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448|回复: 7

学习《德道经》在当今时代的现实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7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习《德道经》在当今时代的现实意义




熊春锦






关于为什么在二十一世纪必须要进行老子五千言思想的学习,也就是进行道德思想学习,进行《德道经》的学习,我觉得这是最符合人类本源的一种教学的方式。




因为正如老子所言,整个宇宙自然,无论是有相的世界,还是无相的世界,这两个阴阳双重世界的一种阴阳结合,都源自于道,源自于最原始能量那一点的爆发。从宇宙形成的理论来看,西方科学家通过电脑模拟,以及天文望远镜的探索等方方面面的研究来看,已经接近或者说认识了老子道德思想。整个世界、整个宇宙,可以说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一个变化过程,这就是西方科学家认识到整个宇宙根源是道所生。




道所生,有了一个天然的由无至有,而且到了三生万物的变化过程。可以说,整个有相的世界,都是一个道德能量的剧变过程。这种能量剧变,也是符合当前物理学、化学研究的结果,都是不谋而合、殊途同归的一个科学结论,这也是西方为什么回过头来向老子求教、向老子思想寻找答案的原因。这也是爱因斯坦早就下了一个结论:“惊奇的是中国人没有用逻辑推理,没有用实验证伪,中国人却能够把它做出来,把它创造出来。”




爱因斯坦特别佩服东方的创造能力,不借助实验室、不借助逻辑推理的常规西方模式,就能创造很多东西,那是什么原因?就在于东方人没有离开自己由道到德、到仁、到义、到礼、到智、到信的变化规律,而且是抓住了一些事物最根本的本质,去进行一些创造型的思维。




就像我两次课堂都提到,外国人都十分佩服中国人的思维能力,因为中国人没有离开道和德的思维产生的文化头脑当中去成长,自然就携带着这个基因。而这个基因,就富含着如何保护自己的慧性,如何在慧性不受伤害的情况下,去与智力结合、与智能合并,来共同创造一些东西。




从整个历史文化的延续和社会发展史,人类总体的规律是一个逐步离道失德的过程。比如说,最早期人类处在一种高境界的时候,是尊道贵德的;然后,由于私心贪欲的慢慢滋长、滋生以后,尊道贵德的自觉性、诚信度就开始降低了,开始只是畏天爱地,进入第二个等级。所以,儒学就表现出这个特点,走到农村里面,堂屋祖先排位上一般写着“天地君亲师位。实际上到了“智”那个时代,就只知道敬天爱地了,然后天和地也不敬畏了,就是怕皇帝,畏皇、爱师、敬师。随着人类文化和教育的不断退化以后,退到只是孝亲、尊友的阶段。到现在,孝亲也不尊了,朋友也不重视了,而只是内在的爱情。




现在,每个人由于教育的失续,没有与根文化接续起来,每个人心灵当中就显得精神非常空虚了。他们只知道爱自己,只知道满足个人的私心和贪欲,就滑到了一个真正的道德底线,这是完全符合老子的预言:“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整个礼丢失了以后,不知道尊敬的时候,不知道爱的时候,那整个内环境都乱了,家庭也容易乱,社会也容易乱。




我们看一看当今世界上各国的情况,看一看我们东南亚各国的社会情况,都可以发现。通过我们接触很多人,也可以看出,不仅自己内乱,而且家庭也乱,社会也乱,这是一个共性现象。老子也说了,要改变这个情况,有一个途径就是重新恢复信念、信仰。信土要回归到尊道贵德上去,因为那是个母体、那是根。只有从那里面直接吸取能量,才能超越中间不同阶段性的堕落过程和丢失过程,直接到根文化中吸收营养。




当前,很多家长不懂这个原理,我们就有责任把这个原理讲清楚、说明白,使每个家长都知道,最好喝的水,不是长江黄河尽头的水,那是污染的水;要想获得最甘甜的清泉,最好到雪山的根上去,那个水是它的源头,里面最富有大地的营养和天地的精华。文化也是这样,要追根溯源,追溯到根上去,饮用没有污染杂质掺和的水。对我们的精神系统来说,就可以直接获取源头活水的滋养。




再举个例子,一粒苹果种子之所以能长成参天大树,结出硕果累累的果实,也是从一粒种子开始生长的。我们直接找到这个种子,也全息把它吸收了,而且这个种子虽然小,将来却可以展现出无穷的果实。所以,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既有的智能思维,寻觅到根上,把握住种子、根泉的话,那么我们进步的速度、认识事物的速度就非常缓慢。如果说直接把握了这个种子,那么就拥有了一切,拥有了一棵树,拥有了千万个果实。能够饮到一个根源的清泉,就可以知道,出来的水,流经千山万物过程当中遭到的污染,心里就了如指掌。对如何去避免污染,自己心里也会有一个全局观了。




所以,为什么教大家诵读老子五千言《德道经》,其实就是为了接续民族根文化,让大家掌握这个智慧的种子,让大家饮到根文化井泉中最原始的甘泉,引用到自然生态的甘泉。因为我们的教育和文化,她不仅仅只是两千五百年的问题,现在考古已经发现了八千年的历史,这在中国都是有一定的记录,还除开了口头文化的记录。




其中,八千年、远离两千五百年之前所有的文化,都是慧智型的文化,而不是智能文化,那个是慧智同运的文化,它经历了一个完全慧识,再过渡到智识初生,再过渡到慧智同用,最后在两千五百年才出现真正的智能独霸天下、唯智而用的分割阶段。




现在西方人非常明显,他们的慧识是呈点状的直觉和灵感。我们经历了西方智识教育几十年以后,很多人同样也感到灵感不多。灵感闪耀和直觉的突然闪现一下,常常稍纵即逝,就给忘掉、忽视掉了,而远远缺乏中国古代那种比较大面积、比较稳定的图像思维。我们现在中国人,进入图文思维的话,还要经过思考,需要调整一会儿以后才能进入;而不像两千五百年以前的人一样,把眼一垂,一晃脑袋,很容易就进入了。




我的体会也是这样,早期还闭着眼睛,到后来虚着眼睛,后来可以睁着眼睛同时两边看。这种图文观察,是根据自己后天的思维对它屏蔽作用的大小,来确定它是否能够顺畅透发出来。从西方的脑科学研究也好,东方古代的一些记载也好,人类大智大慧的慧性思维,的确远远优胜于后天知识的积累。后天知识的学习、积累重不重要?是丢不开的,但它毕竟是前人已经获得的知识,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创造出新的东西,才能创造奇迹。但是仅仅拥有前人东西的堆积,我们是无法创造的,就只能长期成为前人知识的奴隶,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书呆子。




现在,培养的书呆子可以说在社会上比比皆是,他们毫无创造力,没有主动去把我们民众当中丰富存在而且又容易开发出来的创造能力开发出来。开发过程,跟理论上也是密切相联系的,也是通过修之身,修之身越早,实行开发这种作用力就越强;修之身越迟,自己的智能已经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再去开发的话,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就相当多。我们从全国各地的教学试点实验的总结,也确实是这样,父亲不如儿子,母亲不如女儿,这种现象在经典诵读之家里比比皆是。七八岁、八九岁的小孩子经过经典诵读,他们的图像思维在短短几个月就会打开;而同样在带着孩子在进行经典诵读实践半年或几个月的父母,却没有同时出现;甚至有的父母,跟着我实践了十几年,也没出现孩子们那个奇迹。但是带着孩子诵读半年、几个月之后,孩子们都出现了。孩子反而要指导父亲、母亲:这样做对,那样做不对。他们能直觉判断,这个事情如果父母这样出去说的话,会带来什么坏结果。孩子的预言,在父母身上都得到应验,他们反映这种情况时,我就说:“你们拜儿子为师吧”。因为他的慧性打开了,准确率就大大提高,认识事物、看透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在慧性思维下,很容易突破时间、空间的制约,把握住事物的客观规律。这个现象,是极其普遍的。




如果说,大家都能够接受这样的一种教育方法,知道从根文化的井泉中去吸收营养,知道把握一粒种子远胜于拥有一棵大树的价值,我们就能够真正去尊道贵德,亲近老子的五千言。因为老子的五千言,是在两千五百年前古代生产力极为低下而需要高度开发人类智慧才能够应付自然各种灾像的情况下诞生的。因为当时生产力和科学水平都不高,自我保护的工具、器具都非常低劣,他们凭什么来保护自己、繁衍整个强大的中华民族?就是因为他们有慧性,能够未动先知、未觉先行,能够抢住先机,自然趋吉避凶,那么整个民族就处于发展状态。他们不是单纯依靠后天的生产力进行自我保护,而是同时开发了他们的大慧大智,来认识自然,观察各种自然灾害的演变。




人类这种能力的确是逐步衰退了,就像千年的大海啸,连大象都知道成群结队往山上跑,但是人类还躺在沙滩上,还在海边睡觉。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人智能超常发展以后,慧性和感受能力就全部都退化了,人类的确是在逐步退化的。我们要想保护自己不退化,重新激活和启动右脑深层次的功能和心里面的自觉、自如、自知等等能力,就得主动去把古代文化接续起来。




五千言就是将古代这些如何开启大慧大智、保护大慧大智,如何更好与自然亲近、把握自然规律这些方法,提前让孩子们掌握。因为孩子不同于大人,孩子们有一个生理的转换期,也叫一种“重演律”,他们会把人类从无到有的生命现象再演绎一遍。虽然这个时间较短,还是会重新演绎一遍。在演绎过程中,胎儿时期的胚胎变化,就演绎了人从水生动物到陆地、到攀援、到直立、甚至到与外星高等生命因子的结合,真正成为人,脱离了猿的状态,形成真正的人类和智慧人类。整个生命期,会在胚胎时期重新演绎一遍。然后在真正成了人的形以后,又演绎了精神系统和肉体系统的变化,可以说是非常完整。人胚胎一旦发育为胎儿,胎儿能够生产下来,同样有一个先天的过程,因为人在最早期有一个先天的过程,思维形式是非常先天的,不是后天智能的。我们做父母的,如果慧性稍微强的话,都有这个体会,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孩子会咿呀咿呀表示他懂,只是没办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而是非语言方式的交流方式。非语言交流,在世界人类进化史上,也是有这个阶段。由只是心里的交流,到后来产生声带、声音的交流,这是两个不同阶段。




抓住了这个阶段的教育,孩子们先天宝贵的一些最有利于了解大自然,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的东西,就能够稳定下来,而不至于被后天所破坏和干扰。包括计算能力,现代人都认为计算速度快、记忆好就是最高超的记忆,却不知道还有更高的计算。




我那天还跟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宋代的时候有一个奇人,拿着一根破尺,能够量出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了多少粮食。他量完了以后,报出多少担多少斗,别人计算后跟他的结果只差一斗,因为里面有一个老鼠把那一斗米吃掉了,他还骂自己:“真臭,我怎么没把这个老鼠算出来。”你说,他用的什么方法计算的?他不是仅仅通过这一把尺计算出来的,而是开通了慧性,通过图像思维,把整个图像进行计算、分割,这是一个非常高妙的一种计算方式。




另外有一个大算家,人家问他一棵树有多少叶子,他就直接把树径一量,就报出结果来了,人家说不可能,要把树整个叶子摘下来一片片数,他说:还有个办法,用脚蹬一下,这一蹬,树叶子就全掉下来了,掉下来多少片数一数。他这里算的是多少片,把结果都写在纸上。结果他们再去一数,跟他写的结果一模一样,就是总数再减这些数,也跟他算的结果是一样,这是很奇异的一种计算方法。这种计算方法,不是智能所能解释的,而是他运用了一种慧识来进行计算的。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待开发和挖掘的宝贵方法,可以说是非常全面的,包括数理化方面也是如此,这也是十六世纪之前,中华民族创造力永远站在世界前列的重要原因。




我们现在德慧智教育的目的,提倡诵读《德道经》的目的,也体现出大道的终极关怀,要追根溯源到最初始的状态,去进行精神营养。这样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人,绝对是处在一种最理想的慧智开启状态,也就可以使很多人重新再回到根文化当中来,知道它的价值和意义。




当然,在教育当中,很多方法我们也正在逐步去全面完善。一旦推广开来,父母都支持这样一种教育方式,也成了一种自觉,就会迅速成为社会普遍都能接受的方案,届时这个工作也会顺利得多。这是关于《德道经》现实意义这个问题的解答。




至于为什么说德篇在前、道篇在后?这个问题虽然有争论,但是现在已经接近不必争论的状态。不仅韩非子的《解老》、《喻老》,里面提到了德篇在前、道篇在后;而且,从帛书的挖掘,也发现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




作者的原意为什么要这么立念,后世的抄撰为什么要这么立念,以及最近北大从国外购回来的一批竹简,也同样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所有资料都证明:最原始、最准确的篇序,还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老子为什么会这样写呢?这是因为自然规律和人类退化,都是从道退化到德,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现在进入到后天有为的作为阶段以后,若想回归到道,那首先就要先修德,才能知道什么是“道”,要把它的次序和次第颠倒过来。




因为老子五千言留传给后世人,从他的版式行文风格和语句排列这样一种抑扬顿挫比较适合吟诵的现象来看,《德道经》就是一本教科书,就是一本教材。在儒学没有真正出现大面积教育之前,在古代道家思想占据社会主流的时候,她就是一本非常标准、非常精湛的一种道学开发慧性和智性的教科书、讲义、教材。因为她非常适合于阅读。很多行文最后一句,都是有个“也”字,能起到调节我们阴蹻区,调动肾气,来完成主动与天相连接、与自然相吻合。这些现象说明,我们大人们也不必于去争论这个问题,只要去诵读就行。




再一个,有很多家长就认为孩子不懂怎么办?实际上,说孩子们不懂是一个借口,是大人不懂,就栽赃陷害孩子们也不懂,这是我的一个观点。为什么呢?孩子是一读就懂,大人是百读不懂。为什么呢?大人自己否定自己,是这个意思吧?孩子们一扫描读进去以后,是整体整合,他很快就记住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我们下面已经培养很多孩子的例子来说,孩子们引经据典的能力,比大人精湛多了。像甘肃也好、陕西也好,家里有诵读的孩子,他们背熟了以后,就引经据典能够直接批评大人,大人没想到的很细微的错误,孩子出口就用《德道经》的一句话批评父母,把大人批得莫名惊诧,这家伙这么小,怎么能引用得这么精准呢?这一句话就切中父母心里面的要害。为什么会这样呢?孩子是慧性思维,不经过后天智能思维就脱口而出,这样实际上是最准确的,就会切中要害。所以说,不要担心孩子们不懂。只要孩子们诵读,只要孩子们背熟了,把能量吸收进去了,后天智能也就同步能够解读,有一个自我整合过程。首先是要把这个能量吸收进去,然后在慧性主导的情况下,让智性进行一种沟通、激活、融合,形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了慧智性型的思维模式。




所以,大人不要去想方设法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知道每一句什么意思,每一个字什么意思。作为我小时候读过这一类书的体会来说,早期根本不用了解什么意思,到了八岁之后,慢慢就都知道是什么意思。甚至有一些不见经传手抄的一些稀奇古怪的书,看了以后很快就记熟了,等到智能开启以后,自然就会调用。




所以,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对子女关心过度,关心得太多了,也干扰他们的心理活动和慧性、智识的打开;相反会形成一种障碍,所以在教育工作上,我想还是应该注意把这些问题给家长解释清楚。
发表于 2011-5-17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真好
发表于 2011-7-19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手上有一本道德经,正在研读,看了这篇文章,深有感触。以后让孩子也要读道德经。
发表于 2011-7-19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道不远人,以前以为是说学道了,不可以不亲凡人。
现在觉得是道离你不远。归于自然。只要肯。

而德是失道才有的东西。呵呵,
发表于 2011-7-19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啊,道德经版本不一,怎么选择啊?电子书的尤其难寻哦。
发表于 2011-7-20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wlkpf

呵呵,跟我一样,我为此事几曾疯狂,后来,就用上了平行并列读书法,为了保证自己读的书是正确的:所有的经典书籍一起读:《圣经》《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三字经》,《诗经》没有读,但附加了《论语》和《大学》等等,因为所有的经典所阐明的都是一个道理,边读边将《老子》按正意修改,一路下来,整本书被我涂改得面目全非,女儿竟也拿着这本面目全非的书读得朗朗上口,有时连我自己都佩服她。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修正的过程中是受益非浅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得一 于 2011-7-25 17:37 编辑

回复 5# wlkpf


您好!道德经是有很多的版本, 北京大学收藏的西汉竹书,是目前所见战国秦汉古书类竹简中数量最大、保存质量最好的一批。”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情况通报暨座谈会上,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所长、历史系教授朱凤瀚说。竹简中,发现有《老子》古本。
  竹书中最引人注目的文献当首推《老子》,共有220余枚竹简,近5300字。这是继马王堆帛书本、郭店楚简本之后,出土的第三个《老子》古本,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古本。其残缺部分仅占全书篇幅的1%,几乎堪称“完璧”。
  在竹书《老子》中,首次发现了《老子上经》和《老子下经》的篇题。这分别对应的是《德经》和《道经》,而且每章前均有分章符号,文字内容和篇章结构也与以往所见各种版本有所不同,可以说是目前探讨《老子》分章问题最原始、最齐全的资料,对《老子》一书的整理校勘极有帮助。

  以前我读过通行本的 《老子》 ,现在读帛书《老子》,如果通过诵读进行修之身,建议读读帛书《老子》,不要小看之  乎  者  也,在恭熟的前提下放松身心内观诵读时内身国都有明显的变化,通行本的 《老子》把之  乎  者  也都去掉了。

小篆体《老子•德道经 》电子版书,做的很精美   可以下载

http://www.verycd.com/topics/2788309/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2-1 01:13 , Processed in 0.02274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