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262|回复: 4

从电影《家有跳狗》看到的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4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李跃儿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daliliyueer

小男孩子(忘了名字)要过生日了,妈妈很小心的装作不经意地问男孩:“过生日请几个朋友来,妈妈好准备食物?”男孩显得很心虚,半天不回答,爸爸在一边很生气孩子不回答妈妈的问题,于是态度很不好的对孩子说:“你妈妈在问你,你为什么不回答?”




电影就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孩子为什么不能很快回答妈妈的这个问题,看完电影我们就明白孩子的那一时刻表现的“不回答”背后隐藏这是孩子怎样的困境。




而此刻退役军人的父亲怎么会了解孩子的处境呢?他把孩子没有回答妈妈的问题定义为不礼貌。如果此刻把由孩子发展困境所带来的孩子的表现(我们以下会看到的)只作为表面的礼貌问题来解决,那孩子该会遭到多大的打击!




到了过生日的那一天,男孩一个朋友都没请到,家里来给孩子庆祝生日的是一些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和老头,他们把男孩子当成小宝贝,给男孩送的礼物也让男孩提不起精神来,最后爸爸郑重其事的送给男孩子一个大盒子,男孩子满怀激情打开,以为会有让十岁的他振奋的礼物,没想到,当他打开盒子后看到的是,一只旧的绒毛小熊。这个旧绒毛小狗熊对爸爸可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因为这是他小时候的玩具,或者爸爸认为他十岁的儿子还是个小宝宝。男孩丧气极了。你能感到一个充满朝气、具有新鲜的生命力的孩子,只跟一些老人在一起的无聊和无奈。而那些老人比起咱中国的老人要懂事多了。




前两天我在街上看到一家五口,小两口手拉手处于热恋状态,他们像是跟他们的婴儿无关。他们大约十个月左右的小宝宝在儿童车中被一个爷爷样的老人推着,老太太在儿童车的前面,手舞足蹈,做出极无聊的逗弄两个月大的宝宝的姿势。她不断倒退着一路走一路满脸夸张地张牙舞爪,其他所有人都面无表情,尤其是小宝宝。我带着小狗走过来,拿着水瓶稍微摇了一下,宝宝马上精神振奋的看着我。奶奶这时还在前面又喊又叫,说实在我从未看到过这么傻的外国老太太。




我们在电影镜头里看到这些老人做的在我看来还是非常恰当的,但电影告诉我们的是,老人和孩子不是一个人类精神文化层次,如果一个孩子在生日这一天只跟一群老人和父母一起过,那该是多糟糕的一件事,这说明他们的宝贝出问题了。



下面电影让我们看到孩子需要什么——



一、  妈妈送来的一只小狗,这是出现在生日最后;



二、 对邻居大哥哥的崇拜,因为他篮球打得好;



     但我们也看到了,社区的其他小朋友在排斥这个小男孩,为什么呢?他为什么被排斥?



    接下来我们看到了更加糟糕的情景:



    一、社区的小朋友在嘲笑男孩娘娘腔,并做出屈辱他的行为;



    二、在学校男孩子完全被他的同学所孤立,可怜极了;



三、在放学时,男孩子的妈妈看到,男孩子抱着书从教室出来,正要走向妈妈来接他的车,但一群同学把他的书打落在地,然后嬉笑着撞击他,最后跑开。男孩子在妈妈面前遇到这种情况,尴尬、伤心、委屈、生气,但他都忍了,他弯下腰慢慢地捡起被打落在地上的书,沮丧地朝妈妈的车走去。

   

    当我们的孩子处于这种状态时,我们会怎么做?你怎样处理你的情绪?怎样做才能真正帮到你的孩子?



    先来看看我们在前面提出的几个问题:



    1、妈妈问话孩子为什么不回答?



    2、孩子为什么受欺负?



    3、孩子的妈妈看到了孩子的处境,她会怎样帮助孩子?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电影的进展我们的疑问就会被解开:



在第一个高潮情节中,小男孩的心情终于由于妈妈送的礼物—一只小花狗而有了转机,男孩高兴极了,他幸福地抱着小狗,小狗舔着男孩的脸,他终于摆脱了没有伙伴的尴尬,忘我地沉静在跟伙伴在一起的快乐中。妈妈紧揪着的心终于放松下来。





这时,男孩的父亲一脸严肃地逼迫妻子将小狗重新装进篮子里拿走。男孩和妈妈被爸爸的决定所惊愕,他们不明白爸爸为什么要这样,爸爸为达到目的发着脾气。男孩好可怜,因为养一只小狗是他向往已久的事了。





养小狗这件事在生日的这一天终于如愿以偿,却被爸爸剥夺了。他和妈妈显然抗拒不了爸爸。男孩在卧室中痛哭,妈妈在屋外与爸爸沟通,我们看到,尽管那是二战时期,尽管这部电影描述的是一对不成熟的父母,但这对父母的做法要比我们很多中国家长成熟多了。





如果是中国的家长遇到这样的事情,很有可能跟那个胆敢给孩子扫兴,让孩子痛哭的爸爸来场世界大战。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是孩子在屋里哭着,妈妈坐在屋外的长椅上,心平气和地在跟这位‘浑’爸爸沟通。





我们看到,爸爸那么坚决地不让孩子养这条心仪已久的小狗,原因是他认为孩子还小,不能为小狗负责,很可能会伤及小狗的生命。看来经历了战争的爸爸,对生命更加珍惜,宁肯让自己的孩子痛苦,也不愿意让一个生命遭遇到悲惨的结局。这是发自灵魂的道义。



我们也看到孩子之所以被其他孩子欺负的一个原因:孩子的父母一直没有看到他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这一点影响了孩子对自己的看法。

用父母的观点来看待自己,这就是人的特质,



我们会将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变成我们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要命的是这个看法不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因而我们没有机会审视它。它在我们的灵魂中,使我们不自觉的就成为我们自己认为的人,也就是别人认为的那个人。所以父母对孩子的看法自己也没意识到,也没有说出来,但这种看法已经影响到自己的孩子了。孩子会成为父母灵魂中想要孩子成为的那个人。



如:(此案例纯属假设,如果于哪位朋友或家长的情况相似,纯属巧合)假设,一个孩子,长得又高又大,但他突然出现了情况,如,晚上做噩梦,自己玩耍时在自言自语:“谁谁你不要抢我的东西,谁谁你不要打我”。家长发现这种情况后会开始注意,孩子是否被其他孩子欺负了。当家长询问孩子所在的幼儿园老师时,老师说孩子在幼儿园很好啊,他自言自语中提到的孩子并没有怎么欺负他,只是孩子间的一些正常冲突。





家长听到老师这样说,就发现还真是有人欺负他的孩子,于是开始担心:在那个孩子欺负自己的孩子时老师会不会不帮助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那么小,在那里被其他孩子欺负,老师要是不帮助,自己的孩子是多么的无助。





这时老师有可能是另一种观点:假使她发现这个孩子已经都四岁快五岁了,是班里最大的孩子,但他很软弱,在孩子的群体中,经常被那些年龄比他小的孩子抢了东西,却没有发现他有解决的行为,这说明这个孩子需要老师对他进行格外的成长帮助。这时可能会出现老师的帮助是要让这个孩子强起来,家长的帮助是要把孩子护起来的情况。这样老师的帮助观念和家长的帮助观念就会产生生冲突。家长越来越担心,以至于孩子每天从幼儿园回来家长都要问孩子:你今天快乐不快乐?今天某某对你怎么样啊?结果孩子每天一见到妈妈就开始回顾自己今天是否快乐。谁谁是不是可怕的。因为妈妈问话时心里的潜台词是那个孩子有没有欺负你。



这个孩子被妈妈无意中训练的一见到妈妈就告状和诉苦,因为这样妈妈的脸上会出现不安、心痛等等信息。再后来,这个孩子可能不愿意去幼儿园,每天去上幼儿园都特别困难。这时老师可能会对家长说,你一定要坚持送啊,扛过这一个时期你的孩子会有进步的。这时的家长就可能会怀疑老师在撒谎,老师让他们抗,不就是不保护他的孩子吗?这时他的孩子的情况会真的越来越糟,有可能开始出现焦虑状态。同时还可能出现他在这种情况下仍然选择跟那个欺负他的孩子在一起,当他受到那个孩子所谓的欺负,他还是坚决要找那个欺负他的孩子玩时,他的成长就开始了。



在他还没适应他的环境,还不能应付他所面对的局面时,他会焦虑会痛苦,这就是成长的烦恼。人的成长很多时候都是在经历烦恼之后,才获得的。纯粹的快乐成长很少,自然发展可以是快乐,但成长从来不是快乐的,大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



家长又希望孩子成长,又希望孩子不要经历成长的“痛苦”。老师告诉家长,孩子遇到的这些情况是他的自然环境中的正常的冲突,这个冲突没有超越正常范围。如果孩子的确恶意伤害别人,那这个欺负人的孩子就需要帮助,老师绝不会不帮助他。        



但这时的家长什么都听不进去的。他已经满腹狐疑,可能怀疑老师不喜欢他的孩子,怀疑他为了孩子得罪了老师,老师会背着园里的管理层迫害他的孩子。这样他从孩子身上发现的受迫害迹象会越来越多。由此他和孩子都被彻底打垮了。



我们看到的是,也许这个孩子所选的朋友的确不是那种把朋友当宝宝的类型。孩子们在一起有他们的社会形式,不知道咱们中国的家长是怎么回事,从有了孩子就变的道德的不得了,有很多家长不太懂得道德的深层意义,于是就把道德幻化成温文尔雅的表面形态,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幼儿期就成为一个在文学作品里才能见到的道德高人。



当我们看到孩子以他们特有的小动物式的方式表达友谊时,家长就吓坏了,于是又喊又叫地让自己的孩子去打别人,然后又喊又又叫地要求幼儿园主持公道,要求幼儿园教孩子武术,好张扬男人力量。其实说白了,就是让自己的孩子不受气,以身体的力量来反击甚至攻击别的孩子。他们可能忘了,一个人,除了身体的力量,还有心灵的力量。



有好多芭学园的家长努力选择了这个教育,也让自己学习这个教育,当他们的孩子发展出他们努力的结果时,他们不认识。



家长不认识自己孩子那种更高级的人的深厚的力量蕴藏在他们小小的身体里,(孩子自己也不知道)。这一点对一个发展中的孩子是多么重要,当孩子被唤醒,知道自己具有那个超群的优良特质时,他们就有可能去卖弄。我们要保护孩子,使他们有热情去使用自己的优秀特质,获得自己的奖赏,而不是只有获得别人的奖赏才快乐。



对于这一点大家可以先去看另一部电影叫《谁害了婴儿简》



所以芭学园的孩子不去专门持久的张扬自己的某一特长,但他们会为自己自豪,他们很自信,这一点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胡子常说一句古话:圣人若知既是小人,小人若知既是圣人。这里的圣人指的是自然人。自然人若知道自己的自然就是假的了,不自然的人知道自己不自然就是高人了。





当我们成人用这样的眼光看自己的孩子,比如:好样的,你能过的了这一关;你是一个和我一样的人,你有承受力,你不会倒下去的;你没有那么小。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有力量。



在孩子的大海里出现的风浪必须要孩子来顶的,这是天赐给他成长的机会。所以你不要浪费这样的机会,不要替他去顶,他在顶的过程中,会痛苦、绝望、忧伤、徘徊、想倒下、抱怨、认为自己不行、要逃跑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的。



你需要理解他而不是同情他,你要和他在一起,倾听或给他建议,必要的时候逼他往前走,必要时假装不知道,在关键的时候偷偷的帮上一把。千万别把自己当成言情电视剧的演员,你除了是父母,你还是个导师,是教练。不能演完这段煽情戏就算完成了任务。老师也是这样



在这部电影里你会看到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
发表于 2011-6-14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的太好了,李跃儿的文章我也经常看的,很受她的影响
发表于 2011-6-15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次感悟到好多,谢谢aliliya.
发表于 2011-6-15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次感悟到好多,谢谢aliliy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07:49 , Processed in 0.01787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