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4159|回复: 8

论中医学的核心-------脉和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3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中医界读经典之风气盛行,无疑是件好事。尤其是《伤寒论》,更应该下功夫苦读。而然有人极力提倡方证对应。笔者以为精研方证是有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方证是学习伤寒的基本功之一。但不是学习《伤寒论》的最终目的。有人引用方有执的“执一法,不如守一方”,笔者以为欠妥。
李克绍先生在谈《伤寒论》的辨证方法时提到了几种辨证方法:依据症候群;排除可能出现该症状的其他疾病;掌握主证主脉;辨证辨脉要对比鉴别、细致入微;从治疗经过找问题;发病时间的特异性;以药试病;参考佐证等。并深刻指出:“以症候群来分型,并作为唯一的辨证方法的唯症候群思想,至今仍占领着中医各科的部分阵地,严重地束缚着学者独立思考能力,……”批评的可以说是入木三分。
中医的灵魂是辨证论治(包含脉证),具体的说是有是脉证用是药。如果脱离了辨证,盲目的搞方证对应是有害的。笔者问业岐黄之道10年间,虽不敢说博极医源,但也是精勤不倦。凡有一技长于我者,不辞千里访求。每治一病,必留底方。一病不效,恒彻夜不安,必挑灯苦读,寻求治法。于去年才体会到什么是辨证施治。其实喻嘉言所说的“先议病,后议药,”才是中医的灵魂。这句话,每个学中医的都知道,可是要做到却不容易。一般医生看病往往是胸中罗列方剂,或形成了惯性思维,用自己的主观想法开方,如此疗效必然不高。所以中医看病一定要识证,开方前要胸中澄澈,达到无方的境界,才可以谈辨证两字。听起来似乎有点玄,实际上武侠片里演的武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招,笔者虽然不谙武术,凡事隔行不隔理,深有同感。当然不是说会辨证了,就是中医的大家了。其实这刚刚入门,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需要不断的实践,才可以达到较高的层次。
既然,只有无方才能达到一定的层次,那如何才能做到呢?核心问题是什么呢?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学习中医就能少走弯路,对中医教育是有益的。为此,笔者提出了:“中医之要在临证,临证之要在疗效,疗效之要在识证,识证之要在脉诊。”一个中医如果不懂脉诊,永远是门外汉。因为诊脉可以定疾病的性质,疾病的位置,疾病的程度。临床上经常遇到病人疲乏无力,心慌,可是脉却按之有力。此时不可补虚。可见病人的很多主观症状是假相,不是疾病本质的反映。
中医的灵魂在辨证,辨证的核心是脉诊。李克绍先生指出:“脱离了症候群,并不等于说是脱离了主脉主证。在症候群中,最能说明问题,最能反映疾病本质的,就是主脉主证。”笔者多以脉决断病的寒热虚实,实践证明是十分可靠的。
一是可以摆脱病人主观感觉的束缚。
二是也可以摆脱西医诊断的樊笼。
三是可以做到胸中有定识,不为某一家的学术观点所迷惑,不至于学李东垣只知道补脾胃,学火神只知道用姜附,学朱丹溪只知道用滋阴。
四是可以学会读书,很多医生读书很多,不会看病。掌握了脉诊可以避免泛览学海,无所依傍的现象。这是得其环中、御用无穷之法。有了这个核心再读书,那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五是可以避免医者的主观臆断,如一见血压高用平肝熄风、胃下垂用补中益气汤、肝炎用清利湿热等法,如果不除掉此等成见,实在是治病第一大忌。笔者曾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血压低,用理中汤、八珍汤治疗慢性乙肝,均获良效。
六是可以做到处方轻灵。名医蒲辅周、赵绍琴等均以处方小、剂量轻、效果好著称,其原因就是脉诊精到,诊断准确。
但是有几点需要注意,
一是脉独显于一部,直接用五脏辨证即可,如左寸弱,可以用仲景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保元汤等。
二是注意四诊合参,《内经》中有“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的记载。如脉沉有力,沉为在里, 有力为实,是气滞、血瘀、食积、实热呢,就要结合病人的症状。如此才不会偏颇。
三是如果六部脉均衡,就是没有一部独显的情况,多宜用六经辨证。
昨日之是常为今日之非。学问之道,贵与年进。拉杂写来,请诸位同道多指正。
发表于 2011-2-13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围绕经典。信则灵。
 楼主| 发表于 2011-2-14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陵山人 于 2011-2-14 07:09 编辑

所言甚是,本来无一方。胸中有尘者不可临证。经典告诉我们的是永恒的。不薄古人爱今人,转益多师是吾师。中医理论是哲学,但是治病却不是哲学,是技术。道和术不是一个层面的,古人说道可以公开宣讲,术则不可,非其人不传。
发表于 2011-2-14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好  心中无方  无招胜有招  才是最高境界
发表于 2011-2-16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受教
发表于 2011-2-16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对于中医爱好者与初学者脉诊如何入门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2-16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内经脉法是根本,先学脉理,就是为什么会形成某某脉,次学脉形,不可拘泥某某脉主某某病。再次多诊正常人的脉象,脉因时而异,因季而异。贵在知天时。并能合于脉,明道知术。
发表于 2011-10-11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内经脉法是根本,先学脉理,就是为什么会形成某某脉,次学脉形,不可拘泥某某脉主某某病。再次多诊正常人的 ...
东陵山人 发表于 2011-2-16 18:32

受教了!
敢问东陵山人,可有初学者看的书籍推荐?谢谢!
发表于 2011-10-12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英雄所见略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5 00:45 , Processed in 0.02502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