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10567|回复: 26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净宗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5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简介:
     印光大师,净宗十三祖,学贯儒佛各宗,专修专弘念佛,《文钞》一部,风行全球,利济无量众生;但因《文钞》广博,有百万字之巨,一般人难以卒读,握其心要。净宗法师取其于「净土宗义」、「念佛胜易」直接明了、豁人心目之最要开示,共四十八条,一一冠以标题,稍加组织,集为〈安心篇〉。又因初机之人,在实际修持中往往有一些普遍而共通的具体问题需要解答,所以又集三十余题为〈实修篇〉,合前总名《印光大师精要法语》。
    此讲记系2007年三月底于广东丹霞山锦石岩寺所讲。

==============================================


了解了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再来拜读印光大师的《文钞》,倍感亲切,直觉古今相照,祖祖同心,共拯我溺。

二○○二年曾讲过印光大师法语,虽过于简略,缺无发挥,而形成文字流通,竟颇受欢迎,可见大师法语之深契时机、打动人心。○七年初,重检大师法语,取其于「净土宗义」、「念佛胜易」直接明了、豁人心目之最要开示,共四十八条,一一冠以标题,稍加组织,集为〈安心篇〉。又因初机之人,在实际修持中往往有一些普遍而共通的具体问题需要解答,所以又集三十余题为〈实修篇〉,合前总名《印光大师精要法语》。

刚好三月底,丹霞山锦石岩寺请讲净土法义,遂以此篇供养大众。本来大师法语朴实无华,易读易懂,但为便利初机,遂对一些文句、名相略加解释,并举出一些事例及譬喻,同时稍稍引证净土三经及善导大师有关法语,共讲三天十三课时,虽较上次讲演有所扩展,但因时间过于仓促,又限于自己的水平,仍觉郁而未畅。好在大师法语极具加持,大众虔诚,闻法若渴,所以现场气氛热烈,效果良好。此讲演也已制作DVD流通,兹据文字记录,加以修润节略,调序编排,成书一册,取名《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盖契大师一生教化之旨,的符吾人尽形修持之要,以达成究竟往生之目的。

书成将面读者,越觉惭惶无地,语言粗浅俚俗,解义直白,毫无深妙,但求或能有益于初机一二而已。比如以水饮客,富家金杯银盏,贫舍唯箪瓢陋器,虽实寒酸,然待客之诚心及所供之水无异,如有渴者不嫌器陋,也可尽饮。权以此粗陋讲演为器,以取大师清净法水,普供于一切需者之前;复祈大师于常寂光中冥冥加持,摒我语陋之蔽,妙义悉入众心,自他同生于净土。

释净宗    谨识
二○○八年元月八日
 楼主| 发表于 2011-2-5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壹、
安心篇





印光大师的教化


从今天开始,我们计划用三天的时间,来共同学习印光大师的尊贵开示——印光大师精要法语。
印光大师是净土第十三祖,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位祖师,民国时代人。他是一位通宗通教的大善知识,又是一位从儒入佛、贯通儒佛的大学问家、大修行人、得道高僧。印光大师一生特别强调仗佛慈力,主张信愿专修念佛,其净土思想和净土宗的开宗祖师——善导大师的思想很接近;著作主要是《印光法师文钞》,有《增广》、《续编》、《三编》,总共有一百多万字,风行天下,历久不衰。因为《文钞》量过大,一般人要通读的话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后人编有种种节略本,我们这里也是从《文钞》当中选取一部分精要的法语来共同学习。
印光大师一生的教化,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也就是我们常知的:
敦伦尽份,闲邪存诚;
深信因果,老实念佛。
「敦伦尽份」:行为恪守世间伦常道德,尽到自己的本份。
「闲邪存诚」:存心杜绝邪思邪念,保持诚敬。这两句是世间,做人父母、做人子女、做一般的职业,应当奉行的准则。
「深信因果」:就是对于佛陀所开示的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世出世间等等因果关系,深信不疑。这是我们建立信仰的根本基础。
「老实念佛」:就是死心踏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不疑不杂。这是我们达成人生目的,往生净土,究竟成佛的根本保证。


中心内容:老实念佛

这次的讲义主要围绕这四句当中的最后一句──「老实念佛」为中心。
关于基本的伦常道德教育,和因果教育,在这次短短的时间之内,就顾及不到,也相信在座各位,在这方面是有基础的。这一次主要来谈一谈「老实念佛」。
老实念佛不容易。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能见老实念佛的人确实不多。
为什么不多呢?
老实不下来。
为什么老实不下来呢?
不明道理。
不能明了佛法的道理,也不明了自己的根机,机和理双方不了解,这样就不能老实。不能老实念佛,就难得佛法真实利益。
我们选的这些法语,就是为了解决老实念佛,分为两部分:
第一,「安心篇」,也叫做「教理篇」。共四十八条,主要侧重在「安心」这一方面,也就是刚才讲的「老实」。
理明才能心安,心安才能老实,所以,这一部分,教理方面相对多一些,不过也很好懂。净土门的教理说深很深,说浅很浅,还是很好懂的。
第二,「实修篇」,也叫做「起行篇」。分三十六题,主要解决我们实际修持当中的一些具体的问题,侧重在「念佛」的行持。
这二篇,以安心篇为主,同时也是相辅相成的。


安心篇五节
我们先学「安心篇」,共四十八条,分成五节:
第一、「特别法门」四条。首先分判法门界线,说明净土法门之特别,不同于普通法门。
第二、「仗佛慈力」七条。为什么特别?因为仰仗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
第三、「念佛胜易」十六条。仗佛慈力,所以既殊胜,又容易。
第四、「普劝众机」七条。既殊胜又容易,一切上智下愚、士农工商、出家在家,都应当来修学。
第五、「信愿专修」十四条。修学的准则,信、愿、专持佛名。


标题、原文、出处

这四十八条文,每一条都很干脆利落,掷地有声。大师说话毫不含糊,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可以讲力如千钧,请大家用心。
黑体字的部分是印光大师的原文,每一条前面都有小标题,后面说明它的出处。
三部分:标题、原文和出处。标题是我加的,目的是希望用短短几个字,易持易记,让大家能够抓住它的核心,为大家学习提供方便。
 楼主| 发表于 2011-2-5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特别法门

1. 「法门不同」之文(总判通别二门)

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
若仗自力,修戒定慧,
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
名为「通途法门」。
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
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
名为「特别法门」。(增广卷三.近代往生传序)


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

这一段法语很重要。

我们佛教说「八万四千法门」,四弘誓愿说「法门无量誓愿学」。

印光大师把这无量的法门分成两大类别,所以讲「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这两类是不一样的,大家要明白。

很多人这个地方路子不清楚,一步错,则步步错。这个地方弄清楚了,你才方向明确。因为一般讲到佛法修行,就含糊笼统,以为「佛法嘛,都一样,修行戒定慧,打坐、断烦恼……」。

我们看印光大师的说明:

「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所以这一条文叫做「法门不同之文」。目的是让我们明白修持佛法,不是含糊笼统、一模一样的。

通途法门

哪两种不同呢?
一种是仗自力,就是依仗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生死轮回,这是一种法门。

「若仗自力,修戒定慧」:要仗自力修持的话,那你就要修戒定慧。

并不是所有的法门都要修戒定慧,而是仗自力修持法门,就要修戒定慧。

修戒定慧的目的在了生脱死,是不是修戒定慧就一定能了生脱死呢?

未必!「修戒定慧」后,「了生脱死」前,还有六个字:

「以迄断惑证真」:「迄」是到达。修戒定慧一定要达到什么程度呢?「断惑证真」。不是说我持戒,衣服穿得好,走路威仪很好。威仪很好,如果没有断惑证真,没有用;禅定很好,一坐几个小时、几天不动,也不管用;读大乘经典,很会研究、很会讲,法相、名词都很明白,也不管用。要达到断惑证真——断除烦恼惑业,证得真如实相,才能了生脱死。

这叫「通途法门」,也就是普通法门,一般都这么修。

特别法门

另一种是仗佛力,仗佛力是「特别法门」。

「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你看这个特别法门,它怎么特别?不谈戒定慧,也不谈断惑证真。谈什么呢?「仗佛慈力」:佛的慈悲愿力。

为什么要仗佛慈力呢?

因为要「自力修戒定慧、断惑证真」不容易!断惑证真了,就是阿罗汉。我们修不来,达不到,就要仗佛慈力。

仗佛慈力怎么仗呢?「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也就是「信愿行」,不是「戒定慧」。因为你能够以戒定慧断惑证真,自己可以了生脱死了,不必仗佛力。所以,这个仗佛慈力的法门,尤其是为了那些修持戒定慧没有力量,达不到断惑证真的人准备的。

「真信」:真的信顺阿弥陀佛救度,不怀疑。很多人都会认为说:「我真的信阿弥陀佛。」其实没有。他是一个观念,是从理路上认为说佛弟子应当相信阿弥陀佛,也自认为很虔诚信了阿弥陀佛。其实没有,因为我们凡夫都很执着,往往还都是自己那一套。我们底下会解释。

「切愿」:就是你真的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任何事情能挡住你。

「持佛名号」:单称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以期仗佛慈力」:真信切愿来持佛名号,本身这就叫做「仗佛慈力」,这样往生西方,这个是特别法门。

好!我们总结一下:

印光大师把佛教无量法门分为两大类别:念佛以外的所有法门,各宗各派,所有八万四千法门归为一类,叫做「通途法门」。唯有念佛这一个法门算一类,叫做「特别法门」。

五特别

二门相比,「特别法门」略有五处特别:

第一、原理特别。通途法门是「仗自已道力」,特别法门「仗佛慈力」。这一条是最根本的。因为原理不同,决定了下面方法、要求、时效、利益也不同。

第二、方法特别。通途法门,修戒定慧;特别法门,持佛名号。通途法门既然仗自己道力,必须「修戒定慧」,不然一无所仗;特别法门既然不仗自力,而是仗佛慈力,那么就不要求修戒定慧,只要「持佛名号」。

第三、要求特别。通途法门,修戒定慧,要求「断惑证真」;特别法门,持佛名号,讲究「真信切愿」。通途法门修戒定慧,没有达到断惑证真,还有烦恼,决定不能了生脱死的。特别法门持佛名号,并不要求伏断烦恼,因为仗佛慈力,即使烦恼一丝一毫没有断,也可以往生西方;但必须「真信切愿」,没有真信切愿,便与佛的愿力不能感通,没办法仗上佛力。

第四、时效特别。通途法门,效果迟缓;特别法门,效果立即。通途法门修戒定慧,想达到断惑证真,要经过多生累劫的勤修,初果圣人还有七次往返天上人间,最后才完全断惑证真,才了生死;这么难的法门,只有圣者根机才能修。特别法门,持佛名号,只要具有真信切愿,立即契入阿弥陀佛大誓愿力,往生一定;非常容易,一切凡夫都能修持。

第五、利益特别。通途法门,利益在证果成圣,「了生脱死」,但离成佛还太遥远;特别法门,以凡夫身,「往生西方」,一旦往生,自然一生成佛。所以说生西利益,比得道利益更大。

原理

方法

要求

时效

利益

通途法门

仗自力

修戒定慧

断惑证真

多生累劫

了生脱死

特别法门

仗佛力

持佛名号

真信切愿

一生一念

往生成佛
发表于 2011-2-5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各位的名转述大德的开示,我随喜啊:)

本帖最后由 知止 于 2011-2-7 13:18 编辑

修得过去才是实际意义的法门


「法门」这两个字要解释一下。「法」是方法;「门」是门径,出入为义。


「法门」是指用这个方法,可以出生死、入涅槃。


戒定慧是法,戒定慧这个法,对我们算不算门呢?你能修得过去,对你就是门;你修不过去,对你就不是门。没有门!走不通,此路不通。


像《金刚经》对慧能大师就是法,同时也成为门,一闻大悟,悟后起修。我们读了一千遍也开不了悟,照样我相坚固。法还是法、是佛法,但是你没有门。


如果要修戒定慧的话,怎么样门才通了呢?要达到断惑证真,没有烦恼了,一点点都没有了,是圣人了,这个法门就通了。这叫「法门」。




发表于 2011-2-6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啊

本帖最后由 知止 于 2011-2-7 13:19 编辑

真信切愿即可通往极乐净土


净土法门的法是什么法呢?就是刚才一进来我们念的「南无阿弥陀佛」。


念佛这个法,它是通向哪一个方向的呢?


是通向极乐世界、往生西方的。


戒定慧是通向了生脱死的,达到断惑证真了,这个门打通了。


念阿弥陀佛名号要通往西方极乐世界,也有标准。你要怎么样,这一个法才有门呢?


就是要「真信、切愿」。你真信切愿了,你决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门就通了。这一个门,很容易通。如果要靠断惑证真那一个门,我们就很难通了。





通往


根机


难易


通途法门


修戒定慧


断惑证真


了生脱死


圣人



特别法门


持佛名号


真信切愿


往生西方


凡夫




发表于 2011-2-6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知止 于 2011-2-7 13:21 编辑

选择净土法门


这两个法门,大家就可以比较了。两个法门都好,都是佛讲的。


我们在座每一个人自己选一选,你是愿意修通途法门呢?还是愿意修特别法门?


(「特别法门。」)


我们都愿意修特别法门。通途法门也是佛法啊,为什么不愿意修通途法门呢?


(「做不到。」)


做不到。


大家愿意选修特别法门,恭喜各位!说明这第一条文大家听懂了,过关了,大家有智慧眼,有择法眼。





----------------------------------------------------------------------------------------------------------------------


大年初一,我通过email向弘化社恭请了印光大师的著作。
光阴飞逝,得抓紧时间努力学啊~
发表于 2011-2-6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知止 于 2011-2-7 13:23 编辑

2. 「拣去自力」之文(劝修特别法门)


仗「自力者」,名「通途法门」;
仗「佛力」者,名「 特别法门」。
由兹,拣去自力,注重佛加,
冀娑婆具足惑业之含识,现生同赴莲池。
(续编卷下.楹联)






印光大师虽然说有两种法门,他的目的不是劝我们修通途法门,是劝我们修特别法门。


通途法门,就是靠自己的力量。特别法门,不是要靠自力的。这个地方大家脑子要转弯,脑筋要开窍。我们修特别法门是仗佛力,「仗佛力者,名特别法门」。


大家听懂之后,不要说:

「师父,我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就怕我没有力量!」


这样讲不对。因为我们是靠佛的力量嘛!就好像我们刚才讲上山一样。


「师父啊!我很想上山,但是我怕我没有力量。」


「你不用怕!坐索道。」


「我愿意坐索道,可是我怕我没有力量。」


这就不正确了。你坐索道,就是电缆车有力量,你就可以上山了。我们修特别法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靠自力的──靠佛力。


大师在这里告诉我们:


「拣去自力」:像拣东西一样,把这个丢到旁边。


「注重佛加」:注重佛的加持力。


所以,如果学净土法门,还在那里觉得说:「我没有修持力量,我修得不好,我怕我不能往生。」这句话是错误的。


有的莲友一听,说:「啊?师父啊,这句话我说了好多遍,原来我说错了。」


你说错了。


「哎呀!我修得不好,就怕我不能往生!」


你修得好也不能往生,何况修得不好?


为什么?因为靠你自己是往生不了的。所以大家不要说「因为我修得不好,所以不能往生」。


因为修得不好,所以要靠佛力,靠佛力就一定往生。因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靠自力——「拣去自力」。你讲那个话,就是净土法门没有入门,你还没有拣去自力,你还想靠自己的力量修行。


「师父啊!我没有修好,我准备再使劲地修,修到什么时候修好了,我就能往生了!」


你在加自力,不是拣去自力。你如果懂得自己修得不好,甚至也不可能修好,就把这个拿掉,彻底拿掉。


把哪一个拿掉呢?把「要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生死轮回」,把这样的观念拿掉,叫「拣去自力」。完全靠倒南无阿弥陀佛,叫「注重佛加」。


所以,大家平常讲话,一不小心,就诽谤了阿弥陀佛。我们学净土法门的人,以后不要「谦虚」,说:「我修得不好,只怕我不能往生。」不要这样讲。


说:「我虽然修得不好,但是我能往生」,要这么讲。


「那你为什么能往生呢?」


「因为阿弥陀佛修得好嘛!阿弥陀佛修得好,我念祂的名号,所以我能往生。」这句话才符合道理。


就像我们坐船过河一样。「我不会游水,但是能过河。因为我坐船。」所以,我们能不能过河,跟你游水技术没有关系。你游得再好,山洪暴发,你也一样过不了。你游得再不好,但是如果能坐船,一定可以过河到彼岸。


我们要往生西方,跟我们修得好不好,没有关系。


你如果学通途法门,就有关系,你要修戒定慧,要达到断惑证真,这个时候,你才可以渡过生死河,到达涅槃岸。那个就要讲你的修持,要修得好,好到断惑证真这个程度。


如果学净土法门,不谈你修得好、修不好,只谈你有没有真信切愿。所以,大家这里要明白——「拣去自力」。我们靠佛的力量,就要「通身放下,彻底靠倒」,完全靠上。



「冀娑婆具足惑业之含识」:「冀」是希望。为什么印光大师劝我们要「拣去自力,注重佛加」呢?是因为娑婆世界,我们都是充满着贪瞋痴、无明、惑障的这样的众生。「含识」就是众生,又叫有情。这个桌子,它不叫众生,因为它没有心识的作用。「含识」,就是说他内在里面含有心识的作用,因为有心识的作用,所以才起惑造业,才有贪瞋痴的烦恼(这个桌子没有贪瞋痴的烦恼啊),我们有贪瞋痴的烦恼,所以我们要去轮回。这样的众生充满着惑业,要他靠自力修行戒定慧、断惑证真,太难了!所以大师就劝我们要「拣去自力,注重佛加」。


「现生同赴莲池」:就是指我们这一辈子,不要等到下一辈子再来。这一生大家都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七宝莲池当中。


念佛人互相之间称「莲友」,莲花之友,莲池海会里边的朋友,跟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做好朋友。




发表于 2011-2-6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知止 于 2011-2-7 13:25 编辑

3. 「果觉因心」之文(法门不能相混)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
全事即理,全修即性。
行极平常,益极殊胜。
良由「以果地觉,为因地心」,
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
于一代时教中,独为特别法门,
其修因证果,不得以通途教义相绳。
(续编卷下.无量寿经颂)





这条文,讲的非常彻底,非常到位,是我们净土法门的精华。这段文如果都明白了,净土法门你就过关了、毕业了、不用再学了。


这一条文,叫做「果觉因心之文」。「果觉」是果地的觉悟;「因心」是因地的发心。后面的括号说明:(法门不能相混)。


我们修持佛法,两种不同的法门,不要把它们混到一块儿。混到一块儿以后,你就出故障了,就麻烦了。所以,印光大师在这里劝我们说:「不得以通途教义相绳。」


先来解释最后这一句。


净土法门很特别,「不得以通途教义相绳」:「绳」就是线,古代的木匠做活要用墨线,称为准绳,所以又引申为标准。


印光大师在这里说:净土法门,不能拿着通途法门的教理,来做标准、来衡量。



很多学净土法门的人,心里边就像拨浪鼓一样,觉得说:「我这么多的烦恼,一点也没有开智慧,持戒也不能清净,妄想纷飞,半点禅定也没有,我这样怎么能往生呢?」他这就是以通途的教理为标准,拿来搞混淆了,以为净土法门也一定要戒律清净、禅定清净、要开智慧,以为做不到这些就不能往生。这个是错的,这个就混淆了。


净土法门特别,只要「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本来就不要求戒定慧,戒定慧你能做到,当然好,即使一点没有做到,都不妨碍。


这些话只有祖师慈悲我们,才恳切地劝我们要听信、要明白。




 楼主| 发表于 2011-2-6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知止 于 2011-2-7 13:27 编辑

不可用通途法门衡量净土法门


修持法门,如果能分清通途法门和特别法门,平时听到有关的议论,心里就不会惊动,很稳定,听法也能明白。不然的话,我们往往会听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话,听进来之后,心就慌乱,没有底了。


所以,祖师的教导很重要,就是说我们特别法门,不能够按照通途法门的教义来衡量。如果我们不明白,听别人一说:「某某人哪!你只念佛怎么能往生呢?你烦恼这么重,业障没有消除,功夫也没有提上来,还没有禅定,又不清净,你怎么能往生呢?」


你一听就冰凉了,「是啊!我这样怎么能往生?」


这就是拿通途法门的教义作为准绳,来衡量净土法门,这就错了,不是正确的。


因为修通途法门,一定要达到断惑证真,这是通途法门的标准。但净土法门不要这样,没有断惑、没有证真,你真信切愿就可以往生西方的。这是两个法门不同的地方。


比如说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讲:「佛讲心净则国土净。你心不清净,怎么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


心净国土净,这句话有没有错呢?这句话是佛讲的,当然正确。但是,这不是讲净土法门,你如果拿着这句话来讲净土法门,又是把法门搞混淆了。


「心净」是指心体纯净,心清净了,自然展现庄严清净的国土。法藏菩萨的心清净,所以祂成就的极乐世界就是国土净。


个都是大菩萨,乃至是佛的境界,不是凡夫能够做到的。


「心净国土净」,这句话一听,就赶紧去修清净心──你那个清净心修得再多,都是染污的、虚假的,不是真正的清净心。坐那里感觉到安详一点、内心的粗烦恼少一点,就觉得这个是清净心──太差了!真正的清净心不是这样,《心经》里讲:「不垢不净。」无所谓垢染,也无所谓清净,它是绝对性的。不是说「我稍微好一点」,那都是相对的,都是生灭法、有为的,一会儿清净,一会儿不清净了──都是假的。



净土法门反过来,是「国土净则心净」。极乐世界是清净庄严的国土,我们一往生极乐世界,当下所有的烦恼消除干净,智慧增长,心就清净了。


这才是凡夫能够学得来、做得到的法门。




发表于 2011-2-6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知止 于 2011-2-7 13:29 编辑

风景喻:国土净则心净


比如说:在广州、深圳大都市里边,车水马龙,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光线污染,家务事、工作事,万事揪心,你要让他心净,怎么能够净呢?那么,到了节假日,大家为了逃避喧闹的城市,就会来到风景优美的地方。他一来到锦石岩,一看见这里的山水、地貌,城市里的那种紧张、压力自然就释放了,他的心就感到清净了。


这个说明什么呢?环境能够改变我们的心,国土清净了,心就清净了。


所以,真修行人不要讲大话,要依我们凡夫做得来的,我们所学的法门是:国土净则心净。


来到风景优美的地方,自然内心就感到安详、平和。如果在大城市里呆着,有逼迫感、压力感,一抬头都是高楼,旁边都是车声、人声,喧闹不停,你不看也得看,不听也得听,看到的、听到的,六根对六尘,都让我们染污。

这样我们在娑婆世界是不可能清净的,所以,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发表于 2011-2-6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知止 于 2011-2-7 13:30 编辑

喊破喉咙也枉然──通途教理


还有人讲到:「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说你口中念「南无阿弥陀佛」,心里是散乱的,没有禅定,你喉咙喊破了,也不能往生。这句话对我们净土法门来说是错误的,又是拿了通途法门的教理来衡量特别法门。因为通途法门就是要修戒定慧,要断惑证真。他说:「你虽然念佛,但是你没有戒定慧,你心里很散乱,你没有断烦恼,你不是喉咙喊破也枉然吗?」这是通途法门的教理。所以,大家一听到这样的话,就担心了、害怕了──不必!


如果我们懂得净土是特别法门,我们心里边就很踏实,「对对对!你讲的是不错!不过你讲的是按照通途法门戒定慧修行的,我现在是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两不相干!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知止 于 2011-2-7 20:08 编辑

缆车上山喻:念佛没感觉
就好像我们上丹霞山一样,通途法门就好比一步一步地上台阶,感觉很实在,上一步台阶,就感觉「我进步一点了」,再上一步,又进步一点了,每一步都有感觉。如果坐电缆车,没感觉,「呜—」就到山顶上去了,没感觉就上来了。

很多人念佛,他不老实念,为什么?「我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哎呀,师父啊,我念了好长时间,没感觉啊?」又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没感觉!」
没感觉就对了!念佛不是找感觉,找感觉就错了。为什么错了?你又把这个感觉放在前面了,来代替六字名号了──不是这样的!
初机学佛都这样,教他老实念佛,念不下来,今天学了一个咒,好像「我上了一个台阶」;明天又念一个咒,「哎呀,又进了一步」;后天又学了一个什么……,他都是累积,一步一步地慢慢来。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没感觉。上了电缆车,「呲」一下到山顶了──「莫讶一称超十地」,有什么感觉?没有次第。不是一步一步地来的。像坐飞机一样,坐在飞机上不动,然后空中小姐通知了:「各位乘客请注意,现在飞机要着陆了。」「啊?我还没感觉就到了」。
你走路就不一样了,感觉多得不得了。一路风景转换不断,五里、十里……。清清楚楚。自力修行法门,好比走路,一步一步来,「我修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我学法,一个、两个;我断烦恼,断见惑、断思惑……」,都是很明了的,有次第的,一级一级的。但净土法门不这样。
我们学净土法门,要按照祖师的教导,懂得我们这个特别法门跟通途法门不一样。



净土法门 其大无外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是指我们这个法门很广大,没有任何人遗漏在外。
有两种大:一智慧大,一慈悲大。
向上智慧大,文殊、普贤这样的大菩萨,都要求生极乐,都不能出于其外。
向下慈悲大,《观经》五逆十恶众生,临终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还有谁不能修呢?《庄严经》更说:「常运慈心拨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所以说,其大无外。
其它法门,要么下机不能修,要么上机不需修,都有在外,都不能叫做大。



全事即理 全修即性
「全事即理,全修即性」:「事」就是指事相,有为、造作、生灭的,就是事;「理」就是理体,理体不生不灭。
「全事即理」是什么意思呢?说净土法门的修持,好像看上去是有为的、生灭的事相,但是,当下契入不生不灭的理体,这叫「全事即理」。
如果按照通途法门来讲,你要达到「事即是理」,那要破无明,证得真如佛性,念念契合真如理体。没有破无明,你事就是事,理就是理,分成两片,不可能「事即是理」。
比如说修布施,我们修布施,都是生灭的事。布施这件事要能够即理的话,就要达到什么程度呢?「三轮体空」。没有我在布施,也没有对方受我布施,也没有中间所施的财物,这三方面都空掉了,但你还在做布施的事业。这样「三轮体空」所做的布施,就是「事即理」。事即理,解脱才有希望。凡夫修行,哪能这样子?我们做的事就是事,与不生不灭的理,根本就分为两片。
「全修即性」:「修」就是指外在有为的修相;「性」就是指自性、本性、佛性。修即性,必须彻悟自心才有份。事与修,理与性,可以合在一起,不过分能分所而已。「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谈何容易?
可是我们净土法门,印光大师说就是这样。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是事、是修,好像事相上也有生灭,但是,当下它和不生不灭的理体、佛性完全相契。
这个需要费一点心思来理解。这是因为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它是阿弥陀佛的无上正等正觉,它本身是不生不灭的。我们凡夫的心,虽然在有为事相的造作修行,但是当下就契合这句名号本身的不生不灭的正觉理体,所以叫「全事即理」。只要我们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我们不要懂得什么生灭不生灭,也不用懂得什么佛性不佛性,当下就跟佛性契合,当下就跟阿弥陀佛的无量光寿成为一体,这个叫「全事即理,全修即性」。


发表于 2011-2-7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印光大师!
谢谢知止版主。
我有一个问题,以下是印光大师的一段话——
印光大师的《增广文钞卷二复周群铮居士书二》——
汝虽于净土法门,颇生信心。然犹有好高务胜之念头,未能放下,而未肯以愚夫愚妇自命。须知了生死,愚夫愚妇则易。以其心无异见故也。若通宗通教,能通身放下,做愚夫愚妇工夫,则亦易。否则通宗通教之高人,反不若愚夫愚妇之能带业往生。净土法门,以往生为主。随缘随分,专精其志,佛决定不欺人。否则求升反坠,乃自误耳,非佛咎也。

细读之后,似乎觉得印光大师在这样说:
1、只修“特别法门”(以愚夫愚妇自命,做愚夫愚妇工夫),易。
2、必修“特别法门”(以愚夫愚妇自命,做愚夫愚妇工夫),同时修“通途法门”(通宗通教,能通身放下),易。
3、只修“通途法门”(通宗通教,能通身放下),难。

若我肯以愚夫愚妇自命,并做愚夫愚妇的工夫,但同时不肯放弃努力,只为有朝一日可以“断惑证真”,这样应该也是可行的吧?
在我看来,断惑证真,不仅可以帮助自己了却烦恼,也可以帮助他人了却烦恼。
如果我一人专心诚意地念佛,一大家子的其他人没有喜欢看书学佛的,他们的烦恼该又谁来帮助他们减少或者了断呢?
因为心里怀着“觉他”的愿望,所以我不愿意放弃“自觉”之路,但同时也肯以愚夫愚妇自命,并做愚夫愚妇的工夫。
这样,没问题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好!
您的问题很好。我以个人的理解勉强回答一下,如有不对,请各位师长指正。

----------------------------------------
细读之后,似乎觉得印光大师在这样说:
1、只修“特别法门”(以愚夫愚妇自命,做愚夫愚妇工夫),易。===是的!
2、必修“特别法门”(以愚夫愚妇自命,做愚夫愚妇工夫),同时修“通途法门”(通宗通教,能通身放下),易。====不是。

这是大师在假设有上根人已经能“通宗通教”了,他仍能通身放下,做愚夫愚妇一般老实念佛,往生亦易。
而不是您理解的那样要他“同时修‘通途法门’”修到“通宗通教”。

因为大师说过了:
“仗「自力者」,名「通途法门」;
  仗「佛力」者,名「 特别法门」。
由兹,拣去自力,注重佛加,
冀娑婆具足惑业之含识,现生同赴莲池。(续编卷下.楹联)”

拣去自力,注重佛加。也说是印祖讲的皈依,要“彻底放下,通身靠倒”。这样看,对于净土行人来讲,真信佛语,把自我一放,就行了,阿弥陀佛什么都准备好了。

-----------------------------------------------------
若我肯以愚夫愚妇自命,并做愚夫愚妇的工夫,但同时不肯放弃努力,只为有朝一日可以“断惑证真”,这样应该也是可行的吧?
-------我好象能理解你的意思,只要能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这个业力身还是要好好为人民服务的。但只在语句上看,好象还有点解释的必要。就是:不必在念佛求生外另有个目的要“断惑证真”,真正的“断惑证真”不是手段。

藕益大师说只念一句佛号,“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
观无量寿经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也就是说我等下劣凡夫只要以这个“众生心”心念口称,当下就与佛同,念佛时就是成佛时,还要如何“断惑证真”呢?这个能信得过吧?
佛说的,祖师说的,信不过这个,还希望着我要如何努力地断惑,因为有一个“真”在等着我证到,这都是在念“我”,是以凡夫心揣测佛语而已,根本就是不相信佛祖说的话嘛,有点信也是信佛还不如信“我”。

------------------------------------------------
在我看来,断惑证真,不仅可以帮助自己了却烦恼,也可以帮助他人了却烦恼。
------好象是有道理,我也不敢评说这样理解对不对。
不过真能念佛愿生的心重过贪恋轮回的心,烦恼自然会变淡。只要有真信真愿,业习的反扑也不会真正地伤害你。
能看淡世间,贪求渐淡,自然就不掠夺世间、不企图控制他人。这对自己而言,不用想断烦恼它自然就在断;对他人而言,应该也自然会带来一点清凉,不损恼他人就是帮助了。自己能领受到佛的慈悲,能被阿弥陀佛感动时,自然会愿意帮助他人。
----------------------------------------------------------
“如果我一人专心诚意地念佛,一大家子的其他人没有喜欢看书学佛的,他们的烦恼该又谁来帮助他们减少或者了断呢?”
=============
了断我不敢说,帮助当然要你啦!

不过帮助可不是成天盯着大家哪里有烦恼哪里有麻烦,然后奋不顾身地去冲过去进行身口意布施,那样的帮助很恐怖的,我领教过。有很多时候所谓的帮助还会让人难受、反感,比如最常见的父母唠叨。所以我们讲帮助时得先分清是真给人帮助了还是仅仅是我自己认为在帮助。我见过学佛的、信基督教的人以极大的爱心和热情去帮助别人,但结果是被帮助者很痛苦。当然我这只是举一种极端的情况,对您而言我这可能是在无的放失,我想要强调的是,做一个真信佛语的老实念佛人,你的存在一定就会对身边的人有帮助。只怕不能老实念。

前面讲了:
--------
印光大师一生的教化,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也就是我们常知的:
敦伦尽份,闲邪存诚;

深信因果,老实念佛。
「敦伦尽份」:行为恪守世间伦常道德,尽到自己的本份。
「闲邪存诚」:存心杜绝邪思邪念,保持诚敬。这两句是世间,做人父母、做人子女、做一般的职业,应当奉行的准则。
「深信因果」:就是对于佛陀所开示的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世出世间等等因果关系,深信不疑。这是我们建立信仰的根本基础。
「老实念佛」:就是死心踏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不疑不杂。这是我们达成人生目的,往生净土,究竟成佛的根本保证。
------------------------------------------------------------------------------
您看,您的答案应该都在这里吧。


“因为心里怀着“觉他”的愿望,所以我不愿意放弃“自觉”之路,但同时也肯以愚夫愚妇自命,并做愚夫愚妇的工夫。
这样,没问题吧?------------这是要顶礼赞叹的啊!!随喜发心!如果我的理解不错,您把“但同时也”四个字去掉应该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应该就是菩提心啦!我赞叹!!
发表于 2011-2-7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知止师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我又回看了一下原文,“若通宗通教,能通身放下,做愚夫愚妇工夫,则亦易。”这句话,这个“若”字我理解的不好,您的解法是对的。
因为我刚入门,问题有点儿多,还是有疑惑:
特别法门,只「持佛名号」:单称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我想知道,修持特别法门,那其他的佛经要不要参究呢?(尤其是在有兴趣有愿望的情况下),单单只是持一句佛号吗?
《金刚经》的名称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您转载的那篇《宗萨钦哲仁波切:<金刚经>开示文字版》里,宗萨仁波切说:这部经的精华可被总结为「能摧毁金刚的智慧」。
这样无上的般若,能断金刚的智慧,当不当求呢?(在我目前的理解来看,通途法门求的就是般若)
还是说,“带业往生”本身就是般若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4 01:56 , Processed in 0.03610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