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3370|回复: 5

何人该学中医?(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9 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青蛙和禾 于 2011-4-9 02:28 编辑

中医的确不是西方标准定义的科学,更不仅仅是治病的技术,说它是科学和技术显然都贬低了它,因为它超越并包容科学技术。它既是形而上之道,无形无象,通天达地;又是形而下之器,有形有像,医病救人,同时也是一种渗透于东方世俗生活的文化、哲学、艺术、价值观,甚至就是一种美的生活方式。我相信,学了中医生活一定会更美好,所以我以为每个中国人都该学中医。《黄帝内经》、《道德经》、《易经》的经典语录应该直接进入大中小学的课本,因为这些都是中医的源头。试想,你即使不给人治病,学了中医也能给自己养生保健,这也是积德行善,因为你减少了自己的痛苦,也就减轻了亲友的麻烦。
        中医与儒释道共同构成了中国的核心文化内涵,对道的追寻令它们异曲同工。无论皇家的正统学说还是民间的世俗文化都与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之道密不可分,而中医兼俱道与术之特征,并彻底融入世俗生活,且雅俗共赏,所以不仅人人皆可学习中医,进一步努力还可成为业余郎中,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国从古到今的一种现象,一种典型的中国特色。中医还有个现代特色,就是当今的许多中医名家是学了西医后再学中医而成名的。比如香港著名中医张大钊、北京针灸名家张世雄、北京第六医院中医专家、中国经络研究课题北京组组长李定中等等,都是西医出身,只因生命中的某种机遇结缘中医,从此便在中医世界里乐此不疲了。中医自身的特色也造成了中医来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就我一生碰见的中医高人而言,其出处可谓三教九流,我迄今见到的最神的号脉高人是杂技演员,教我点穴的师傅是武师兼渔民,教我针灸的师傅之一是核工业部的地质探矿专家,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从古到今,大凡文人骚客都略通歧黄之术,贩夫走卒也会些治病的独门偏方,至于武林人士和道家人物,则十有八九都懂些医术。这不仅从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武侠小说中可以领略,而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元代名医朱丹溪四十四岁才开始学医,典型的半路出家,一不留神成了名医;上海名医陈存仁写的《我的医务生涯》,披露了更多由文而医的神人,兹略举一二:恽铁樵,上海名医,商务印书馆《小说月报》主编。因长子病故,遂发愤学医,后正式挂牌行医。其主要著作22种,另有《铁樵函授医学讲义》;陆士谔,上海十大名医之一,早期鸳鸯蝴蝶派小说家,主要小说有《冯婉贞》、《新孽海花》等,医著有《医学指南》、《士谔医话》等,编著的医书有《叶天士医案》、《叶天士秘方》等。由此可见,从古代到1949年,医者与文人之间并无明确界线,谁若想更进一步成为悬壶济世的郎中,就可专门拜师学医,出徒了就可成为当时的专业人士。
        学中医最好是以师带徒的方式在实践中学习,我所看到和实践的结果都证明了这一点。其实东方的学问和技艺都是如此传授的,如练武、习文、学戏、下棋、绘画、弹琴等等。若无师,那就先寻师,师肯定可以找到,只要你心诚。此外,医书也可成为半个老师!旧时的中医教育是一种开放的体系,无任何门槛,谁都可以学,因为它低可用于修性养生,中可用于治病救人,上可用于悟道得道。但是你究竟能否成为好医生,能否悟道,只能取决于你的医道和医德,决不取决于你的文凭和广告。再说,中国几千年来压根儿就没有中医文凭这东西,中医高人是师带徒的结果。如此看来,中国学医的旧制和习惯法其实是一种比科举制度和现代考试制度更先进的人才选拔体制,让社会成为最大的考场,颇有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有人说江湖医生骗人,世上也的确有这种江湖骗子。但哪个行业没骗子?我们一生中真正上当受骗的悲剧是因为江湖医生吗?谁也不从中医教育和体制上找原因。中医高人都被消灭了,当然只有庸人和骗子当道!我以为,人世间的种种职业中,唯独医生最难骗人,因其结果只有两种:有效和无效。而绝大多数误人生命的究竟是江湖医生还是某些正规医院,相信大家心知肚明。
        政府无为,各类人才就会自然成长,大有可为。这也是为什么中医自古就有如此多的流派的原因之一,再加上各地气候不同,物产各异,更加造就了各地、各类风格不同的中医方法,所以中医的天性就是充满个性的,多元化的,它与西医从一开始就走的不是一条道。人类返朴归真的趋势与中医的本质有种天然的契合,中医本身就可以直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所以,在当今科技发达医疗倒退的情形下,我更建议人人学点中医,多少不限,总之都会利人利己。再说,这也算恢复了一种古风,一种失传很久的中国特色。
        不知何故,中医专业是按理工科招生的。其实这是个地道的文科专业,甚至可以归为艺术类,唯独不应归入理工科,这大约也是官员们一心向往科学的结果。中医无论从文字、医学、历史、哲学、艺术、玄学等各方面看,都是与中国文化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因为其中充满了道,所以有文科天赋的人学中医比理工科天才更得心应手。我将认识中国字的人都称为文人。作为一名文人,我学中医是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所致。文人识字,所以可以先读医书,书就成了第一个老师。我就是这么开始的。可惜在人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不易,摧毁自己的兴趣倒不难。我坚信只要真心学医求道,自会碰到有缘人。果然,当我真心诚意地寻找学医的师傅时,他们就一个个出现了,有的在乡下,有的在城里。看似你在找他,实际上他也在找你,有缘之人迟早会碰面。
        中医内容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中药。其实中医的内容之丰富超出我们的想象。仅从大的方面就可分为内治与外治,而外治的内容更丰富多彩。只要搞通了中医的一法,就容易触类旁通,治疗方法多了,就能不拘一格结合运用,哪种方法适用就用哪一个。关键是必须跟着师傅在临床实践中学习。从实质上看,中医不是治病而是治人,其法在于调节阴阳平衡,故凡调节阴阳平衡之法皆为中医之法,其法并无高下之分,端看那种法更合适。从广义上讲,中医之法亦是治国之法。所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说很有道理,因做良相与良医之道相通。
       说起学中医就不能不谈到云游。云游亦是参学求道良方。我没师傅时自己云游,有了师傅就和师傅一起云游,一路都住在寺庙里,免费给人治病,同时传播朱大夫的拉筋法,鼓励庙里的僧人和朝拜的香客自己拉筋治病,效果很好。很多人的痛症经拉筋后都当场减轻。有位多年蹲不下去的老人拉完筋后当场就蹲下去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在西藏类乌齐的寺庙走廊里,为了将拉筋法发挥到底,我同时摆出六张矮桌子让藏民躺着拉筋治病。拉筋后,患者的各类痛症或消除或缓解,剩余的病痛再用其它手法收拾就更容易了。当我一天可以治疗一百多病人而且几乎个个当场见效时,我的感觉是:治病当如是!
         刚学了几个月就能治好这么多病,听起来像吹牛。其实如果你相信佛法和真理,如此疗效就很好解释了。我的医术不算高,但是我当时心念单纯,而四川农民和西藏的藏民对我的信心更单纯,双方能以心交流,所以才有效。医者面对的患者不是物体,而是有灵有肉的人,中医异于西医,盖因中医兼顾肉体与灵魂。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实事是,我在寺庙治病的效果最好,因为寺庙有诸多佛祖和高僧大德在加持。这决非迷信,而正是中医的品质在彰显:天人合一,道术相间,医者和患者心心相印。我遇到一个患者对针灸过敏,我师傅给她两次扎针都晕针,即当场晕厥。于是我在扎针前与患者一起念诵从西藏索甲活佛那里学会的药师佛心咒,一边扎针一边念,她果然不再晕针,结果针到病除,皆大欢喜。
        目前有很多医学院的学生毕业后没工作,没地方实习。可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却缺医少药,无人问津。所以我建议,学医的人不妨先去那些偏远贫困的草原、山区,住进寺庙、山寨,那里有的是病人,而病人就是学医者最好的老师!越贫困的地方疗效越好,寺庙里的疗效更好,越贫困的地方越需要中医,尤其是手法外治的中医,因为这种地方通常没有中药店,而且用手法外治疗效立竿见影,避免了抓药、煎药、服药的麻烦。
        学了中医能治病救人,那种美好感受不是赚钱的喜悦可以比拟的。即使不能救人,能给自己养生保健,不亦乐乎!只要你在此道上稍加努力,中医就会把你带到一个神奇的境界!不过,如果你想悬壶济世却慈悲不足,或者太想用中医发财,就最好别行医!
发表于 2011-4-9 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萧宏慈写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萧宏慈写的.
姜与炙甘草 发表于 2011-4-9 05:32

正是。
发表于 2011-4-12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医的人不妨先去那些偏远贫困的草原、山区,住进寺庙、山寨,那里有的是病人,而病人就是学医者最好的老师!越贫困的地方疗效越好,寺庙里的疗效更好,越贫困的地方越需要中医,尤其是手法外治的中医,因为这种地方通常没有中药店,而且用手法外治疗效立竿见影,避免了抓药、煎药、服药的麻烦。
===============

说得好!
我要发愿。。。。。。。。
发表于 2011-4-12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兼俱道与术之特征,并彻底融入世俗生活,且雅俗共赏,所以不仅人人皆可学习中医,进一步努力还可成为业余郎中,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国从古到今的一种现象,一种典型的中国特色。”
这句话说的好!
古人说: 为人子女者不知医是为不孝,为人父母者不知医是为不慈。 看来,还是略懂一点较好。
发表于 2011-4-16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文笔也好,学习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20:38 , Processed in 0.02359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