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10775|回复: 42

转贴 我开学堂的几次转折 齐谦学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izehui_lzh 于 2011-6-2 22:10 编辑

[img][/img]  我是三七网和全球读经网的常客。这2个网站给我的精神支持很大。
  我最近看了齐谦学堂老师所写了一些追忆日记,让我看到了坚持,只有坚持,才能接近心中的目标,也只有坚持,才能化解无尽的困难。于是,我想转到这里来让更多的人看到。


很多朋友都觉得我特别有毅力,坚韧不拔,能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还开个学堂,坚持3年。其实这是抬举我,我这个人不仅很懒,而且缺乏长性。比如:读论语吧,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整部论语连起来读,也不过才20多遍。左传读了好多次,都读了一多半放下了。   史记读了一多半,汉书读了一多半,三国志读了一多半。只有老师的讲座看过非常多的变数,不过那都是陪着别人看的,是没办法才看的。

        开学堂,本来应该每天记日记的,坚持了一段时间,就放下了。从小我就没有记日记的习惯。我们的老师还在百忙之中坚持记。老师为什么坚持呢?因为每天看到学生们进步呀,从心里往外想记下来。我也想,可是我就总是想,有事情就把日记放下了。

        所以,我自己还是很懒惰的。这一点,我妈妈最清楚不过了。我妈妈总是提醒我凡事要坚持。

        但是开学堂,为什么能坚持呢? 而且如此困难的条件下,还能坚持!主要原因是不坚持不行。这是被上帝逼迫的必须得坚持。因为上帝也不给我安排别的事情干。这是外因。还有一个内因:做别的事情我也不甘心。

       为什么只有做学堂才能甘心呢?或许这就是我的文化责任感吧!读经教育是中国的大事,是世界的大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自己不去做谁来做呢?等国家教育改革,恐怕我孙子的孙子都老了。

       另外的原因是来自于责任。开了学堂才知道,哪怕是还剩下一个学生,也得教到底。家长很信任我,把孩子教给我,结果我改行了。良心上能过得去吗?

        所以呀,我这一辈子,什么都可以不坚持,就这个事情是必须坚持的。感谢王老师,给了我一个值得做下去的事业。

        因为没有坚持记日记。所以我这两天要回顾一下开办学堂经历的大事情,逐一的写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春雨家长的跟贴:我的孩子四年级,在齐谦学堂读经二月有余,进步很大。目前《论语》读到宪问第十四,孟老师说三个月能把《论语》读完。他的同班同学李欣桐也在齐谦学堂读经。这个小女孩儿更厉害,二个半月,《论语》已经读完了。看着孩子一天天的进步,作为家长,心里的喜悦之情是无以言表的。在读经的路上,家长和孩子一起幸福着。感谢齐谦学堂,感谢孟老师!L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zehui_lzh 于 2011-6-2 22:15 编辑

看来题目还是很重要的。我还没等说呢,就吸引了众多“眼球”。给我造成很大压力。尤其是咱们老师,肯定我这是一个骗局。不过这次让老师失望了。因为可以慢慢写,想起什么写什么。不像日记,每天都要专注的写。

       今天先不谈学堂。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会选择做这个”。这个问题呢,说起来话长了。但是为什么选择了开学堂,当老师,主要原因是我从小就立志:“长大以后,一定不能当老师。”所以志向是很重要的。当立了这个志向以后,命运就一定让你按照志向相反的方向去走。

      我小时候,最喜欢鲁迅了,最喜欢达尔文了。特别相信进化论,相信优胜劣汰,相信时代变迁。我曾经说“过去的东西就一定会被淘汰的,那些东西没有什么可以惋惜,今天的世界不同了,我们要有更新的追求”所以到大学毕业,自己还是个愤青,还是个鲁迅一样的批判传统文化的人。

     2000年毕业,毕业后我在北京苏州桥旁边的紫金大厦里的一个网络公司工作。那时候认识了一个在北大读《周易》博士的网友,叫王世良。既然我去工作了,距离比较近,晚上见个面,吃个饭,聊聊天。当时也没什么感觉,他也没有反驳我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吃过饭,他带我到他家里去 喝点茶。

        这一去不要紧。 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王世良在承泽园租的房子,房间很小。一个卧室,一个书房。我走进书房突然眼睛一亮。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藏书这么多的书房。 大约20平米的屋子,除了中间的书桌外,周围堆的全是书。也第一次见过这么多“中国书”,屋子里11个书架,只有1个书架是西方学问的的,和“新东方”英语考试的书。其余的全是中国书。

       为什么我这么震撼呢?我从来没见过家里有这么多书的。还有,我一直认为中国古人很简单,古人只读“四书五经”九本书而已。到这一刻起,我才知道中华五千年文明,不是白说的

        所以我现在推广读经,有些家长就说“古代学问很简单,他们科目也很少”我就告诉她们“你们是跟我小时候一样,不了解古代。古代的科目是很多的,书也很多,只是我们没学过,不知道而已

         这是我第一次进入到传统文化的海洋。以后我每周都会去他家喝茶,聊天。逐渐的,我发现这个人的学识非同一般,古今中外的大事、各种学术思想、学问的脉络,都能略说一二。(当然,我是外行,他跟我也就略说一二,至于他自己懂多少,我也不知道)逐渐的,在他的熏染下,我对中华文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开始读中国书了。t=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候我是个标准的大学毕业生。啥意思呢?就是我根本不会写作文(不过我的毕业论文还抄了个优秀)。连工作报告都写不好。我就跑去问老王“如何能学会写作文”。老王回答说“ 不是多写就能写好作文的。学会写作文只有一个方法——多读书”。
       紧接着又问他“读啥书好呢”。他说“左孟庄骚吧”。就是《左传》《孟子》《庄子》《离骚》。于是呢,我买了本《左传》,每天在家看。当然,当时把白话翻译和原文参考着看。后来又听说《论语》挺好的。也买了本在家看

       看一看,我才发现,原来我们古人的书,不像我从前印象中的那么粗陋。简直太精妙了。把我们心里话都说尽了。哪里有什么黑暗啊,哪里有什么腐朽呀。像这样的书,一定要读读的。它们坚持就把我整个生命照亮了。

       后来王世良跟我说“古人有句话,叫做‘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夜’”。我反复琢磨这句话。我没有接触过传统文化的时候,身上的阴暗面很多,阳光气很少。读了这些书以后,感觉自己的一切都是光明的。我一个人是这样,整个2000年的历史何尝不是这样呢!

        有人不服气说“没有孔子,还会有别人”。不过很抱歉,先有的孔子,后有的别人。所以照亮的功劳,还得归功于孔子。

        好,这些后话就不说了。总之是王世良老兄让我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兴趣。那时候是2000年,以后的日子里,我有时间就会拿起来书读一读。   每次开卷,心里都会无比的幸福。后来到什么地步了?如果一周没有把书打开看看,心里就发慌了,就好像一个人一周没有吃盐一样,整个就空虚下来。必须得把书拿过来,读上一天,这样精神才能提起来。

      这就是我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历。当然,我有很多的感慨, 感慨为什么小的时候没有人指引我。否则我不会像现在这样差劲。 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努力了。每一天都多学一点点,有进步总是好的,总是幸福的。 这就是命运!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0年,我和朋友一起開了家網絡公司。後來發現網絡公司沒有傳統實體公司的依託,是很難發展的。眼光又轉到零售店。當時中國的零售企業還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於是辭職回瀋陽,到了瀋陽家樂福工作了,想學一學連鎖零售企業的管理。2001年末又去北京,在普爾斯馬特工作。2002年8月,隨普爾斯馬特開店部到鄭州開店。

       這期間,當然幾乎每天都在讀書了,也經常和王世良老兄交流一些讀書心得。他一直能引導我走向正路。大約2002年11月份,有一天,我問他最近在弄什麽。他說在訂古琴。我非常的經驗,啥是古琴我都不知道,沒聽說過。於是我也開始關注這個稀少的東西。

       這是個很丟臉的時候,身為中國人,從小就知道琴棋書畫,竟然不知道古琴是啥東西。自此以後,我也開始關注這個樂器了,也越來越喜歡聽古琴曲了。sT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年10月14日,這一天我記憶非常清楚。因為這一天是我生命中最重大的轉折。Kw
      我從鄭州去盤錦開店。因為好久沒見我的老王哥哥了,特意去北京中轉到老王家做客,停留一天。晚上,我突然問他“我也學了這麼長時間了,為什麽總是覺得進步很小呢?”老王給我拿了王財貴老師在台灣華山書院講座的碟子給我看。我很認真的把這個碟子看完了,猶如炸雷,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是教育的原因才讓我這麼“笨”的呀!
       當天晚上,我和老王聊到後半夜,談論讀經教育的事情。老王給我講了從五四以來的一系列教育改革和文化改革的事情。我真是為中華民主惋惜呀。用王老師的話是“捶胸頓足”啊!
       從那一天開始,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推廣讀經教育。;

       這一天,我也第一次看到古琴。老王新買了一張古琴呢,四川曾成偉製作的。曾成偉是有名的古琴製作家呢。不過後來知道,這張琴質量一般。曾成偉製作的琴缺少兩個音柱,聲音從面板上直接反上來,聽起來聲音比較亮,但不夠厚重。
       當時看到這張古琴,感覺特別的喜歡。就想什麽時候我也買一張呢。那張琴,當時8000塊呢。那時候還是捨不得錢買個這東西。w?Kq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從聽了王老師的講座以後,就一直在網絡上搜索所有有關讀經教育的文章。進而搜索所有的關於教育方面的文章和書籍。各種教育方法相互比較。I
      比較發現,其實問題都很簡單。就是說的麻煩點。只要瞭解與思考分析相關的科目和與思考分析無關的科目,就可以把握教育原則了。 讀經教育就是針對當前的學校教育混淆了這兩種科目。而批評讀經教育的人,也確實混淆了這個問題。
       後來,我就逢人就說,見人就講。我以為這么清楚的道理,每個人聽到都會用心的。可實際上并不如意。幾乎所有人聽到這個事情都不感冒。他們都覺得我說的對,可是都沒有去做的意思。我很是鬱悶。

       可是那個階段畢竟還以學習為主的。至於有沒有人認同我也并不在意。不過反對我的人幾乎沒有。oE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上半年,我辭職了,幾乎沒有事情做。每天上網查資料,聽各種教育講座。當然以王老師的為主,還有淨空法師的,蔡禮旭的,還有魏書生的等等。

        其餘的時間呢,就在網絡上宣傳讀經教育。最初就在一些小學教育網上宣傳。後來鎖定到了江蘇省教育廳辦的鳳凰語文網(http://bbs.xxyw.com

         半年內,我在這個網上發了3000多張帖子。有摘的文章,也有自己寫的關於讀經教育的道理,更多的是回覆(批評意見)。不過我發現,我在那個網絡上泡了半年,一點效果都沒有

          上那個網的人幾乎都是小學語文老師,可是對讀經教育的興趣都不大。尤其是有個叫做“高子陽”的。他總說不反對讀經教育,可總是以“不能太絕對”為由,幾乎就去聽聽講座,也不想思考讀經教育的問題,當然更不可能教了。他還總貼文章反對讀經教育。後來我才發現,這種想法是很普遍的。這種人,也是難以改變的。我只能感慨孔子的話“唯上智與下愚不移
         
不過在那個網宣傳半年,我還是有很多收穫的。最重要的收穫是我瞭解了普通大眾對讀經教育的反應,瞭解了如何與他們溝通。同時,也確實有一些老師認同了讀經教育,他們很努力的默默的在操作。

           例如:當時徐州大黃山小學的黃主任和王校長。從2004年5月開始瞭解讀經教育,2004年9月正式在全學校推廣讀經教育。

           總之那半年沒白呆,還是有一些收穫的。J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總不去工作也不行呀。飯很快就吃不上了。當時在鄭州也找不到工作。鄭州有個先鋒學校招聘老師,那個學校離我家很近。可是我去應聘,人家不要我。說我沒有教師資格證。

        再後來,實在沒辦法了,給我一個朋友打了個電話,她介紹我去廣州融通公司工作了。這個公司是做零售企業信息化的公司。我剛好懂點數據庫,懂點程序設計,也懂點零售企業管理。去這個公司剛好合適。主要工作是給客戶講解信息化升級的方案。對這個業務,我不用準備,看看零售企業的規模,我就知道如何去講了。所以每天工作也很輕鬆。

        這個工作經常出差,也給我讀書創造了有力的條件。因為都在飛機和火車上,沒人打擾,每次都帶著本書看。史記呀,三國志呀,都是這些年看完的。

        2004年,因為我經常在網絡上發帖子,不小心被季謙大大看到了。就讓我當了這個版的版主。一當就是七年。

       雖然當了版主,到現在我都不知道我這個版主是幹啥用的。本來就沒有啥權利,後來換版了以後,就更沒權利了。刪帖、修改、移動這些基本功能都給我封殺了。所以我這個版主當的,只留個版主的位置,沒有實質意義。

       這個不說了。那時候知道季謙就是王老師呀。激動得要命,當天晚上沒睡覺就給老師寫了封信。後來發現那封信被轉到了《讀經通訊》里。也是我在讀經通訊里的唯一一篇文章。當版主以後,寫了不少東西,就沒再轉了。

      03年,我聽了王老師講座,這是最重大的轉折,04年開始讀經,換了個輕鬆的工作,當了這個版主,也算是重大轉折了吧!倏忽間,人生已過了28歲了

-=-=-=- 以下內容由 孟慶鋒 在 2011年05月27日 10:55pm 時新增
下回有時間再寫。:I

今天老婆過生日,可是學堂老師請假了,就只能在學堂過夜了。孩子們都睡了。很安靜。f8/\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11月20日,王老師在東莞做講座,我帶著公司的6個孩子媽媽一起去聽講座了。那是第一次見到老師,現場聆聽講座。那一天,也見到了呂麗委老師,一位和藹可親的母親
       我有一個朋友在北京大學裏面開書店“漢學書店”,大概2000年,我們就認識,當時也是通過老王哥哥認識的。2006年,有一天出差去北京,晚上在老王家住的。第二天早上要趕飛機,路過書店,剛好她在,就進去交流幾句。那時候她生意擴大了,想找個書店的管理者。希望我去幫她忙。我回廣州考慮了幾天,就去了。就這樣2006年夏天——2007年夏天,我在漢學書店工作了一年。
        去賣中國書,這是我很喜歡的事情,每天看到那些書呀,這個高興呀。而且在自幼嚮往的北京大學校園裡工作,剛開始別提有多開心了。不過事情沒有那麼好,我這個人適合于慢條斯理的工作,不適合突發性的工作。而開那種小書店,每天都是突發性的事情。圖書採購全要憑腦袋記,書名、作者、出版社、版本等。若只有百十幾種書,倒也無妨。可是一下子要記憶幾萬種書,而且每天都有幾十種新書上市,幾十種舊書斷貨。這樣的工作我就力不從心了。

       那為什麽不用軟件來弄。其實說實話,開這種小生意,類似于小賣鋪,機動性強,軟件根本用不上。我原來是搞大型連鎖企業信息化升級的,特別瞭解這一點。

       2007年7月,又回到原來的公司工作了。儘管書店工作沒有成功。可是這一年也算是重要積累和轉折了。

       在書店工作,認識了非常多的版本的書籍,尤其是我感興趣的歷史、文化方面的書籍。還有一些重要的考古、文獻性的書籍。每天都摸這些書,即便沒有時間細看其內容,只能看看封皮和前言介紹,這種收穫也是很大的。至少瞭解了中國大體的學術脈絡。以及近代各種學術方向等。所以我深深的感覺到現代學者不行,水平差遠了。

        北京大學的語言學幾乎是全國最高水準的。但幾乎所有的教授和學生都是趙元任的徒子徒孫。可是趙元任的書就是賣不出去。一次我問一個教授,為什麽這樣。他說:“那是高不可攀的高峰,我輩人無能為力。”

         很遺憾的是一直沒有時間讀一本重要的書《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這本書是紀曉嵐寫的,把四庫全書中的所有書籍都做了一個總序。如果能耐心把這部書讀完,對中國古代的學術脈絡就會有個大題的瞭解了。可惜一直沒有時間讀,到現在依然耿耿於懷。

         沒辦法讀那本書,卻把一本小冊子翻來翻去的讀了好多遍。這本小冊子是張之洞組織編寫的《書目答問》。清朝末年,很多年輕的學者問張之洞“如此浩如煙海的中華典籍,作為青年學生,應該讀哪些書?”張之洞組織人考核當時比較容易得到的山本,編訂了大約2200種書。這些大概是中華學子必讀的書。說實在的,大學畢業6年了,這些書的書名都非常陌生呢。所以每次讀這小冊子,我都感覺震撼,感覺自豪,又感覺慚愧。今天反對讀經的人,他們哪裡知道我中華文化的偉大呢。他們哪裡知道我們的先輩如此可敬可愛呢。用田蘊章老師的話講“他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座高山,高不可攀;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大海,深不可測”。

         今天很多人跟我談人生境界。我就告訴他,沒讀過幾本書,甚至連書名都沒看過幾本,甚至連中國書目(都有啥書)都不知道,還談什麽境界。打坐一萬年,依然是很低層次的。所以這樣的經歷堅定了我對讀經的信念,加強了我對孔子說的“博學”的認識。這是在漢學書店工作收穫最大的一件事情。感謝譚曉晶讓我去那裡學習了一年。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3月,王世良說要帶我去見一個朋友,網名叫“樸雲子”,大家都叫他老樸。老樸是斫琴家。王世良說他的琴斫得不錯,要再定一張琴。下午,我們就一同去了老樸家。XQ
       他家在武夷花園,北京的大東邊,河北省邊界了。新買的房子,越層。一樓有一個大屋子是油畫工作室。二樓有一個木匠放和一個古琴陰乾的小黑屋子。客廳佈置成古樸的風格,墻上掛著老樸畫的畫。有一張是老樸的自畫像,很誇張的一張畫。可以看出這個人是具有相當藝術天才的。

        老樸正在調琴,進到老樸的房間,就聽到厚重的琴聲。那是第一次聽到現場的古琴音樂。雖然老王家也有張琴,可是他不大會談。老樸彈琴的水平也一般,但那似乎每個音都穿透了我的心靈。音箱里放出來的聲音是無法與這種木質聲音相比的。所以當時就希望自己將來能擁有一張琴,能學會這個樂器。

         那一天呢,我也訂了一張琴,跟老王一起訂的琴。2006年10月份,我終於拿到了屬於自己的琴。如獲至寶,那種心情不是我的文學水平可以形容的。我這張琴是明朝的老木料做的,聲音通透蒼老。老樸起名為“暢玄”。

         拿到了琴,得去學呀。剛好金蔚老師在王鵬的一個琴社里教琴。距離北大很近。這也是王世良老兄推薦的。我就報了名,去跟金老師學琴了。一點音樂基礎都沒有啊,就硬學。金老師給我一個評價“音樂感覺不好”。不好也得學,就苦了金老師了,每次教我都特別鬱悶

          不過我自己也沒有給自己定太高的要求。一輩子學會一首曲子就好了,學會陽關三疊,沒天彈一彈,那也是極大的樂趣呀。金老師可不管我的理想,三四個月就教會我4-5首曲子。雖然每首都拌拌磕磕的,但也都能順下來。

           跟金老師學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直接讀古譜。後來我發現很多學琴的人,學了好幾年,還看不懂那種減字譜呢。我這只學了一兩個月,就能大概看懂了。每首曲子都跟著錄音遍聽邊學。慢慢的也有很大進步。雖然到現在彈得也不好,可我自己還是很滿意的

          隨後幾年,一直沒有中斷練琴,所以現在《平沙》《流水》《瀟湘》等曲子也都摸過了。去年七月陳大惠來瀋陽做論壇,最後一個節目還邀請我去彈一首古琴曲。我在家練習《瀟湘》練習了兩個多月,終於能彈成調了。第一次面對3000多觀眾,實在緊張。咱也不是職業演員。後來聽朋友說彈得不錯,才放心了。不過那次的碟子一直沒敢要,更沒敢看。

          這一年跟金老師學了琴,瞭解了中國文化的路徑,也認識了一些朋友。比如:懷仁、小樓、清羽。收穫頗豐。

           學問談不上(幾乎沒有),可是窺視學問之路徑很重要。可能一輩子都沒有能力沿著這個路徑前進跬步(不是不想,是能力不行)。但可以直接把這個路徑指給下一代。

           在我的頭腦里,摒棄了沒學問空談境界的說法。當然有學問不一定有境界,但是沒學問一定談不上境界。我很贊同懷仁的說法:古代印度佛教都是博學強記的人,諳熟經典的人來主持的。歷來都是學修並進的。中國何嘗不是如此。只有今天的無知與懶惰才去空談境界,最終陷入無知的迷信中。可悲的近代中國。不讀經典,根本沒法擺脫無知和迷信的。不讀經典,這個世界將永遠沉淪下去。

         所以有人問我為什麽能堅定讀經教育,而且能堅持讀經教育。我怎麼回答呢?這是有良知的人必須做的。既然已經知道了應該做,而且必須做,為什麽不去做呢?所以無論前面又多少磨難,這個事情都要做到底的。最壞的情況,大不了,我就帶我兒子一個人讀就好。一個人讀也要教的,教出一個人才,再下一代就能有一萬個人才。

         莊子不是說嗎“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人生還要怎樣呢?Xo`[/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zehui_lzh 于 2011-6-2 22:35 编辑

關於天資的問題,田蘊章老師這樣說:
      沒有天資的人是寫不好毛筆字的,但是你如果不刻苦練習20年寫字,你根本不會知道自己究竟有沒有天資。
誠然如此。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zehui_lzh 于 2011-6-2 22:44 编辑

2007年7月,我又回到廣州融通公司工作了。2007年8月,融通公司與北京富基公司合併,變成了“北京富基融通科技有限公司”,並且在納斯達克上市。自從這一刻起,我就知道這個公司已經沒有前途了。一定要離開。9hP
      
2008年2月。老師在北京錄製百問千答節目。這三天,我都在錄製現場。與老師、師母接觸得最多的一次了。老師給我分配任務,要我開一百家學堂。我當時心裡哪有譜呀!白琳的知謙學堂當時說要讓我主持。後來因為一些原因,我也沒弄。這樣,一個開辦讀經班的機會就錯過了。

         2008年5月,我正式跟公司提出辭職。當時是要回瀋陽的一家公司工作。不過因為有客戶指定要我去做實施方案設計。所以就去淮北一趟,在淮北呆上兩個月。

          我知道去淮北一定沒啥事情干。所以把古琴背上了。工作就是陪客戶說說話,吃吃飯。因為所謂的信息系統改造方案我簡直太熟悉了。直接把原來的文件改個用戶名就可以了。給他們的管理層培訓一下就好。其餘的時間幾乎全用來彈琴了。2個月,把平沙學完了,廣陵散摸了17段。因為彈琴的時間比較長,指法關給通過了。這也是我在古琴技巧上的重大轉變吧。

         7月20日回到瀋陽,9月份結婚。10月份的一天,我突然想起我高中的同桌了,我跟她關係一直很好,她在大連結婚了。06年我去威海出差,還坐船去大連看望她兩口。又三年沒聯繫了。撥了個電話,她剛好在瀋陽,問我在干什麽。我說“我想弄兒童教育”。她說“剛好我老姨有個幼兒園要出兌”,就這樣,我把那個幼兒園租下來了。“長江幼兒園”。開始了我的讀經教育生涯。

           在瀋陽的那家公司呢,我工作了兩個月就辭職了。那公司是零售企業信息系統硬件供應商。也成立了一個軟件公司,要開發這個市場,就把我找去了。我原來的客戶都是中國一流的零售企業,做大項目的。所以到這裡,我的薪水很高,事情很少。少到一個月才問我一個問題。所以我跟老闆說:如果我這樣做下去,我們哥們都做不成了。這也是實話。不如:你們有事情的時候找我,我全力幫忙。我干我的事情去。後來我給這個公司幫忙幾次,他們要給我勞務費,我也沒要。沒法要。


從這以後就全力以赴的做讀經教育了。下面再寫,就步入正題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關於古琴的問題,可以另外發帖討論。因為我對古琴只是個愛好者,對古琴的製作呀、購買呀,不甚瞭解。我的琴是北京老樸做的,他的琴很好,但是做得很慢。價格在2萬——3萬之間吧。

       金蔚老師也已經做琴了,可以去他那裡看看。金老師對這個事情的態度是非常認真的。

       王鵬是很認真的斫琴家,我只是覺得他的琴有點貴,如果大家覺得價格合適,可以去他那裡買。但如果買他的練習琴,我覺得就免了。花很多錢,買一張價值很小的琴,不划算

         今天就繼續說說開學堂的事情吧。我2008年10月24日,在瀋陽北行租了一個小幼兒園。就是“長江幼兒園”。這個幼兒園呢,1980年曾經是瀋陽最好的幼兒園,有三層樓。後來幼兒園大部份房間都租出去了,現在是韓國人在那裡開了個賓館。只有2間教室和一個院子作為保留性的幼兒園。樓的條件很差,也很難改造。這就是我開始讀經教育的第一個嘗試

         幼兒園有16個孩子,3歲的居多,有幾個5歲的。幼兒園的家長呢,基本都是在附近做生意的。他們大部份對孩子教育不夠關心。把孩子放到那裡就是因為家裡人沒有時間看。至於教育不教育的,就不大考慮了。原來幼兒園有個英語老師不錯,有幾個孩子家長出於對那個英語老師的信任,而把孩子送去的。學費呢?一個孩子每月290元,伙食費每天5元。每個學生每月最多只有400元。

       起初,我認為家長畢竟是可以感化的嗎。讓孩子讀經,見到效果,再加上我對他們宣導讀經教育的理論,他們一定最終可以認同的。可事實上,并不是如此簡單。一直到一年以後,也沒有幾個家長認真思考讀經教育。

       所以那一年的教學,我自己感覺是很鬱悶的。我總想“為什麽我一個堅定的家長都沒有收到呢?”這個問題困擾我的始終。
        要送老師們回家了。有時間我仔細說一下這個幼兒園的經營經過。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承包長江幼兒園的那一年是很艱苦的。但是為什麽承包那個幼兒園呢?瀋陽雖然是我的家鄉,可是畢業后一直都在北京廣州等地工作,其實對瀋陽還是很陌生的。回到瀋陽以後,幾乎不認識任何人,沒有任何社會關係。既沒有學生的資源,也沒有教師的資源,甚至連朋友都幾乎沒有。這時候我租一個房子,說要教讀經,恐怕很難收到學生的。所以我切入的方式是租一個幼兒園。
        當然,在幼兒園緊缺的情況下,在我幾乎沒有資金的情況下,租條件好的幼兒園也是不可能的。只能暫時弄個小幼兒園先干著。至少這裡有十六個學生可以作為最初的學生準備,至少這裡有兩個老師可以作為最初的師資力量。我當時就報著“任何人都可以感化”的態度,把這個幼兒園租下來了。

        10月23日簽的合同,24日就正式的接管了。24日中午,我就著急這幾個老師,開了個會,講了一下讀經教育的理念。時間比較短,還得帶孩子,也沒法看王財貴老師的講座。老師們當然是半信半疑的,只是感覺上覺得還不錯。但是我是老闆,他們不敢有反對的聲音。

         因為老師們沒有任何讀經的基礎。時間也比較倉促,也沒有讀經教材。還好,幼兒園里有一些弟子規的書。(在瀋陽,弟子規的書很多,很多好心人自己出錢助印,到處發)10月25日開始,上課就都改成弟子規了。下午大班還保持原有的課程。

         本來小班就什麽都不教的,加了弟子規誦讀的課程,家長們也都不會有太多變化的感覺。

         起初讀的時候,有一些已經讀過的孩子,讀得很好,一些沒有讀過的孩子也很費力氣。尤其是3歲左右的孩子,讀弟子規也很吃力。畢竟以前就沒有過什麽教育。

         我立刻同紹南文化出版社聯繫,訂了20本《論語》的教材。11月1日的時候,就把課程都改成論語了。

        《論語》是很難讀的,句子很長,而且不是很押韻。連弟子規都讀起來費勁的孩子,讀論語當然是很吃力了。好幾個5歲-6歲的孩子都讀不成句。不過老師們也沒太大壓力,每天讀上1-2句話就好。

          經過一周的時間,奇跡發生了。所有的孩子都能把《論語》的句子讀得很順了。這就大大增強了老師們教學的信心。

           與此同時呢,我組織了一次家長說明會。一共十六個孩子,大約有十三四個家長參加。在會上,我就把讀經教育的理念,透徹的講了一遍。而且把王財貴老師的講座錄音發給了家長們。

          講座的效果還真不錯,第二天就有倆家長來找我退園。其餘的家長呢,有反應的也不多,覺得也沒啥壞處。只有一兩個家長覺得挺好

          不過呢,剩下的這些家長還是都沒有反對這種教育。而我呢,就把整天的課程都調整成讀經課。孩子們,每天差不多能讀上個3-4個小時左右吧。2個月之後,孩子們都有了顯著的變化。可是家長的態度并沒有顯著的變化,甚至根本沒有變化。

          整整一年,一直到2009年的九月份,我都一直沉浸在這種鬱悶中,每天看著孩子的進步,非常的高興。可是看到家長們這種冷漠又覺得淒涼,覺得無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07:31 , Processed in 0.02270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