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5537|回复: 4

【转帖】感冒的治法与主治方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9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网上找到的,请各位高手来品论一下
http://www.taizhou.name/yaodian/122241541.htm
凉燥感冒治宜宣肺达表,润燥化痰。
主治方剂选用如下:
(1)杏苏散 方中苏叶、杏仁、桔梗透表宣肺为君,枳壳、前胡肃降肺气为臣,宣降相合,以复肺气宣肃之能;橘皮、半夏、茯苓、甘草化痰止咳为佐,生姜辛散,配苏叶解表卫之次寒,合大枣调和营卫,共为使药。诸药相伍,轻宣达表,化痰止咳。
(2)止嗽散 方中紫菀、白前、百部润肺止咳为君;陈皮理气化痰为臣;桔梗、甘草止咳利咽为佐;荆芥疏风解表为使。本方温而不燥,润而不寒,其温润止咳之力,略胜于杏苏散。适用于凉燥咳嗽,咯痰不爽,微恶风寒,头痛等症。
(3)紫苏散 方中麻黄、苏叶、杏仁宣肺解表,止咳平喘为君;五味子收敛肺气,与麻黄相伍,一散一收,以和肺气为臣;桑白皮泻肺,合青皮苦泻下行,可散肺中滞气,而平逆气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本方辛散酸收、甘缓苦泻相伍,重在降气,于凉燥咳喘甚者为宜。
(4)润肺降气汤 方中沙参、蒌仁润肺止咳为君;桑皮、苏子、杏仁、橘红宣肺降气、止咳化痰为臣;旋复花、郁金、合欢花肃肺降气为佐;鲜姜皮辛散表邪为使。全方共奏润肺、降气、行滞、散寒之功。于肺受凉燥,咳而微喘,气逆不降者为宜。
凉燥感冒的辨证论治要点是什么?  
凉燥的治疗虽然与风寒表证类同,但不宜用麻桂之类辛温伤阴之品。杏苏散是治疗凉燥的代表方剂,其性味辛温,温润不燥,不伤肺阴,故有辛散与温润的双重功效。叶天士谓秋燥一证,初起以治肺为急。暴凉外束,宜葱豉汤加杏仁、桔梗、前胡、苏梗之属,与杏苏散同义。若外有秋凉束表,内有痰热蕴结者,不妨加用天花粉、象贝母、冬瓜子等,以润肺化痰。但不可多用甘寒濡润之品,以免次寒不易透解,反而留滞不去、变生他证。
凉燥感冒常用的中成药有哪些?  
凉燥感冒常用中成药有:
(1)通宣理肺丸 方中麻黄、苏叶宣肺达表为君;前胡、杏仁、陈皮、桔梗、半夏止咳化痰为臣;茯苓清利生痰之源,枳壳宽胸下气,黄芩防肺气郁久化热,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以之为使。诸药合用,有辛温发散、宣肺止咳,兼以化痰的作用。
(2)麻黄止嗽丸 方中麻黄、细辛宣肺散寒,止嗽平喘;五味子收敛肺气,以防发散太过。全方有解表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之功。适用于凉燥证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哮喘、苔白、脉浮者。在应用时,可用红梨一个,切片,煎水,送服,有润肺肃降之功。
(3)杏苏二陈丸 方由二陈汤加味而制成。方中以杏仁、苏叶宣肺达表并疏风散寒为君药;前胡、陈皮理气止咳化痰为臣药;半夏、茯苓健脾祛湿为佐药;桔梗、甘草入肺止咳为使药。本药适用于凉燥感冒,以微热恶风(寒)、鼻塞头痛、咳嗽痰多为主症者。
凉燥感冒有哪些饮食疗法?  
凉燥感冒常用饮食疗法有:
(1)杏仁猪肺汤 杏仁(去皮尖)15克,罗汉果1个,猪肺300~500克,生姜5克,葱白7茎。
将新鲜罗汉果洗净后,剖开切成块状,葱白切成寸余长段。猪肺用水冲洗干净切成块状,与生姜用植物油炒片刻,然后放入杏仁、罗汉果,水适量煮汤,待汤将成时放入葱段,稍煮沸,调味后喝汤吃猪肺。
(2)百合杏仁粥 鲜百合50克,杏仁(去皮尖打碎)10克,粳米50克。
上三味共煮稀粥,加白糖适量,温服。
(3)橘红蜂蜜饮 毛橘红60克,蜂蜜250克,生姜30克。
先将毛橘红、生姜二味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滤出;再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两次煎液混合,浓煎成500毫升,加入蜂蜜溶化加温即可服用。
(4)苍耳子茶 苍耳子12克,辛夷、白芷各9克,薄荷4.5克,葱白3茎,茶叶2克。
上六味共为粗末,白开水冲,当茶饮,每日1剂。
(5)黄豆汤 黄豆30克,葱白3茎,白萝卜3片。
水煎热服,微发汗为宜。
凉燥感冒有哪些其他疗法?  
凉燥感冒常用其他疗法有:
(1)针刺疗法
取穴:列缺、风门、风池、合谷。
手法:毫针浅刺。体壮者用泻法,体虚者用平补平泻法。
(2)按摩疗法
取穴:肺俞、风门、列缺、照海、印堂、头维、太阳、百会、迎香。
手法:首先在项背部用法治疗3~5分钟,配合按揉脾俞、风门、列缺、照海,再拿两侧肩井,然后,直接擦背部两侧膀胱经,以透热为度。亦可用一指禅指法,沿顶部两侧膀胱经上下往返治疗3~4分钟,继之,从印堂开始,向上沿前额发际至头维、太阳,往返3~4次,配合按揉印堂、头维、太阳、百会、迎香穴;然后用五指拿法,从头顶拿至风池,再改用三指拿法,沿膀胱经拿至大椎两侧,往返3~5次。
(3)贴敷疗法
①感冒糊 白芥子100克,鸡蛋清适量。
将白芥子粉碎为末过筛,取鸡蛋1~2个,敲破取出蛋清(去蛋黄不用),和药末混合如糊状。如蛋清少可再加1个。先取药糊适量,敷于大椎穴,盖以纱布,胶布固定,再取药糊敷神阙、涌泉穴,敷完固定,令患者覆被睡卧,取微汗即愈。
②葱白胡椒散 葱白30克,白胡椒1克,捣碎,装到纱布袋内,填放脐上,外用胶布固定。加服开水一杯。
(4)拍打疗法
取干姜15克,开水冲泡15分钟。双手蘸些热姜水,在患者第七颈椎、腰椎部、两腿弯、两腿腓肠肌部拍打。
(5)外擦疗法
取鲜大葱切开流出之涎,放茶杯中,约120克,香油15克,混合一起。右手蘸些葱涎油,轻轻按摩小儿头、面、项背、手心、脚心诸处,每处轻擦60下。用于小儿秋冬季轻度风寒感冒及凉燥感冒。
什么是温燥感冒 ?  
温燥感冒多见于秋季,秋阳以曝、久晴无雨之时。是感受燥热之邪为病的感冒实证。
温燥感冒病性偏热,以燥热犯肺而致口、鼻、唇、咽等清窍津液受损、干燥为主要见症。
如何诊断温燥感冒?  
秋季,燥气主令,但有温燥凉燥之分。温燥,是指初秋时节,炎热未尽,久晴无雨,空气干燥,侵入肺卫,发而为病。一般多在立秋至秋分之间。温燥外袭,郁于肌表,可见发热微恶风寒、少汗;温燥上扰清窍,则见头痛;温燥伤肺,肺失清肃,肺津耗伤,则干咳少痰或无痰;“燥胜则干”,其温燥尤易伤津耗液,则见咽干鼻燥、皮肤燥热;燥甚伤及血络,可见鼻出血。温燥的特点是温热伤阴,故其苔必干,脉必数。故温燥感冒的临床表现为:
主症:①发热而微恶风寒,头痛,少汗;②干咳少痰或无痰;③咽干鼻燥,口渴。
次症:咽痛,咳甚胸痛,鼻出血,皮肤燥热。
舌脉:舌尖边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
凡在秋季感受外邪发病,见主症①、②及次症中任何一项,或见主症①、③及次症中任何一项,并均见典型舌脉者,即可诊断为温燥证。
温燥感冒怎样与类似证候鉴别?  
温燥感冒应该与风热感冒、凉燥感冒相鉴别。
(1)风热证与温燥证 风热证初起,风热侵袭肺卫,其临床表现与温燥证相类似,如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等。但风热证初起热象较明显,而无或少见清窍干燥的肺燥征象,且易形成痰热阻肺和逆传心包之变,四季均可发生而以冬春季多见。温燥证初起除肺卫见症外,必伴肺燥津伤之证,上部干燥症状较突出,少见逆传心包,发病仅限于秋季。总之,从临床特征及发病季节和病理变化方面去辨析,就会明确两证的不同。
(2)凉燥证与温燥证 同为秋燥之候,但其病性有寒热之别。凉燥性寒,温燥性热。其鉴别要点是:凉燥证恶寒发热,而温燥证则发热微恶风寒;凉燥证口不渴,而温燥证口必渴;鼻咽干燥和干咳,温燥证甚于凉燥证;凉燥证舌质如常,虽红而不甚,脉浮而不数,而温燥证舌红脉数是为必然,以此为辨。
温燥感冒的治法及主治方剂有哪些?  
温燥证宜治以辛凉甘润,透表泄热,清肺润燥。
其主治方剂选用如下:
(1)清燥救肺汤 方中霜桑叶柔润轻宣肺燥,石膏直清肺脏燥热,两药合用,清泻肺胃燥热,以撤致病之源,为君药;阿胶、麦冬、胡麻仁润肺增液为臣药;人参益气生津,杏仁、杷叶泻肺润燥,共为佐药;甘草为使,调和诸药。上药相伍,使外袭之燥得除,内伤之液得润,肺气清肃,诸证自解。
(2)桑杏汤 秋感燥气,初起必在肺卫,故清宣肺卫,当为治法之准。方中桑叶轻宣燥热,杏仁宣利肺气,共为君药;淡豆豉助桑叶轻宣解表,沙参、梨皮生津润肺,同为臣药;栀子皮清泄肺热,象贝母止咳化痰,为佐使药。诸药合用,有清宣燥热、凉肺润肺之功效。
(3)沙参麦冬汤 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当予甘寒救阴。方中沙参、麦冬滋养肺胃之阴为君;玉竹、花粉、冬桑叶润燥宣泄为臣;生扁豆养胃健脾为佐;甘草甘润泻火为使。诸药配伍,有清养肺胃、生津润燥、宣泄燥热的功效。
(4)翘荷汤 燥气化火,清窍不利,当从轻宣凉散,以辛凉药为治。方中连翘、薄荷辛凉
(寒)宣散燥热为君药;黑栀皮、绿豆皮凉润并导热下降为臣药;甘草、桔梗甘润利喉为佐使药。全方具有清散上焦燥热之功效。
温燥感冒的辨证论治要点是什么?  
“治燥不同治火”。治火可用苦寒,燥证则宜柔润;火郁可以发之,燥邪则宜濡之;治火可用直折,治燥只宜滋润。
温燥近似风温,只宜辛凉甘润。其治则上焦治气、中焦增液、下焦治血,药随证变,贵在圆活。
温燥感冒常用的中成药有哪些?  
温燥感冒常用中成药有:
(1)秋燥感冒冲剂 秋燥伤及肺卫,当辛凉甘润并用。方以桑叶、菊花、前胡辛凉清透表邪为君药;北沙参、麦冬甘寒清燥润肺为臣药;象贝、杏仁宣肺止咳为佐药;山豆根、桔梗、竹叶清热利咽为使药。全方具有清燥热、养肺阴、止咳嗽的作用,是治疗温燥初起,以发热干咳及口鼻干燥为主症的良药。
(2)秋梨膏 方以秋梨为君药,甘寒生津,止咳化痰;浙贝清化燥痰,麦冬甘寒润燥,共为臣药;鲜藕生津止渴为佐药;青萝卜行气化痰为使药。诸药合用,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用于秋燥伤肺、阴虚燥咳,或久病阴亏、火旺伤肺者。
(3)羊胆丸 方以羊胆干膏与浙贝母为君药,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百部与白及清热化痰、止咳止血为臣药;甘草甘润泄火、调和诸药为佐使药。本药适用于燥热伤肺所致的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口干咽燥等,有润肺止咳、清热化痰、兼以止血的功效。
(4)川贝清肺糖浆 本品又名川贝清肺露。方中以川贝母、枇杷叶、苦杏仁肃肺止咳为君药;以麦冬、地黄、蔗糖滋阴清肺为臣药;薄荷、桔梗为佐药,宣达肺气;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本品用于燥热伤肺引起的咳嗽、咽痛、低热、口渴等,有清肺润燥、止咳退热之功。
温燥感冒有哪些饮食疗法?  
温燥感冒常用饮食疗法有:
(1)薄荷糖 薄荷粉30克,白砂糖500克。
将白砂糖放入铝锅内,加水少许,用文火熬稠,加入薄荷粉,调匀,再继续熬至拉起丝状,以不沾手为度,即停火。将薄荷糖倒入涂有熟菜油的搪瓷盘内,冷却后,将糖取出,先切成条状,再切成块,随时食用。
(2)雪梨百合冰糖饮 大雪梨1个,百合10~15克,冰糖适量。
将雪梨洗净,切块,百合洗净,同水煮,加入冰糖,水煮沸30分钟后,取汤饮之。
(3)银耳百合沙参汤 银耳12克,百合15克,北沙参12克,冰糖适量。
将银耳先用清水浸泡几小时,待膨开后,与百合、沙参、冰糖同放砂锅中水煮,1小时后取汁饮用,银耳、百合可食用。
以上三方均有清肺润燥作用。
(4)甘蔗粥 甘蔗汁100~150毫升,粳米50~100克。
用新鲜甘蔗榨取汁约100~150毫升,兑水适量,同粳米煮粥。空腹食之,日一二服。
甘蔗粥对肺燥咳嗽、热病伤阴、大便干结等病,治疗效果颇为理想。
(5)润肺止咳茶 玄参、麦冬各60克,乌梅24克,桔梗30克,甘草15克。
上药干燥后共研碎,混匀,分装,每袋18克。每服1袋,一日2次,用白开水冲泡,代茶饮。
玄参、麦冬养阴润肺,乌梅生津止渴,桔梗、甘草止咳祛痰。此茶剂用于温燥干咳症较好。
(6)消热止嗽茶 甘菊花、炙枇杷叶(包)、霜桑叶各6克,广陈皮、酒芩各3克,生地、焦枳壳各4.5克,鲜芦根2支。
将芦根切碎,上药共为细末。每日1剂,水煎代茶饮,温服。
此茶剂对温燥证的干咳及诸窍干燥症,有清润作用。
温燥感冒有哪些其他疗法?  
温燥感冒常用其他疗法有:
(1)针刺疗法
取穴:尺泽、鱼际、曲池、内庭、大椎、外关、少商。
手法:毫针浅刺,用泻法,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以上诸穴为手太阴、阳明、少阳诸经穴。鱼际配尺泽清泄肺热,化痰止咳;曲池配内庭清热保津;大椎配外关、少商清热解表。合之,有疏散表热、清肺润燥之功。
(2)推拿疗法
取穴:大椎、肺俞、风门、曲池、内庭、头维、印堂、太阳、迎香、百会。
手法:首先按揉大椎、肺俞、风门等穴,各1分钟;再拿两侧肩井;继之按拿两侧曲池、合谷以酸胀为度;然后拍击背部两侧膀胱经,以皮肤微红为度。
再用一指禅推法。(方法见“凉燥证”184问)
(3)贴敷疗法
清肺咳嗽膏 瓜蒌大者1个,大贝母50克,青黛15克,蜂蜜120克。
先将贝母、青黛混合研细末,再将瓜蒌连籽皮捣融(如系干品可研为细末),放蜂蜜入锅内加热,炼去浮沫,入上药,调和如膏。
取膏分别摊贴肺俞、大杼、后溪(均双侧),盖以纱布,胶布固定,一日一换或两日一换。本膏如配合内服,每次6克,取效更速。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BV 于 2010-9-29 19:42 编辑

什么是少阳感冒?  
少阳本指少阳经,是汉代中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的“六经”之一。六经是中医诊疗外感病的一种辨证论治纲领,可用以说明外感病部位的浅深、疾病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的临床表现。六经分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按照外感病由表及里的传变顺序,太阳经属表,阳明经及三阴经属里,少阳经则介于太阳及阳明之间,习惯称为半表半里。风寒邪气外袭首犯太阳经,若正胜邪祛,则疾病告愈、不再发展;若正不胜邪,则外邪循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顺序内传。因此,少阳病代表着感冒病在发展过程中邪气已离太阳之表,尚未深入阳明之里,正处在表里之间的过渡阶段,属于感冒病的一种特殊证候,标志病人正气减弱但未至衰败,尚存抗御外邪能力。所以少阳感冒多见于素体虚弱之人,或妇女经期产后等正气不足之时,或感冒日久失治误治,正气损伤,邪气内传。
如何诊断少阳感冒?  
少阳经位于太阳之里,阳明之表,为人体气机出入之枢机。邪犯少阳,正邪分争于表里之间,邪在表则恶寒,邪在里则发热,邪正相持,或进或退,则见寒热往来;足少阳之经脉,起于目锐眦,走耳中,下胸贯膈,循行于人身之侧,若邪气壅遏,经脉为之不利,则胸胁苦满;风热循经上扰,则有耳聋、目眩或目赤;邪热内扰,肝胆郁滞,胃气不和,则心烦默默,不欲饮食,喜呕;胆热上蒸,则口苦;津为热灼,则咽干;邪在少阳,热势未盛,津伤未甚,故可见舌质淡红,苔白或薄黄;邪犯少阳,则脉弦。综上所述,可知少阳病属胆火上炎、枢机不利、邪正分争。其临床表现为:
主症:①寒热往来;②胸胁苦满;③口苦、咽干、目眩。
次症:①默默心烦,不欲食,喜呕;②耳聋、目赤。
舌脉:舌淡红,苔白或薄黄;脉弦。
凡见主症①、②、③,或见主症①、③,或见主症①、②,或见主症①及次症①、②中一项,并均见典型舌脉者,即可诊断为少阳病证。
少阳感冒怎样与类似证候鉴别?  
少阳感冒需与太阳少阳并病感冒、疟疾相鉴别。
(1)太阳少阳并病证与少阳病证 太阳少阳并病证病位居于半表半里而偏于表,与本病证的病位基本相同。其寒热、微呕、心烦、口苦,为共有症状。但本病证已脱离太阳之表而未入阳明之里,故呈寒热往来,与太阳少阳并病证的发热微恶风寒不同,依此可辨。
(2)疟邪半表半里证与少阳病证 两证均具寒热往来、脉弦等少阳病的特点。但本证多因太阳之邪不解传入少阳,或外邪直犯少阳,故多有外感病史,一年四季均可出现;而彼证是感受疟邪所致,主要发生于夏秋季节,常骤然发作。疟疾发病休作有时,或二日一发,或三日一发,头痛剧,恶寒甚,热势高,常随大汗而解;而本病证的寒热往来,发作无定时,病势较疟邪为轻,但不经治疗难以自愈。此外,疟疾仅发生于我国南方,少阳感冒则无地域限制。
少阳感冒的治法与主治方剂有哪些?  
少阳感冒当治以和解少阳。
其主治方剂选用如下:
(1)小柴胡汤 本方以柴胡为君,透解少阳郁热,疏利肝胆,条达气机;黄芩为臣,清少阳胆经之热,柴芩合用,外解内彻,枢转少阳邪热;人参、甘草益气扶正、防邪内传,半夏和胃止呕降逆,共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以祛寒热,为使药。甘草配柴芩,可调和内外;姜枣合参夏,可通达营卫。诸药合用,具有和解少阳、扶正祛邪之功。若胸中烦热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实,以涤胸膈间烦热;热盛津伤而口渴者,去半夏,加瓜蒌根清热生津;若胆气横逆而脾冒受病,出现腹中痛者,去黄芩之苦寒,加芍药养阴柔肝,缓急止痛;痰浊阻滞少阳,而见胁下痞满者,去大枣之甘腻壅气,加牡蛎软坚散结化痰;水饮内停,而见心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淡渗利水;里不虚兼太阳风寒表证者,去人参之温补,加桂枝以解太阳表邪;肺寒气逆而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之酸收以敛肺气,干姜之辛温以温肺散寒。
(2)达原饮加柴胡 适用于邪伏膜原,寒热往来,口苦,呕吐,胁痛,耳聋等。方中柴胡、黄芩外宣内彻,清疏少阳经邪热,共为君药;槟榔、厚朴、草果开达膜原,辟秽化浊,调畅气机,共为臣药;知母清热护阴,白芍柔肝和营,共为佐药;甘草调中而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和解达邪、辟秽化浊之功。
(3)蒿芩清胆汤 用于寒轻热重、胸痞作呕、舌红苔腻、脉濡数等温热偏盛之少阳证。方以青蒿、黄芩为君,清泄少阳胆热;竹茹、陈皮、半夏、枳壳为臣,燥湿和胃,降逆止呕;配用赤茯苓、碧玉散为佐使,淡渗利湿,导热从小便而去。本方功能清胆利湿,和胃止呕。
少阳感冒的辨证论治要点是什么?  
少阳病证属外感热病过程中的一个症候群。其致病之因,可由风寒、风热所致。但不论风寒,还是风热,邪入少阳经后,多渐从热化,所以本证的性质是半表半里之热证。
和解少阳是治疗本证的大法。所谓“和解”乃是指和解表里、疏利三焦、调畅气机、扶正达邪之意。临证选方用药,不能只局限于《伤寒论》的小柴胡汤,应根据寒热轻重,及兼夹症状的不同,随机遣方用药。
本证既不是表证,也不是里实及胸膈实邪之证,所以治疗上禁用汗、吐、下三法,临证应审慎。若汗下不当,少阳邪热与水饮互结,症见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可予柴胡桂枝干姜汤;误下后,邪热内陷,心下痞满不痛者,宜用半夏泻心汤;误下后,正气转虚,表里不和,症见胸满,烦惊谵语,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当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尚有妇女外感风邪,经水适来适断,热与血结,症见寒热如疟、发作有时等少阳证表现者,可用小柴胡汤加桃仁、红花、牛膝、丹皮等。
少阳感冒有哪些常用中成药?  
少阳感冒常用中成药有:
(1)少阳感冒冲剂 本方由小柴胡汤加青蒿而成。青蒿,辛苦而寒,气芳香,入肝、胆、肾经,芳香疏达、清透解肌是其特长,为清泄肝胆伏热的要药。小柴胡汤加入青蒿,增强了和解少阳、疏透郁热的作用;制成冲剂,不仅携带服用方便,而且疗效也较原汤剂有所提高。
(2)小柴胡丸 小柴胡丸为小柴胡汤的新型制剂,其药物组成与原方相同。但“丸者缓也
”,有和缓之义,其药力较原汤剂为轻,故适用于少阳病证寒热不重的病人。若病势较甚,可与汤剂同服,或加大剂量服用。
(3)七宝丹 邪伏膜原,亦可出现半表半里证。或秽浊之气由外而入,或宿食停水由内而犯,呈少阳病证者,可选用七宝丹治疗。方用常山除秽逐饮,槟榔消散戾气,草果开结膜原,此三味为君药,合力入巢穴破邪气;陈皮理气开胃,厚朴宽肠化浊,青皮峻烈走泄,此三味为臣;甘草和中为佐使药。全方具有祛外邪、化湿浊、消积滞、调肠胃的功能。适用于寒热往来,胸结满闷,口苦烦渴,脉弦滑者。
(4)柴胡注射液 柴胡,味苦性寒,为治疗少阳厥阴经病的要药,善长和解退热,疏泄肝郁,升阳举陷,尤善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凡外邪侵袭少阳,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耳聋等,均可作为主药用之。临床实践证明,以柴胡制成的单味或复方注射液,对外感热病有较好的解热疗效。
少阳感冒有哪些饮食疗法?  
少阳感冒常用饮食疗法有:
(1)生姜橘皮饮 生姜10克,橘皮10克,苏叶6克,红糖15克。
将生姜洗净,切丝,橘皮、苏叶洗净,合并装入杯内,加开水冲泡,加盖,浸泡5~10分钟后,放入红糖搅匀,趁热服用。
本饮剂具有解表散寒、和胃止呕之功。可用于少阳病证以寒热往来、恶心呕吐为主症者。
(2)柴胡薄荷饮 柴胡6克,薄荷6克,冰糖适量。
先将柴胡、薄荷加水适量煎煮去渣,加入冰糖调匀服之。
本饮剂有和解少阳、解表退热的功效。可用于少阳病证寒热往来突出者。
(3)鸡蛋清酒 新鲜鸡蛋一个,白酒20毫升。
取鸡蛋清,和入白酒,调匀一次口服。
鸡蛋清味甘性寒,有除伏热、止咳嗽的功效。加入白酒,使发散解热力更强。
(4)素馨花茶 素馨花茶10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薄荷5克,苦竹叶10克。
将上药洗净,放入茶壶内,用开水泡10分钟即成,代茶饮之。
(5)平肝清热茶 龙胆草、醋柴胡、川芎各1.8克,甘菊花、细生地各3克。共为细末,水煎代茶饮。
(6)青蒿茶 青蒿50克,薄荷3克。
青蒿去杂质,与薄荷共为细末,用开水泡后饮用。
以上三种茶剂,均有清透少阳经邪热的作用,可以任选一种。
少阳感冒有哪些其他疗法?  
少阳感冒常用的其他疗法有:
(1)针刺疗法
穴位:外关、足临泣、大椎、后溪。热盛加曲池,并刺十宣放血;痰盛加肺俞、丰隆。
手法:泻法。
以上穴位中外关与足临泣分别为手足少阳经之络穴,能助少阳之枢,疏通三焦气机,疏泄胆火气郁;大椎属督脉,能振奋阳气;后溪宣发太阳经气,领邪外出。
(2)贴敷疗法
柴胡四物饼 柴胡6克,当归10克,川芎6克,熟地6克,白芍10克。诸药捣成饼状贴于脐部,外用胶布固定,一日更换一次。本方对于妇女行经时外感风寒呈现少阳证候者,有养血调经、和解少阳的功效。
(3)擦剂疗法
①柴胡擦剂 柴胡适量,捣碎研细末,少撒些温开水,擦背及胸,取微汗。
②鸡蛋清擦剂 取鲜鸡蛋1~2只,打开小洞使蛋清沉入事先准备的干净小碗内。准备拇指大小的人发一把,让患者端坐或侧卧于避风保暖的地方,用人发蘸取蛋清反复涂擦患者足底、手心、肚脐周围及胸、背部,以保持体表蛋清不凝固为好,涂擦完毕,可用干纱布或纸将蛋清抹去。
本法能使病人体温在15分钟左右降至正常。
③生姜擦剂 生姜捣烂,纱布裹,擦天庭,或令两人各持姜渣一团,擦患者两手足心、两臂弯、前胸、后背,得汗即解。
什么是太阳少阳并病感冒?  
六经病证是外感病发生后,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临床表现。脏腑经络互为表里,更相络属,故往往一经有病,会影响到它经,产生传变。凡一经之证未罢,而另一经病证又起,有先后次序之分者,称为并病。并病多属继发,其势较缓。
太阳少阳并病证,是指感冒太阳之证未罢,又波及少阳,出现少阳证。临床以发热微恶风寒、肢节烦疼、微呕、心烦、心下支结为主症的病证。
如何诊断太阳少阳并病感冒?  
太阳居表,少阳居半表半里,故太阳少阳并病证,既有表证,又有半表半里证。本病证为《伤寒论》并病之一,由于受邪较轻,故临床表现亦不重。太阳经气被束,必见发热恶寒,肢节痛,但由于受邪较轻,故仅为微恶风寒,头项腰脊酸楚。少阳主枢,枢机不利,若干于上则心烦、口苦;若干于胃则微呕、心下支结。邪偏于表则舌苔薄白,太少并病则见脉浮微弦。故本证的临床表现可归纳为:
主症:①发热微恶风寒;②肢节烦疼;③微呕,不欲饮食,心烦;④心下支结。
次症:①头项腰脊酸楚;②口苦。
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微弦。
凡俱见主症①、②、③、④,或见主症①、③及次症②,或见主症②、③及次症①、②,并具典型舌脉者,即可诊为太阳少阳并病证。
太阳少阳并病感冒如何与类似证候鉴别?  
太阳少阳并病感冒应与太阳阳明合病感冒鉴别。
太阳阳明合病证与太阳少阳并病证 两证均有太阳经证候的特点,如发热恶寒,头身肢节烦疼,苔白,脉浮等。但彼证受邪较重,本证受邪较轻,这是两证鉴别点之一。其二,彼证合病阳明,邪迫阳明,上逆于胃,下迫于肠,故常呕利兼作。本证并于少阳,少阳不和,故见微呕,不欲饮食,心下支结等。另外,彼证两经同时受病,故曰“合病”;本证两经受病,多有先太阳后少阳之序,故曰“并病”。依此可助鉴别。
太阳少阳并病感冒的治法与主治方剂有哪些?  
太阳少阳并病感冒宜治以调和营卫,和解少阳。
其主治方剂选用柴胡桂枝汤。本方是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剂量各半的合方。方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以逐太阳经在表之邪;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疏利气机,以散半表半里之邪。各取原方剂量之半,意在轻取,剂量过重,有损正气,故减量用之。
太阳少阳并病感冒的辨证论治要点是什么?  
在治疗太阳少阳并病感冒时,必须根据太阳少阳两经症状的轻重多寡而判定主次,进而选方用药、确定剂量。或以太阳为主、少阳为辅,或以少阳为主、太阳为辅,方能切合病情,提高疗效。
柴胡桂枝汤,是治疗太阳少阳并病证而偏于表的方剂。由于它具有和解表里、调和内外、舒肝和胃、畅达肝脾的功效,所以临床上应用范围甚广。除常用于感冒及未明原因的低热以外,还用于肝胆疾患,周围神经性疾病等。
太阳少阳并病感冒的常用中成药有哪些?  
太阳少阳并病感冒常用中成药有:
(1)桂枝合剂与小柴胡丸桂枝合剂与小柴胡丸均为新型制剂,与桂枝汤和小柴胡汤药味相同。用桂枝合剂开水冲匀,温服小柴胡丸,可双解太少两经之邪。
(2)桂枝合剂与少阳感冒冲剂 少阳感冒冲剂由小柴胡汤加青蒿而制成,加强了原小柴胡汤的清热作用,与桂枝合剂同时应用,对于太阳少阳并病证有迅速退热之效。
太阳少阳并病感冒有哪些饮食疗法?  
太阳少阳并病感冒常用饮食疗法有:
(1)五物汤 柴胡6克,荆芥10克,苏叶10克,生姜10克,红糖30克。
将红糖放入一盅内,加水适量,烧沸,使红糖溶解。把盛装中药的大盅置文火上加水煮沸,煎成去渣过滤取药液,再加红糖溶解液即成。
(2)香附苏叶粥 香附4.5克,苏叶4.5克,粳米60克。
将香附捣烂与苏叶共加水,煎煮取汁去渣,入粳米,煮至米花粥稠,每日晚上睡前温热服食。
(3)姜葱萝卜饮 生姜10克,葱白15克,白萝卜20克。
将生姜、葱白切碎,白萝卜切成薄片,加水适量,煮汤饮汁,服后盖被取微汗。
(4)荆芥粥 荆芥5~10克,薄荷3~5克,淡豆豉5~10克,粳米50~100克。
先将荆芥、薄荷、淡豆豉煎沸后5分钟(不宜久煎),取汁,去渣。另将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服食,每日2次温服。
(5)柴胡粥 柴胡6~9克,葱白2茎,粳米50~100克。
取柴胡、葱白煎取药汁,去渣。用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服食。
太阳少阳并病感冒有哪些其他疗法?  
太阳少阳并病感冒常用其他疗法有:
(1)针刺疗法
取穴:大椎、肝俞、肺俞。
手法:均用轻泻法。
(2)指压疗法
取穴:太阳、上星、百会。
手法:病人仰卧,术者坐于病人头部上方,用拇指交替指压上述穴位,压至病人头部微微汗出为度。
(3)刮痧疗法
部位:第七颈椎上下左右四处、脊椎两旁、前胸胁肋间、左右肋下肝脾区。
方法:先用干净毛巾蘸肥皂水洗净刮痧部位,将玻璃钮扣或硬币消毒,在选定部位刮之。注意要顺一个方向刮,不可来回刮,力量均匀,不要用力过猛。刮至皮肤潮红为止。
(4)擦剂疗法
生姜、柴胡适量,捣烂或捣碎,用手拿药渣一团,擦两手足心、两肘弯、前胸、后背,得汗即解。
什么叫太阳阳明合病感冒?  
六经病证是外感病发生后,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临床表现。脏腑经络相为表里,互为络属,故往往一经有病,会影响到他经,产生传变。凡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没有先后顺序之分,称为“合病”。合病多属原发,其势较急。
太阳阳明合病感冒,是指太阳阳明二经同时感受外寒,以恶寒发热、头项强痛、下利或呕不能食为主症的合病证候。
感冒初起,罹患此类病证者并不少见。若表证已罢,复传于里,单见下利呕吐者,不属本证范围。
如何诊断太阳阳明合病感冒?  
本证病偏于表,并兼于里,是表重于里的表里同病的一种证候。太阳主一身之表,为诸经之藩篱,统一身之营卫,营卫调和,则卫外固密。若正气虚弱,卫外失固,风寒侵袭,太阳经首当其冲。营卫失调,卫阳被遏,则见恶寒发热;寒邪外袭,腠理闭塞则无汗;太阳经脉上额交巅入络脑,夹肾抵腰,终于足,故太阳经气失于温煦,则见头项强痛,身疼腰痛。感邪较重,邪气内迫阳明,迫于大肠则下利,迫于胃则呕不能食。由于下利伤阴及呕吐伤胃则可见口干,烦渴。风寒之邪偏伤于肌表,故苔薄白,脉浮。由上可知,本证的临床表现为:
主症:①恶寒发热,无汗;②头项强痛;③下利;④呕不能食。
次症:身疼腰痛,口干,烦渴。
舌脉:舌苔薄白;脉浮。
凡俱见主症①、②、③、④,或见主症①、③,或①、④,或②、③,或②、④及次症,并见苔白脉浮者,即可确诊为太阳阳明合病证。
太阳阳明合病感冒怎样与类似证候鉴别?  
太阳阳明合病感冒须与太阳少阳并病感冒、太阳协热下利证相鉴别。
(1)太阳少阳并病证与太阳阳明合病证 两证均为太阳经与他经相兼为病,同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等症状,故应予以鉴别。两证相比,前证表里俱轻,仅见发热微恶风寒,肢节烦痛,不若后者恶寒发热、头项腰脊疼痛严重;其少阳病的呕吐、不欲饮食,也不像后者呕不能食那样频剧。所以《伤寒论》中论及前者时仅言“微呕”
,言及后者为“但呕”。另外,太阳少阳并病证绝无下利一症。这些是由于感邪有轻重和病位不同所致。
(2)太阳协热下利证与太阳阳明合病证 太阳协热下利证,虽然不属感冒证候,但它是由表邪传里所致的表里同病证候,且与太阳阳明合病证多有类似之处,故须予以鉴别。由于两证均有表邪束于肌腠,故均有恶寒发热、身痛等见症。但太阳协热下利证病邪偏于里,故表证较轻;而太阳阳明合病证的病邪偏于表,故表证较重。另外,彼证由于邪传于里,热迫大肠,传导失职,所以独见大便臭秽,肛门灼热,里急后重,这是太阳阳明合病证所不会见到的。故可鉴别之。
太阳阳明合病感冒的治法与主治方剂有哪些?  
太阳阳明合病证宜治以发汗解表,和胃降逆。
主治方剂选用如下:
(1)葛根汤 《伤寒论》32条云:“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葛根汤为辛温解表的代表方剂之一。方中麻黄、桂枝辛温发汗解表为君药;葛根舒经祛邪为臣药;芍药、甘草、大枣,调和营卫为佐使药。风寒驱除,经气输利,自无下迫大肠之苦,故收表解里和之功。
(2)葛根加半夏汤 《伤寒论》32条云:“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由于太阳经受邪较重,内迫于胃,胃气上逆,故有呕吐而无下利。张仲景在葛根汤中加一味半夏,降逆和胃,则寒热和呕逆自可告愈。
太阳阳明合病感冒的辨证论治要点是什么?  
合病之证,两经同时发病,其辨证首宜辨清二经孰轻孰重,或证情相等,方可据此选择适合方剂。邪偏太阳,当先解其表,不可先行治里。表里同病而里不虚,亦当先解表,不可先治里。若表邪不解,影响里气不和,升降失常,可致呕逆下利。此时葛根汤为常选之方,既可解太阳之表邪,又可入阳明而止利,乃一举万全之策,收表里双解、表解里和之效。
太阳阳明合病感冒有哪些常用中成药?  
太阳阳明合病感冒常用中成药有:
(1)苏叶煎汤冲服桂枝合剂 桂枝合剂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代表方剂。方中主用桂枝辛散风寒以解肌,辅以芍药敛阴和营,两药散收并施,调和营卫;生姜助桂枝散表邪,大枣助芍药养营血,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另用辛温芳香之苏叶既助桂枝之发散,又利于胃气之降逆,煎汁送服,更有利于桂枝合剂的温散作用。
(2)山药煎汁送服风寒表实感冒冲剂 风寒表实感冒冲剂是辛温解表的发汗峻剂,若用量适中,对太阳阳明合病证确有发汗解表作用。但考虑到本药峻烈,恐其发汗太过,加之太阳阳明合病证有“下利”症状,故用山药煎汁送服,以缓解邪迫大肠的病势,且防发汗太过之弊。
太阳阳明合病感冒有哪些饮食疗法?  
太阳阳明合病感冒常用饮食疗法有:
(1)姜糖苏叶饮 老姜3克,苏叶3克,红糖15克。
将老姜洗净,切成丝。苏叶洗净,与姜丝一起装入茶杯内,加开水冲泡,盖上杯盖,浸泡5~10分钟后,加红糖搅匀即成,趁热一次服下。
(2)葛粉羹 葛粉120克,荆芥穗30克,豆豉30克。
先用水煮荆芥穗、豆豉六、七沸,去渣取汁。再将葛粉作面,药汁烧开,下葛粉面煮熟,空腹服下。
(3)神仙粥 生姜3~5克,连须葱白5~7茎,糯米50~100克,米醋10~15毫升左右。
将糯米淘净后与生姜入砂锅煮一、二沸,再放进葱白,待粥将成时,加入米醋,稍煮即可。
(4)发汗豉粥 淡豆豉15~30克,荆芥3~6克,麻黄3克,葛根20~30克,山栀3克,生姜3片,葱白2茎,粳米100克。
先将上述各药入砂锅煎汁,沸后再煎5~10分钟,去渣入粳米,煮为稀粥,适量服。服后汗出热退即停服。
太阳阳明合病感冒有哪些其他疗法?  
太阳阳明合病感冒常用其他疗法有:
(1)针刺治疗
取穴:大椎、合谷。
手法:平补平泻法。发热加曲池;头痛加太阳、风池。
(2)贴敷疗法
豉翘散 淡豆豉30克,连翘15克,薄荷9克。
先将上述药物混合粉碎过筛,取药末20克,加入葱白适量,捣成膏状,贴敷风池、大椎二穴,覆以纱布,胶布固定。再取药末15克,填于神阙穴内,然后以水滴药上,周围用布或面糊圈住,以防滴水外溢,待药气入腹即愈。
(3)握掌疗法
苍术30克,羌活30克,白矾9克,生姜30克(捣烂成泥)。
先将生姜泥装进搪瓷缸内,放在开水盆中,间接加温。再将苍术等药研粉和姜泥和匀,分握两掌心20分钟,在暖房屋里卧床盖被取暖,如感觉寒冷特甚,丝毫无汗意,可速喝生姜汤,以促其发汗。
(4)沐浴疗法
西河柳100克,苏叶30克。
上药加水5000毫升煎煮,取煎剂(不去药渣)外浴胸、背、四肢等部。小儿尤宜。
本法有微汗解表作用。若药量加大,多加水煎沸后,滤出药液外洗效果更好。
什么是三阳合病感冒?  
六经病证是外感病发生后,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临床表现。脏腑经络相为表里,互为络属,故往往一经有病,会影响到他经,产生传变。凡二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没有先后顺序之分者,称为合病。合病证属原发,病势较急。
三阳合病证,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同时受邪,导致三阳俱病的证候。其病机为外邪直犯三阳,使太阳阳气郁遏,阳明燥热内炽,少阳枢机不利,故三阳症状俱见。临床以发热头痛、腹满而痛、胸胁苦满,甚则谵语为主症。
如何诊断三阳合病感冒?  
三阳受病,各显特点。太阳居表,主背;阳明主里,主腹;少阳居半表半里,主胁。今三阳尽为外邪困扰,则太阳见恶寒发热,头痛身重;阳明见腹满而痛,口不仁,面垢,嗜睡汗出;少阳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太阳脉浮,阳明脉大,少阳脉弦,三阳热盛脉数。三阳合病为感冒中之重证,属阳、属热、属实。但病邪仅充斥于三阳经气,未入脏腑形成热结,故无如狂发狂,及燥实痞满坚俱见的危重证候。综上所述,可知本证临床表现为:
主症:①发热恶寒,头痛身重;②寒热往来,胸胁苦满;③腹满而痛,口不仁,面垢;④ 嗜睡汗出,甚则谵语。
次症:①腰脊酸痛;②口燥而渴;③口苦、咽干、目眩、甚则耳聋。
舌脉:舌苔薄黄,甚则黄厚而燥;脉浮弦大数。
凡具主症①、②、③者,或主症①、②和次症②者,或主症①、④和次症③者,或主症①、③和次症③者,或主症②、③和次症①者,并见典型舌脉,即可诊断为三阳合病证。
三阳合病感冒怎样与类似证候鉴别?  
三阳合病感冒应与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并病、少阳病相鉴别。
(1)太阳阳明合病证与三阳合病证 两证同为合病证,且外居太阳内居阳明,均见寒热表证。但太阳阳明合病证,病邪偏于太阳,故表证较重,如恶寒发热,头项强痛,无汗等;表邪稽留,内涉胃与大肠,则见呕逆和下利。三阳合病证,病邪偏于阳明,阳明热盛,故见口燥而渴,汗出谵语,腹满而痛。太阳阳明合病证脉浮,苔白;而三阳合病证,脉必浮大而数,苔黄干。
(2)太阳少阳并病证与三阳合病证 并病是一经病邪未尽,又涉他经,出现两经症状的证候。虽然它与同时发病的合病不尽相同,但由于患者常对发病经过诉说不清,故使医者对并病与合病亦不甚分别。一般从病位及主症上将两者鉴别。太阳少阳并病证所出现的症状,虽然与三阳合病证有两经症状相同,但彼证受邪较轻,仅以微恶风寒、微呕、心下支结为主要症状,远不如三阳合病证的发热恶寒(或寒热往来)、头身痛重、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等严重。加之三阳合病证有阳明证的腹满而痛、口燥而渴、汗出昏睡等,故较易鉴别。
(3)少阳病证与三阳合病证 少阳病证为邪居半表半里的典型病证。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为主症。由于三阳合病证有偏于少阳的一面,其见症与少阳病证相同,故应辨之。少阳病证与三阳合病证同为热证、实证。两者较之,前证轻而后证重,且三阳合病证可视为感冒病中之重证,独具腹满而痛,口燥而渴,汗出谵语等,其脉大而数,苔黄而干,均较少阳病热势明显。从致病机理上讲,三阳同时受病,自然要比一阳(少阳)受病严重的多。这是辨别两证的基本出发点。
三阳合病感冒的治法与主治方剂有哪些?  
三阳合病证治宜清泄里热,或辛散、和解、清泄并施。
主治方剂选用如下:
(1)白虎汤 白虎汤为清泄阳明里热而设。方用石膏辛寒透表清热为君;知母苦寒助石膏泄热为臣;甘草、粳米共为佐使,和胃气,养气阴。《伤寒论》在三阳合病条下说“苦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2)柴葛解肌汤 本方为治疗感冒重证的常用方剂。方中羌活、白芷解太阳之邪;葛根、石膏清阳明之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白芍和营;桔梗载药上行于三阳;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营卫。诸药寒热并用,以辛凉为主,重在解肌。本方的适应证是:太阳恶寒渐轻,阳明身热增盛,头痛,四肢酸楚,目痛鼻干,心烦不眠,目眶疼痛,口干苦,且渴,耳聋,胸胁苦满,舌红,苔薄黄,脉浮大而数。若恶寒无汗者,去黄芩加麻黄;若呕者加半夏并重用生姜;若夹热下利者,加黄连去石膏;热盛伤津口渴甚者,重用石膏加知母、天花粉;咳嗽痰粘者,加瓜蒌皮;若无恶寒头痛,去羌活、白芷,加金银花、连翘。
(3)三消饮 方中羌活疏解太阳之表,葛根清解阳明之里,柴胡和解少阳之半表半里,三味共为君药;臣以厚朴、槟榔、草果化湿祛浊;黄芩、知母、白芍清热保津为佐使药。本方既能祛除浮越在三阳经的表证,又能清泄阳明邪热,而且能疏解伏于膜原的疫邪,对于三阳合病而兼见舌苔黄白,热重而湿盛的证候,甚为合拍。
(4)柴芩双解汤 方中羌活、防风散太阳之邪;葛根、石膏、知母清阳明之热;柴胡、黄芩透少阳之邪;猪苓渗湿;白豆蔻开达气机;甘草调和诸药,共收清解表里之功。适用于邪郁少阳而太阳之邪未尽,阳明里热已盛之证。
三阳合病感冒的辨证论治要点是什么?  
三阳合病证属于邪亢正盛、邪正剧争的证候。由于热盛,容易引动肝风,发生痉厥或神昏,故小儿较为常见。治疗时可加钩藤、蝉蜕等凉肝熄风药,或加紫雪丹清心开窍兼熄风。若痰涎壅盛,可随证加入胆星、天竺黄、竹沥或猴枣等化痰通络。若热邪化火,火毒熏灼经脉,发生局部红肿热痛,可酌情加入板蓝根、大青叶、蒲公英、地丁,甚或加入牛黄等清热解毒药。
瘟疫因疫毒充斥内外,亦有三阳症状同时并见者,可用三消饮治疗。感冒见三阳合病证,也可选用三消饮。但瘟疫的病势凶猛,病情危笃,易引起流行。因此,临证时必须注意区别,以便及时发现,及早治疗。
三阳合病证,表里邪热炽盛,病情较重,容易发生变证。治疗应根据具体条件,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大热退后,阴伤未复,见口干、舌苔薄干者,可用五汁饮或其他甘淡、清凉之剂,生津养阴。若脾胃虚弱,口淡乏味,食少便溏,可用参苓白术散或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调理脾胃,配合饮食疗法善其后。
三阳合病感冒有哪些常用中成药?  
三阳合病感冒的常用中成药有:
(1)清瘟解毒丸 方中羌活、防风解太阳之表邪,葛根、白芷解阳明之里邪,柴胡、黄芩解少阳之邪;连翘、大青叶清热解毒,合竹叶清诸经之火;桔梗、牛蒡子宣肺利咽;赤芍、川芎凉血散血;玄参、花粉养阴生津;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散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内有蕴热、外受温热之邪而引起的身热、头痛、畏寒发热、四肢酸痛、口苦烦渴等表里热盛之证。
(2)时疫清瘟丸 方用金银花、连翘、羌活、芥穗、白芷、防风、柴胡、葛根、薄荷、黄芩、大青叶清解三阳经之邪热;竹叶、桔梗、牛蒡子、花粉、豆豉清热利咽;川芎、赤芍、元参凉血活血解毒;合犀角、牛黄、冰片,其解毒清热之力倍增;甘草解毒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瘟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用于三阳合病证之重证,如高热不寒,头疼身痛,口渴引饮,咽痛音闭等,其清解之力尤速。
三阳合病感冒有哪些饮食疗法?  
三阳合病感冒常用饮食疗法有:
(1)竹叶粥 鲜竹叶30~45克(干品15~30克),或淡竹叶30~60克,生石膏45~60克,粳米50克,砂糖少许。
先将竹叶洗净,同石膏加水煮汁去渣,放进粳米,煮成稀粥,加砂糖。有清热除烦利小便之功效。
(2)石膏粥 生石膏100~200克,捣碎入砂锅,煮30分钟去渣取液。入粳米100克煮粥,候温服食,每日2~3次。有清热解烦止渴的功效。
(3)芒硝米酒鸡蛋 芒硝3克,米酒60毫升,鸡蛋3枚。
鸡蛋打碎,三味调和,待芒硝化尽即成,顿服。可清解温邪时毒。
(4)五花茶 菊花、银花、素馨花、葛花、槐花各10~15克,水煎代茶饮。
(5)咸橄榄芦根茶 咸橄榄2枚,鲜芦根30克(干品10克)。
一起放入锅内,加水500毫升,文火煎至150毫升,去渣代茶饮。
(6)芦根茶 芦根3支,白沙梨1个切片,水煎代茶饮。
以上3种茶均有清热保津作用。
三阳合病感冒有哪些其他疗法?  
三阳合病感冒常用其他疗法有:
(1)针刺疗法
取穴:飞扬、外关、丰隆、大椎。无汗加经渠、复溜、合谷;呕吐加内关、足三里、中脘;高热刺十宣放血。
手法:泻法。
(2)贴敷疗法
①敷前额后脑法 生石膏60克,陈细茶9克,薄荷15克,生栀子仁9克。上药研细末,用浓茶调匀,纱布包好,敷前额和后脑。用于三阳合病证之高热、头痛,有清热止痛之功。
②敷涌泉法 活地龙数条,捣烂如泥,敷涌泉穴,用纱布包扎。用于三阳合病证之呕吐。
③敷腹部法 平胃散15克,炒大黄60克,黄连、黄芩、甘草、茵陈各15克,共为细末混合,姜汁调,敷腹部。有清热通便止呕功效,用于三阳合病证阳明证突出者。
(3)涂药疗法
①清热散 姜汁50毫升,鸡蛋清1个,调朱砂末0.5克,玄明粉10克,调涂胸口。用于三阳合病证之高热发狂者。
②紫金锭 紫金锭用葱汁、酒磨涂双太阳穴。有解毒辟秽功效。可用于三阳合病证之头痛等症。
(4)刮痧疗法
部位:额、印堂、颈项、肩背、胸胁、肘窝和窝等处。
方法:医者屈曲右手中、食两指的第二指间关节,以关节棘突蘸清水,在病人的上述部位用力刮扯,直至被刮扯的部位皮下呈瘀血状为止。本法有活血退热、解表止呕的功效。
什么是脾气虚感冒?  
脾气虚感冒,是病人平素脾气虚弱,复感风寒,而出现的一种本虚标实感冒证候。
脾气虚感冒,多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或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年老体衰,卫气失护;或大病初愈,调养失慎等,以致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气血生化不足,卫外功能减弱,从而外邪乘袭,易患感冒。
本证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疲倦无力,纳呆腹胀等为主要症状。
如何诊断脾气虚感冒?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不能生化气血则正气虚弱;卫气滋养于中焦,脾虚卫气生化不足,风寒之邪乘虚侵袭,形成感冒病之脾气虚证。风寒外束则恶寒发热;风寒上受,肺气不宣则鼻塞流清涕;风邪犯表,卫表失和,故恶风汗出,并见头痛;肺失清肃,则咳嗽吐痰;脾气虚弱,运化无力。食入不消,水湿不化,则食欲不振,食后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脾主四肢肌肉,脾气不足,则见倦怠无力;元气虚衰,则精神不振,少气懒言,或消瘦;脾虚气血衰少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苍白或萎黄;脾气虚弱,可见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无力。故脾气虚证的临床表现可归纳为:
主症:①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②恶风汗出;③食欲不振;食后脘腹胀满,大便稀溏; ④肢倦无力,少气懒言。
次症:头痛,肢节酸痛,面色苍白或萎黄,咳嗽吐痰。
舌脉:舌质淡或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无力。
凡具备主症①、③,或①、④,或②、③,或②、④,并见典型舌脉者,即可诊断为感冒病的脾气虚证。
脾气虚感冒如何与类似证侯鉴别?   
脾气虚感冒应与肺气虚感冒、脾阳虚感冒相鉴别。
(1)肺气虚证与脾气虚证 感冒之肺气虚证与脾气虚证同为外感风寒所致的虚性外感,均可见恶风(寒)发热,鼻流清涕及正气不足的症状,但因病机、病位有别,临床表现各有特点。由于肺主气、司呼吸、主皮毛,故肺气虚弱可见自汗、气促、咳嗽;由于脾主运化、主转输、主升清,故脾气虚弱,则具少食便溏,食后腹胀。两者在气虚基础上感受风寒,则原有气虚症状会加甚,依此可辨。
(2)脾阳虚证与脾气虚证 感冒之脾阳虚证和脾气虚证都是脾脏受到损伤之后,感受风寒侵袭所致的内虚外感证。临床表现类同,但程度上有轻重不同。气虚轻而阳虚重,阳虚多是由气虚逐渐发展而成。脾阳虚感冒除具有脾气虚证的主要症状外,必须具有畏寒肢冷等阳虚症状。阳虚则寒,而气虚多无寒象。
脾气虚感冒的治法及主治方剂有哪些?  
脾气虚感冒证治以益气健脾,疏散表邪。
主治方剂选用:
(1)参苓白术散加荆芥、防风 方中党参、白术、甘草补益健脾;扁豆、山药、莲子健脾开胃;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湿;陈皮、砂仁理气醒脾;荆芥、防风、桔梗疏风解表。全方共奏益气健脾,疏散表邪之功。
(2)四君子汤加苏叶、苍耳子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苏叶、苍耳子疏解表邪并通鼻窍;甘草调和药性。本方适于脾胃气虚,运化力弱,食少便溏的脾虚感冒证。
(3)补中益气汤 方中黄芪补气固表,抵御风寒;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脾益胃;陈皮理气化滞;升麻、柴胡升举清阳、提升中气,散风解毒、解表和里;当归养血和营。诸药合用,具有补中益气、升清阳、降浊阴的作用。
脾气虚感冒的辨证论治要点是什么?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体质薄弱之人,更易被外邪所袭。虚人受邪,单施解表药,非但外邪不去,反使正气受挫,故治疗此类病证,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为其原则。
对脾气虚感冒的治疗,李东垣方药最详,《脾胃论》中的补中益气汤即是代表。余如清暑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也是治疗脾胃气虚感冒暑湿的常用方剂。临床也有用辛温之药解表,食疗之品补气的治疗;亦有针灸与食疗合施的。但总以补益脾胃为本,辛散风寒为标,其孰轻孰重,因人而异。
脾气虚感冒有哪些常用中成药?  
脾气虚感冒常用中成药有:
(1)启脾丸 本方为脾胃气虚,消化呆滞而设。方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即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山药、莲子、泽泻健脾渗湿;陈皮、山楂、神曲、麦芽理气宽中,消食化滞。诸药合用,具有补气健脾,和胃消食之功。若用苏叶、防风煎汤送服,适用于素体脾胃虚弱复受风寒的外感之人。
(2)补中益气丸 (方义见补中益气汤)。
(3)参芪膏 方中党参补中益气;黄芪益气固表;冰糖甘以补脾。本方有甘温益气,健脾益胃的功能。适于脾气虚感冒,恶风自汗者。
(4)苏叶苍耳子煎汤送服四君子丸 (方义见四君子汤)。
(5)小儿四症丸 本方能治小儿风寒感冒,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大便泄泻等四种常见症,故名小儿四症丸。方用苏叶、白芷、藿香、桔梗祛风散寒,宣通肺气,治疗风寒感冒;用山楂、神曲、麦芽消化食积,治疗食积停滞;用陈皮、川朴、木香、砂仁理气宽中,治疗脘腹胀满;用苍术、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滑石健脾利湿,治疗大便泄泻。半夏和胃,花粉生津。于小儿脾虚食滞复感风寒者尤宜。
发表于 2010-9-29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啊,继续哦
发表于 2010-12-24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价值
发表于 2010-12-24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家必备十良方   ————这是一个台湾老中医的著作  

这篇文章算是引领我进入中医自学的第一块敲门砖,  
因为我本身以前就常为了容易感冒所苦, 再加上文章所列的这些感冒相关中药都不是药性猛烈的方剂, 就算用错也吃不死人的, 正好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尝试看看; 结果才让我发现  
原来葛根汤比普拿疼好用 N 倍, 而且通常一天见效! ...  
这让我有了很深的念头想要慢慢的更深入了解中医的奥妙 ... 请参考看看,病情严重进速就医找经方家  
-----------------------------------------------------------------------------------------------------------  
一、感冒为万病之源  
人体的大脑中有一造热中枢,能不断地产生热能,并调节温度以维持体温的恒定(36.5度C左右),遇冷则毛细孔收缩,遇热则扩张以散热。  
一旦受寒邪、风邪 所侵,肌肉血管神经收缩,  
致无法正常散热,引起体温升高,即为发热或发烧;  
使得代谢管道受到阻塞,代谢废物滞留皮下,刺激知觉、痒觉、痛觉神经,  
因而产生 搔痒,全身肌肉酸痛的现象,严重者造成骨节酸痛。  
侵及头部则头痛,  
至耳朵则造成内耳不平衡、晕眩、欲呕;  
病毒若破坏视神经,就会出现角膜炎、结膜炎。  
侵及鼻子则有鼻窦炎及鼻塞、流鼻水。  
其初始症状可能为流鼻涕,稀而白、甚至如自来水般流不止。  
若不予理会,又加上抵抗力弱,病情就会逐渐加重;若一直发烧,就会化热而呈现热症。  
(此时西药的退烧药及退烧针,只是抑制大脑的造热中枢,掩耳盗铃而已,并没有真正退烧;假如人的正气强,烧退了,就可以抵抗病邪,病也就好了。若本身身体虚弱的话,病就反反复覆,一直好不了,并会带来许多副作用。)  
由流清涕而化热后,鼻涕、痰都会变黄、黏稠状。  
侵及呼吸道而咳嗽有痰;若痰停于喉管不出则干咳。久咳则胸闷、有压迫感。  
侵及淋巴则导致淋巴肿。  
侵入咽喉部,会使得咽喉发炎、扁桃腺发炎,严重时连吞口水都有痛感。  
侵入呼吸道则为气管炎,  
到胸腔则演变成肺炎  
到肠胃道则会腹泻或便秘,甚至并发急性肠炎。  
良方十帖介绍 (对号入座、安全有效)  
(一) 对号入座  
初起感冒------葛根汤  
前额头痛,后头痛,脖子、肩膀、背部酸痛、不舒服-----葛根汤  
鼻涕或痰稀稀白白似鸡蛋清----------小青龙汤  
鼻涕或痰黄黏稠-------------麻杏甘石汤  
咳嗽痰稀白-------------小青龙汤  
咳嗽干咳、黄黏稠------------麦门冬汤  
喉咙不舒服吃冰或吹风就不舒服-----------小青龙汤  
喉咙不舒服,咽喉痛、发炎-------------麦门冬汤  
晕--------------------------------苓桂术甘汤  
痛-----------------------------芍药甘草汤  
肚子不舒服--------------------平胃散  
拉肚子一般水泻----------------胃苓汤  
拉肚子急性肠炎---------------葛根芩连汤  
见药方解说-------------------小柴胡汤  
(二) 药方解说  
葛根汤:  
1.感冒初起  
2.头痛、发烧、恶寒、脖子、肩膀、骨节疼痛,而无汗。  
一般头痛、脖子、肩膀、背部酸痛都可以用。  
*注意事项:一直在流汗的时候,不要服用。平常吃不会发汗,但感冒欲汗不得汗时,则会发汗。  
小青龙汤:  
1. 感冒第一、二天不要用,第三天后不管有哪些症状,只要流清涕或稀白的痰都可以使用,一吃不管是咳嗽、流鼻水、发烧恶寒,通通可以痊愈。  
2.平常任何时候,只要见到流清涕就可以用。  
3.过敏性鼻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动不动就打喷嚏,流稀稀白白的鼻涕(成泡沫状似鸡蛋清)。  
4.寒性的气喘—气喘而有恶寒、流清涕或稀白的痰。  
5.寒咳-咳嗽而痰白稀。一吃冷、一吹风就咳(或不舒服)。  
*注意事项:感冒第一、二天不可以使用。  
麻杏甘石汤:  
1.流黄稠的鼻涕或痰。  
2.热性的气喘、急性肺炎、热郁肺叶(胸闷、呼吸急促,唇红似擦胭脂,量体温却不一定发高烧) 。  
麦门冬汤:  
1.热咳,干咳—咳嗽无痰,喉咙会痛、沙哑,或咳嗽痰黄稠。扁桃腺发炎。  
2.常说话者,最佳保养药方。  
苓桂术甘汤:  
1.几乎所有的晕都有效,包括内耳、前庭神经不平衡、低血压…等。  
2.晕车(上车前就吃或用浓缩药粉填在肚脐,再上贴透气胶布亦可;吃了不但不伤胃,反而胃口大开又健胃)。  
3.眼压过高(平常眼睛、眼眶会胀胀的)。  
4.鼻涕倒流。青白色的痰或鼻涕。  
芍药甘草汤:  
1.中药的止痛药,虽然不一定百分之百可以止痛,但简单安全有效。  
2.全身一切挛急疼痛都可以用,尤其---痛经、小朋友半夜哭闹、治腹痛如神(日本汉医博士极力 称赞)、爬山回来小腿肚痛。  
3.打嗝、呃逆、放屁。肩腰腿脚痛、结石痛、脚无力…等,皆可缓解。  
4.巴金森氏症、小儿脑性麻痹,皆可长期服用而缓解。  
平胃散:  
肚子不舒服、胀气、消化不良、吃坏东西(肚子痛、拉肚子)。  
注意事项:孕妇不要吃。(跟孕妇不能吃薏仁的理由一样,不要想得太可怕)。  
注:平胃散┼五苓散=胃苓汤。  
胃苓汤:  
拉肚子、水泻、上吐下泻(包含某些霍乱)、一吃就拉。拉肚子不是很痛,拉的几乎都是水。  
注意事项:孕妇不要吃。  
葛根芩连汤:  
急性肠炎、一切细菌病毒感染之拉肚子(大便黏黏稠稠似稀饭)。  
拉肚子来势汹汹、肚子会绞痛、大便黏稠、肛门重重的,一直想拉却老是觉得拉不干净,口会渴,嘴巴也会干。  
注:到落后地区旅游一定要带。  

小柴胡汤:  
1. 感冒的中间期(已经不再发烧、恶寒,或有轻微的发烧,而不恶寒)  
2.口苦、咽干、目眩、心烦、胸胁闷痛、食欲不振、有想吐的感觉。  
3.眼睛、耳朵、咽喉不 太舒服、耳鸣、淋巴结疖。  
4.非感冒而有以上任何症状时,亦可服用。  
5.往来寒热(发烧时不恶寒,恶寒时不发烧,但两者明显交替发作) 莫名其妙的发烧。  
6.头痛(痛在太阳穴附近)。  
(三)进阶应用---举例:  
1.口苦、眼睛不舒服、发烧、喉痛---小柴胡汤(3克)┼麦门冬汤(3克)。  
2.内耳不平衡、晕眩、眼压过高---小柴胡汤(3克)┼苓桂术甘汤(3克)。  
3.发烧、鼻涕黄稠、咳嗽、喉咙痛---麻杏甘石汤(3克) ┼麦门冬汤(3克)。  
4.口苦、眼睛、耳朵不舒服、发烧、头痛、淋巴有节疖,肚子痛-小柴胡汤(3克)┼芍药甘草汤(3克)。  
5.喉咙不舒服、紧张就咳---麦门冬汤(3克) ┼芍药甘草汤(3克)。  
6.感冒引起拉肚子----小柴胡汤(3克)┼平胃散(3克)。  
7.感冒发烧,并发急性肺炎、喘、高烧不退---麻杏甘石汤(3克)┼鱼腥草(1~2克),一吃马上改善。  
8.初起感冒,就鼻腔热热的,连自己呼吸都感觉到干干热热的,甚至会痛---葛根汤(2克)┼黄芩、桑叶、菊花(各0.5克)。(注:此时葛根汤用量比平时少一点。)  
9.初起感冒,就咽喉痛---葛根汤(3克)┼桔梗、百部、元参(各0.5克)。  
(注:麦门冬汤会影响葛根汤发汗的作用,所以初期感冒发烧恶寒,欲汗不得汗时不用。)  
10.喉咙会痛、也有一些痰,但不是很稀---麦门冬汤(3克) ┼苓桂术甘汤(3克)。  
11.流清涕,但咽喉痛---小青龙汤(3克)┼黄芩、桔梗、百部、元参(各0.5克);  
                                       或苓桂术甘汤(3克) ┼麦门冬汤(3克)。  
注:小青龙汤原则上不与麦门冬汤或麻杏甘石汤一起使用。  
注:本内容之单味药原则上仅供进阶者参考以加强疗效,不用准备;若要应用则视需要酌量使用一二味即可。  
三、剂量及服用法  
1. 葛根汤:  
葛根(4钱)、麻黄(2~3钱)、桂枝(2钱)、芍药(2钱)、甘草(2钱)、生姜(3钱)、大枣(4枚)。(水三碗半,先煮麻黄、葛根至二碗半,去掉水面白沫,入诸药煎至八分,温服,令汗微出)。(注:初起感冒,若有汗要去掉麻黄,或用桂枝汤。)  
2. 小青龙汤:  
麻黄(2.5钱)、桂枝(2.5钱)、半夏(3钱)、细辛(8分)、生姜(2.5钱)、五味子(1钱)、芍药(2.5钱)、甘草(2.5钱)。 (水三碗半,先煮麻黄至二碗半,去沫纳诸药,煎八分,温服)  
3. 麦门冬汤:  
麦门冬(5钱)、半夏(1.5钱)、甘草(1钱)、大枣(4枚)、粳米(5钱)、党参(3钱)。(水煎服)  
4. 麻杏甘石汤:  
麻黄(1.5~2钱)、杏仁(3钱)、石膏(6钱~1两)(碎,绵裹)、甘草(1.5钱)。(水四碗,先煎石膏至三碗半,再煮麻黄至两碗半,去上沫,再纳杏仁、甘草,煎至八分,温服)。  
5. 苓桂术甘汤:  
茯苓(5钱)、桂枝(3钱)、白朮(4钱)、甘草(2钱)。(水煎服)  
6. 芍药甘草汤:  
芍药(4钱)、甘草(4钱)。(水煎服)  
7. 平胃散:  
苍朮(3钱)、厚朴(2钱)、陈皮(2钱)、甘草(1钱)、生姜(2片)、大枣(2枚)。(水煎服)  
8. 胃苓汤:  
苍朮(2钱)、厚朴(1.5钱)、陈皮(1.5钱)、甘草(1钱)、生姜(2片)、大枣(2枚)、桂枝(1.5钱)、白朮(2钱)、茯苓(3钱)、猪苓(2钱)、泽泻(1.5钱)。(水煎服)  
9. 葛根芩连汤:  
葛根(3钱)、黄芩(3钱)、黄连(2钱)、甘草(1钱)。(水煎服)  
10. 小柴胡汤:  
柴胡(4钱)、黄芩(2.5钱)、甘草(2.5钱)、生姜(2.5钱)、半夏(2钱)、党参(3钱)、大枣(2枚)。(水三碗,煎至一碗半,去渣再煎至八分,温服)  

*建议:到中药房买以上十帖科学中药(单味药可以不用买;多跑几家店,免得被贵去了),放在家里有备无患。出门旅游随身分装一些携带着,可以令你出门更安心。  
*浓缩中药的剂量:一天吃三次,不限时间。  
*单独吃一种汤(或散),一次可服3~4克(严重者,用到5克亦无妨)。  
*若两种汤(或散)合用,每一种汤(或散)可服3克(两种就合为6克)。  
*原则上,单味药可以不用,若为了加强疗效,每一种单味药可加0.5克,至多加到4种;而每一种汤(或散)的剂量就酌量减少,使一次的总剂量限定在6克以内。  
*例:(小青龙汤2克┼苓桂术甘汤2克┼远志0.5克┼菖蒲0.5克┼桔梗0.5~1克),或(小柴胡汤2克┼麦门冬汤2克┼百部0.5克┼元参0.5克┼诃子0.5克┼桔梗0.5克)。  
*一次的总剂量:11岁以上:6克以内(含6克);  
7~11岁:5克以内(含5克);  
3~7岁:3克以内(含3克);  
1~3岁:2克以内(含2克);  
1岁以下:1克以内(含1克)。  
*药粉打开可以存放2年,有些会潮湿硬硬的,只要没有发霉的味道,就没有坏。  
*若用煎剂,所加的单味药,每一种可以放2~3钱;  
*若两种汤(或散)合用,有重复的话,就用量比较大者,  
例如小青龙汤和苓桂术甘汤分别有桂枝2.5钱及3钱,两汤合用时,桂枝就用3钱。  
四、问答  
问一、讲义上面说,芍药甘草汤治腹痛如神,又说肚子不舒服吃平胃散?那肚子痛到底吃什么?  
答:如果你知道吃坏肚子,那就用平胃散就可以。  
       若莫名其妙,肚子痉挛疼痛,用芍药甘草汤自然比平胃散好。  
其实,上述十帖良方,适应范围有些会重迭,不要害怕,大胆使用即可。  
当然,真的分不清楚就一起用。  
问二、可否请你举例?  
答:譬如说,小青龙汤跟苓桂术甘汤也有重迭。  
当流清涕(头一低下来就像自来 水一样流出)时,两帖药合用效果更佳。  
又譬如说,水泻用胃苓汤,不要任意加葛根芩连汤。  
但急性肠炎一定会拉肚子,用葛根芩连汤加胃苓汤效果当然更好,其实不加效果就很好了。  
再者,急性肠炎肚子一定会绞痛,葛根芩连汤加芍药甘草汤当然也可以。  
问三、有时鼻涕又黄又白呢!该如何处理?  
答:小柴胡汤┼苓桂术甘汤。  
问四、为何刚开始感冒就流清涕,不要吃小青龙汤?  
答: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经验,感冒流鼻水一吃康*600就(束起来!)(台语),  
鼻子反而更不舒服,胸腔闷痛,这就是用收敛药的结果。  
一般初起感冒用葛根汤发发汗就好。  
但小青龙汤除了发汗外,也有收敛鼻水 的作用,所以不可以太早用。  
其实要用也可以,但必须用小青龙汤┼枳壳、桔梗来开胸利膈,就不会有副作用。  
若已胸闷,则可用小柴胡汤解之,再加枳壳、桔梗更好。  
问五、一般人不是都说中药没有副作用吗?  
答: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想起一般人对中药的误解。  
常听人说:「中药慢、西药快」、「中药治本、西药治标」。其实这是严重的错误!  
拿慢性病来说,中药也许 要吃上一两个月才会痊愈;  
而西药往往控制了十年、二十年还在控制呢!你说西药快吗?  
至于急性的病、突发的病,只要你吃对了中药,往往一天、两天就会痊愈,  
远比西医快多了。不信的话,试试良方十帖就知道。  
至于中药当然也有副作用,不可以乱吃。不过其副作用跟西药完全不同;  
中药的副作用,往往是因为乱吃、吃错药而引起的;  
而西药的副作用,就算你是在治这个病,往往也会带给你其它更多的病,不只是伤胃而已。  
问六、报纸说日本发现小柴胡汤的副作用。所以我们不敢用!  
答:小柴胡汤创立于中国汉朝,已经使用将近两千年,  
近年来日本十二所医科大学共同研究小柴胡汤七年,肯定小柴胡汤有很多神奇的效果,导致一年销售量达620亿日圆。固然小柴胡汤适应范围很广,但可以肯定日本人一定滥用。  
其次,日 本人看一次病,拿一次药就一直吃上两三个月而不换药,并没有考虑症状是否改变,这更是不能茍同的。  
本文将小柴胡汤列为必备良药,有症状出现时吃一吃,是不会有问题的,请放心。  
问七、可否谈谈中医治病的原则?  
答:我们中医治病讲究的是辨证论治;不似西医给定什么病名,才用什么药。  
(日本人一见到肝炎就用小柴胡汤,就是犯了这个大错!)  
一个绝顶高手只依最高的武 学原则,而不拘于架式,才能将武功发挥的淋漓尽致。  
同样地,您可别小看了「对号入座」,  
单单小青龙汤,本文画龙点睛地告诉您:「流稀白的痰或涕」;  
若照坊 间的书籍就可以列出  
「支气管炎、肺炎、气管炎、气管支炎、支气管喘息、支气管扩张、湿性肋膜炎、感冒、流感、肺气肿、百日咳、鼻炎、麻疹、肾炎、结膜炎、 砂眼、泪囊炎、湿疹、水泡、浮肿、腹水、关节炎、胃酸过多症、留饮症、生唾过多症」等病名(某书p.206),  
让您一头雾水,不会用药,来达到「权威」、 「唬人」、「敛财」之目的也。一般而言,中医将症状跟体质分寒热来用药。  
譬如:嘴巴淡、唇白、手脚冰冷,大便不成形,频尿尿白,就叫寒症。  
红、干、破、烫、便秘、尿短赤就叫热症。  
寒症用热药,热症用寒药就是大原则。  
流鼻水呈稀、清状为寒症,用热药小青龙汤。此时若吃麻杏甘石汤,无疑是雪上加霜。  
好比此症状出现时,再吃冰、白菜等,分泌物(包括鼻水、白带…等),将会更多。  
若鼻涕已呈黄浓稠为热症,必须用寒药麻杏甘石汤,此时若吃小青龙汤就叫做火上加油。  
问八、中医讲究治本,那么有没有改善体质,吃了比较不会感冒的药?  
答:香砂六君子汤、小建中汤、玉屏风散,  
这三者可以任选两种服用一段时间,可以增加抵抗力、改善体质、预防感冒,小朋友吃了身体好,考试也会进步。  
香砂六君子汤、小建中汤可增加胃肠功能、帮助吸收、治慢性胃病,也可算是温补良药。  
玉屏风散可以增加保卫功能,改善体质、预防感冒;不过感冒了,就不可以吃玉屏风散。  
五、总结---感冒之治疗  
1. 人体的大脑中有一造热中枢,能不断产生热能,并调节温度以维持体温的恒定,遇冷则毛细孔收缩,遇热则扩张以散热。  
2. 一旦受寒邪、风邪所侵,肌肉血管神经收缩,致无法正常散热,引起体温升高,即为发热或发烧。(初期往往也会怕风、恶寒—葛根汤;不恶寒,发烧太厉害┼黄芩。)  
3. 使得代谢管道受到阻塞,代谢废物滞留皮下,刺激知觉、痒觉、痛觉神经,因而产生搔痒,全身肌肉酸痛现象,严重者造成骨节酸痛(葛根汤)。  
4. 侵及头部则头痛(葛根汤),  
至耳朵则造成内耳不平衡、晕眩、欲呕(苓桂术甘汤或小柴胡汤);  
病毒若破坏视神经,则会出现角膜炎、结膜炎(葛根汤或小柴胡汤┼川芎、茺蔚子、车前子;便秘┼大黄)。  
5. 侵及鼻子则有鼻窦炎及鼻塞(葛根汤┼远志、菖蒲、白芷),流鼻水。其初始症状可能为流鼻涕、稀而白,甚至如自来水般流不止(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若鼻塞┼远志、菖蒲、白芷)。  
6. 若不予理会,又加上抵抗力弱,病情就会逐渐加重;若一直发烧,就会化热而呈现热症。(若发高烧,但恶热而不恶寒,口大渴、自汗、烦躁、四肢冰冷,吃白虎加参汤 注1即可解热,病愈。)  
7. 由流清涕而化热后,鼻涕、痰都会变黄、黏稠状(麻杏甘石汤)。  
侵及呼吸道而咳嗽有痰;若痰停于喉管不出则干咳注2(麦门冬汤;有痰┼浙贝母、桔梗、北沙参、杏仁)。久咳则胸闷、有压迫感(小柴胡汤┼枳壳、桔梗)。  
8. 侵及淋巴则导致淋巴肿(小柴胡汤┼天花粉、浙贝母、牡蛎、香附)。  
9. 侵入咽喉部,会使得咽喉发炎、扁桃腺发炎,严重时连吞口水都有痛感(麦门冬汤┼黄芩、桔梗、百部、元参;若沙哑┼诃子、蝉蜕)。  
10. 侵入呼吸道则为气管炎(寒性---小青龙汤。热性---麻杏甘石汤);  
到胸腔则演变成肺炎(急性或热性---麻杏甘石汤┼鱼腥草)。  
11. 到肠胃道则会腹泻(胃苓汤)或便秘(增液汤、承气汤注1),甚至并发急性肠炎(葛根芩连汤)。  
注1:白虎加参汤、增液汤、承气汤等,不列入必备良药,有印象即可。  
若发烧至40度以上,脉每分钟跳到100下以上,  
若出现神昏、谵语、舌蹇(舌打结)、肢厥(四肢冰冷)、囊缩(阴囊收缩),  
即可判断为脑膜炎;  
若5~6天不大便即可用大承气汤;  
若没有不大便的现象;就用白虎加参汤,一定可以很快解救。  
西医不懂得辨证,就用脊椎穿刺判断,结果引起极严重的后遗症,切记不要成为受害者,切记!切记!  
白虎加参汤、大承气汤是救急的方子,两千年来,一帖就挽回性命者,不知凡几,其效如神,绝非现代医学所可比拟,信不信由你!  
注2:原则上,  
咳嗽喉咙痛、痰黄稠或停于喉管不出而干咳,吃麦门冬汤;  
而咳嗽喉咙不痛痰稀白或吃冰、吹风就不舒服,则吃小青龙汤。  
但在轻微咳嗽时或在寒咳 热咳转换的时候,分辨不出该吃何者时,大胆地先吃一种试试看,没效或越严重时,再换另一种即可。(多试几次,经验熟了,以后就不会错。)  
另外,小柴胡汤治的咳嗽往往在感冒好几天之后,而且不像小青龙汤和麦门冬汤那么强烈;虽不频发,但仍未全止,并有口苦、心烦喜呕、胸胁苦满…等症状。  

这篇文章算是引领我进入中医自学的第一块敲门砖,  
因为我本身以前就常为了容易感冒所苦, 再加上文章所列的这些感冒相关中药都不是药性猛烈的方剂, 就算用错也吃不死人的, 正好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尝试看看; 结果才让我发现  
原来葛根汤比普拿疼好用 N 倍, 而且通常一天见效! ...  
这让我有了很深的念头想要慢慢的更深入了解中医的奥妙 ... 请参考看看,病情严重进速就医找经方家

溯源养生博客:baoshuzhijia.blog.hexu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6 21:47 , Processed in 0.02611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