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7860|回复: 14

自闭症:不管多难,都别放弃治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3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疆日报网讯 )两只脚并拢站好,然后金鸡独立。脱掉一只鞋,放好脱下的鞋子,换上拖鞋,再用换上拖鞋的脚金鸡独立,脱掉另一只鞋,整齐地摆放好……电影《海洋天堂》里,21岁的自闭症患者大福,无论到谁家都是这样按部就班地进门脱鞋。

  一碗菠菜汤,喝到嘴里又吐回碗里,再喝再吐,几次三番后,再用手指挑起菠菜扔进嘴里……乌鲁木齐市6岁女孩田田(化名),每次吃饭都会重复这样的动作,哪怕是在妈妈无数次的纠正之后。3年前,她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

  今年7岁的小满(化名),1岁半时,已经认识200多个字——这种惊人的聪慧曾给他的父母带来极大的幸福与自豪。2岁时候,小满突然发生了一些变化:语言功能严重退化,不知道任何危险,对别人的喜怒哀乐毫不在意……他突然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外人无法进入的空间,最后,小满已经不认识爸爸妈妈。

  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安排违背,人们把这样的孩子叫作“星星的孩子”。

  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第一排一片,第二排两片,第三排三片……

  太阳下,在乌鲁木齐米东区培智学校大门外的篮球场上,8岁的鹏鹏(化名)蹲在篮球场上,将自己撕碎的纸片次第排列。旁边,伙伴们和老师正在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但鹏鹏只专心地排列自己的纸片。

  “没人知道鹏鹏在想什么,”校长李君玲说,“如果没有人打扰他,鹏鹏能在操场上蹲一整天,不吃饭也不喝水。”

  乌鲁木齐喀什西路上,爱心园儿童孤独症康复中心的教室里,一个在常人眼里极其简单的训练课正在进行。训练课的内容是,拿起彩笔,套在相对应颜色的笔套上。

  老师拿起黄色彩笔,小森的手指在笔套堆里踌躇半晌,挑中了蓝色的笔套。老师轻轻敲了敲小森的手,指了指黄色的笔套,小森犹豫了一会儿,缓慢地拿起黄色的笔套,笨拙地套在笔上。“12岁的小森对颜色没有任何感觉。”洪成娟老师说。

  这些孩子,都是自闭症患者,又称孤独症,他们似乎永远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1943年,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Leo Kanner报告说,自己观察到一个5岁的男孩唐纳德的奇特症状:他旁若无人地生活在自己独有的世界里,他记忆力惊人,两岁半时就能流利背诵《圣经》23节以及历届美国正副总统的名字,但却分不清你我,不能与人正常对话;他迷恋旋转的平锅和其他圆形物体,对周围物体的安放位置记忆清楚,但对位置的变动和生活中的轻微变化却不能容忍。这一年,他报道了11名唐纳德式的孩子。他引用了“孤独”这个概念,把这些症状称为“情绪交往的孤独性障碍”及“婴儿孤独症”。

  “人与人构成社会是因为有规则,包括法律、习俗、规范等,人会随着大脑发育逐步理解这些规则,按共同规则行事,才能交往,才能为社会接纳和认可;但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很难接受这些规则,他们在使用语言、表情、动作这些表达工具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而他们的感情世界,也因不能遵守人们共同的情绪规则,而变得让人难以理解。”乌鲁木齐爱心园园长郭丽试图让人们理解这种“抽象的”病患。

  这是一种特殊的病,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在被发现后的几十年中,人类一直找不到病因,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截至目前,所有基于自闭症的研究几乎是猜测和推断,自闭症的病因仍然未知,很多研究人员怀疑自闭症是由基因控制。联合国发布的数据表明,自闭症的发病率为1/150。

  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儿保科数据显示,自2003年开始诊断的第一例患者至今,新疆已有超过600例被怀疑或确诊的儿童自闭症患者。自治区残联康复部部长赵雪莲说,因为缺乏一个专业机构去做自闭症儿童的调查摸底工作,对新疆孤独症儿童的数量、现状等基本情况都无从掌握。

  被围困的家庭

  “一个家庭,生了一个自闭症的孩子,日子会过得很艰难。这孩子可能第一不会说话,第二不听指令,你让他坐着或者站着,吃饭不要用手抓,火是热的不能碰,上厕所要脱裤子别便在身上,这些指令他都很难遵守,没有办法进正常的幼儿园和小学、初中。”一位自闭症孩子的妈妈在日记里写道。

  房间里,娜娜又将屎尿抹得满身满脸都是,屋里地板上,到处都是娜娜的大小便。娜娜没觉到脏,对着地板呵呵地笑着。

  妈妈张丽娟看到这一幕,终于发怒了,她扳过娜娜的身子,对着娜娜的屁股狠狠打了两巴掌。娜娜委屈地哭了,张丽娟的心里又是后悔,又是难过。

  夜深了,娜娜被张丽娟按压在床上,教她睡觉,娜娜的嘴里发出锐利的尖叫声,挥舞着双手想要挣脱张丽娟的束缚。张丽娟知道,娜娜只是用本能在挣扎,其余的一切,她都感受不到。又过了一会,娜娜并不安稳地睡去了,张丽娟却累得满头大汗。

  自从娜娜被诊断出自闭症后,来自阿勒泰的张丽娟一刻都不曾离开她。为了女儿治病,已经花去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并且负债累累。“在没有进入爱心园之前,时时刻刻都牵着娜娜的手,白天连水都不敢多喝,因为喝水就要上厕所,每次去厕所拉着娜娜真的不方便。孩子的父亲,因为粉碎性骨折如今还躺在床上。”

  为了娜娜,张丽娟只身来到乌鲁木齐,在爱心园当了一名清洁工。张丽娟的工作间和娜娜的教室之间的距离不足15米,这个清洁工的工作对张丽娟来说是个幸福的事,“既能赚到孩子的治疗费,又能天天看着孩子。”

  “最困难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带着娜娜去死?”有人问。

  “想过。可孩子没错,我没有权利剥夺她的生命。我也没有死的权利,这是母亲的责任。”张丽娟回答。

  与实际年龄相比,40岁的陆雄(化名)显得更加的苍老,面色赤黄,甚至有时连说话听上去都有些含糊不清,这是长期睡眠不足以及精神压力过大造成的后果。

  为了儿子小森(化名),这位公务员已经上了整整一年的夜班。晚8时到早10时,他在单位上班。第二天白天,他在爱心园陪着小森上完全天的课程。“整整一年,都这么连轴转,在上夜班的时候抽空眯一会。”

  电影导演薛晓路拍摄《海洋天堂》是因为一个采访。2000年的一天中午,一群外国记者来到北京一家自闭症培训学校,采访正在中午休息中的自闭症患者家长。一个记者问一个家长:“你们现在特别照顾自己的孩子,万一你们病了或死了,你们孩子怎么办?”当时那个准备回答的家长,当众放声痛哭,在场所有的家长都哭了起来。

  “这个问题也是所有自闭症患者家长最担心的问题,中国目前的法律体系里对自闭症的覆盖范围仅局限在九年义务教育部分,这一段对自闭症孩子有一些保障,这些孩子在初中毕业16岁以后,一直到老年这么一大段时间,是没有任何保障的,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制度缺失问题。”薛晓路说。

  更大的孤独

  薛晓路在电影《海洋天堂》里写的主人公王心诚的遭遇,实际上是中国自闭症患者遇到的现实难题:培智学校只管九年义务教育;孤儿院、福利院、养老院没有专业的陪护人员,也不收自闭症患者;在商业保险部分,保险公司嫌风险太高,将自闭症患者排除在参保对象外;普通人享受的医保系统没有覆盖自闭症患者;在社保部分自闭症患者很少有就业机会。

  培智学校校长李君玲说,孩子超过了16岁,培智学校就不再接收了,而送去养老院又太小,福利院只接收没有父母的残障儿童、弃婴和没有子女的老人;保险公司不接受残疾人投保;社会保险又暂时没有这一块,最后只剩下家庭照料。

  “可很多的自闭症患者家长,都是80后的一代人,他们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对他们的自闭症孩子来说,只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父母是可以依靠的,没有什么舅舅、姑姑这些亲戚,什么都没有了,在可以依靠的人去世以后,这些孩子怎么办?该交给谁看护?”李君玲很担忧。

  在现实面前,中国的家庭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大城市里经济条件好和教育程度高的家长,他们选择了带着孩子移民到欧洲、美国、加拿大去,在那里有一套覆盖了自闭症患者从小到老的政府公益服务体系;经济条件相对好的城市家庭,则根据政府的法律选择再生一个孩子,在自己死了以后让老二照顾老大;对那些经济困难和离异、没有要第二胎的家庭来说,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孤独症儿童会有什么样的成年生活,除了病情的轻、重外,李君玲认为,更重要的依赖于确诊后的有效干预和训练以及社会的接纳程度、就学、就业的机会及法律保障。

  但现实是,社会给予他们的出路却相当狭窄。从上幼儿园,到上学,到就业,孤独症孩子都被以各种方式各种理由拒绝着。家与社会之间有一道高高的门槛,耸立在孤独的孩子和孤独的家庭之间。

  “一个家庭中有一个孤独症患者,就意味着被社会的拒绝和家庭痛苦的开始,这个家庭便陷入 更大的孤独中。”李君玲说,“外界并不足够宽容,社会还没有学会怎样对待孤独症患者。”

  “虽然自闭症已经被列入了精神残疾的范畴,但我区很多医院还不能进行自闭症的诊断,”自治区残联康复部部长赵雪莲说,“治疗和康复训练的主要培训机构还是由民办力量为主,两家自闭症儿童训练学校都是由自闭症家长自发创办的。而一些培智学校也只是在探索阶段,不少南北疆的患儿父母不得不千里迢迢跑到首府来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同时由于自闭症训练的特殊性,每个孩子至少需要一名专门的老师辅导,所以资金及师资力量又成为民办培训中心最大的困难。”

  赵雪莲说,我区虽有聋校、盲校、培智、脑瘫等特殊教育学校,但惟独没有一所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学校,各中小学校也没有专门为自闭症儿童开设的班级,患儿多数只能呆在家里,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一些孤独症儿童不得已最后进入培智学校。但他们与弱智儿童又有一定的差别,康复训练便由此中断,最终结果是,孩子越大自理能力越差,因为这些孩子错过了最好的康复期。

  台湾教育专家方武,在台湾创办针对2岁至20岁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教会2岁至10岁自闭症孩子们学会生活自理,教会10岁至16岁孩子们学会一项技能,然后再针对孩子们的技能开办福利厂,生成产品,方武的学生们生产的精油香皂,如今已经走进了上海世博会。

  培智学校的董伟老师刚刚从重庆听完方武教授的课程回来,重庆已经开始着手以方武教授的模式教育学生了。李君玲也正在向米东区申请,按照方武教授的模式办一所学校,帮助更多的自闭症孩子。

  郭丽的爱心园是全国31个孤独症儿童训练工作室示范点之一。眼下,她打算向教育部门申请,针对自闭症儿童成立一个学校,设置小学年级课程,再开一个成人养护班,除收治16岁以上的孤独症孩子外,家长也可以参加训练学习。

  “无论多难,都别放弃努力。”郭丽说。

  (新疆日报 傅翔龙 实习生/贾梦莹、袁悦)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道德心 于 2010-10-3 12:25 编辑

个人认为所谓的行为训练法并不是正确的治疗,相信中医一定有正确的治疗方法,但是从来没有见过医案。
特此转帖希望能够遇到有识之士,帮助千万痛苦的家庭,这些家庭的家长们都聚集在以琳自闭症论坛中http://www.chinaqdautism.org/Boards.asp无奈的是以琳自闭症论坛的版主们都特别反对中医。
发表于 2010-10-3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她们是要小孩去他们那里训练的,要是中医把小孩治好了,他们还训练什么啊。中药对孩子的后天发育肯定是有帮助的。中药对脑部发育也是有帮助的。
发表于 2010-10-3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但那要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治疗效果才好吧。

有多少原本可以治好的孩子,被冠一个“自闭证”“孤独证”,父母就选择了那些“康复中心”,致力于机械地操练他们的说话和动作能力,而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

如果不相信中医,安乐的小表哥,他的命运可能是两样。

前年暑假,安乐两周岁生日过了,小表哥也差不多满3周岁了。还是不肯讲话。大小便不正常会经常大在裤子里,不会跟小朋友玩,不会自己吃饭,没有幼儿园肯收他,嫌他太麻烦。我让姐姐带孩子来上海看卞医生。我原想,这么远的路,姐姐可能会有点犹豫吧?结果过两天她就说,已经在筹钱了,真要来。

来了以后,她还一直想带孩子去找什么医院或者测试中心看,是不是自闭证。我回绝了,我想,医院那种商业机构,肯定会给孩子一个不利的诊断。她也想到若这个诊断流传开来,每个人看孩子的眼神都变了,正常学校也不肯接纳孩子了。我们就只带孩子在卞医那里看了3周,每周去一次。几次的基本方都没动,诊断是 “五迟”。后来姐姐实在住不惯上海的天气,就带了药方回去守方吃了一两个月。

那以后小表哥还是不肯说话。不跟别的孩子玩。高兴时候仍然是手舞足蹈的样子。但经常感冒发烧的体质调好了。以前总是一个月发烧一次,每次都要挂水。自上海回来以后,这孩子就很少感冒,一年只感冒了几次,都吃点感冒药就顶过去了。

去年我回老家了。姐姐又生了个小孩。产后感冒了,咳嗽不止。爸爸给她开药,讲是产妇,用药要小心,结果改了两个处方都没好转。她让我找老师帮忙。我就打电话给老师汇报了情况,老师开了桂枝汤加厚朴杏仁给她。一剂就大为好转,3剂就痊愈了。姐姐觉得经方神奇,又让我找老师帮调理大的这个孩子不说话的问题。因我一直跟她讲,孩子不说话,一定是体质问题,肯定存在有先天不足。因为在妈妈怀孕的时候,妈妈经历了她一生中最难的时刻,情绪非常不稳定。所以我一再跟她讲,一定要找中医开药给孩子吃才能够调好。内脏发育跟不上,只注重那些“康复训练”是没有效的。

老师给开的是小建中加龙骨牡蛎和大黄火炮附,我就信心满满地帮她抓好药,让她给孩子喝了一阵子。期间,因为担心,姐姐仍然带着孩子去广州学习了一个月,也去看了自闭证中心的孩子是怎样的。那里的老师跟她说:能够训练到会简单的语言,已经算是成功的。即使这样成功的例子,也很少。她看到心里非常不安。我只能一直安慰她,我们还有中药帮忙,没事的。

回来后,姐姐就坚持训练孩子说话,孩子很快就开口说话了。也继续喝了一阵子中药。后来,孩子喝这药出现了半夜睡不着狂燥的现象,姐姐担心药不对证,就停了。

之后我回上海了。跟她强调了好多次,孩子感冒发烧不能再用西药,一用西药体质就会倒退。期间也经历过高烧时候她忍不住用过两次退烧药。后来她发现用过退烧药以后,孩子真的脾气变得无比暴躁又脆弱,动不动就哭到浑身湿透。终于明白退烧药对身体的危害。于是她但凡孩子感冒都找三姐开药。我打过几次电话,每次她都说孩子讲话越来越多了。也会跟弟弟玩了。也上了正常的幼儿园,老师不再排斥。

这次我回来,真的看到他进步非常大。我介绍姐姐给他读经,她每天坚持读一小段,孩子都不肯跟着读,结果过阵子,他自己玩的时候就开始背书了。我的孩子都没能做到这样。今天中午,姐姐来爸爸家吃午饭,她谈到,孩子会自己搬凳子爬上去找他喜欢的东西了。她讲,康复中心的老师曾跟她讲过,自闭证的孩子康复有三个指标,前面两个孩子都达到了。最后这个会自己要搬凳子拿东西,他也会了,证明孩子已经完全属于正常孩子了。她很欣慰的表情。

我也为她和孩子都觉得高兴。但我认为仍然需要再调理一下,令他五脏发育更良好。

看中医书上摘下来关于小儿五迟的论述:

系 “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在一般发育时期,表现为肢体软弱,筋骨不固,四肢无力,站立不稳,行步困难,牙齿迟迟不出,头发稀疏萎黄,二,三岁仍不能言语,神情呆滞。此证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使小儿发育成长受到障碍所致。治宜补益五脏,培养气血。立迟,行迟,齿迟以补肾为主,用补肾地黄丸。发迟养血为主,用胡麻丹,语迟养心为主,用菖蒲丸。

补肾地黄丸:
熟地 山萸 山药 鹿茸 牛膝 泽泻 丹皮 茯苓

胡麻丹:
胡麻 地黄 首乌 当归 白芍 牡蛎

菖蒲丸:
人参 菖蒲 麦冬 远志 川穹 当归 乳香 朱砂
http://blog.39.net/donnaliang/a_5554098.html
发表于 2010-10-6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中医可已治好。
发表于 2010-10-6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果 于 2010-10-7 00:17 编辑

中医是辅助手段但不是主要手段. 中医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身体环境,但孩子的心灵环境还是需要父母去创造. 就象一个完全健康的孩子,如果扔到热带丛林里,他还是学不会和人交流. 行为训练不是好的方法. 突破自闭症的关键是建立起孩子和父母的感情纽带, 大部分的所谓训练方法都忽视了这一点. 而要建立这个感情纽带, 父母首先要教育自己, 改变自己, 不是先去改变孩子.

其实教育一切孩子, 自闭也好, 多动也好, 聪明的孩子, 不聪明的孩子, 道理都是相通的, 只是需要有些微调, 其基础都是首先建立关系. 我觉得自闭的孩子, 做父母的要回到他们的婴儿时期, 看哪一步缺失了, 然后从那一步开始建立关系. 就象做数学, 不从一加一学起,怎么做微积分.可惜很多家长急于让孩子适应课堂,赶上"进度", 忽视了最基本的东西. 多观察年轻的父母是怎么和婴儿交流的, 他们是从无声交流开始的, 用面部表情交流, 一个笑容, 一个动作, 一个鬼脸,都有感情在里面, 交流是这么开始的. 没有这个基础, 孩子即使认得一万个字, 会说无数的结构复杂的句子, 他不会交流, 他只会做"导游", 就象旅游时滔滔不绝介绍风景的导游, 没有情感交流在里面.

关于自闭症孩子的心理治疗我觉得目前最好的理论是RDI的理论. 我认识一个RDI的咨询师, 她自己的孩子有很严重的自闭症. 她一开始送孩子进行行为训练, 发现孩子越来越严重了. 我就是从她那里知道所谓的行为训练是什么样的. 觉得和训练动物差不多, 没有感情因素在里面.后来她自己去考了RDI的证书, 用RDI的理论学会和孩子相处, 孩子现在进步太大了. 是个很爱父母姐妹的孩子, 可以在普通课堂上课, 可以独立去夏令营, 是学校乐队的大提琴手,还有朋友. 她觉得他的孩子已经是个"正常"孩子了. 可是RDI的这种封闭的不对外开放的咨询体系我很不赞成, 如果能看一些相关的文章和书, 掌握他的主体思想, 完全可以不要去找咨询师. RDI的东西都来自于现代儿童心理学, 只要多看一些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书自己就明白了.

多看一些儿童心理学的书, 要看前苏联的, 维果茨基的, 苏霍姆林斯基的, 前者是理论, 后者是通俗的实践. 西方的要看70年代以后的, 他们最早的儿童心理学都是基于行为学的, 直到苏联的发展心理学传过来以后他们才逐渐改变. 所有这些心理研究都建立在对儿童大量观察的基础上.

内经姐姐的孩子,我觉得他只是发育上比同龄的孩子晚一年到两年, 只是现代西方医学把这类情况都归为自闭谱系, 以至于被宣判为自闭的孩子越来越多. 我建议不要这么早给孩子读经,更不要过于执着于"自闭"这个西医给的病名,而急于采取措施去否定这个标签. 关键是要从心底里接受孩子现在的发展状态,发展程度,然后基此给孩子一些帮助. 和孩子建立感情和关系,和孩子多玩多进行情感交流是最重要最基本的. 孩子会不会说话,不用急,因为会说话不等于会交流.先和孩子交流, 无声的,有声的,面部的,动作的,用声调高低,用身体暗示, 都可以,有了交流基础后,孩子学语言是非常迅速的.

另外,从康复中心的老师话来看他并不太懂什么是自闭症. 孩子会不会搬凳子,包括是否能上学都不是判断孩子是否自闭的标准, 很多自闭的孩子有很高的智力发育水平,运动能力,甚至很强的纪律性. 孩子会不会和他周边的人分享感情,分享他的快乐和痛苦和他的人生经验才是判断是否自闭的最重要的标准. 举个例子, 你观察一岁的孩子,他们玩什么东西玩到兴奋了, 第一件事情就是抬头看妈妈的表情, 就这么简单的看一眼妈妈, 没有任何语言, 却有很多感情信息在里面, 一方面他是在告诉妈妈他很高兴, 另一方面他是在观察妈妈是否和和他一样高兴, 这就是分享. 很多自闭的孩子到了很大了, 即使会做很难的数学题了, 都不会有这么一个动作, 这其实只是一个一岁孩子的感情发育水平. 如果孩子做不到这一点, 他要从这个阶段开始学起.

那个会做指挥的舟舟, 他的智力水平很低,但他有不低的情感交流水平, 他虽然是弱智儿, 但他不是自闭. 和他有一双非常爱他,从心底里接受他的父母有关系. 他要换一对不愿意面对现实的父母未必有这么好的情商.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一位自闭儿母亲化性成功的例子,她变好了,孩子也跟着好起来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zOTY1MTMy.html
发表于 2010-10-18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但那要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治疗效果才好吧。

有多少原本可以治好的孩子,被冠一个“自闭证”“孤独证”,父母 ...
内经养生居馒头 发表于 2010-10-3 15:08
发表于 2010-10-18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有些慢,还没写就发出去了。4楼讲的菖蒲丸是否有成药,我想给我儿子调理一下,我儿子已经22个月多了,语言方面只是简单的字词,还不能完整的表达,头发也是稀黄。如果没有成药,是否有具体的处方,谢谢!
菖蒲丸:
人参 菖蒲 麦冬 远志 川穹 当归 乳香 朱砂
发表于 2010-10-18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菖蒲丸(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党参10克,石菖蒲6克,麦冬10克,远志6克,川芎6克,当归6克,乳香3克,朱砂0.3克(冲),丹参6克,茯苓10克,酸枣仁6克。水煎服,每日1剂。

我也是网上搜的。仅供参考。请带孩子看了中医辨证使用比较谨慎一些吧!我最小的姐姐竖琴的孩子也说话比较晚,大概18个月才会说一些词,快到20个月才开始学一些句子的,以前头发也比较黄。不过并没有按照五迟处理,而是调补脾胃,调理身体的健康过程中,渐渐地头发变浓黑了,现在语言能力也不错。
发表于 2010-10-19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太赞成燕果说的中医只是辅助手段但不是主要手段。中医认为,物心不二。JT的中医基础学里面讲了很多关于五脏与情致之间的关系,我也看到过中药治疗到精神疾病的精彩案例。中医讲“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神魂魄不守各种精神方面的疾病就生出来了。而肾主志气,肾气虚弱的人会胆怯怕事不喜欢与人交流,这事也是实际存在的。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基础,就等于一栋大楼没有地基一样,灵魂也无所依附。当然心理方面的功课也要做。不过西方心理学那一套,只得其形而不得其神,比我们庄子的心理学落后不知道多少。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发表于 2010-10-19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中医治好的案例啊?很期待哪位名医写出治疗案例
发表于 2010-10-19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0-19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印象中在三七上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个母亲把自闭症的孩子培养考上了大学,可能给自闭症的家庭有帮助,有兴趣可以找找。
发表于 2010-10-19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林人家 于 2010-10-19 18:27 编辑

回复 10# 内经养生居馒头 ,多谢先生!我会向中医师去咨询一下,不过很多中医师不如37网上的师兄、先生们有水平。

更改后的网页我还不太会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2 09:52 , Processed in 0.03072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