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4041|回复: 12

怎样自学中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9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直以来想学中医,苦于无师、无门,想请高人指点下,自学的话从哪做起,应该怎样由浅入深学习。少走弯路。不胜感激。
发表于 2010-11-19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給樓主:您好!您學中醫是為了想當中醫師?還是興趣就好?學中醫的話我建議您從原典入手:請您看一下此網的: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網、《用電腦查詢就可查到傷寒論原文,有桂平古本及宋本》金匱要略!另外,請您具備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愛好!看看千金方的《大醫習業》可知!因為中醫是建立在華夏文化的基礎之上的!
发表于 2010-11-19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之“养生山庄”栏内的“讲习所”中有禅音老师发表的“三七先生关于初学中医的一点提示”,当对您有所帮助。
发表于 2010-11-20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醫易同源  通易 只有靜坐一途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0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上先生指点,学医是我的兴趣,也想给自己治病,更想悬壶济世。看现在西药在误人误己,想尽自己之力,为中医作出自己贡献。更想让中医发扬光大。
发表于 2010-11-20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您真的要當中醫師:看看大醫精誠第二,可知當醫師的標準之高,因為您面對的是人命,不是兒戲!將此文摘錄下來僅供您作參考︰摘自千金藥方卷首‧醫學緒論

      張湛曰︰夫經方之難精,由來尚矣。今病有內同而外異,亦有內異而外同,故五臟六腑之盈虛,血脈榮衛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診候以審之。而寸口關尺有浮沉弦緊之亂,穴流注有高下淺深之差,肌膚筋骨有濃薄剛柔之異,唯用心精微者,始可與言於茲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粗至淺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虛而損之,通而徹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熱而溫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見其死矣。故醫方卜筮,藝能之難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故學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淒愴,勿避險 ,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自古名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於愛命,人畜一也。損彼益己,物情同患,況於人乎?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為藥者,良由此也。

     其虻蟲、水蛭之屬,市有先死者,則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雞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處,不得已隱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瘡痍下痢,臭穢不可瞻視,人所惡見者,但發慚愧、淒憐、憂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醫之體,欲得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候,纖毫勿失,處判針藥,無得參差。雖曰病宜速救,要須臨事不惑,唯當審諦覃思,不得於性命之上,率爾自逞俊快,邀射名節,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縱綺羅滿目,勿左右顧眄,絲竹湊耳,無得似有所娛,珍饈迭荐,食如無味, 兼陳,看有若無。所以爾者,夫一人向隅,滿堂不樂,而況病患苦楚,不離斯須,而醫者安然歡娛,傲然自得,茲乃人神之所共恥,至人之所不為 。

     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嘩,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則昂頭戴面,而有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此醫人之膏肓也。老君曰︰人行陽德,人自報之;人行陰德,鬼神報之。人行陽惡,人自報之;人行陰惡,鬼神害之。尋此二途,陰陽報施豈誣也哉。所以醫人不得恃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但作救苦之心,斯蓋醫之本意也。於冥運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貴,處以珍貴之藥,令彼難求,自炫功能,諒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濟,故亦曲碎論之。學人不可恥言之鄙俚也。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0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看书时,发现中医的理论跟易经关联甚大。所以现在在看《易经》方面的讲解和书,而且要看古典,看原文对我们文言文功底是个考验。
发表于 2010-11-20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論大醫習業第一
凡欲為大醫,必須諳《素問》、《甲乙》、《黃帝針經》、明堂流注、十二經脈、三部九候、五臟六腑、表裡孔穴、本草藥對,張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東陽、張苗、靳邵等諸部經方,又須妙解陰陽祿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並須精熟,如此乃得為大醫。若不爾者,如無目夜游,動致顛殞。次須熟讀此方,尋思妙理,留意鑽研,始可與言於醫者矣。又須涉獵群書,何者?若不讀五經,不知有仁義之道,不讀諸子,睹事則不能默而識之。不讀《佛經》,則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讀《莊》《老》,不能任真體運,則吉凶拘忌,觸涂而生。至於五行休王,七耀天文,並須探賾。若能具而學之,則於醫無所滯礙,盡善盡美矣。【給所有的中醫參考】
发表于 2010-11-20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給樓主:大醫習業與大醫精誠原文,您大略看得懂嗎?如果您都看不懂,沒關係,只要多接觸原典,有一天就會懂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0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各位先生指点
发表于 2010-11-20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七先生关于初学中医的一点提示


学中医还是从阴阳入手比较直接,讲阴阳最直接了当的莫过郑钦安先生,所以《医理真传》不可不读。五行则宜从黄坤载《四圣心源》入手。《伤寒论》所示为万古不易之法,明其理方能得用,理在《内经》,开合枢为关键。


开合枢为阴阳二气三阴三阳转化之门户,如出入之从门。阳在外主入,阴在内主出:阳注于阴,阴满之外。在外则向内为合为开(阳明太阴,先合后开),在内则向外为合为开(厥阴太阳,先合后开)。枢为转动之轴(少阴主降,少阳主升: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枢机不转,则开合不利,升降不调。


黄坤载实为有史以来学问最渊博、著述最丰富、学术最系统、医术最高明之大医家。可惜一直受到所谓正统的人多势众的寒凉派庸工的理论排挤,始终没有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以盲引盲,处处误导,致使中医水平每况愈下,释邪攻正,为虎作伥,终于沦落到了今天不堪入目的地步。悲哉!


另外一则
推荐几家简要直捷的医书请君细读:


1、郑钦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结合《吴佩衡医案》阅读,洞悉阴阳根本,明了救阴救阳大法。同时参阅李翰卿真武汤小量救急医案,不要执着于大剂量。


2、黄元御《四圣心源》,了解四象、五行、六气本意及脉象原理并诸病解。如有精力,黄氏其余著述皆可详阅,黄氏医书十一种坊间有合集出售。


3、《慎斋遗书》,《慎柔五书》,张隐庵《侣山堂类辨》、高士宗《医学真传》合集,《孔氏医案》,《医学纂要》,都可以找来看看。


4、本草类可看《本经三家注》,《本草新编》,《本经疏证》,黄元御《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一..杂书勿看,先以黄元御医书十一种搭个骨架.先背颂四圣心源,再背颂长沙药解,小病就可以上手了,先宗一家之言,以一龙治水,则天下无旱.为什么最先仅读黄元御,因为在仲景的后视镜内,只有黄元御一人.
二..再对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下手,拿出考研冲刺的猛劲来.要烂熟於口,慢慢消化,并将四圣心源融会进去,建一个稳固的根据地,谁都打不进来.
三..再读素问.难经.灵枢及黄元御解,奠一个深而宽广.厚的基础,这样就可起万丈高楼.
四..道德经仅五千文,来回多耙几次,将历代老解都看看.去名相,去二元对立,建立象的概念,执大象,天下往.学会守静.观复,建立一气流行观念.则庞杂的中医顿时有序简单起来.
五..易学.拙文先天横图稍有,点滴心得,可拿来作垫脚石.玩味八个基本卦象,用一元盈缩,一气流行串起来,则中医生理..[载营魄抱一]可全部显现.
六..郑寿全的不朽功勋在于已悟到一元盈缩及一点元阳真种子,这是除黄元御外,建安以后无人可及的.但初学抚得龙泉.湛卢,易一头扎进四逆汤中.
七..其它医书,但观其方.论坛理法方论中病情辩析,老朽在此恭侯各位.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按三七先生的指点,按步就班地学。
发表于 2010-11-27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恩 我也会学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6 18:37 , Processed in 0.02493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