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6203|回复: 14

夕非今比-试译《伤寒杂病论》序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8 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历代医家尊张仲景为医圣,皆从《伤寒杂病论》所得。这本书至今仍然是医家必读和反复学习的要藉。

      我现在手头的这本《伤寒杂病论》是被叫做桂林古本的的版本,全书十六章,并不同于一般的《伤寒论》和


《金匮要略》的分行本。其中,序言是我常常读的。

      每次读到这个序总让我感觉仿佛正在面对两千年前的那个张仲景,在烛光中苦思冥想,决定开始提笔写下此


书的那个场景。这个想象中的场景也常常影响着我。

      所以,这次尝试将古文翻译成白话,使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所谓的大医精诚。


     有译的不周到和不对的地方,请高人指点,在下在此先谢过了。




                                               伤寒杂病论----序



      我每次读到关于扁鹊见齐桓公的故事,总是感叹世间怎么会有这么有才华的人呢?



      反过来看看时下的这些人们(主要指那些医生),他们并不关心前辈先祖们留下的关于医学药理的那些知识,

也不精研方药和医术。对上别说去治疗君王了,连自己的父母亲人得病都没办法;对下那些老百姓穷苦的人们就

更不可能;对中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知道保养,健康的生活状态也更不可能有。


      那他们在干什么呢?


      我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乐此不彼的追逐权势和利益,对那些权贵豪强甘于阿谀奉承,他们心里想的就是

钱和利,所以他们在行医的时候往往只看到表象和细致末梢的没用的东西,根本无法深入到问题的本质。他们表面

光鲜亮丽,内心其实紧张得很。


     试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如果他们遇到一些非常难治得病,他们怎么办呢?只有垂头丧气的说,这是老天爷定的,是命,我没办法,你

另请高明吧。


    其实上天赋予每个人上百年的寿命,让人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结果人们生了病,把自己交到这些庸医手上,任

由发落,真是可悲可叹又可气!!结果是人死不能复生,魂游黄泉,家人亲人朋友只能在悲伤中度过。这种事情想

起来真让人心痛不已啊!!!


      现在的世道是众人皆醉,很少有人有清醒的头脑并珍爱自己的健康,你怎么没想过,如果你真的不在意自己的生

命健康,干嘛又要花那么多精力和金钱去找那些庸医呢??


      如果你无法做到爱护尊重他人的健康,也不能做到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旦生病,你自己处于危险境地不说,还搞

不清楚到底哪里出了问题,稀里糊涂的上当受骗。这种蠢货游魂,真是让人可悲!!


      当初我的家里宗族很庞大,光是我们一族就有两百多口人,从建安纪元(汉献帝)以来,还没超过十年,家里就

有三分之二的人都去世了。其中又有七成是死于伤寒。看到家人纷纷去世,又没有救治的方法让我痛苦至极。所以我

苦读古书,但凡是医书就读,在其中寻找医学的真髓。这其中包含《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

《胎胪药录》等,随著此书,把《平脉辩证》合并入此书,统称为《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


      这部书并不能把所有的病都统统讲清楚,但是我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一般人都可以通过读这本书达到遇到病就能够

分析出病根病源在哪里。如果能够在我收集的这些理论方药之基础上更进一步,肯定会医有所成。


      那些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其实是有规律的。五行是基础,这个基础构成了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之根本,人和这个规

律相呼应,也被赋予了五种常态,所以,人有五脏,连同经络、腧穴、腑等,阴阳在其中相互平衡,从而衍生出万般变

化,如果你不掌握这个基本的规律,同时兼备多方面的才华,你又怎么能够真正的知道病理的根本呢???


     遥远的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古代有长桑君、扁鹊,汉朝有公乘阳庆及仓公等,

到了当下,却再没有听说过有什么名医了。


      看看现在的这些医生,从来不读经典,不去探究知识的来源和根本,最多就只是继承一下家里的那一点点传承,而且

丝毫不敢越界。这样的医生看病时常常很少问问题,也很少看重诊断的过程,就仅凭寥寥数语就做诊断了。很多医生看病

时间短的惊人,一小会儿就开药了。这些人把脉,连脉的尺寸有时候都懒得摸,脚上的脉就更本不摸了。人迎脉和趺阳脉

这么重要的脉都不摸,真是三部都不参就把病看了啊!!!呼吸动数也不数,即使数也没有多久,连50息都不会超过。他

们开的药方短期都没办法见效,九候(四十五天)都不知道有没有结果。这些医生对脸色、印堂、鼻头的颜色更是不看。


    试问,这样的医生,仅仅是掌握了一点点中医的知识,让他们来判定生死之病,是不是太难了???


    孔子说过:“生而知之者上,学而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


    当然,我也只仅仅是专注于方药而已,有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汉 长沙太守 南阳 张机 序





【原文如下】 :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
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
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
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
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涕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足云哉!而进不
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势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
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
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
《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
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腑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
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
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须臾,
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
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
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发表于 2011-4-18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依文试译几句:

每当我读到扁鹊入虢诊断起死回生,及望齐侯色而知病之深浅之时,都不由得慨叹其人迥出群伦的才能。同时也感叹当今之人,丝毫不留意医药,钻研方术,对上以疗君王至亲之疾,对下以救贫穷卑贱之难,在中以保全身命养生延寿。但知追逐荣华权势,踮脚祈求权贵豪门……
发表于 2011-4-18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点 于 2011-4-18 12:30 编辑

悲悯的背后是一颗慈悲的,充满大爱的心!
 楼主| 发表于 2011-4-18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三七生

感谢三七先生指点。
发表于 2011-4-18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孙海亮晶晶 于 2011-4-17 16:38 编辑

更正一下,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我每次读到关于扁鹊见齐桓公的故事,总是感叹世间怎么会有这么有才华的人呢?。。。。”

“每当我读到扁鹊入虢诊断齐侯,望色而知病之深浅之时。。。。。”

秦越人扁鹊“入虢之诊”与“望齐侯之色”是两个事件

事件一:
扁鵲過虢。虢太子死,扁鵲至虢宮門下,問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國中治穰過於眾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氣不時,交錯而不得泄,暴發於外,則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氣,邪氣畜積而不得泄,是以陽緩而陰急,故暴蹶而死。」扁鵲曰:「其死何如時?」曰:「雞鳴至今。」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言臣齊勃海秦越人也,家在於鄭,未嘗得望精光侍謁於前也。聞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無誕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臣聞上古之時,醫有俞跗,治病不以湯液醴灑,鑱石撟引,案扤毒熨,一撥見病之應,因五藏之輸,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搦髓腦,揲荒爪幕,湔浣腸胃,漱滌五藏,練精易形。先生之方能若是,則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終日,扁鵲仰天歎曰:「夫子之為方也,若以管窺天,以郤視文。越人之為方也,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聞病之陽,論得其陰;聞病之陰,論得其陽。病應見於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眾,不可曲止也。子以吾言為不誠,試入診太子,當聞其耳鳴而鼻張,循其兩股以至於陰,當尚溫也。」

  中庶子聞扁鵲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撟然而不下,乃以扁鵲言入報虢君。虢君聞之大驚,出見扁鵲於中闕,曰:「竊聞高義之日久矣,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先生過小國,幸而舉之,偏國寡臣幸甚。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言末卒,因噓唏服臆,魂精泄橫,流涕長潸,忽忽承鑞,悲不能自止,容貌變更。扁鵲曰:「若太子病,所謂『屍蹶』者也。夫以陽入陰中,動胃繵緣,中經維絡,別下於三焦、膀胱,是以陽脈下遂,陰脈上爭,會氣閉而不通,陰上而陽內行,下內鼓而不起,上外絕而不為使,上有絕陽之絡,下有破陰之紐,破陰絕陽,色廢脈亂,故形靜如死狀。太子未死也。夫以陽入陰支蘭藏者生,以陰入陽支蘭藏者死。凡此數事,皆五藏蹙中之時暴作也。良工取之,拙者疑殆。」

  扁鵲乃使弟子子陽厲針砥石,以取外三陽五會。有間,太子蘇。乃使子豹為五分之熨,以八減之齊和煮之,以更熨兩脅下。太子起坐。更適陰陽,但服湯二旬而複故。故天下盡以扁鵲為能生死人。扁鵲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事件二:
扁鹊见蔡桓公(又名齐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子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早从事焉。”
 楼主| 发表于 2011-4-18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孙海亮晶晶


是,是,是两个故事。谢谢指点。
发表于 2011-4-19 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这个序,仿佛讲的是现在的人。。。
发表于 2011-4-19 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建安纪元(汉献帝)以来,还没超过十年,家里就有三分之二的人都去世了。其中又有七成是死于伤寒。看到家人纷纷去世,又没有救治的方法让我痛苦至极。

原来医圣也有如此切肤之痛!!!
 楼主| 发表于 2011-4-19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姜与炙甘草

修成大医往往背后都有让人痛心的故事。
 楼主| 发表于 2011-4-19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小毛虫

我一直认为普及中医,应该先从普及最基本的医疗常识或医疗知识开始。所以才选择翻译这个序言,而且尽量能够意译,让人更容易读,其实仔细看看这篇序言原文,确实如你所说,现代又何尝不是这样??而且实际上更严重,更让人觉得每况愈下。所以在题目里用了“夕非今比”。感谢和你有共鸣。
发表于 2011-4-20 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白话文翻译对我这种读古文好像隔一层纱人很有帮助。谢谢!
我觉得
”反过来看看时下的这些人们(主要指那些医生)“
”主要指那些医生“讲法好像不是仲景原意。其实我觉得没有好医生民众也得承担》50%责任?
医生来自民众,民众中的精英不学医,或不关心医学,最后病了没好医生怪谁?
而且民众的愚昧(比如感冒就要求吊水,对中、西医不追求真理,我以前也这样)没有科学理性也得怪自己。
所以我建议去掉“主要指那些医生” 如果原文不是这个意思。
这样这个序告诉大家的是健康是自己而不是医生的责任--更有震撼力。
 楼主| 发表于 2011-5-17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小毛虫

在当代,不治已病治未病有几方面的意义:

一个是能够做到医学常识的普及,能够做到知病于未病,让寻常百姓做自己的健康师。

另一个是对于医生尤其是中医的要求,是能够发现病的真实机理,不治已病的那个部分,而是去治疗未病的那些部分。

总体来说,这两个工作,都是由中医师作为主体开展的。只要坚持不懈,经过数十年,中医一定会崛起,立于世界之巅。
发表于 2011-5-17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小毛虫

从一个侧面说明说,社会如何如何的进步,其实人性根本没变,心根本变,变的只是外在的.
发表于 2011-5-17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买了《伤寒杂病论》,谢谢楼主的白话翻译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天一

不客气!
但是我还是建议最好读文言文原著。如果可以,最好选择读繁体版。
文言文背后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很多字眼背后还有很多含义。反观白话文就无力多了。只能说白话文翻译具有一点普及作用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21:39 , Processed in 0.02217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