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94|回复: 0

人类的快感是怎么来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9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bay 于 2025-8-10 09:31 编辑



坦诚地说,从多年前开始,我已经成为一个带着偏见看人类的人。这事情的起因说起来也不复杂,是由一套高级西装引起的。

我年轻时去欧洲读书前,在北京量体订做了两套西装,料子加手工费一共花了五六千元,在2001年左右,那时不能说这特贵但也不能说便宜了。料子是我大学同班的一对同学夫妇(多年后我回中国,同学已经成了万众景仰的上师,后话不表)带我去清河毛纺厂的门市部订购的(那地方现在估计没有了吧),衣服是西直门北下关高粱桥附近的一位小有名气的老裁缝纯手工做的。一套纯黑,一套深蓝。年轻的我,做好后试穿,据说可帅气了。做好后一直带到国外,都没舍得穿。

到了欧洲,发现那根本就没有人穿西装。那时就纳闷了,咱中国农村里西装都已经普及了呀,好多村民蹲代销店或下地干活都穿西装呢。后来在当地就业工作了,才发现西装还是有用场的,每年12月下旬,企业年会活动,一般情况下邮件中Dress code都写着是Suit,就是说着装要求是西装。我们普通人,一年也就这么一天会有机会穿西装。不过本文并不是要讨论欧洲的着装文化,不深入写了。

我到欧洲的第一个冬天,刚好碰上一对中国朋友要筹备婚礼,他们在另外一个大学双双读博士,男方年龄挺大了。男方没有合适的西服,我主动提出可以借用我的没穿过的新西服。他说可以,隔了几周,他们专门来我的城市到我住处取了仍然装在西服袋里的新西服。要说明一下,那个年代,留学生在外这样互相帮助是很正常的,物质上没有现在富裕。

婚礼在第二年的夏天举行,我帮助摄像,带着我也是在中关村新买的NIKON半专业数码机,很为他们高兴,在古老的市政厅,在美丽的到处雏菊盛开的乡村。我好象是住了一晚,第二天才回我的城市的。回来前,他把当初我借给他的整套西服还给了我,让我带回去,我也没有当场打开看,装在原来的袋子里的。婚礼也没有穿我借给他的这套西服。

带回去后,我也没有打开看过和穿过,直到冬天,我在欧洲的第二个冬天。我要去加拿大驻法国大使馆领枫叶卡,这可以一件大事,我决定穿正装去,才打开出借又还给我的这套西装,发现背上大小三四个洞了,有一个居然手指头那么大,是香烟烫的。再看看裤子,左腿上方也烫了几个洞。更令人震惊的是裤子的屁股,已经磨的油光发亮。全新的一套西服已经被这位老烟鬼给穿烂了。

问题是他婚后还给我时那么淡定,没有任何说明。我气不打一处,当晚就写了电子邮件去责问他怎么回事,他回信说没有穿过我的衣服。

问题是这衣服是新做的,我自己一直没有穿过。而且我已经在1996年左右就完全戒烟了,裤管大腿根的几个洞可以断定是烟吸者本人的烟灰落下烫的。

尤其是,整条西裤的屁股已经给磨得油光发亮了啊,我自己根本没有穿过啊。我知道他从宿舍到学校一般都是骑自行车的。

那一刻我对人性彻底失去了信心,尤其是对吸烟的人。

我和这一对神奇的夫妇永远绝了交。当地中国人也少,我也没有机会找中国人诉说。

那时欧洲的火车上仍然是可以随便吸烟的,餐馆酒吧里,也是随便吸烟的。但很快,就开始分吸烟车厢和无烟车厢。大概到了2010年后吧,火车上完全禁止吸烟了。餐馆和酒吧也一律禁止吸烟,要吸烟的去门外大街上,而且令到禁行,不象中国现在所有饭馆都贴着禁止吸烟标志,但这个标志好象成了提醒人们抽烟的标识,你如果和饭店老板说这个事,他们反倒觉得你病得不轻。至少在浙江县城是如此吧,各位朋友居住在大城市里也许好点?

受波伏娃之类的鼓吹影响,欧洲现在吸烟者以女性居多,这一点有待国内波伏娃的信徒们追赶。最近一二年国内各大学的官方宣传机构在统一步调推广这个法国性变态的形象,让她来“启蒙”中国人。很奇怪,是什么势力能让国内各大学统一默契地宣传这么一个变态狂呢。欧洲的现状,有一半归因于萨特和波伏娃这一类装神弄鬼的左棍。

那之后,在欧洲乘车或上酒吧,真感觉很舒服很干净,不用担心回家一身烟味。

那么多年过去了,为什么会突然勾想起这些往事呢,因为最近我又受了伤害。我总有表达被伤害的感觉的权利吧。

说来话长,今年我被村里指定为我们省非遗文化项目的传承人,原因不是因为我有什么才艺,只是认为我文化高。盛情难却,看到村里也没有别的人来接班,我义无返顾地带着一群孩子,跟着老师傅开始学习,整个暑假的晚上全在村文化礼堂里。礼堂里有6台空调柜机,虽然高温,晚上在里面学唱学跳,人还是舒适的。刚开始几天,只有一二个村民进来乘凉吸烟,我一直容忍着,因为这是乡村社会,一直到第四五天,小孩被熏得眼睛都疼了。我才不得不和吸烟的人说:阿哥,小孩对香烟过敏,眼晴都疼了,你在外面吸了烟再进来坐。

这样好了几天。到了上周五下午,情况变了。和本项目配套的后台(就是乐队,吹鼓手等)过来一起排练,十来人,全是七八十岁的,全部吸烟,在封闭的空调大厅里,我一个下午就给熏病倒了。咽喉当天晚上发炎,扁导体肿大,吞咽都困难。病了四五天才好,我让村里换地方学,从原来的文化礼堂换到村委会的会议室,那儿只有一台空调,而且容易通风。

这个经历又让回想起九十年代的一些工作经历。那时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宾馆封闭办公做项目书,男的几乎没有不吸烟的。那时我年轻体格好,没有给熏倒,只是有些不适。

在国外生活多年回国后,得知很多位同学与亲戚都割了肺,他们都是半辈子在官场、职场或商场的烟雾堆里混过来的。清一色是肺癌,割肺。我分析原因,他们全年基本上都是在烟雾里工作生活的,最先受伤害的就是扁导体,病邪突破扁导体之后,接着开始腐蚀肺部,肺在抵抗过程中,努力地进行排异,以身殉职。癌症其实是肺部最后的反抗,医生为它起了个妖魔化的名字,就如自卫的无辜良民,多数被定性为互殴甚至被诬陷为凶手一样。

有的人经常说他爷爷奶奶吸烟活到九十多岁。这个和每个人体质有关系,而且这个比喻和说泰坦尼克号撞冰山后还有人活着一样,不能用这个来证明海难不会死人。吸烟活到一百岁只是幸存者而已。况且老一辈人吸的竹筒旱烟,以及上层社会特供的卷烟,能和你现在吸的一样吗。

寿险公司接受新客户时,必问的清单里面有个问题就是问客户是否吸烟。记得国外买房申请房贷时,问卷里面也是要问是否吸烟的。全人类都知道:你可以说任何人愚蠢,除了银行和保险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条文中没有一个字是废话。

吸烟其实和性活动一样,有这个领域的专家曾经指出:性高潮的愉悦其实是基于人类性活动中的濒死经历,所以经常有人把这种体验描述为“欲仙欲死”,人们把这个经历当作了快感。吸烟也一样,并不是享受烟雾,真正愉快的是排出自己肺部的烟雾,把自己从这种窒息中解救出来,获得一种如释重负的享受。禅定的过程中,深层意识对肉体的挣脱,会赋于比性生活还剧烈的快感。不过我并不建议各位去尝试,这也是一种瘾而已。无为大定是居日常合道而不自知,这才是至道。没病难道不是最好吗,为什么要追求治愈的快感而生病呢?

三七先生认为,一切能让人上瘾的东西实质上都是对精气的高消费,相当于毒品的降级版。吸烟的快感,和我们长了湿疹使劲挠获得的舒服其实没有区别,越挠得血淋淋,越有快感。吸烟上瘾,就如同人们为了获得挠痒的快感,特意去感染湿疹。

所有的自然科学中,我喜欢数学对真实世界简洁而准确的描述。在社会科学中,我喜欢统计学对世界冷静而真实的归类,经验实际上就是道成肉身的统计学。为了这种热爱,我在欧洲大学专门花了一年时间辅修统计学。那统计学是如何看待吸烟和肺癌的关系的呢:

--在20世纪的20~40年代,有英国的医生发现,自己的肺癌患者中绝大多数都有长期的吸烟历史。同时根据英国统计局的数据,随着香烟在英国开始流行,患肺癌死亡的民众比例是以前的15倍。

--1985年以来,肺癌已经成为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我国是世界上肺癌患者最多的国家,预计到2025年,我国每年死于肺癌的人数接近100万人。

--与不吸烟者相比较,吸烟者死于肺癌的风险高20倍左右,发生癌症的危险性平均要高5-10倍。而重度吸烟者较不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高达15-25 倍。

--在癌症已成为中国居民首要的死亡原因的今天,25%左右的癌症死亡与吸烟有关。

近年来,因为二手烟患肺癌或其它疾病的报导日渐增多。这些患者最冤枉,没有享受到抽烟的快感,反而惹了一身致命的骚。被动吸烟致死致病是最值得同情的,实际上这也是欧洲和北美最终坚决在餐厅等公共场所禁烟并且被执行的原因,餐厅员工在吸烟环境中工作可以提出天价索赔。你敢在欧美饭馆吸烟,老板先会跟你拼了,因为这会让他破产。而不象中国的饭店,你向老板投诉别的客人吸烟,老板先恨的就是你这种没事找事的神经病。

事情总有两面性,肺癌对个人是不幸的,但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却是很重大的。我的一位表亲,家里经济条件还行,肺癌被切已经十多年了,每年的治疗费用要四五十万。去年吃的某种靶向药,每天一粒就要500元。在医药公司看来,这是行走的金矿。

人类的危机始于对数学和统计学(经验)的背叛,而不是所谓诗意和温情的缺乏。尼采在19世纪就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大声疾呼:人性,一切太人性了。

真相依然是:为了获得挠痒的快感,人们故意去感染湿疹,不惜挠得浑身血淋淋,显然人类的智商是无法认同这个逻辑和叙事的。吸烟其实也是基于同样的逻辑,只不过包装得特别精致而已,掩盖了里面的脓疮恶臭,人们才认为合乎逻辑,甚至带有浪漫的诗意。

庄子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便是我们中国人祖先的真智实慧,这种智慧确保了我们自伏羲氏以来的万年生存,不被细枝末叶和本末倒置的奇技淫巧迷惑。


附:三七先生论吸烟为什么会上瘾

人体需要的是新鲜的空气,任何物质燃烧产生的烟尘都是人体本能所排斥的,烟草也不例外。那么,为什么全世界这么多烟民终日吸烟,不但不觉不适,反而觉得越来越离不开这种并不新鲜的乌烟瘴气了呢?

实际上,并不是人体适应甚至需要烟尘,而是人体对排除烟尘的过程产生了依赖,就像有的无赖之徒通过自残手段来索取救济一样。正如烟盒上统一口径的“吸烟有害健康”所提示的,吸烟实质上也是一种自残行为。吸烟的目的并不在吸入,而在吐出。是通过先制造不适感,然后再排除不适感的过程获得某种安慰。就像挠痒一样,痒本身并不会给人带来舒适,但挠会让人觉得不舒适在减轻。如果为挠痒而离不开蚊子,所有的人都一定会觉得很荒唐。而吸烟的本质正是如此,人们不但不觉得荒唐,反而乐此不疲,这是不是更大的荒唐?

就像火灾会引来消防人员救火一样,每一支烟也会调动身体的消防人员前来救援。长期的依赖会导致肺部离不开消防人员,所以烟民们每当觉得功能不够了,就需要点燃一支烟来报警。当烟一冒人就到之后,身体就又来神了。但没过多久就会又觉得不行了,于是就要不断的点烟,直到身体再也没有能力派出消防人员了,这时“吸烟有害健康”的提示也就彻底变为最终的现实了。

烟相当于一个火警电话,也相当于一张物资提货单,但提的都是身体自身的库存(肾精所化之气),当库里空了再也没有能力透支的时候,死亡也就不可避免了。

吸烟有害健康并缩短寿命,这是大样本的统计结果,不会因个体的差异性而改变。所以,没有理由因个别吸烟者的不低于平均寿命甚至长寿,而质疑吸烟的普遍危害性。因为对于个体吸烟者来说,健康寿命被吸烟过程损害是必然的,如果不吸烟,他的健康寿命情况应该会更好。就像对一个受过枪伤的人来说,枪伤对于身体一定是伤害,不可能因挨枪子而延年益寿。即使他最终寿命不短,也不会是枪伤带来的结果,更不能因此而认为当时的枪伤并没有对人体造成伤害。

吸烟就像挠痒,越挠越痒,直到鲜血淋漓,反而觉得有几分快意,但这种快感会比不痒更好受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三七养生加入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5-9-5 09:10 , Processed in 0.03001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