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9303|回复: 24

中医经典难懂之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3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有很多师弟向我请教如何学经典,本人一般都劝说找一个善本的《黄帝内经》天天看就行,每天不用看太长时间,只要坚持看就行,本人在上学时间养成的习惯是每日入睡前看一小时经典。这些话说完后师弟们都会一样的表情,很迷茫、很失望,然后对我说:“读不懂。”我便经常用两个道理来劝告他们:

第一,为了考研或者考大学,每个人每天都要学英语,每天都要做无数的英文阅读理解,你能读懂吗?你不是一样天天坚持读?我反正见了英文字母就犯愁,也硬挺着挨过来的,读经典再难懂也比英语好懂吧!而且把时间放在读经典上可比放在读英语上明智的多,如果话说的偏激一点,中医大学的学生把学习英语的时间用在学经典上,中医就不至于这么不出人才了。所以不要找借口了。

第二,下面说的如果你不仔细感悟可能体会不到,请用心感悟。如果一本经,你读一遍就会治病,就能包治百病,那绝对会害了你。《内经》的作者写的已经很实在了,将治病之法写的非常清晰明了,他们将法放在那里,让你通过法来悟道,而只有悟到天地之道后,你运用法才能更加灵活,才能成为高手。以佛法为例,佛经是经典,为什么佛经里不讲神通的修炼方法?因为如果直接告诉你一个很好很快的修神通的方法,那这个人很快修出神通,很快就很自满,永远都得不到佛法了,而只有证悟佛法之人,则神通对他易如反掌,而只有证悟者才有能力用神通渡人,未证悟虽有神通何用?所以我不羡慕那些靠一个偏方混饭的医生,我喜欢得道的快感,喜欢极乐,我佩服的是那些为求道舍生忘死的行者。

请相信经典,经典这么写有他很深的用意,每日仔细读,慢慢体会,与经典相合,感受天地之道。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论经典难读之因  
近日还是有师弟师妹向我诉苦,说自己已经辛辛苦苦的在读经典了,现在还是对经典没有什么感觉,并问我何时对经典会有感觉。我立刻发现了他们读经典的问题,如果继续按这种不得法的方式读经典那可要枉费很多聪明才俊了。

要明白经典是怎么能被读懂的,首先必须明白我们是怎么接收信息的。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多通过语言或文字来接收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接收方式是这样的:比如甲要表扬乙,通常甲会先将要表扬乙这个信息转化为对方可以理解的信息,然后通过语言或文字传送出去,然后乙通过感觉器官将文字或语言接收,转化为自己所理解的信息,如此二人便发生了信息的交换,乙便收到了甲的信息。若要保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变质,则必须保证甲正确的传输了信息同时乙正确的接收了这个信息并准确的转化为自己的信息。如果甲正确的传出了信息,而乙没有接收或接收过程中转化错误,则信息无法传递。即如果甲说话乙没有听,或没有专心听都接收不到信息;如果乙本来就对甲说的话有成见,则无论甲怎么表达乙都有可能转化错误,本来表扬的话完全能转化成拍马屁或是嘲笑甚至骂人的话。明白了信息的传递,再谈经典的学习就好办了。

经典的作者清楚的表达了所要表达的信息,现在就看我们能否接收和转化好了。所以读经典第一必须要读,即做到接收。第二就是要保证不变质的转化,而保证转化不变质的前提是自己要没有成见,如果有成见则转化错了。所以我一直要求要忘掉一切读经典,只有自己是白纸才能让经典的原意写在上面,如果自己已经很多知识了,经典是进不去的,这在本人《失落的中医经典》系列讲座里详细的论述。这里提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很多人读经典的时候总是想着人,殊不知经典所描述的人和你思维中的人根本不是一回事,经典中的人始终是天地的缩影,是天人相通的人,而在很多人眼里人是一个独立的人。所以读经典一定要虚下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人很心急,总是想从经典里立刻得到什么,这种心态永远也得不到经典的道。经典讲的是天地的道以及天地的道在人体的运用。只有“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就是说只有把自己调整到和天地的道很相似的状态,道才会让你得到。而天地之道的根本就是虚无,万物从虚无中来又要回到虚无中去。因此若要得到经典的道必须“至虚极,守静笃”,即佛家所云“无所住”,只有在虚极状态下读经典,经典的道才会乐意到您那里。故学经典切忌想从经典得到什么的心,而是保持虚静之心。此乃根本。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王庸医先生

再再论经典学习之法
近日仍有师弟师妹问我经典学习的问题,有的直接拿出一句经典的话让我解释;有的提出一个问题或疾病问我经典该怎么回答。真是急死我了,我都把读经典的方法都说道这么简单、这么详细怎么还是不上路?无怪老子言:“吾道甚易知,甚易知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我对再次发现的问题再做解答。
经典智慧从何而来?天地之道从何而来?均从空性中来,如何空?《金刚经》曰“应无所住”、《阿弥陀经》曰“一心不乱”、《道德经》曰“至虚极、守静笃”。经典所言为天地之道,天地之道本为“道可道”,《内经》强为之道,故只有一心不乱,什么都不住,将自己想办法虚空,则智慧自会出现。舍弃本身,《内经》才会与你融合。我虽未皈依佛教,按理不当谈论佛事,言已到口,不言不快,多说几句,现修净土法门念佛是首要的,必须的,然只有一心不乱念佛,舍弃我体,才能与阿弥陀佛合而为一。念佛是一个法门,合一才是目的。禅宗静坐之最终目的也是合一,舍弃我身与佛合一,与心合一,与最高智慧合一。所以读《内经》必须舍弃所知,与经典合一,与天地合一。若总是带着问题看《内经》则会受“所知障”的困惑。对于学习知识必须要带着问题思考,对于学习天地之道则必须放下自己。此即“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故积少成多易,达到《内经》“浑束为一”则难。
带着问题读经典的最大错误就在当你提出一个问题时,你不可能找到答案,因为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带着问题思考,思考来思考去的结果是,用你以前的知识不停推演、构建,形成一个答案,往往这个答案你心里或许比较满意,然而告诉别人,别人无法明白,因为他没有你的知识结构,于是中医的门派便纷纷而起,直到最后两个中医在一起谁也不服谁,甚至举行辩论。其实无可辩论,亦没辩论的必要。如果有人说我解释通了《内经》的某一句话,那他必然是用自己的智慧推演、构建了一个答案,而经典的这句话又正好支持了他的答案,此即后世所言诸经皆为我注解,是通过改变经典来适应人而非改变人来适应经典。
所以最后强调,保持空性读经典,让我们溶入经典,与经典合一。
发表于 2010-11-3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儿意思,呵呵
发表于 2010-11-3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如此
发表于 2010-11-3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不错
发表于 2010-11-3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先生说得极是。
其实说起来极为简单:
读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就行了。
就这么简单。

反过来说,也蛮难:
因为我们停止不了我们心中不停的思想的恬絮,或者避免不了我们的困倦。
发表于 2010-11-3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好帖子。
谢谢王先生。
发表于 2010-11-4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王老师,这是明理
发表于 2010-11-4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的时候,忍不住就要思考,就要想怎么办?
发表于 2010-11-4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通俗易懂,写的真好!
发表于 2010-11-4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3楼“再再论经典学习之法”中“无怪老子言:‘吾道甚易知,甚易知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一句,应为“吾言甚易知,甚易知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我未曾读《道德经》,只略百度了一把。
发表于 2010-11-4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太好了。谢谢王老师
发表于 2010-11-4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
发表于 2010-12-23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高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4 20:26 , Processed in 0.03447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