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2705|回复: 2

另一个世界------震园琴课随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1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doraye 于 2021-7-2 23:00 编辑

另一个世界------震园琴课随感


     幸运的参加了五月震园琴课,我想作为学生是应该做个学习反馈的,但本来就不喜欢写东西,更何况似乎没有什么要表达的。某日,上论坛重读17年参加深圳养生课的帖子,当时情景瞬时重现,也许,我还是写写吧。6月底,断断续续的写着稿子,是对先生由衷的敬意和感谢让我敲下些许文字吧。
     
  回想07年初到论坛前,因为肠胃多年周期性疼痛,就医无效,已经尝试了N多方法、一度决定考营养师的我,决定实行全素饮食,这是对的方向吗?疼痛让我很认真的思考它,我不想要任何的波折(现在回想真是太没智慧太搞笑了,连怎么吃都无法感知,作为一个人连动物都不如,太多“知识”有不如无,作茧自缚)。某天巧合进入论坛后,先生的观点让我耳目一新,关于饮食起居、中医,做了相当多的笔记,并身体力行。自从素食后,仅有一次因为满足妈妈希望我吃月饼的愿望,吃了一个油腻的月饼肠胃痛外,再也没有痛过,从此不必和医院有联系让我觉得无比的幸福和自由。
   
  对中医,我没有太大的兴趣,就是看热闹的一枚吃瓜群众,復泰三书出版后,最喜欢看的是医案,觉得如小说般精彩,无须任何文学手法刻画,患者性情性格跃然纸上,而先生无论是何种态度,总有一种悲悯之情流露其中。尤其精彩的是急救的医案,分秒必争,药物欠缺时,先生利用其他物品替代,如同武林高手可以草木竹石为剑一般让人叹服。
     
  虽然上论坛学习多年,书买了一堆,认真又可有可无的读着,有时依样画葫芦的给自己、家人、朋友开药玩玩,通常有效果,覆杯而愈的也试过。实验效果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虽然无病无痛,但觉体内有寒,于是模仿医案用药,好象是三剂没喝完,排出一块16开纸张大小的灰色啫喱状物体。当慢慢发现大部分人都是依赖药居多,不愿意改变饮食起居后,决定不玩了,反正,能治好的病如果愿意自律,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恬淡虚无,基本是不会变大病的,成了大病的话,责任太大是不能玩的,病者也未必愿意,小病小痛的话带病延年又何妨。而要彻底改变一个人天生体质是不可能的,这是个人业力的果,必须修行有所成才有可能吧。如此,曾经每天必上的论坛慢慢的少关注了。

  17年的养生课后,我确信自己从小疑惑的、想要走的方向并无任何不妥,无须纠缠在各种人生际遇中,不过梦一场、戏一场罢了。真的是心想事成呀,没多久遇到了我愿意接受的佛法法门,开始专心修习,偶尔回首曾印象深刻的往事,又或者关注一下身边的人事、各种曾经的“知识”,皆变得遥远虚无,世事如此陌生,恍如隔世。可好景不长,19年新冠疫情开始,又深深的陷回世事中。当时被调动到新组建的单位,常规工作、疫情网格化管理及被管理,没有上下班、没有周末,孩子停课独自在家,每天疲惫的回到家中,还得陪伴孩子,检查网课,心力交瘁,蓦然惊觉:自以为选择了过非主流的生活,大浪来一波时才发觉那不过是聊胜于无的手舞足蹈,是如此的无力、不堪一击,不如随着浪潮起舞吧,又或离漩涡的中心远点?萌生了离职的想法,旋即又自我否定了,不如多找机会透透气吧,却又发现适合的机会是那么的少!

  当看到三七养生发布琴课消息时,惊喜,报上名,还是有些担心课程会因疫情被叫停。幸好,一切如期。20日到达震园,发了条朋友圈:如期。课程如期举行,我顺利请假如期抵达,震园与想象中没什么差别,不能更好了。事实上,我报琴课目的不纯:一是要选一床琴,我想过几年有时间有精力了,我会学的,兵马未动,何妨粮草先行。天知道将来会不会如疫情期间那样被定格,动弹不得,能做的得先做;二是想听先生弹琴;三是休息一下,唯独没有想过学琴,惭愧。

  一切如愿,先生帮选了琴,也特意弹了琴。听琴感受亦如期:先生最后一个琴音停下的刹那,一股热量从尾闾沿脊柱往上冲,未几,十指端发热。当晚,寒气化水而出效果相当明显(那是我4月底在浙江一道场共修6天时收下的,当时觉得禅堂有邪风,打坐时冷风钻进来,脸都发麻了,加上练完易筋经又一身汗水穿越冷风细雨回去上座,因人数不多,不敢打退堂鼓,又没有带任何药物,自作自受,只好如此。原想回到家中多些上座,让它怎么来怎么走的,可是回来后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几乎忘记它了)。琴课结束前一晚,听罢先生弹琴、同学们分享感受,我发了条私密微信记录自己的感受:再度听先生抚琴,恍如昨日又似经年,欣欣然,陶陶然,醺醺然。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这几年,现场听过几位有知名度的古琴人、音乐家弹琴,挥洒自如,然而,听完我更想听先生弹琴,我觉得先生弹琴是音、意、气三者高度合一的。于是乎,我开始功利的想:时间那么有限,自己学弹的话,怎么样才能最快达到最好的效果?我喜欢《高山》的开阔感,能否直接学它呢,翻书看谱,看到后面曲子介绍,说到钟子期听懂了伯牙所表达的“巍巍兮志在高山,洋洋兮志在流水”,而被伯牙引为知音,我觉得应该是始于此不止于此,伯牙才会在子期死后擗琴绝弦。试想,我这等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养生课的第二天听先生弹《高山》就仿佛见到了路远山高层峦叠翠之境。还记得大学时选修过只有几节的《音乐欣赏》课,听的是全世界的名曲,课堂上老师简单介绍一下作者、曲子,就是听音乐,脑海中自然浮现每首曲子的意境。我想这不是听者想象力的缘故,而是好的音乐具有出色的表现力、感染力的。好奇心一起来了,每天下班回家就搜阅相关资料,从黄帝内经的论述到琴人的故事,越看越想看,对比着听不同人弹的同一首曲,越听越有滋味,譬如:管平湖先生曲中之山清越磅礴,俞伯荪先生曲中之山险峻峥嵘;林友仁先生的流水悠远,管平湖先生的流水奔放。写到这里,更觉文字能表达的远远少于其未能表达的,还是就此打住为好,免得贻笑大方。一言以蔽之,就是这一个月,每晚夜深听读浑忘寐,随意弹拨渐惬心,全然忽略了我原来要做的功课、读的书、睡的觉。吾生也有涯,怎可如此沉迷嘛,可下一秒我就说服了自己,可见“贪念”无时无处不在,习性深厚,哈哈。于我而言,这古琴的世界深广,可我喜欢它的纯粹从容,姑且再纵容自己一下,让思绪再飞一会儿吧,已收到郭平的《古琴丛谈》、林西莉的《古琴》、徐上瀛的《溪山琴况》,准备好好猎奇去。

     
  当聒噪蝉声消散、鼎沸人声远去,深夜时分听琴尤为惬意。昨夜听《幽兰》,清幽雅洁之感,欢喜愉悦。与白居易所见略同,相较于弹琴,我还是更喜欢听琴,希望有机会再听先生抚琴。
(听幽兰·白居易: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

  藉此发帖的机会,谨祝先生夏安!祝路过此帖的师兄们心想事成!And,me too.



 楼主| 发表于 2021-7-3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了贴子的好处是:不太想表达的人居然也会想上来续写一个。
   
    我家孩子CC同学在虚心谷见过先生弹琴,后来,一个对什么班都没兴趣的人竟说要学古琴,巧合的是,没多久,打听到广东省古琴协会有对特定人群上几个周末的公益课,几经周折,弄到一个名额,结果她成为了当地古琴圈里唯一的孩子。公益课结束后,因为本地没有古琴课,就让她跟着那些“有钱有闲的同学们”赴异地学琴,一年就那么几天,平时想弹就弹,同学们雅集也参加,大家对她表扬挺多的,当地组织者还说要打造她,那样热闹了一段时间,去年读初一住校后,就没怎么弹琴了。她被捧得云里雾里的时候,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学琴,我说太累了,要好好修理几年,等我休养到回复到她这个年龄段的身体状态吧。她就急急忙忙的表明态度:学的时候得各人有自己的琴。哈哈,我也这么想,我才不要共用一床呢。

    CC同学周末回家,今早给她看我的随感,听《幽兰》,说我喜欢这个曲子,以后要学它。她听了一点,说:这曲子音域广,要求指法要很熟练,你学不了。然后,摆度了一下: 这是孔子写的曲子,是十级曲目。好吧,我现在学不了,总有一天能学嘛,何况不学也没关系,有录音可以听,听琴我更喜欢。
    让CC同学教我《良宵引》应合的指法,完了,我爆笑:这就是个装模作样的指法嘛,不发声音,它是怎么起作用的?我的神呀。
    趁着CC同学心情好,喝上了一碗她慢火熬的红糖小米粥,感情充沛的向她表达了我的幸福心情,CC同学笑脸如花。然后,提出手机不玩那么久了,算是愉快的放下了这个周末不太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2-4 01:20 , Processed in 0.02691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