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13637|回复: 17

阳气自我修复反应--凡服中药的病人必看 (转医者佛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1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病邪退了,阳气自然会重新控制机体,恢复机体的活力。这时也会出现不少反应。这些反应是阳气的自我修复反应,绝对不是病,千万不可当成病来治,否则好不容易祛除的邪气又可能回到体内。 ­

­

比如病人脸上出现很多红色小疹子,或出现青春痘,或口腔粘膜生溃疡,或舌上长红色很痛的小泡,或在屁股、面部等处生长出大疙瘩,或者全身及面部出现片片红斑,或丘疹,或水泡,伴异常痛痒。这些都是阳气充足后自然上升的表现,不需担心。继续服药后一般半个月便会消失。­

­

如肥胖者在治疗后食欲亢进,体重继续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方才降到正常的食欲及体重标准,而消瘦者在治疗后出现食欲不振,体重继续减轻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恢复正常食欲,体重也逐渐增加到正常标准。这都与胃肠道在自己修复时的大幅度功能调整有关。­

­

患高血压的病人服药后血压会暂时升高,糖尿病患者的尿糖、血糖值也会暂时升高,尿中的泡沫会增多。再比如许多人因为使用止痛剂,己经有好几年不曾发生胃痛,并认为胃病己经痊愈,可是服中药后病痛反而一再显现,实际上在退病的过程中,以肠胃的反应最为快速。也就是说,经治疗后疾病有短暂病情加重反应,这是疾病与人体阳气正邪交争的挣扎现象,绝不会导致病情恶化,因此不必有所顾虑和怀疑。如果治疗过程中,由始至终都无这种反应,那么,这个病恐怕不好治,或者说难以真正治愈。­

­

有时患者会出现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所患的疾病又重新发作。如有过骨折病史的,在其骨折部位又重新出现疼痛;有过胃病病史的人,胃部的症状又重新出现;曾患有胆囊炎或阑尾炎的,又觉胆区、阑尾区疼痛;曾患有痔疮的,肛门出现血便等等。可以说,曾经患过的疾病基本上都会复发一次。虽说复发,感受却都不会比以前犯病时的感受强烈。这说明以前所患的疾病并未彻底痊愈,由于阳气得到补充,机体开始进行整体调整时,又将其清理出来,最终是要将其消灭排除的。这样看来,这是件大好事。这种反应,是一种良好的治疗反应,对机体具有保护性,绝不会因为以前曾患过脑溢血,这次反应就一定会再犯脑溢血,以前曾有过骨折病史,这次反应就一定会造成骨折部位的再次折断。由此看来,扶阳治疗方法不单纯是针对患者当前的疾病进行治疗,而是同时对机体进行整体调治。也就是说,患者在治疗当前疾病的同时,其它一些原有的旧病老病也得到了很好的调整治疗。­

­

失眠及嗜睡反应,这几乎是每一个患者都能够遇到的现象。病人服药后失眠,甚则彻夜难眠。但第二天精神反而格外好,且不觉疲乏困倦。这是阳气修复机体时的自然反应。一般三天即消失。之后,多年的失眠病一般也就自动治愈了。有时患者会突然感觉非常困乏,浑身酸懒,特别困,总要睡觉(并会睡得很沉)。这样的情况一般会持续两三天,特别是对于一些久病,或者寒气比较重的病人。一般医生所用补阳药剂量恰好符合病情时,往往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而且一般几天的困乏后病情会大减,而且病人转而会充满活力,精神大振。因为这是人体精气神进行自身良性调整的一种表现。­

­

若有生殖系统疾病,龟头、阴蒂会有灼痛感;眼病患者,包括近视、远视、散光以及眼部炎症、眼睑病变等,会短时出现复视,或眼睛干燥、红痛,或眼痒难忍。肝病患者出现双目红肿羞明,头晕目眩,下阴潮湿等现象。这些都是病灶局部气血舒通的修复反应,正气足了,邪气通过经络渠道进行逃窜的反应,也是经过治疗初步见效的反应。不要因痒而拼命擦眼睛,也不要滴眼药水。­

­

妇女已经绝经的,突然出现月经来复现象。这是好事情。曾见西医治疗痛经,用药物帮助病人提前绝经。说是月经停了,以后就不会痛了。如此恶法,其实是在扼杀生命。要知道,留得一天月经周期,就保持了一分生机。越晚绝经,其肾气越旺。服药后出现了月经,就表示病人本来还应该有月经,但因为各种原因(多是因误有抗生素、苦寒中药等伤了阳气),月经提前结束了。现在扶阳后,身体的阳气激发了出来,出现了新的生机。­

­

服补阳药还有一个口味问题。比如,我曾经以四逆加当归四逆汤治过一例下肢关节炎的女性患者。初服药时,效果非常明显,腿痛消失,而且初诊时没有提供的症状,如经常掉头发,脸色不红润等,都大大地改观了。但有一天病人反应:怎么同样的方子,味道完全不同了呀,根本咽不下。嘱停药后,病就痊愈了。应该说,人的身体是非常聪明的,它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大凡非常难以下咽的药可能都不适合于病人,口味让病人喜欢的药反而是对症的。­

­

应用20-40克的制附片久煎,服药前数次,大多情况下病人无明显反应,或出现一过性舌麻,或者症状减轻或者略有变化。但有时病人会出现非常重的手足麻木症状,甚至伴有头麻,舌麻等。此时,医者或心中慌慌然,恐用药失当;或担心附子中毒而改投他方;或认为是补阳失当,证当滋阴云云;病家或不相信医生而另找他医。其实,服补阳药后,病人机体阳气得到补充,阳旺则开始祛阴于外,邪走四肢,出现麻木。此时,病人手足四肢麻木异常的症状正是预示着正气已盛,邪恋不退的情况。因此可继续加大温阳药用量,借真阳之力,祛邪退出机体,此时不可误认为温阳有误,更改为滋阴方药。如此,则阴邪复进入厥阴而更难祛之于外了。或者原方加当归,更服数剂。借当归通经之力,驱经络之邪于外,则手足顽麻可去。或另服当归四逆汤,以当归四逆汤之温通,把真阳运行于四肢末端,则麻木当除。另外还可以加吴茱萸、生姜等以温运厥阴。­

­

以上这种种的反应,都是体内阳气发动,脏腑经脉里的寒邪将要被祛逐出来的表现。这样的情况一般不会持续太久,几天后病人就会感觉到病情好转,痛苦减轻。所以说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好事情,应继续按时服药。­

­

以上种种反应多表现为不舒服。也有服药后舒畅的反应。或自觉有凉气自身体某处散出,或背后透出大粒冷汗,或药后自觉肢体气血通畅,或药后牙石容易脱落等,都是有一种舒畅的感觉,这是阳气祛除了邪气,机体气血通了的反应。此时病人最容易产生彻底治愈的信心。­
发表于 2011-3-21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正在服中药,真是及时雨,谢谢!
发表于 2011-3-21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把这篇贴子,发给我及我的亲朋好友学习!
发表于 2011-3-21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11-3-21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超级版主真不是白当的.!
发表于 2011-3-21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努力学习,争取也能在三七养生混个一官半职
发表于 2011-3-21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谢谢 我服了一段时间 正在等待身体自己复原  谢谢
发表于 2011-3-21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1-3-21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个超级版主被破格提拔,会干的活也就是删小广告了,没啥水平只好转帖追求点技术含量啦。
发表于 2011-3-21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吃桂附理中丸治前病,到后来出现身上长一堆脓包,但是当脓包好了以后,身体也就好了
发表于 2011-3-23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体使用手册》里也有类似的描述。
比较让人记住的是书里的一个比喻: 在下水道疏通过程中,水管里有大量的垃圾。此时若去检验水里垃圾含量(类似于西医的验血),会发现超过“正常标准”很多倍,从而被诊断为“重病”。其实,这是病在好转的一种表现。
发表于 2011-3-23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所说前提是正治服阳药驱邪的表现。是排病反应,比较适合得正治的病号看,保持信心配合明医治疗。
仅看症状,也有病态和排病之别。
比方清涕不止,既可以是受外寒后机体自动防御排寒或服温热药排寒,得正治应寒排尽涕止;又可能是久病之人阳衰于上不能统摄津液所致,得正治应是阳回涕止。

又如咳嗽,既可以是正气回复力能驱邪排寒排病表现,得正治或咳更剧烈最终以邪退咳止。又可以是圆运动失衡的病态表现,得正治应是圆运动复原咳止。

身上忽现红斑,既可以是内病外走驱邪外出的排病,也可能是虚阳外越的病态。发烧同样也有排病抵抗和相火失位无力抵抗之分。等等症状本身不代表是排病。

一切都是从整体判断而不是着眼与症状本身。《医理真传》《医理圆通》里讲的最直白。

最初接触中医时没认识到要点,容易将病态和排病混淆。那时的我看楼主此文肯定是理解片面的。
发表于 2011-3-23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vivid


    同意,必须有六经辩证的基础,才能分辨出现的反应是何性质。不可轻下结论。
发表于 2011-3-23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vivid


    看至简论里,讲到是不是排病反应,就主抓“服药后精神状态是不是有改善”这一核心标准。我觉得认同。
邪气退出,正气得胜,必然身心都有轻松清爽的感受。局部的反应也不会掩盖总体的精神变化(神足了)。就比如小孩子一边咳嗽一边玩的很happy,声音洪亮,反应敏锐,食欲良好,排便通顺,这种状态下,判定咳嗽为排病反应就是可取的。
发表于 2011-3-24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天月


    “服药后精神状态是不是有改善”总的来说是正确的,但很多时候,短期内精神状态未必会有很大变化,比如咳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5 05:18 , Processed in 0.01877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