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5019|回复: 5

摘抄:莲池大师《竹窗随笔》之名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6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名利

       荣名厚利,世所同竞。而昔贤谓求之既不可得,却之亦不可免。此“却之不可免”一语最极玄妙。处世者当深信熟玩,盖求不可得,人或知之,却不可免,谁知之者?如知其不可免,何以求为?又求之未得,不胜其愠,及其得之,不胜其喜。如知其不可免也,何以喜为?又已得则喜,他人得之则忌,如知其
不可免也,何以忌为?
       庶几达宿缘之自致,了万境之如空,而成败、利钝,兴味萧然矣!故知此语玄妙。
发表于 2007-5-16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莲池大师!

摘抄:莲池大师《竹窗二笔》之   “好名”

人知好利之害,而不知好名之为害尤甚。所以不知者,利之害粗而易见,名之害细而难知也。故稍知自好者,便能轻利;至于名,非大贤大智不能免也。思立名则故为诡异之行,思保名则曲为遮掩之计,终身役役于名之不暇,而暇治身心乎?昔一老宿言:‘举世无有不好名者。’因发长叹。坐中一人作而曰:‘诚如尊谕,不好名者惟公一人而已。’老宿欣然大悦解颐,不知已为所卖矣。名关之难破如是哉!
 楼主| 发表于 2007-5-16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说,财伤肝,名伤肺!

但是,有几个能不贪名利的呢?

通过与先生接触的几天里,认识了一些先生周围的人,了解到先生确实能做到逃名避利。
发表于 2007-5-21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破名利网之“大内心法”

崇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摘自老子第十三章

[ 本帖最后由 二楞子 于 2007-5-21 14:14 编辑 ]
发表于 2007-5-21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破名利网之“大内心法”


或问:“学人云何得离尘欲,得无障碍?”菩萨曰:“我将由小而推之大,由外而推之内,汝等当善解其义。有人于此,无故而夺汝一钱,动瞋恨否?”答以:“一钱虽微,见夺则瞋。”“又无故而与汝一钱,生喜悦否?”曰:“一钱虽微,见与则喜。”有答以“一钱甚微,与何足喜,夺无可瞋”者。菩萨曰:“汝能如是,心之清净久矣,何至今日尚沉浊垢耶?汝等当知,学人洗心不密,见有见无,处处是著,念念皆贪,所以业识纷驰,无暂停止。即念一句阿弥陀佛,心想依然外游,未能顷刻归一。良由汝等于无量劫来,未尝发一时一日远离尘欲之心。故此尘欲,亦从无始劫来,未尝一时一日肯离汝心。身缠心缚,深入尘网,哪得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故知欲断贪著,先从一钱之与夺作弃舍观,作非我有观夺不起瞋,与不起悦。如是乃至百千万钱,乃至亿亿万钱,乃至国城妻子,乃至身肉骨髓,乃至过、现、未来心意意识,乃至生死业报、菩提涅槃,一切皆如此一钱之与夺无异自然习漏消亡,障缘永灭,渐履清净,成就道品。汝等当依此修行,勿更自虞窒碍。”
世人贪得,都务强求。不知一钱之获,尚有命焉,而况功名富贵之大,曰吾智力可求?若然,则苍苍者天,赫赫者神,将无用乎?即使强求而得,亦是命数合有,不因尔用却许多龌龊心机,天悯而与之也。然则勉强而求者,有辱无荣,有失无得。有戮身之祸,无利物之功。有损德之灾,无进善之福。天厌之,神弃之矣。众中有识者思之。
------《西方确指》


[ 本帖最后由 二楞子 于 2007-5-21 15:04 编辑 ]
发表于 2007-5-21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破名利网之“大内心法”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里仁》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6-13 20:38 , Processed in 0.02291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