如战火临头,保护亲人逃入山中,总是担心敌人来了吗?逃入水中,总是担心敌人来了吗?逃入旷野,总是担心敌人来了吗?辗转不安,一定要把父母放到最安全的地方。这就是最上养,也叫作无上养,也叫作超出一切世间养。难道不是大孝中的大孝吗?如果杀物养亲,使物类抱冤来世,父母偿债多生,不正是用腐肉救亲饥,用毒酒止亲渴吗?多么大逆不道啊!怎么可以说是孝呢?有人说:读书人功成名遂,光宗耀祖,可以叫作孝吗?我的回答是:功成名遂,当然不错。如果依靠它去做好事,当然可以为亲人增光;如果依靠它去做坏事,不反而侮辱亲人吗?樊哙①、严嵩②的父亲,是宰相亲啊。假使今天再来,人们一定会厌恶他痛恨他了。因此,就应当知道孝子尽孝,为亲人增光,莫如积德,功名是次要的啊!

注:①樊哙(?—前515)汉初将领。沛县(江苏省)人。少以屠狗为业。随刘邦起义,为部将,以军功封贤成君。灭秦后,在项、刘的鸿门宴上,他保护了刘邦。汉初,随刘邦平定叛乱,任左丞相,封舞阳侯。其妻吕须为吕后妹,因得后信任。哙与吕后狼狈为奸,诛杀功臣,故落下百世骂名。
  ②严嵩(1480—1567)明江西分宜人,字惟中,一字介溪。弘治进士。嘉靖二十一(1542年)任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专国政二十年,官至太子太师。以子世蕃和赵文华等为爪牙,操纵国政,吞没军饷,战备废弛。东南倭寇和北方鞑靼(dádá)贵族侵扰,国势危机。文武官吏与他意见不合的,如主张收复河套的大臣夏言、将领曾铣(xǐ、xiǎn)、抗倭有功的总督张经、指斥他罪行的谏官杨继盛等,都遭杀害。晚年渐为世宗疏远。御史邹应龙、林润相继弹劾世蕃。世蕃被杀,他也被革职,家产籍没,不久病死。

补充:这里所讲的赡养父母亲人,包括四个层次,一个比一个高。四个层次可以相继归纳为养身、养心、养道、养圣。下等养身,只能给父母提供吃穿,使父母在物质上没有缺乏。但已经是世人难以做到的了。中等养心,即讨得父母欢心,不违背他们的心愿,使他们在精神上愉快。上等养道,使父母明了大道之理,提高道德修养水平。最上等是养圣,使父母滋养圣胎,走上解脱道路,最终成佛。这四个层次,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对于下等来说,只要稍加注意还能做到。对于后者来说,要真正赡养好父母,就要能使父母从根本上得到解脱。

摘自《安士全书》,安士全书白话解(善本)PDF版下载地址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4593883.html
发表于 2011-10-26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等养心,即讨得父母欢心,不违背他们的心愿,使他们在精神上愉快。

这是最难的,如果父母不得正知正见,即无法随顺他们,也难以让他们在精神上愉快。需要很大的智慧。
发表于 2011-10-26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孝”字,想要写好真是太难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2 01:00 , Processed in 0.0218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