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214|回复: 5

2011年6月份民族大学系列演讲-王财贵教授谈国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30 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ayavati 于 2011-5-30 04:19 编辑

转发自 中华吟诵学会通告

2011年6月份王财贵博士在民族大学將进行四次演讲

徐张国学沙龙”6月专場——_ “王财贵教授谈国学”

将于6月份每周三19-21点在中央民族大学文华楼一层报告厅举行。

王财贵先生是台中教育大学教授,全球读经教育首倡者、推广者,对全球的读经运动贡献甚大。

本月王财贵教授将陆续在民大举办4次国学讲座,欢迎您参加!
发表于 2011-5-31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想去现场聆听王财贵老师的演讲.

王老师退休了吗? 6月份一直在北京吗?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想去现场聆听王财贵老师的演讲.

王老师退休了吗? 6月份一直在北京吗? ...
姜与炙甘草 发表于 2011-5-31 09:24


王老师去年提前退休了,现在大陆的时间确实比较多。
发表于 2011-5-31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哦, 我知道了.

如果我6月份去北京的话, 一定不错过王老师的报告.
 楼主| 发表于 2011-6-6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空山老師參加了第一次演講,這裏分享他的感受——《 “赶不上也追他几步”——王教授6月1日民大演讲有感

http://bbs.gsr.org.tw/cgi-bin/topic.cgi?forum=6&topic=3732&changemode=1&show=0




这次演讲面对的是大学生,演讲题目是<<大学生如何企进经典>>。王教授扣住“企”字来讲。“企”字上面是“人”,下面是“止”,也就是脚,合起来,表示一个人踮起脚跟来看。一个人要想领悟一点高远的东西,是要付出一定的努力的。人应该知道有比生老病死更高远的境界,而且要努力去追求它。王教授引用存在主义哲学,说一个人若是对自己的存在没有认真思考过,就是随波逐流,虚生浪死,百年一过踪迹全无,等于不存在。当教授说到“不存在”时,我心中不禁一震。

  王教授讲到王凤仪先生如何立志。王善人没上过学,三十几岁听人讲圣贤之道,便立志做圣贤。别人嘲笑他说,“你书都没读过,还想成圣贤?”王善人答:“赶不上也追他几步!”王善人的这段话我以前也看到过,没有特别的感受,教授一讲,突然一下子豁然开朗,好像突然明白了孟子所谓的“人皆可以为圣贤”。

  人不学圣贤,有不知无从而学的,有知而不学的。前者不足论;知而不学的,却很可惜。为什么明明知道有圣贤之道却不学呢?怕学不到,怕自己学圣贤不成,世俗的东西也失去了,落个两手空空。其实,圣贤之道本是天地自然人生之道,学一点就有一点的受用,为什么要担心不能最终成圣贤而不肯去学呢?担心学圣贤吃亏,其实还是一种做交易的功利思想,还是见道不真啊!弟子曹交问孟子怎样才能成圣贤,孟子告诉他“为之而已矣”,就像举重一样,你能举多少就举多少,关健是你要去举才行,不做你怎知你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呢?所以孔子称赞“遵道而行,半途而废”的人(“半途而废”指一个人在行道上尽了最大的努力,与今义不同),批评冉有“今汝画”(还没做就先说自己力不足)。

  王善人的态度,就是这样的,既然知道有圣贤,就去学他,不管能否赶得上,能追几步是几步。这才是正常的态度啊。就好像你饿了,要吃饭,你只要去吃就行了,何必担心能否把一桌菜吃完呢?王善人什么都不管,埋头便做了,他尽力了,他成圣贤了。也许,圣贤并没有一定的形相和标准,每一个尽了自己最大努力的人,都是圣贤中人。

  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回家已近12点,王教授这次的演讲似乎也不风趣,但明白了这一点,我已经尽够欣幸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6-6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財貴老師在全球讀經網一回復中提到他的第二次演講

本週三(六月八日)晚上,我在民族大學系列演講第二講,
講題是:為什麼孟子性善論是不容反駁的。

將會對人性問題有比較廣泛的探討,並集中對孟子性善論作出解釋,明其立論之嚴密完整,而不容質疑之故。

其實,這是個很簡單的問題,但中國人吵了兩千多年,直到牟宗三先生總算水落石出,完全解決了這個問題。不過一般人誰去看牟先生的書呢?誰注意這些人生根本性的問題呢?根本問題是當然是深刻的,難理的,但既云根本,又是隨時都會遇上的,乃至於隨時都在影響人生生的,只是一般人懵然不覺就是了。

一般人不理這問題,各說各話,自己也沒個準不用說,即使是學者,號稱哲學專家,以其專業討論到這上頭來,還是有人硬是不去好好看牟先生的書,不去好好思考,又提些怪理論出來,自以為是,沾沾自喜,到處宣揚。真令人不知今世何世也。

(八日不能來聽講的,可參看我"從良知而行"一講。那時都講完了,因為道理就只有這些。所謂天不變,地不變,道亦不變,願知者,則甚易知甚易行,不願知者,多說亦無用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06:35 , Processed in 0.02255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