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10303|回复: 16

(旧帖拾遗)附子的应用与元气的多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9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182-1-163.html

-- 作者: 7224162
-- 发布时间: 2005/07/09 05:52pm

    应用附子有一点至关重要,即判别患者元气的多少。如何判定,希望大家共同探讨。正如正龙先生所言,附子是激发人的元气来破阴寒的,没有哪一味药可以直接破阴寒。药物进入人的体内还是要靠人体自已的元气发挥作用。如果元气所余不多,再予大剂量的附子,后果可想而知。李可先生大剂量附子应用的经验,我想与其所处的地域及当地人的生活习性有关,农村患者所得之重病大症大多是轻病不治或小治久延后积成大病,但好在身处经济不发达的农村,相对于城市中人受各种现代医学的误治乱治,元气被无谓的消耗要少得多,加之色名利之诱相对也要少,所以李可接手的患者的元气还算足,经得起大剂量的附子。但如果是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或是现代医学重重包围之地,加之患者是白领者,平时身体都处在元气透支的状态,等到求之于中医来治之时,已是病入膏肓,元气所存不多,此时中医接手之时,寒盛之象著,但也要注意到元气的多少。在元气极虚之时,只能丸药以缓图,而且要注意发中有收,如果只注意寒盛的一面,即使附子用量不大,仅十克,也可能发生“除中”。

--------------------------------------------------------------------------------

-- 作者: 三七生
-- 发布时间: 2005/07/09 07:13pm

脉沉紧有力者为寒邪盛,元气尚可与之争;可以大剂辛温扶正散邪,下手宜狠,以敌众难攻故。
脉微弱无力者为元气虚,正气不足以自守;只宜小剂甘温少火生气,用力忌重,恐风烛易灭也。

--------------------------------------------------------------------------------

-- 作者: 恒顺众生
-- 发布时间: 2005/07/10 08:15am

请问“除中”是什么意思?

--------------------------------------------------------------------------------

-- 作者: 三七生
-- 发布时间: 2005/07/10 10:04am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
除中,元气经中焦散除于外也。

--------------------------------------------------------------------------------

-- 作者: 杜仲
-- 发布时间: 2005/07/13 10:00am

经验之谈,中医中不传之秘就是在这个用量上面
发表于 2011-1-9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否用干姜更安全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干姜附子一走中一走下,位置不同,不能互相取代。
发表于 2011-1-10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论极是
发表于 2011-1-10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11-1-11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學習!謝謝!
发表于 2011-1-14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寒,必然中湿或寒。
发表于 2011-2-25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年前请一位大夫诊治,大夫说我是肝经受风,治疗思路是先健脾再去风,服用的前六剂药,就是乌梅丸外加荆芥、防风还有生姜和12枚大枣,附子用了6克,另外还有其他的药,总之是个大方子。服用后,两臂关节都开始疼了起来,夜里失眠厉害,凌晨盗汗严重,坚持一共服用了11剂,最后一剂药没有服完,自己服用了麦味地黄丸,睡眠稍有改善,令人欣慰的是腹中曾有一个鸡蛋大小的硬块,每次摸他都疼,现在已经消失了。一个月后发现头顶也就是额头往后长出了10几根一寸半长的白发,原来一年也就3、4根。但是很害怕,因为自己本来就阴阳两虚,月含山老师曾经在面诊的时候告诉我不能用乌梅丸的方子。现在自己也是很能吃,胃口特别好,但是睡眠不好,今天外出时受了点风寒回家就开始拉肚子,这可能也跟前些日子服药有关吧,现在该怎么办能?
发表于 2011-2-26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日受寒后用盐袋子捂肚子,然后服用了姜枣红糖水,凌晨4点半醒来发现腹中又有了硬结,按之甚疼,还有咕噜咕噜的肠鸣,怎么办呢?
发表于 2011-3-4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双虚,左右脉皆微细,发之不可过,敛之又不可太急,是谓难调也。
学生以为先以甘温补中益气,假以时日,待中焦运化功能稍强,再以食疗养其元气,最后才上药剂治之。
然此法慢,大多数人等之不及,渐生对中医之质疑,请教先生指点
发表于 2011-3-4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里我终于有点想明白了。

为什么我家小朋友用理中汤时,吃药每次只喝一两口,效果反倒好于一次灌他半碗。

小孩子肯定不属于“强人”一类,只能用小剂量慢慢调动身体里的太极圆。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双虚,左右脉皆微细,发之不可过,敛之又不可太急,是谓难调也。
学生以为先以甘温补中益气,假以时日 ...
继贤行者 发表于 2011-3-4 09:16


也可能是药量不够小,这种情况药量掌握好见效也不一定慢。如果药量多余承受力,损益同时,也就难以起到补的作用了。只要补进去了,病人通常是能感觉到的。
发表于 2011-3-4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西名医李翰卿善用小量附子,少火生气是也。如果一味大量运用阳药,脉有力阴寒盛者可以,余者宁可再剂。好比炉中之火将熄,若用扇子大力煽动,必火灭。徐徐扇之,方可火旺。人物同理。细观吴佩衡、戴丽三诸名医,用附子之脉象多是阴脉(弱、细、迟、紧等)。可见附子不可乱用,当宗脉方可。
发表于 2011-3-5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错用附子除中???看这个话,很恐慌。
还好,我从来不大剂量使用附子,如果阴寒太甚,我考虑用加吴茱萸,炮姜,生硫磺等。我用附子的时候,都跟用滋阴补肾清肺润肺的药,毕竟是阴阳同根吗。
发表于 2011-3-8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看“附子的应用与元气的多少”,对先生的“除中”此时特别深刻,有恍然大悟之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2-4 16:33 , Processed in 0.02556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