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养生

 找回密码
 三七养生加入
查看: 4174|回复: 7

惜福的人才会有福(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3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朝嘉靖时期有一位出名的宰相,名叫严嵩,其子严世蕃也是高官,因而父子二人同恶相济,结党营私,总揽朝政,残害忠良,把国家搞的乌烟瘴气,国不成国。



仗着自己位高权重、富可敌国,他们的生活十分奢侈、浪费。严世蕃要吐痰,只要咳嗽一声,就在四周围绕的丫鬟们,仰起脸张开嘴巴来接他所吐的痰。严蒿在故乡的公馆里,门客家人更是不计其数,每天从他家的厨房内的阴沟里流出的鱼肉白米多得吓人。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形容,一点不夸张。



恰好严公馆附近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每天他都率领小和尚到阴沟里把白米捞起来,然后洗净晒干,日子久了,竟推得满满一屋子。



后来严蒿的奸情败露,嘉靖皇帝把严蒿撤职,严世蕃从牢杀头,财产充公,严蒿老来便无的依靠了。由于在位时作恶多端,不得人心,所以,失势后也没有人同情他、可怜他。



还好,庙里的老和尚以慈悲为怀,收留了他。他在庙里吃了好多天以后,有一天很难为情地对老和尚说,“我很对不起你,当我势力正大的时候,却不知道有你这么一个好邻居,从来没有在你庙里积过一点德;现在穷了,反而来消耗你,我真惭愧啊。”



老和尚安慰道:“相爷不必难过,你现在吃的不是我的,而是相爷你自己的,而且就是吃上十年八年,也吃不完的。”



严蒿听到这话,觉得很惊讶:“呀!吃我的,这话从何说起?”



老和尚从容地说:“你不信,我带你去看。”



于是老和尚领着严蒿仓房里,指着一大堆米,对严蒿说:“这都是你相府阴沟里流出来的米,我把它捞上来,淘洗干净再晒干的。”



老严蒿看到这事实,听了老和尚的话,唯有把泪往肚子里流,什么也说不出——



这,就是不懂得惜福的后果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懂福、惜福才会有福,人世间,没有灾殃祸患就是福,无奈很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铺张浪费就是不惜福的表现,不管是在政府机关食堂、集团公司食堂、还是学生食堂、大小酒店饭馆,丢饭、剩饭的现象非常严重,君不知当今世界上还有多少人挣扎在饥饿钱上,有多少在面临着被饿死的困境,然而我们却把“粒粒皆辛苦”的饭菜倒到垃圾筒,一粒米里有七位神仙,不可以浪费哦,请大家惜福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奢侈浪费冻饿死 惜福力行补父过

 夏商是河北河间县人,其父名东陵,因家境殷实豪富,所以生性奢侈浪费,每食包子,就随手丢弃其硬角,狼藉满地,人又长得肥重矮胖,于是大伙儿呼之为“丢角太尉。”晚年,家境每况愈下,贫困得三餐不继,两肱骨瘦成有皮无肉,状如囊袋,人又称呼他为“募庄僧(沿着村庄募款化缘的和尚)”,因其外观瘦得皮包骨,就像挂个化缘的布袋似的。临终,叫过儿子夏商说:“我生平暴殄天物,触犯天怒,所以罚我冻饿而死,你要以我为鉴,应当爱物惜福,身体力行,以此弥补为父的罪过才是。”从此,商恪遵父亲遗命,诚实俭朴无二状,躬耕自给,不忮不求,乡人都爱之敬之。

  有富人某翁,哀怜其贫苦,借给他些资本让他学做买卖。可一做下去,连老本也赔光了,商很愧疚,知道自己无力偿还,于是向那富翁请求,愿意长期担任他家的帮佣来抵债,可某不肯收留。商为此惶惶不安,就把所有的微薄田宅全数卖掉来还债。那富翁得知真相,更怜惜他了,于是自做主张、自掏腰包,把他刚卖的旧业全部赎回,又借贷给他比上次更多的资本,要他再做生意。商一再辞谢说:“上次那数十金,还没还清,为何还要结个当驴马都还不起的来世债呢?”

  这富翁就找来另一个商贾与他一起合伙经营,几个月之后返回结算,仅仅做到不亏损,但无盈余。翁也不收其利息,让他再继续做下去。过了一年多,有所斩获,赚取的贷款、老本满车,回程渡江,遭遇大风,坐船几乎颠覆,损失财物过半。回来计算所余,大约能还完债务。

  于是跟那合伙的商贾说:“上天要他赤贫,谁能改变命运解救他?这些后果都是我拖累你的。”因此核对好买卖帐簿给合伙人,躬身退出生意场所。那富翁一再勉强他,他也不为所动,仍然躬耕如故,每每自叹说:“人生在世,都有数年之福可享,奈何只有我,独自遭遇这种落拓不得志的景况呢?”

  正巧外地来了一个巫者,以钱问卜,能知人的命运,于是商恭敬的前去请教。这巫者是个老妪,她的寓所精致整洁,中间设有神座,飘散着清雅的香气。商進入之后,朝拜完毕,老妪便索取费用,商给了百钱。那老妪把他的钱全数放入一木桶中,捧着木桶跪坐,同时把木桶用力摇晃,响声如雷,就像在祈求签符之状,接着起立,把钱倒入手中,然后于几案上依序摆上,凡是钱币字面朝上的就是坏运,反之则为好运。数到五十八个都呈字面,以后就都是好运啦。接着问商年纪多大?答二十八。巫者摇头说:“你想否极泰来还早哪!你现在走的是先人运,非你本身运,得到五十八岁,你才开始交本身运,如此方能避开不如意事儿。”

  商问何谓先人运?答:“先人生前行善,他的福报尚未用尽,那么后代子孙就能享用;先人有不善,其祸患未及降临,则后世儿女必受连累。”商屈指一数,说:“再三十年,我早已齿落发秃,進棺材去啦。”巫者说:“五十八岁以前,便有五年的回润期,约略可以用心经营谋生,但也只不过免于饥寒而已。五十八岁之年,当有巨金自天而降,不须你强求。官人您生平无过分行为,再世时之福分,后代享之不尽呢。”商于是辞别巫者而返,心中疑信参半。然而依旧安贫自守,不敢妄求,后来活到五十三岁,开始留意巫者所言是否应验。

  当时正值春耕时节,可巧商却生起病来不能耕作,等病痊愈时天却大旱,别人早种的禾苗全都枯萎,将近秋天方才有雨,商家一直没种上什么,数亩田,全种谷物,接着又闹旱灾,小麦半死,惟有稻谷无恙,后遇丰沛的雨水而生机蓬勃,因此加倍丰收。过了年,继而又闹大饥荒,可商却得以免除饥馁,于是商从此尽信占卜信息,到富翁家贷款营生,借小本做小生意,则有小盈余。也有人劝他做大买卖,他不肯。

  一直到五十七岁,偶然间修葺自家墙垣,挖地时挖出个铁釜,打开盖子,有细如棉絮的白气缓缓散出,商吓得停手不敢动,过一会儿气全散尽,满瓮白金耀人双目,夫妻俩共同搬运,秤秤共计是一千三百二十五两,两人私下议论,那老妪的巫术小有应验啦。

  恰好邻居妻子,当时有事進入商家,瞅见此种情况,回去就一五一十的告诉丈夫,那丈夫妒嫉的不行,偷偷报备邑宰(知县)。那邑宰最是贪婪,把商抓去要独吞白金,商妻打算藏起一半。商说:“非命中该得的,留下来是自取其祸。”于是全部献出。

  邑宰虽然得了全数,但还是怕商有所遗漏或藏匿,又追查贮存白金的容器,商就拿出铁釜,将所有白金重新装入,正好满瓮,那邑宰至此方才放心把商放回。过不多久,邑宰升任江西南昌同知(比知县高一级),隔年,商因做生意需要,也把家搬到南昌,可那贪婪邑宰却已一命呜呼,他的妻子收拾行囊打算回老家,就把一些粗重家具及杂物,贱价抛售,其中有桐油若干篓,商认为价钱够便宜,就全买回来了。运抵家门之后,发现其中有个桐油容器会渗漏,于是另倒入其它容器贮存,却发现里头藏有白金二锭,因此把所有的桐油篓子全部倒出探寻,都是一样都藏有二锭白金,一兑算,完全与先前从墙垣挖出的白金数相符。

  商由此暴富,但他也由此更加照顾孤苦贫病,乐善好施,豪不吝惜。妻子劝他要为后辈存点钱,商说:“我今日的所作所为,就是要留给子孙的。”而那告密的邻居得了恶报,生活赤贫沦为乞丐,有时想求商周济一下,可却是问心有愧。商听到之后告诉他说:“昔日之事,乃是我当时命盘恰走好运而已,所以鬼神借你之手来破坏,与你何干,你有何罪?”因此尽力帮助他,邻人感激而泣。后来商高寿八十,子孙承继德行门风,享受“积德行善”的“先人运”,历经数世而不衰。

  看了这则传说,让人感慨不已,想那商父不知节俭,随意挥霍与浪费,就是家中有金山、银山,总有耗尽的一天,世上啥药都有,就是没有“后悔药”!可总算有个听话的孝子为他赎罪、补救,其实老天待人是不薄的。

  这夏商的一生曲折离奇,但他恪遵父训、安贫乐道、不起非分之念,满瓮白金凭空而降也凭空而失,他也安之若素,不动不求,这份胸襟虽是环境的塑造,但如果没有自身洞澈得失与“人各有命”的勘破是很难走过来的。“善恶必报”是天理,那告密邻人成乞丐;“是你的不丢,不是你的你也争不来。”那贪婪邑宰,强夺了白金、藏起了白金,却连用的机会都没就死了,最终依然“物归原主”,可见天理昭彰,作恶的恶报必如影随形!

  而这以钱卜卦的老妪,却泄漏了一个天机,阐明了先人积德行善的深层内涵:多做好事、多存善念、以“善”对待所有的人与事,如此才是为后世子孙谋幸福,为万代绵延不绝的正确理念。如此一来,我们就能由此则故事里明白一个事实,不是存多少物质财富给子女就是善待他们,他们得有那个命、那个福分,否则一把火或一场病什么的,很快的你一生为他们所花的心血,全付诸流水。该留给他们的是:高尚的德行、良好的“庭训”与“门风”、淡泊自在的胸怀……等等优良的传统规范,这才是宇宙的规律,上天的要求,这才是后世子孙享之不尽的清福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开源节流作者:陈海量 文章来源:佛学文摘/2010年/第4期(总第131期)

  善生经里,佛说:“一、食知止足。二、修业勿怠。三、当先储积。”这是世尊告诉我们要节俭,要勤劳,要储蓄,也就是理财的纲要。理财的道理,不出开源和节流。怎样开源呢?佛曾经告诉我们:“先当习技艺,然后获财业。”又佛在杂阿含经里说:“何等为方便具足?谓善男子种种工巧业处,以自营生,谓种田商贾或王事(王事指服务军政两界);或以书疏算画。于彼工巧业处,精勤修行,是名方便具足。”我们在社会中生活,必须具备一项技艺,才可以自立,才可以生存。若是学会了一项技艺,而不肯“精勤修行”,只图偷懒乐闲的,那么事业也是不能成功的。所以佛再勉励我们说道:“若不计寒暑,朝夕勤修务,事业无不成”的啊!

  般泥垣经里,佛说:“智者居家,恭俭节用。”我们要依据佛的指示,于学习一技一艺以开源之外,还要能节流。不当用的钱,不应该用。尸迦罗越经佛说:“有六事,钱财日耗:一者、喜饮酒。二者、喜博掩。三者、喜早卧晚起。四者、喜请客,亦欲令人请之。五者、喜与恶知识相随。六者、骄慢轻人。”能够不违犯这六条,就得到节流的要诀了。

  收付要逐日记账

  家庭收付款项要逐日记账。分日账和总清账两册。每天要把收付的款项记入日记账,每周再从日记账分类登入总清账。每月结算一次,年终总结一次。

  总清账的分类如下:

  收入方面

  一、薪水或佣金

  二、不动产利益

  三、企业利益

  四、特种收益

  支付方面

  一、饮食项:如柴、米、油、盐、菜蔬等。

  二、衣服项:如衣料、缝工等。

  三、教育项:如学费,书本,文具等。

  四、弘法项:如购送佛书和捐助佛教团体经费,社会各种公益义捐等。

  五、应酬项;如庆吊,宴会等。

  六、特用项:如婚丧以及屋宇修理,器具购置等。

  七、杂用项:凡以上六项所不纳的,归入本项。

  八、储蓄项:凡投资借贷和存入银行商号等。

  消费要合理

  家庭里的消费要求其合理,应该在购置用品方面加以注意,因为浪费柴米是显而易见的,只有购买用品却大有研究的价值。同是购买一件物品,在某甲手里是合理的消费,在某乙手里也许会是不合理的。所以在没有购买之前,应该考虑到是不是真实需要,家里的旧货是不是可以改造替用,是不是被经济力所许可。当购买的时候,应当品评货色的优劣,估计货价的贵贱,时节的关系。货色的优劣,和货价的贵贱,有联带的关系。若是真正好的货色,能够经久合用的,就是价值贵一些,和假的或劣质的,不能经久合用的廉价货色比较起来,还是前者适合经济的原则。因为廉价买进的物品,在当时看来固然便宜,可是一旦不合用,或不多时就损坏,而不得不抛弃或修补改造时,便由节俭而变为浪费了。

  关于弘法的经费

  传布佛教的经费是要慷慨捐献的。不独关系佛教的发展,而且也是为自己培植福田。如本事经佛说:“应以不坚之财,贸易坚财。云何以不坚之财,贸易坚财?谓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如法精勤劳役手足,竭力流汗,所获珍财,应自供身,奉上父母,赈给妻子,朋友眷属。勤修梵行,除去憍逸,弃诸邪道。欢喜恭敬,如应如时,持用布施,求无上安乐涅槃。”

  宝雨经,佛说:“观见一切有情造极恶业,施财摄取,令彼远离所作恶业,安置善处。复起思惟:佛说布施是菩萨。菩提由布施故得。断三种不善之法,所谓悭恪、嫉妒、恶思。是故我应学于如来,随所有财,常行布施。虽复施与,不起慢心。”

  我们学佛的人,智慧和布施要并修的,缺一不可。分别业报略经载:“常乐修智慧而不行布施,所生常聪哲;贫窭无财产,唯乐行布施而不修智慧,所生得大财,愚暗无知见,施慧二俱修,所生具财智;二俱不修者,长夜处贫暗。”捐献弘法费用,非但是应该做的,而且是乐得做的;因为我们迟早总要“一旦长伸脚,频呼不转头”。“万般带不去,惟有业随身”的啊。三慧经载:“人治生:譬如蜂作蜜,采取众华,勤苦积日。已成,人便持取去,亦不得自食,适自疲极。人东走西走,求是作是,合聚财宝,勤苦不可言。已命尽,他人得其财,自反得重罪,受苦不可量。”佛教徒立身处世,是要学佛的,不要去学蜜蜂啊。

  弘法以购送佛学书籍为最要最妙。有财力的要大量印送,倘没有大力的,每年也要量力购买几册送人。学佛的方法中,六度是纲要。六度之中,布施度居最重要的第一位。布施有三种,如解深密经,佛说:“三种者:一者法施。二者财施。三者无畏施。”购送佛书这件事,就具备三种布施的功德。拿佛书送给别人,是法施;佛书是化了钱财购来的,是财施;他人阅后因此起信,改善行为,使他在现世逢凶化吉,没有怖畏,来世往生极乐世界,没有堕入恶道的恐怖,这是无畏施,所以我们每年要在收入款项中,拨出一部份来,作为弘法的费用。假使要详细知道赠送佛书的功德,请阅拙编“在家学佛要典”所收载:“广布佛书之十六法”和“普劝印造经像文”。至于所送的书,恐人不看,难免糟蹋。这一问题在拙述“知己知彼”中,曾经讨论到,可请参阅。

  关于佛教团体的经费(尤其是出版佛教杂志书籍的),也要踊跃捐助,因为这是弘法的机关。经费充足了,弘法事业就能推广。否则就是有献身弘布佛教的人才,也不能发展他的抱负的。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这是要希望我学佛的法兄弟、法姐妹们,大家共勉的。除了弘法费用以外,社会上各种的义捐,也应当视力之所及,捐助一些,因为事关公众的幸福啊!

  要从事储蓄

  佛说:“世事无常。”我们要记住人生也有不幸的时候,如丈夫失业闲居,妻子疾病缠绵。倘向他人借贷,在“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社会中,你的希望是常不容易达到实现的。所以收益有余款时,就应该从事储蓄,以防备意外的支出。储蓄不妨从小数积起。但储蓄要择稳妥的银行或商号,既可生息又无危险。如果贪一时的重利,借给不可靠的人,或是效法守财奴,带钱收藏在家里,这种办法是不妥的。在平靖的时候,储蓄是极端需要的,不过倘若生逢乱世,物价时时飞涨,固定的利息收入,赶不上物价的上涨,弄得所存贬价,那是又当别论,在这种特殊情形之下,就应该把储蓄的款项,善于运用了。



                               摘自《建设佛化家庭》
发表于 2010-5-4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5-4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人不能不惜福,我的朋友,年轻时有福享受尽,现在挺惨的。其中有个,总是看不起烂钱,总爱送给我,我以前总会收下放好,粘好就会存银行,送它回家。但看到她丈夫突然脑溢血死了,才一个月,自己突然胆囊炎发作,医生告知充满性胆结石,只能切除。我收不下了,告诉她要懂惜福,她笑笑说了附和的话就把钱丢入柜里没下文了。唉,希望她能悟。
发表于 2010-5-12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天吃单位统一供应的盒饭,总要剩下些扔掉,浪费实在严重!可又没有带饭的条件,苦恼啊……

大家都要求取消盒饭改发餐补,要求了这么多年也没领导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三七养生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七养生

GMT+8, 2024-11-23 07:30 , Processed in 0.02172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